如何补齐民生短板贫困,民生,生态三个短板,大学生能做什么论文

补齐民生短板
日08:18&&&来源:
原标题:补齐民生短板
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民群众福祉的改善提升。社会保障达到何种程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标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善民生也因此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民生与推进供给侧改革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一目标将触手可及。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民生改进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民生关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面广,兼具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和双重意义,既是经济议题、也是社会议题,既是拉动内需的动力之源、也是长治久安的稳定之本。纵观“十三五”规划,“民生”可谓贯穿其中的关键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升被列为“十三五”时期要达成的七大主要目标之一;保持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前提;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系列举措,为未来五年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民生路线图。
近年来,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施策的一个重点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棚户区危房改造,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仅在2015年推出的这些民生举措,就让千百万老百姓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民生领域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一系列新老民生问题仍在一定阶段、一定层面、一定区域影响或困扰着百姓生计。就近入学难、看病难等难题依然存在,扶贫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如何促进分配公平等也考验着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民生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之一,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正如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样,当前我国民生领域面临的问题要么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要么是民生改革尚未攻克的“老大难”问题。“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老龄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时期,民生保障更需要全面、细化,范围越来越广,水平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补齐民生短板,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无疑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深入的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十三五”期间,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生活的目标举措引人注目。庄严的承诺和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推进民生保障的决心和力度。
民生改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经济发展则为民生改善创造了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民生改善的根本之策在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唯其如此,民生的大幅度改善才能有牢固的物质基础,才能保持可持续性。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既要加大向弱势群体的投入,也要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民生保证的薄弱环节流入,化解民生难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也还不够顺畅、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等,这是当前民生领域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为补齐民生短板提供制度保证。社会保障是由多项具体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更加注重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顺利转换和衔接。要从整体上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各主要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消除保障项目之间轻重失衡、职责不清、相互混杂的无序状态。(新闻观察员 杨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涟水日报》&A1版&
3月31日【1448】&A1版&
本期版面导航
咬定目标求突破 精准发力补短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达小康这场硬仗
――在2016年度全县脱贫攻坚达小康推进会上的讲话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
& 点击数:
同志们:  这次全县脱贫攻坚达小康推进大会,是在“十三五”发展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提出融“市”入“海”、五化联动、实现“三个高于”、提升“四个力”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这次会议主要是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以脱贫攻坚达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担当,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今天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工业经济、生态建设、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开放型经济、社会事业、法治建设等同步动员部署、统筹考核推进,既是坚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下好“一盘棋”,讲好“普通话”,也是结合基层实际,创新工作实践,说好“地方话”。县委、县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前阶段开展了深入调研,县委常委(扩大)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讨论研究、精心谋划,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分层分类考核办法,会上还将签订责任状,将今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事事有人做。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向红同志将作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队长孙国君同志和县相关分管领导将作专题报告。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凝聚共识、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讨论精神,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切实肩负起脱贫攻坚达小康的历史使命  在上个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始终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目标,我们要跑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棒”,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关键。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和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坚定信心决心,整装再出发,坚决完成好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事关我们党“两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政治责任。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小康要“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围绕这一要求,中央和省市相继高规格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冲锋号。涟水是省级重点帮扶县,也是革命老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我们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担起这一历史使命、扛起这一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达小康这一刚性任务、底线目标,绝不落下一人一户。这是事关百万涟水人民福祉的头号民生工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涟水人民与贫困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如期达标,“十二五”脱贫奔小康圆满收官。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涟水仍戴着省级重点帮扶县“帽子”,全面小康整体实现程度全市最低、全省倒数,根据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全县还有3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13.45万低收入人口,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追求“水涨船高”,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美好的现实。这是事关涟水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为了补好“短板”、加快“洼地”崛起,中央和省市对新一轮扶贫开发重视程度之高、扶持政策之多、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县三分之一乡镇纳入了全省重点扶贫开发的渠北、涟沭结合部两大片区,省委、市委近期向涟水派出了阵容强大的帮扶工作队。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融“市”入“海”的一系列战略深入人心,发展颓势迅速扭转,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顺利“脱帽”。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难得机遇,厚植后发优势,压缩发展历程,实现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撞线”。这是事关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发展举措。坚持问题导向、脱贫攻坚、补好短板,能够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们所推动的发展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脱贫攻坚达小康既是目标也是发展的遵循。  总而言之,脱贫攻坚达小康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决定全局、影响长远的大决战。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决战决胜的任务归结起来就是“一同步”、“四确保”,即到2019年实现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确保经济薄弱村更高水平实现新“八有”目标、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确保重点片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确保摘掉省级重点帮扶县帽子。现在离完成任务剩下不足四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容不得有任何懈怠和丝毫闪失,每一步都是紧要一步,每一年都是关键之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行进在后发赶超、冲刺目标路上的涟水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冲刺是咬紧牙关的时候、是屏息聚力的时候、是比拼意志的时候,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紧紧咬定全年目标任务,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继续发扬“5+2”“白加黑”苦干实干奉献精神,一切围绕小康转、一切围绕小康干,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起好步、开好局,确保最后的冲刺不摔跤、不掉速、不跑偏。  二、突出重点环节、全力攻坚突破,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达小康步伐  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立足新的起点,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效益效率,加快“强富美高”新涟水建设,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涟水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产业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实力与地处江苏发达省份的百万人口大县地位难以匹配,对照省定2013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整体实现程度仅达80%左右,去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平均44%、全市平均69%,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如期达标有相当大的压力。要实现强县富民,必须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走经济内生增长、依靠产业兴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主攻重大项目、培育旗舰企业、做强产业园区,确保苏杭科技建成投产,高传风力发电、华昌新材料产业园、日化产业园和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支持今世缘酒业、华昌化工、锦纶化纤、源通制帽、强凌照明等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子电气等百亿级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要始终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港口物流等产业关联度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高质态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服务配套能力;始终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博览园,建成会展中心、休闲采摘园、精品花卉园等主体工程,并推广复制博览园建设模式,做大做强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休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攀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二要优化城乡布局形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攻坚突破。2015年,我县城镇化率仅为49.8%,均明显低于全国56.1%、全省66.5%、全市58%水平,与全面小康65%的目标值相差较大。加快新型城镇化,既是补“短板”也是促增长,更是惠民生之举。要深入落实国家“十三五”推动人口在县城和重点镇就近城镇化的政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改变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要科学构建“一主一副三纵一横多极点”空间格局,实现规划全覆盖。调整完成以县城为主城区的城市总规,编制完成高沟县域副中心“现代小城市”总规,修编完成以国道233(新淮高线)、省道264、省道235、省道329为“三纵一横”的沿线城镇总规和以重点中心镇、重要门户镇为“多极点”的城镇总规,并把村庄布局规划纳入城镇体系,坚持“邻里中心”建设理念,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最广泛地聚人气、生财气、强底气。要加快各项控制性详规编制,推动总规、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有机融合,实现“多规合一”,并加强规划管控,推进有序开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法定性、约束性。要全面启动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户籍制度、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城乡土地节约用地制度、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城镇住房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改革,加快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按照“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县城建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高沟建成为10万人以上小城市,奠定“一主一副”设市基础;其他小城镇集聚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要彰显生态宜居的形态魅力,全面实施城乡居住社区和通道造林绿化工程,围绕古淮河、盐河、六塘河和公路、铁路大通道,在县城与乡镇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打造一条条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纵横交错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绿色形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要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攻坚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事关长远。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遵循“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共识和基本规律,部署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重要设施,加快补上欠账和短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当前,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仍是基础设施落后。最近,我们到涟东、涟西重点扶贫片区调研,乡村干部和基层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交通、农田水利问题,还有不少农村“出行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要抢抓用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历史性机遇,围绕急需解决的“修路”和“改田”突出问题,谋划实施一批新的关键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出行、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建设干线路网,开工建设329、264省道,加快国道233规划论证、力争早日开建,尽快实现所有乡镇中心镇区两公里范围内国省道干线全覆盖,带动城镇、城乡新型社区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乡村路网建设,打通一批城乡“断头路”,构建起区域大交通大循环。要加大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建设“智慧涟水”、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要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坚持规模开发、连片治理、整镇整村推进,每个乡镇都要规划实施1-2个万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既可以促进用地节约集约,又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业规模化高效化,还可以促进乡村两级集体增收,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万亩可释放2000亩左右建设用地空间,如果放在全省平台交易,加上项目补助资金,去掉投入还有盈余,可谓一举多得。  四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促进内涵式发展上攻坚突破。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有物质文明的提升,更要有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省文明办每年对县(市)社会文明程度的排名,涟水连续多年全省倒数,去年得分为75.67,低于全省平均的86.25,仍处在后列,其中既有城市创建滞后、现代公共文化设施欠缺、市政公用设施不完善等“有形”因素,也有市民城市文明素养不高等“无形”因素。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旅游对于一座城市既是“面子”也是“里子”。要把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涟水的重要引擎,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围绕五岛湖、涟水湖、高沟古镇、苏北小延安、月塔等打造一批旅游区,结合城乡道路、水利、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江淮水乡的风格风貌,注重对村庄、公共服务场所等各个点的规划建设管理,把每一栋建筑、每一条河流都建设成为一道道景观,实现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要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龙头,启动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四城同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战略取向不动摇,落实“四个决不”要求,即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富足”,决不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拉开环保“闸门”,以创建倒逼城乡环境和全社会文明水平提升,真正使生态绿色成为支撑涟水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最大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文化旅游助推文明素养全面提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弘扬和践行新时期涟水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和“涟水好人?德馨安东”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党员干部“诚简和廉”团队文化,广泛弘扬好人文化,用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用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用文化产品传承文明,引导人们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培育形成良好文化环境。  五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上攻坚突破。要以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的大视野谋划和推动科学赶超、跨越发展,围绕全市“东融西拓、南联北接”战略布局,发挥“空铁水公”立体交通新优势,着力构建融“市”入“海”开放大格局。要依托正在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县经济开发区、省级空港特色产业园和正在创建省级高新区的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省级特色园区的今世缘食品产业园等开放载体,围绕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主攻港澳台、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开展产业链招商、专题招商。要把开放思维、理念贯穿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接央企国企、省中医院、淮阴中学等高端优质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发展水平,推进全域全面开放,厚植涟水比较优势、后发优势。  六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在推动协调发展上攻坚突破。“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要大力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聚焦两大片区、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聚合国家和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民生十件实事、农村十件实事工程、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古黄河综合开发等政策资金,精准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扶贫等政策措施,推广光伏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模式,全力以赴换穷貌、拔穷根。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实施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民生工程,研究部署推进健康涟水建设,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每年都有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满意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攻坚达小康蹄疾步稳  脱贫攻坚达小康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全力攻坚突破、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更要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战略保障措施,增强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稳步快速前进。  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形成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要围绕有利于构建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改革、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县改革、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综合配套改革硬仗,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涟水是百万人口大县,有着60多万劳动力,其中有20多万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最根本的优势、最富集的潜力。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充分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培育形成脱贫攻坚达小康的新动力、新动能。  二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县,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毋庸讳言,涟水社会矛盾和问题尤为复杂,“人治大于法治”“信访不信法”“以错纠错式”维权等落后观念做法根深蒂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这些行为长期以来似乎起到了一定作用,让一些人也趋之若鹜、频繁效仿,逐渐演化为一种习惯,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加了稳定压力、牵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力,更降低社会道德阈值、造成是非不分,不把法纪当回事,损害了涟水的形象,给人留下了落后的印记。法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要根治这些现象,就要用法治新风取代潜规则、坏风气,以大智慧屏蔽小聪明,用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新生态,改良滋养杂草病树的旧土壤,使“乡土涟水”尽快向“现代涟水”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带头学法用法、自觉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照章行事,以法治凝聚共识、规范发展行为、推进社会治理。要注重法治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处,决不让违法者获利,坚决让守法者得益,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努力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三要坚持全面动员发动,广泛汇聚起脱贫攻坚达小康的强大合力。人心齐、泰山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坚持以全面小康为“最大公约数”,广泛动员发动,充分调动城乡群众关注小康、知晓小康、共建小康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充分发挥省委、市委驻涟帮扶工作队独特优势,强化县委帮扶工作队力量,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民等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互助、志愿服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力量,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奔小康。  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坚强政治核心。脱贫攻坚达小康,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新的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要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抓住换届契机,配齐配强基层党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重视培育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和乡镇部门中层正职担任村(居)党组织书记,重视发挥好大学生村干部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要以严实作风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扎实做好建档立卡、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结对帮扶等,确保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从严从实抓好项目清单管理、项目日志等制度落实,营造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以严督严考倒逼工作责任落实,强化督查和问责力度,以全覆盖、全过程的考核督查体系推动“点线面”责任全覆盖,确保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入开展乡村“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从穿越千年的社会理想,到激荡百年的执着追求,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为现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达小康这场硬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涟水,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补齐民生短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