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求minsup>=40%,minconf>=80%,请问我在哪里可以卖肾apple

最先尝鲜下载的我说一下看法。&br&&br&可以说摄像头扫描来判断心情然后推歌已经是国内首创了。利用大家的心情来推歌单或者歌曲各大音乐网站及app都有在做,但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实用的,大多数人还是在听腻了自己的歌单才会去听推荐的歌单吧,再说了,心情变化大多不会体现在寻找歌听这件事上。&br&&br&像Jing.FM这样根据各种或长或短的标签推送歌单用户体验其实很好,但他的用户群很固定,大部分人并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听歌。&br&&br&再说落网,他是独立的团队在做歌单推荐,并不像很多站点利用算法,而且推荐的歌曲有特点,我听得不是非常多,但算算时间也四年了,看着落网作为单纯的网站到网站改版到加入很多模块,再到推出三大平台的APP(wp之前可是首发平台),可以说,落网真的是一个很纯粹的独立音乐推荐网站,所以现在推出了emo这个软件,让我坚信的一点就是,推送的歌曲质量肯定没有问题得,有落网这个爸爸在,儿子不会差。&br&&br&说说UI,界面采用圆形光碟样式,这个大家觉得是网易云音乐的界面,但其实最早采用这个界面的还是上文提到的JingFM,我个人觉得JingFM没有普及开来完全是宣传力度,文案水平和广告水平不够。所以emo的界面说不上有多特别,但看着也很舒服。&br&&br&手势操作简单方面,这点在落网客户端可以看出,团队追求极简风格,也一直是大家喜欢的一个方面,所以用户UI还是比较讨喜的。&br&&br&最后说说,APP最抓人的地方,面部表情识别判断心情,单从这个想法来看是特别的,首创的,在国内独一无二,落网团队抓住这个点来做确实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想要尝试。但是,这个面部识别算法肯定是有待完善的,微博上已经有用户吐槽APP总是识别成悲伤的心情,明明是刚下载很开心地在用2333&br&&br&我个人觉得这个APP的生命周期还是会长的,因为它简单易用,用户的需求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用来听歌,简单的听歌,听好歌。可以把这三点做足的软件其实不多,很多APP用起来也都麻烦,各种界面功能累赘,臃肿。&br&&br&落网团队的这个产品可以说是迎合市场的,至少他的一大批落网用户绝对会喜欢,会一直用,口口相传,像喜欢落网那样喜欢它。&br&&br&至于后续的APP装机下载量,我们拭目以待吧,我个人觉得挺有前景。&br&&br&最后一句:WP用户的玻璃心都碎一地了,赶快出wp版本的emo,会有很多用户的!!!!!
最先尝鲜下载的我说一下看法。可以说摄像头扫描来判断心情然后推歌已经是国内首创了。利用大家的心情来推歌单或者歌曲各大音乐网站及app都有在做,但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实用的,大多数人还是在听腻了自己的歌单才会去听推荐的歌单吧,再说了,心情变化大多不…
系统偏好设置的搜索,搜索范围包括设置子项的内部子项,比如「DHCP」。更需要它的「控制面板」用户却享受不到,这世界真是太不公平 ╮(╯▽╰)╭&br&——最初选了「代理」为例,不过后来发现「控制面板」里也是能搜到的,看来是凡在「控制面板」窗口内出现的项目都能搜到的样子,当然对视图的表现能力还是不要期望太高……&br&&img data-rawheight=&314& data-rawwidth=&620& src=&/ea768d6eb1e2df6bbe7e2f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ea768d6eb1e2df6bbe7e2f4_r.jpg&&(图中效果无 PS)&br&&br&应用切换(cmd - tab),激活后&i&&b&一直按着 cmd 不放手&/b&&/i&,然后可以试一下以下几种用法(转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secrets-of-the-command-tab-mac-application-switcher/&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crets of the Command-Tab Mac Application Switcher&i class=&icon-external&&&/i&&/a&):
&blockquote&&ul&&li&&b& tab&/b& – move selection to the right in the app list&/li&&/ul&按 tab 向右移动选择(「在windows里面你不用Alt+Tab吗?
」)&br&&ul&&li&&b&`&/b& – move selection to the left&/li&&/ul&&p&按 ` 向左移动选择(『在windows里面你不用Alt+Shift+Tab吗?』)&br&&/p&&ul&&li&&b&h&/b& – hide the selected application&/li&&/ul&按 h 隐藏选中的应用程序&br&&ul&&li&&b&q&/b& – quit the selected application&/li&&/ul&按 q 退出选中的应用程序&br&&ul&&li&&b&mouse scrollwheel&/b& – move the selection back and forth&/li&&/ul&鼠标滚轮:前后(也就是左右)移动选择(『在windows里面你不用鼠标滚轮吗?』)&br&&ul&&li&&b&left arrow&/b& – move selection to the left&/li&&li&&b&right arrow&/b& – move selection to the right&br&&/li&&/ul&左、右箭头:向左、右移动选择(『在windows里面你不用方向键头吗?』)&br&&ul&&li&&b&up arrow&/b& – enter expose (Mission Control) within the selected application&/li&&li&&b&down arrow&/b& – enter expose (Mission Control) within the selected application&/li&&/ul&上、下箭头:进入选中应用程序的 Exposé 状态(10.7 后则是 Misson Control)&br&顺便插一句:反过来,在进入 Exposé状态时,cmd - tab 也可以乱入哦&br&&ul&&li&&b&Handoff&/b& – for Macs with OS X Yosemite, you can also
find available Handoff sessions in the Command+Tab app switcher, these
appear on the far left and can be navigated to with the above tricks&/li&&/ul&还没玩过,说是可用的 Handoff 会话会出现在切换器的左侧,并带有角标(如图,与其他应用之间有分隔)&br&&img data-rawheight=&1324& data-rawwidth=&994& src=&/326a5c8d09eb568225dadbc9a7f29d1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326a5c8d09eb568225dadbc9a7f29d14_r.jpg&&(图片来源:&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thread--1.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S X 10.10 Yosemite Handoff 小技巧 Command-Tab 也有快捷访问,Mac OS X 系统讨论- -&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对了,应用切换器还可以接受拖拽文件哦(世界真不公平 ╮(╯▽╰)╭)。&br&(居然没找到图……)&br&&br&说到拖拽……&br&如果拖拽的是文本,拖放到文件夹或桌面上,就可以现场创建一个包含选中文本的文件。&br&如果拖拽的是文件,指向文件夹即会当场弹出文件夹内容窗口供放置(或继续指向、弹出…),拖放结束后,弹出的非目标文件夹窗口会自动关闭。(这个截图确实很难……)&br&&br&而把文件拖放到终端(命令行),或其他文件名输入框,可以直接完成文件完整路径的输入。&br&&img data-rawheight=&297& data-rawwidth=&620& src=&/b76e6d7e748df7ba77d3f1b5fd368c2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b76e6d7e748df7ba77d3f1b5fd368c2d_r.jpg&&&br&文件打开、保存对话框支持快捷键直达目的地(同 Finder 内),cmd - shift - g 呼出路径输入框。&br&&img data-rawheight=&672& data-rawwidth=&854& src=&/a64fa69fd27ad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a64fa69fd27adc_r.jpg&&顺便,此对话框打开时,按下 cmd - shift - . 可以切换是否显示隐藏文件(也就是「.*」文件)&br&&br&Finder 路径栏(窗口底部,默认不显示),中的每一级文件夹,可以接受文件拖拽,甚至直接删除(包括当前文件夹)。&br&&img data-rawheight=&395& data-rawwidth=&620& src=&/c22adfe387edf32ca59d1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c22adfe387edf32ca59d179_r.jpg&&&br&&br&帮助菜单可对所有菜单项内容进行搜索(系统框架提供,并非少数应用独有),结果直接导向对应的菜单项。&br&&img data-rawheight=&342& data-rawwidth=&684& src=&/764d6f8cf2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764d6f8cf29_r.jpg&&&br&(图中效果无 PS)
系统偏好设置的搜索,搜索范围包括设置子项的内部子项,比如「DHCP」。更需要它的「控制面板」用户却享受不到,这世界真是太不公平 ╮(╯▽╰)╭——最初选了「代理」为例,不过后来发现「控制面板」里也是能搜到的,看来是凡在「控制面板」窗口内出现的项…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iPad刚面世那会儿研究过触摸杂志UI,有些想法和此相关。&br&&br&1、情感和效率&br&&br&还记得国外博客上的一个比喻:“然而iBooks程序里的翻页动画呢?超级俗气。它看起来就像汽车的早期把汽车造得像马拉马车一样。为什么不滚动呢?”&br&&br&新发明在面世之初从旧事物中征取隐喻,后期则以功能诉求完成自身,这一规律反映在汽车设计上,就是从马拉马车逐渐发展为关注流体动力学和速度的曲线型造型。&br&&br&但人们总是怀旧,所以早期的马车和老爷车造型后来成为往往成为豪华汽车的灵感源头。&br&这两端是分别是情感价值和效率诉求。&br&iBooks的翻页动画和书页设计极其影响效率,速度上远不如同类软件。但的确给用户以亲和感。事实上,假如把书本当做长文字翻页(屏)切换内容的形态,由于材料(文字)的单纯,似乎可以较多的向情感一端倾斜,做一些“多余”的设计。杂志就不行了,各种iPad杂志极少有翻页效果,因为图、文、动画混排的多媒体素材呼唤着效率的应用,并在俭省的形式下减少外观设计,将重心放在多媒体内容本身的形式感上。&br&&br&虚拟设计不可能脱离拟物,拟物设计可以在情感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iPad杂志仍然借用了“纸张隐喻”,只是装订方式不同,不再有一端的装订线,纸张的切换要么是上下叠加关系的滑动,要么是像火车车厢一样连接和运动的纸的横幅。&br&&br&所以说,有效的拟物不是问题,让人所诟病的是拟物材料的泛滥运用。&br&&br&2、媚俗与真实&br&&br&还是借别的领域说明。建筑上工业材料运用产生了功能和效率诉求的包豪斯,逐渐淘汰了手工时代对于材料的处理方式,所谓装饰即罪恶。而如果今天拿批量生产的工业材料去模拟手工时代的材料,就是“媚俗”。装修房子,大理石墙砖、地板革是媚俗,扩展来说,以廉价材料模拟昂贵材料也是媚俗。三星Galaxy3的塑料拉丝钢就是特别恶心的媚俗。反过来说,你也能理解为什么现代设计师的流行品位往往愿意暴露工业材料本身的质感,比如水泥和支撑结构的房梁——因为它们“真实”。&br&所以我特别理解Jony Ive这个秉承着工业美学的产品设计师如此厌恶Scott式拟物设计。&br&因为有大量的拟物设计放在材料模拟上。&br&&br&3、信息与逻辑&br&问题是虚拟界面的设计所面对的原生材料是什么?它存在吗?更为本质的设计可能不在于外观,而在于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逻辑形式,或者说交互。暂以一例说明,Reeder式纸张隐喻的巧妙在于,不是模拟纸张的样式和材质,而是模拟纸张的叠加、覆盖、抽拉等空间关系,如此,纸张的裂口和阴影是必要的拟物设计,它产生的虚拟逻辑更有效果地区别和组织信息。这些结合着信息形式的拟物深刻的影响了后来者,比如safari。&img src=&/b3fcdeea248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b3fcdeea248a_r.jpg&&&img src=&/b89274c28ace29aebd671190_b.jpg& data-rawwidth=&2472& data-rawheight=&1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72& data-original=&/b89274c28ace29aebd671190_r.jpg&&我不期待也不相信Ive会给表面样式带来什么惊人的变化。我期待的是他的设计思想对于信息组织形式的真正创造。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iPad刚面世那会儿研究过触摸杂志UI,有些想法和此相关。1、情感和效率还记得国外博客上的一个比喻:“然而iBooks程序里的翻页动画呢?超级俗气。它看起来就像汽车的早期把汽车造得像马拉马车一样。为什么不滚动呢?”新发明在面…
-在我看来,如果将sony和苹果比做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就是极度强迫症的疯子,对,就是疯子。&br&sony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很多企业的老师,乔布斯也是其中一个学生,网上说乔布斯喜欢sony的东西,如果这个是真的,那么苹果必定会有sony的影子,将自己喜欢的元素加到产品中,这是很正常的吧…&br&说到sony的产品,在知乎中有个大神说过,极限,极致,极端,慢慢品味,是不是觉得苹果和这个很像?&br&苹果上的sony的影子应该是在精神上的,产品上影子好像并不是太明显吧,苹果的产品是简约稳重,而sony的产品更像是奔放青春,额……好像也有简约的吧,sony的电子消费品比苹果多的,但就是多,才导致sony现在在设计手机的顾虑。&br&我觉得买苹果买的是科技,买sony买的是生活。&br&============================================&br&很多人对最后一句有不同的观点,那我就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说,比较主观。&br&说买sony买的是生活并不是说sony没有科技感,的确,和很多人说的一样,sony才有科技,但是sony的科技都是围绕着生活,我们可以买到的是电子消费品,而不是面向企业的高端产品,像是电脑(卖掉了)电视,手机,摄像机,微单,音响,mp3,耳放,耳机………………sony的电子消费品很多很多,购买sony的东西都是可以提高生活体验,以上说的产品你买了,当你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它,像是电视,你买的是sony的4k,有着超高的体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忘记他是个sony电视,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普通的电视,但是在你离开它,去体验别的电视的时候你就会看出差别,才能记起自己的电视原来这么厉害,这就说明它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中。&br&sony是用科技来造就生活,说买sony就是买生活有错么?&br&接着说苹果,苹果的产品有笔记本,mp3,手机,平板,手表(我最看不上的东西)苹果的mp3击败了sony的mp3,因为它抛弃了cd的储存(这个不是太懂,反正不用插碟了)接着就有一大波的mp3跟着苹果走,如今便携式的音乐播放器都没有插碟的了,智能手机,乔布斯发布智能手机后也有一大波效仿的人,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苹果笔记本,便携,超薄,我知道这里可能会出现sony在2004年的笔记本,但是sony的并没有像苹果那么热卖,苹果的产品都是在引导市场,引导一些科技的发展方向,如果乔布斯不发布手机,那么现在会有智能手机么?一个道理。&br&我不是说sony在世界的影响小,也不是说苹果的产品就一定好,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苹果走在电子消费品的前沿,后面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不是吗?&br&苹果在发布苹果45的时候,可以说是世界最好的手机,但是如今6的发布,和许多智能手机产品的崛起,现在已经不能说苹果是最好的智能手机了。&br&买sony是买生活,这句话以后可能不会变,他引导了生活的体验。&br&买苹果是买科技,这句话可能不久就会被推翻,苹果没了乔帮主,真的不知道在干什么,苹果的手表真的能代表当今我们能买到的最好的智能手表么?我只知道他是现在最贵的。&br&现在我明白了,我喜欢苹果是因为我喜欢乔帮主,不是喜欢苹果本身,如今的苹果已经不是我喜欢的那个苹果了。
-在我看来,如果将sony和苹果比做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就是极度强迫症的疯子,对,就是疯子。sony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很多企业的老师,乔布斯也是其中一个学生,网上说乔布斯喜欢sony的东西,如果这个是真的,那么苹果必定会有sony的影子,将自己喜欢的元素…
精神上的模仿,如果总是具象到模仿个手机外观触控板外观也很没意思,不得要领。&br&sony可以说是苹果的老师,它们都奉行产品至上设计至上,它们的产品都是一群偏执狂强迫症的产物,你可以给它们找出一堆缺点却根本无法否认它们的优秀,那些产品总是能在同类产品中轻松博得你的眼球。&br&这种模仿是深入骨髓的,Google当然Google不出来的~
精神上的模仿,如果总是具象到模仿个手机外观触控板外观也很没意思,不得要领。sony可以说是苹果的老师,它们都奉行产品至上设计至上,它们的产品都是一群偏执狂强迫症的产物,你可以给它们找出一堆缺点却根本无法否认它们的优秀,那些产品总是能在同类产品…
我理解是背后公司OmniGroup的基因决定的,大家基本不要指望他们会支持Apple之外的平台了:&br&&br&这个公司创立之初,就是做乔布斯的NeXT系统下相关软件咨询和开发;之后一直延续下来做Mac、iOS软件开发。目前的产品开发目标,还处在将几个主打产品在Mac/iPhone/iPad三个平台上全覆盖的阶段。公司保持着精干的小团队开发架构,单个产品的各个平台版本基本是同一个团队开发的,因此往往是Mac版大升级完一次,iPad版才开始大升级,此时其他版本都是例行维护状态。甚至,不同产品也存在人力重叠的情况,还不能所有产品同时全力开工。最重要的是,CEO说了:除OmniFocus外,其他3款主打产品还没有iPhone版,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开发他们的iPhone版,按他们惯例的开发进度,估计需要1-2年。&br&&br&那为什么OmniGroup不像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招更多人扩产品线呢?我想也是因为他们专注的领域是生产力工具,是专业市场而非消费市场:OmniFocus是个人事务管理,针对GTD死硬用户;OmniPlan是大型项目管理,针对大小公司管理大型项目,和微软project目标用户一致;OmniOutliner是大纲编辑管理,针对大型文档写作者等等;OmniGraffle是绘图,针对设计师,目标客户和photoshop一致)。这些工具做到了相关领域的很高水准,受到重度用户的喜爱。这些用户是拿这些软件做真正的工作的,完全接受5年才升级一个大功能版本,甚至更新太快用户反而无法接受;如果盲目扩张,并不能使这个市场成比例扩大,得不偿失。&br&&br&因此,OmniGroup在Apple平台专业生产力工具这个领域,活得挺滋润的,也得到业内足够的尊重,继续走好现在的路就很好,不必要盲目跟风互联网的疯狂。
我理解是背后公司OmniGroup的基因决定的,大家基本不要指望他们会支持Apple之外的平台了:这个公司创立之初,就是做乔布斯的NeXT系统下相关软件咨询和开发;之后一直延续下来做Mac、iOS软件开发。目前的产品开发目标,还处在将几个主打产品在Mac/iPhone/iPa…
年后刚买了个macbook pro(不是air,air当时准备出新了没时间等)。&br&买MacBook pro时考虑的是:&br&1. 马上毕业的学生,已经不太需要经常装什么软件,也过了玩游戏的年纪(就是不会再玩什么游戏);鉴于要毕业了其实笔记本已经没什么用了,本来没打算买,但是毕设一定要用。&br&2. 原计划买MacBook air,因为轻便;但是买的时候MBA已经发布消息要出12寸retina屏的;所以买个13寸的老款MBA(11寸不够用,用11寸不如用iPad反正什么也干不了)。&br&&br&问了家里老爹,给的意见是买一款至少三年都不会觉得落后的电脑;考虑后觉得苹果产品被同类淘汰的可能性(从实用和外观角度)比较低。所以在13寸、256G(我肯定装双系统或虚拟机,留个win7做备用)的条件下,选择了13寸retina屏的MacBook pro。&br&&br&买的是日行(作为年轻人,我没有学习新东西的压力),买下来八千左右,可以接受。&br&可以接受的原因(可能不足以做参考):&br&1. 买MacBook肯定要考虑装一装,“可以装X”这种概念可以让买同样的东西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完全承认这一点,我还做不到给自己洗脑“没什么差别”。以前死扛买了个侧推htc手机,买的时候就觉得都是手机能有什么不一样所以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买苹果;结果htc用了两个月就闲置了,为了埋没负罪感故意遗忘了这货被老妈损至今;后来老爹送了个iPhone5给我,至少两年内我都很珍惜地使用,而且会很积极主动地学习iPhone相关的东西(计算机相关专业)。&br&2. 对微软产品没有特别热爱。本科期间(四年前),当时苹果系列的东西还没完全起来,我因为社团的原因用过很多微软的东西,很早有款xp桌面一样的windows phone也使过(原主人没多久就放弃此货),早期的surface也用过;总体,虽然蹭了微软很多光,但是对微软系的东西印象很不好。比如很早就考虑过买个surface(而且还有内部优惠),但是左考虑右考虑还是放弃了(很多同学一开始喊叫着要买最后也放弃了),觉得没有买的理由。至今有人说zune播放器好用,我还是会很怀疑。&br&3. 对微软系统不满意。尤其是win8系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从xp到win7是我个人愿意,而迁到win8就不是很满意了,很多我喜欢的小众软件都用不了了,而且metro界面让我又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就是win7到win8迁移,我放弃了游戏,对电脑也不太用了(因为以前的多年习惯都没有了)。虽然可以理解微软的战略,但是在win8里面使用兼容触摸的界面、让用户来承担战略负面因素,我不乐意。在我看来,Mac系统的升级对用户体验的颠覆会比近几年微软要少。&br&4. 用iPhone用得很满意,决定将电脑、手机联系起来。我有台式机,但是基本不太使用了,日常很多东西用手机就能搞定。&br&5. 希望包轻一些,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电源线+电池+鼠标+笔记本,3.5kg左右,坑死妹纸的腰了。&br&6. 有比较多的文本需求。之前考虑过平板配键盘,总是觉得不伦不类;尤其是买过htc侧推手机后,意识到这些小聪明还是算了吧,侧推全键盘虽然很好用,但是苹果手机的虚拟键盘也没有不好用,加了键盘的平板不一定能达到笔记本的键盘效果。&br&7. 进入码农状态的我愿意去捣鼓很多微软的软硬件,这些都是研究对象,但是生活状态就让我小资一把吧...&br&8. 很讨厌很多电子产品越用越烂的状态。在我认识中微软和安卓都是越用性能越呈指数下降的产品;目前iPhone除了冬天会冻掉电以外,速度和待机电量(正常温度可以用一天,待机晚上不用充电)在两年后的今天都保持在大部分手机之上。&br&&br&买的当时没发现有surface pro3;不过现在知道了,也不愿意用MacBook pro换surface pro3,原因是surface还是太贵了,而且外观上还是像个不完全工业产品,相同价钱相同配置下MacBook还有装X加成。除非谁要送我,或者哪天有教育优惠,我可能会拿个surface pro3,但是不能保证surface不会压箱底。&br&&br&使用MacBook pro的感受(不保证几年后是否会改变看法):&br&1. 对电脑的认知改变了。从交互设计的角度,苹果(至少给我)创造了一个“打开=开始新的一天,合上=洗脸睡觉”的交互感;此外,摆脱电源线,摆脱开关机是一种新的体验。以前的我,使用电脑要经历找电源插头、插电源线、开机、连鼠标、叉掉一系列弹出框作为我一天的开始,尤其是课题做到关键时候,最讨厌开机开文件开软件、关机保存这个环节,不光意味着电脑关掉了,也意味着我的思路断了;现在打开MacBook,昨天看的文章还在原处,思绪一下接回去。&br&2. 和手机连上了。用iPhone,使用提醒事项和日历、备忘录,直接同步手机和电脑,再来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因为服务器不佳,一直很难同步,忍痛舍去)和Safari阅读列表,的确很好用,思绪不用因为换了设备断链(最讨厌断链了,总容易忘事情)。安卓机加windows系统可能也能做到,但是不愿意去做,每天帮别人修bug就很烦了,还要自己捣鼓这些事情。&br&3. 认知负担小很多。手机和电脑的图标基本一致,用法没差别;Mac OS下的一些操作习惯,熟悉之后觉得很轻松(不用自己带脑子去记刚才下载了什么、下载在哪里;编程编多了脑子已经不想再记多余的东西了)。&br&4. Mac OS很好用。Mac OS能覆盖大部分办公需求,我除非做涉及到系统兼容性的会返回win7,现在基本都在Mac OS下;现在主要需求不是使用电脑本地的软件,已经变成大部分时候都在上网了(chrome book挺好的,之前打算买,但是考虑国内无线网覆盖太小就放弃了),其他就是看pdf、写word、收邮件,再就没什么使用的。现在office2011已经支持retina屏幕,目前没有感觉常用功能支持不好。&br&5. 用了MacBook后我不太用鼠标了。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总之我放弃了鼠标,使用各种快捷键和手势;可能是因为触摸板的手势实在是太好用了,导致不想腾出右手去用鼠标。&br&6. retina屏的幸福加成指数太高!切回win7时retina屏看起来很恐怖,什么都很小(不过我作图可以很爽,13寸也能做大图,再也不用放大到300%去检查像素问题了);但是在Mac OS下,这种细腻的视觉体验太棒了,看啥都觉得很精致!桌面、登录界面都是精致感,还有跳来跳去的动画(win7下不敢开动画,以前机子性能不好有阴影,会关掉一切可能拖累电脑的东西)。&br&6. 杀毒和垃圾问题。用windows时,最早是eset+360,后来360杀了系统文件,于是重装系统,又恰逢显卡烧了,自己捣鼓了一段时间笔记本(y450)直接报废,所以有了本文买MacBook;台式机,学校买了杀毒软件,但是各种原因总是装失败也卸不掉,只能拖着装360,完全不敢确定是不是有毒。还有很烦的就是win下总是要删垃圾,看到360提示有垃圾就很烦,不装360又会攒垃圾;目前为止,OS肯定也不是无毒,但是我目前省去了一大心病(以前每用一台电脑,就算借用都要先装个360杀毒,然后把桌面文档归类、删垃圾才开始用)。很多软件(可能是因为Mac OS开放的接口少)不能干流氓的事情,估计360和QQ在你电脑上干架的事情,在mac上是见不到的;Mac下载百度云的东西,不会强迫你装百度云,网速还ok(可能是我家20M的原因)。&br&7. Mac OS下的软件都很干净。同6,我有干掉各种垃圾和插件的强迫症。&br&8. 电量。mbp的待机能有九小时;我不带电源时,肯定是移动状态,不会持续办公,一天可能工作不到六小时;如果是持续办公状态,那我肯定会找个老巢把全部身家移过去,多带个电池也没什么;只看pdf,mbp的续航会更长,电量完全够用,而且离20%比较远(掉到20%以下本人会产生充电强迫症)。&br&9. 开启了操作系统界新的大门。又可以探索更多的东西了。一个很惊讶的发现:mac下删掉的U盘的东西会在废纸篓里,而不是直接删掉。&br&10. 掏钱买苹果的设计会觉得很值。“世上还有这种东西!买买买!”我做产品的时候,客户一开始是觉得设计也就是锦上添花,后来客户跑来说他们东西因为“看起来不值钱”卖不出去,不得不承认还是要有设计。个中原因还没想透过,可能是我国人民已经开始奔小康的原因。&br&&br&缺点:&br&1. 重量比起pro3还是比较重的。&br&2. 键盘不要用键盘膜,手感体验下降太多;不过键盘本身和指甲碰撞声音还是有的。&br&3. 音乐是比较麻烦,iTunes和App Store也不是能百分百连上。恰好我早就不在本地听音乐了,除非特别喜欢的专辑,否则都用豆瓣fm随机听歌;软件方面,我一直走的是盗版破解路线...&br&4.
比尔盖茨人品好。我个人尊重盖茨、不太认同乔布斯,特此严正申明我希望微软能够奋起。非常感谢微软普及了pc,非常感谢盖茨对我国盗版睁一眼闭一眼。&br&其他暂时没有发现,还处在新婚热恋期。&br&&br&&br&总体来说,微软系产品在我和我爹的印象中是平价低端产品(重点是印象;不否认当年就连微软出Arc的时候我都惊艳了一把,但是Arc也成了我一定会给别人介绍但我自己打死都不买的东西之一),攒点钱还是想要个苹果。这个是心理因素。&br&仔细想了一下,苹果商业策略营销的确高一招,东西可能一样,但苹果能让你感到心理舒服,一些小缺点就会主观忽视掉。毕竟是商业产品,营销技巧很关键。
年后刚买了个macbook pro(不是air,air当时准备出新了没时间等)。买MacBook pro时考虑的是:1. 马上毕业的学生,已经不太需要经常装什么软件,也过了玩游戏的年纪(就是不会再玩什么游戏);鉴于要毕业了其实笔记本已经没什么用了,本来没打算买,但是毕…
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反对 @pansz 关于「三大主流 OS 都可以支持 retina」的说法。进而说明只有 OS X 才能支持 retina 是购买 rMBP 的重要理由。&br&&br&@pansz 完全低估了 resolution independence 的难度。从 10.4 起,Apple 就开始尝试在 OS X 引入 resolution independence。但是最终转向了今天的单一 @2x 方案(具体说是 backstore @2x,因为物理显示可以任意 downsample)。这说明了任意比例 RI 的难度。&br&&br&没有比较就没有说服力。就按照 @pansz 的说法,在 Windows 下把字体设置为 200%。打开 Photoshop,打开 Lens Correction 或者 Liquify。发现什么了?字体根本没有放大!&br&&br&任何一个主流 OS,在演进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 API framework。Windows 更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之前的 RI 方案,不是要求 app 改用一些新 API,就是在原有的旧 API 中按照不同方式加入对 logical 坐标的解释。这是一种「boil the ocean」方案 —— 就是说,所有 app vendor 都得改,都改了,用户就爽,如果有一个 vendor 改了而其它 vendor 没有跟进,用户就会对改的 vendor 不爽。这是我在 PC 和 Mac 的区别这个问题中,关于平台演进的结论。Boil the ocean 是 PC 演进遇到的难题。&br&&br&Apple 的 retina 方案,从原理来说不值一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解决了 boil the ocean 的难题。需要 app vendor 的配合度为 —— 零!这是 PC 和 Mac 不同的又一个力证。&br&&br&参考:&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14&/span&&span class=&invisible&&727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补充一下。看了 @xiaoxiao 答案里的截图。我很疑惑。我用过 retina MBP,在上面用过 Photoshop(非 retina 版),也浏览过一些网站。结论是,即使图片的像素不是为 retina 准备的,由于硬件 PPI 提升而进行的插值也绝对不会造成主观感受上的模糊。@xiaoxiao 在他的例子中,试图向非 rMBP 用户展示 rMBP 和普通屏幕的对比,这本身从原理来说就是不现实的。你不可能在一个低 PPI 上展示高 PPI 呈现的主观感受。从我的普通 MBP 上所看的效果,非常怀疑所谓的 rMBP 效果是特意 blurr 的效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反对 @pansz 关于「三大主流 OS 都可以支持 retina」的说法。进而说明只有 OS X 才能支持 retina 是购买 rMBP 的重要理由。@pansz 完全低估了 resolution independence 的难度。从 10.4 起,Apple 就开始尝试在 OS X 引入 resolution i…
&p&常用高频的快捷键目录:&br&&/p&&ol&&li&上网:浏览器操作(Safari & Chrome)&/li&&li&邮件:Mac Mail&/li&&li&全局:Finder操作,窗口大小调整,“神奇翻译”(需用到Alfred的收费Workflow)&/li&&li&截屏:电脑截屏和手机截屏&/li&&/ol&&b&浏览器上网 (Safari & Chrome)&br&&/b&Command + T = 这是基本全局打开新标签的标准键。会用的很多。&br&&p&新标签默认是在地址框输入,所以我通常是CT了之后直接输入要搜索的东西。&/p&&blockquote&&p&Command + L = 光标移到地址框&/p&&p&Command + R = 刷新页面&/p&&p&Command + + = 大屏幕的时候很实用,放大页面,基本也是全局型的。 0是恢复默认大小&/p&&p&Command + W = 关闭当前标签。不要和退出按错了。&/p&&p&Command + Q = 退出当前软件,其他软件也都可以用。&/p&&p&Command + D = 收藏当前页面&/p&&p&空格 = 屏幕下滚一页&/p&&p&Safari的恢复刚关闭标签就是熟悉的 Command + Z。&/p&&p&Chrome是和打开差不多的,Command + Shift + T。Chrome这个功能更强大,就是可以按顺序恢复,但是Safari只能恢复最近的一个。&/p&&/blockquote&&p&这个功能我一直用,经常手抖关闭的一瞬间发现有用。&/p&&p&好了,常用的记到这里就够了。&/p&&br&&p&下面介绍Chrome上面的一个插件&strong&Vimium&/strong&。需要要在Chrome的商店下载,应该也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找到。&a href=&///?target=https%3A///webstore/detail/vimium/dbepggeogbaibhgnhhndojpepiihcme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地址&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很多程序员都熟悉的Vim,我之前也介绍和练过&br&&/p&&p&&a href=&///?target=http%3A///p/412dc6dfc1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效学习(一)互动篇:编程Vim正则表达式和英语&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但是因为确实写不到那么多代码(我用xcode最多的键是Tab,因为可以自动补齐输入…),所以不管怎么练都记不住。而且如果用Vim当文本编辑器,如果是英语还好,如果是中文,输入法切换和快捷键总是冲突,很难受,还不如用Markdown方便,下面会说到。&/p&&p&好了,Vimium就是用Vim的快捷键操作浏览器。这就很贴近群众了。需要记住几个不太正常的键,但是好处是比自带的快捷键更简单,因为大多只要一个按钮即可,不用组合键(有没有找到黑莓的感脚)。列几个我最近常用的&/p&&blockquote&&p&Shift + J / K = 这两个是用来在标签之前切换的,前后不同顺序。这个我最需要了,默认的切换很麻烦,组合不好按,但是其实切换有很常用。&/p&&/blockquote&&p&PS:说明下,这个插件是区分大小写的,我标注Shift其实就是需要大写的意思。这样大家可以知道那些用组合哪些不用。&/p&&blockquote&&p&Shift + H / L = 后退和前进,就是通常在浏览器左上角那两个箭头。这个功能也比较常用。&/p&&/blockquote&&p&还有几个单键操作和默认操作差不多,更简单了比如:&/p&&blockquote&&p&x = 关闭当前标签&br&Shift + X = 恢复刚关闭的标签&/p&&p&t = 打开新标签&br&d,u = 也是上下翻页,下翻页还是空格好用。上翻页还比较实用。&/p&&p&jkhl = 就是vim的标准移动按键,用来移动浏览器内内容,不太方便。&/p&&/blockquote&&p&下面有几个看起来不太会用到,但是其实还挺有用的:&/p&&blockquote&&p&gg = 返回页面顶部。就相当于按iOS最上面时间那里是可以快速返回任何页面顶部的(你不会不知道吧)&/p&&p&Shift + G = 到页面底部&/p&&/blockquote&&p&关于f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用法:&/p&&blockquote&&p&单击f会出现满屏的提示,继续按对应的字母就当于点击相应的连接了。可以开页面的就是新标签页打开。&/p&&br&&br&ff+对应字母打开新标签连接&/blockquote&&p&我初看感觉这个好蛋疼啊,满屏找我要点的连接?其实用起来很好用,因为你眼睛一定是看着你要点的地方的,然后一下就会看到提示,手自然就按下去了,实际操作是很流畅的。&/p&&blockquote&&p&fu = 进入父级页面。比如在国际足球-新浪体育,就会回到新浪体育。(唉果然还是用我们新浪体育举例啊)&/p&&/blockquote&&p&就这些上网基本就够用了,不用硬记,需要的时候看一眼,看几次就记住了。&/p&&b&&br&邮件(Mac mail)&br&&br&&/b&我一度从公司配的Office Outlook换回到Mac自带的Mail,就是因为用惯了这几个快捷键,但是mail的键很古怪,经常两个辅助键一起,其实不是很方便,我也懒得自己调了,就这么用也还可以吧。&br&&p&常用的:&/p&&blockquote&&p&Command + Shift + n = 手动刷新邮箱查看新邮件。iOS的通知会快一些,这时候就手动刷下可以看到新邮件。&/p&&p&Command + n = 新建邮件&/p&&p&Command + Shift + r = 回复当前邮件&/p&&p&Command + Shift + f = 转发当前邮件&/p&&p&Command + Shift + d = 发送邮件&/p&&/blockquote&&p&其实这就够了,tab切换一下输入框,基本上邮件够用了。如果想看更多,除了自己查之外,其实大部分软件都会把相关的快捷键标到菜单上,对照一看就知道了。&/p&&br&&br&查看自带的快捷键&br&&br&&b&&br&全局(Finder,Alfred,窗口调整)&/b&&br&&br&文件夹和软件相关的几个操作。&br&&p&Mac的Finder有四种浏览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文件夹指定不同的方式。图片多就用分屏预览,或者缩略图(调大小用Command + +/-)。&/p&&blockquote&&p&这几个浏览方式用Command + 1/2/3/4切换。&/p&&/blockquote&&p&另外说两个实用的,Download文件夹可以用这个按类型分类,这样就会更清晰找到东西。另一个就是活用智能文件夹和侧边栏也是很方便的功能。&/p&&br&&br&分类查看&br&&br&打开软件,算数和简单翻译,用&strong&Alfred&/strong&。&br&&br&&p&坦白说,用Alfred做这三件事真的是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大家随便搜就知道这个黑帽子搜索框有多强大。&/p&&p&&a href=&///?target=http%3A///%3Fp%3D62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神兵利器——Alfr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但是我最常用的真的就是这三个,但是每天用很多次,Option + 空格就是给他的。其中前两个是免费功能,简单说下:&/p&&blockquote&&p&直接输入软件名字就可以快速打开或者预览。&/p&&p&Find / open + 文件名 可以打开文件夹,打开文件,预览文件。&/p&&p&直接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就可以算数&/p&&br&&br&算数&/blockquote&&p&最后一个是我最近每天都得用很多很多次的功能,虽然是在收费的Powerpack里面,需要用Workflow,但是真的很有用!&/p&&br&&b&&br&“神奇翻译”&br&&br&&/b&就是输入 “te”然后空格后面加 任何语言 = 翻译成英语。“tc”空格后面加 任何语言 = 翻译好的中文。然后只需要再按一下回车,就存到剪切板了!&br&&br&&br&&p&有没有很神奇!不管你在干什么用什么软件,option + 空格唤起,te 空格 输入要翻译的东西,回车,直接粘贴!(Alfred还可以调整唤起时的输入法,也就是你连切换输入法的快捷键都可以省去了!)&/p&&br&&p&当然这是我用一个国外的Workflow改了一下,他用的google翻译,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单词只出来一个,如果不是你要的那个意思,就得打开页面重新来了,但是通常我就是回忆下拼写......&/p&&br&&p&国外这个是不带中文的,我把法语那个改成中文了,这&/p&&p&DESTINATION_LANGUAGE=&zh-CN&&/p&&br&&br&修改自定义语言&br&&p&改了就好了。&/p&&br&调整窗口位置和大小&br&&br&SizeUP&br&&br&&p&就是用快捷键给不同的窗口移动的不同的区域,同时可以调整或自定义大小去。非常适合大屏幕和多窗口切换杂乱的时候,整理很轻快,效率提高很多很多。最关键的是,免费的。你如果不买Licence的话就是偶尔弹个窗提醒你而已,不影响使用次数和期限,非常良心!&/p&&p&&a href=&///?target=http%3A///sizeu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下载地址&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文本输入 (Markdown)&/b&&br&&br&&p&关于文本输入,如果常用输入的话,建议好好看下&strong&Markdown&/strong&语法,是一种输入型的标记语句,大家随便搜就可以搜到很多,不再赘述了。反正就是可以方便的不用再Word里调字体大小什么的,专注输入了。&/p&&br&&p&这个不光是程序员用的,只要是写字多都可以用,包括微信后台格式编辑都有帮助。&/p&&p&&a href=&///?target=http%3A///p/1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rkdown——入门指南&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q81R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献给写作者的 Markdown 新手指南&i class=&icon-external&&&/i&&/a&&/p&&b&&br&截屏&/b&&p&默认的很简单&/p&&blockquote&&p&Command + 3/4 = 3是全屏,4是分区。&/p&&/blockquote&&p&但是还是下载一个&strong&Snip&/strong&&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地址&i class=&icon-external&&&/i&&/a& 更好用,不但可以自动选择某个窗口截屏,还可以选择存到文件还是只保存在剪切板里,自定义名称大小格式,如果是官网下载的还可以滚动完整网页。我现在CTRL + 空格就是给这个软件的。&/p&&p&对了,说到截屏,这只是截电脑的屏。之所以把截屏单拿出来说是因为我最近发现了一个&/p&&br&&b&更简单更方便可以截手机屏的方法&/b&&br&&br&&p&之前我手机截好用QQ或者微信发给自己,甚至发邮件。后来我用DeskConnect&br&&a href=&///?target=http%3A///p/e4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skConnect-真正的实现快速简单在Mac和iOS传文件&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但DC一次传一张还是很麻烦。用Dropbox更麻烦,有的时候截很多,而且还是一会截一批,一会截一批,截下来的分辨率很大,还得用automator自动转大小(这是另外一个自动化的故事了),还有如果是别人的手机呢,你不能用人家的微信QQ吧(况且我同事都没有!)&/p&&br&&p&而我居然一次性解决这些所有问题,那就是转变思路。传输图片很麻烦对吧,那我就压根不传了。&strong&直接把手机或者平板Air Play到mac上,然后用snip截!&/strong&&/p&&br&&br&Air Play投影&br&&br&手机投影效果&br&&br&&p&哈哈 不但可以调整窗口大小,还可以随时操作随时截屏,我用这个X-Mirage还可以录屏。屌炸了全解决!目前唯一的小问题就是我不能一直开着X-Mirage因为会有同事在会议室投影的时候不小心连过来...&/p&&br&&p&而且这个软件是我在一次免费注册活动里得的,没花钱,如果你觉得不错你可以买。或者还有类似的AirServer,Refletor,都是收费的,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能提升的效率超出这个价值就买吧。不然还是有很多其他解决方案的。&/p&&br&&p&安卓可以看&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这里&/a&&/p&
常用高频的快捷键目录:上网:浏览器操作(Safari & Chrome)邮件:Mac Mail全局:Finder操作,窗口大小调整,“神奇翻译”(需用到Alfred的收费Workflow)截屏:电脑截屏和手机截屏浏览器上网 (Safari & Chrome)Command + T = 这是基本全局打开新标签的标…
乔布斯教主地位太高,导致库克接班时,外界首先怀疑库克在意志、情怀和技术追求方面能不能比肩乔布斯。然后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怀疑库克的盈利能力及其执行权力。&br&&br&库克很清楚,自己不是乔布斯。&br&乔布斯清楚。&br&苹果董事会清楚。&br&果粉.....不太清楚。&br&&br&苹果CEO任务无非就是用工艺和情怀征服果粉,用产品满足消费者,用利润满足董事会和股东。&br&&br&问题在于粉丝到底要什么,产品做出来符不符合市场潮流,太不确定;但是董事会和股东要什么极其确定:拿利润来说话。&br&&br&在这个前提下,库克不会按照乔布斯的方式去决策和执行,即便他想,他也不可能拥有乔布斯王者归来后的那种权限。那么,库克的真正优势是什么?&br&&br&进入核心管理层之前,库克就曾经拥有精简苹果公司流程,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的战绩。&br&&br&如此,库克的执行方式和追求就很明确了:&br&释放乔布斯因为个人情怀和追求而刻意压制的空间,创造利润,并回馈股东。(大屏幕)&br&触及乔布斯刻意不去触碰的一些市场,创造利润,并回馈股东。(大陆)&br&&br&乔布斯时代的基础+大屏幕+大陆&br&三力合一,成就史上盈利能力最强CEO库克,有之一。&br&&br&如果他想学乔布斯,估计现在下台了。&br&他做了很多乔布斯不去做的事情,他按自己的方式成功了。&br&这是个牛人。
乔布斯教主地位太高,导致库克接班时,外界首先怀疑库克在意志、情怀和技术追求方面能不能比肩乔布斯。然后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怀疑库克的盈利能力及其执行权力。库克很清楚,自己不是乔布斯。乔布斯清楚。苹果董事会清楚。果粉.....不太清楚。苹果CEO任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42 人关注
2022 人关注
338 个回答
542 人关注
439 人关注
1974 个回答
1577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法院强制执行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