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读后感,究竟读什么1000字读后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1700字-读后感-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1700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1700字
进入大学,相比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还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什么有营养的书。对于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自己也感觉很迷茫,最近有人介绍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虽然书中许多观点与现在人们的思维背道而驰,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说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中涉及了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恋爱,人际交往,兼职等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的事。&爱情是永恒的& 这一直是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此书也涉及到了这一方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花开堪折方须折& ,&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这其中一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以说这两者是处于相对位置的。每一次不管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外,往往同学们都对此讨论的很激烈。大学恋爱真的是可以&快餐式&来形容,他们可以认识几天就拍拖,也可以相处几天就结束。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互不了解的人怎能相处长久呢。我想说的是:恋爱不是寂寞的借口。其中书上谈到的逃课问题,作者是这样说的,&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读大学,关键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角绝对不是学英语的地方,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舍本逐末了。书中提出了更雷人的观点: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当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难道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不逃课、不迟到)都是错误的吗?同时,作者讲到要注意逃课的策略,要逃课,但是不要逃错课。同时,不但要逃课,而且要让老师给高分。很多大学课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费青春,一定要自主性地学习,不要让老师牵着你的鼻子走。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要注重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思维模式,我们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一些知识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但是思维方法,分析能力我们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这就是要求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一直追求成绩的高低,读死书即使在每年期末都拿到奖学金,即使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名,以后在用人单位却平凡至极。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的能力,当然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培养自己观察力,洞察力,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了,我们仅仅学习别人的知识,那样只会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永远没有自己的事业。换句话说,创新很关键,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当然这应该是建立在观察力的基础上的,平时就要多想问题,一些细微的小事里面也许蕴藏着大的道理与智慧,学会见微知著。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读​后​感​,​两​多​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关于《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一些读后感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1721字,被2人关注,获得了8个喜欢
关于《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一些读后感
图片来自作者
从三月份到今天晚上,我终于把《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看完了。我是一名大二学生,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的思想观点,让我可以跳出现实给我们的条条框框并打破常规、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后悔没有早点发现这本书,但又庆幸我发现了这本书。这是我们的客户关系管理老师力荐给我们看的,我刚看没多久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还有覃老师的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很多新颖的观点,都令我耳目一新。本书很适合在校大学生,高考完后的娃也适合看,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是我第一次在简书上写东西,可能写得不好,不喜勿喷。我就简单写一些印象深刻的章节吧。第一章是: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面有这么一个观点:“大学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确实,大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地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如果课堂上只是老师一个人的独唱,学生没有互相交流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像一台台只会简单接收信息的机器,全然不知道动脑筋。然而我所上的课程很多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课,没有什么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的时刻,而中国的大学教学模式大多都是这样。还有一句话:“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这句话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需要有这两种能力,读大学也是为了培养这两种能力,中学是以“信”的态度来学习,而大学则需用“疑”的态度去学习。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任何问题,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作者质疑教学模式、指出老师所犯的错误,其实都源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前总有一种老师说的是对的的感觉,但大学中不免有很多老师在浪费时间、误人子弟,比如他们准备的课件是按照课本上做的然后上课直接念课件,根本学不到什么,枯燥无味的同时还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然而我们即使如此也不得不呆坐在教室里,因为有点名制度,用点名来留住学生实在是苍白无力,就好比留住一个不爱你的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把学生留下来,但他们也不会听老师的课,心也不在这里,还不准学生做其他,要是我我会觉得很失败。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应用到任何地方,可大可小,以前认为既然是教材,那上面的观点应该都是正确的。但现在一些教材有漏洞,若我们没察觉,吃亏的是我们自己,所以要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质疑,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并且求证。并且这一能力会对我们产生深远影响,正是因为质疑,才会有改进,才会有进步,历史的车轮才会不断滚动。还有本书提到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凌晨两点依旧灯火通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很多学生都在看书,在哈佛,学生压力是很大的,随处都可以看到倒头就睡的人,然而人们并不觉得奇怪,这似乎是一种平常不过的现象。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生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哈佛作业量很大,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好大量准备,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否则你是根本融不进课堂教学的。”中国的学生一旦上了大学,便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而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重学习任务,到了大学是最苦的,中国大学生放松的四年大学时光,恰好是美国大学生积蓄能量的黄金四年,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的差距慢慢就出来了。所以就算上了大学,我们也不能懈怠,大学是自由的地方,也是积累的重要时机,我们要利用好这几年,为我们的未来增加筹码!还有关于学校方面,真正的精英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高收入不是取决于是否上名牌大学,而是取决于个人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Alan Krueger 等人研究了同样能力的人上不同学校的结果,他们发现,能力强的学生无论选择录取严格的名牌大学还是录取宽松的一般大学,毕业10年后收入差别并不大。耶鲁等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收入高,不是因为他们上了名牌大学,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本来就高。不是名牌大学使得这些学生能力变强,而是这些人本来就有很强的能力才得以上名牌大学。所以如果你是就读于名牌大学之外的大学,也不用怕,是金子的你总会发光。一个原本就有能力的人若没考上名牌大学,他只要不断努力让能力得以锻炼,毕业后照样成功;如果一个高分低能的人考进了名牌大学然而不思进取或者说依旧高分低能,没有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也很难获得成功。以上的都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小部分,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来对待每件事情,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加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胆识,活跃自己的思维,更好地过好大学生活并且相信它将对我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写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谈谈读的那些书。
投稿须知:
本专题仅收录与读书有关的文章。例如,书评、读书笔记和阅读方法等等。其余文章请转投其他相关文章。
...
· 107842人关注
分享有关教育的思考、经验、体会。
投稿须知:本专题仅收录与教育思考有关的文章。文章应以教育方法、教育现状等内容为主,其余文章,例如亲...
· 17329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大学究竟在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