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读书报告告护理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手外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护理部举行庆祝第101个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
点击数:&&添加日期:14年06月16日&&
&&& 细长的柳丝,挽着春的芳踪,吐露绵绵的情意,第101个5.12国际护士节伴随着初夏悄悄来临。&5.12国际护士节&是为了纪念国际护理事业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纪念日,她的动人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我院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好一满意&为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争创优质护理服务品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为了不断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护理部近期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会、专业知识读书报告会、护理英语情景剧、护士节庆祝大会等系列活动。
活动一:趣味运动会
&&& 4月2日下午在医院21楼职工活动中心举办了护士节系列活动&&趣味运动,全院共有21个护理单元积极参加,护理部傅育红主任担任本次裁判。
&&& 本次趣味运动会共设企鹅漫步、呼啦圈比赛两个项目。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运动员们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凭借个人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啦啦队员激情高涨,呐喊助威,欢呼声、喝彩声、加油声飞扬在运动场的每个角落。护士姐妹们忘却了平日工作的辛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笑和骄傲,充分展示了我院护理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经过紧张的角逐,企鹅漫步的第一名由九院班学生代表队夺得、门诊部和手术室获得第二名、供应室、12病区和眼科获得第三名。呼啦圈比赛的第一名由12病区获得、供应室获得第二名、足踝病区和10B手外科病区获得第三名。
&&& 本次趣味运动会给广大护士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增进友谊、锻炼体魄的平台。全院护士们从竞赛中体验了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和参与的欣慰,培养了协作精神,激发了运动潜能,增强了团体凝聚力。全院护士姐妹在感受节日欢乐、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将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护理工作中。
活动二:专业知识读书报告会
&&& 4月22日下午,护理部在行政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读书报告会。护理部傅育红主任主持了本次读书报告会,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担任评委。
&&& 本次读书报告会的主题是&夯实基础、强化专业&,鼓励大家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增强人文修养,培养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有效的护理理念。全院共有14个护理单元参加本次读书报告会,其中有工作不到1年的年轻护理人员冯梦琪、高艺莹、杨丽、沈雅萍等,还有资深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王敏芝。各位选手围绕各自专业领域里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结合工作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感悟,通过PPT进行充分的展示。报告会上,外科病区的王敏芝老师从病区救治的一位重度复合伤患者入手,介绍了团队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典型事例和自我感悟,证实了团队护理在医护工作中的重要性。骨科11病区的邵晶将外出进修学习的知识归纳汇总,详细介绍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新进展。手外科9病区的李月玲总结了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的进展,收集文献比较了4种不同给药方法的利弊,指出微泵给药的优点。评委们对所交流的文章按照反映的主题内容,语言情感的表达,PPT制作和回答提问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傅育红主任在每位参赛选手报告结束都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提问,现场学术气氛浓厚而热烈。最后外科病区的王敏芝夺得第一名、11病区的邵晶和9病区的李月玲获得第二名、12病区的周荔倩获得第三名。
活动三:护理英语情景剧
&&& 5月3日下午,护理部在20楼护理操作示教室举行了护理英语情景剧表演,全院11个科室的代表参加了比赛。17病区代表队获得第一名,9病区和外科获得第二名,血透室、妇产科和12病区获得第三名。通过参加这次演出,不仅增进了护理人员学习英语的热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今后在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打下了基础。
活动四:护士节庆祝大会
&&& 5月13日下午医院护理部在学生公寓楼4楼教室举行了护士节庆祝大会,糜院长、薛院长、鲍院长、郭书记、办公室赵主任、人事科郁科长、医务科朱科长、院感科周科长和护理部傅育红主任等领导参加了庆祝大会。
&&& 九院班学生的舞蹈《小城雨巷》拉开了本次庆祝大会的序幕。大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年轻护士长代表外科病区陆丽君护士长和2013年入围护理嘉奖的5名护理人员的述职报告,选手们从自身的德、勤、业、绩方面展开陈述,护士代表纷纷表示,今后将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秉承南丁格尔的精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护理事业作出贡献。大会的第二个环节是九院班学生的文艺演出,配乐诗朗诵《我的白衣天使梦》,用温馨而朴实的话语传递了护士们的大爱无疆。歌曲《梦田》和《让世界充满爱》唱出了护理人员的心声,唱出了真诚与坦然,唱出了坚持与无悔,也唱出了大家对护理工作的责任与对生活的希望。诙谐幽默的小品演出《我家的白衣天使梦》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最后院领导为在护士节系列节目获奖的护士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整场演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展现了九院护理工作者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 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的圆满成功,成为我院护理工作又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士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激励护士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做好护理服务工作,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 徐敏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手外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苏ICP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选)_中华护理杂志_2002年第37卷主题词索引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精选)_中华护理杂志_2002年第37卷主题词索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18: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选)_中华护理杂志_2002年第37卷主题词索引
官方公共微信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
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 ――读《荒野的呼唤》有感 “在那冰天雪地的荒野中,他在艰难地前行,一步,又一步……狂风无情的向他席卷而来,冰雪划伤他的皮毛,一瞬间,雪被染得像红宝石般绚丽……”自从读了《荒野的呼唤》后,这幅景象就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究竟使他义无返顾去追求的是什么,我好奇的想知道答案.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的场景是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时间是十九世纪末,而他的主角,是一条狗. 巴克,是它的名字.在我的心中他高大、勇敢、机智,而且充满激情与斗志,也很能适应环境,生存能力特强.同时,在他的身上流着狼的血液. 他原是法官米勒的看家犬,被园丁卖给了淘金者.在驯狗师的棒打下他开始懂得了“棍棒的法则”.历尽苦难,他认识了生命中唯一牵挂的人类――美国人约翰宋顿.桑顿从凶恶的主人手中救下了他.从此,布克对宋顿怀着敬意.这敬意是如此强烈,仿佛是可以为他而死.然而来自森林那端的呼唤吸引了布克,使他不由自主地想前往,布克的野性也逐渐滋长.在这样的荒野中,他狼的本性被唤醒了.在一次离开宋顿的远行后,宋顿他们被当地土人所害.布克发疯般地扑上去,撕咬他们…… 最后的牵挂断了.人类再也束缚不住他了.他终于走进了狼群,和那些野兄弟并肩在雪原上自由地奔驰,唱着一支原始的年轻世界的歌,那就是狼群的歌……读着这本书,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狗的生活、习性是那样熟悉,把他们的性格、内心活动刻画得那样真实可信,栩栩如生,达到了真实得令人惊异的程度.一如描写人--作者正是以“他”而不是以“它”来称谓这些狗的. 他们的生活和也侧面反映了人的生活.作者通过对布克的遭遇和命运的描写,显示了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严酷,迫使人们进行无休止的斗争,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挫折后,弱者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只有强者才是生命的主宰者. 在《荒野的呼唤》中,布克是一个胜利者,在广漠的雪原中自由地奔驰.而我们又何尝不能呢?有奋斗,有坚持,才能生存,才能换得永恒的自由.也许这正是杰克.伦敦所预示的答案--生存法则.原创的哦~篇二: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在每个人心里,都珍藏着许多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可它却能将我们心底最坚韧的部分融化篇三: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篇四: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五年级下暑假作业阅读题“你怎样理解生命的感动” 五年级下暑假作业阅读题“你怎样理解生命的感动” 小列wan920
其实,生命无处不在,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树叶的飘落,每一声清脆的鸟鸣,每一个感人的场景,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出示:生命因奉献而感动,你想填什么?是啊,生命因爱而感动,让我们珍爱自己,也善待他人,尊重所有的生命吧!亲,自己打的,求赞和采纳.篇五:生命的感动阅读题答案必读网()整理第1节:神速的人民子弟兵来了(1)汶川,我们来了神速的人民子弟兵来了 地震仅18分钟后,军队启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人民军队在汶川展开人间与地狱的争夺。 总参谋部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和平时期又一次大规模的兵力集结为人民而动。尽管地震太突然了,但是军队还是迅速做出了反应。 地震后18分钟,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地震情况通报,解放军应急预案紧急启动。 汶川?在哪里?在这里,找到了!参谋人员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寻找到了汶川。 12日15时,震后不到1个小时,记者拨通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田义祥的电话。"忙忙忙……"田义祥说了一连串的忙,然后挂断了电话。从田义祥的电话里,能听见多部电话同时响起,有人正在大声地询问灾情。 同一时刻,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军委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批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想方设法救人。军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随后在北京成立,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为组长,成员包括了解放军四总部和有关军区、军兵种及武警总部相关领导。"能多挖出来一个,就要多一个。"军队救灾指挥部里,一位将军这样对站在他身边的参谋说。 几个小时内,数万大军完成集结,铁流滚滚向汶川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四川武警总队在四川、重庆地区集结;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军空降某军万余人在湖北迅速集结; 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有"铁军"美誉的某机械化步兵师万余人在山东完成集结;…… 在北京,专业的国际救援队连夜出发。 78岁的著名骨科专家卢世壁、72岁的著名耳鼻喉科专家杨伟炎,也向解放军总医院请缨赴前,为民疗伤。 "各部队掌握的灾情和救援进展情况,可以直接向总参谋部报告。" "改铁路输送为空运,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 抢、抢、抢,抢时间就是抢生命,抢时间就是抢胜利。在指挥所,很多参谋人员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而就在这里工作的干部战士中,有人的家乡就在灾区。14日,救灾工作进入白热化,各个点位都在要求增援。解放军决定再次增兵三万,再调军用直升机70架,再征集民用客机23架。步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武警、专业救援队……中国的武装力量,为抢救人民生命一次又一次的集结、出发。 空降兵带着对人民的忠诚跳下去;中国空军展开史上最大强度的非作战应急空运。 5.12汶川地震他们正在创造生命奇迹第2节:神速的人民子弟兵来了(2) "眼泪救不了汶川,我们在这里的工作越多,亲人们的损失就能最小。" 要将在千里之外集结的救援部队快速送到灾区,唯一的途径,是空运; 要将急需的水和食品送到道路中断的灾区各点位,唯一的途径,是空运; 要想把山区的重伤员运出来,唯一的途径,是空运。 空军司令员许其亮的部署简短得让人紧张:"快!快!快!" 灾后几个小时,空军各个机场、各个飞行部队,按照打仗的标准,完成了起飞前的准备,陆续起飞。 自13日6时执行向灾区空运任务以来,波音-737飞机特级飞行员付润杰每天休息都不到5个小时。但付润杰还不是飞行强度最大的飞行员,空军某部一个机组在13日一天内飞了9个起落,空中连续飞行时间17小时40分,几乎达到了飞行员体力极限。任务密度之大,史所空前。 空军所有灾区机场24小时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在担负飞行保障任务最重的成都某军用机场,几乎每个官兵每天休息的时间都不超过3小时。场站有200多名官兵家就住在灾区,作为地震的受害者,这个场站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眼泪救不了汶川,我们在这里的工作越多,亲人们的损失就能最小。" 是的,眼泪救不了汶川!空军出动32架飞机,滚动飞行113架次,仅用17个小时就将兵力和装备全部输送至灾区。 14日,空军再次飞行132架次,将6000余名增援部队和1315吨救灾装备、药品空运至灾区。一场中国空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空中单日运兵行动在非作战背景下展开。 国防大学李大光博士14日接受采访时说,对于中小国家而言,空运成规模的建制部队需要高昂的代价。而解放军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空运规模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13日,茂县上空,伞降任务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取消。"请不要怀疑我们的勇气。"面对网友的焦急询问,空降兵这样回答。 "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盲目硬跳,不仅无法对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援,还可能造成救援人员伤亡。"航空专家宋心之解释说,茂县、汶川等震中地区降雨较多,加上云层干扰,地面能见度较低,飞机在多山地区飞行都很危险,伞降难度更大。第3节:14日,茂县上空 14日,茂县上空仍然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15名空降兵先遣队员在气候条件依然不良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伞降。 小分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用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发回了茂县的第一份灾情报告。 15日20时20分,空降兵一架大型运输机在汶川映秀镇上空,用大型降落伞成功空投下挖掘机和工程车等大型救援设备。在德阳、绵竹、汶川等17个重灾乡镇,10800余名空降兵陆续到达。 截至目前,空降部队已在灾区挖出676人,抢救生存人员58人,医治转移救灾群众1271人。"他们真的做得很棒。"航空专家宋心之给予了空降兵高度评价。灾后一百个小时,中国大西南的天空上,生的希望仍然在飞翔。 "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成为人民军队最明确的目标。 当空投食品和饮料从天而降时,已经断粮的救援部队没有去补给,而是把水和食品,发到灾民的手中。 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灾情不明。所有的情况都不明! 在这条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路上,徒步开进,再次成为救灾部队唯一的选择。为了到达灾区,救援部队没有等待,星夜弃车徒步向汶川前进。 "实在是太累了,有一位战士冲着天空大喊,雨啊,停下来吧,我们要去救命啊。"向汶川挺进的记者发回这样的报道。 "不要讲困难,我只要结果!" "执行命令!" 这样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出现的语言,被部队指挥员多次使用。 12日深夜,救援受阻,各路部队弃车徒步开进,一支由某高炮团副参谋长带队的20人侦察分队进入汶川境内。 13日11点40分,成都军区的医疗分队和某集团军1300余名官兵陆续到达汶川映秀镇,冒雨展开营救,清理倒塌房屋,抢救伤员,搜救遇难者。 13日19点23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检测到一支部队,从中午12时开始,沿着马尔康、黑水、理县向汶川前进,6个小时跋涉近40公里,进入汶川县境内,离县城还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13日23时15分左右,武警某机动师先头部队200名官兵,强行军90公里,终于进入震中的汶川县城。随后,成都军区各部队,多路并进,于14日凌晨和上午陆续开进汶川。 14日上午,首批直升机在震中汶川县降落,新华社记者徐壮志用携带的海事卫星,发回了汶川县城的第一张图片。 15日18时,二炮专业工程部队800人连续奋战22小时,打通了绵竹通往北川的公路。半个小时后,救援部队艰难地到达了位于重灾区的全部58个乡镇。15日21时,武警水电、交通等专业部队,在西线抢通了一条理县至汶川的抢险运输线。 16日2时,漆黑的夜里,大型挖掘装备开进汶川。 16日9时,由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乘坐冲锋舟进入映秀镇。解放军战士营救受灾灾民〖TS)〗 16日11时左右,总参谋部测绘局拍摄的大比例尺三维仿真地图送到成都联合指挥部。 前期到达的救援部队没有大型救援装备,有的只是年轻战士的双手,体力消耗很大,部队非常疲惫。"刚开始我们一个战士可以背出一个伤员,昨天是两个人抬一个,现在只能三个人抬一个。"一位在江油救灾的武警少校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便这样,我们的武警战士,仍然把随身携带的口粮,毫不犹豫地塞到了被救群众的手里。 即便这样,当空投食品和饮料从天而降时,已经断粮的救援部队没有去补给,而是把水和食品,发到灾民的手中。 即便这样,当余震来临的时候,正在北川中学抢救伤员的战士,还在哭着对阻止他往前冲的人说:"求你了,让我上去,让我再救一个。" "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在灾后的一百个小时里,疲惫的中国军队仍在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在每一座废墟底下,寻找着百分之一的可能。第4节:15名伞兵空降茂县15名伞兵空降茂县 "我空降分队安全着陆!"14日12时25分,在塔台指挥的空降兵某部队长王维山的卫星手机传来伞降分队指挥员的报告声。当日上午11时48分和12时9分,重灾区首批伞兵空降茂县。 随后,一条条灾情报告、引导信息从受灾严重的茂县传来,这标志着空军部队已深入重灾区,搭建起一条内外联系的信息通道,对后续人员、物资、装备大规模进入灾区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和决策参考。 气象报告:灾区上空有局部晴空 指挥部下令:抓住有利天气,立即起飞。搭载伞兵的大型运输机紧急升空,穿越云障,飞向灾情严重的茂县上空。此前一天,空军运输机已搭载伞兵飞抵重灾区上空,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实施伞降。空降指挥部多次组织研究,对空降任务进行科学调整。 11时35分飞行高度5000米 机舱内,伞兵们背负伞包,携带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电话,铮亮的头盔在机舱内发出幽暗的光。塔台上,"保持飞行高度、观测伞降地形、把握跳伞时机",指挥员连续发出一条条指令,空气骤然紧张。 11时40分随着一阵巨响,一阵白雾在机舱中迷漫面对记者迷惑的目光,一旁的大队副参谋长王君伟解释说:"这是放氧,以增加高空舱内含氧量。""挂拉绳!"伞降指挥员一声令下,15名翼伞队员上好了拉绳弹簧钩,做好伞降准备。 11时48分茂县上空 "嘟、嘟"尖利的警报声音骤然响起,舱内的警报灯瞬时闪个不停。只见舱门徐徐打开,伞兵们迅速起身,按顺序向舱门靠拢。这时,又一声尖利的警报声响起,伞降领队、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第一个跳出舱门,随后一名名伞兵依次跳下,在灾区上空绽开朵朵伞花。 12时9分第二批伞兵按计划完成伞降。17分钟后,伞降人员从灾区发回了伞降着陆情况,伞降队员无一伤亡 这次行动是空军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空降兵首批先遣分队将主要负责通信联络、灾情勘察、情况上报等任务。后续部队将根据灾情分批、多路开赴灾区,实施救援。 15勇士冒险空降茂县灾区第5节:200名突击队员的急行军200名突击队员的急行军 5月17日夜21时,王毅不得不离开汶川救灾现场,换上一件干净点的迷彩服,乘飞机赶到北京参加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 晚会一结束,他就想连夜赶回四川,没想到有关部门又安排了采访,他只好再滞留几个小时。 王毅离开部队已经36个小时了。坐在主席台上,这位面色黧黑的大校话并不多。不发言时,他似乎如坐针毡。 "我的部队还在汶川,我想赶紧赶回去。"他低声地说。 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发生122分钟之后,正在阿坝州马尔康执行任务的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奉命带领670名官兵立即向汶川县城进发。 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造成汶川与外界通讯中断、交通阻隔,数万群众生死不明。汶川到底怎么样了? 车队冒着细雨在泥泞的路上强行开进。晚上22时,道路出现大面积塌方,车辆再也开不动了。 王毅当机立断,他挑选200名突击队员,轻装简从,携带铁锹、铁镐等工具,徒步急行军赶往汶川。队伍行进途中,王毅接到命令,立即带领部队奔赴理县,那里迫切需要救援。赶往理县的路上余震不断,五六百米高的山上,不时有巨石、树木轰然滚下,有的砸在路上,有的直接坠入路边水深流急的江中。 雨点不停地落下,官兵们身上湿淋淋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他们从挡在路上的巨石石缝里穿行,在横亘路中间的大树上爬上、爬下,缓慢的行军速度煎熬着王毅和战士们的心。 5月13日9时,突击部队终于抵达理县县城。震后的县城满目疮痍,官兵们立即投入救援。 当日下午,王毅又接到紧急命令,立即急行军向66公里外的汶川县城开进。一些路段严重垮塌,突击队干部们就站在路基边缘,扶着战士们过去。一座必经的水电站里,水已经漫坝了,王毅带着战士们小心地从坝上走过。 有时走着走着,路就彻底断了,他们就找古栈道走,20多厘米宽的栈道下面,距离江面300多米,一个失足,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幸,凭着平时练就的本领,官兵们一个不落地安全赶到了汶川。"军人就是要有超常的承受能力,不怕流血牺牲。"王毅说。5月13日晚23时15分,王毅带领突击部队进入与世隔绝了30多个小时的汶川县城,通过海事卫星,他们将汶川的灾情报告了出去。从此,人们的心,与汶川一起跳动。第6节:生死10小时生死10小时--"沙家浜连"2800米高山救老人 5月18日早上7∶30,济南军区某摩步旅"沙家浜连"所在部队官兵,经过千余公里30多个小时的长途机动,刚刚到达四川彭州白鹿镇灾区,顾不上休息吃饭,来不及卸车安营,就立即派出100党员突击队,在当地村民带领下,赶赴龙门山深处,营救被困在2800米高山上的16名老人。 白鹿镇9个行政村全部分布在大山深处。在这次大地震灾害中,该镇成了全省损失最惨重的乡镇之一。由于山体滑坡,道路堵塞,至今还有几百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在高山上。今天"沙家浜连"所在部队官兵要营救的就是距镇区最远、道路最险峻的九大队的16名被困老人。 救援分队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刚走出不远,就看到前面的道路被泥石流和残断的大树堵了个结实。只见带状的狭长山坡从山顶一直坍塌下来,松动的石块泥土随时可能滚落,而路的另一侧则是万丈悬崖和湍急河水,仅被滑坡的泥石流封堵的路段就有二十多处。有的地方实在危险,无法通行,官兵们只得绕道趟过湍急的河水,爬上陡峭的山崖。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官兵们终于到了位于2800多米高山上的九大队。 此时,乘坐了两天两夜火车,还没有来得及吃饭的官兵,已是浑身汗透,体力严重透支。然而,当他们得知16位老人已三天粒米未进,平均年龄65岁以上,无力行走时,纷纷把自己带的水和干粮送给老人们吃。他们用竹竿、椅子、编织袋、背包绳等,迅速制作了9副简易担架。带队的某集团军炮指部主任张念红和某旅副参谋长宋学照,给大家明确任务后,带头背起老人朝山下走去。爬上山时,已属不易,下山抬着或背着老人,更是难上加难。 陡峭的山路上,官兵们或4个人抬着一副担架,或背着老人,相互搀扶着艰难行进。在一段几乎是直上直下的山路上,背着抬着老人都无法前行,几名体格健壮的干部战士干脆自己躺在地上,把老人抱在怀里,用身体护住老人,让两名战友用背包绳拉着一点一点往下滑行。 通过水流湍急的一条河流时,桥上的木板有些已经腐烂,官兵们担心桥木断裂,某旅副参谋长宋学照就带领几名干部,跳进水中用肩膀顶住桥板,让官兵们踩着肩膀通过。就这样,官兵们先后翻越了6座大山,趟过了3条急流,一路历尽艰险,惊心动魄。下午6时30分,经过50公里、10余小时的艰苦接力,官兵们终于将16位老人安全地救下了山。而此时,参加救援的官兵却个个成了泥人、水人,有的腿都抬不起来了,有的躺在地上睡着了。 他们,真不愧是"沙家浜连"的英雄官兵啊!第7节:彭州女警蒋敏(1)彭州女警蒋敏永远的痛--执勤中接到电话全家10口人死亡对于地震幸存的每一个人来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是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但容不得丝毫的犹豫,也不能失去一分一秒的时间,民警们紧急集结,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护秩序……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每个民警都暂时抛却心里所有的个人安危,迅速投入抗震救灾。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收音机的声音在耳边沉重地回荡着最新消息:四川北川老县城被塌方山体全部掩埋,目前,确定死亡人数大约三千余人…… 蒋敏按捺不住内心的牵挂,继续拨动北川县家里亲人的电话。周围很嘈杂,但气氛却死寂。蒋敏将滑盖手机推的那一瞬间,民警钟玮看了一下,手机显示屏上,是蒋敏女儿瑞瑞那胖乎乎的可爱小脸。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收音机里的继续传出关于地震数据的统计,"北川死亡人数约7000余人。"突然,蒋敏拉着同事钟玮的手,有些语无伦次地说:"玮玮,你说,一个仅有2万人的县城,一个妈妈,要照顾两个年老的人,还要拖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他们能不能从六楼活着出来?"那一刻,周围的人心都碎了。时间在延续,工作也在继续,蒋敏揪着心继续执勤。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永远的伤--家人没有了我们爱其他人吧 摆在面前的生离死别,是那么残酷。 "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的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一天后,丈夫只身踏上了前往北川寻亲的路,尽管寻亲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向着女儿、向着亲人的所在,4个小时后丈夫满脚血泡地走到了北川。看到县城的一霎那,他被眼前触目惊心的废墟震惊了:家在哪里?女儿在哪里?找不到人,丈夫不得不回到成都。丈夫强撑着,安抚悲伤而又疲惫的蒋敏在车上躺下,并为她盖上了一件衣服。关上车门后,蒋敏听到了黑夜中丈夫嚎啕大哭的声音……离开时,丈夫对她说:"蒋敏,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很多家庭没有一个幸存者,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你和我都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除了家人,蒋敏原来所在的北川某派出所,37个同事,也在这场地震中牺牲了36个。但是在救援到达北川前,第一个救援队就是县城幸存的警官组成的。蒋敏说,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和活着的人一起战斗。永远的爱--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一家人第8节:彭州女警蒋敏(2)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天彭中学安置了4000多名来自龙门山、九峰山的灾民,昨天一天,蒋敏都在这里维持秩序,帮助送水、送物资。傍晚,又和几位同事为刚到的灾民扎帐篷。和蒋敏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的张燕主任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她。张燕告诉记者,每次有小孩子,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就特别的心酸。"蒋敏说,孩子已经没有了,她惟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灾民:"我的舅舅现在也和他们一样,住在这样的帐篷里面。如果我的母亲我的女儿还活着,肯定也正被很多人这样帮助着、关爱着,这么多家庭,和我一样不幸,我感同身受,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凌晨,几个刚刚救援出来的银厂沟的灾民来到了安置点,其中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蒋敏安置好大人后,紧紧的抱起这个小孩,久久不愿意放下,看了又看,她问张燕:"你说,这个孩子有两岁多了吧?""差不多吧。"张燕的心一酸,她知道,蒋敏在想女儿。放下孩子后,张燕搀起了蒋敏,突然感到臂弯一沉,身边的蒋敏怎么拉都拉不住。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非常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永远的梦--想接女儿过来工作却太忙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她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由于蒋敏的丈夫在成都市卫生局工作,3年前蒋敏调到了彭州市公安局。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现在,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我妈妈了,这个电话,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没有人接听。"张燕告诉记者,因为一家分居三地,蒋敏曾多次对他们说,自己对女儿对母亲充满愧疚。前段时间终于决定把女儿接来身边,前些天还和她们一起商量,物色好了可以全托的彭州市蓓蕾幼儿园,正打算10号趁周末回去把女儿接到彭州,哪知道局里工作忙,这个周末全体民警没有休假,回家的计划最终又临时取消了。哪知道,两天后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一家人团聚的梦想永远地与她擦肩而过,更让她心痛的,是一笔对父母永远也还不清的亲情账。蒋敏红着双眼说,经历了这一切,所有的人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体验着更深厚的爱:"我会坚强,家园失去了,但是我还在,大家还在"。第9节: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兵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兵!5月18日,正在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抗灾现场的解放军总参通信部通信训练基地士官李明明,收到该部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发来的表彰通报。几天来,李明明冒着大雨和余震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废墟中救出91条鲜活生命。李明明的老家在四川省青川县。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中休假。感觉到地震了,他迅速拉着母亲和姐姐冲下楼。而后,他返回危楼,组织大家撤离到空旷地带,数百名社区群众无一伤亡。撤离途中,李明明发现前方建筑工地上有一个满头是血的工人在瓦砾上挣扎,他箭步上前,搀起伤者。一位老太太看他可靠,将怀里头部受重伤的小女孩托付给他。因为急着到菜市场救人,李明明安置好伤者又快步返回。经过武警青川县中队时,正在组织救援的中队长陈波看到李明明浑身是血,以为是受伤群众,连忙拦住他要抢救。李明明告诉陈波,"我也是当兵的,你们等我回去换上军装。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兵!"他回到家中,再次冲上危楼,换上军装。救援队赶到木鱼镇中学时,那里已是一片废墟,几百名学生被埋在了地下。"解放军叔叔",循着呼声,李明明一眼看到扭曲的床架中夹着一名学生。他快速冲上去,却一脚踏上虚架的木板,石块和砖头迎面砸来,李明明迅速用手遮住眼睛。站稳后,他双手扳起钢架,聪明的学生一缩身子挣扎着爬了出来。"下面还有人!"这名学生告诉李明明。透过窗孔,依稀可以看到瓦砾下压着的校服。李明明发疯似的挖起石块,手上的白手套变成了红色,鲜血渗出来,指尖传来钻心的疼痛。但李明明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口气救出了被困的4名初一学生。"一旦跌倒或陷下去,先要保护手和眼,因为保住了手和眼才能看得到伤员并营救他们",这是李明明出的救灾经验。"手磨破了就戴上手套,再破了,裹上布再戴副手套就不会很疼了",情急之下,李明明想出这样让人揪心的"止痛方法"。中队长陈波见李明明3天3夜没合眼,满脸血污,两只手肿得像馒头,就命令他休息。李明明摇摇头,"我咋能休息安稳啊?"经过数日抢救,李明明和战友挖出遇难者尸体307具,救出幸存者91人。李明明的姐姐告诉记者,小李参加救援队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救灾现场开通了"免费平安电话",才通过连队知道了他的情况。第10节:冒雨辗转600余公里赴灾区冒雨辗转600余公里赴灾区--民兵突击队的士官班长连日来,从都江堰市的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到该市区崇义镇的灾后重建,在成都市锦江区民兵抢险救灾突击队里,活跃着一名身穿迷彩服的现役军人。他主动放弃休假时间加入抢险队伍的事迹,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耀眼位置。他就是济南军区某摩步旅一营机枪连一级士官、班长黄俊林。5月12日,刚刚回家探亲5天的黄俊林,亲眼目睹了家乡地震灾情。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他所在的巴中市群乐乡玉朵村也发生了强烈地震,家中的8间瓦房发生了裂痕,许多瓦片掉落下来,家人全部转移到空旷地带。震情过后,黄俊林了解到都江堰市灾情严重,并在父母的支持下,决定放弃休假前去参加抗震救灾。从黄俊林的家乡到都江堰市相距600余公里,大多都是崎岖的山路,途中要倒三次车。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3日下午,黄俊林与家人修缮房屋后,立刻登上了去县城的客车。由于山路弯弯,地形险峻,又是风雨交加,当他倒车到了成都后,已是第二天凌晨。风雨中,他伫立在街头不停地拦车,也没能搭上去灾区的车。情急之中,他向当地公安局的同志说明情况,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乘车奔赴都江堰地震灾区。"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力量,就可能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让我参加你们的救灾队伍吧。"成都市锦江区人武部部长周应铭,当时小黄参加锦江民兵抢险救灾突击队的心情很迫切,只想尽快加入抢险战斗。14日上午,已连续奔波一夜,两顿饭没吃的黄俊林,哪里有呼救,哪里有危险,哪里最需要,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在废墟里抢救生命,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挡不住的冲劲。下午两时十分,正在荷花池市场附近施救的黄俊林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呼救声音,发现一个老太太被重重的石板牢牢压住,生命危在旦夕。他与其他几个民兵利用所有能使用的工具,展开了紧急的抢救,时间在焦急的期盼和紧张的忙碌中度过,直至下午6时左右,终于把这位老太太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他救人过程,被电视台的同志全程录了下来。"我亲眼见到了他两次救人的过程。"锦江武装部后勤科长张建军向记者讲述了黄俊林抢救申桂珍女士的过程。15日中午十一时左右,在一个倒塌的居民楼里,又传出一名女性的呼救声音,他跑过去一看,这个中年女性被厚重的墙体砸在下面,下面身体几乎失去知觉。见此情景,他不顾余震的危险,清理场地上的各种障碍,借用液压千斤顶、气垫子等工具的力量,先后进出数十次,与其他抢救人员进行了六个小时的大营救。他所表现出的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了被救者,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们。时间在分分秒秒中紧张度过。至今黄俊林已连续奋战了6个日日夜夜,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面,但他仍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当一家电视台记者问他怎么想到放弃休假时间来参加救灾时,他面对镜头说,"我是人民子弟兵,我更是"战斗英雄"于庆阳所在班的班长。"原来,在珍宝岛战斗中被授予"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战斗英雄的于庆阳就是他现在所在班的班长。他说,他是听着"老班长的战斗故事"成长起来的。160名解放军战士唱响:"祝你生日快乐"埋在废墟中56小时后,刚满20岁的彭州女孩贾正娇在解放军战士的《生日快乐》歌声中徐徐睁开双眼。虽然因为被埋太久而出现肾衰竭,但医生说她的生命体征还算正常。第11节:"上将伯伯说我不会死""上将伯伯说我不会死""你们骗我,怎么还没有人来救我?!"埋在都江堰一片厂房废墟中20多个小时的贾正娇情绪极其低落,哭闹个不停。"孩子,坚持住!你一定不会有事的!相信我好吗?"前往营救的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蹲在人工挖的洞口前,大声鼓励被埋在里面的贾正娇。5月16日下午4时,亲历现场的贾正娇哥哥贾正远在重症监护室外向记者讲述了营救时的情景。当时,他听到这位将军坚定地对救援战士说:"你们一定要把她活着救出来!"不断有人与贾正娇聊天,给她送去鼓励,贾正娇的情绪慢慢冷静了下来。56个小时后,她恢复了神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我终于熬过来了,因为伯伯(邓昌友)告诉我,我不会死!"贾正远说,他和妹妹是彭州人,妹妹独自在都江堰打工。妹妹说,地震时由于无法打开已变形的防盗门,所以被困在废墟里。地震当晚9点,贾正远从彭州丽春镇白果乡的老家赶到都江堰妹妹的住处,站在废墟前焦急地呼唤着妹妹的名字,欣喜地听到了妹妹的回应。贾正远立马赤手挖刨起来,但废墟上的砖石也随着他的动作开始滑落,贾正远只得住手。160名军人紧急营救为救出贾正娇,先后有160余名空军官兵参与了这场大营救。预制板压在左手上,木头横抵在脸上,右腿蜷缩在胸前,身体卡在石头缝里……第一批到达的80余名救援人员稍微一动,贾正娇就喊痛,而废墟上的石块还开始大面积滑落。这时,贾正娇已经被埋近20小时了。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马上调整方案,请来了两位地震建筑动力学专家,又调来80余名营救人员。14日中午,贾正娇身边石块终于被清除,身体可以活动了,救援人员给她系上救援绳开始牵拉。但由于娇娇的右腿被石块夹住了,28个小时的救援被迫暂停。救援人员再次改变策略。经过不懈努力,贾正娇终于在14日晚成功获救。此时,距离贾正娇被埋进废墟的时间已有56个小时,她的神志已经有些不清醒了。孩子,长大了你要记得今天最美妙的生日快乐歌"13日是娇娇20岁生日,本来想为她好好庆祝的,没想到……"贾正远看着满身鲜血的妹妹,双手捂住脸哭了起来。这时候,不知道谁首先唱了一声"祝你生日快乐",救援现场所有的解放军战士都跟着唱了起来,"他们双手交叉在胸前,眼睛里还含着泪花。"贾正远说,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神智不清的妹妹居然慢慢清醒了过来。"妹妹是个苦命的孩子,她14岁时母亲死于车祸,不久父亲也离开了我们,就剩下我们兄妹俩相依为命……"病房外,哥哥贾正远擦拭着眼睛,又悲又喜。第12节:父亲原谅我,因为我是警察父亲原谅我,因为我是警察张锦富是彭州交警大队的一名交警,地震后,他受命奔赴维护彭州市人民医院"生命通道"的岗位。此时,住在乡下的老父亲因房屋墙壁垮塌,身受重伤,被邻居紧急送到彭州市人民医院抢救。10米不到的医院坝子里,81岁的老父亲因为内脏受重伤大出血,生命垂危。如此生离死别的感觉对张锦富来说,如同煎熬。但由于"生命通道"岗位不能离开半步,没有尽到半点孝心的张锦富在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后,继续用沙哑的嗓子和标准的手势,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门口。5月12日,张锦富上过夜班后在家轮休,他上午到丽春镇乡下去探望了81岁的老父亲,中午回到位于湔江水泥厂宿舍的家。他刚躺下不久,忽然感觉到衣柜在摇晃,地震了!他一翻身就跳了起来,从二楼跑下去。这时候,大楼里传来呼救声,一个四楼的女邻居在匆忙中摔倒,从四楼上一直滚到了三楼,四肢受伤不能动弹,张锦富和几个青壮年立即冲进大楼,将这个女邻居抬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这一切安定下来后,张锦富开始联系乡下的父亲和家人,这时电话已经打不通了。而单位的电话也打不通,他立即朝大队奔去,这时不少在休息的战友们都在没有接到通知的情况下纷纷赶回了大队。大队的90多名民警迅速集结,按照统一安排奔赴自己的管区,张锦富负责的则是这次抢救伤员的彭州市人民医院门口这条"生命通道"的畅通。张锦富没有想到,就在他冒险营救女邻居时,他远在乡下的老父亲张伯兴此时也在经历一场劫难,墙壁发生垮塌,老父亲被压废墟中,胸部严重受伤,好在邻居穆师傅发现及时,将老人从废墟中挖了出来,找了一辆汽车送往医院抢救,凑巧的是,邻居选择的医院正好是张锦富执勤的彭州市人民医院。在医院忙于疏散、指挥的张锦富,在把一辆运送伤员的汽车疏导通后,他才发现车上血肉模糊的伤员竟然是自己的老父亲!来不及、探望,一队队运送伤员的救护车相继涌来,医院的"生命通道"随时可能"梗塞",张锦富转身立即投入到指挥疏导中,只能在短暂的空闲探头看看医院坝子里担架上的老父亲。父子俩相距的这10米距离,此时显得那么遥远。后来得到消息的姐姐、妹妹赶来医院照顾老父亲,张锦富这才稍微放心了些。由于伤情太重,老人随后被转移到成都的军区医院抢救。救护车经过他的岗位时,张锦富敬礼为父亲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第13节:战士下跪: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战士下跪: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经过5?12地震后的绵竹,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地救人,跟着去的摄影师只拍了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当记者的她如是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是消防队员从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戴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帐篷的时候,她已经泣不成声。第14节:一名空降兵的坚守(1)一名空降兵的坚守"我们来唱支军歌吧。"日11时30分,空降兵某军指挥官戴志强站在已成孤岛的绵竹市三江村,对前方奔腾而来的巨石大喊时,56名灾民已乘坐直升机安然离去。5月17日至18日的16个小时内,空降军某部指挥官戴志强和他的士兵,在经历暴雨--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极端灾害后,打赢了属于自己的战争。87人的安全撤离,让汶川地震中最后一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孤岛消失。17日晚,零时,暴雨日,晚11时,戴志强坐在篝火旁不停地和老乡讲着笑话。这一天,他寻找到了因山断路绝而被困金华镇三江村的57名村民。尽管绵延40公里,处处布满塌方的路段已经飞石遍布,但1989年入伍的戴志强坚信,就是背也会把受困的老乡背出去。烤火时戴志强和村支书说,明天直升机会来把老乡运走,即使直升机不来,他也会和战士从陆路带走多数村民。然而,一小时后,一场暴雨改变了一切,解放军的身份由救助者转为受困者。大雨的冲刷让三江村周边的山体开始出现滑坡,从山上泻下来的泥石流,让原本断裂的道路更加难以前行,阻断了通往村庄的所有道路。暴雨落下的时间是晚12时,因地形限制位于两山之间的营地,瞬间变为泥石流冲击的目标。雨急,风大,山上碎石乱翻滚。在戴志强的指挥下,士兵被分成两组,一组用强光手电侦察营房周边山体的变化。另一组则在戴志强的指挥下检查灾民帐篷是否有损毁。"头儿爱兵,危险的活儿他都冲在最前面。"一位士兵说,检查老乡帐篷的任务很危险,大家都知道下雨时活动范围越大,越容易被山上的飞石击中。"飞石厉害的很,一下子老牛都砸死喽。"三江村村民说,地震后飞石比以前多了很多,所以大家只要看见雨,就不会出门。"这点小事怕啥?"战士在身边时戴志强嗓音洪亮,但没人听见时,他也会双手合十小声嘀咕:"老天帮忙,别下了,要不直升机来不了了。"18日,凌晨2时,地震山崩18日凌晨2时,雨停。灾民的房子没倒,泥石流也没有落下。不过大雨停止并没有阻挡住灾难的接连来临。余震,让与汶川几乎处在同一经纬度的三江村不停颤抖。睡觉时被震醒的战士说,他感觉自己好像睡在蹦床上。"担心地震让本能走出三江村的小道受阻。"戴志强说,"我更担心的是,余震会引起山体滑坡或山崩。""咔隆隆!"闷响过后,担心在凌晨3时转化为现实,原本小规模塌方的李家山山崩了,夜色里滑落的巨石,与山体之间不断蹭出银色的火花。凌晨5时,志愿者陈强起床后发现,李家山少了一半,整个山峰宛若被人用刀切过一般。山石滚落发出闷雷般的响声,村民感觉到土地晃动时看见,滑落的巨石夹着丝带一般的长长烟尘,不断从李家山主峰飞落。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山崩,让恐慌在村内蔓延。村长来了。他说,对面李家山是挖空区,因此山崩不会停。村民来了,满村乱窜的家犬让人们坚信不明的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凌晨,两只野犬进入村庄,咬伤一名村民。随军军医担心,疯狗带来的病菌会造成瘟疫。"疯狗通常是从震区过来无家可归的野狗,被咬后会传染各种疾病。"随后,闷雷般的山崩声中,又传来战士冲锋枪发出的"嗒嗒"声,两只疯狗被打死,村上气氛稍有缓和。早六时,一次犹如瀑布般泻下的山崩,让恐惧升至极点。巨响、滚石、冲天烟柱--山崩形成的气流卷着沙粒冲向了三江村,沙尘中一米之内的物体已无法辨认。沙雾形成的窒息,让简易棚内的村民四处乱跑。沙尘中,戴着口罩的军人们张大嘴不断深呼吸,可同样感觉胸闷。第15节:一名空降兵的坚守(2)巨石形成的石河夹杂着隆隆的响声,开始向三江村蔓延。一波石浪将齐腰粗的树木推倒,随后赶来的石浪又瞬间把大树掩埋。18日,上午,求救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戴志强开始求助,他希望部队能够早点把飞机派来。"卫星电话没电了","北斗定位系统发出的求救短信没有回复","海事卫星接收不到信号。"坏消息接连不断出现,躲在村庄制高点的人们进入一种烦躁的状态。上午10时,三江村对面的李家山第6次出现大面积山崩。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山崩,客车大小的石头从山体内横向喷射而出。"情况十分危险,"一位志愿来救助三江村村民的登山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该专家认为,目前李家山持续出现山崩导致的结果将是,高三百米的山体会拦腰截断,自西向东倒塌的山峰会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将三江村内的所有人卷至高空。"这种情况下,人还没有落地就已经在空中死亡。"这一消息传出后,村上的女人开始哭泣,男人则开始不停地在原地转圈。"情况紧急,速援!"、"情况十分紧急,速援!"尽管部队的求助短信不断发出,但何时来飞机的消息始终无法确定。"路出不去,直升机不来,眼看着对面的山石不停砸过来。"一名志愿者说,当时他除感到绝望以外,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尸体会被在何处发现。18日,上午,"留遗言"惊慌中,人们开始策划逃生方案。翻山不行,那里的泥石流已经夺走近百人的性命;撤退到高处躲避山崩不行,老人、孩子和伤员无法前行。最后,五名身强力壮的登山爱好者被一部分人选为突击队,人们希望这些能在石头上跑步的小伙子把受困的消息带到40公里的红白镇,在那里指挥部会派出直升机前来救援。"无论谁被坠石砸到,后面的人都不要停,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消息送出去。"突击队长时,村里的妇女已经开始揉起了鼻子。突击队组成后,人们开始纷纷把自己的名字、工作单位、家人联系方式及自己想说的话、逐一写在纸条上,这些纸条将由突击队送到外界。人们开始写纸条的时候,戴志强也在书写,不过他很快把纸条撕烂,用力将碎片扔出去。"告诉总部,除了在这里掩护灾民外,我没啥说的!"戴志强的声音很大。戴志强大吼过后,登山者决定将出发时间延后一小时,恰恰就是这一小时让所有受困者得到了救助。18日,上午11时,来援上午11时,崩裂的李家山仍然在喷涌着石头,前行的石河已离三江村不足200米。守在村上最前沿的战士们衣服上已落满山崩时带来的尘土。突击队要出发了,看着整装待发的小伙子,现场的人都已无语。"这条路很危险,几十处的塌方区已经砸死很多人了。"老乡嘱咐突击队员时声音几近哽咽。"飞机!直升机!"人群中忽然传出一声大喊,短暂的平静后,潮水一般的欢呼声立刻席卷了整个三江村。扛旗守在村子高岗上的战士哭了,村民、医生、军人相互拥抱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们发出欢呼声的同时,山崩戛然而止。直升机落地了,战士们奔跑着把伤员送进飞机。"戴志强营救了突击队。"直升机上一位志愿者指着大片塌方的山脉说,如果没有戴志强的坚持,突击队走到这里已被掩埋。第16节:灵的新生(1)灵的新生他们虽然是在押人员,但是面对地震这样的灾害,同样和我们拥有一样平等的生命,我们不仅要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更是要保护他们的人权。--北川县长经大中北川县发生地震前,北川看守所关押着25名在押人员,其中有2名是重刑犯。北川驻扎有一个武警中队,专门负责看守所警戒。据介绍,当天看守所里只有王万安、唐首才两名值班民警。5月12日下午,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地震袭来,看守所在一刹那土崩瓦解。地震了!王万安、唐首才迅即冲出门外,这时,他们想到了在押人员,马上转身冲进值班室取监舍门钥匙。但是二人同时摔倒在值班室门外。他俩相互搀扶着从地上爬起,分别抱着树木稳住身体,只见看守所外围高墙和内监舍轰然塌下,周边的高楼纷纷倾覆,看守所及邻侧一边四层楼的拘留所被夷为平地。不过,幸运的是因为看守所都是一层的平房,在押人员被压在下面并不严重。唐首才发现在押人员被埋后,拼命似的冲到了倒塌的监舍前。当时强烈的余震仍在继续。看守所处于北川老城区,后面的高山正在大面积滑坡,随时可能将他们掩埋其中,他们顾不上危险,一边大声地呼喊,一边用手在废墟里面刨。从下午2点50分到5点多,经过3个多小时营救,废墟中的25名在押人员中被刨出17人。这时,外面被营救的30余名受伤群众也被安置到了看守所院内。王万安等人一边实施救援,一边维持院内秩序。为了保证受伤群众得到及时的安置和治疗,同时防止在押人员趁乱脱逃,他们找来附近的基干民兵,组织他们将受伤群众撤离看守所现场,送至更为安全的安置点。到下午5点时,在押人员被成功转移时,唐首才发现,整个县城已经被夷为平地。而此时,相距500米处的公安家属院,他的妻子和女儿已经被掩埋,还不知死活。看守所的武警中队在这场灾难中也遭受重创,许多战士被塌方埋住。一些未受伤的武警迅速赶到现场,将救出的在押人员看管起来。第17节:灵的新生(2)随后,武警中队派出10多名战士,将在押人员进行分类,17名在押人员被分成4个小组,一起向外转移。当时,北川通向绵阳方向的道路已经被塌方掩埋。滑坡成70度,上面覆盖着巨大的山石,上面还有石头在滚落。2名食堂帮厨的服刑犯、4名重伤和11名轻伤在押人员,在武警、公安的押护下,一路相互搀扶,手脚并用,爬过这些滑坡。因为周围还是存在危险,武警官兵又押解着17名在押人员,不断转移,寻找安全的安置点。最后来到距看守所3公里处的任家坪公路收费站。来到收费站时,已经到了晚上7点,他们又累又饿又渴。看守所所长罗长均、当日正在轮休的看守所民警尚玉宝闻讯赶来。他们一商量,决定拦车将17名在押人员转移到70余公里外的绵阳市看守所。但是,武警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不同意将在押人员押解出外地。此时,北川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佘大庆了解到情况,决定由他开道送在押人员到绵阳市看守所,以常务副局长的名义要求武警中队派五名战士随车押解,承诺事后如发生问题一切由他负责。当时,通往绵阳的公路多处发生塌方,交通中断,他们经过多次转道,耗尽4小时才在13日凌晨零时10分,将17名在押人员安全地转移到绵阳市看守所。随后,四名伤势较重的犯人被送到绵阳医院抢救。目前这些被转移到绵阳市看守所的北川在押犯伤情好转,情绪稳定。对于民警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他们,许多在押人员流泪表示,一定痛改前非。第18节:推迟的婚期推迟的婚期5月15日,对于南宁高新消防中队代理排长熊普和女友小布来说本是一个令他们今生难忘的日子。11日,熊排长向组织提交的结婚报告和手续全批下来了,准备在15日这天去婚姻机关登记结婚的,小两口也一直在默默地期待着爱情长跑终于可以修成的正果。然而,就在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消防部队按照公安部的紧急部署,立即备战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南宁市消防支队的优秀士官,熊普的名字列入了支队第一批赴川救援的30名突击队员名单中。接到命令后的他立刻投入到紧急备战工作中去。14日凌晨4时15分,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睡梦中的小布接到男友在路上电话:"我马上就要去四川抗震救灾,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告诉爸妈不要牵挂我。"此时的熊排长正和战友赶往南宁吴圩机场集结,准备乘专机赴四川。即将当上新郎的他已来不及向准妻子小布多说一句话,原定15日上午登记结婚也被推迟。没想到好日子即将来临,准新郎熊排长却奔向了抗震救灾的前线。对此,作为某公司文员的准新娘小布表示,军人就要时刻听从祖国召唤,地震灾区人民正在期盼着救援的子弟兵,我支持他去抢险救灾前线。她告诉笔者,"我当初决定选择他时,就是看到军人这种无私贡献的精神,他推迟登记时间去了前线,这样做没有让我失望。"当笔者打电话给小布时,她已经有近30多个小时和前方的男友失去联系。笔者表明来意时,小布立刻问:"他还好吗,消防官兵都平安吧?"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四个日日夜夜,小布都在电视上关注四川灾区的情况,在得知灾区余震不断发生而消防官兵还要钻入废墟救人的情况后,小布的心一直没有平静下来。正是有了无数个像小布这样的好军嫂在默默地支持着前方的亲人,牺牲个人的幸福换得千家的平安,才有南宁救援分队在前方的突出成绩。第19节:一块带血纱布,一盘樱桃果一块带血纱布,一盘樱桃果从5月12日到现在,成空雷达某部官兵42人参加各类救援活动数十次,深入4个乡镇的村寨抢救疏散灾民500多人,不分昼夜、连续作战,被灾区干部群众称为"42个硬汉"。一块带血纱布的秘密团长张肇荣介绍,在42人当中,80%以上都是共产党员,平均军龄超过5年。蔡剑是一名党员士官,参加抗震救灾前刚做完外科手术,一直在部队里休整。指导员建议他不要参加救灾工作,但他强烈要求参战,从5月12日下午开始,他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5月13日部队接到搜救任务,跑步前往100多公里外的一个灾区救援。行进途中,指导员发现扛着铁镐、穿着雨衣的蔡剑突然落后了,而且总是报告去厕所。经过另一个武警部队战斗点时,他还向那里的武警要什么东西。指导员说:"当时我很生气,蔡剑一直是优秀士官,怎么这次表现这么差呢?而且还向别人要东西。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我注意。"指导员跑到蔡剑的身旁命令说:"灾区的救援任务这么急,你赶快跟上,而且谁允许你私自向兄弟部队要东西的?"这时,蔡剑一声不吭,紧咬着牙,加快了步伐。"这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蔡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遵守军纪,怎么刚跑上50多公里就这样了,还向别人要东西?就在他一转身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的雨衣后面沾满了鲜血,我当即命令他停止前进。"不得已,蔡剑把指导员拉到了一个僻静处说:"12号搬完石头,我的手术伤口就裂开了,出了很多血,但我担心你们知道后不让我参战,就一直用纱布堵着伤口。今天跑步急行军,伤口疼得厉害,出了很多血,我只好以上厕所的名义用纱布擦,又不想让你们知道。刚才遇见兄弟部队,想要块止血棉,没想到被你发现了……"一盘没人吃的樱桃果刚进城时,部队就约法三章,一是不去街上购买食品,二是遇见艰难任务党员干部先上,三是一天的干粮分成两天吃,不在灾区补充给养。如果灾民缺粮时,要把自己的干粮给他们。5月16日,部队接到指挥部命令,平整土地搭建临时帐篷医疗点。20多名官兵从早晨干到晚上,清理平整土地1000多平方米,拉运土石方700多立方米。医疗点的护士见战士们一天没吃没喝,就送来了矿泉水和牛奶,但战士们谁也没有喝。有一名护士跑到大街上找了很久买回一盘樱桃果,洗干净后逐一送给战士吃,但战士们谁都不吃。着急的护士找到了指导员赵建强说:"你下个命令,让他们每人吃一个!"赵建强望着满脸疲惫的战士说:"每人吃一个吧!"但战士们还是没有人动。雷达工程师张彬说,灾区水果这么珍贵,送给病人吃吧!战士们把樱桃端进了帐篷。但一个患者很快又端了出来:"医生护士为了我们整天工作,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我们不累,战士们一天没吃东西了,还是给他们吃吧!"护士再次把樱桃端给了战士……赵建强说:"大家互相让着。直到我们完成任务撤离时,也没有人舍得吃一颗。"第20节:普通警察的两个小故事普通警察的两个小故事5月12日,地震发生之后,蓉城通信中断。成都市公安局第一时间通过350兆对讲通信系统,下令1.7万名警察全警出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灾情,成都警察冲在最前面。成都市公安局局长李昆学和其他10名党委成员全部亲临一线指挥;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失去亲人之后,擦干泪水,迅即投入到抗震救人的战斗中,用双手在废墟中刨出一个又一个生命……故事A--强忍丧妻痛,他救出百名伤者那天下午,都江堰二王庙。一辆警用摩托停放在路上,路边,站着一名警察。他叫张健,47岁。他与群众交流时,总是神色镇定,而内心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他的妻子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张健告诉记者,"12日下午发生地震时,我正在二王庙一带值勤。灾难暴发,受伤游客不计其数。"张健立刻拦截路上一些车辆,陆续将伤者抱上车。警服上、手上、脸上都是鲜血,他用自己的一双手救援了100多名受伤群众。天黑,山静。这时,张健获知噩耗,他的妻子死了。"我当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他轻声地说。张健的妻子肖素莲在中国银行营业部上班,位于都江堰蒲阳路。地震发生之后,银行大楼顷刻间全部塌陷。肖素莲及多名同事同时遇难。当晚9时,张健一个人站在塌陷的大楼前。"那一时刻,妻子的面容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想哭也哭不出来。"他说。张健擦干眼泪,点燃一支香烟。看着手中的打火机,再次勾起他对妻子的思念。打火机是在几年前,张健过生日时,妻子赠送的生日礼物。如今,它已成为永久的纪念。13日下午,他返回古堰景区派出所上班,出现在救灾一线。14日下午,张健第二次来到蒲阳路看看妻子。15日,尸体被火化。"妻子被埋时间太长了,我有时间就来陪陪她……"张健话音未落,他腰间的对讲机响了,前方又出现险情,要求他马上支援。"我得走了。"他驾驶着摩托车消失在大山腰……张健仅仅是都江堰公安局警察队伍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局有1名民警死亡,1名民警重伤,12名民警不同程度受伤,还有12名民警的家属死亡,不少民警至今未能与家属取得联系。当地人都把他们称为"英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警察的身影。故事B--劈出生命之路,60重伤员获救彭州。龙门山镇白水河大桥旁,白水河派出所副所长徐锐像钉子一样站在路中。此时,他快要撑不下去了,但还得撑下去,直到银厂沟那边的同事们回来。徐锐这样告诉自己。在过去的100多个小时内,徐锐来回在龙门山镇的废墟中救人,在场镇医院平坝上安慰伤员,在山体滑坡的公路边指挥车辆通行。最关键的是,他在强震突袭之后,和所上同事一道,用4柄菜刀劈开了上下山的唯一通道,挽救了60多名重伤员的生命。5月12日下午。地震之后,与汶川直线距离仅10公里的龙门山镇顿成一片废墟,难以计数的居民在残垣败瓦下呻吟挣扎,救出的伤员也浑身是伤。山上药品匮乏,但上下山的道路早已被巨石和大树阻断。如不迅速将伤员运送下山,后果难以想象。此时,徐锐在街边一家倒掉的卤菜铺子边捡起一把菜刀,大踏步往山下跑去。那已是当晚7点。地震之后的龙门山镇上空黑云密布,阴冷的山风扬起豆大的雨点。徐锐和4名民警挥动菜刀,斩劈横梗在泥路中间的大树。在山上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粗大坚韧,他用力猛抽,菜刀弹起,重重地砸在胸口……渐渐地,泥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帮忙抬树、抬石头;在地震中轻微擦伤的一位居民也从家中操起了菜刀,一阵狂舞乱劈。漆黑中不知劈斩搬抬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原本被阻断了半里多的道路与通往山下的道路连接在一起。13日上午,镇上的所有重伤员都沿着这条"生命通道"被送下了山。望着伤员撤走的背影,徐锐才意识到红肿的双手锥心地疼痛!第21节: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29岁女警蒋晓娟四川江油县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把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自己却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救灾棚,人头攒动。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刚做妈妈不久的女民警解开警服扣子,当众坐下,给襁褓中的孩子哺起乳来--近几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江油市城区各灾民安置点流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29岁的女民警蒋晓娟--两天时间里,她的乳汁,喂养了3个嗷嗷待哺的灾民婴儿和5个被解救的婴儿。灾民母亲:"我的娃好有福气哦""这个女娃儿的心肠好慈悲啊!"昨日,在江油市太白大道中段附近的北川灾民安置点,当记者打听这件事时,61岁杨春香老人站起来,把怀里的孩子高高举起向记者示意。孩子乳名彬彬,是她的侄孙儿,刚满6个月。听说记者采访,彬彬爸爸妈妈快步走来。36岁的妈妈陈堂华说,因为受惊吓,加之连日奔波营养跟不上,自己断了奶水,孩子不习惯奶粉,经常饿得大哭。16日下午5点过,突然来了一个年轻女警,问了两句,解开衣服就抱过孩子,喂起奶来。"我们农村的娃儿,这几天四处跑,也没咋收拾,"陈堂华眼圈红了,"那个女警察长得漂亮,穿得也整齐……我的娃好有福气哦!"据陈堂华夫妇讲,前日下午和昨日上午,这个女警察还喂了另两个灾民的娃。在安置点门口的帐篷上,记者见到一个告示:急需奶粉棉被。据工作人员说,告示在张贴时被巡逻民警看到,不久蒋晓娟就来了。警花妈妈:"奶几个娃没啥好讲的"在寻找蒋晓娟时,记者意外遇见了她同事的爱人雷娟,雷娟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外情况:"小娟真是个热心肠,中午刚刚又奶了5个娃娃。"雷娟说,16日晚,江油警方在火车站挡获几个可疑的人,带着5个生下不到10天的婴儿,孩子们被送到福利院,这里没有婴儿奶粉。蒋晓娟得知后,去福利院让孩子吃了一个饱。据雷娟讲,蒋晓娟的爱人在部队,自己带着6个月大的婴儿,地震后,她把孩子交给妈妈,天天执勤上岗,早出晚归。记者辗转找到蒋晓娟所在的江油市公安局抗震抢险指挥部,一见记者,她立即不好意思起来:"警察的身体好,妈妈生活照料得好,奶几个娃没得啥好讲的。"记者想多了解些情况,她拒绝多说:"天下的女人心肠都是软的,天下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蜀中地震夜不能寐作诗述感周汝昌鳌愁坤陷路沉浮,川涸山崩撼九州。"天地不仁"人自救,军民倾力众分忧。国家应急争分秒,领导飞临指策谋。大愿更生苏万困,微怀深祷念无休。注:"天地不仁",《老子》语。随着一声巨响/您永远定格了自己的人生/透过杂乱残垣/我们看到您安详的微笑/紧急时候是你/抱起了病床上的婴儿/用娇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石块……/没有约定/没有交换/在你的生日的这一天/您用生命/陪伴需要呵护的病人到了天堂第22节:永远的天使4.永远的天使强忍丧亲之痛,她仍坚守手术台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很多人对切肤之痛这个词语体会得尤为深刻,他们可以时常失声痛哭,用这样的方式来寄托对离去的亲人和失去的家园的哀思,但是黄琼不同。身为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的她,三天内相继接到7个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为了抢救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黄琼和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在接到在平武读书的侄女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后,她强忍悲痛,默默地配合医生做完了一场又一场手术。面对无数等待救治的灾民,面对繁重的救治工作,她没有时间流泪。然而噩耗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大爸大妈遇难,两个侄女遇难……七个亲人的去世,远在平武的八十老母杳无音讯,黄琼的心被毫不留情地撕扯着。但是她没有被击倒,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配合医生又做了近100例手术。在面对伤员时,她依然笑着安慰他们说:"一定要挺住,至少你还活着,就值得庆幸。"每个病人都在她鼓励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温暖,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饱含的伤痛。14日中午,侄女的尸体在绵阳火化,捧着侄女的骨灰,看着遗照上侄女的笑脸,黄琼除了伤悲,更多的还有愧疚,当初,是她建议把这个最心爱的侄女送到平武读书,没有想到却让乖巧的侄女丢失了性命。"我其实并没有多伟大,在这次救灾中,我们抗战在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是英雄。亲人去世了,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现在活人才是最重要的,让病人在我们的医护下康复起来,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黄琼这样说。看着手机上侄女亲昵地搂着她的脖子笑意盈盈的照片时,这个坚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全靠咱部队的军医"病人情况危急,赶快更换液体,做好手术准备!"5月17日下午17时,总装驻川某基地医院大门旁边的帐篷里传来该医院外科专家但汉雷博士急促有力的呼喊。5月12日下午,震中位于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造成60余公里外的绵阳市发生里氏6.0级强烈地震,绵阳下辖的北川、平武等县市损伤巨大。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全体医护人员已经在手术台前连续奋战了30个小时。那些影子,都在为一个生命而努力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他们按照基地党委指示,迅速成立了一支30名医疗专家组成的应急救护队,由院长、政委亲自担任组长,并积极发动全院220余名医护人员全部投入抗震救援工作。14时28分,地震发生,16时05分,来自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的第一位伤员火速入院,应急救护队立即投入战斗,为伤员实施手术。一个、两个、三个……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伤员数量也快速递增。截至5月17日下午6时,该医院共收治病人910人,上有八旬老者,下有三岁孩童,其中还包括了300余名危重病人。然而,医院所有床位加起来还不到180张,远远不能满足诊治需求;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的大量用药,医院的药材储备严重短缺。怎么办?地震,地动山摇;天空,雨水淋漓。危难时刻,天地无情,但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决不能让一个伤员耽误治疗!基地后勤部迅速组织力量搭建帐篷12顶,医院充分利用各类车棚,重新架设床位400余张,临时搭建手术台8张,全力救助伤员;此外,他们多方与上级机关、驻地省市医药公司、成都军区联勤部药材站协调,先后调集医药耗材12批次,提供了充分的医疗资源保障。这里还有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来自三台县的临产孕妇刘俊英,在地震灾害中受伤,5月12日下午送进医院后,医护人员及时为她妥善处理伤情,13日早上,在帐篷里的手术台上,又成功为其实施了剖腹产手术,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听着婴儿清脆响亮的哭声,刘俊英深情地对我们说:"这么严重的灾情,我不但活了下来,还生下了孩子,全靠咱部队的军医!"第23节:地震中的助产室地震中的助产室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时,主治医师包惠珍正在为一位高危孕妇做剖腹产手术。她刚把婴儿从母亲子宫中取出来时,手术室所在的医院大楼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手术室里备用的两个氧气瓶"咣当"一声,摔倒在地。墙壁上的水泥哗啦啦散落下来。此时的手术室里顿时一片狼藉。望着病床上刚开刀后的孕妇,还有刚刚出生的婴儿,正在实施手术的医生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如果他们乱了手脚,手术台上的母婴就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不要慌,大家保持镇定。"包惠珍吩咐其他医生,手术继续进行。手术室里,三位主治医生,两位麻醉师,一位助产师,还有两位护士,各就各位。由于胎内缺氧,婴儿刚出生就没有自主呼吸,包惠珍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持续三四分钟后,才听到孩子第一声清晰的啼哭声。这时,他们才急忙把母婴向楼下抬运。5月15日,武都区中医院院长龙海说:"地震发生后,别人可以跑,但我们的医生不能丢下病人跟着跑。"面对残酷的地震灾害,当地各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迅速将住院病人安全转移到院子里、马路上,每个医院都很快搭建临时医疗帐篷。陇南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还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建立起临时手术室,及时救治当地受伤群众。截至5月16日18时,陇南市三级医疗机构累计诊治伤员6253人,住院1272人,已出院676人,同时向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转诊重伤员11人。天水、甘南等地医疗机构伤员救治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每一位伤员都有专人护理,生活都有专人照顾。不论来自何方,不论是否相识,灾区的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只有一个信念:我在灾区,我愿付出全部努力。天使空中来重灾区什邡县,空降兵医疗分队依次排开的9顶帐篷里,人来人往,伤病员正在排队接受治疗。14日凌晨1点,接到上级命令后的空降兵医疗分队跟随空降兵大部队一起,乘坐伊尔76飞机抵达四川某军用机场,又马不停蹄直接开赴震区什邡。他们带来了50吨器材,其中有各种手术器械、诊疗器械以及先进的远程医疗设备等。放下行装,他们不待休息片刻便支起救护设施开始了救治工作。"快,先输液!"随着救护车呼啸而来,骨科专家、空降兵457医院院长李菊成一边吩咐一边赶紧准备手术。简陋的帐篷里,李菊成有条不紊地对这名从洛水震区送来的严重骨折病人进行手术。"目前我们空降兵医疗队已救治近600人,开展手术66台,抢救危重病人6位。"李菊成骄傲地告诉记者。在这支医疗队还有18朵"金花",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温暖着病人的心田、抚慰着他们的痛苦。这时,一个叫唐山的10多岁的小男孩被紧急送到护士谢海兰面前。小男孩脸部、手臂多处受伤,一看见针头就往后躲。谢海兰一边温柔地跟小男孩说话,一边轻轻地握针,准确地扎了下去。又一名老年病人送来了,受到精神刺激的他问啥话也不答,护士姜楠灵机一动,在一个纸牌上写上"腹痛?""伤口痛?"通过一个个手势、一个个眼神,她便了解了病人的苦衷。第24节:医生是我们的保护神医生是我们的保护神5月15日上午10时许,在什邡中学体育馆,数百受灾群众被安置在约二三百平方米的操场上,他们有的头、脚裹着纱布,有的面部青紫,有的步履蹒跚……医务人员正给他们做着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两天多时间没得好好休息,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袋肿胀,嘴唇干裂。资阳抗震救灾医疗队什邡分队是13日11时第一支到达的医疗救助队。什邡中学体育馆是个分诊点,主要是对收治灾民进行检查,轻伤灾民就地治疗,重伤灾民简单处理后立即转院。"当天到达这里时,全体医务人员未作任何休息,连口水都没喝,就立即投入工作。"医生李涛说,"病人太多了,几乎平均每隔两分钟就有受伤灾民送进来。第一天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吃了一碗方便面。""多治疗一名灾民,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陈浩庆医生说。"有两次大一点的余震,一些受到惊吓的病人家属都跑了出去,但医生和护士仍然坚守岗位,不断安慰受伤灾民,这一点太让我感动了。"绵竹县金花乡文河村李汝国激动地说。"他们是我们的救护医生,更是我们的保护神,有他们在,我们感到很安全。"什邡市红白镇红白村陈阳锡在地震中被砖块砸伤了头,面部青肿。他说,资阳的医生服务热情,医术过硬,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医生们的大恩大德。什邡分队投入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67个小时里,诊治了1000多名受灾群众。第25节:患难之中见真情患难之中见真情绵阳医疗分队是13日凌晨2点到达安县西苑中学救灾分诊点的,分队负责人刁祖强副主任医师说,走得太急了,大家没有带任何衣物和生活用品,都是穿着工作服就奔赴重灾区。灾区当时下着瓢泼大雨,一片漆黑,停电停水,雨在不停地下,病人在不停地送进来,一个操场全是病人,救护车、大卡车川流不息。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水喝,河里的水又不敢喝,电话又打不通。刁祖强激动地说,最危险的是余震又不断地来,一些病人家属老人、小孩都吓得大哭起来。医疗队的队员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抢救伤员。截至15日11时,绵阳分队抢救诊治了1000多名灾区人民。15日,市卫局带着家乡亲人的问候,先后奔赴什邡和绵阳两个市抗震救灾医疗分队救灾点,慰问我市战斗在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医务人员。大家表示,家乡亲人的关心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大家一定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医疗工作中去,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绵阳市卫生部门立即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组织60名医务人员组成市抗震救灾医疗队,分成三个小队分别赶赴都江堰、什邡、绵阳三个灾区。15日,什邡、绵阳两支医疗分队,72小时接治灾民2000多人。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有人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有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凌晨3点,还有人在询问医生能不能献血。在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患难之中见真情。这种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友爱上。抗震救灾,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能义演的义演,能献血的献血。这种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就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第26节:几位医生的口述几位医生的口述口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石欣在北川的日子心也一点点变凉,因为病人明显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今天看到了一个奇迹!那是中午11点左右,我们所在的医疗点送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人。担架刚抬近,我们就吓了一跳,一股尸臭味迎面而来。送他过来的消防队员告诉我们,是从外地赶过来的老人的弟弟指出老人地震前所在的位置,生命探测仪也证实了废墟下有生命迹象,他们才开始对老人的搜救。老人的弟弟就在一旁帮忙搬着砖块,焦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读书报告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