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dnadna的半保留复制制为什么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分析甲图:a表示半保留复制;b表示全保留复制;c表示混合复制.分析乙图:A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B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C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不含放射性.
解:(1)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DNA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种有一条链为亲代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即图甲中的a.(2)DNA分子复制方式可能为半保留复制(a)、全保留复制(b)或混合复制(c).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混合复制,因此该结果不能确定假说成立.(3)若假说成立,即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乙中的B;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一半染色体不含放射性,另一半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中的B和C.故答案为:(1)DNA&& a(2)不能(3)B&& B和C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明确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实验现象,或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如图中属于该生物精细胞的是(  )
A、B、C、D、
科目:高中生物
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①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1)癌细胞的最主要特点是.过程②、③合称为.(2)G蛋白与GTP作用后获取能量,变为转录激活剂.GTP与ATP都是能源物质,参照ATP的命名方法,请写出GTP的中文名称:.(3)图中所示过程中,均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是.(4)分析原癌基因,一般需要技术扩增原癌基因.下列物质是其扩增所需要必须的物质有(多选).A.游离的脱氧核苷酸&&&&&&B.引物&&&&&&&& C.游离的核糖核苷酸&&&&&&D.mRNA&&&&&&&&E.tRNA&&&&&&&&&&&&&&&&F.DNA聚合酶&&&&G.解旋酶&&&&&&&&&&&&&& H.RNA聚合酶(5)突变的原癌基因在人体中指令合成的蛋白质与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突变的原癌基因转入细菌中合成的蛋白质,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原因是.(6)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
科目:高中生物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和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保持相对稳定性.(2)图中生理过程①、②、③.(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⑤为.(4)用简明短短语表述⑥.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②③④⑤为正在合成中的四条多肽链.请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需要作为原料.(2)图中①是分子,其合成的主要场所是.(3)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蛋白质通常是(相同、不同)的.
科目:高中生物
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脱水生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源于.
科目:高中生物
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都发生改变B、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C、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  )
A、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4.2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II)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2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II)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基础课时案19&DNA分子的复制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基础课时案19 DNA分子的复制小题对点练考点一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1.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DNA复制不仅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还需要ATP供能D.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解析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DNA复制不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而是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做原料。答案 D2.(2014?山东滨州一模)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解析 酶1为解旋酶,可使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答案 A3.如图所示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a链中的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a链中的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a链中的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解析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b链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和b链合成一个子代DNA分子。a链中的值等于b链中的值。答案 C4.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去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个DNA片段为:―AGTCG―①―TCAGC―②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则下列哪个片段可能是其经过两轮复制后产生的( )A.B.C.D.解析 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则该DNA片段为,复制1次后2个DNA片段为和,第二次复制时,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而A、B、D选项中的DNA片段都没有一条链和第一次复制后的2个DNA片段的链相同或互补,故都错。C选项中的DNA片段刚好是以―CCAAC―为模板复制而来,故C正确。答案 C5.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解析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在复制发生的时候,双链会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分开,同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母链指导子链的合成;从图中可以看出DNA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两条子链的3′端方向不同,证明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图中并没有体现出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答案 C6.(2014?安庆二模)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B.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C.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D.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鸟嘌呤4900个解析 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该DNA分子的复制起始于断口处,由于只有一处断开,故只有一个复制起点;断开后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该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所以胸腺嘧啶也为300个,第三次复制新合成4个DNA,则第三次复制时共需鸟嘌呤700×4=2800(个)。答案 C考点二 DNA分子复制相关计算及实验探究7.关于图示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①②所示化学键的形成B.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③所示位置C.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复制2代需要G的个数为3×[(pm/2n)-p]D.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解析 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即图中①②所示化学键的形成;解旋酶催化氢键的断裂,即图中③所示位置,所以A、B正确。该DNA分子中G的个数为(pm/2n)-p,复制2代形成4个DNA分子,去除原来的模板DNA分子,需要合成3个DNA分子的原料,所以复制2代需要G的个数为3×[(pm/2n)-p],C正确。原DNA分子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为15N,现在提供的原料全部含有15N,所以复制2代所得的4个DNA分子中3个全部含有15N,另外1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即子代DNA分子全部都含有15N。答案 D8.某DNA分子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60个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连续复制n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第n次复制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别为( )A.40n-1、60n-1B.40n、60nC.40×2n-1、60×(2n-1)D.40×(2n-1)、60×2n-1解析 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100个碱基对,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60个,则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6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0个。连续复制n次,产生2n个子代DNA,故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40×(2n-1),第n次复制时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n-1。答案 D9.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下图中有关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解析 1分子DNA连续繁殖4代,形成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各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其他14个DNA分子中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故选D。答案 D10.(2014?湖北孝感统考)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层中的基因只用14N标记,Y层中的基因只用15N标记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3150个C.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D.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解析 ①中为双链DNA分子,X为中带,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含14N,Y为重带,DNA分子两条链都含15N;②中为DNA的单链,W为重带,DNA复制三次,利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合成的单链为(23-1)×2=14条,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3000×15%=450(个),则W层含有15N标记的胞嘧啶450×7=3150(个);W层含有的核苷酸链为14条,Z层为2条,每条的核苷酸数目相等,则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X层含有的DNA数为2个,Y层含有的DNA数为6个,每个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数相等,则X层的氢键数是Y层的。答案 B11.假设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3H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B.40C.20D.10解析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被标记。在不含3H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答案 D12.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要20min分裂一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则结果C、D中应均为重链DNA和轻链DNA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酶分别为脱氧核苷酸、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用15N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模板,用含有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50%的DNA分子只含14N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解析 15N―15N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复制3次可产生23=8个子DNA,其中有2个DNA为15N―14N,其余DNA均为14N―14N。故C选项不正确。答案 C大题冲关练13.如图1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部分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图2为拟核或质粒复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2)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等,DNA解旋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生物的DNA复制方式的意义是______。(4)将不含放射性的拟核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第一次复制时,图2中1、2处的放射性强度相同,证明DNA复制方式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5)若图2中DNA在复制开始前的碱基总数是100个,其中T为20个,则复制一次需要游离的C为______个。解析 (1)(3)图1中的复制起点有三个,每个起点处复制都是双向进行的,且边解旋边复制,这种复制方式有利于提高复制速率。(2)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ATP等条件。(4)如果第一次复制时图2中1、2处的放射性强度相同,则表明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含放射性的链都是一条,也说明了DNA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答案 (1)多起点、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模板、能量、脱氧核苷酸、酶 打开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两条单链 (3)提高了复制速率 (4)半保留复制 (5)3014.(2014?江苏南师大附中学情检测,32)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_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4)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答案 (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前三组实验中,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2)分析讨论:①若实验三的离心结果为:如果DNA位于重和轻带位置,则是__________复制;如果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__________复制。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实验四,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_________(位置及比例,下同)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②若将实验三得到的DNA双链分开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得出结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min,离心后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_。若实验三的结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4)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解析 (1)前三组实验中,第三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一组轻带和第二组重带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2)①若实验三的离心结果为:如果DNA位于重带和轻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因为全保留复制产生的子代是两条链含14N的DNA,分布在轻带位置,而亲代DNA的两条链含15N,位于重带位置;如果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都是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所以处于中带位置。同理,实验四中如果DNA位于轻带和重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中带和重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②若将实验三得到的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因为不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会出现位于中带和重带位置。(3)若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min,细菌分裂三次,因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离心后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在重带和中带位置。若实验三的结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中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15N。(4)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含15N的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在子二代中有两个中带DNA和两个轻带DNA,相当于一个含15N的DNA和三个含14N的DNA,总质量为3a+b,则四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答案 (1)三 一 二(2)①全保留 半保留 轻和重 中和重②不能 不论DNA是全保留复制方式还是半保留复制方式,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3)没有变化 15N(4)
必修一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二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三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一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三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假如探究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的探究题,我就是没想清楚假如是全保留复制怎么个复制法?
非凡烧饼44fl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有重带,中间带,轻带,3个层级,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必须全是重带才对,也就是说复制几个小时,离心后都不会有辐射变化.我是带高三毕业班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全复制的话应该是新和成的两条DNA链重新组合成DNA分子、不过现在没发现这种复制方式
全保留复制,我认为指的是相当于复印一样的概念
DNA是两条脱氧核氨酸链反向平行而成。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若说是全保留复制,应该是说,复制后的DNA全是重新合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扫描下载二维码学范文网,范文,作文,教案,简历,诗词鉴赏!
||||||||||
您当前的位置: > &>>&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的半保留复制
第一篇:dna的半保留复制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弥散型复制
1、这些观点各有不同,如何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这些观点各有不同,如何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2、DNA分子肉眼是看不到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如 DNA分子肉眼是看不到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 分子肉眼是看不到的 DNA 果要你来设计实验,你认为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果要你来设计实验,你认为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认为沃森和克里克认为认为 原有DNA分子的两 分子的两 原有 条单链会分开 分开, 条单链会分开,每 一条单链各作为一 个模板用来复制新 的单链,所以新合 的单链,所以新合 成的DNA分子中有 成的 分子中有 一条旧链和一条新 链。
半保留复制模型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 自学思考以下问题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1、大肠杆菌首先放在什么培养基中培养 、 的? ? 2、然后转移到什么培养基中培养的? 、然后转移到什么培养基中培养的? ? 3、如果是半保留复制,离心后应该出现 、如果是半保留复制, 几条带? 几条带? ? 4、三条带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如何? 、三条带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如何? ? 5、实验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是什么?
大肠杆菌 在15N的 的 培养液中 培养若干 培养若干 代 转移到 14N的培 的培 养液中
提取 DNA 离心
一条带, 一条带,重带 15N/15N-DNA
细胞分裂一次 第 一 代 提取 DNA 离心 细胞分裂两次 第 二 代 提取 DNA 离心 两条带, 两条带,中带和轻带 15N/14N-DNA 14N/14N-DNA 一条带, 一条带,中带 15N/14N-DNA
大肠杆菌 15N/15N-DNA 14N 第一代
15N/14N-DNA
15N/14N-DNA
14N/14N-DNA
15N/14N-DNA
14N/14N-DNA
该实验证明了该实验证明了:
DNA的半保留复制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哪里 分布在哪里? 1、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哪里? 在哪些内容中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 分子的复制” 2、在哪些内容中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 什么时候完成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 什么时候完成DNA的复制?
)、线粒体 DNA复制的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 复制的场所1、DNA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 叶绿体 DNA复制的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 复制的时间2、DNA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过程3 、DNA复制的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 ②合成互补子链 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 DNA分子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DNA复制的条件 复制的条件4 、DNA复制的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 模板:亲代DNA DNA的两条母链 原料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能量:ATP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聚合酶等
5、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从结果看从结果看半保留复制 从过程看从过程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的结果 复制的结果6、DNA复制的结果:
AT T A CG GC A T
AT T A CG GC A T
AT T A C G G C A T
1个DNA分子 DNA分子
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DNA 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 DNA通过复制, 通过复制 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连续性。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准确复制的原因? 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 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 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1、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 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连续复制n次后 ①一个DNA连续复制 次后,共有多少个 一个 连续复制 次后,共有多少个DNA?多少条脱氧核苷酸链? ?多少条脱氧核苷酸链? 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解析:所用知识为“半保留复制” 解析:所用知识为“半保留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图示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分析。A T
连续第一次复制
A T TA GC CG A T TA GC CG
根据半保留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DNA分子数 2n 分子数= 分子数 脱氧核苷酸链数= 脱氧核苷酸链数 2n+1 母链数= 母链数 2 子链数= 子链数 2n+1 2 答:一个DNA连续复制 次后,共有2n个 一个 连续复制n次后, 连续复制 次后 DNA,2n+1条脱氧核苷酸链,母链2条, 条脱氧核苷酸链, , 子链2n+1 2条
连续第二次复制
A T TA GC CG A T TA GC CG A T TA GC CG A T TA GC CG
连续第n次复制 连续第 次复制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线粒体 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时期亲代DNA 亲代 模板DNA的两条母链 模板DNA的两条母链 4 原料原料: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条件 、 能量能量:ATP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 解旋酶、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解旋→合成 合成→延伸和盘绕 5、复制过程过程、复制过程 解旋 合成 延伸和盘绕 6、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1 7、复制的结果个DNA分子 、复制的结果DNA分子 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DNA
8、复制的精确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的精确性: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 9、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复制的生物学意义的连续性。的连续性。
能力提升题 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的 参与DNA 含有 32 P 或 31 P 的磷酸 , 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 都可 参与 DNA 的 组成, 质量大。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放在含有31P 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 代细胞。然后将G 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 次细胞分裂后, 胞移到含有 32 P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第1 、2 次细胞分裂后 , 分 别得到G 代细胞。再从G 代细胞中提取出DNA DNA, 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 度剃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由于DNA分子的质量不同, DNA分子的质量不同 度剃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由于DNA分子的质量不同, 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分别代表轻型、 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 。若 ① 、 ② 、 ③ 分别代表轻型 、 中 重型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DNA分子的位置 型、重型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三代DNA DNA离心后的试 ⑴、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 管分别是图中的管分别是图中的:G0 A 、G1 B 、 G2 D 。⑵、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0:1:1 代在① 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DNA 图中① 两条带中DNA 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 ⑶、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 是31P , 31P 和32P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 DNA的复制方式是 ⑷、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 半保留复制
解旋解旋解旋酶催化 模板 同时进行 复制复制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 聚合酶的催化下, 聚合酶的催化下 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进行碱基互 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进行碱基互 补配对) 补配对) 复制后的DNA复制后的 母链(旧链) 母链(旧链) 组成 子链(新链) 子链(新链)
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 什么叫解旋? 的是什么? 的是什么?
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两条脱氧 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两条脱氧 供能 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 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双螺旋的两 条链解开的过程。条链解开的过程。目的:为复制提供准确的模板, 目的:为复制提供准确的模板,解开的两 条单链叫母链。条单链叫母链。
什么叫“子链” 复制 什么叫“子链”?复制 一次能形成几条链? 一次能形成几条链?
以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 以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 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 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一次形成子链两条。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一次形成子链两条。
三、DNA分子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
DNA DNA 平 复 面 制 模 过 式 程 图
C A A C G A G
A 游离的 脱氧核苷酸 C A A A C G G A G
T G T T G C C T C 与复制 T 有关的酶 T G
注意, 注意,此处 氢键将被打开! 氢键将被打开! C
A 能量,在解旋酶 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 T 解旋酶的作用下, 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C G A A A C G G A G C C T T C G T T T G
在酶的催化下 C 氢键已被打开
T T G G T C T T G
C G C G T C G
亲代DNA的 的 亲代 一条链(母链 作为模板 一条链 母链)作为模板 母链 A
T G T T G T G
通过碱基互补 C 配对脱氧核苷酸 T A T 所以DNA复制特点之一是已在复制 A 结合到母链上
G 边解旋边复制 G C C
另一个子代 A T DNA分子
C G A G C T
一个子代 A T DNA分子 C G
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G C G C
第一篇:dna的半保留复制Chapter 3 DNA replication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1、半保留模型的提出1953 Watson & Crick:DNA双螺旋模型; DNA 复制的半保留模型
1、双螺旋如何打开?
2、打开所需的能量从何而来?
Parental strands
Daughter strands
Semi-conservative
Conservative
Dispersive
2、半保留模型的证实:Meselson-Stahl实验(1958年)
15NH 4Cl 14NH 4Cl
14N-14N 14N-15N 15N-15N
3、半保留复制机制
复制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并分别作 为模板指导互补链的合成。每个子代DNA的一 条链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
Semi-conservative
问题1、复制可以随机起始吗? 2、复制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二、复制的起点、终点和方向
1、复制起点 (origin)复制起始处的特定DNA序列 原核生物 / 噬菌体 / 病毒 DNA:1个 真核生物 DNA:多个 2、复制终点(termini)复制终止处的特定DNA序列 3、复制子( replicons )DNA复制起点到两端终点的DNA单位 原核生物:一个;真核生物:多个 4、复制方向双向复制:单一起点的双向和多起点的双向 (腺病毒:单向)
复制起点(origin)
终点(terminus)
1、新生链合成的方向是从5’to 3 ’
还是3 ’to 5’,还是两个方向均可?
2、复制时两条链是完全解开吗? 3、两条链是同时进行复制的吗?
三、半不连续复制模型 1968年 Okazaki(冈畸)
5′ 3′ 5′ 3′
5′ 3′ 5′ 3′ 5′ 3′ 3′ 5′
1、前导链(leading strand)
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DNA 链 2、滞后链(lagging strand)
总体上沿着3?到5?方向延伸,但以小片段形式(5?-3?)不连 续合成,最后共价连接起来
3、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在非连续复制中产生的短片段,随后被连接成完整的链 E.coli nt
5′ 3′ 5′ 3′ 3′
真核生物 100-200nt
4、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前导链的连续合成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的复制模式
附: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双螺旋DNA 两条亲本链分开使复制进行的部位 复制泡 replication bubbles 复制时,两个复制叉合起来像一个小泡
四、RNA引物(RNA primer)
与一条DNA链配对的短序列(通常是RNA),提供自由3? 末端OH,使DNA聚合酶开始合成DNA 链。附:发现 ssDNA or dsDNA DNA 聚合酶 dNTP 所需其他酶 证实 1. M13 DNA复制(E. coli extract)
No DNA replication
RNA聚合酶抑制剂 (rifampicin)
2. Okazaki fragment 不能被DNase 完全破坏
RNA primer leading strandprimase(引发酶) lagging strandprimosome(引发体) 问题: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来引发DNA复制呢? (1)RNA引物可以提供3’-OH末端作合成新DNA链起点; (2)提高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因为DNA复制开始时掺 入的核苷酸往往容易出错,加在RNA引物中可以被切除,
不会影响DNA复制的准确性。
五、参与DNA复制的蛋白质
1. DNA解旋酶(DNA helicase) 作用:解开双链 ATPase Dna B (E. coli ); PriA (some phage)
2. 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
作用:防止单链退火 (在原核细胞中表现出协同效应)
3. 引发酶(primase)
Dna G (E. coli ) 引发体 Primosome
4. DNA连接酶(DNA ligase)
需要能量 NAD(E. coli )/ ATP(真核) 5. DNA螺旋酶(DNA gyrase)---- 拓扑异构酶Ⅱ 断裂双链
引入负超螺旋 (swivel function)
6.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Pol) Three DNA Polymerases (E. coli) (1)Pol I DNA聚合酶 3 ′ 5 ′核酸外切酶(校对) 5 ′ 3 ′核酸外切酶(损伤修复、去除引物) 缺口填充 (大缺口) DNA 损伤修复 缺刻平移 Nick translation(去除引物) (2)Pol II 活性很低,不是DNA复制必需的 (3)Pol III 3 ′ 5 ′核酸外切酶 (校对) ε亚基 DNA聚合酶(必需) α亚基(dna E) 缺口填充(小于100bp)
讨论1、Pol I and III功能上有哪些相同点?
2、 Pol I and Pol III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4)Pol I and Pol III相同的功能特点[1] 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为底物催化合成DNA [2] 需要模板(3′ 5′)和引物的存在 [3] 不能从头合成新的DNA链(必须有3 ’ -OH末端)
[4] 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
[5] 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 ’ →3’ [6] 有 3 ′ 5 ′核酸外切酶活性(校对功能)
(5)Pol I and Pol III不同的功能特点[1] 5 ’ →3’核酸外切酶活性不同。
[2] Pol I 可进行缺刻平移、去除引物。
[3] 二者聚合酶活性不同,Pol III是大肠杆菌 DNA复制中链延长反应的主导聚合酶。[4] Pol I 主要功能是进行DNA 损伤修复。
六、DNA聚合酶III
Composition of E. coli DNA Polymerase III Holoenzyme Subunit α ε θ τ γ δ δ’ χ ψ β Function Subassemblies
DNA polymerase 3- to 5- exonuclease Core Stimulates ε exonuclease Pol III’ Dimerizes core Binds γ complex Binds ATP Binds to β PolIII Binds to γ and δ γcomplex Binds to SSB ( DNA-dependent ATPase ) Binds to χ and γ Sliding clamp
1、β亚基 (1)结构:环状的二聚体 (2)作用:“活动夹板” 允许全酶沿着DNA滑动 使全酶的持续性很高
2、DNA聚合酶III----形成不对称的二聚体 使前导链、滞后链的合成可同时进行
3、回环模型
后滞链模板形成了 一个回环,使环中 RNA引物和冈崎片 段的合成方向与前 导链一致,以适应 双链在同一复制体 上进行复制
“θ”型复制
细菌DNA复制
环状DNA的复制方式,即从复制起点开始, 双向同时进行,形成θ样中间物 环节:
DNA复制的起始
DNA链的延伸
DNA复制的终止
一、细菌DNA复制起始 (一)复制起始复合体
DnaA(起始点结合蛋白)
DnaB(解旋酶) SSB DnaC(装载解旋酶和引发酶) HU(识别并刺激OriC 形成开链)
Gyrase(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Ⅱ
(二)复制起始区的结构特点 1、富含AT 2、3个13bp的重复序列---解链的位点 3、4个9bp的重复序列----- DnaA结合位点
(三)复制起始引发的过程1、DNA复制起点双链解开 ,形成复制叉
3×13bp重复序列
GATCTNTTNTTTT
4×9bp重复序列
DnaA结合位点
(富含AT)
HU +ATP DnaA+ATP
过程(1)约20个DnaA结合在4×9bp重复序列 (2)DnaA复制起始复合物使13bp重复序列变性, 形成开链 (3 )DnaB与单链DNA结合(需要DnaC帮助),
进一步解开DNA双链,形成复制叉
2、RNA引物的合成
leading strandprimase(引发酶) lagging strandprimosome 引发体(引发前体+primase) 引发前体:n蛋白、n’蛋白、n”蛋白、i蛋白、 dnaB蛋白和dnaC蛋白
3、DNA聚合酶将第一个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
二、细菌DNA复制延伸
引发体(primosome)
DnaB helicase
DnaG primase
Pol III ? (? /??)
ε θ Pol I、ligase
复制体(replisome) in vivo
(一)DNA复制体(replisome) 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发体和解旋酶构成的复合体 (二)DNA聚合反应的特征 1、DNA的聚合反应是以dNTP为底物,以3’ →5 ’ 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在3’-OH上加dNTP (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2、需二价正离子如Mg+, 3’-OH作亲核进攻形成磷酸 二酯键 3、链沿5’ 3’方向延长 4、碱基互补配对,若错配则切除掉
(三)防止拓扑学问题两种机制
[1]DNA在生物细胞中本身就是负超螺旋,当DNA解 链而产生正超螺旋时,可以被原来存在的负超螺旋 所中和 [2]DNA拓扑异构酶Ⅰ可以打开一条链,使正超螺旋 状态转变成松弛状态;DNA拓扑异构酶Ⅱ(旋转酶) 可以在DNA解链前方不停地继续将负超螺旋引入双 链DNA
(四)缺刻平移( Nick translation)去除引物
3 5 ′ ′ 5′ 3′
parent progeny
引物移动 / DNA合成
降解的引物
DNA ligase
三、细菌DNA复制的终止
复制叉相遇位点
tus gene 产物 (DnaB inhibitor)
AATTAGTATGTTGTAACTAAAGT TTAATCATACAACATTGATTTCA
复制终止区:terD / terA
terC / terB 200 kb
Replication fork 2
Replication fork 1
(一)终止位点 一侧复制叉的终止位点位于相遇点的另一侧 (二)终止机制 1、Tus蛋白的作用可与终止序列结合,阻止复制叉继续前移 2、两个复制叉在相遇点相遇 3、两个复制叉在复制快的复制叉的终止点相遇 (三)分离(segregation) Topoisomerase IV:使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DNA
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复制
(一)复制与细胞周期
早:常染色质, 中:异染色质, 晚:着丝粒和端粒
(二)复制频率 每个细胞周期复制一次 (三)复制与核小体 1、 复制叉形成时DNA从核小 体解离,组蛋白八聚体解聚 2、复制叉通过后新、旧组蛋
成熟前起始
(快速生长的原核细胞内)
白与DNA重新组装成核小体
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 (一)复制起始点(多个)
酵母:自动复制序列 (ARS)
特点:11bp的保守序列(富含AT)
(起始位点识别复合体 ORC)
(二)复制子簇(cluster of replicons) 特点 1、由多个复制子组成,20-50个串联排列 2、同一复制子簇内的复制子基本同步起始
三、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延伸
(一)相关酶和蛋白质
1、解旋酶(RP-A,replication protein A) 2、单链结合蛋白 3、连接酶 I(DNA ligase I) 4、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与Pol ?向Pol ? 的转换有关 5、聚合酶
(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1、 DNA Pol ? (作用:复制的引发)
复合体( Pol ? /引发酶)
(1)引发酶活性 合成前导链和每个后随链每个片段的RNA引物 (2)5′→3′聚合酶活性 可继续延长DNA(a few hundred nt)但很快 被 Pol ?代替 2、 DNA Pol ?(作用:前导链、滞后链延长,校对功能) (1) 5′→3′聚合酶活性 (2) 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
Probable Roles of Eukaryotic DNA Polymerase Enzyme DNA polymeraseα Probable role originate DNA replication
DNA polymeraseδ
DNA polymeraseε DNA polymeraseβ
DNA replicationleading strand lagging strand
Unknown, structure similar toδ DNA repair
DNA polymeraseγ
Replication of mtDNA
四、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终止
1、终止位点不存在使复制叉终止和解聚的终止位点(Termini) 2、终止机制:
复制终止通过复制叉的相遇而终止
线状DNA的末端复制
一、线状DNA末端复制问题
5′ 5′ 3′ 5′ 3′ 5′
3′ 5′ 5′
线状DNA末端复制问题 1、复制后产生粘性末端(sticky end):滞后 链的5’端引物切除后,因没有3’-OH存在 DNA聚合酶无法将缺少的部分补齐
2、染色体不稳定
3、染色体末端隐缩:DNA每复制一次,DNA 就缩短一次 讨论:环状DNA是否存在末端复制问题?
二、T7 噬菌体DNA的末端复制
5‘ 3’ 3‘ 5’ 5‘ 3’ 3‘ 5’
互补的3’端配对
聚合酶I和连接酶 封闭缺口
5‘ 3’ 3‘ 5’
限制性酶 交错切割
5‘ 3’ 3‘ 5’
聚合酶I 3’延伸,完成复制
5‘ 3’ 3‘ 5’
真核生物如何解决末端复制的问题?
三、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末端复制 (一)端粒(Telomere)
1、概念: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2、组成:端粒DNA / 端粒蛋白 (1)端粒蛋白 :非组蛋白 (2)端粒DNA a、含数百个短的正向重复序列,富含GC b、通式:Cn(A/T)m n?1,m=1-4
人的端粒DNA序列(TTAGGG)n
3、作用 (1)稳定染色体结构 (2)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 (3)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 (4)避免遗传信息在复制过程中丢失 附:端粒长度----分子钟(molecularclock) 的作用
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的长度越来越短,当
达到一个临界长度,细胞染色体即失去稳定性, 阻止细胞进一步分裂的信号便发出。细胞将发 生凋亡(apoptosis)
(二)端粒酶
1、组成 (1)蛋白质:逆转录酶 (2)RNA:约150nt,部分序列与端粒DNA互补, 可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 (端粒酶是自身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 2、功能:负责端粒DNA的延长,维持端粒的长度
3、存在部位在干细胞、生殖细胞和肿瘤细胞, 才可以检测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
4、端粒酶和衰老、肿瘤有关
(三)端粒DNA的复制
1、已存在的端粒DNA的复制:
与其它部分DNA复制一起完成
2、端粒DNA的延长
主要由端粒酶完成
(1)G链(G-rich strand)的合成
(2)C链(C-rich strand)的合成
(1)G链的合成
5’ ...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 3’ RNA template 3’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 ...AACCCCAACCCC AACCCCAAC 3’ 3’
3’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 3’ 3’
[1] 端粒酶与端粒DNA结合,端粒中的RNA与凸出的 G链3’端的TTG配对 [2] 以端粒酶的RNA为模板,在G链3’从头合成DNA [3] 延伸6个核苷酸
合成一个重复单位后,端粒酶向新合成的DNA 3’
端移动,端粒酶中的RNA再与3’端的TTG配对。进 行多个循环,G链3’端形成多个短的重复序列
(2)C链的合成
a、G链末端回折,形成发夹结构;DNA聚合酶延伸
b、 Pol a /引发酶合成RNA引物; pol a 延伸;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3’ ...AACCCCAACCCC CCCCAAC 5’ 3’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CAACCCCAAC 3’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CCAACCC CAACCCCAAC 3’ 5’ ...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CC 3’
DNA polymerase
[1] 引发酶以G链3’端为模板合成一段引物
[2] DNA聚合酶以G链为模板,补齐C链缺口 [3] 去除引物,在G链3’端留下一个12~16个核苷 酸的overhang(突出端)
(四)端粒的形成
1、端粒DNA在与端粒蛋白共同作用下自身回折,在染色体 的末端形成一个大的DNA套索结构,即T -环(telomere loop)。
2、端粒G链3′单链末端取代了端粒上游区域的相同序列, 形成D-环
3、端粒DNA与端粒蛋白(非组蛋白)结合
附: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1、复制速度慢:~50nt/秒,为原核生物的1/10 2、多个复制起始点,可同时进行复制(并非所有复制子
都同时复制)
3、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而原核生物可不停复制, 复制可以成熟前起始 4、引物及冈崎片段的长度均小于原核生物。真核长约 100-200nt,原核长约nt。
第五节 其他 DNA复制方式
一、滚环形(rolling circle)复制 噬菌体(例 ?X174)/ 真核rDNA / 细菌F因子 1、概念一种复制模式,复制 叉沿环形模板复制一定次 数,每个反应中新合成的
链将前一反应中合成的链 抛出,形成与环状模板链 互补的一系列线性序列。
3’-OH 5’-P 5’
2、复制过程1、复制起始于某一条DNA链上 2、新生DNA链延伸,不断取代母链 3、复制一圈,产生单位长度的线性DNA链 4、若复制继续进行,5’不断甩出,可产生
多单元线性DNA链
3、复制方向:单向复制
4、被取代链的命运(1)按单位长度切割 则产生单体,单体 可继续转化为环形 双链形式; (2)按多聚体长度切 割则产生一系列由 基本复制单位串联 而成的各种形式(线 形、双链环状等)
二、D- 环型(displacement loop)
动物线粒体 /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DNA
1、特点(1)双链复制不同步(2)起始点异位(H链、L链各一)
哺乳类 D-loop:500-600bp 线粒体:一个-多个D- 环 叶绿体:2个D- 环
2、复制过程
(1)L链首先合成:在H链上的复制起点处开始合成, 以D- 环的形式取代原来的L链 (2)L链片段的继续合成:D-环扩展 (3)H链合成开始:当取代环达mtDNA的2/3时,L链上
的复制起点暴露,H链开始合成
(4)复制的完成:L链的合成提前完成,H链的合成随 后结束
三、末端型(strand displacement)复制 线性基因组:腺病毒 / 噬菌体?29 1、特点(1)末端起始,不需要合成RNA引物; (2)两条链不同步复制
2、末端蛋白(TP)的作用 (1)与DNA 聚合酶结合 (2)携带一个C作为引物
3、复制过程
3、复制过程:
(1)起始 末端蛋白(TP)与DNA 聚合酶结合,并携带一个C 作为引物 (2)复制叉移动 (3)复制达到末端时一条单链被置换出来 (4)末端反向重复序列配对,形成双螺旋
(5)以被置换的单链为模板合成DNA
附:复制的真实性
(1)DNA的半保留复制 (2)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3)DNA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4)RNA引物的作用 (5)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对功能 (3’ 5’外切酶功能) (6)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前导链、滞后链、 复制子、复制叉、复制泡、端粒酶、 θ型复制、滚环复制 简答题
1、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的过程
2、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保证DNA复制真实性的机制有哪些 4、简述端粒、端粒酶的作用以及端粒DNA延长的机制
“θ”型复制和滚环复制有哪些不同点?
第一篇:dna的半保留复制自 然 杂 志  第 3 2卷第 4期 
自然 科 学 史 
DNA半 保 留复 制和 半 不 连 续 复 制 的提 出与确 立  向 义 和  教 授 , 华 大 学 物 理 系 , 京 10 8   清 北 004
关键 词  半 保 留 复制  半不 连 续复 制  密度 梯 度 离心 法  脉 冲标 记 实 验  冈崎 片段  尿 嘧 啶片 段 
笔者 介 绍 了 DN 的半 保
本文标题:dna的半保留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染色体复制和dna复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