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微信,微博,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条一样l的应用软件有哪些

今日头条电脑版 v5.4.7 官网免费版
你的位置: &
> 今日头条电脑版 v5.4.7 官网免费版
今日头条电脑版 v5.4.7 官网免费版
不好用:(0)
今日头条电脑版,完全区别于其他新闻客户端和阅读软件,秒懂你的阅读喜好,秒杀你的碎片化时间。 聚合网易、新浪、腾讯、百度、凤凰、搜狐等各大门户的全平台资讯, 涵盖热点、科技、财经、社会、国际、娱乐、段子、图片、体育、军事、汽车... 随时随地分享内容到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
他们也跟你一起使用头条: 新浪CEO曹国伟、小米董事长雷军、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暴风影音CEO冯鑫、天使投资人蔡文胜&&
今日头条电脑版安装方法:
1、首先下载,安装完毕后会自动进入软件界面,可以设置语言为简体中文
2、必安装(模拟器运行环境,有就不必重复安装)
注意:安装组件比较多,.net framework 安装时360会弹出警告,放心无视!
3、下载完整的APK文件
右击apk图标,选择打开方式--BlueStacks APK handler安装游戏,安装完毕后,模拟器界面就会出现游戏的图标。
4、完美运行软件,再进入就OK了。
更新日志如下:
1、详情页右上角添加偏好设置,调字号和亮度及开启夜间模式更方便。
2、图片按需加载,更省流量。
3、修复了一些bug。
统一下载-温馨提示:
今日头条安卓版:
海马苹果助手电脑版是一款无需越狱即可免费安装正版苹果应用的管理软件,海马助手操作简便无需越狱,所有应用免费下载,无需appstore账号一键下载安装,让您无限畅玩,喜欢的朋友可以下载使用。海马苹果助手特色...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剩余字数:
点击图片更换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或下载本站软件。 * 请一定升级到最新版才能正常解压本站提供的软件! * 站内提供的所有软件均为作者提交或网上搜集,若侵犯您的版权利益,通知我们!
应用软件分类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对应的分析、讨论文章数不胜数。但是之前的文章都是分析发展轨迹、成功路径或者产品设计的,很少有人从产品的不足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作者@产品小白 从自身角度出发,历数微信的6个不足,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不一样的解读。“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微信上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微信作为一款伟大的产品,让人有一种“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用户体验”的感受。微信的伟大毋庸置疑,从最初的社交软件慢慢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今天我们不谈微信多么伟大,谈谈它那些渣渣细节。1.阅读公众号体验差从信息获取的角度分析主动获取信息:小王通过微信搜索关键词,找相关的文章,发现有一篇文章写的不错,就想关注,但是立刻跳出关注界面,之前看的文章找不到,只能凭记忆再搜索一遍。间接获取信息:小王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一篇文章,点进去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写的也挺有意思的,也想先关注,也是马上跳到关注界面,小王之前刚看的文章没有了,又要回朋友圈找之前浏览的文章。不管是主动获取信息还是间接获取信息,两种途径用户体验都不佳,建议在关注的时候,提醒用户已关注,不用立刻跳到关注界面,不然打断了用户正在阅读的文章,片碎化的阅读是用户最反感的。2.收藏文章不能置顶,置顶公号体验差针对公众号运营者或爱学习的用户而言,收藏的文章(案例)非常多,但是没有及时查看,慢慢累积起来,收藏的文章已经非常之多了,缺少置顶的功能。谈到公众号可以置顶,这里多扯几句。微信刚诞生的时候,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把公众号归入“二级菜单”,并且可以折叠起来,就像朋友圈功能刚上线一样,在不确定用户是否接受的情况下, 将朋友圈隐藏在发现菜单下,为的是不影响即时通讯的这主要的功能。但是在2015年,微信公众号开始爆发,一些微博大V、知乎大牛、KOL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诞生了一大批自媒体。现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已成为微信两大主流的功能。置顶公众号从个人角度,有以下几个原因。对于用户而言:筛选信息更加方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阅读效率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习惯,进行公众号自我管理让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而言:需要推出更多优质内容(原创内容)推出的内容更容易被用户看到增强了运营者之间的为了吸引粉丝的竞争意识对双方而言,置顶公众号增强了用户和运营者之间的联系,由之前的弱关系转化成强链接,让用户和运营者可以进行更快、更深层次的交流。利用关系纽带,实现价值变现,真正实现再小的个体,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以上跑题了)没有置顶公众号这个功能前,用户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且早已做出对公众号优或劣的判断,其次很多情况下用户一般是首先看了标题才决定是否点击查看全文的欲望。另外,置顶公众号真的有用吗?既然你置顶一个公众号,将来很可能会置顶7、8个公众号,那慢慢的积累起来和不置顶有什么区别呢?我个人很好奇为什么有置顶功能没有排序功能,因为微信置顶是根据用户置顶的时间排序的,可能我今天置顶一个公众号,过一个星期又降到下面,不能让用户自己去排序。实现这个功能,只需要用手指上下移动来排序,这样更加灵活,岂不是更方便?(当然纯属个人看法)3.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案例:今年3月份开始,我的朋友圈陆续被一些广告刷屏,最多的是交友、游戏和汽车广告,我觉得微信在朋友圈陆续投放广告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发的广告过于频繁,差评。(3月份收到这条广告)(5月份收到该广告)(5月25再次收到该广告)ps:朋友圈收到3次该广告,该投放商是多有钱(广告很多就不一一截取了)一条好的广告,首先是一条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有好的匹配度,好的方式,好的内容,好的创意,好的展现,广告不仅不会对用户形成骚扰,相反,还将成为用户转化价值和竞相传播的对象。比如杜蕾斯这种有创意的广告(当然不会再所有人朋友圈投放),对于学生可以投放一些教育类产品广告或者年轻时尚的广告;对于爱车族投放汽车广告;对于购物狂投放购物广告;(不是用户厌恶广告,只是广告出现在错误的时间,投放给错误的用户而已)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曾说过” 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但是现实并不完全一样(或者张小龙说的是对的,但是微信并没有一直那样做)。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朋友圈已经有近10条广告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不关心的,最无奈的是我身边的人都没有,就只有我有,我也点击不感兴趣了,我都不知道微信团队的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怎么算的,但是话说回来,毕竟微信用户基数这么大,而且企业最终还是要盈利的。4.微信清除缓存不稳定场景:在同一时刻连续清除缓存,会出现记录修复失败的情况,有些图片不能完整打开,微信奔溃后,之前保存的记录还在手机里,但是出现点击进入聊天时候,之前的聊天记录全没了。(清除缓存都乱码了)(出现这个问题,说明你离丢失记录不远了)案例:我经历过这个问题,日14时38分,是我微信清除缓存奔溃的时刻,期间尝试过各种方法,问过好多朋友,上网也看了好多类似问题,也找到微信团队成员,原本以为找到微信团队成员能解决一切,但是技术人员说微信记录崩溃,修复不了,重新卸了再下一个。2.3个G两年的微信聊天记录就没了,可能有的人会说,手机内存不够不会换手机吗,是你自己手机的问题,你要是早换个64G,128G的,不是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吗?但是,对于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的任何吐槽,都不是用户的错,而是产品还有改善的空间。且聊天记录如此重要,相信微信对于缓存已经开始进行各种优化了。5.发朋友圈图片不能调整顺序发朋友圈是最频繁的一种习惯了,对于爱自拍,爱晒图,爱分享的用户,有些分享的图片本身具有先后顺序的特征,在选择照片之后,照片顺序和自己想要发出来效果不一致,但是微信不支持在发朋友圈的同时,调整图片的顺序,只能重新选择照片,再发一次。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在选择图片的时候,按照先后顺序打勾,这样就会按照你想的排序了。但是这不是排序,从用户体验上和交互上看,你觉得一张张打勾容易还是用你的手任意滑动排序容易呢?6.朋友圈评论提醒频繁特别反感朋友圈就是点个赞,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其他人每点一个赞就会收到信息,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象征性的点赞,而且拿微信运动来说,周围肯定有一个个给好友点赞的(虽然你当天只走了几百步)。点赞和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点赞当天的环境有关,但是微信没有一个点赞免打扰的功能,对于有相同好友的,达到(30人以上),点赞不用提醒,共同好友少的,可以提醒,既能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又能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在其他上面。虽然微信是熟人社交,用户有对信息接收的知情权,但是随着微信的发展,很多使用场景已经慢慢偏移了微信最初的定位了,很多不必要的打扰已经占据了用户的大量时间。我转身向北,偏执于有用的细节我转身向右,偏执于无用的细节微信,想说爱你不容易。作者:产品小白(微信ID:heiyandoudou2016 ,微信名:黑眼豆豆写字的地方)大三学生 没事就爱瞎想的黑眼豆豆本文由 @产品小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微信体验一直很差
无聊至极……
什么垃圾新闻,好久下的,还有好久加的好友一下就看得到,还要BB?
那就不要用嘛难道它拉着你用
说得不错,国内神化微信神化张小龙的大多是腾讯自己炒作起来的,客观来看,微信的诞生有不少山寨成分,微信的发展占尽了腾讯的用户基数红利优势,微信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就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神奇的。
中国最大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想要成为CEO,先从学做产品开始。
中国最专业,最真实的产品经理学习平台,产品经理学习就在产品100
互联网产品经理交流社区
专注产品、用研、交互。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
记录一个产品菜鸟的产品学习之路,同时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以及行业干货。
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UI,UE;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欧界报道:说到社交软件,还记得微信开始流行之后,随着微信大V不断向微信公众号迁移,大V发布内容与微信相同,加上朋友圈的流行,导致有段时间QQ和微博走向低谷。但是你有木有发现,不管微信有多么的火热和普及,你的身边依然有人在刷微博,玩QQ,那么,如果让你在三个社交软件中只能抛弃一个,你最想抛弃哪一个呢?为了让广大的朋友有个更加公平的判断,小编就整理了这三大软件的优缺点~拿走不谢~选择留下QQ的理由:QQ十七年,点点滴滴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习惯将自己的烦心事写到“QQ空间”,让QQ和QQ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互相用QQ传递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工作,我们对于好友,陌生人的认识与祝福。在QQ世界里,我们褪去各种伪装,喧嚣着真实的自己。在这里,多了一份自由,多了一份舒畅,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无数的闷骚男女。QQ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不论你是QQ达人,肆意玩转着QQ,还是QQ菜鸟,只拿着QQ聊天,我想,每个人心中多少都有一些感概,是对QQ,对自己,对恋人,对友人,更是对岁月流逝的。如果你是70,80后,那么QQ是让你在互联网蛮荒时代开始重新认知世界的道路。如果你是90后,00后,我想很多人对于世界的感知一部分就是从企鹅开始的。缺点:弊端漏洞太多因为qq被盗,导致个人信息丢失,虚假充值q币等作弊手段,引起各种钱财欺诈。一系列连环效应,欺诈事件层出不穷。选留下微信的理由:第一,微信可以满足我们的即时通信需求,方便我们和朋友交流;第二,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加上微信公众号,也能方便我们获取即时的新闻资讯;第三,微信连接着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以及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也即我们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可以叫专车、看电影、团购美食以及在京东电商上网购;第四,微信支付、微信红包等功能,也能提供付账、理财等功能;此外,微信上还带有游戏、读书等文化娱乐功能,充分消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缺点:微信的繁杂信息越来越多朋友圈再也不是朋友圈,各种人都存在,发个状态还要设置哪些人可见,哪些人不可见。日常工作,各种群信息浪费时间,关注的订阅号越来越多,推送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个人快要被剥离了。选择留下微博的理由:虽然面对着腾讯微信的挑战与压制,但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微博仍旧是传播速度最快、传播效果最明显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在微博上火爆的Papi酱等网红,女子和颐酒店遭袭事件、顺丰快递员被打事件、张馨予视频,华为任正非独自排队,等出租车等,往往首先爆发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微博作为兴趣信息的获取、分享平台的地位凸显,微博在“及时了解新闻热点”、“发表对新闻热点事件的评论”、“关注感兴趣的内容”、 “获取或分享生活/工作中有用的知识”等方面都是用户首选的平台。缺点:浅阅读,无法深入最后,对于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微信朋友圈里主要分享的内容是养生健康、教育亲子、医疗等现实问题,而在QQ空间中,则是95后比较喜欢的时尚潮流、电影明星、游戏动漫等,比较符合年轻一代的胃口。微博主打简新闻热点,虽然微博的使用频次虽然远远不如微信,但是在内容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上,微博要显著高于微信。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三个软件让你只能选择卸载一个,你最想卸载哪一个?
1.QQ ,幼稚不玩了
朋友圈太多广告
3.微博 不刷微博看头条就好了
来源:网络整合,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者寻求报道,请及时联系欧界 欧界传媒,专注有深度的互联网视界逾3年
QQ,表示除了工作的消息,从来没上过QQ
微博早就卸载了。现在应该很少人玩微博吧,
我觉得微信不咋滴,漏洞多广告多,支付还可以,可是有支付宝了所以还有什么好说呢?
微博明星比较多,微信都是微商广告没意思了,QQ存着一些珍贵的记忆,同意顶上
应该是扣扣吧!我觉得吧现在的扣扣除了聊天功能外没什么其他的用处了至于微信和微博具体就不说了有什么用处大家都知道
个人不怎么喜欢微信,虽然它的作用挺多的。
微信是工作。扣扣是人脉。微博是生活。
根本就没装微博
不太喜欢微信,圈子里面都是微商在刷屏。
欧界传媒旗下O2O系列号之一,聚焦电商宏观趋势观察、干货分析和餐饮o2o及零售o2o
欧界科技旗下o2o系列号之一,聚焦移动端发展趋势和市场推广以及社群运营与管理。
腾讯老总是谁?阿里老总是谁?在这里有他们最新最热的消息,以及一切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线直播 5月26日已结束杭州-5月28日福州-5月28日已结束
阅读(93)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本文作者牵牛续锦,曾任今日头条运营总监、和讯博客主编。在文中,他讲述了推广初期,做App和做微信的利弊,也在其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干货颇多,强烈推荐大家读完。
但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直接看着3点结论:
1、没有服务端+客户端开发的双重专职人员时,不要轻易考虑做APP。
2、不要轻易放弃Web,电脑网页的用户数没有跌到那么惨,至少大家工作还得用电脑,还有搜索引擎的流量。有条件Web要能够适配手机,方便用户移动设备访问。
3、越早运营微信公众号越好,其他平台媒体号也可以考虑,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易的,启动成本低。等于是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方式去试运行,你能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所谓运营,无非是把尝试成功的模式放大,更深、更广、更系统。
当你有足够力量做APP的时候,还要看你的产品特性。我认为纯资讯内容,做APP意义有限。用户阅读资讯更倾向于选择门户型的资讯APP,比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这种。
如果你做的是工具型的或者社区互动型的,做APP就有意义了,因为这两种在微信里回旋空间小,属于带着镣铐跳舞。如果做APP你能获得比较多的用户,我想,那必然是忠诚度很高,价值也更大。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校正,一寸一尺地走起来吧。
我创业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看到我在经营微信号,在大互联网公司任职的朋友往往会问,“你现在改做纯内容了啊?”还有以前认识的网友(我的目标受众),也会问,“你们就这一个微信号吗?” 言外之意是,你说创业,整老半天就搞一个微信号,有些看不上。
我接触的另一批人观点完全相反。他们是个人投资者和创业者。投资者和我聊时,不约而同地问,“你的微信号多少个粉丝了?”当我报出粉丝数量后,直咋舌,“你的粉丝太少,得想办法。”之后便时常扔过来一个做得成功的微信大号让我参看。
很多草根创业者也非常重视微信,言之谆谆地说:“一定要重视微信号运营”,“APP是个坑,还是先做微信吧”。
做APP面临的问题:容易让创业陷入泥沼
从我的实际项目经历来说,做APP绝对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我们设计产品时,定位以移动端为核心,于是网站(Web)做得很简单,主要是提供后台和接口。Web的开发很早就做好了,结果苦等了客户端几个月才得以联调。
客户端开发是怎么陷入泥沼了呢?因为我是拿在“大公司”(相对大)的经验惯性去筹划,但资源投入却跟不上。
我们找的兼职,时间不太能保证,各家的客户端开发人员似乎都在一刻不停地迭代产品,加班。再加上APP软件开发的琐碎性: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调样式,做兼容,还涉及到和服务端、Web交互和同步信息就更麻烦了。
等到解决差不多的时候,还要准备上线后的推广。据做APP渠道的朋友介绍,现在大众型APP的一个用户获取成本,线上差不多是2元钱,线下的成本通常是线上的一倍以上。这样来的用户,其中还往往有水分,如果产品对其本身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将来留存也是问题。
产品上线推广以后,为了提高留存,必须要不停地改进产品,进行迭代,这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
尽管我和团队正在逐渐克服上述问题,但如果现在问我该不该做APP的问题,我持谨慎的态度。那么不做APP,只做微信号行不行?
把宝压在微信上的四个问题:潜渊中的风险
在我的项目APP开发遇到前面讲的困难时,我觉得不能干等了,于是这期间加大力度投入到微信运营上。
一方面,得到了一些微信高水位带来的用户红利,感叹自己微信做得太晚了;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微信滔滔大海中的潜渊——能成就你,也可能会淹没你、迷失你。
关于前一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大家有目共睹微信的巨大威力。后一方面的风险问题,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管窥之见,还请大家多指正)。
风险1:账号的灭顶之灾和牢狱之苦
做微信公众号,你首先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这不是你完全掌控的地盘,你拥有的只是使用权。你的账号是有可能因被举报,或被微信官方认为违规,而被临时或永久封禁。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就遇到了账号被封的问题。这个朋友看到一些账号搞新年签活动很火,于是他也策划了一个类似的活动,就是让用户回复数字进行抽签,获得内容。他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结果,刚推出不久,他的账号就被封了。
一开始的理由是内容存在色情、淫秽等违法信息,被永久封禁。这个朋友急了,他之前就在网站负责过多年的内容审核工作,怎么能有色情或者违法信息呢。后来经过他一番努力,申诉,理由改成了诱导分享,封禁一个月。这个朋友说可能一开始理由写错了,真要感谢不杀之恩,因为运营了好几个月的微信号如果被永久封禁,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其实,即使被封一个月,也有不小的损失。记得一些大号比如大象公会、钛媒体也被封过,一篇文章描述大象公会被封后创始人黄章晋的糟糕心情:走神,在网上看看东西,呆了。钛媒体2014年的年会上还为导致他们被封的作者颁了一个奖——年度最具破坏力奖,那作者的一篇文章让钛媒体微信号“阵亡”一个月。
我这位朋友事后进行反思,也找其他人交流,还是没搞太明白诱导分享的准确定义,而在他之前和之后做类似活动的一些大号就没事。他说,做活动前,已经仔细阅读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还有历来发布的公告。但评判的权力是在腾讯官方的,这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风险2:你产品的命运绑定在平台上
前些天,另一个在创业的朋友对我说,他目前的目标就是尽快把微信做起来——之前他是以微博为根据地的,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他认为下手有些晚了,现在已经很难了。我说你微博不是那么多粉丝吗?他说了一句,粉丝是会老的。这句话让我回味了许久。
如果你把宝押在某个平台上,平台蒸蒸日之时,你就能分享平台成长带来的红利,但假如平台不行了呢?
很多人见了这句话,肯定不会认为微信会衰败,在业内,张小龙已经被誉为产品经理之神了,可以媲美乔布斯的人物,腾讯又垄断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这么多年了。但我要说,强大从来都不是不败的理由。
互联网领域,格局的变化是加速的。国外的例子,当年MySpace红极一时,在2005年以当时的天价5.8亿美元被新闻集团收购。后来被Facebook取代。而Facebook这两年也变成老家伙了,年轻用户纷纷选择新的产品。于是Facebook开始了疯狂收购: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国内的例子就是微博了,记得四年前,李开复推出《微博改变一切》一书。当时微博如日中天,几乎全民微博。而如今微博的风光早已被微信盖过。虽然微博官方公布的数据还在再创辉煌,但数据是可以障眼的,可以有选择的。用户时间是有限的,当你大量刷朋友圈之时,显然刷微博的时间在变少。
那么微信是否有潜在危机呢?我认为是有的:
为什么微信一再重拳打击诱导内容分享的行为?因为朋友圈的承载量是有限的,朋友圈的定位是朋友之间的社交网络。从我个人以及我身边部分朋友的感受来说,现在刷朋友圈的次数和时间比以前少了。为什么会减少呢?因为朋友圈里各种让人不感兴趣的信息越来越多。
我认为,这主要是微信产品设计决定的:
1、微信把通讯属性和社交属性结合在一起,是了不起的创造,但也产生了问题
微信两个核心功能,一个是即时通讯,一个是朋友圈互动。这两个结合是非常了不起的创造,但是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微信通讯录里的人,有多少是你真正关心他生活,爱看他所到所观,爱听他所思所感的呢?
微信的通讯属性,使得我们把工作中接触的人(同事、客户)都加为了好友。当代年轻人换工作很频繁的,每换一次工作,通讯录就增加了不少人,这样下来,朋友圈会越来越臃肿的。当你的朋友圈积累超过1000人的时候,还有多少信息你能一一去看。朋友圈的好友上限是五千人,从时间长线看,每个人的好友数量会距离这个上限越来越近的。
你可以说,设置不看对方朋友圈不就行了吗?问题在于,大多数用户不会改默认的设置;基于面子问题和部分功利心,你不让人看自己朋友圈不太好,被人点赞而不去赞别人也不太好。可能你给领导同事客户多点几个赞,能给你带来职场上的提升呢。
我有个在美国的朋友就说,国内人把工作和生活完全搅合在一起了。是啊,我们大半夜往往还要通过微信讨论工作问题呢。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WhatsApp只有通讯,没有朋友圈有其道理。而曾经在国内小圈子红火过一时的国外移动社交应用Path,它有个150人的好友上限也有其道理。
path只能加150个好友,官方介绍这样做的理由是来自牛津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认为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其中包括5个最好的朋友,15个好朋友,50个比较亲近的亲戚和朋友。
2、微信把内容发行和通讯属性、社交属性结合在一起,是伟大的创造,但也产生了更大的问题
微信的另一个核心功能——公众号的发明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即时通讯上成功的微信先是推出了朋友圈,然后喊着“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口号,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创造性地把媒体内容分发和即时通讯完美融合,解决了传统内容生产者的窘境。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微信公众号从0到千万量级。获益很大的是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人。去年我回大连,到我的老东家—— 半岛晨报拜访,发现大家都对微信号运营很重视,而且运营卓有成效。更多的媒体个人从微信号的运营中获益,听一个财经媒体人讲,一个朋友运营的金融类媒体号,一年收入80万,这远远超过他在传统媒体鼎盛时期的收入。
但是,微信公众号很大的一个问题也显现出来,它主要通过朋友圈来分发内容。据去年底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
在微信里,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微信用户看到了想要转发的文章,61%转发到了朋友圈,39%的文章转发给好友。
微信公众号内容验证依赖朋友圈分发,而每个人的好友列表随时间推移接近5000的上限,导致问题更趋严重化了,此外: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些做微商的小伙伴们;
很多人都无法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在朋友圈里转发公司的相关内容往往成为一种工作要求;
微信连接一切的恢弘大志,无数的网站都支持分享,拼命想办法让用户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里;
你现在能经常刷到嘀嘀打车的红包分享,如果有一天微信真连接一切了,你甚至会收看到冰箱和彩电的分享也说不定。
这一切持续下去,朋友圈的信息会越来越多,朋友圈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很多科技媒体人都在发表的文章下面留自己的私人微信号,而不再是微博,也正说明大家把朋友圈当成了微博:这几个月以来,越来越多热点事件在朋友圈刷屏,比如姚贝娜去世、柴静引发环保热议等。
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公众号的存在和网页链接的传播,已经穿透了朋友圈的好友关系的封闭性。写到这里,我想我明白了,微信为什么要那么严厉打击诱导分享的行为了。
最近,微信官方再出重拳打击诱导分享,这次罕见地在处罚上不仅仅打击公众号和网站,同时也处罚个人。在3月15日又出台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
风险3:你凭借什么能把微信号做起来?
据我的观察,微信订阅号做得好的有四类:
第一类,传统媒体人。
他们对单篇内容和媒体整体的风格营造很擅长。我做订阅号期间,好多个传统媒体的朋友给我提意见,建议我内容主题集中,要有调性,要展现主编魅力人格体。还给我发来可借鉴的媒体号,比如这两个媒体人做的《世相》和《好报》,恰恰有这样的特点。
第二类,传统媒体。
或者是纸媒或者是电视媒体,每天不停地推他们的微信二维码,就能带来很多的粉丝了。
第三类,特点鲜明的自媒体人或名人。
比如做情感咨询的《潘幸知》,做心灵治愈的《张德芬》,当然还有大名鼎鼎兜售价值观的罗辑思维等,他们个人即是品牌。
第四类,段子大号。
即从新浪微博转移过来的那批人。他们很了解用户的喜好,经验丰富,第一时间找到或者制造出适合传播的内容,并且抱团,通过互推迅速做大。
我说的这四类,是自己的观察,肯定还有更多的做的好的类型。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你想一想,你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资源,能够把公众号做起来?
一个在凤凰和淘宝工作过的朋友对我说,我们这些在较大网站做过运营的人,做微博、微信号,真比不上那些媒体人和段子手,这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微信号受力面很窄,越窄他们越擅长发挥。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正规军的打法,即做网站,做平台。
我知道你一定会说,那太难了,我也认为不容易。所以还是看实际情况吧。
风险4:你是否已经错过了运营微信的最佳时间
我做微信号后,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参加互推,在其他平台媒体号加微信号推广,但转化率都比较低。比如一篇在其他媒体平台发的文章,阅读数达20万,带过来的粉丝数量不足20个,转化率非常低。而做得久的朋友告诉我,在一年前,转化率要远比现在高。
知名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是2013年12月推出的,距离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创始人黄章晋还认为自己属于来得晚的一批,错过了微信公众号的黄金窗口期。
假设你的微信号现在才推出,或者现在粉丝还很少,你的微信号要做大,显然要需要付出比先行者更多倍数的努力。因为,微信号的内容已经极大丰富,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用户对微信号越来越挑剔,订阅号的打开率也很低,微信的管理趋严。
对于微信号运营,你能有多大力量的投入?
写着写着,文章就写了这么长。为了感谢你能读到这里,下面上干货。我的建议如下:
1、没有服务端+客户端开发的双重专职人员时,不要轻易考虑做APP。
2、不要轻易放弃Web,电脑网页的用户数没有跌到那么惨,至少大家工作还得用电脑,还有搜索引擎的流量。有条件Web要能够适配手机,方便用户移动设备访问。
3、越早运营微信公众号越好,其他平台媒体号也可以考虑,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易的,启动成本低。等于是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方式去试运行,你能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所谓运营,无非是把尝试成功的模式放大,更深、更广、更系统。
当你有足够力量做APP的时候,还要看你的产品特性。我认为纯资讯内容,做APP意义有限。用户阅读资讯更倾向于选择门户型的资讯APP,比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这种。
如果你做的是工具型的或者社区互动型的,做APP就有意义了,因为这两种在微信里回旋空间小,属于带着镣铐跳舞。如果做APP你能获得比较多的用户,我想,那必然是忠诚度很高,价值也更大。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校正,一寸一尺地走起来吧。
作者 | 牵牛续锦
来源 | 肉饼铺子(微信:robbinthoughts)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10余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日头条微博拉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