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山有多高要爬多久不久长。出自什么诗

  三十年一回首——川藏序    奥运会过去了一年,我三十岁了,有人说,岁月就象我们手中的沙,攥得越紧,流逝得越快,而偶尔留在指缝间熠熠发光的,就是叫记忆的东西,当这段时光远去,不知道我还能留有多少真实的记忆。其实游记这东西,慢慢写也是好的,譬如历史,越久远的故事越完美,英雄越高大,恶人也恶得丰满,这大半是因为时间是可以把记忆里的细枝末节冲得烟消云散,小半是因为距离得远的历史受政治和主义的影响比较小,完全可以写得唯美一点。现在提起笔来回忆我的川藏之行,应该还不算太迟吧。   从改革开放到北京奥运,作为一个一生存为目的的人,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盛世的大时代。   从东北山村到漂泊海南,作为一个体验过程的生命,作为满足自己各种生存欲望的奴隶,我成功地生存了三十年。但没有太大的悲喜沉浮,也没遭遇战争罹乱,很遗憾,这三十年太过平淡了。   三十年来,虽然偶尔会有隐隐的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质疑,但想想我不过是这个四维世界里,普通的三维生命,便觉得很释然。想想那些逐渐远离的星系、绚丽的射线和量子世界里神奇的力量,就越发觉得生命、思维和情感不过是这个物质世界产生的附带品,无足重轻也无关紧要。  
我憎恨平淡如水,索然无味的生活。只有那些经历过风雨的人才有资格说平淡才是生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太多脑满肠肥的一辈子没走出温室却靠脸上的胡子和皱纹道貌岸然地告诉别人要如何理想如何奋发如何生活的空谈家,他们都不过是民仓的硕鼠,误国的腐儒和表里不一的骗子。  所以从小时候起,我就对计划、总结、报告之类的东西憎恨到咬牙切齿,一方面我就从来不喜欢下什么明天开始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决心——反正我了解自己——肯定是执行不了的;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人生是不可也不该去规划的,如果一切都去规划,那么人生岂不是索然。   老祖宗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我上路了。  出发前,带着多少有点“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意思给所有的朋友打了电话,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个短信上说“男人就该做一点让自己一辈子骄傲的事情”,我顿时热泪盈眶——说实话,我没想过这事情能有什么大的意义——我只是看到一些走过来的人在诉说如何艰难险阻到濒死的地步,而我只是害怕自己就这样麻木地死去。   这个世界有很多收藏家,有人收藏古董,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金钱,我在岁月里收藏痛苦。  对我而言,追寻人生意义的旅程就象翻越一座山,既然注定不能死在山顶,就一定要倒在通往山顶的道路上。  三十年一回首,我也许还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整理以前的文字,忽然发现自己写的一句话:“我们不能等到一生的尽头才想起应该去远行!”已经不记得写这话的心境,但读过了,忽然有一种彻骨的忧伤。   200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目录  第一天
(吉林——长春——沈阳——秦皇岛)
  第一天号外篇——如果你到了那里  第二天
(邯郸——宝鸡)   第二天号外篇——神交令狐冲  第三天
(宝鸡——成都)  第三天号外篇——管窥成都   第四天
(成都-邛崃 72公里)
  第四天号外篇——一曲凤求凰,千古文君酒  第五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 (邛崃—雅安75公里)
  第五天号外篇
女色以及其他——从一邛二雅三成都说起  第六天
真正的开端(雅安-新沟89公里)   第六天号外篇——诗三首  第七天
二郎山小试牛刀(新沟-泸定76公里)  第七天号外篇——小议飞夺泸定桥!  第八天
大渡河畔急行军(泸定-康定49公里)  第八天号外篇——诗三首  第九天 跑马山下休整
  第九天号外篇——想了很多  第十天 勇士试炼(康定-新都桥75公里)  第十天号外篇
写给月的  第十一天
一个下坡王的诞生(新都桥雅江74公里 )  第十一天号外篇——论美  第十二天
阳关三叠之朝圣 (雅江—119道班52公里)  第十二天号外篇
诗两首   第十三天
阳关三叠之天路
(119—理塘110公里)  第十三天号外篇——论宗教  第十四天 阳关三叠之夜奔 (巴塘 理塘170公里)  第十四天号外篇——诗三首  第十五天 鹏城休整   第十五天号外篇之一—— 论爱情   第十六天
(巴塘-海通 80公里)  第十六天号外篇之
给朋友  第十七天
(海通 芒康25公里)  第十七天外篇——川藏线上九大杀手   第十八天
(芒康—左贡 152)  第十八天号外篇
一直   第十九天
左贡策反  第十九天号外篇——论教育-兼论中国教育  第二十天
左贡休整   第二十天号外篇
猪猫狼马蜂的故事   第二十一天
(左贡-邦达110)  第二十一天号外篇——七个小矮人和一个小白  第二十二天
怒江七十二拐 ( 邦达-八宿 95)  第二十二天号外篇
让我衰老吧
  第二十三天
(八宿-然乌93)  第二十三天外篇——人淡如菊   第二十四天
美哉然乌  第二十四天号外篇——然乌  第二十五天
最后一次骑行 (然乌-波密 127)  第二十五天号外篇
你不知道我有多寂寞   第二十六天
波密-八一  第二十六天号外篇
九拍  第二十七天
八一拉萨  第二十七天号外篇
我是一条严冬的河  第二十八天
拉萨  第二十八天号外篇
  第一天
(吉林——长春——沈阳——秦皇岛)
公元日 农历:六月二日 星期日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庚戍日     出发  在车轮上思索  向着离天空最近的金顶  去征服真正的高山大河  在风景中一路沉醉  在沉醉中一路放歌  原来我这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在生活里期待远行  在远行中品味生活     我的一生中都在出发与准备出发中度过。——笔者    早上出门的时候,心里带着一种没有着落的恐慌。  10年没有骑过自行车,毫无野外生存经验,没有锻炼,没有详细研究,不知道未来的伙伴是什么样子——要是早知道召集人余老师是这个模样的棒槌,估计我立刻就退票了。从产生想法、下定决心到出发短短十几天的准备时间,无论从装备上还是心理上,这种贸贸然上路的决定显然都是冲动和幼稚的。  不过我还是上路了。  吉林—沈阳—成都,3310公里。在我踏上火车那一刻,去往西藏的道路和登月的路线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并不意味着无知者无畏——我其实很害怕。  若干天后的左贡,队友问我为什么要来川藏线,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没有体力,害怕没有勇气,害怕高原反应,害怕抢劫的,害怕泥石流,害怕塌方,害怕藏獒……  我害怕失去,害怕获得,害怕责任,害怕平凡,害怕麻木,害怕逃避......  我想面对自己的恐惧。  偶尔这么做的人是疯子,每天都这么生活的人据说就是英雄。  浑浑噩噩地生活的这三十多年里,我干过很多别人想过却没做过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羡慕我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嫉妒他们的一样。我知道我们都是普通人,有同样的幸福和忧伤,同样的快乐和痛苦,同样的成功和失败,同样的善于恶。不会多,不会少,更不会特殊。  但我不愿意相信。  上了车,同车的是前往铁岭实习的一群学生,带队的老师年轻而热情,正在手忙脚乱地清点行李和人员,我找到了个独自的座位,放下我硕大的旅行包——邮政局的朋友送我的两个绿色的邮政包,托楼下修鞋的大叔给缝在了一起,再由广告公司的朋友们帮我打孔穿绳,事实证明,整个川藏线上真就没见到比我这对还帅的包。——感染着这些二十左右的学生们节日一样的欢乐,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拜赵本山先生所赐,铁岭是个全国皆知的“大城市”,拜小品和二人转所赐,东北人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被脸谱化。  在很多南方人眼里,东北人被刻画成代表粗糙和滑稽的典范式人物,而在北方人眼中,南方人大都是严重缺乏朴实感的奸猾者,河南似乎遍地都是骗子,江浙都是做假货的小商贩,上海人小气得会到桌子缝里舔芝麻吃……资讯越发达,流言和隔阂就越容易传播和夸大,浅薄的人都热衷于互相传染着对夸大的事物起哄——可悲的是无意中我们都会很浅薄。  于是联想到那些在大洋彼岸,打着雪山狮子旗支持藏独的金发碧眼的家伙们,他们对西藏有多少了解呢?对中国又有多少了解呢?人们面对仰视的事物,即便不了解,也会去理解或者是假装理解,比如外国的月亮和交响乐;而面对感觉比自己落后的事物,却从来都是主观地断言,不愿意在合理的范围内去思考。这一点南方人、北方人、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法国总统也一样愚蠢。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显然,他们是不读毛选的。  下午到达沈阳北站转车,坐在巨大的钟楼下,我重新审视着这个城市,这里曾经充满了我人生痛苦的回忆,7年前,我的表弟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这里就医,两个月后就离开了我们,我那时候还年轻,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他也年轻,满心都是阳光,还不懂得生命的沉重,在这样一个时间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是他的幸福和我们的不幸。  当一米八的阳光少年变成我手中惨白的骨灰撒进太子河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观念都被改变了,我们潜意识里向往的惩恶扬善的因果是永远不会存在的,公平与合理也不过是人类自我安慰的一厢情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界客观得让人在深夜里绝望,人类无论如何强大都不过是在大自然规则下的一种生物而已。我鄙视陆幼青和他的《死亡日记》,生命应该得到平和的足够的尊重,死亡人人都有,不是值得炫耀的东西。  车站是人生的一个舞台,每天只上演两出大戏——相聚和别离,而没有离别的痛苦,怎会有相聚的欢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奢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正面的幸福,而不愿意承认人生是平衡的,幸福和苦难永远是相辅相成。  即不要奢求多,也不必奢求少,就像生与死一样,我们控制不了,也都无从可逃,面对就是了。    18:00,我终于登上了前往成都的列车。  登上火车,一位高大的70岁的老者只买到了上铺,我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他,他四十多岁的儿子感激得满脸通红,其实真正高兴的人是我——帮助别人可以获得十倍于受益人的愉悦。  盯着头顶不足1米处的天棚,未来两天就在这里度过了。
  第一天号外篇——如果你到了那里    如果你到了那里  请代我捉一缕风  用你的手拂平  写在纸上  读给我听  我要听  那几千年来经轮的转动  和圣殿屋角的金铃   青稞酒,酥油茶  神灵化做的山河 湖泊   和你在家乡数过的星星  请带我问候红墙下的那株小草  她聆听了几千年的颂经声  早已成了岁月的精灵    2005年写给一个即将去西藏的偶然相识的朋友。
  第二天
(邯郸——宝鸡)
  公元日 农历:六月三日 星期一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辛亥日    手边一直有一张卡片,清的雪,淡的远山,上面用轻灵的字体写着“想要独自去流浪,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过奢侈”。  ——笔者    早上醒来的时候,列车已经到了古城邯郸。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经在这个城市零零碎碎地生活了一年, 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喝了各色的酒,看了不同的风景。  每一段日子,当成为记忆时,都会变得美好和让人珍惜。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是一个古老的城市。邯郸学步、黄粱一梦等等成语都出自于此,文化的印记越多,说明我们先民在此生活的经历越丰富。可惜我去的时候回车巷不过是一个脏水横流的陋巷,街口用水泥做了个碑就草草了事。其他的历史遗迹更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产物。其实也难怪,几千年来,中原一带作为兵火连绵不断的区域,只要稍有价值的东西也难免被掠夺、毁弃和夷平。  人类对破坏的极度爱好是任何种群都无法比拟的。个体的破坏者被称为盗匪和暴徒并遭到唾弃;而在群体的兽性爆发下,杀戮和劫掠几乎在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合法的发生过。  如果你不相信,去随便看看我们的书籍、电影、美术对战争、爆炸、台风、洪水何其的热衷吧,对面街头的打架扔冰箱不是也会刺激的你肾上腺么。   群体会泯灭个体的一切智慧和道德,把行为变成赤裸裸的需求和宣泄。看看那些运动、崇拜和暴乱,事件进行时,那些狂热和盲目的行为足以让后人羞愧得无地自容。而当事件结束后,又有多少人擦干净屁股就拿出一付天真无辜,衣冠楚楚的嘴脸。  当我成为我们后,人类就成了披着文明外衣的野兽。  勒庞说的对——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自赵武灵王起,北拒匈奴,西抗强秦,南击悍魏。修长城,着胡服,练骑射,以弹丸之地,扼天下咽喉。面对强秦围攻,“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何其血性壮烈英武不屈。  可惜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年老竟然昏聩到玩起了废长立幼的把戏,最后落得“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的下场。  “尅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武灵王的谥号还是中肯的。    邯郸一带饮食口味比较重,苦瓜啤酒、烤知了和遍地的驴肉是饮食的特色。而丛台酒和金箔酒的味道也是很不错的。那时候周末的时候和朋友经常在一个叫“乡谣”的小酒吧里喝得烂醉如泥,回家的时候常常只记得那微明的天空和夹道的法国梧桐。不知道那里的啤酒是不是还是五块一支,喝酒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咸瓜子赠送。  一直在想有一天在城市的边缘开一间小小的酒吧,每天看着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们在一起或愉快或哀伤地相互倾诉,天明时分慢慢地收拾打烊,平静地睡到日上三竿,真是一件幸福到无法言表的事情。     半梦半醒间,宝鸡到了。此刻我还不知道未来的28天里,我将认识一个叫阿龙的家伙,而宝鸡就是他的家。    
  邯郸三记    丛台     胡服骑射的彪悍  只剩下  这一掊黄土为伴     挥斥方酋的英雄  赫然已过千年     车如洪水马如龙的丛台  已如荒冢孤园     挥洒河套的铁骑  但余牧草连天     不知何年国破  山川却依稀如旧  燕赵悲歌仍在  只道是黄沙蒙日雨打风流     注:丛台,赵武灵王阅兵处,今邯郸内
  回车巷   你  应该是一位博雅的书生  若非如此  怎样能  从容谈笑间  完璧归赵  长袖一舞时  强秦失色  你  必定是个虬须乱战的武士  不然  如何怀不世之璧斥秦王于庭上  怎敢以泥瓦之罐羞辱当世豪强  然而  纵有经天胆略、纬地主张  也比不得那回车一让  这一让  让得千年后  如此粗鄙的陋巷  也掩不住你  这赵之脊梁  国士无双     注:回车巷,相传蔺相如避车于此,现已破败不堪,今邯郸内  
  吕仙祠     由来竟一梦  繁华过眼  匆匆又匆匆  不知谁在谁梦中     怎知何时是醒  今日向名花美酒拼沉醉  明朝去海外孤舟钓螯鳖  到头来  黄粱瓦釜仍在  应是夜凉如秋月如水     注:吕仙祠,典故黄粱一梦所在地,今邯郸内。
  第二天号外篇——神交令狐冲     列车绕华山而过。  忽然想到,令狐兄此刻是在思过崖苦修,还是在瀑布前陪小师妹练剑,不由神往悠然。  令狐冲是一个异类,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角,他没有经过思想性格的成长和不断前进的心路历程,从一登场智斗田伯光到最后与任盈盈斯守终身,在无数纷繁曲折,辛苦磨难中的令狐冲一直是以一颗热情而又天真的赤子之心面对世事,从来不曾有半分改变,这不仅在长篇文学作品中少有,也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最让仰慕和喜爱的金子般的质地。    令狐冲不是个“执着”的人。“执着”原本是佛语,讲人因为某种事情不能释怀。不知从什么时候却成了一个褒义词。在金庸的小说世界里,如果说拿得起放得下的主角人物,除令狐冲外,不做他想。张无忌之流拿不起放不下,郭靖拿得起不放下,杨过拿得起装做能放下其实根本放不下。只有令狐冲,受伤、被桃谷六仙折腾、中毒、被囚、误练吸星大法……以他的经历和遭遇,作为一个常人难免会仇恨、憎怨、愤怒和忧郁,但是他对生活仍然是一片赤诚如故,因为他的性格说的不好听就是多少有点没心没肺;说的好听点就是胸襟豁达,生性开朗;说得直白点就是他可以“不在乎”。可以说,令狐冲真正做到了“无端加之而不怒”的大胸怀,但这种胸怀不是经历和文化积淀的成果,而是璞玉一样浑然天生。   令狐冲说:“每个人到头来终于要死的,早死几年,迟死几年,也没多大分别?”“不在乎”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实际有万钧之重,问世间有几个人能举重若轻。  令狐冲是一个不懂爱情的人。小师妹移情(或许根本对令狐冲就没有男女之情,谈不上移)林平之,令狐冲虽然伤心到:“但愿她将我忘的干干净净,我死之后,她眼泪也不流一滴。”但一旦有个任盈盈,他也就淡然了,可是有了任盈盈之后,在五岳盟主的争斗上他却任凭小师妹刺自己一剑险些丧命,全然不顾任盈盈的感受和担心。他明知到怡琳对他心有所系,而自己又不会和她在一起,却不能帮她慧剑斩情丝。四处留情,到处搭讪,属于有色无胆的典范。    在“情”这个字上,令狐冲比较糊涂,不是上上人,不过好在爱他的人并不在意,他自己也不在乎。    令狐冲是一个伪游戏人生者,虽然他重伤之余,仍嬉笑怒骂,经常嬉皮笑脸地四处和女孩子搭讪,也说过“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听了风清杨“大丈夫行事,爱怎样便怎样,行云流水,随意所之,什么武林规矩,门派教条,全是放他妈的狗臭屁!”的话之后,令狐冲说不出的痛快。可是,看毕全书,令狐冲连半点卑鄙无耻的手段也没有用过。他这一点与黄药师、风清扬是一致的,虽然他们藐视礼教,嘲笑世俗,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礼教有世俗有块垒。  真正的游戏人生者是应该是韦小宝。    令狐冲是个大品格高尚的人。他率情任性,不善律己,生性开朗,光明磊落,他胡闹任性,轻浮好酒,生性不羁,口没遮拦,他泯不畏死,随遇而安。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做了日月神教的女婿,做了田伯光的朋友,但是令狐冲从来没有对不起朋友对不起别人,而当别人伤害他的时候,他却可以原谅很多人。  令狐冲是个有血有肉的真人!    下次,一定要雪中登华山,夜宿思过崖,喝喝鼎鼎大名的猴儿酒,上与令狐冲烹鹤伴酒,焚琴论剑。还好,华山已经在此伫立千万年,不会在乎再等我的这点时间。    
  第三天
(宝鸡——成都)  农历:
公元日 农历:六月四日 星期二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壬子日    过秦岭  秦岭崔巍半遮天  孤灯如豆过陕南  夜雨挟风如旌鼓  大梦醒时剑门关  
——笔者  和很多人一样,我有一颗不安定的心,八年间换了十几份工作,走了大半个中国,道路象一张经纬分明的网,裹紧了我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我们,头上无片瓦,足下无寸土。走到哪里,都没有归属感,都是过客。  我们不是喜欢流浪,不是害怕停滞,也许只是害怕改变,害怕改变不停滞的生活轨迹。    小的时候住在林区的一个小城,家门口就是穿越小城唯一的一条铁路。每天早晚的两班列车(那时候叫票车,估计是因为需要买票的缘故),很多孩子都喜欢看着烧着煤炭的蒸汽车头带着绿色的车厢啸而过而欢呼雀跃——那时候的快乐真是简单。而我更期盼假期里坐上火车的长木条椅子去姥姥家,吃着火车上特有方头方脑的鸡蛋面包,贪婪地看着窗外不尽的景色。那时候抢到一个靠窗户的座位是一场让人心跳加速的游戏,只要火车转弯的时候,记得要把头从窗外缩回来就可以了,否则满脸都会是煤渣。  长大了,终于把汽车、火车、飞机从坐得开心到坐得厌倦最后坐得害怕,和很多长期旅行的人一样,一上车就会萌生两个愿望,一个是路上遇到温柔健谈的美女,一个是一路从上车睡到下车。  可惜和这个世界上大多事情一样,天意难遂人愿,于是天刚刚亮,就醒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列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这个“穿行”是十分贴切的——我还没来得及看清高架桥下几十米的小村庄,瞬间又驶入隆隆的山洞,我的眼睛刚刚适应一点黑暗,马上又冲到了高架桥上……一路上就在这一明一暗桥梁和山腹中度过。蜀道究竟有多难,一夜之间这个抽象的话题就已经变得具体。  成渝、成昆、宝成铁路,用一句老掉牙的话来形容,就是“天堑变通途”,我常常惊讶于人类的力量和智慧,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力量和智慧,在这样极端的自然条件下,在我国建国初期的设备和技术下,围绕着四川的公路和铁路都是值得整个人类骄傲的血汗和智慧的奇迹,而那些创造了这些奇迹的人,在世界上也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坐标,永远值得我们追思和尊重。    由于就要到终点了,车厢里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一群放假回家的孩子憧憬着未来一个月的欢乐时光,几个快毕业的学生则在忧虑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出生—成长—学习—工作—婚姻—生育—养育—死亡”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在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在一种幽默的教育中生存,大人们喜欢玩的一个著名的游戏就是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一般孩子们都会天真地回答诸如“科学家”“上大学”之类的事情以满足大人们的虚荣心。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科学家和牛奶瓶的区别,也不知道大学毕业是一件让人幻想破灭的恐怖的事情。如果孩子们的智商瞬间膨胀到可以了解真实世界的地步,回答说:“我只想30岁的时候娶个老婆有自己的一间房子就很满足了。”那么所有家长都会认为这孩子“朽木不可雕也”。  其实,这个理想已经很远大了。    我上学的时候,没有哪个人告诉过我学习的目的就是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养老……可是当我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这个世界立刻撕去了虚伪的面纱,赤裸裸地告诉我说,不管你有多么光怪陆离的梦想,你需要的是——赚钱。  这不是大自然规律,而是我们小社会的规矩。  攀谈间才得知,我让座的老人原来是绵阳科学城参与了两弹工作的一位老军人,我不由肃然起敬。听他娓娓道来当年艰苦的工作经历,和那些科学家、将军们的轶事,那段激情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而他那种淡然的神态,和对其他那些孩子们那种温和慈祥的态度,更是让人折服。  老人就象一本书。无论他的生活曾经如何简单和平淡,那些在岁月里沉淀的经验和朴实的生活哲理都是我们后辈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十二点,我到达了成都火车站。  早就约了网上“清风文学”多年的朋友野舟来接我,一出车站,就看到他带着安全帽,骑着个踏板摩托站在火车站门口——活脱脱大了一号的篮球飞人樱木军团中的高宫望——“清风文学”成立了八九年,终于见到了一个“活”的,居然是这个形象,幸好之前无数次看到过他光着膀子跟大家胡吹,我装作没有被震惊。  坐上他的小摩托,跟警察玩着捉迷藏,一溜烟把我带到了余老师“下榻”的九龙鼎客栈,正当我满怀着激动崇拜的心情想一睹余老师玉树临风的风采的时候,却被无情地告知——去火车站取自行车去了——这才想起来放下行李,我得先去把自行车买了。  于是在野舟同学的热情引导下,先品尝了一顿丰盛的成都小吃——美味精制果然名不虚传,点得太多,浪费了大半,以至于后来在川藏线上忍饥挨饿的时候,常常回味得垂涎三尺——然后直奔自行车行,由于之前我在网络上早已经选定了型号,所以没费什么周章,一部红黑的HUNTER2.0入手,又买了备胎、刹车皮、刹车线等装备,出去试了一下车,骑上去的感觉真跟坐公共汽车不一样.  拒绝了奸商推荐的骑手服、头盔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东西——事后证明除了头盔外,我的决定是英明的——且不说一路上头顶时不时掉下的“灰瓶炮子、滚木礌石”,就说每天都要以几十公里的时速冲下山坡这一项,没有头盔也是愚蠢的——幸好小白的老大罩着我,一路平安。(小白的老大姓耶叫稣,据说是地中海人士,他的故事后文再表。)  唯一遗憾的是车前面有一块磕破的瑕疵,被奸商用纸贴给盖住了,不过是几天后我才发现的,也是后话,不提也罢。  弄好了自行车,先来到野舟的小店,一面是照片洗印一面是女装的夫妻档,小两口的生活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另外野舟同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08年终于抱得千金一名,顺便说一句,比他漂亮多了。随后去了天桥下的民俗公园,看着周围乘凉、喝茶的人群,成都人生活的闲适一览无遗。  晚饭开锣,妖怪、潜水、诗书这些以前在“清风文学”只见过名字没见过真人的汉子围着四川火锅把酒言欢,之后又是兔子头宵夜——除了鱼头,我对吃任何动物的头都很排斥,而且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人类的本能——连李大嘴都是不吃人头的。  家教极好的野舟十二点被老婆宣回去之后,我们几个找了个澡堂子一边泡澡一边聊天到天亮,哭笑不得的是不知道哪个学校的夏令营把孩子们居然安排住在了浴池,我们在那聊天,孩子们却把这当成了跳水池。   
  第三天号外篇——管窥成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得名成都。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而让成都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占稳一席之地是三国时期成为大名鼎鼎蜀国的根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里,成都这个神州大地风口浪尖上的城市成为了成就无数英雄豪杰的舞台,也造就了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精彩绝伦的文艺作品。  至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的城市数不胜数,平心而论,成都的气候、物产和经济发展也都不算是极佳,从这个层面上讲,成都并不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  但“成都人”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我接触的每个成都人,无论在过着哪种生活,都给我一种让人嫉妒的幸福感。如果做一个全国的调查,我相信成都人的生活幸福感指标一定在中国名列前茅。人声鼎沸的茶摊和响彻云霄的麻将是这个城市安逸闲适的表象,真相是从每个成都人骨子里洋溢的“城市自豪感”。  也许是典型的忧患式思维和对生存现状的不满造成一种惯性模式,我对自己的城市拥有的“自嘲感”远大于“自豪感”,而这种无安全感的生活和对公众信任的缺乏也同样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用哪种态度生活。  来不及细细品味真正的成都韵味,管中窥豹,先说说三星堆。  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角度上讲,三星堆都是个异类。  看看这个清单吧:  1929年春,广汉县南兴镇真武村村民燕道诚挖到400多件玉器,驻广汉县的一位旅长陶宗伯,此人在得知这块玉瑗的价值后,派了一个连进驻燕道诚挖宝的地方,以军事训练为名,大肆开挖。  日,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与副馆长林名均教授组建考古发掘队,一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龙山时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数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数万片陶片标本。  198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三星堆进行专款专项考古发掘。  1986年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领队陈德安、副领队陈显丹带领下对三星堆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发现两座商代大型祭祀坑,坑内出土了1700多件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80根象牙,4600多枚当时的货币、海贝、铜贝等……    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数量的文物背后,必然是一个巨大的群落;如此丰富精美的文化必将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即便是今天这个文化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三星堆所呈现的文化形态仍然是及其怪异独特的,怪异到几乎所有第一眼看到这些文物的人都会以为这是异域的产品;怪异到很多人甚至怀疑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但是,消失了,就这么烟云一样的消失了。三星堆人无论是文字符号、艺术类型、风俗习惯都彻彻底底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这种消失是不正常的。     文化的形成和消失不是突发事件,需要有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即便强大如蒙古大军也未能将党项人斩尽杀绝——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行宫。成吉思汗临终前发出灭绝指令:“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紧接着,蒙古军队便对西夏民族进行了毁灭性屠戮,“城郭付之一炬,四面搜杀遗民,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然而千年之后,四川西康、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依然有党项人,同时还保留了部分党项人的习俗,甚至有学者考据李自成、佘太君、杨业是西夏党项人后裔。  那三星堆人呢?是战乱?疾病?抑或是迁徙?但即便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力量也不足以消灭一个种族,一种文化。这群人创造了如此独特而灿烂的文化,然后怎么会不留痕迹的飘然不见?  奇哉,三星堆。  再看都江堰,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成都平原的今天。  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分沙、防洪、灌溉,每当看到这些精巧的设计,除了赞叹还是赞叹——这是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多么科学大胆的工程,多少个“李冰们”为此殚精竭虑。  让老百姓吃饱饭,这是国之根本,对百姓而言,哪个是王哪个是寇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居乐业。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有万里长城,有兵马俑、有故宫......有数不清的文物古迹,但这座2265年前的水利奇迹迄今屹立不倒,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川人,这不是一个为了战争、享乐、殉葬......而是一个为了人民的工程,只有这样伟大的工程,才称得上是一个千秋万代的丰功伟绩!  “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壮哉,都江堰。  
  三说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诸葛亮的,来成都的人,很少不到武侯祠的。武侯祠建于唐,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1672年清康熙年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这就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自汉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独尊儒术。儒家恪守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礼教是重于性命的。刘备乃是汉室宗亲,又是蜀国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臣子,虽然后期辅佐刘禅时期也算是一手遮天,但臣子的身份是变不得的。  但来此参观的人99%都是冲着诸葛亮这个“头牌”来的吧,相信很多人到了以后看到刘备的神位,都会惊讶:“原来你也在这里!”  臣子的祠居然抢了君主庙的风头,君主成了窃享臣子香火的陪衬,这着实坏了礼法,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历史上明清两代也多次闹过把刘备推上正位的闹剧,后来也不了了之。原因只有一个,百姓心中有杆秤,英明睿智的丞相自然比那个除了哭就是摔孩子的刘豫州值得大家敬仰得多,这也说明什么主义、政策、礼教,在民意面前都不过是纸老虎。  妙哉,武侯祠。  最后说说所谓的张献忠屠川。  众所周知,明末清初长达34年的战乱和瘟疫,几乎使得四川的人口丧失殆尽。那些繁华的城镇,肥美的农田都成为一片废墟。“天府之国”的美誉,此时此刻只能算一个遥远的记忆。《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四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一些四川县志上的户口记载也可以说明,如民国《温江县志》卷一记载:温江县在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仅存三十二户。有一个数据最能说明四川当时的残破凋零景象:至康熙24年,全川的人口仍只有9万余人。清初成都十三年无人烟,省会只能临时设于阆中。这对于历来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核心的“湖广填四川”移动运动开始以后,成都又逐步从残破凋零走向了热闹繁华。  据说崇祯十三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率部突围,进兵四川,继又出川。崇祯十七年,再取四川,攻克成都等地,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张献忠自称大西国王。他进川为王后,立即亲自写碑立石,文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后人称为&七杀碑&(见《中文大辞典》)。其意是,上天生了万物来养人,人类却没有做一件善事来报答上天。如今上天显灵,向人发怒了,惩罚人类,就得杀杀杀杀杀杀杀,灭绝人类。张献忠代上天大开杀戒。清人彭遵泗写的《蜀碧》,是根据他幼年所闻及杂采他人写的记叙张献忠祸蜀杀人的书,开卷惨不忍睹。&又,剥皮者,从头至尾,一缕裂之,张于前,如鸟展翅,率逾日始绝,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何海鸣在《求幸福斋随笔》中也有记叙:&张之为人别无他私嗜好,即女色亦不堪爱,惟独具此杀人之癖,尝剥女足为祭天塔,竟忍断其爱妾之足为塔顶。&天下之人皆可杀,老幼则杀个干净,城里的人都被屠灭了,人头被堆成一座小山,万人坑到处都是。    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当时的民谚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平民被杀完了。有一首成都《竹枝词》说:“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几乎是没有的,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这就是所谓的“张献忠屠川”。  但我认为,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偏颇。  首先说,张献忠入川后,为什么这样大肆疯狂杀人?  明朝的遗老遗少,少不得要杀;农民起义军纪律松懈,也难免杀人,再有鲁迅在《晨凉漫笔》中说:&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已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但,人都是张献忠杀的么?  我看未必。  首先,张献忠战死后,他的部下与清兵在四川战斗了多年。这就直接说明,张献忠战死时,四川还没有达到赤地千里的程度。  再者,清兵不杀么?  翻开历史看看吧,清兵自入关以来,从北京、扬州一路杀到潮州,在四川会讲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清朝初年民众的反清情绪极大,清兵的群众基础未必就比张献忠的部队好。  还有,百姓不逃么?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兵匪之乱的后果必然是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避祸外迁。  所以说,以常理推知,造成“湖广填四川”这一结果应该是张献忠部、清军、流民合力的结果。而对外迁民众的易于统一宣传口径,再经历康乾时期历史上最浩大的文字狱后,我们的历史就把“屠川”这一恶名扣在了张献忠的头上。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悖论,我们了解历史无非是根据史书,而史书最擅长的就是或左或右地扭曲,或高或低地逢迎他的新主子,其真实性实在经不起质疑。  我们该相信什么,能相信什么?    
  有深度的帖子。在旅行过程中融合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小说野史和正史,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作者本人的深入思考。
  只是不明白帖子的题目:我的2142有什么含义呢
  2142是全程的公里数:)
  第四天
(成都-邛崃 72公里)
公元日 农历:六月五日 星期三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癸丑日     最折磨人的不是远方的目标,而是鞋底的沙子还有昨天晚上流进血管的酒精。——笔者  天明时分,我晃晃荡荡地回到大本营,宿酒未醒,头痛如裂,我感觉最需要的是一张柔软床,而不是硬邦邦的自行车座。  大家都在打包和检查自行车,未来的二十多天里,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检查驮包、检查自行车、检查随身物品、检查有没有丢失队友......我依葫芦画瓢地跟着大家用橡皮条把自己的两个大包绑在自行车上,然后又去买了个防尘罩套在上面,倒也像模像样。  
八点钟左右,吃罢早餐,行程确定:广州的余老师、祖籍四川目前在佛山的唐老师、陕西宝鸡的阿龙和我先行一步到邛崃,福建谢老师的和湖北的小许、吴昊随后拍马赶到。  特别提一下,阿龙刚刚从宝鸡过秦岭骑到成都,两条腿晒得跟80年代火车枕木差不多,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别的车队在我们面前衣着鲜亮招摇过市的时候,都会质问本次活动的召集人余老师:为什么别的队里都有白白净净的美女,我们队却拣了这么一个黑不溜秋的家伙——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问完,阿龙都很郁闷。  出了九龙鼎,穿行在车水马龙的成都市区里,我感觉好像又回到了高中骑车上学的日子,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还是没有出市区,我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出一个荒唐的场景——24小时后四个筋疲力尽狼狈不堪的家伙回到九龙鼎青年旅店,然后用乞求的眼光望着前台的MM说:“请问有能把我们带出成都的向导吗?”——幸好不至于此,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城市的边缘。  大家停车休整,他们几个都换上了长衫带上了面罩。而我没面罩也懒得把包打开去翻长袖的衣服,因为每当我准备要打包开包的时候就会无端想起J•K•杰罗姆的《三人行》里的蠢事——更重要的是我感觉太阳在云层里,不是很晒——于是这一愚蠢的自信导致我第一天鼻子额头全部晒伤——好吧,我承认我是菜鸟。  一路坦途,穿过若干小镇,景色平平,中午在一个不知名字的小店吃饭,和余老师互看身份证后得知我们两个不仅同年,而且生日也离得很近——看来正常的人各不相同,不正常的人总有相似点。  路上一直闻到一种怪怪的味道,大家说是榨油的油厂的香气,我却怀疑是化工厂的污染。作为一个在化工区长大的人,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曾经有一段实践你只要闻闻空气里的味道就能知道今天刮哪个方向的风。以至于化学老师从来不用给我们解释硫化氢是臭鸡蛋的味道——也许这就是我们学校化学分数比较高的原因吧。     我们这些游客,很多时候就是见到神仙就拜的唐僧,无论真假,无论品级,只要有点香火就当是大罗真仙。  终于达了一个西瓜摊,小棚下零零散散放着几个西瓜,后面是四川的招牌节目——一字排开的麻将桌。吃着甘甜无比的西瓜,我想:以后每天路上有这个我就满足了——事实证明,梦想永远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  吃过西瓜后,我的麻烦就来了,首先就出在屁股上,十年没骑车,几十公里就导致屁股严重疼痛,想起刘备“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真是无地自容。其次是酒精的问题,长途旅行宿酒未醒然后再来加上几十公里的骑行我几乎可以马上倒头睡着。  万幸的是路程很短,70多公里的平路,在我投降之前就到了邛崃。  找到旅店住下后,冲凉睡觉几乎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以至于小旅店老板建议的几个旅游景点我全然没有兴趣。  不长时间,老谢带着小许和吴浩拍马杀到。只见老谢、小许一身专业骑手服,盔明甲亮,英姿飒爽,我们顿感自惭形秽,心里暗想——这年纪、这形象、这是个骨灰级的专业骑手啊——岂不知谢老师真正强大的是骨灰级的腐败专家。  由于互相还不是很熟悉,当老谢提议大家晚饭为了第一天干一杯的时候,我们都装作良家子弟状说:“不喝,不喝!”——现在想起来以阿龙为首的一小撮酒鬼真是虚伪啊。  回到旅店,老谢开始帮助大家调车,我就睁大了天真的眼睛在旁边看:哦,原来这个车是可以这样修理的啊!哇,现在补车胎用创可贴就可以了啊!天啊,车轮都是手动可以拆下来的!——好吧,好吧,我真的是菜鸟。  终于到了睡觉时间,我拿了睡袋直接睡在地上,余老师开始悠然回忆昨天在成都火车站取车的经历,经过大家分析后,我们认为是余老师不解风情导致与川藏线第一次艳遇擦肩而过。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余老师到火车站取自行车,发现没有到货,于是就拿出了他的本色演出,与取货的小妹妹热烈攀谈,小妹妹得知他要骑行川藏,再加上很少见普通话这么不过关的中国人,崇拜与怜悯之心顿起,于是留下了他的电话,告诉他会替他留意。等到晚上,给余老师打电话说:车已到货,我已下班,梳洗停当,你可以来取车了。偏偏我们这位余老师不解风情,冷冷回答人家:我明早去取......我认为这车取回来后没少什么零件应该都是万幸了,而一路上余老师称为爆胎之王,相信与这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好吧好吧,我承认余老师的故事我有一点点添油加醋。  第一个晚上,在随后我给大家讲述了“大象的故事”后,我们就给整个旅程定下了第一个基调——那就是笑——从这一晚开始我们这支散兵游勇的队伍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笑——上山笑,下山笑,吃饭笑,喝酒笑,爆胎笑,笑话别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笑话自己。至于“大象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了我们队伍的超级暗号,以至于在然乌吃饭的时候有人说了声“大象”,大家立刻集体喷饭,吴浩甚至直接喷到对面桌妹妹身上.  这个故事我坚决不在游记里讲,下半辈子就指着这个活着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强烈推荐大家看下J•K•杰罗姆的《三人行》,我看的大概是漓江出版社的一种窄本,以至于一直怀疑是不是缩水了。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了不起的以游记为载体的小说,也是足以治疗生活枯燥症的良药。
  第四天号外篇——一曲凤求凰,千古文君酒    邛崃,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古名临邛。秦国灭蜀即于此置筑城置县迄今已有2300余年,与成都、郫县、巴县同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临邛自古称繁庶”,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至汉代,这里已是富商巨贾云集、店肆林立,规模宏大的一座成都平原上的商业中心了。  越是文明富庶,经济发达的城市,越是战乱与掠夺频发的中心:西汉末至王莽“新”朝时,城郭损毁;西晋怀帝永嘉六年(312)至西魏废帝二年(553),战乱不息;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起至清康熙十三年(1674)先后数次被南诏、吐蕃以及吴三桂叛军等攻陷,州城残破,满目荒凉。明末清初,户口锐减,以至常有虎豹出没。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戚延裔捐资助修城垣,百姓方得安居。  屡遭破坏后,“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的昔日蜀地中心,今天看来就不过是一座弹丸小城了。  然而邛崃真正为世人所熟知的原因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那激动人心聪明机智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请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临。临邛令不敢尝食,身自迎相如,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俱如临邛,比昆弟假貣,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在中国的爱情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凤求凰”的故事独树一帜。而我们甚至可以将卓文君树立为中国历史上个女权主义的先行者!  
让我们分析下这个有趣的爱情故事,首先说司马相如,史书记载其文采飞扬、英俊潇洒,《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天大家称颂的以《上林赋》为首。据说汉武帝的陈皇后曾用100 斤黄金请司马相如为她作《长门赋》,以描述她失宠后的痛苦,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长门买赋。又云其善琴瑟:《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如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以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着实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于是上演了西汉版的“夜奔”,“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  卓文君乃是邛崃富贾卓王孙的女儿,新寡。请大家注意,在重农轻商的中国,能够以商人身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为数不多,可见卓王孙是富甲天下的。这样的大宅门里的千金小姐,物质上显然是富足的。她对爱情的需求,可以说应该是纯粹精神的。能够“亡奔相如”,足见此女是及其具备主见和对自我幸福追求的勇敢。  可是到了成都呢,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立”,看来爱情与面包的故事亘古有之。于是“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司马相如也算是曾经“居于庙堂”的人,能够为了爱情“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也算实属难得。  真的走到这一步了么?非也非也,这分明是一条计策嘛,真的要卖酒,哪里不能卖?非要回邛崃。无非是要丢老头子的人,逼其就范嘛,这也算是小女孩跟当爹的撒娇的一种办法。而且我可以断定这是卓文君的计策,一方面这计谋若出于司马相如,则未免过于小人,如果他是这等水准,估计卓文君立刻就会“夜奔”回去了,令一方面“知父莫过女”,这招也真的切中老头子的要害——这是中国人有据可查的,从西汉起就是好面子的证据——于是“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好个聪明伶俐的奇女子,敢于用这样刁钻犯上的手段,幸好汉代重黄老轻儒家礼法,所以后来司马相如仍然可以再做官,他们也没什么“司法困扰”,想必这二人酒肆贩浆的时光,应该也是快乐无比的吧。
又据《西京杂记》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相如乃止。  
没有哭闹,没有慌乱,而是义正言辞,带有尊严地告诉司马相如,你个小兔崽子敢三心二意,我立刻离开你,你自己好好想想,有没有我这样的人!这是面对竞争者最高深的竞争手段。  勇敢追逐幸福,机智创造幸福,智慧保留幸福,也只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才能拴住司马相如这样飘渺不定的男人。  弹指一挥间,卓文君当垆卖酒的音容笑貌犹在,时光已过千年。无论多强大的城邦,在时间面前,都逃不过灰飞湮灭的结果,只有文化与爱情会被历史打磨得越发鲜亮。邛崃作为“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又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美好故事,未能浮一大白,憾事,憾事。
  留名。
  作者:丁典2012
回复日期: 14:30:00    2142是全程的公里数:)    ---------------------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已经收藏,慢慢拜读。  最喜欢这种高于单纯旅行的有深度的帖子。除了能欣赏路上的风景外,还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第五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 (邛崃—雅安75公里)
公元日 农历:六月六日 星期四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甲寅日     这是个创造了诸多个第一的日子。  ——笔者    如果用二元论分析人的生活状态,那么人生无非要么睡着要么醒着,失眠是让人发疯的病症,而“睡到自然醒”却是很多劳苦大众的最高人生理想。在川藏线上起床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从第一天起,我就养成了一个“优秀的习惯”——只要今天要骑车,我准赖到最后一个起床;如果今天休整,我肯定一早就睡不着,第一个起来折磨这些懒床的家伙。  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驮包,把第一天晚上折腾出来的破烂再折腾进去;然后是打包固定,检查车况,调试刹车变速器......从今天起,每天都要重复这些工作,而我总是怀疑我的驮包最重,我的座椅不够舒服,我的车没有调到最佳状态——要不然为什么上坡骑起来那么累——可是我和队友抱怨他们都鄙视我。  第一顿早饭是包子馒头粥,我强迫自己吃了一些。由于很多年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了,但如此大的运动量又不能不吃,所以吃早饭不是一件很让人愉快的事情。但对阿龙就不一样了,他对食物有一种刻骨的仇恨感,以至于每顿饭如果剩下一点菜汤都会让他整夜辗转难眠——川藏线上最喜欢他的是饭店的洗碗工,而最恨他的一定每个村庄的猫猫狗狗。  七个人第一次进行了集体合影,从此川藏线上有史以来最腐败的七个小矮人队正式成立了,当然,这个故事还需要一名可爱的公主。  出发后十分钟,我们就遇到了川藏线上最可怕的东西——上坡,这是川藏线的第一个上坡,让我刻骨铭心啊,以至于,我到现在都痛恨上坡的交通标志!当然,这样的坡和未来的山相比,简直无异于平路,但由于大家都是刚刚开始,心气都比较足,所以速度都很快,十几分钟冲到坡顶——真的是愚蠢的“冲”——我感觉我的心脏比腿抖得都厉害。  智力问答:紧跟着第一个上坡的旅游景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第一个下坡。  第一次下坡还是很爽快的,于是在爽快中,我唯一的一瓶水飞了出去,我用两秒钟考虑了一下,还是不要停车了——在下坡的时候突然停车是及其不明智的——第一车速快,急刹车容易造成危险;第二是你不知道后面的队友和你的距离,再加上树木和转弯的遮挡,很有可能他会从后面直接命中你!如果你的物理知识比较过关,你可以计算一下时速50公里的队友撞上静止的你后你们会发生什么科学而有趣的变化。    这个教训让我在未来的骑行中,会把所用东西都绑得紧紧的。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定要把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抓得紧紧的。  中午到达名山,午饭在一个人声吵杂的小饭店里解决,大概是奇怪我们这群为了防晒穿得跟塔利班份子差不多的人,一个警察妹妹饶有兴趣地研究了我们的装备。  我证明,余老师没有对那个女警察搭讪。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着称于世。名山地区的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  蒙顶山古名蒙山,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7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从唐朝“蒙顶茶”作为贡茶时而闻名遐迩。   下午一路无话,直到达到了雅安隧道,这是川藏线的第一个隧道,有照明,路平整,隧道也很短,过了隧道紧接一个长长的下坡,坡底一个巨大的马踏飞燕的雕塑——雅安到了。   大家兴高采烈地准备在雕塑下合影,忽然觉得少了个人,余老师呢?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我们看到余老师推着车从坡上沮丧地走了下来——全程第一次爆胎,余老师再次中奖!这次爆胎对余老师的意义是深远而巨大的,不仅从此将爆胎之王的桂冠稳稳放入囊中,而且为了未来争取到推车之王的荣誉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们在川藏线见过上坡推的,见过下坡推的么?  老谢三下五除二帮余老师换好了轮胎,大家合影留念后一路杀向市区,最后在一个招待所住下,招待所的两个服务员女孩皮肤细腻,身材高挑,谈笑嫣然,可见孔子云:一邛二雅三成都,是有道理的。  雅安有三绝,雅鱼、雅女、雅雨,雅女我们见识过了。     至于雅鱼古称“丙穴鱼”,也叫“嘉鱼”或“丙穴嘉鱼”,学名称“裂腹鱼”。主要产于青衣江上游和周公河内,尤以周公河所产的最正宗。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肥大,肉嫩味美,用荥经沙锅烹调制作雅安名菜“沙锅雅鱼”、“雅鱼全席”,被誉为川味上品,古今驰名。雅鱼之所以名贵,大概缘于一民间传说,清代雅安举人李景福曾以雅鱼上贡慈禧太后,对方吃了大加赞美:“龙凤之肉,恐亦难与媲美。”雅安所产的“裂腹鱼”,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鱼知丙穴由来美”的佳句留传后世,《雅安县志》也有“二丙之穴盛产嘉鱼”等记载。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描述过:“地近漏天终岁雨”。而在雅安民间也历来有“雅无三日晴”的说法。据最新气象统计,雅安城区一年的雨日多达220天,是全世界年降水日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天漏。  由于雅安是川藏线上最后一个比较成规模的城市,于是我们各自上街补充装备,我和阿龙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捷安特的专卖店,他买了备胎,而我则35块大洋买到了硅胶坐垫——我认为350元都是值的,从此我的屁股再也没疼过。  回来的时候我们双双迷路,最后只好各自回到旅店汇合,幸好川藏线没什么岔路,否则阿龙这家伙准能骑到雷克雅未克去。途经大桥忽然发现桥中四个大字,上书“浪漫雅安”,在我的记忆里,以浪漫作为城市口号的,大概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晚饭是丰盛的“兰州料理”,吴昊与与唐老师走进一家理发店,吴昊由一位雅女给予削发明志,唐老师也美滋滋地等着,结果给他理发的是雅女弟弟,受到刺激后,他决定开始蓄须明志,以至于整个川藏线上都没有刮胡子,到了拉萨别人都用俄罗斯语跟他打招呼,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第五天号外篇
女色以及其他——从一邛二雅三成都说起    当我们津津乐道“一邛二雅三成都”的时候,至少说明了三件事情,一是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今天整个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第一衡量标准都是外貌;二是女性的外貌价值比其他社会价值更易于得到认同——可参考“自古苏杭出美女”;三是一和二说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达尔文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就是拥有了多样性才使物种向不同方向进化称为了可能,而且每一物种都是平等的。  但当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价值以外貌作为第一衡量标准后,于是女性被社会以美的认知标准划分为三六九等——当然这种标准取决于你生活在哪里,例如在汤加,你没有两百斤恐怕是不能进入选美舞台的,而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为了美你就不得不将十几斤重的银盘塞到你的嘴里——进而打上不同的标签,在你择业、升职、结婚、甚至争出租车等等一系列重大人生问题上得到不同的礼遇。  很遗憾这种差异是天生而且不可消除的,美容手术也不能把苹果变成番石榴,都带面具上街以求平等又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我们生来就不平等,女性可能更严重些。  当《男人帮》横行于世,众多媒体以明星走光和暴露作为卖点的时代来临时,今天这个社会已经不再忌惮将女色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评头论足。  秀色不仅可餐,而且可待价而沽。在娱乐和媒体的无节制的挖掘下,女色已经成为一种为了满足男性需求而存在的经济形态——女为悦己者容,那些靠身体写作成名的美女作家和丰胸美容行业的飞速发展就是女性群体为了取悦男性群体而对GDP的最大贡献。  很遗憾,这一观念不仅被男性认同也被很多女性所默认。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轻视而又需要女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孔老夫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幸好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和语境下的“女子”和“小人”与今天是大不相同的,否则一定会怀疑孔先生在感情上被女性同胞进行了何其残酷的打击。   虽然有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男女平等最彻底的国度,但我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女性权利最差的国度之一,当然,我们比那些执行割礼的部落要文明得多。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家庭地位女权主义斗争的核心问题,而中国的女性最缺乏的东西是精神上的女权独立——由于我们不能给予这个世界50%的人足够的尊重和重视,于是我们的社会里有50%的创造力过早地被锅台和奶瓶扼杀了。超女就是最好的佐证:举全国之力选了几个最没女性特征的作为这个时代年轻女性的典范,简直就是在暗示现有女性都有改变性别的心理倾向。  精神上的独立是女权主义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和家庭暴力庇护所等等这些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  而考虑到我们生来的不平等性,无论男女,精神上的独立,是从获得自我认知的时候开始就应该具备的独立人格,一种不带有依附性和卑微性的自我觉醒,是一种不会在某一人生阶段放弃自我理想的坚定信念。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全社会把精神健康和精神平等作为我们每个人独立意识的根基。  也许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认为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工程,就象我们一贯擅长的那些论调一样——  一方面我们已经不再掩饰这个社会所谓“性工作者”公开或半公开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还在以包里携带避孕套作为定罪依据隔三岔五地把一些镜头放在社会新闻里标榜政绩。  一方面电视里每天打打杀杀骂骂咧咧个不停,丰乳肥臀的狗皮膏药漫天纷飞;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国家部门对网络游戏里存在的骨头图片是否毒害青少年成长而虚伪地吹毛求疵。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足够的教育、就业、医疗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哪个站在街边衣着暴露的女孩不想体体面面地生活;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哪个孩子会把自己的青春挥霍在鼠标和键盘上;如果我们可以将真实的道德准则作为教育整个社会的根本,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争论“范跑跑”现象上自我侮辱——只要争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我们的耻辱,一个道德健康的社会对这样的人物正常处理方式肯定是枪毙五分钟!   我不想承认我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我只知道这个世界的善都是单体人性光辉的折射,恶都是群体社会无能的表现!  
  第六天
(雅安-新沟89公里)
公元日 农历:六月七日 星期五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乙卯日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条路叫川藏线,那么他的开始一定是在雅安。——笔者  
  你知道日晚雅安一共下了多少场雨么?余老师会自豪地告诉你:是五场。  在错过艳遇和大象故事的夹击下,余老师在雅安彻夜无眠,“小楼一夜听春雨”,早晨起来脸色看着怕人。于是余老师把川藏线最早搭车的记录轻松收入囊中。  如果问我川藏线的魅力在哪里,我一定会告诉你,那就是每天风格迥异的风景。从今天起,我们行程中每一天都在或险峻、或秀美、或磅礴、或荒凉的风景中度过,雪山、冰川、高原、草场、险山、峻岭、峡谷、峭壁、湖泊、险滩、飞瀑、云海......川藏线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自然之美,而贯穿这些自然之美的竟是一条人类之路!  
没有人,再美的风景都变得苍白;没有自然,再强大的智慧生物都会失去灵性。   而自行车不过是载体,真正旅行的是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走出雅安,就意味着走出了成都平原。一路向西,风景与前日大不相同,一侧是赫赫有名的青衣江滔滔而下,令一侧是十几米高的峭壁山崖,伴随着小雨不时有碎石落下。脚下的道路沿河床的峡谷里开山凿岩而成,而一些村庄和房屋就断断续续地在道路两侧散落。   青衣江古称青衣水,《水经注》卷十四云:“青衣水出青衣县西……县故青衣国。”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衣江与古代的青衣县名称,均源于上古时代的青衣国国名。据说远古时代的青衣国,是青衣羌人建立的国家,也称“青衣羌国”。  中国文字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学习的文字之一——当然比埃及的楔形文字要强得多。以“青”为例,《说文解字》:“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因为是东方之色,故太子的宫殿被称为青宫。而丹是井字之变,大概青的本意是井台上的植物吧——我这点水平也就理解到这里了。
   在颜色的含义上,青除了作为深绿色或浅蓝色外,还被用于表达黑色,如老子出关骑的黑牛被称为“青牛”,女孩子的头发被称为“青丝”——真不知道这种演绎有什么美感,我只见过蒋介石推的光头上剩余那点头发在头皮的映衬下是青的。如此,所谓“青衣羌国”应该是尚黑的民族吧。  而除了颜色的含义,单单一个青字还有很多含义,比如宝剑叫“青锋”,年轻叫“青春”,妓院叫“青楼”,旧社会还有“青帮”......乖乖,别说老外觉得汉语难学,我们仔细想想“茴”字有四种写法也是一身冷汗啊。  从这方面讲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一个比一个衰落也是难怪的,老祖宗的东西我们穷其一生都学不完,有时间都抱残守缺,悠然怀古去了,哪里有精力去开疆拓土,你看看北欧海盗和美国历史几百年就搞定——赶明我没饭吃了就去美国给洋鬼子教历史去。  在这样的峡谷里骑车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头顶是沥沥的小雨,一路是丘陵样的小坡,天气不冷不热,道路既不艰难也不枯燥。可惜这时候我还不明白旅行的真谛,一路骑得飞快,以至于中午达到天全的时候已经很疲惫。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单单青衣江两岸的景色,就已经可以用心旷神怡来形容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来说,看看峡谷两边的云雾竹林就可以让我满足了,不过还是少了点什么,终于在天全看到了一个冒着浓烟的化工厂——我承认我有用最大的恶意去看待问题的恶习——我很满意。  在工厂对面吃午饭,吃完后我和老谢坐在门口慢慢地喝茶。唐老师要去找邮局盖邮戳——他是我们队中少有的真正热爱自行车并且要创记录的人,邮戳大概可以理解为一种未来可以给儿孙讲故事的鉴证。小许说要先走一会,我和老谢没什么反应,就静静地坐着。  两分钟后,小许哭丧着脸推车回来——爆胎——这也算是川藏线上最无厘头的爆胎了!美利达与捷安特爆胎比2:0,于是在老谢他们修车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一个人美美地喝了一壶茶。  
  下午出发后我明显感觉体力透支,一方面上午骑得太快,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经验,一直是采用骑到前面等别人上来,然后再领先再等待的策略,完全忘记了老祖宗教育我们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至理明言,所以几乎是挣扎着和大家向前骑行。  途经茶马古道的路口,大家兴致勃勃地合影留念,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又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事情,据史料称,很多战乱时期,除了军马,是不许交换其他物资的。我们用最具备中国文化文明象征的“茶”去换取用来暴力战争的骏马,足见这个世界建设的基础还是暴力,暴力维系和平,暴力保证文明,暴力执行国家机器。我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保证暴力力量的强大,而暴力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没有暴力的维系,所有文明都不过是纸上空谈,所有文化也会沦落为异族考古队的工作成果。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但这个道理是不能讲给小孩子听的。  终于达到了新沟,余老师兴高采烈地在安排好的小饭店门口迎接我们,而我瘫坐在台阶上,向小店老板要了两瓶啤酒,恨恨地喝了下去,一边喝一边想“这才第三天,这样下去老子估计就得埋在318道边了!”喝完了酒,我鼓足勇气把自行车抬了进去。  
  为了表达我的愧疚晚饭后我决定帮助余老师解决失眠的问题,我们俩在安静的村庄里找到了一间小小的卫生所,买了六毛钱的安眠药当晚就把余老师放倒,而且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失眠过。  
回来的路上,看着云雾缭绕的群山,让我前所未有的平静,记得有人说:“我们走的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太多的信息,多得以至于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和力量,多得让我们迷失和困惑,多得让我们无从分别分辨善恶与对错。  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莫名得了一场怪病,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蜷在床角,逐一闭了五感,独自领受冰冷的液体无情涌过大脑带来的清晰;每日两支,每支九百六十万单位的青霉素——九百六十万,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的数字,看来这个古老民族的多灾多难性在她每个子孙身上都得到了具体而微的体现。  每天早上醒来,总是惊恐的发现自己右侧着床,紧收双腿,头深深埋在胸里——这分明是母体内婴儿的姿势。睁开眼,棉被、屋子和稠密的空气就是我的襁褓——只不过奶瓶高挂过头顶,也没有尿片…  莫非,二十年——  也是一个轮回……  穿过几堵墙,百米开外是一条新路,还没有名字。每天听隐约的车来车往,发现一个简单的问题:新路也好,旧路也好,一辆车,一次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有界而无限的世界中,挣扎在痛苦的放弃与选择之间,无论怎样,方向只有一个,而生死是我们的奇点。李敖说,上帝管两边,他管中央;真是无奈的聪明。我们是单程车,结果都一样。  也许——  二十年,是第一个修配厂。  “这些珍宝虽无知觉,却是历千百年而不朽。而今我在这里看着它们,将来我身子化为尘土,珍珠宝玉仍好好留在人间,世上之物,是不是越有灵性,越不长久。”这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在母亲墓室中把玩满桌珠宝时的念头。每每读到这儿,我都没由来的想要大哭。  回想躺在床上看的半部电影:门外枪声大作,男人一把把妻挡在身下,妻怪道:“你不想活了!”他带着戏谑的口吻说:“有避弹衣。”……等到逃出生天,才发现男人已受了致命伤,面对大哭的妻,导演给了他三句台词:“我就是你的避弹衣……”  “你爱不爱我?”“爱多少?”也许是厌倦了太多离奇的情话,浪漫的传说——毕竟,连福尔摩斯都要用吗啡来维持头脑的清醒,而我们积淀的,千峰百转、丝丝入扣,令人殚精竭虑,惊魂拍案的故事就算用最小号的铅字印出也远比华生医生的手稿厚的多得多……也可能是因为人肉体虚弱的时情感也会变的脆弱,我竟被这简单的故事打动了。“你爱不爱我?”“爱多少?”本是这对男女平日里调情的碎语,也会让人有些亮色的感觉,哪怕是平俗的亮色。而此刻听来,全无昔日的轻佻,只想仰天长叹生命竟脆弱如戏至斯,我要大哭的,不是生死之无端,悲欢之无常,命运之无形,而是大哭天下之人有几个能面对尘埃满布的世事于尽覆胼体的神经中拿出一份持久流动的灵性!  我们是麻木的一代,带着今人共有的敏感,好斗和灵魂深处非现代的隐疾,在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夹缝中,用种族的,遗传化的,惯性的手腕应付周遭林林种种的事端;当我们迷失于欲望的追逐,沉醉于物质的华丽,安然于情人的温软时,蓦然惊问:“我为什么做这些?”“我,竟是活着的!”不知你作何感触,我是着实打了一个寒噤。  路边闪出一拨天真活泼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让我和老余给他们拍照,对于孩子而言,照成什么样子,是否能得到照片并不重要,只要能去照相就是很快乐的事情——就象如何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生活;爱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珍惜爱的过程——这样深邃的道理只有璞玉天成的孩子们才能不着痕迹地运用,和他们相比我们都是退化了智慧的虚伪的傻子。  这一晚,在这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的小村庄,我想了很多。
  很好很强大。喜欢这样的文字,喜欢这样的经历,喜欢这样的生活,与笔者共勉
  第七天
二郎山小试牛刀(新沟-泸定76公里)
公元日 农历:六月八日 星期六   干支:
丁亥年、生肖属猪、丁未月、丙辰日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那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歌唱二郎山》    环新沟皆山也!  其实,新沟就坐落在二郎山的山麓。而青衣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才是川藏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山。  可以说很多人不知道川藏线,但少有国人不知道二郎山,一方面这是红军长征路线上赫赫有名的战役“飞夺泸定桥”就发生在二郎山脚下;另一方面,一曲歌颂修建川藏公路的《歌唱二郎山》蜚声大江南北,妇孺皆知。再有估计也是托二郎神的福,这个名字比较容易记忆吧——这当然是戏说了,不过国内叫二郎山的地方就有五六个,看来二郎这个人名倒是个名人。  出了新沟,山路如巨蟒一路蜿蜒而上。之字型的盘山路在峭壁山崖间盘桓,两侧林木茂盛,天气倒也不炎热。据说二郎山一带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画的风景也吸引了很多知名画家在此写生。  川藏线的第一个考验不是高原反应,而是汽车尾气。载重汽车的尾气如同沙林,可列川藏线杀手第一位。你想象一下当你气喘吁吁爬上一个转弯刚要喘口的时候,   一辆载重汽车——这些汽车的排气管都在侧面——来到你身边一股浓烟直接喷在你的脸上是何等滋味。  但是一旦过了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铅(Pb)的全面杀伤这一关,战胜高反估计也不在话下了。我由此想到,在内地的公路上骑车时何其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这样危险的盘山道上开车才是一件辛苦而危险的工作,不要说雨雪天气的侧滑翻车,就说这样的坡路上上坡下坡对汽车刹车片的考验都是怕人的,所以二郎山很多转弯的地方都有当地人开的水站,一是为了来往车辆休息,二是为了给汽车烧红的刹车片浇水降温。  于是这些水站也就成了我这个棒槌补水的地方,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承认我在爬二郎山之前没研究过战略战术,只带了一瓶水。  敬告所有准备走川藏线的朋友——水是宝贵的,如果你不想中暑,请在每个可能补充水的地方尽可能地补充,如果你不想被莫名其妙的细菌感染,那么就尽可能多带瓶装水,或者找干净的水源。  幸好此山不高,到达二郎山隧道处海拔仅2182米,隧道长4172米,净宽9米,高5米,门前树立石碑上刻《歌唱二郎山》的歌词,旁边是个偌大的停车场,卖烤玉米的小贩横行于路,俨然是个旅游景点。   于是大家忙着合影留念,唐老师更是跑到歌词下准备一展歌喉,不过看了大家没有一起响应的,于是二郎山演唱会草草收场。  打点行李清点人数,准备头灯面罩专业器材——反正我一样都没有——大家鱼贯冲入隧道,30秒后过隧道的那点激动和兴趣无情地被汽车尾气冲到爪哇国去了,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要么冲出去,要么熏死在里面。   冲出隧道,豁然开朗,山势大变,大渡河就在百米深的山涧下,而一座引桥横空跨过,仿佛是特意制作的观景台一般,眼见条公路延山直下,如箭矢一般直指泸定。如果说之前的山势是险峻有余而气势不足的话,那隧道这边的风景便是大开大合的大山气象。  一段修路的小上坡后,便是一路下坡道泸定的崭新的柏油路,坡顶上遇到一位仁兄膝盖摔得鲜血淋漓,这个我们是爱莫能助了,不过跑上坡能摔成这样,也够无厘头的了。  柏油路上随处都是减速带,这是为汽车下坡准备的,而作为我们自行车,这些细雨中减速带无异于马路杀手,大家只能心惊胆战地绕道而过。上坡虽然很辛苦,但真正危险的还是下坡。  在蒙蒙细雨和薄雾中,大渡河畔宛若仙境。我们在肾上腺的推动下愉快地一路下山,直达泸定。   泸定之名源于泸定桥,泸定桥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底部9条铁链并列,上铺木板,另4条铁链为两旁扶栏。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据说为我国国内独有。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经济和军事问题,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由于时间还早,大家找到了一个临河的小旅店落脚,便各自行动,我陪着老余去补胎,其他的人在老谢的带领下直接去了泸定桥,并在泸定桥留下了著名的指挥战斗的照片,从此“谢长官”的威名响彻川藏线——这时候他还没有把腐败的本质暴露出来。  和老余在城里转了一圈,虽然他以前来过泸定,也陪着我把几个重要的地方一一游览,从纪念碑到泸定桥头,最后沿着河岸慢慢走了回去。  大渡河水势凶险,波涛汹涌,水声隆隆,宛若兽吼。泸定城依水道山型而建,其势狭长。泸定桥高悬河上,气度不凡,我胆子比较小,在河岸上远观也觉得心惊胆战。  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为之后的中国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战斗方案是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第一方面军一师和干部团坐船渡江,为右路军,顺大渡河向北走,夺取泸定县城,而剩下的红军由林彪率领,为左路军,放弃渡河,顺大渡河南岸向北走,两军隔岸并进,尽快夺取连接大渡河两岸的泸定桥。一旦无法顺利渡过大渡河,那么红军将被大渡河分割成两部分,如果两岸的红军无法再次集合,那么聂荣臻和刘伯承就在河东岸的四川继续游击。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对红军的长征乃至之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将产生无法估计的改变。  历史就是这样,当一个城市,一座桥,一个人,甚至一个文字被推到历史的某一位置的时候,也许就会成为左右千万人命运的钥匙。如果宇宙曾经有过百万分之一秒的误差,想必我们的世界都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第七天号外篇——小议飞夺泸定桥!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据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估计写于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跳出蒋介石百万大军围追堵截后的喜悦与开怀之情跃然纸上,毛泽东主席这种军事指挥能力和诗人情怀相得益彰的人才,天下无有出其右者。“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飞夺泸定桥,就是长征这段人类军事史奇迹中最传奇的一环。就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史的前后吧。  1934年10月中旬 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日至17日遵义会议。3月11日××中央和中央军委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指挥军事。  日至日 四渡赤水。  日 中央红军先遣队夜袭安顺场,消灭安顺场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一只。  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军一团一营二连十七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和对岸敌军阻击,自安顺场强行渡过了大渡河。  日蒋介石偕宋美龄、顾问端纳由重庆飞赴成都“督剿”红军,参谋团亦随同移驻成都。蒋介石声称要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吹嘘四川军阀是“再世的骆秉璋”。    日红军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击破敌军阻拦,以一天一夜急行军二百四十里的速度,赶到泸定桥西头。是日下午四时,红四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占领泸定桥。右路军亦攻击前进,至铁丝沟、石门坎,与增援泸定城之敌一个旅遭遇,待敌击溃,于是日晚与左路军会师沪定城。  日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从沪定桥渡过了大渡河,到达泸定城。是日晚××中央召开泸定桥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北上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区。自此一路北上,逐步确定了建立陕北根据地的目标。  
长征之最初起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北上抗日”这一口号中的“北”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至于穿越五省,四渡赤水,主要是为了躲避蒋介石的和地方军阀的武装打击,而且在川、滇、云、贵、粤这些地方军阀势力盘根错节,红军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阶段的红军实际上只是向着蒋介石军队控制薄弱区进行运动,至于到哪里是没有目标的。  
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由于大渡河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但数万红军只有几艘小船摆渡,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蒋介石的追兵距离红军只有2天路程,于是红军在安顺场制定了一个冒险的新计划: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第一方面军一师和干部团(红军最精锐队伍,完全由干部组成)坐船渡江,为右路军,顺大渡河向北走,夺取泸定县城,而剩下的红军由林彪率领,为左路军,放弃渡河,顺大渡河南岸向北走,两军隔岸并进,尽快夺取连接大渡河两岸的泸定桥。  
但这个计划极为冒险,因为如果假设泸定桥已经被国军炸毁,另外,泸定桥距离安顺场有160公里的陡峭的山路,这么长的山路上,并不知道会有多少川军阻击,也并不知道会有多少川军驻守在泸定县城,一旦无法顺利渡过大渡河,那么红军将被大渡河分割成两部分,  当时毛泽东临时作出决定,如果两岸的红军无法再次集合,那么聂荣臻和刘伯承就在河东岸的四川“再另搞一个局面”。  也就是说,此时的红军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倘若飞夺泸定桥失败,或者泸定桥被炸毁,那么从此红一方面军将一分为二。此刻蒋介石已督军至成都,恐怕聂刘大军凶多吉少,而剩余的部队不仅难以面对未来爬雪山过草地的减员,也将面对被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吞并的危险。    
以我本人所见的大渡河水势之猛烈,泅渡是不可能的,而泸定桥距水面甚高,铁索桥中部自然下垂,在双方都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防守方若弹药充足拼死抵抗,不要说22人,就是220人,2200人,都无法从铁索上攻过去。  
然而红一军团二师4团昼夜奔袭120公里,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将泸定桥升华成了长征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无论多离奇的巧合和误会,历史也只承认既成事实。  
风云变幻70年,我只想以我有限的知识探讨下,究竟是哪一只大手把泸定桥推上了中国命运的风口浪尖。    
第一只大手——蒋介石。  
蒋介石从来没有真正意义地统一中国,他实际能控制的地区只有长江中下游5省,山东有韩复榘,山西有阎西山,两广有白崇禧,李宗仁,云南有龙云,四川有刘湘,贵州有王家烈,江西有红军......因此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红军当然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但地方军阀有何尝不是呢?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建国后第一要务就是杀戮功臣谋士,削弱番王。翻看历史看看,中国从汉代就开始削番,于是有了&七王之乱&;最近一次的清初“三番之乱”也差点把满族人赶出山海关。蒋介石也不例外,我想在当时蒋介石的心目中,手握诸多资源,关系盘根错节的地方军阀可能比红军更让他寝食难安。  尤其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川、滇,黔西南三省成为中国的战略大后方。蒋介石必须尽快获得对整个西南部的绝对控制权。蒋介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绝对不会简单粗暴地去削番,于是拿红军开刀,名正言顺。  
  于是蒋介石先后发动了5次围剿,而对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空中侦察和打击力量得情况下仍然让红军折腾得天翻地覆,一路向北绝尘而去。所以我甚至大胆一点推测,蒋介石是否有引红军入滇川,借机展开以“剿共”为名行“假道伐虢”之实的战略嫌疑呢。  
这一推测是有证据的。  
贵州的王家烈“决定执行蒋介石命令,一面尽力给红军以打击,使其早日离开黔境”。于是,5月,派蒋在珍、廖怀忠部往务川、印江、沿河,“防剿”红三军贺龙部,并借机排除异已,将廖怀忠部逼走湘西;9月,以王天锡为前敌总指挥,并亲赴瓮安、余庆督战,与湖南、广西“协剿”已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任弼时、萧克部;11月,奉蒋介石“湘桂黔会剿计划大纲”,令黄道彬、谢沛生分别为省主席、军长代行拆,王亲临东路督战。  
然而12月中旬,中央红军攻克王数道防线,直抵乌江,指向黔北,王家烈企愿红军越境而过,只求自保。殊知,蒋介石“追剿”红军入黔之本意还包藏着“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好”的用心。中央红军入黔为国民党中央势力进入贵州除去王家烈提供了绝妙良机。黔军对红军作战节节败退之时,中央军不仅未予配合,反于1935年元月6日直取贵阳,实际上控制了贵州局势。王被迫再派犹国材、何知重赴前线与红军作战,希求夺回黔北,以图将来。但该部在红军打击下,丧师失地,几连身家性命不保,为蒋介石夺取贵州权力创造了条件。1935年3月,李仲公奉蒋介石派,迫王选择军政中之一项。晏道刚代表蒋介石出面与何知重、柏辉章二王部师长进行政治交易,促其反王。王家烈被迫于日,通电请辞省主席职务。4月9日,蒋任命王为第二路追剿军总指挥。随即,蒋又内外交攻,上下胁迫,逼王家烈于5月初请辞军长职务。蒋当即任命王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5月3日,即令王与张学良同机赴汉口。黔军全部改编为中央直属五个师,分遣各地。  
   一代军阀就此灰飞湮灭。蒋介石以剿共为名,以削番为实的的手段俨然已成司马昭之心。    第二只大手——诸军阀。  
有了王家烈的前车之鉴,而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乃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及&不求有功,但求少受损失&的策略,规定其部队每天行程不超过四十华里。1934年7月上旬,粤军才向筠门岭分路推进。但扼守筠门岭的红军没有决战企图,仅以很少兵力据险抵抗,逐步撤退,所以粤军只攻占了一座空城,毫无所获。但陈却大肆宣扬筠门岭之战获得重大胜利,向蒋报功。蒋&传令嘉奖&和赏洋五万元&劳军&,并令陈部直捣会昌。  1934年10月9日陈济棠与红军双方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五项协议,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爬上梧桐山要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