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能不能把知乎下到手机里?我的苹果手机系统是7,小米系统更新下载不了了知乎

时间管理大家都有什么工具和技巧?
时间管理包括目标管理 任务管理 工作管理 学习管理 生活管理等等 如何提高效率
按投票排序
单单谈一谈时间管理的工具。因为,「道理都明白」,真正落地时还是要借助工具。而好的工具,背后是产品设计者更完善的思维方式,所以,使用好工具非常重要。因为,工具和方法的背后,实质上是思维方式!======下面是原文之前的分隔线======时间管理的工具多到让人无所适从。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我自己在用、最必不可少的几件趁手工具。推荐工具这件事,很多人都会做。我个人推荐的工具,有这三条原则:必须是自己重度使用、正在使用的,不要二手三手信息汇编;一个具体需求,只推荐最好的1到2个产品,不做工具癖;推荐工具,不停留在编辑基本信息的层面而更关注这个工具「如何以有效方式解决具体需求」,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是不会做伸手党的;这次推荐的7个工具,每一个单独针对一个具体需求或场景,请各取所需。======电脑&手机上的良器======1、OmniFocus:最好的GTD系统最好的GTD系统,没有之一。可预见的将来只有Mac、iOS、Apple Watch版本;毫无惊喜,谈到时间管理,首推的软件肯定是OmniFocus。作为GTD理论的最佳呈现,OmniFocus是每个时间管理者的「重型武器」,如果使用得当,这个软件就会举重若轻、「功德无量」:将OmniFocus用到「极致」时,将这个软件完全融入你的「时间」,全部日程都在这个软件中得到妥善安排,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井井有条;(在正确的使用方式下),OmniFocus能有效克服用户的时间焦虑,清空大脑,轻装上阵,然后才能高效行动;将「重要不紧急」的长期目标与当前短期时间安排协调起来;利用模板,高效应对工作中80%的非创造性活动,然后将节约出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攻克20%核心工作;非Mac用户,推荐使用,同样是优秀的GTD软件,而且没有OmniFocus那么贵~很有趣的一点,Omni系列产品售价高昂,如果你把Omni公司出品的4个产品的Mac和iOS端全部买下来,包括内购,那么需要花费10768元,Mac电脑硬件也就差不多这个价钱。这种高昂售价在个人生产力软件类别中非常少见,所以说,Omni系列软件非常神奇,值得重视!2、Be Focused Pro:Mac、iOS、Apple Watch端全都支持的番茄App!颜值最高的番茄App首先,这个App界面设计简洁优美!其次,同时拥有Mac、iOS端,番茄计时和历史数据无缝实时同步,尤其适合需要用电脑工作、学习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软件符合优秀番茄时钟的三个标准。因为,番茄工作法,不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工具,而本质上是一个目标管理系统,是个人的项目管理系统!所以,番茄软件能分目标、有量化、有分析反馈,这就无比重要!3、RescueTime:懒人的时间开支统计解决方案支持Mac、Windows、Linux电脑及Android手机?RescueTime是「最人性化」的时间管理软件。因为懒惰就是人的本性(尤其是那帮整天嚷嚷「时间管理」的人)。而这个「时间管理」软件,安装后完全无需用户再动一下手指,自动记录你在电脑、安卓手机上的所有时间花费,自动生成时间报表,最适合懒懒的我们!?RescueTime将你的全部软件使用活动按照活动性质(商业、设计&创作、沟通&日程规划等)分门别类,同时将不同活动指定相应生产力水平(very productive, productive, neutral, distracting, very distracting),最后得出你的综合生产力指数(productivity pulse, pp值)。一个指标,简洁明了!是不是整天在刷朋友圈?一看就知道。具体介绍在这篇文章里:?4、SelfControl:暴力封网,简单粗暴Mac端适用,PC端类似功能软件也很多现在这个时代,除了「优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大牛和学霸们,抵制诱惑已经成为我们普通人必须修炼的一门手艺。那么,抵制诱惑是靠意志力还是要借助工具?如果你读过「尤利西斯」的故事,知道这位集智慧与肌肉于一身的希腊英雄,在面对海妖塞壬的诱惑时,也没有依赖自己的意志力去硬碰硬,而是让手下拿绳子将自己结结实实地捆绑到桅杆上。所以,可见最起码部分英雄,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就包括善于使用「神器」。装上这个软件,不用再白白浪费你的意志力。?======避免干扰、营造高效的工作环境======5、3M耳塞:最实惠的神器,随身必备高效工作学习时,心如止水,平静祥和。很多时候,只是身边有没有一副3M耳塞决定的。6、包耳式大耳机+7、古典音乐:带你停在自己的专注世界古典音乐有利专注,包耳式大耳机能排除外界杂音,条件允许用主动降噪耳机当然更好;如某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带上隔音好耳机、有几个自己热爱的古典专辑,实在太有必要。关于音乐,推荐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果实在不知道选择哪个专辑,就听马友友的「Bach: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吧,我反正是听了100多遍。?======那些工具之外的======这篇文章介绍了7个非常好的时间管理工具,但是,工具能做到的,永远只是解决部分问题。难题背后,最重要的那部分答案,往往在工具之外。如池老师常说的,「我们停下车就看阿尔卑斯山上融化的积雪,看蓝色湖泊上飘荡的雾气,看高山上怒放的花朵」,很多看似务虚、谈不上「生产力」的时刻,才是我们生产力爆棚时刻的精神源泉。所以,就是在这个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找一个PM2.5小于30的日子,在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时(再贪睡也至少得7点前),走出屋子,带上耳机去听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你会得到如同冰水灌入脊髓一般的体验,会感动,会颤抖,乃至一生都无法忘掉。这种体验,才是生产力管理第一大核武器啊!
因为时间管理下的分支太多,环环相扣,我这应该是算生活管理吧。1.日程表一定要用手写,且尽量具体。写的越细越好。细致到早上7点刷牙,7点半出门,八点到公司或学校……完成之后一定要立刻勾掉。长久坚持就会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不会拖沓。时间观念也会加强,迟到的次数会明显变少。手写的原因是,用手机或电脑做日程本,记忆不够深刻,操作也相对复杂,无法随时记录。2.作息表要铁一般的执行。首先是身体原因,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女生最怕这个)。其次是提高了日程表的完成状况。生物钟的紊乱会让人产生“大不了就熬夜弄完”的想法,于是日程表形同虚设,因为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在指望十二点以后不睡觉来完成。3.不要打破大片的时间段。简单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尽量在时间空隙中完成,比如可以在等开饭的时候把衣服洗了。大片的时间段留给需要极强专注力的工作,比如写论文。这时争取做到与世隔绝,专心于一件事,不要担心其他小事,比如回电话回短信。4.当变化打破计划的时候,立刻建立新的计划。这么做的好处是,一天内的内容不会太紧凑。当事件发生,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对照日程表做出相应改变。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突发事件对之后几天生活的影响。5.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加以利用。温哥华教育局规定,不同的科目,每个学期排序必须不一样。不同的学期,学生必须在不同的时段出席这门课。原因是人在一天内的精神状态不一样。有些人早上比较精神,有些人下午比较精神。把不精神的时段留给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比如家务。精神好的时候做脑力劳动,看书写论文做报告。PS.以上听起来也许很军事化,感觉这样人会over-stressed。其实尽量就好,其实一切都是在帮助时间观念的养成。
从2011年起,我接触了时间管理。之所以关注这个领域,是因为自打参加工作以来没有进行任何专业领域的学习,工作中完全提不起劲头,单位安排给我做的事情是能拖就拖,每天过的都很混沌,除了上班要朝九晚五,下班回家后完全用看日剧、美剧、韩剧等来消磨打发日子。看影片的时候还常常配一瓶啤酒,一份馋嘴辣鸭脖,完全是啤酒和炸鸡的节奏啊。等我幡然醒悟时,才发现过去的几年居然过的如此苍白,非常急于弥补。一方面是想快速充电,一方面是想把过去浪费的时光都找回来。当时的直觉认为,学习时间管理是可以拯救我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用来找各种时间管理的书籍来读,前后不下10本;搜索并关注微博上时间管理很有心得的前辈,随时刷新他们都在做什么;投资各类时间管理的网络、现场课程,参加了不下5场。在经过一段疯狂寻找各种提升时间效率的理论、方法、工具后,终于对于时间的掌控有了些自己的心得。时间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存储,我并不认为时间是可以去管理的,能够管理和改变的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时间消费方式,市面上有很多书籍、课程,介绍的理论、方法也都不尽相同,作为个人来讲,追求的也是在参考别家方法后能够拿于己用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跟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一样,我经历了加法期,优化期,减法期,经过无数实验之后筛选下一些经典工具供大家参考。1、时间记账:想知道每天24小时花在了什么地方吗?有一款手机软件:Atimelogger 可以帮到你。下载后,有意识的记录了1天。在《奇特的一生》一书中讲述了历史上的神人,柳比歇夫一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一生中不仅做了大量的事情,还把每件事情的相应时间开销都记录在案,可以说一生都在坚持记录一本强大的时间账本。我们普通人其实不需要刻意做到这一点,只需要体验Atimelogger一天,从24小时时间记录中来了解自己日常习惯将时间都分配到什么事情上。基本上记录的结果会令人大吃一惊,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我们浪费在没有任何成果的琐事上了。我曾经使用记账软件长达6年,可并没有产生记账的快乐和变得更加富有,所以我停止了记账。我深知这款软件无需长期使用,就像记账软件再怎么记录支出,钱还是要花出去的。2、集中精力:我最初做事比较杂乱,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天下来,什么事儿都留个尾巴,这么下去可不行啊。之后很快接触到了番茄工作法,是指人在单位时间最长可以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开展工作,每25分钟休息5分钟,来回切换模式。让大脑短暂集中精力后再进行休息,一天中来回重复这个轮回。我使用的是宜家9.9款厨房倒计时器。这样每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打开闹钟,要求自己一听到滴滴滴的响声,就开始行动起来,专注于这一件事,争取在25分钟内做完。用了几次,发现这款番茄钟只适合在家使用,如果在单位用,特别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同事。经过寻找,我又发现了2款简洁易用的手机版番茄钟。手机版最大的好处是统计时间一丝不苟,而且可以设置成静音模式。一是focus time。二是学霸拯救地球,这款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像玩RPG游戏一样,每使用一个25分钟番茄钟的同时,还能让主角小白打小妖怪,增加经验值,积累一定数值后还能获得更高级武器等等。非常适合喜欢游戏化学习的朋友们。3、时间统计说起时间统计,自然要提到一本启蒙性读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完后我有种相知恨晚的感觉,马上牢记了10000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让我开始相信,任何人只要发起一个项目,每天投入时间,有导师协助,经过1万小时的努力后,谁都可以成为一名天才。很多天才从小坚持作一件事,下国际象棋、弹钢琴、踢足球等,每年投入1000小时,要10年完成。一些目标更明确、更刻苦的人,比如彭萦,她专注MBTI、写作、创业,每天积累9小时,每年3000多小时,要花3年实现3个项目下的10000小时积累。最初的时间记录清单(不咋科学版)2012年4月,我写下了人生的101个长中短期目标。2013年年初,尝试用excel表格记录为了101个目标所付出的时间。因为最初我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含义,没按实际发生统计,只填了每一个事项下发生的频次、估算每次平均投入时间,得出合计,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另外对当时一些目标没完全想清楚,比如说学英语,不清楚学了在哪儿用。既不作翻译也不在外企工作更不留学移民,那学下去有什么动力和意义可言呢?就这样,时间清单做了几个月如下图,每天更新加入到晨间日记里面,还坚持的不亦乐乎的。终于有一天,在一个网友质疑下才知道,原来1万小时的积累是要在每个项目下开展的,而不是这样琐碎的统计。我才开始思考这张表格的漏洞,由于缺乏实际意义。随后放弃了继续统计。一年后,我又读到一本书《异类》,读完后又重新激起了热情。我意识到只有在具体的项目、技能上才适合不断去积累相应的时间。ihour的出现2013年7月,在iphone平台上下载了ihour软件。我告诉自己如果要开始用,就要持续下去,别半途而废。于是我先设定了3个项目:百万富翁(学习理财投资)、百场讲师(积累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健康账户(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项目名称数据化百万富翁这个项目名称虽然有点俗气,可和简单的理财2个字相比,会很清楚下一个目标里程碑在哪里,目标越清晰越容易实现。按照smart法则,也可以将完成期限加入项目名称。比如2014年底之前写完100篇博文等。(界面简单又清晰,如图)养成每日时间统计习惯2013年8月起,从每天积累差不多半小时,到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定会专注的在几个项目上投入进去。ihour的用户粘性很强,只要你在ihour上记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成绩,用顺手了,就会很难做数据搬家,之后就在ihour上永久定居了。(时间积累画面如图)加入更多项目用了2个月,突然想到我在旅行上也投入了不少时间嘛,不如也作为一个项目累计起来吧。这点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经过回忆,我连上大学时的旅行都加上去了,虽然不太记得当时的具体感受,不过至少是统计了历史上付出过的时间。共计旅行48次以上。截止到目前,我一共添加21个大大小小的项目,比如有旅行、理财、讲师、绘画、做饭、健身等等。似乎有些贪心呢,呵呵,不过人就是要全方位发展的嘛。项目之间的差异现在,很多人都说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不妨用ihour来测算下你从小到大都曾经在哪些兴趣爱好上投资过吧。经过数据统计,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举例说明,21个项目中,我有11个项目都处于半途而废的状态,没有超过100小时的投入。尤其是上大学时更是浪费时间的重点阶段,什么都接触了下,什么都没坚持下去。随大流、消磨时间去学德语、吉他、网球、太极拳、日语、法语等,实在惨不忍睹啊。而另外那些超过100小时积累的呢,至少在打乒乓球上很自信、手拿毛笔对写大字一点不怯场、炒菜做饭也是能满足基本填饱肚子需求滴,所以说所有你擅长的、不擅长的,是否有足够积累看一眼数据一目了然啊。时间统计的激励时间统计,也是累计时间账户,很有种在存款的感觉。通过时间投入作自我分析,把感受化为具体数据。不仅能看到总体记录、记录次数,也能看到历史上你在哪个月投入比较多,哪个月状态不好,投入很少等。过去的自己是否努力,看的一清二楚,无需借口和理由。我爱奖章在项目投入上达到了一些指标,有机会随时收获奖章。最近已经获得了86个奖章中的51个哦~记录自己的努力,有清晰可视数据,又有奖励,是我爱上这款软件的3大原因。时间去哪儿了?投入的时间记录了段时间,从中有了新发现。把项目总时间积累起来,看到实际时间积累是相当微小的。21件事作了合计,也不过8006小时。因为投入少,所以现实与理想中的自己有极大差距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10年总共时间?10年*365天/年*24小时/天=87600小时10年睡眠时间?26280小时 占比30%10年项目积累?8006小时 占比9%剩余61%上哪儿去了?吃饭?交通?上班?生病?看美剧?(可惜这些事都没有帮助我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或许还有些做正经事没给统计起来的时间。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日记从2012年8月才开始记起,其他岁月中发生了什么,压根回忆不起来了。我的体会,为目标在一天中专注3小时,是需要意志力、体力来支撑的。能够每天持续投入更是需要极大的耐力。可正是因为积累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做,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让坚持者与不坚持者之间看到巨大的差距呀。也越发感受到,坚持,是一项自我博弈的游戏。也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时间是杰出人的朋友,平庸人的敌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要去行动,去坚持,去积累,就会在翻山越岭后看到胜利的曙光;会享受到成果以复利方式增长;会收获时间的玫瑰。在此,推荐想从零开始去为某目标努力的朋友们,正在为某目标努力的朋友们,都开始使用一款这样的软件来记录对自己的时间投资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美国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写的《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根据他的理念而成,所以我就借此展开讲时间管理方法和时间管理工具。1、《搞定》所讲时间管理理念核心是GTD《搞定》期望让读者达到一种状态:虽然整日事务缠身,却仍然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最重要的技巧是:把一切事务赶出大脑。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它将事务管理分为五个步骤:1)收集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和信息;2)理清每个项目的意义和相关措施;3)组织整理结果,提出选项;4)进行思考回顾;5)选择行动。收集分为两个部分:收集哪些事?用什么工具收集?收集的对象是:你认为需要做的事。当下手头所有事情,认真思考一下现在你觉得自己需要做哪些事,然后将其收集起来。收集的工具:可以是文件夹、电子邮件、微博或者微信等等。你需要将事务可能出现的渠道进行整理,比如你工作中最主要的事务来源是微信群,就需要特别注意,定时收集信息流产生的工作。同时也要不断调整、清空收集工具,来确保能够高效率、无差错的收集所有事务。理清步骤有几个要点:任务是什么(你确信准确理解了任务)?是否需要做?是立即执行还是指派他人或者延迟处理?组织整理的步骤依托于理清:将那些无用的扔进垃圾箱、需要做的放到备忘录、资料类的归纳整理。思考回顾:所有的事务记录后,会面临一个问题,比如7月10号给女朋友买鲜花,但是你可能7月7号就已经分手,这显然就没有必要执行,需要删除。不仅是时间因素在变,当你收集事务时认为必做的事情,可能等过了两天就没有必要再做。执行:把事务回顾完成后,便按照清单执行确保完成。《搞定》的核心理念就是依照这五个步骤来阐述,目标是让人把所有的事务全部赶出大脑,通通记录到一处,让大脑充分的思考、休息。因为根据研究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具体事务,而在执行过程中想其他事务肯定会导致执行效率低下。2、《搞定》思想的落地工具:日事清就是根据《搞定》作者的理念而成,它在日程层面包括两个方面:收纳箱、时间管理四象限“收纳箱”就是“理清”步骤中最后把所有事务归纳的地方:大脑中不再想任何事,通通丢到日事清的收纳箱。这步骤需要做到两点:对自己充分信任(这需要不断的重复形成习惯)、对日事清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你在做事时才会首先想到看日事清)。时间管理四象限是在“组织整理”步骤上的延伸:将收纳箱中无用的拖到垃圾箱、资料性的放到日事清文件中心,剩下的都是需要执行的事务。事务肯定都有轻重缓急,那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是问题,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应该在旺盛的时候优先解决最重要紧急的工作。日事清的四象限就是帮助人们把事务的轻重缓急梳理,提醒人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3、用日事清进行的其他时间管理方法1)三步:勾画你的明天,把握好你的今天,回顾记录你的昨天!记录目标和计划,然后把我时间完成日程管理,每天写回顾的日记。这部分我在记录目标和计划,然后把我时间完成日程管理,每天写回顾的日记。这部分我在问题下做过详细解答。日事清的计划、日程、日志完全就是依照“抬头看路、专注当下、回顾检视”的路径来做,工具有了就贵在坚持了。经过几年下来,发现这个事日久会成为习惯,我现在每天都会写日记,并且毫无痛苦。
可以说,这些内容都是四年创业时间,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可以说,这些内容都是四年创业时间,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区分事情重要性,标记重要的事情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基本分为:紧急也重要(A类)/重要不紧急(B类)/紧急不重要(C类)/不重要不紧急(D类):这四类。每天最先安排重要也紧急的A类事件,一接到这类型的任务,一定要在日程本中安排solid的时间给这些事件。B类事件重要不紧急,却一定要亲力亲为,一定要均匀分配时间,留足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或应急问题的时间,不能把事情堆在最后一刻冲刺,若遇到突发状况则会措手不及。C类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看是否能借助工具、其他外力操作,而不要占用自己过多的经历和脑细胞。D类又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在我眼里,如果真的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要接应下来呢?简直是分出去都觉得在浪费别人时间的活儿。时间管理:提前做好规划,预留出处理突发情况和后备计划时间。借助工具妥善管理时间。简单的我常用的工具及习惯如下:A. Calendar Book纸质的,是我最喜欢的个人日程管理工具。每天的工作时间任务安排精确到小时。最大的好处是一收到某任务我就可以毫不迟疑的记下来并安排一个空余时间给这个任务。大概样子是这样的,我麦的本子,国内没见过类似的,但我在真实使用中仍觉得可以有很多改进空间即便如此,calendar book用好,安排自己的agenda真的是非常得力的。打算改进一下自费印一批送给所有周围需要和我联动工作的小伙伴们。B. 一个实体的Memo工具 我在办公室的办公桌正对面看似很没decoration很没品位的挂了一个小白板。利用抬眼就能看到的办公室的小黑板做memo,把重要的需要跟进的事情备注出来。有的时候,一次结束的事情不太需要操心,真正需要操心,并且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事情是需要不断跟进的事情。C. 手机app/mac端的日历软件 iPhone的日历作为基础内容,却帮助很大。一有任务、会面就安排时间,并记在日历上,是很好的方法。在线日历比我手动记下来的本子最大的优点在于: a. 可以在云端同步,在苹果不同设备间可以同时更新。b. 可以使用invite功能将安排好的时间的time table发给共同参与本事件的小伙伴,别人点开后也可以选择自动你添加到他们自己的日历中。一方面很polite的提示了别人时间(你必须承认很大程度上的浪费时间来源于别人忘了这件事或记错了时间或没有安排好时间导致比原有时间拖延不停。),另一方面大概暗示了对方我留给这个会议的区间大概有多大(非常反感不提前沟通时间,导致一下子要给他留出一上午或一下午的人),同时也为对方的时间记录创造了便捷。c. 调整时的拖拽非常方便。D. 提前预留出备用时间,重要会议提前一天查出类似时间段,熟悉即将选择道路的路况,避免遭遇未经预估的堵车等状况。留出10-20min备用时间处理忘带会议材料,临时有个电话会之类的问题。前两天约了奥美的数据营销总监Zarina请教问题,约的是下午,前辈在上午距离meeting提前五小时的时候,很暖的发我一句,下午见哦。不仅politely的提示了我下午有会,也提醒了我不要迟到。我见过的事业很有建树的的前辈们,无一不是在时间管理上很有一套的。而我们比起他们,是不是在任务管理上太过混乱?做任务的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才会导致整个乱糟糟的,把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忘掉?记录时间安排,看似记录的时候浪费时间,却会让你很有效率,节约了更多可能会浪费在走神上的时间。每次会议前列出提纲,会议后整理会议思路做出会议备忘录这是我保持很久的一个习惯,见过了太多无效的会议和会面,个人非常反感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不停地讲话却毫无逻辑。因此在比较重要的会议的时候,我都会列出大概的提纲,并且抄送与我同时开会的会议伙伴,明示大家这次会议的主要论点、讨论线、和每件事的优先重要程度,同时邀请伙伴们作补充。这样的好处有几点:一方面自己很清楚这个会的走向,自己不会在忙乱中忘事;同时每个人在开会前心中有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可以帮助做出准备。会议后一定要总结,用脑图、树状图、金字塔等逻辑性很强的图形结构结合内容,(若只是单一内容也请一定在项目编号上有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始终明白:会议的目的是什么,逻辑主线是什么,几个基本点是什么。再顺着这些基础架构,往里面添砖加瓦做memo,就可以很有逻辑的做出详实而精简的memo了。说白了,做好总结是对所有人时间和知识产出的尊重。一些其他便人便己的好习惯① 问在不在的信息,我是不会回的,甚至都不点开看,最有效率的沟通是一句话讲明白,什么事。尤其重要的事情不会发语音给别人,一方面接收信息过滤信息是文字最快的,另外一方面在再次搜索时只有文字的关键信息可以搜到,语音并不可以。② 接收信息后,及时做总结备忘, 并将新信息与之前学习、接收过得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做逻辑联系。③ 最快的学习方法,除了看书,更好的是和这个领域最尖端的人进行交流、学习。learn from the best并且进行讨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问题的好方法。④ 听书:会在得到app上听一些新的文章,获取新的资讯。也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些节目、有声书,这样相当于我跑步的时候也读了书。这启发了我,于是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我也将我的文章读出来做成录音。方便和每一个打开我文章的你分享。⑤ 写邮件时,主题栏一定写清:清晰表达内容并且和其他内容区分的标题;内容其实是一次SEO优化;回复别人邮件时,一定在同主题的forum下不断回复千万不要新开一帖;抄送密送栏要分清。这个内容我会抽空单开一贴。之前写的护肤顺序的帖子和一些自用空瓶好物推荐:怎么样的护肤才能算好的护肤?不同年龄的护肤重点?有关眼部护理的这一切,看这个就够了:从道术上指点迷津,为了美我懂了什么:如何做一个酷酷的女生-我的女朋友们:精致的姑娘在飞机上这样做-飞行14小时怎么保持皮肤水当当?做个有教养的人:知乎露脸答:时间管理与提高效率的良方: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个人微信号:fanjieliyifan 和你分享我成长过程中每一滴的感悟。
番茄工作法
如下适用于学生和上班族的我们早上总是起不来,课上还想接着睡,晚上就是躺床刷,周末只想宿舍宅,平时各种被迫忙,常常感到无聊死,遇事总范拖延症,期末就是考试慌。每天都会坐在电脑前花费很多时间,可当每次打开电脑时, 电子邮件, 即时消息, 各种各样的新闻,八卦扑面而来, 使得我们常常忘了起初到底要干什么,许多宝贵的时间就在鼠标的点击和滚动间无情地溜走了这大概是很多学生/工作族的情况吧。结合我自己, 整理出了如下的一些经验。1.明确到底要做什么,营造专心的环境1) 一定要做好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要明确了解当前应该做的事情至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今天要做的事,这个月,季度要做的事,留给计划(todo list), 只把大脑留给当前的事每天早上做班车时,拿出小本子或手机, 写下日程安排,把今天要做的事列个清单,标上优先级,所需时间把现在要做的事,放在手边(即时贴)2)清理零乱的桌面, 驱除掉可以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核心工作时间里关掉浏览器中的各大新闻八卦站点,IM挂上busy的状态, 关掉Outlook,每天早中晚各花十分钟检查邮件和看新闻,总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内2. 建立核心工作时间的观念,在核心工作时间内避免干扰例如张三在你的核心工作/学习时间找你时,你有三种选择1) 委派它: 有其他人可以做, 就委派给他避免给人踢皮球的感觉,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最好得到所委派人的确认如:李四,张三在我这里, 他有个问题,你帮你看看好吗?2) 记录它: 只有或应该你自己来做,但不紧急,就先记下来如: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先记下来, 张三需要在明天17:30之前收到bug分析报告, 是这样的吧3) 执行它: 如果事情紧急,就中断正在做的事,马上去做如: 好的,我保存一下文件,现在就做3. 建立例行公事,形成习惯1) 每月发完薪水后去交按揭,水电费,电话费2) 永远随身携带手机, 笔和笔记本,钱包,钥匙,餐巾纸,香烟,打火机3) 每个星期安排时间去图书馆看新的图片,杂志,报纸4) 每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和听译一篇短文5) 每周做一周的计划,备份重要的东西将经常重复做的事情, 经常会忘的事作为例行公事, 列上日程表.4. 建立一份循环日程系统, 这个系统要求可随身携带,可靠并且有足够的容量1) 日程表: 可以记录重复会议, 约会, 事件等2) 人生目标列表: 月度,季度和年度目标与计划3) 每日计划:每天的时间安排工作表: 当日任务,优先级,估计所花费的时间时间表:每个小时的日程安排======================过好一天,就是过好一生,让你的每一天简单、充实的三大神器:日程表、梦想动力板、晨间日记。刚好在晨星成长计划看到了5小时的在线直播熊少毅老师《时间管理》课程。第一节课:(7月4日)
19:30-21:00第二节课:(7月6日)19:30-21:30第三节课:(7月8日)19:30-21:00
报名方式,添加q q,备注“时间管理”
作为一名伪学霸,一个常年睡前为今天忏悔,醒后萎靡不振的人,只能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比较好执行的时间管理小技巧:1.只有把一件事变成习惯,才能最好的执行。每天做一堆计划,实际执行的却寥寥无几,只会加重内疚感。不管是用时间管理的APP还是手动记录,倒计时,总有些事始终无法完成。而多年实践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所谓习惯,就是每天都必须要完成的事,每天早晨起床后,在路上或者刚到办公室坐下,我就会开始执行我的背单词计划,因为这个时间段相对清醒,背单词最适合不过。晚上回家后,吃完饭休息一阵,就开始练习大提琴。我目前养成的习惯有:每天背单词70个,每天练习大提琴1h,每天至少读书20min,营销知识(工作)学习1h执行的重点:①找准时间段,尽量在每天的相同时间完成(这样能防止拖延)比如我们的上班时间是9点到下午5点半,我每天7点起床,7点30到8点30的时间都在路上,那么这1个小时我会拿来背单词。再比如我每天下班后,回家吃完饭并适当休息,8点半到10点这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我会用来练习大提琴②有人监督这个也很简单,一些APP都自带的打卡功能(我用的背单词APP如果一天不打卡,每天赠送的免费背的单词就会变成1,又要累积打卡很久才能变成5)我因为每周末要去上大提琴课,而练琴就是一天不练,迅速退步,为了不被老师嫌弃,不让昂贵的学费打水漂,我只好坚持2.记录自己的一天这个方法我是在李笑来《与时间做朋友》一书中学到的,里面说道按时间-事件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一天,有助于缓解自己总觉得碌碌无为的压力,并且还能监督自己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具体的方法上面很多答案都说得很详尽了,书中的建议是在开始的前两周,把每件事都记录下来,包括吃喝拉撒睡,这样有助于我们更精确的把握时间,比如平时因为工作的定时性,你的起床、洗簌、路上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等你把这些把握之后,再把吃喝拉撒睡这种每天必须要做,却不能压缩的时间剔除不管,专心于可以控制的时间。记录的好处就是在你刷了30min微博后能猛然惊醒,从而开始专心自己的意义活动。执行的重点:就是第一点所说的,把它变成一个习惯,习惯看表,把时间分割,记录。
我之前时间管理一直不好,因此吃了不少亏,总把目标定得很多,但最后却总做不完,时间久了对目标反而麻木了,每年给自己设定目标的人相信会很有同感。后来我看了一本国外时间管理大师写的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感觉受益匪浅,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做任务分解,先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如3年目标分解成第3年,第2年,最后第一年再细化,分成下半年,上半年,然后上半年再细化,直至第一周。同时每天任务把事情分成ABC三等,然后逐步去完成A,然后B,然后C。后来又看到了一些精彩的文章,写的是个人总结的,其中一篇我觉得很不错,也很实用。我已经贴到墙上每天提醒自己了。这个人每天可以睡8小时,却能做一堆事情,这点非常牛!文章具体内容如下:每天都过的很快,好像起床以后忙活几下,又到了晚上,很快又要睡觉了。To-do-list上的事好像总是做不完,有的时候积压地太多以至于都不想去碰了。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状态,但是总觉得做不了几件事,要是给我1天48小时该多好。事情太多时间不够,但是睡少了又效率低下,这实在是个悖论。似乎很多牛人都可以睡的很少,每天4-5小时睡眠,或者间歇式的睡眠,就可以高效地做事。这个境界我总是达不到,也没有想去达到。少睡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高效地管理时间。我
今天和一个朋友请教了这个问题,很受启发。我朋友是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机在读博士,发表了好几篇顶级论文,科研做的很牛。除学术以外,他还忙活不少其他
的事,他是云飞跃留学平台的兼职编辑,他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摄影,最近又在开发一款手机游戏,他周末也会花不少时间陪女朋友。尽管做那么多事,他告诉我说他每天都精力充沛,做事效率很高!但是他每天可以睡8小时!他讲了好几条高效做事的经验:1. 作息要规律,这是重中之重。他的作息大致是这样的:6:00 起床和早餐7:15 – 7:30 跑步到学校7:30 – 8:15 健身8:30 – 11:30 做事11:30 – 13:00 午饭+午睡13:00 – 18:00 做事18:00 – 19:30 晚饭19:30 – 22:30 做事22:30 睡觉所以每天约有11小时在做事。他说只有作息规律了,身体机能才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就像生产线一样,只有流程化了,效率才能提高。作息经常不规律,身体就要不断调整,这个调整很消耗能量,影响效率。就像一个GPS,总是在re-calculating,还怎么指路呢? 2. 不要熬夜,熬夜伤身。
很多人觉得12点,1点睡觉没关系,只要习惯就行了,人的适应能力很好的。但是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引发很多病,而且这些病一旦爆发,往往后果
很严重。我知道卡内基梅陇的人很能熬夜,刚来的时候我有几次半夜2点回家,等校车的有不少人。但后来我感觉这边的课程和科研压力很大,一直熬夜下去会一发
不可收拾,我就强迫自己改变。改变前你要先明白一点:只要睡眠不减少,不管早睡晚睡,每天做事的时间实际是差不多的。 3. 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锻炼,至少半小时。锻炼可以促进新城代谢,调节身体机能。每天经常锻炼的人,虽然消耗了体力,但是换来的是精神充沛,相反那些不锻炼的人,经常觉得累。 4. 做事之前多想想。想明白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做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很多人是拿起事情就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股脑的做完了事。这实际上是非常不明智而且低效的做法,因为目的不清晰就会走岔路,做事方法不优化就会浪费时间。有的时候你花5分钟多想想,可以节省你好几个小时。 5. 做事不要拖。很多人喜欢拖,事情就不断积累下来了,然后被一个又一个的deadline折磨。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尽快处理掉。一件事如果比较耗时,要做好规划,每天做一点。6. 每天要做的事尽量写下来,不要只是放在脑中。
7. 做事要专注。
很多人做事的时候,开着renren、Facebook、weibo、QQ和其他网页,不时会去看看有什么新情况。你以为它们只会占居你很少的时间,其实
这些时间碎片严重影响了你的效率。就像睡觉一样,你如果被断断续续的声音影响,你就没法进入深度睡眠。所以,做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把这些务必都关了,邮件
也尽量定期去查看,免得经常被新来的邮件打断。
8. 控制好做事的节奏,张弛有度。从早到晚做事不可能保持一样的效率,如果你早上精神好,那就在早上尽量做重要的事,下午和晚上做一些相对轻松的事。在1小时内做事,也要把握节奏,可以高强度地做50分钟,然后低强度的做10分钟或者休息。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一忙起来就不能自拔了。我再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2条吧:
9. 如果你喜欢multi-task,尽量减少task之间频繁切换,并且每个task的时间要控制好。我一般一小时内就做一个task,如果1小时到了,我通常就会换下一个(如果没有deadline限制)。长时间做一个task往往会效率低下。
10. 知道什么事你能做,什么事你不能做。我们经常想做很多事,但是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使得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有些事你如果做不好就尽量不要去接受去承诺。选择是一种智慧,有所放弃才能保证你的睡眠~希望这些经验对你有帮助!顺便提一下,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叫职业港湾,主要是帮助提升职业能力的,里面有时间管理、工作技能、职场经历等相关文章,搜微信号zhiyegangwan就可以找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然后把你的需求提出来,我给你相应的文章来解答。
《管理行动,6条“心法”就够》打开个人号或者公众号,不时会看到朋友们的倾诉和交流。不少小伙伴会问一个问题,大致的意思都是问:“时间管理要怎么做得好?”这个问题比较笼统,或者说比较大而泛。而更有趣的是,我并没做时间管理。我管理的是行动,不是时间呢,有发现吗?我一般都讲行动管理。时间本身不能管理,你管不管,它都在哪里。用“行动管理”这个词,在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咱们自己的行动自己负责,我们能管的是自己的行动。当然,现在比较火的词是“时间管理”。所以我讲行动管理,请您自动切换到可以理解的模式。关于前面提到的行动管理怎么做得好的问题,我把它落到是每日行动之上,跟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紧密相关,这样以后,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关于每日行动的效率问题,即每天如何做得更快更好。如果你总是在各类公众号上不停地汲取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容易能发现,其“心法”无非那么几条。“心法”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是变化的世界中不变的原则,是每日行动的指导思想。“心法”与“技法”相对。“心法”好比内功,如果内功没过关,就算你拿着把剑耍来耍去,这把剑本身再怎么锋利,但你没办法把这把剑用到极致。而换个角度讲,如果你的内功扎实,即使低头一看,手里仅有一把比较low的剑,你也能摆出架势来。要不怎么会有“钝刀出利手”一说?抓住“心法”等同于抓住了最基础的关键部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之效。那么,都有哪些“心法”呢?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我提炼了六个“心法”,正好凑个“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迎接即将到来的猴年春节。而且,这一次,我要把它们素面朝天地露出来,不浓妆艳抹。那就出来吧——一、主动收集生活中你有这种体验吗?有时候冒出很多可以行动的想法,过个一两分钟你却拍脑袋:咦,我刚才想什么来着?灵感、想法像你大脑森林里的小鸟一样,东跳西蹿,你看见只是一瞬间,如果没有抓下来,就飞走了,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如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做事方法、点子、idea呢?错过了,未免太可惜,太遗憾!所以,在行动管理中,首先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偶然想到要做的事,先要向它伸出双手,大力“拥抱”。与积极主动的心态相对的是,在想到要做的事时,假装没看到,自己抽身跑得远远的。假装没看到,现在没啥问题,过一段日子后它又会找上门来时,就是债主来讨债的节奏,分分钟急死你,因为实在变得太紧急了。然而,一个更震惊的真相是:之前那个“假装没看到”的行为,很可能不是你能意识得到的,而是潜意识帮你悄悄地做了决定。比方说,你正在玩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你爸过来说他要出门,十五分钟后把厨房的煤气炉关火。你应了声好,但潜意识里你不想管这件事,不想错过游戏,如果没有及时收集这个行动,很可能等儿就出事了。又比方说,看到我的文章里说了某个观点,眼睛突然像灯泡一样亮了起来,好像有那么些道理,你点点头“嗯”了一声,脑袋闪过念头说“要按照文章里说的做”。但是你没有意识到应该把这个念头收集起来。那过后能不能“变现”就靠运气了,等猴年马月某天这个念头突然降临。这些只是例子。也就是说,当时事情还不怎么紧急时,你根本完全没有觉知到什么该写下来,完全没有get到point,所以真正麻烦的问题是出在这里。这个“心法”,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主动收集而已,显露了一种轻视的口吻。但据我观察,在草莓榨智机小班上,在这个环节能做好的伙伴还真不多。二、思考为先主动收集到的行动想法,你需要对它进行二次创造。在美国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两次创造,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如果你看过这本书, 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吗?或许不经意间,这句话一闪而过,没有任何雪泥鸿爪的残存。这句话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它提到了“智力创造”,并且把“智力创造”放在了“体力创造”之前。而多少人并不重视行动前的“智力创造”,没有先想后行,先思后做,而是只想“体力创造”,拿起事情就立刻干?没有思考为先,很容易把人整累,回馈也小。所以,行动之前,要腾出时间,对要做的事情掂量掂量,算计算计。就像射箭,在拉开弓之前,你还要再静心瞄一会儿红心才放出箭。思考为先,就是瞄准红心的那一步。思考为先,都思考些啥呢?比如这个行动——哪些要做为什么要做做到什么标准可以交给谁去做要花多少时间去做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巧要放在什么时间段去做要以什么形式做才不拖延......(题外话:上面这段竟然像个梯形,无意之举,有型之美)可惜,思考这一步常被我们无意或有意忽略。无意忽略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先思考再行动,或者以为不重要,觉得与其想那么多,不如把时间花在“做”上面;有意忽略主要是心里觉得有难度,烧脑烧得累,不如直接逃避。但“思考为先”这一步不单不能省,而且分量还挺重,有时候不夸张地说,可以八成“想”,两成“做”。如同炒菜做饭一样,前面那些洗菜摘菜切菜的时间分量重,但洗得好,切得好,真正等到菜一下锅也就翻炒几分钟便熟了。三、清单提醒通过思考,想清楚自己真正要做些什么,真正能做些什么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行动了。但是知道行动,不等于时时会记得呢!因为大脑并没有那么管用,它并不能记得住那么多事,记挂太多反而让它难受,会充满了焦虑感,感觉到这个事也要干,那个事也要干,真怕忘记了哪一件,想想都醉了。我们要想办法让大脑能够不会忘记要做的事,并且不累。写下来变成清单,是一种好方法。举个日常的例子,去超市里购物,如果光靠脑记,没有列一份清单提醒自己,我八成会漏掉一些东西,明明去之前还觉得那些东西肯定会想得起来,但一到现场就犯晕。当然,列成清单就不要写得乱糟糟,要有条理性,要有整齐感,看得也舒服;清单不止一份,要分类成几份,哪些是今天待办的,哪些是下周的,哪些是更长久的;并且清单的内容要表述得清楚,是一份有结果导向的清单,更为明确预期结果的任务,动力才足,才可能采用更精准的行动去搞定想做的事。这些待办清单,英文为to do list,有人谐音为 “土豆”。就算再多行动,有这些“土豆”清单在手,大脑会觉得有个提醒机制,有个坚实靠山,心里会踏实点,也就不会整天担心忘了什么。四、要事第一有清单提醒,防止忘记,可以开始执行行动 。但清单上的内容那么些,不可能同时做,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有个执行的流程。从哪开始做呢?美国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中给出了答案:“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就先吃那只长得丑的。”这里的“青蛙”来指代有挑战性(有难度)且重要的事。形象点表述,就是那些一眼望过去很重要,但你第一个念头是“不想干”的事。所以每天的行动从哪里开始,就从这只“青蛙”开始。这也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要事第一”吻合。如果每天能够优先吃掉三只“青蛙”,优先做完三件要事,即使其它小任务没有完成,这天依然会成就感爆棚的!那什么是要事呢?不少小伙伴懂得“要事第一”的原则,但最后是晕在另外一点上——判断不了什么是“要事”。几件事摆在一起,说不清哪件更重要。这种现象很常见,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这里涉及到目标管理的范畴,一般人都会从下面三个层面中的一种去判断。立足当下:要事是当下重要紧急或重要不紧急的事立足年度:要事是跟你的年度目标契合的事立足长远:要事是现在持续做并在未来有收益的事显而易见,从第一种到第三种,站位越来越高,当然更有方向感,能够让你做事气定神闲、心如止水、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五、专注当下明确了要做的事,剩下的就是专心致志地做了。别以为专心致志很容易办到,如果平时你要观察一下自己做事的模式,就会发现人的行动是随机的,特别是你没有察觉和刻意去调整,则更是如此。有时候你正在网上搜索着某个感兴趣的内容, 突然浏览器就弹出个新闻广告窗,什么“猴子换头手术成功”“央行探索数字货币”,你一看眼睛就亮了,马上点进去看。等回过神来,都忘了一开始自己是在做什么事呢。还有的小伙伴,可以手头上做着一件事,心里总是记挂着另外一件事。说白了,就是走神。从远古的基因来说,我认为这是和古人类在野外需要警惕野兽有关,所以需要这种“走神”的习惯,才能及时发现威胁。所以在行动管理中,培养专注力是很重要的。专注力要高,前提是你的睡眠要足,睡得不好,精力不够,自控力就会下降,专注力难以持久。在精力足够的情况下,就是方法问题了。最著名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升专注力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抗拖延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详细背景可以搜索了解。它的主要做法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时间也可调节为适合自己的长度),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这种方法以时间的紧迫感强化专注力,虽然简单,但真的挺管用。六、批量解决在行动管理当中,还有一个小窍门,是从快递员那里偷师来的。现在快递业这么火,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从快递员那里接过东西吧。快递员是怎么送货的呢,他们是将寄件按区域分类后再投送的,属于同个住宅小区的物品都会一起送达。这就是批量解决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少行动间的切换成本,提高效率。比如需要“智力创造”时就将需要思考的内容一起解决掉,等到“体力创造”时,便专注于做的过程,而不需要再思考太多。比如同一个环境下的任务接连着完成,要外去办的事在外去时一起办了,要用微信时将需要用微信解决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可以减少时间被碎片化的可能。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六六大顺”行动管理心法。工具品种可以五花八门,但在方法上主要就这么几点。其中,前三个偏向于行动的准备,后三个偏向于行动的执行。说出来,它们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这么的素面朝天。可能你都不屑一顾,因为太常见,都不把它当回事。但真正用到家了,才知道好在哪。最后,我给它们编了个口诀——行动管理有心法,说来说去就六样。主动收集少遗憾,思考为先少迷茫。清单提醒少遗忘,要事第一少蛮干。专注当下少怠慢,批量解决少切换。还有一张手绘图,你们能看出其中的玄机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8系统下载不了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