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本的书本是从最后一页往前读的吗

查看: 1328|回复: 9
古代的竹简书
阅读权限70
& && & 用竹做书写材料,成形后就是书。东汉的时候许慎二说:“著于竹帛(“帛”是另一种书写材料)谓之书。”
竹子在写上字以前(不产竹的地方用木)得经过一番整治手续。先是把竹子截成筒,然后破成狭长的小片,刮削平滑,再在火上烘烤,烤去水分。这样才能在上面写字,也防止日后被虫蛀。这道手续叫“杀青”。杀青过后,再略加整修,就可用来写字了。
& && & 竹片写上字后,叫“简”(有的木片叫“木犊”)。其长度,有二尺四寸的、二尺的、一尺四寸的、一尺二寸的、八寸的不等。每简只写一面,面很狭,只能容纳一行文字,稍宽的,可以写二行或者三行。每行字数少则几个字,多则几十字。写时,除用笔外,还借用刀,如果不滇写错了,就用刀刮掉后重写。有人辨认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片简上的“羊昔筒”,三字,就是刮后重写的。
& && & 由于一部书不只写一简,而是得用许多简,所以写完后要把一片一片的简按文字的内容从右至左顺序编连起来。编连的绳子,有的用牛皮,叫“韦编”,有的用丝,叫“丝编”,也有用麻绳的。编成即为“册”字的形状,就像现今的竹帘一样,叫“册”或“策”,称“简册”。从历年来出土的简册看,每编所串连的绳子,一般串三道或二道,串四、五道的极少。串三道的是上、中、下各串一道,串两道的是上下各串一道。“册”字的象形字是,中间& && &有两横很像两道绳的样子。现在的“册”字中间只一横,那是文字在演绎过程中省略了一横的缘故。& && && &
& && & 编简成册,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来说,一篇内容完整、首尾相连的文字编为一册,自然也有的是少数几篇合编成一册的。编时,各简的天头和地角都要整齐,就像现代书的切口都很整齐一样。每一册的开头两根简,即第一、二简,均不写文字,这叫“轠简”或“首简”,相当于现在书的封面和扉页;最后一简叫“尾简”。& && && &
& && & 经过编连,为了便于保存,把它从左至右卷成一束,叫“收卷”,这样卷毕,开头的文字在前。收卷时,最后一简——尾简——为中轴,有字的一面在内,背在外。卷完后,首简在最外一层的前面,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读时,打开首简,一面读,一面将首简做中轴由右往左卷,等到全书读毕,再以尾简为中轴卷回来,成原先的样子。这种样子的简册,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由此我们可知商代就已经有这种形式的书了,不过这时期的实物我们尚未发现,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大多是战国时期的。从它的形状看,有明显的缺陷:一是一部书就是一大堆编连的简,自然很重,阅读和携带均不方便。西汉的东方朔,有一次向汉武帝上的奏犊,也是写在竹简上的,共三千字左右,由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简书的第二个缺点是,因为各简是在写上文字后再编的(也有编好后再写的),编连的绳子往往容易遮拦文字,这也不便阅读。三是日子久了,翻阅次数又多,绳子易断裂。
& &&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即为一例。这样,编连之简一散开,就会发生错乱有些地下挖掘出来的简册,我们就看到这种情况,这就叫“错简”或“脱简”。有了“错简”或“脱简”,本来一完整的一部书就变得次序杂乱甚至残缺不全,因此就有了“断简残编”之称。因为是“断简残编”,便无法通读,必须重新整理后才能还原书的本来面貌。这在今天来说整理工作相当繁杂,非专家难以胜任。
对竹简书的详细描述和考证,我最敬佩的师傅施廷镛先生早有详细的描述:
一、竹简书的形状:
在纸未发明以前,记录文字的材料是竹木。剖竹截木成为长条的片子,称之为简;把几简编缀起来,称之为策。唐贾公彦、...&
在纸未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材料便是竹简书。剖竹截木成为长条的片子,称之为简;把几简编缀起来称之为策,这就是竹简书的由来。竹简书的长度按照古代标准尺寸有长二尺四寸;有长一尺二寸;有长八寸的。&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古代的竹简书\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享有帖子相关版权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this.href);">论坛版权
阅读权限50
对竹简书的详细描述和考证,我最敬佩的师傅施廷镛先生早有详细的描述:
一、竹简书的形状:
在纸未发明以前,记录文字的材料是竹木。剖竹截木成为长条的片子,称之为简;把几简编缀起来,称之为策。唐贾公彦、孔颖达《仪礼聘礼疏》简谓据一片而言,策是编连之称。”又《既夕礼疏》谓“编连为策,不编为简”。从这两段话,可以说明“简”、“策”二字之义了。考它的起源,据《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册”与“策”是通假字。《说文》:“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这个“册”字,甲骨文作
2.png (5.65 KB, 下载次数: 12)
17:57 上传
3.png (5.05 KB, 下载次数: 10)
17:57 上传
,其形与《说文》的解释相合。甲骨是殷人用它来写刻他们的卜辞的,在他们文中已有“册”字,可证竹简书形制当始于殷朝。
简的长度,有长二尺四寸的,有长一尺二寸的。有长八寸的。唐贾公彦《仪礼·聘疏》引汉郑玄作的《论语·序》说:“《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尺二寸(清阮元《仪礼校勘记》谓当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唐孔颖达《春秋左传序疏》说郑玄注《论语》序以《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一尺二寸书之’,故知六经之策皆称长二尺四寸。”荀勗《穆天子传·序》说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凡此所言,皆周时写六经、纪传及国史的简,是用二十四的分数。到了汉以后,其制又略有变更。据王静安所考:有长二尺的,有长一尺五寸的,有长一尺的,有长五寸的,都是二十的分数。敦煌所出汉木简之属于书籍类的,如《急就篇》一尺五寸,而《相马经》医方等皆长一尺;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历书长一尺五寸,
而其余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永光五年(即公元前39年)、永兴元年(即153年)等历书,又皆长一尺。这是秦以前和汉以后竹简书长短不同的地方。
二、竹简书的内容:
每简所容的字数,多少也不一定,据《汉书·艺文志》说刘向以中古文(《尚书》)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浩》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仪礼·聘礼疏》曰:“郑注,‘《尚书》三十字一简’之文;服虔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简八字’。”荀勗《穆天子传序》曰:“一简四十字。”照这样说,有四十字的,有三十字的,有二十五字的,有二十二字的,有八字的。那容字的,都是长二尺四寸简;《左传》八字,或即同于《论语》用八寸简吗?然同是二尺四寸的简,最多的容到四十字,最少的只容二十二字,可见是没有一定的了。敦煌所出的《急就篇》,以一章为一简,每章六十三字。有面背分作三行写,每行二十一字者;有分作两行写,一行三十二字,一行三十一字者。因为这是字书,所以写的整齐画一。
书刀用以削牍,而非用以刻字,虽殷、周之书亦非尽用刀刻。这两说,我以为王说为长。《考工记》:“筑氏为削。”郑注云:“今之书。刀。”
简上的字,据叶德辉《书林清话》里说,一为刀刻,—为漆书:而王国维《简牍检署考》里说:“书刀用以削牍,而非用以刻字,虽殷、周之书尽用刀刻。这两说,马衡以王说为长。”《考工记》:“筑氏为削。”郑玄注云:“今之书刀。”《释名·释兵》云:“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所谓刊削者,谓有错误则以刀削去之也。”《史记·孔子世家》里说:“至于《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笔”与“削”的解说,据颜师古《汉书·礼乐志注》云:“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笔者,谓有所增益,以笔就而书也。”古人以刀与笔并称,与所谓笔削的是一个意思,并非说以刀刻字也。至于写字所用的材料,按它的演进,总是先用天然的材料——漆,而后进一步用人工制造的书墨。有人认为《后汉书·杜林传》所说的“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和《后汉书·儒林传》所说“贿改兰台漆书经字”,疑非真的漆书,因为当后汉的时候,人造的书墨已经盛行,不应还有漆书了。汉简固非漆书,但是杜林所得和蓝台所藏不一定都是墨书,可能是汉以前的漆书,从何处得知?就在“古文”二字。何谓古文?《春秋正义》引王隐《晋书·束皙传》说:“科斗文者,周时古文也。其头粗尾细似科斗之虫,故俗名之焉。”又唐孔颖达《尚书序疏》说:”科斗书,古文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头粗尾细,状腹团圆似水虫之科斗,故名科斗也。”何以古简上的文字形似科斗?而其他器物上没见有科斗形似的文呢?这有它的原因,因简上的文字系用竹挺点漆写的,漆是粘汁,初点在简上,成一圆形,从这一圆点向上、下、左、右伸,则渐成细形似科斗,纵横交错,笔画不清,使人不易识辨,就称之为古文。故杜林所得古文《尚书》,无疑是真的漆书,而非墨书了。
2、竹简书的书式:
今见之简,以战国楚简为最早,都是墨书。殷墟发见之甲骨,尚写而未刻者,据此,是在殷、周之际已用墨书。如漆墨兼用之起源,当更在殷商以前,但无确定的证明可资研究。
墨书须具有墨的材料和笔的工具。我国毛笔的起源,相传将蒙恬发明的。这种传说似乎起源于晋崔豹《古今注》,五代商缟《中华古今注》,也有蒙恬造笔的记载。不过南宋史绳祖对蒙怡就发生了怀疑。他在所著的《学斋佔毕》卷二说:“纸笔不始蔡伦、蒙恬……,但蒙恬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说文》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又“笔,秦谓之笔。”可见战国、秦汉之际,毛笔已经普遍地被人使用了。我们在安阳发掘的甲骨文,有的写而未刻。再上推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也是用毛笔一类的工具描绘的,可见毛笔的发明,是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成果。由于这批(楚简)墨书竹简的发见,更可证明蒙恬造笔说法的不可靠性。真正发明毛笔的人,应归功于劳动人民。1949年二月,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帛画,它的绘画工具应该是使用毛笔的(见《人民文学》1953年11月号郭沫若《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1954年6月,长沙左家公山楚墓发见毛笔一支(见《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12期,《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木槨墓》),用兔毫制成,笔杆细圆精巧,长约五寸,笔锋长约一寸,与现在描花的细笔相似,只是略为长一些。形状与汉“居延笔”不同,时代比“居延笔”又早了五六百年,楚墓竹简,我们可以断定就是用这种毛笔写的。由于这些竹简和左家公山战国毛笔的发现,对文献记载作了有力的更正,并说明了蒙恬造笔的记载,是封建统治阶级一贯剽窃劳动人民创造文化成果的例证。
四、竹简书的发现:
编简为册,据《说文》说:“册,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蔡邕《独断》说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的“册”字’作“”、“”形,可以考见“二编”、“两编”之说乃以绳横贯诸简,上、下各一道,使诸简排比成册。它的编联之物,有用柔皮的,柔皮叫作“韦”,故称之为“韦编”。《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有青丝编,《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
竹简书的发现,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要扩充宫室在曲阜,在拆孔丘旧宅墙壁中,发见古文写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的竹简,凡数十篇,引起汉代学者今、古文《尚书》的争论。《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即182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塚,得竹书数十车,文凡七十五篇,十余万字。简皆漆书科斗字。晋武帝时把这些竹简给束皙等整理,以今文——汉朝通行文字隶书写出书达十六种。现还能见到的只是《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二种,其余都巳湮没了。次为南齐建元元年(即479年)。《南齐书·文惠太子传》里记载:“建元元年,封南郡王。时襄阳有盗发古塚者,相传云是楚王塚,大获宝物:玉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亲,盗以把火自照。后有人得十余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缺文也。是时州遣按验,颇得遗物,故有同异之论。无疑的,这批竹简早已不可得见。又宋黄伯思撰《东观余论·汉简辨》说:政和中(年),关右人掘地得古瓮,中有东汉的竹简甚多,但散乱不可考,其中只有汉永初二年(即108年)讨宪符木简尚完好,简上皆章草书,书迹古雅可喜。黄伯思由这一简的记载,考订了《后汉书》经传的错误。这批竹简出土的年份,虽未记载,但从文内“近岁”二字来看,可能是在宋大观戊子(即1108年)以前。黄氏据“讨宪符”以校《后汉书·安帝纪》,它的文内有“千载之下,幸是简偶存,得以考证范史所书之误’,这几批简书的发现,仅见于书之记载,实物早已散失无存。今人已不得见。至近六十多年间叠有发现,不但数量相当丰富,而且还获见实物,增进我们对于竹简书的知识。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如8年),英国人斯坦因到我国新疆、甘肃考古,一在敦煌迤北之长城,皆两汉遗物;二在罗布淖尔北之古城,其物大抵上自魏末,讫于前凉;三在和阗东北之居雅城及马□、托拉拔□、滑史德三地,得汉、晋木简九百九十一片,除文书档案外,有小学、术数、方技等书。这批木简被斯坦因掠走后,法国人沙畹(EdowordChavarrnes)为之考释,并摄有书影。罗振玉与王国维据以考订,编为《流沙坠简》。罗序中说广遗文所记,裨益甚弘。如玉门之方位,烽燧之次第,西域二道之分歧,魏晋长史之治所。都尉曲侯,数有前后之殊;海头楼蓝,地有东西之异,并可补职方之记载,订史氏之阙遗。”足见这批木简可为研究古代史地之参考资料。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居延地方又发现从西汉到西晋三百年间木简万余片,有烽燧簿册、信札、伤寒药方等。上面写的字,有每片一行、两行的,有一面、两面的,多则四十字,少则八九字。其中有东汉永和五年(即94年)和七年(即96年)的广地南部官兵兵器簿,是用两根麻绳把七十六根木简上下编连起来的。内容记载着破胡燧和涧上燧的器物名目,是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最古、最完整的汉代竹简书。向达在《新疆考古概况》中说:“1943年,在大方盘城附近也发现一些汉简。”关于这批汉、晋木简的著述有:《汉晋西陲木简汇编》,张凤编,1931年上海有正书局景印本。
《汉晋木简精萃附释文》,日本清雅堂景印本。《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四卷,劳榦撰,1943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石印本。《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二卷,劳榦撰,1944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所石印本。黄文弼著《罗布淖尔考古记》著录汉木简七十这些木简是在罗布淖尔北岸古烽燧亭遗址中获得的,有河乎、元延的年号。1952年(至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南调查发掘团)一月,长沙五里牌出土竹简三十七片,长短不一,文字漫灭,很难辨认,其中可辨的有“金戈八”、“鼎八”数简,原简班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见《科学通报》三卷七期):夏鼐:《长沙近郊古墓发掘记略》《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第二期转载及《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4期赵万里:《中国印本书笈发展简史》)。
1953年7月,长沙南门外仰天湖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四十三根,是用较细竹管,一管剖成数简(见《考古》六期傅振伦《竹简书说》),完整的全长约22公分,宽约1.2公分,厚约0.1公分,四角为方形;文字就用墨笔写在竹黄一面(竹心的光面),竹背的青皮还未除去;每简所书文字,由二字至二十一字不等。有的个别文字,也因年久沉霾,漫漶不清。经史树青考释,上面写著有各种器物名称,其中大部分都是衣衾锦绣之属,还有少数的铜、铁、竹、木器具,是生人赠送死者的物品清单,
《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研究》,史树青著,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这批竹简在古代文化史和文字学上的地位,以及由此所看到战国时期的社会面貌,论述甚详。
1954年8月,长沙杨家湾出土竹简七十二片,其中二十七片无文字,有字的每简只有一至二字,并因水土浸蚀,字迹模糊不清,长竹简书和帛书约13.5公分,宽约0.6公分,较仰天湖出土的竹简为短小,字形及笔法也不相同。从墓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看来,其相对年代,至早不出战国末年,至迟也在西汉初年。(见《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12期,《长沙杨家湾M006号墓清理简报》)。
竹木简的发现,可以帮助作社会发展的各种考订,比之书籍记载,其确实性,迥乎不同。
长沙战国时代竹简的发现,是祖国最古的档案之一,它在我国文化史上、文字史上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新疆天山南路的千佛洞的赫色尔千佛洞,在洞内沙土中清理出来的有吐货罗文残经片及竹简,西北文化局新疆文物调查组。
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沂县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的竹简,除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外,还有《六韬》、《墨子》、《晏子春秋》、《管子》和《尉缭子》。另外,还有关于阴阳、风角、灾异、杂占等,共有竹简和残简四千九百四十二枚。
这批竹简,经过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专业工作者,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整理,已整理出《孙子兵法》竹简一百零五枚,共一千余字,已发现的篇名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三篇相同。《孙膑兵法》已整理出二百二十三枚,共六千余字,可以确定的篇名有:《陈忌问全》、《禽(擒)庞涓》、《客主人分》、《将败》、《月战》等。可以推断的有:《将义》、《五共》、《五名》、《将失》、《兵问》、《陈(阵)》、《火战》、《水战》等篇,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战争胜负因素的看法,作战时在兵力众寡不同、强弱不同和地形条件不同的作战指导方法,以及阵法的探讨和有关“将”的条件和作用的论述,等此外,有些书名,如《曹氏阴阳》等,过去未见著录。在二号汉墓中发掘了公元前134年的《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三十二枚。
这批新发现的竹简中,有大批先秦典籍,但却没有儒家的书,这座墓葬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不久,这就证明秦始皇焚书是有严格政治选择的。他所焚禁的是儒家的反动经籍,沉重地打击了“是古非今”的反动复辟势力。这也是对叛徒、卖国贼林彪攻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有力批判和揭露。
这批竹简的发现,特别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儒法斗争历史和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同时对于古代文字学、隶书的演变和书法的研究,也很有价值。
这批竹简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等整理,文物出版社把它的影印材料和有关研究文章,编辑成《孙膑兵法-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等书籍,准备续出版。
阅读权限25
都变成磁盘了
说的真有意思,
阅读权限25
我们现在的书本会不会也会随着岁月流逝变成“竹简”
言之有理。&
阅读权限100
我们现在的书本会不会也会随着岁月流逝变成“竹简”
都变成磁盘了
阅读权限70
竹简书-帛书-纸质书-电子书-未来???书
阅读权限50
很多网友问古代的书籍是不是竹简?其实是分朝代的,不同朝代,所用的书籍均有所区别。
Powered by Discuz! X3.1
Comsenz Inc.& 古代被罚抄书3遍,用一手握3支毛笔搞定? ...
查看: 17064|回复: 84
性别男&UID763679&帖子348&主题16&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看推荐去瞧,发现主角被老夫子罚抄书3遍,他刚刚才练毛笔字不久的能一手夹3支毛笔同时在3张纸上写?不知道这毛笔怎么夹?如何保证蘸墨均匀?3张白纸如何放置?这个可不是现在小学生罚抄,不是小管的-圆珠笔,不需要考虑墨汁蘸取,可以在同一张纸上写3行......恕我脑洞不大,想象不出来。
性别男&UID742999&帖子296&主题26&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我的滑板鞋 于
21:09 编辑
这作者智商好低,要是我写一定写成把墨蘸浓一点,然后三张纸叠起来抄。&&
性别男&UID505286&帖子3754&主题63&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5&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5&好友0&注册时间&
这是一门绝技,一般人练不了
性别女&UID336922&帖子1858&主题13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7&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7&好友0&注册时间&
而且古代行文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位一手握3笔该怎么握呢?!就算勉强握住,写出来的字能看?
性别男&UID634572&帖子1250&主题7&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当年用两圆珠笔试过勉强能写,毛笔是神人了。
性别男&UID417207&帖子916&主题1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我那时抄字一直用两支笔的,3支没试过。
性别男&UID823473&帖子74&主题3&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作者真用过毛笔吗
性别男&UID703782&帖子3483&主题4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是人是鬼都去写小说了。
性别男&UID555250&帖子9903&主题178&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16&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6&好友0&注册时间&
FSN有佐佐木小次郎的燕返,一次砍三刀
今有主角,一手拿三笔
性别男&UID714637&帖子727&主题17&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而且古代行文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位一手握3笔该怎么握呢?!就算勉强握住,写出来的字能看?
不用一起握着,弄一个木架应该就可以,不过文字纸张排列不好说了。总体个人感觉,写个字投机取巧的,不管怎么样弄,写出这样剧情的作者都有点N……。
性别男&UID353955&帖子5509&主题119&精华1&龙晶0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boltgun 于
01:58 编辑
只有4楼吐槽到了竖列。
性别男&UID587404&帖子1181&主题5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不用一起握着,弄一个木架应该就可以,不过文字纸张排列不好说了。总体个人感觉,写个字投机取巧的,不管怎么样弄,写出这样剧情的作者 ...毛笔不是圆珠笔
性别男&UID489045&帖子617&主题1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不用一起握着,弄一个木架应该就可以,不过文字纸张排列不好说了。总体个人感觉,写个字投机取巧的,不管怎么样弄,写出这样剧情的作者 ...握不稳的,会滑
性别男&UID756432&帖子34&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如果是我就用活字印刷术。
性别男&UID17813&帖子11532&主题139&精华2&龙晶12 &龙威0 &积分46&阅读权限100&好友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46&好友3&注册时间&
写出狗爪书法,然后被罚再抄100遍
性别男&UID813345&帖子1119&主题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曾经用卡子固定五支圆珠笔,一次写五行;
毛笔就不敢想象了……
性别男&UID115277&帖子11153&主题92&精华6&龙晶11 &龙威0 &积分64&阅读权限150&好友7&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6&龙威0 &积分64&好友7&注册时间&
当老师都是煞笔?
性别男&UID388625&帖子5162&主题10&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8&阅读权限90&好友5&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8&好友5&注册时间&
关键是古代行文,都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
除非毛笔横排三支,不然你一次三列写给我看看!
借团长吉言如下:
我对普通人没有兴趣。
如果有外星人,超能力者,时空旅行者,位面穿越者......
就来找我玩吧!
性别男&UID706310&帖子122&主题1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怎么说呢,一次几只笔,其实是有这种木架的,话说是专业工具来着,但是行文可能就有点……
性别男&UID726942&帖子530&主题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为什么我第一反应是周星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t最后一页结束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