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鼻导经鼻气管插管视频后病人血氧饱和度仍不升

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作者:江河
来源:呼吸时间
吸氧是临床治疗危重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无论是门诊、急诊,还是病房,碰到危重病人,首要的就是吸氧,导管、面罩,一根管子连接墙壁氧源,看似十分简单。吸氧虽简单,但其中学问也不少。
氧疗的目的
1. 纠正低氧血症或可疑的组织缺氧;2. 降低呼吸功;3. 缓解慢性缺氧的临床症状;4. 预防或减轻心肺负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氧疗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难道患者缺氧就给吸氧吗?
常见的适应证
1. 心跳呼吸骤停;2. 低氧血症(PaO2
& 60 mmHg,SaO2
& 90%);3. 低血压(SBP & 100 mmHg);4.
低心输出量及代谢性酸中毒(HCO3
& 18 mEq/L);5. 呼吸窘迫(RR & 24 bpm)。
具体操作指标
1. 吸入空气时,PaO2
& 60 mmHg 或 SaO2
& 90%,PaO2 或 SaO2
低于预期水平;
2. 对于新生儿,PaO2
& 50 mmHg 或 SaO2
3. 低氧血症、低血压、呼吸窘迫;
4. 创伤或其他急性病、CO 中毒、严重贫血;
5. 需要氧疗的其他情况:如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肺水肿、肺心病、COPD、ARDS 等等。
看看上面所说,是不是觉得有一些抽象?没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吸氧的器械开始详细谈谈吸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手里的工具,要有充分的了解,氧气来源一般是医院的墙壁氧源,流速可以从 1 ~ 20
升/分,这个我们控制不了,剩下的,就是选择各种氧疗装置了。
一般来说,氧疗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低流量和高流量装置,分类依据很简单,除非患者已经呼吸完全停止,无论是疾病引起或者是麻醉镇定肌松等(此时需要的是机械通气),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有自主呼吸的,也就是说,每分钟会和空气产生气体交换,而此时吸氧,氧气是要和患者的自主呼吸进行「对抗」的。
所以,氧气并不一定如你所愿,安全顺利的进入患者肺部。如果想给患者吸氧,就必须要完成对患者自主呼吸空气能力的压制,使得通气量远远超过患者自主呼吸的空气量。如此才能保证患者氧气的输入。下面结合图片,,简单介绍一下不同器械的吸氧流量,可以获得的吸氧浓度和用途。
低流量吸氧设备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p/mmbiz_qpic_cn/ceafa6cfc12e34f92032b0.jpg"
ALT="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TITLE="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
这个是临床最常见的吸氧设备,几乎每个医院都有,也是最常用的。鼻导管使用正常的生理结构,鼻咽与口咽作为储氧部位,平均体 50
毫升,相当于解剖死腔的 1/3。
优点:使用方便,氧流量 恒定。患者
耐受良好,活动自如,方便其吃饭及交谈。但是使用鼻导管的时候,一定要清理患者鼻腔,使之通畅。要是患者鼻腔里充满了鼻涕和其他分泌物,这样就毫无用处。
缺点:每分钟通气量大的患者很难达到较高的吸入氧浓度(&
0.40)。且不能用于鼻道完全梗阻的患者。同时也可能引起患者头痛或粘膜干燥。
注意事项:氧流量最大 5 到 6 升/分,如需 & 5
升/分应更换其他吸氧装置。使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开到 10 升/分,除了损伤呼吸道外,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低流量吸氧设备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p/mmbiz_qpic_cn/5c8a3ee5f9da54d4ebcf.jpg"
ALT="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TITLE="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
普通面罩是很多基层医院的吸氧设备。其特点是密闭性差,通气孔较大,有利于空气进入;有储氧部分(reservoir),FiO2
高于鼻导管,但不固定 ,FiO2
≤ 0.60;若患者为低通气,CO2
可能蓄积在 reservoir 内,造成高碳酸血症。所以,就算你把医院的墙壁氧气开到最大,也只有 50%
左右的氧气被患者吸入,因此不需要担心氧中毒。
注意事项:氧流量至少 6 升/分(和鼻导管对比一下),可以「冲」走呼出气中的 CO2,防止患者重复吸入
CO2,不应使用湿化瓶。
低流量吸氧设备
储氧面罩(部分重复吸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p/mmbiz_qpic_cn/f02f29af24730f4ecccaeade9c3c2fa7.jpg"
ALT="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TITLE="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
结构上的特点为普通面罩 储氧气囊外观与非重复吸入面罩相似,储氧气囊与面罩之间没有单向活瓣,储氧气囊内充满氧气从而提高
FiO2,呼出气与气囊中氧气混合,当呼气流量大于氧流量时,面罩上有单向活瓣,容许呼气,但吸气时空气不易进入,故可以提高
FiO2,患者发生
潴留的可能性大。
低流量吸氧设备
储氧面罩(非重复吸入)
它 = 普通面罩 储氧气囊。外观上和 储氧面罩(部分重复吸入)类似,储氧气囊与面罩之间有单向活瓣,面罩上也有单向活瓣。其优点是更好控制
这种面罩,是在非插管及机械通气条件下提供最高的 FiO2(这一点相信是很多医生,甚至是包括很多患者家属最希望看到的),短期应用有效,且不会导致患者鼻粘膜干燥。
缺点:需要密闭
,很多时候医生和护士没有注意到这点。边缘漏气,对于吸氧效果是「致命」的。同时,其还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刺激其皮肤,影响进食及交谈,无法进行雾化治疗。
注意事项:储气囊 任何时候都
必须保持充满状态,如果气囊是瘪的,基本是护理没有到位。同时需要防止气囊「打折」,随时保持气囊自由膨胀,确保气囊与面部贴合良好,单向活瓣工作正常,也
不应使用湿化瓶。
总结一下上述几种低流量吸氧装置的适用范围:病情稳定,呼吸形态正常,分钟通气量 & 10 升/分,呼吸频率
& 20 ~ 25 次/分,潮气量 & 700 ~ 800 ml
的患者可以使用 低流量吸氧装置。
高流量吸氧装置
提供氧流量大于患者每分钟通气量的
3 倍,可以达到 40 升/分,保证患者所吸入的氧气不被空气稀释,同时 FiO2
维持恒定(这也是高低流量吸氧的最大不同)。
高流量吸氧装置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p/mmbiz_qpic_cn/97c6ffe67e4ebc3cb463ec2.jpg"
ALT="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TITLE="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
面罩下方装有一个大的气囊以储存氧气,吸气时,由气囊提供氧气,不与空气混合。同时,FiO2
固定。想要确切地了解麻醉气囊,我们应该请教麻醉医生。他们对于开放气道的手法,以及捏球的力度掌握,确实是炉火纯青。对于其他科室的大夫,了解麻醉气囊是高流量吸氧装置就可以。
高流量吸氧装置
Venturi(文丘里)面罩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p/mmbiz_qpic_cn/d797fd87f8ad178ea8b74.jpg"
ALT="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TITLE="吸氧不简单&&五大要点常常被忽视" />
很多大型医院都有这种面罩,但很不幸的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它的原理是利用机械 Venturi
原理增加面罩的氧气流量,限制进入面罩的空气流量,从而保证固定的 FiO2,不同种类的
venturi 面罩通过不同的吸氧流速,可以达到不同的 FiO2(FiO2:24%
~ 28% 4 lpm),FiO2
35% ~ 40% 8 lpm )。
其优点:提供恒定的 FiO2,适用于
COPD 患者。
缺点:不能提供高的 FiO2(没有看错,虽然
venturi 面罩是高流量吸氧装置,但是其并不能提供高的 FiO2;但它可以隔离空气对呼吸的影响,保证固定的
FiO2,所以其属于高流量吸氧装置)。
说句题外话,几年前曾经遇到一名患者,从北京大医院转回本地,带着就是 venturi 面罩,结果入院后出现 1
型呼吸衰竭。氧流量开到很大,仍然无法提高其血氧饱和度。最后换了普通面罩,10 升/分流速,半小时血氧饱和度就提高到
98%。不是贵的就好,也不是所有的面罩都是伴随着高氧。
注意事项:最最重要的是确保氧流量与 Venturi 装置标记一致,这才能保证 FiO2
准确。具体参考该面罩的说明书,一般用颜色标记。
高流量吸氧装置
麻醉机和呼吸机
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切开,都可以达到 100% 的 FiO2,此两种仪器的设置和调节比较专业。
高流量吸氧装置的适用范围:
1. 需要固定 FiO2:如肺气肿,知道该用哪个面罩了吧?
2. 需要高浓度 FiO2:如
ARDS 等等,可以选择的很多,除了 venturi 面罩。
最后提纲挈领,总结一下上面文章的内容,不同吸氧器械的效果。
*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气流量不同时 FiO2
编辑:王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的总结:抢救插管致心跳停止1例
我的总结:抢救插管致心跳停止1例
[讨论]日抢救插管.doc (32.5k)该内容可以直接贴出:日抢救插管记录日23:30左右,22(急诊)病区来电要求插管。因时间紧急,未详细查看病历,以下所诉均为到达病房后眼见情况及简单询问主管医师所得情况:患者,女,81岁,约40kg,病房内端坐呼吸,予鼻导管及面罩给氧,血氧饱和度为64-68%,血压为90-95/50-55mmHg(基础血压不知),心率较慢,为55-60/分,询问主管医师,患者为“心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经家属签字同意后(由主管医师和家属谈话),予以气管内插管。插管前,患者血氧饱和度为70-75%,予平卧,面罩加压呼吸(因面罩球囊无法接入氧气),予异丙酚50-70mg静注,待患者意识稍浅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一次成功(患者咽部分泌物多),插管深度为22,固定并予球囊氧气加压辅助呼吸。插管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法显示,心率减慢,为45-50/分,血压无法测量出,四肢发冷,心电图显示由窦性心动过缓逐渐转变为交界性心率,后变为室速及室颤甚至心脏停搏,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及电除颤、电复率,并静脉注射多巴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及阿托品等,效果甚微,至7月10日0:30左右,经家属同意,放弃抢救。现主要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出现的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法测量出,以至后来心跳停止的情况进行讨论:1、&&该患者气管插管的过程是否有操作上的错误2、&&该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法测量出,及心跳停止是否由气管插管而引起3、&&对于该患者情况的病人气管插管前需做怎样的准备4、&&对于该患者情况的病人该如何进行气管插管以下是我对这次抢救插管造成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法测量出及心跳停止原因的分析和得出的经验教训:1、&&没有很好地了解患者病情,患者究竟是肺心病引起的心衰呼吸困难,还是有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有严重低氧血症,心跳仅55-60/分,血压95/55mmHg,说明缺氧严重抑制心肌,心脏已处于停跳的边缘;2、&&该患者其实自主呼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CO2分压兴奋呼吸中枢驱动的,通过手控辅助呼吸,完全可以打断自身的自主呼吸,因此该患者可以考虑先不要插管,可以紧闭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模式为psv、cpap、bipap;3、&&患者插管前可能已经是呼吸性酸中毒,没有查血气;估计查血气,PCO2一定很高;4、&&插管前准备不够到位,皮球无法接氧,可以用呼吸机接上面罩控制呼吸(纯氧),插管前SpO2仅75%,不够高;5、&&插管前没有肺部听诊,是否存在有价值的阳性体征;插管后没有听诊肺部,不知道插管供气后两肺是否能较好的膨胀;6、&&插管时未将咽部分泌物吸净,可能导致导管将分泌物捅下,造成单侧或双侧主支气管堵塞;7、&&用异丙酚不妥,异丙酚对循环抑制较剧,95/55mmHg的血压使用异丙酚本身可以引起严重的低血压而停跳,可以用小剂量咪唑安定;8、&&没有建立深静脉,所有药物都是从浅静脉进入,这样用药的效果差;9、&&需要准备好急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素、利多卡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预判插管困难情况必要时请示上级医生临场指导帮助;另外,也总结了一下手术室外气管插管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病人的基础病变情况(在心跳还没有停止或者还没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前),即便是比较紧急的情况下也要在一边做准备工作一边询问病情,同时最重要的是询问家属是否对插管可能引起心跳停止这件事有充分认识;2、&&在开始插管前要充分提高病人的氧饱和度,可以用面罩同步正压通气,通过面罩同步给氧可以判断病人插管的难易程度,同时询问更多有关病人的情况;3、&&给氧到达病人的最佳状态后(有很多病人不可能到100,95以上就较为理想了),小心给予麻醉药物和肌松剂;如果面罩通气困难者则不能给予肌松剂(呼唤上级医生的帮助是很必要的),麻醉药物应该遵从最小有小剂量原则;4、&&喉镜暴露前应准备好硬的吸引器头一准备暴露后吸引咽喉部的返流物(很多插管病人都有很多分泌物和返流物);5、&&妥善固定好导管,向主管医师交待导管正确的深度等细节;干了多年,外面插管不少,大概归类为:(1)心跳呼吸停止病人插管:些类病人是死马当活马治疗,下颌松弛,无反射反应,易于声带暴露,插管困难的少,无病人家属告麻醉问题。(2)急诊外伤病人插管:病人外伤严重,但有一定的反射反应和有些病人清醒,声带暴露困难,插管反射很强,严重休克病人可能会心跳停止。饱吃病人可能诱发呕吐,造成误吸的危险。颌面外伤呼吸道异物多,可能插管困难。(3)呼衰、心衰病人的插管:些类病人有意识,呼吸道分泌物多,有一定的反射反应。直接插管困难。要在麻醉下插管由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多,麻醉药对呼吸进一步的抑制,加压辅助和控制呼吸难于把氧气压进肺,危险啊,如紧急插管不成功,心跳停那就难办了。我碰过,但紧急插管成功,捏了一把汗。我个人认为些类病人插管不是太紧急,可在充分表麻下纤支镜插管,一边吸痰和插管,安全。(4)脑外伤和疾病病人的插管:病人昏迷,但有一定的反射。插管反应大。些类病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多,也可能用麻醉药物时病人缺氧加重,而紧急插管不成功而心跳停。要备吸痰设备。我个人认为纤支镜插管比较安全,在充分表麻下,将口,气道内痰吸干净。我在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急救插管,病情轻重不一,家属和医生各执一词。插管时机也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两大棘手的问题,一是困难插管,二是插管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跳骤停。一旦患者有什么意外,说都说不清了。
这次在淮海麻醉学论坛上听到一个观点,主张给予无创通气,如面罩加压供氧,有大宗的临床调查,证明气管内插管的抢救成功率并不优于此。如果维持呼吸道通畅无困难,在某些情况下,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简便易行,可以在麻醉医生到前就实施,争取床边抢救的宝贵时机;又可以避免强行插管带来的或许会是致命的不良反应。
病床边插管前给药总是有顾虑的,这些病人都比较危重,任何镇静镇痛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反而增加患者生命的危险性。如果无创通气可以维持,是不是会更加安全?
我曾在ICU给一个17岁的室缺修补术后的孩子插管抢救,他是拔管后又出现的心衰呼衰,血压很低,已经清醒,由于缺氧很躁动,没有办法配合,在主任的指示下给了些镇静药,管是插了,但是血压再不可以维持。这件事情过去多年了,但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他在插管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那些镇静药,他会生存多久。一篇关于急救气管插管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急诊气管插管的若干问题.PDF (89.87k)急诊插管,纤支镜无法普及。个人认为对于有意识,有自主呼吸的病人,经鼻插管是个不错的选择,做好充分的表麻,成功率非常高,有些端坐位呼吸的病人甚至不用摆体位。但是白血病、颅底骨折的病人一般避免用此类方法。从安全角度,我认为对于如此危险的病人,麻醉科要注意摆脱开自己的责任,这一方面是要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对病人负责。首选无创面罩通气是最安全的,等待病人的缺氧改善后再插管,避免缺氧下插管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导致心跳停止。不要用任何麻醉药物,防止抑制呼吸循环功能。采用局部麻醉保持清醒和自主呼吸,插不进去就放弃。最后不行就用一个喉罩暂时通气,由耳鼻喉科气管切开。我是一名ICU医生在我们科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都是老年,基础情况差,而且经常是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我遇到过好几历插管过程很顺利,但是插管后出现循环的衰竭,有些病人可以通过血管活性药维持,有些病人就是因此进一步加重病情的.真是用了很多方法改善上面问题也看了不少文献,准备一篇综述关于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是心血管反应的防止.我想对于急诊插管,如果病人有自主呼吸,可考虑盲探经鼻插管,创伤较少从安全角度,我认为对于如此危险的病人,麻醉科要注意摆脱开自己的责任,这一方面是要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对病人负责。首选无创面罩通气是最安全的,等待病人的缺氧改善后再插管,避免缺氧下插管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导致心跳停止。不要用任何麻醉药物,防止抑制呼吸循环功能。采用局部麻醉保持清醒和自主呼吸,插不进去就放弃。最后不行就用一个喉罩暂时通气,由耳鼻喉科气管切开。请勿重复别人的帖子,谢谢如果确实需要引用,可以使用quote功能西门吹血可以用用喉罩虽然气管内插管可以建立人工气道,但形成插管困难的因素较多,技术操作要求高,导致缺氧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喉罩应用于心肺复苏早期气道的建立,优点如下:操作快捷,简便,容易掌握,效果可靠,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并且不影响心脏按压。可用于不适合气管内插管的急救病人,短时间的人工通气。根据报道:非麻醉医生分别使用喉罩与气管内插管两种方法比较,其结果喉罩一次试插成功率为94%,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为51%[1]。以测试气管内CO2为指标判断建立通气所需时间,其结果喉罩为38.6 s,气管内插管为88.3s。缺点为喉罩维持通气的密闭性不如气管内插管,对饱食、呕血等病人有误吸的可能,体位变化或长时间通气可能出现通气不良现象。 当然喉罩只是提供了一种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替代传统的气管内插管。心衰,心率却只有50多次,基础病变是什么?,80岁老太太,40KG,心衰,心率只有50余次,还用50-70MG的异丙酚,不好意思的说您这不是把她往死里整吗?我说两句。手术室外紧急气管插管确实面临众多问题。评估不足、病人潜在疾病、当时的危机、及缺少帮助和器具。很佩服楼主能通过一个病例总结这么多心得,这是难能可贵的。楼上战友分析了很多,我则引用一篇文献上对紧急RSI方鞍的推荐,该文见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Volume 21 &#8226; Number 1 &#8226; January 2003Table 2. Protocol for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n Adults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tocol BTime 0-5 min&&P continue until intubated&&Assemble drugs and prepare for intubationTime 5.0-5.5&&Pretreat&&Lidocaine 1.0-1/5 mg/kg IVPTime 5.5-6.0&&A allow 1 min for effect&&Etomidate 0.3 mg/kg IVP (drug of choice)&&Or&&Midazolam 0.1 mg/kg IVP&&Perform Sellick's maneuverTime 7.0-7.5&&Administer paralytic and wait 1 min&&Succinylcholine 1.0-1.5 mg/kg&&Or&&Rocuronium 0.6-1.2 mg/kg IVPTime 8.5&&IntubateTable 3. Protocol for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n Adul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thma: Protocol CTime 0-5 min&&P continue until intubated&&Assemble drugs and prepare for intubationTime 5.0-5.5&&A allow 1-2 min for effect&&Ketamine 1.0-2 mg/kg IVP&&Or&&Midazolam 0.1 mg/kg IVP&&Perform Sellick's maneuverTime 6.5-7.0&&Administer paralytic and wait 1 min&&Succinylcholine 1.0-1.5 mg/kg IVP&&Or&&Rocuronium 0.6-1.2 mg/kg IVPTime 8.0&&IntubateTable 4. Protocol for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n Other Adults: Protocol DTime 0-5 min&&P continue until intubated&&Assemble drugs and prepare for intubationTime 5.0-5.5&&A allow 1-2 min for effect&&Midazolam 0.1 mg/kg IVP&&Or&&Etomidate 0.3 mg/kg IVP&&Perform Sellick's maneuverTime 5.5-6.0&&Administer paralytic and wait 1 minute&&Succinylcholine 1.0-1.5 mg/kg&&Or&&Rocuronium 0.6-1.2 mg/kg IVPTime 7.0&&Intubate还有一种情况:患者已经呼吸心跳停止一段时间,下颌因缺氧僵硬,张口度差,暴露困难,怎么办?特别是家属在场,本来对医疗过程就有意见,麻醉医生反复插,很麻烦。本人想说的是手术室外的急诊气管插管初始的目的往往是要建立通气道,改善氧供,提高氧饱和度,但是一定要在行动之前搞清楚病人的基础病因是什么,请求插管的目的.中间经过哪些治疗措施,有哪些改变,如果没有仔细分辩,就会出现楼主所述现象,这在临床中不乏常见.其次,插管一定是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一般麻醉科都有一个气管插管箱,应该说基本的东西都有了,但楼主所说,此次插管在氧气并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的,对自己手头的东西应该非常熟悉!对楼主深入的总结表示敬意!一个月前,下午三时许接外科电话一同事为一脑外伤术后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在同事回来十分钟后(约三时五十分左右)又接电话说管子没插好要重插,因前一同事有其他的事而换我去。到病房后见外科医生正在行胸外按压及加压给氧,患者男性,43岁,约55KG,患者为脑外伤后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术中情况不详,今天中午一时左右出血压过高,高至188/100mmHg,在请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甘油后(具体用药用法不详)出现血压下降等.现BP80-70/50-30mmHg,R45次/分,SPO265-40%,外科医生说给氧阻力大,血氧上不来,此时见前面插的是6.5号的管子,怀疑可能是导管过小的原因,就换了一根8号的导管,插好管后听两侧对称,有少许湿音,固定导管长度为23CM,一年青医生继续胸外按压,外科主任按压呼吸囊(因没有呼吸囊的弯头,所以呼吸囊是垂直操作的).患者血氧一度回复到92-80,心电图示心率142多/分,约十分钟后见气管导管内见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双肺有大量的湿润音,给予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同时腹部及胸廓明显鼓胀,给氧阻力大,在断开呼吸囊后一股气体从导管内涌出,之后腹部及胸廓恢复.在与家属谈话时,家属放弃抢救.在拔除导管时发现导管的长度达到了约27CM,因为腹部及胸廓明显鼓胀,我想是不是操作原因导致导管刺破气管形成了气胸?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每次出去急救插管,心里都突突的。手术室外插管麻烦啊,有家属,有外科室的医生(有些不懂).并不是每一例病人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的,尤其是在插管不顺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气切,口咽通气道,喉罩都可以的。困难气道的处理
困难气道的处理.ppt (280.0k)这种病人的处理应该采取清醒插管,给予环甲膜穿刺注入麻醉药后,再给予表麻,可以给一点儿力月西2毫克左右,但不要用异丙芬,因为对血压有影响嘛,插管的原则就是病员的饱和度要在90以上,首先要面罩高流量吸氧后才插管。我一次也没插过,但心里也是挺怕的
您的位置: &&抢救病人时插管为什么一定要家属签字,才给插管?_百度知道
抢救病人时插管为什么一定要家属签字,才给插管?
  手术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不经病人家属同意,那么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都由医院负责。。签字就说明家属同意并周知,如果出了事故医院没有责任或责任较轻。  插管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对气道黏膜有一定的损伤,存在着出血、感染、窒息死亡的风险;病人的主观感受不佳。所以在能够使用鼻导管、面罩等无创呼吸辅助的情况下,要避免插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如果不经病人家属同意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出了事故医院没有责任或!签字就说明家属同意并周知,那么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都由医院负责,责任较轻
提问者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双鼻导管吸氧流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双鼻导管吸氧流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鼻气管插管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