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资本论》的学者说说,为什么经济学大师马克思资本论不是个有钱人?

怎么读《资本论》
浮沉wan490
当然如果你要想从哲学、社会学角度来读,大概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不过大多数读《资本论》的还是奔着经济学内容来的,所以经济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经济学基础知识分两部分,一块是所谓西方经济学知识,就是马克思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特别是庸俗经济学。没有这部分知识,马克思与庸俗经济学的论战就看不懂;而且,因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大相径庭,你可以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去思索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逻辑。学习西方经济学,先断了批判的念头,就老实认真学,因为这时候你还没学马克思呢,你还没本事去批判西方经济学。这个时候上了批判的瘾,结果就是什么都学不好。另一块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你可能会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都是从《资本论》里来的,为什么我不直接去读《资本论》而是去读那些书呢?原因很简单,《资本论》写得太长了,太复杂了,看着容易晕。费劲读了一章好几十页,合上书回头一想什么都很不确定是很正常的。可以去读一读复旦大学出的一本《〈资本论〉简编》,那书还不错,没自作聪明往里添油加醋。  要是你觉得这两方面准备好了,拿起三大本《资本论》,先读目录,把目录读熟,读明白。这样一是可以大体了解《资本论》里都谈了哪些事情,二是(更重要的)了解《资本论》的逻辑。《资本论》的内容逻辑性非常强,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后边内容的基础,而且各部分内容处于不断的辩证转化过程之中。这样你可以事先心里有个大概,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为什么把这部分内容和那部分内容列在一起?就像泛黄的报纸问的,为什么写绝对剩余价值的时候,花了那么大篇幅写工作日?  有了准备,就可以读正文了。毛泽东同志说,《资本论》很长,怎么办呢?读下去就是了。没别的办法,硬着头皮读下去。其实《资本论》本身的可读性是不赖的,读着(除了第一卷第一篇以及第二卷的不少些章节)其实是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读《资本论》有困难,其实毛病不是出在这书的内容上,而是:一、满脑子的西方经济学,对与西方经济学不一致的东西不屑一顾;二,受普遍思潮影响,对书正确性半信半疑;三,功利性太鲜明,比如经济危机来了就去买《资本论》,这样去读百分之百要失望,或者刚读两页就急着以次为依据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拿根铅笔寻找格言警句之类的东西划红线;四,不愿意读厚的东西,别说《资本论》,厚点的小说都读不下去。其实主要就是这几个原因。排除掉这些原因,静下心来,每天读一点,一年下来,就收获不少了。而且别着急,一遍读不明白,以后再读第二遍,总归有一天能看明白。如果你不想成为研究《资本论》的知名学者,这也就足够了。  读书有疑问不要紧,这是好事。读书一点疑问都没有,要么读的是根本用不着读的东西,要么是根本没用脑子。有疑问,就反复看几遍,还有疑问,就留着以后回过头来再看。逻辑学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够从上下文中找到某个说法的逻辑线索(因为……因为……因为……所以……),知道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说法是怎么来的,那你基本上就能理解它了。至于说这个观点或者说法是不是正确?那从逻辑是不是正确中一般就可以看出来了。再和现实一比较,就豁然开朗了。  问别人是个办法。但是要问对人。否则就是脑子里被别人跑马,乱成一塌糊涂。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读《资本论》对学经济管理有什么意义?_百度知道
读《资本论》对学经济管理有什么意义?
《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初版。但是定稿于1866年。从这个意义上,今年可以看作《资本论》诞生140周年。但是如果真的要为这部书找到一个确切的纪念日是很困难的。不但由于这部著作的写作跨越了整整40年,也不但由于从第一卷第一版到第三卷出版中间隔了27年,而且由于这部书从第一次出版那天起,就在不停的修改、完善之中,而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没有能够看到它的全部手稿。由于这部著作的包罗万象,每个历史时期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富有启发性的内容,来建立起各种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而从整体上把握这部著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异常困难的。  对于我来说,试图对《资本论》做一个不落俗套的综述,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想写成中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那样的东西,就要求不但全面,而且深刻和深入。我的计划是,先从马克思这个人说起,然后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和辨证方法,然后是他的经济学写作计划和写作过程,然后是分主题的阐述《资本论》的内容并做一定的展开,最后是说说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后这部分对我来说最为困难,前边的内容我不熟悉的可以不说,反正《资本论》有足够多的东西支撑起一个帖子,但是最后这部分,因为资料的匮乏和官方的政治目的(把“三个代表”一类的东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继承和“最新”发展),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西马)的贡献知之甚少。这方面目前最容易找到的参考资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一、 马克思的简单介绍  马克思于日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关于他的生平,大多数人都有了解,没必要在这里写一份他的简历。我只强调那些对于我所写的主题有关的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对理解他的著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断从小地方走向大城市的过程,从家乡特里尔,到柏林,到巴黎和布鲁塞尔,到伦敦,他一步步走入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工业国家的最重要的城市。这个过程并不令人愉快,而是和被驱逐以及极端的贫困生活和死亡相联系的,但无疑,没有这样的历程,光靠着非凡的哲学修养,马克思是不能成为我们所知道的这个马克思的。恩格斯这样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法国的游历和英国的环境开拓了马克思的眼界,使他不但能够以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坐标衡量欧洲国家,而且在晚年,更把眼光投向了整个人类世界。《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为人们揭示了马克思曾经鲜为人知的一面,人们惊异的发现马克思的思维有多么深邃多么宽阔,以如此深邃和宽阔的思维,马克思再活50年,恐怕也无法完成他的著作,也来不及把他全部的思想都告诉人们。  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一切特征都预示着社会将发生巨变,资本主义制度再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了。政治经济学悲观的宣布,劳动者只能生活在绝对的贫穷之中,而工厂主的利润也将越来越微薄。各种收入的源泉似乎都在枯萎,而大多数人的贫困生活使一个个的民族在生理上退化,社会极不公平,也极不安定。从18世纪下半叶起,欧洲就不停在战争和革命中摇摆,所有人都不知道欧洲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无疑,马克思的思想,也带有他那个时代的烙印。他执著的相信社会革命的很快到来,一有风吹草动就兴奋。所有这些使他的著作的时代气息鲜明: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惊人准确的描述,这些描述是如此准确,以至于现代人会觉得那是一个如此遥远的年代,并且看起来似乎将永不再来,马克思的所有著作的价值随着那个时代一起消失了;另一方面,这种时代气息使他的思想和著作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即使最痛苦的个人生活,也没有能够击倒他。作为最了解他的人,恩格斯准确的评价到,虽然马克思有很多的科学发现,但是,他首先却是一个革命家。不理解恩格斯这句话的涵义,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  对于《资本论》这部书来说,同样如此。列宁曾经说道,再没有比《资本论》更理性的经济学著作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充满热情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怒。几年前,有人对我说,《资本论》,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件事,资本家剥削工人。对此我几乎没有反驳的勇气。能够把如此精深的一部著作做如此简单理解的人,还能够对他再说些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资本论》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它讲的东西现在还正确不正确,有没有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说,一百个自称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也未必有一个读过《资本论》。而读过《资本论》,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厚度,它的内容的丰富,它的辨证逻辑,它的叙述方式,它的分析方法,这一切使这部著作成为人类智慧的挑战。《资本论》完全不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的著作,一个对共产主义完全无知的人,只要他有合理的思维能力,就能够读懂《宣言》,了解共产主义是怎么一回事。而对于《资本论》,一个没有准备的人,即使他有足够的经济学修养,也很难掌握。何况面对着《资本论》如此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很容易把它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从而与那个时代一起成为古董。  马克思青年的爱好是哲学,二十岁刚出头就被赞美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哲学家,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领袖。他大学的专业是法律,但是他的博士论文是哲学题材。十几岁的马克思给父亲写信,告诉父亲,他潜心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却发现,他与他并不喜欢的黑格尔走到了一起。而马克思,终于能够从黑格尔哲学中挣脱出来,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不可超越的哲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  所以人们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把马克思归入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可是马克思的著作的风格,却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同。不仅因为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很多地方连语气都与黑格尔惊人的相似,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从属于他的伟大哲学体系。这也是为何没有足够的哲学素养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资本论》的原因。也正是因此,没有一部经济学著作曾经给人以这样的震撼。有哪一部经济学著作,如同《资本论》那样,用了如此多的篇幅、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法在第一卷中详细得无以复加的论述和阐明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第二卷中就全面修正,而第三卷中甚至被完全“否定”(仅就辩证法意义上的“否定”)了呢?  因为这种哲学是自我发展的,是动态的,是按照自身逻辑展开的。这种哲学就叫做辩证法。因此整个马克思的经济学体系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哲学体系,完全可以从哲学角度来阅读《资本论》,就像列宁和阿尔堵塞曾经做过的那样。  但是《资本论》毕竟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如果单单是伟大哲学体系的演绎,还不可能成为经济学著作,更毋庸说是伟大的经济学著作。马克思的方法和体系上的独创性,并没有掩盖他对纯粹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细节的追求和探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光是统计学资料,不光是国会报告,不光是外国资料,不光是经济报道,不光是商业秘密(从恩格斯那里得到的),还有工人学习班,游记,历史学书籍,甚至文学作品。而对经济学理论本身,正如熊彼特所说,马克思没有遗漏过任何一本有价值的著作,一个有意义的观点。马克思的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著作,而且是经济学史和经济史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给各个学派的各种观点做了历史性的评价。这些评价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马克思本人对理论和逻辑有着特殊的偏好,这种嗜好促使他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这些情况一方面使得马克思不断完善和发展他的理论,使他的理论达到了其他人难以超越的高峰,另一方面,也注定了马克思无法完成他的理论体系,注定使他的体系成为一个在经济学各个方面都深藏着宝藏的残缺体,只有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发掘得到。  日,也就是123年前的今天,马克思死于办公桌前,桌子上还放在他未完的手稿。很多人追问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甚至说,那是因为马克思知道了边际分析,发现自己遇到了难以克服的挑战所以放弃了写作,并因此给予马克思滑稽的敬意,说他因此比人们想像得更伟大。对于这些无知而且无耻的说法,还能有什么值得废话得呢?马克思在30多岁的时候就疾病缠身,痈和肝病经常使他坐立难安,大量的国际工人运动(千万别忘了恩格斯的话,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其次才是科学家)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俾斯麦的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使《资本论》续篇的出版成为不可能,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畅触扳吠殖杜帮森爆缉最后,最致命的,晚年马克思经受的妻子和大女儿病逝的折磨,使他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我们实际上更应该惊叹的是,马克思怎么会已经完成了那么多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以他那样一丝不苟的精神完成他那过于宏伟的经济学体系。这并不是马克思的遗憾,而是人类智慧的遗憾。所以读《资本论》对学经济管理是有意义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资本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描述在当今中国得到了那些印证?_百度知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描述在当今中国得到了那些印证?
&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已经完全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取代《资本论》,作为一种唯一正确的现代经济学占领我国的经济学术领域,并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唯一依据。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引用一些经过选择的国外学者的评论,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世界公认的。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了客观概述,论证了《资本论》研究在当代、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国外学者;《资本论》;批判性;科学性前言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和如何看待毛泽东及其思想一样,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何选择我国未来的社会制度和道路的重大问题。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曾一度陷入低潮,原先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纷纷加入了指责《资本论》的行列,加上国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有意贬低,一时间给人一种国外学者全都认为《资本论》不是学术著作、已经过时,只有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范式才能解释现代经济问题的片面印象。本文试图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些客观概述,为人们全面了解国外学者的看法提供一些参考。一、一部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的著作。西方主流经济学撇开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财产、社会地位、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一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假设下,用一种把工人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等同的办法,推论出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充满和谐公正的经济体制的结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由于《资本论》所论述的问题触犯了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它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国外的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给了它较高评价,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它主要是采取用沉默来抵制、用批判来否定的态度。但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以后,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对《资本论》采取“研究”的态度,一些试图发展主流理论的经济学家甚至还对《资本论》做出了某种肯定。例如,英国经济学家琼 ? 罗宾逊等就肯定了《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方面的学术成就。罗宾逊认为,《资本论》中所描述的阶级冲突,与主流经济学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利益和谐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流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是以存在无数财产相等的小业主组成的社会为假设前提的,《资本论》关于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论述却接触到了垄断竞争的现象,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寡头垄断结构提供了刺激。在工资理论中,主流经济学沉浸在田园诗般的幻想中,将工资说成是由附加一小时工作的“边际非效用”决定的,就像为自己种田的农夫拄着锄头,在傍晚决定再干一小时多生产的产品是不是能补偿自己多一分背痛一样。相反,《资本论》却看到了在真实的劳动力市场上,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是如何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机器上的。在主流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经济体制,尽管有时它也下意识地提到了它的某些不完善。对于《资本论》来说,对经济体制的评价,是不能用“好”或“坏”来概括的,资本主义必须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尽管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它仍是通向一个更好世界的过渡阶段。(参见Robinson, Joan, An Essay on Marxian Economics, London,1949.)米尔达尔强调,主流经济学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回避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等学说,却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触到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生活的人的痛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个理论会在经济学家当中引起那么多的争议的原因。(参见Myrdal, G., The Political Element in Economic Doctrine, London,1953.)里昂惕夫等国外经济学家,还充分肯定了《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理论的实证性和科学性。里昂惕夫指出:“在试图做出任何解释以前,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和工资实际上是什么,那么,他从三卷《资本论》可以得到的信息,会比他在十期《美国统计普查》、一打有关当代经济制度的教科书,甚至我还敢说,再加上托斯丹 ? 凡勃伦的所有论文集当中,可以找到的信息都更真实也更有用。”(Leontief, W.,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XXVIII, Mar.1938.)苏东巨变以后,这些国家一些从原来社会主义政权得到好处、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投机分子人如鱼得水,摇身一变,面不改色地公然站到《资本论》的对立面,全面否定《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全盘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一切和谐的描述。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原来被原苏东政府视为异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一些在原苏东国家因为对《资本论》的理解不同于官方教条受尽折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四位思想家的德里达、詹姆逊、哈贝马斯和吉登斯,却仍然给《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以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与马克思在世的时候相比,当今时代的确已经有了许多重大变化。有许多变化是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因而想在《资本论》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并没有变,因此,《资本论》并没有过时,《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仍具有现实意义,《资本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仍有价值。在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社会变化中,有许多变化本身是对《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做出反应的结果。由于《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资本论》抱有何种态度,都必须对《资本论》揭示的这些矛盾和规律做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参见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苏东巨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载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二、一部在国外经济学界始终引起争议的著作在国外经济学界,《资本论》被公认为是一部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尽管有人对它的评价很高,有人对它的评价较低,但几乎没有人否认它是一部学术著作。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不接受《资本论》阐明的各种理论,常常并不是因为不接受这些理论的经济学论述,而是因为不接受这些理论的社会学的和政治学的含义。几乎所有国外的大经济学家,都没有忽略《资本论》的存在。对《资本论》评价高的国外经济学家的代表是恩格斯和列宁,因为他们的评论人们都很熟悉,这里就不作重复了。在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经济学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写于1925年的《对俄国的简略观察》一文中谈到《资本论》时,说《资本论》是“一本陈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我看来,它不仅在科学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当代世界毫无益处或没有用处。”(Keynes, J. M., 1933, Essays in Persuasion, London, 1933, p.300.)但是,在十二年以后当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时,他在该书一开始却谦虚地注明“经典学派”一词是马克思创造的,自己对这个词的别种用法可能是犯追问:了文法错误。对于劳动价值论则给予了肯定:“我同情经典学派以前的学说:其说以为一切皆由劳力产生,……我们最好把劳力(当然包括雇主及其助手之个人劳役而内)看作是唯一的生产元素,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天然资源、资本设备以及有效需求等环境之下工作。这可以部分解释除了货币单位及时间单位以外,我们可以用劳力单位,作为经济体系的唯一的物质单位。”在赞扬他所推崇的经济学家盖赛尔时,又把盖赛尔和马克思相提并论。(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9、180和300-302页。)可见,在凯恩斯的内心深处,对《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有所承认的。另一位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他曾说马克思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后李嘉图主义者 ┄┄ 一个里昂惕夫循环依赖投入产出分析的并非令人毫不感兴趣的前辈”。但他同时又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政治经济学“只是卡尔?马克思著作冰山的一角。马克思大胆的经济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他的阶级斗争的政治理论,他的黑格尔哲学演变理论,具有历史‘观念’的重要意义, 这些远远超过了他的正规经济学。”(Samuelson, P. A.,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 ed. J. E. Stiglitz, II, Cambridge, Mass., 1966, p.1510.)可见,萨缪尔森在评论《资本论》时,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不愿意承认《资本论》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资本论》对很多经济现象具有解释力的事实,于是就采取了把《资本论》的理论排挤出他所设定的经济学范围的办法,间接地对《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做了某种承认。由于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石,这个理论能否成立关系到《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能否成立,所以对这个理论的争议也就成为对《资本论》有不同评价的国外经济学家争论的一个最大的焦点。试图从否定劳动价值论入手进而贬低《资本论》的学术价值的当代国外代表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萨缪尔森。他于1957年发表了《工资和利息:马克思经济模式的现代剖析》。该文利用投入产出法推断出劳动价值论是“复杂的迂回”的论点。根据这个论点,他在1970年发表了《马克思的“价值”向竞争“价格”的“转化”――放弃和替代的过程》的论文,用数学公式论证价值体系与价格体系是互不相容的。1971年,又发表了他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作《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之间的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观》,试图表明劳动价值论对于说明剥削问题也是多余的。但是,萨缪尔森等人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在国外并不是人人赞成的,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与萨缪尔森等人相反的观点,一方面指出了萨缪尔森等人利用自己设定的价值等于价格话语霸权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无效性,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有用性和在《资本论》中的地位。例如,德赛指出,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在于把隐藏在交换关系后面的生产关系变得清晰可见。萨缪尔森等人用转形问题否定劳动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看成和他们的价值理论一样,任务只是说明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数量,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有意误解。另一些人用斯拉法体系作为经济理论的基础,用实物和劳动共同决定价值的体系取代劳动价值论,阉割了劳动价值论有关劳动者特殊作用的论述,无助于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参见Desai, M., Marxian Economic Theory, London, 1974.)孟德尔指出,与萨缪尔森等人强加给劳动价值论的任务相反,《资本论》从来没有想用这个理论来说明市场上价格的短期波动(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价格短期波动问题是在《资本论》以后的某册书中才会去专门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力图发现的是隐蔽在价格波动后面的理解社会经济关系的钥匙,可说是分子中的原子。劳动价值论把整个经济分析推向了一个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理论更高的抽象水平。它要说明的问题不是某人怎样跑(跑的时候腿和躯体做什么动作),而是什么促使他跑。针对萨缪尔森等人认为研究有别于价格的价值是多余的议论,孟德尔还指出,那种否认经济学需要有力图发现经济表面现象之下的神秘力量的抽象理论的观点,是极不科学的。没有一个搞医学(且不说其他物理科学)的人,会因为害怕成为笑柄而不敢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能够凑足症候做出诊断时,为什么要费神去寻找疾病的‘更深刻的原因’呢?”显而易见,如果人们不努力去发现藏在现象后面的东西,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经济的发展。他举例说,市场上价格短期波动的规律不能说明,为什么一公斤黄金能购买的美国消费品的数量,在1974年比七十年前将近多一倍(平均消费价格指数与1904年相比增加了四倍多一点,而自由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上涨了八倍)。显然,在长期内的这种价格基本运动,同长时期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消费品工业中和金矿工业中的不同动态有关,就是说,同《资本论》所表达的价值规律有关。(参阅孟德尔:《新英译本导言》,中译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笔者认为,孟德尔等人对萨缪尔森等人的反驳是有力。萨缪尔森等人硬把自己关于价值和价格是一回事的定义强加给《资本论》,然后说《资本论》的价值定义和他们的不同就是多余,只是一种依靠自己的话语霸权不允许对价值有不同定义的做法。其实,他们定义的价值的局限性比《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大得多。例如,他们的效用价值论,没有包含对供给的研究,从而无法揭示社会财富扩大的源泉。他们的供求价值论虽然包含了对供给的研究,但在供给分析中却用生产费用价值论将人与物混为一谈,没有表明在财富的生产中劳动者是主动的因素,物是被动的因素、劳动者有权参与分配,物本身不参加分配的事实,放弃了对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无法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根源。《资本论》的体系可以用劳动价值论揭示他们的理论没有揭示的东西,又可以用使用价值的概念把他们的效用分析包容进来,用价格的概念把他们的供求分析包容进来,所以是一种比他们的理论更高级、更有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值得庆幸的是,萨缪尔森等人硬把自己的定义强加于人,不允许有不同经济学范式存在的做法并没有成功,国外经济学界有关《资本论》的争议始终没有被他们的一面之词压制住。三、一部既具批判性又具科学性的著作《资本论》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确实包含着较多的对早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制度和为这种制度辩护的经济学说的批判,一些国外经济学家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试图将《资本论》说成是一种只有批判性没有科学性的著作。(Botta, F. (ed.), Sul capitale monopolistico (essays), collezione ‘Dissensi’, no.36, Bari, 1971,pp.135, 137)不过,多数国外经济学家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经济学无疑是一种比较容易陷入只为某一利益群体愿望说话陷阱的学问,但同样正确地是,只为某个利益群体说话的经济学必然具有较大的片面性。不应该忘记,马克思本人是承认经济学中“非庸俗”的纯科学因素可能存在的,因为他曾说李嘉图不“庸俗”,换句话说,不只是一个辩护士。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是不可能被党派利益买到的,《资本论》作为一种代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科学性远远大于批判性。屈内等举例说,《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具有这样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不是在主流经济学供求价格理论而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超出投入的产出剩余的创造过程。劳动者可以创造产出剩余的事实,在封建社会是清晰可见的,但到了存在交换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却变得神秘莫测。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这种神秘面纱,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产出追问:剩余仍然是劳动者创造的,不劳动者凭借财产所有权只是可以瓜分到这些剩余的事实。剩余价值理论所阐明的这种产出剩余总是由劳动者而不是由非劳动者创造的事实,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本质规律,它是不会因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而改变的。(Kühne, K., Economics and Marxism, English transl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79)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论》关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纯市场交换单一机制经济不能长久存在论述的科学性,更是已经被相当多的国外经济学家所承认。他们认为,按照《资本论》的危机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自由放任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内在机制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必然要产生萧条和大量失业,出现利润率下降,引起全球性需求不足和经济长期停滞,最后因内生致命疾病而死亡。这两个理论的科学性已被20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了。例如,安托万指出,马克思对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效需求原理知道得很清楚。按照这个原理,在宏观领域,收入和生产之间存在着循环关系。马克思早就看到了后来由凯恩斯详加阐述的投资在这个循环中的决定性杠杆作用,《资本论》关于投资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下会出现越来越大波动,不会像主流经济学描述的那样自动走向均衡的论述,是更符合实际的。(Antoine, J. C., Introduction à ?analyse macroèconomique, I , paris, 1953)海尔布隆纳则充分肯定了《资本论》有关制度分析的科学性。他说:“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是什么的分析,我所持的态度是更多肯定的,不管这种分析在说明资本主义将变成什么方面有什么问题。这个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佛罗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许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它使我们对可能完全无法理解的社会能够有所理解,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是什么,而这是认识到我们可能成为什么的必要的前提。”(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译本,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107-108页)国外经济学家的这些看法表明,将《资本论》仅仅看成一部具有批判性的著作的观点是很不全面的。《资本论》对早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不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平等协商和政府干预机制,只有市场交换一种协调机制起作用的纯市场经济的抽象科学分析。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分析了这种单一机制经济的合理性,本文来自毕业论文下载网《资本论》则主要分析了这种单一机制经济的问题。如果人们没有认识到《资本论》所揭示的那些问题,当代实行市场经济的各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它们的经济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所以,以《资本论》只具有批判性为理由,认为对当代经济现象的分析只能使用国外主流经济学一种话语体系,或只能使用前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一种话语体系,否定《资本论》及其话语体系在当代特别是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用性,将使我国的经济学说丧失极为重要的洞察力基础,不利于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建设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包括外资的引进,所有,私有制经济在中国应该是列在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行为或者规律之中的。因为中国明确表示资本主义的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我们都可以拿过来,就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
包括剩余价值,工资,资本的形态,你如果把公有制也看成一种私有制,就是国家或者集体的私有制的话,当今中国完全印证了马克思的理论。
包括商品价值,经济价值,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工资,等等。
你看现在中国的公司
都没什么区别
最大的问题是
马克思经济理论只是一种理论
并不等于事实
因为我相信其他经济理论在经济学界并不比马克思差 多少
理论不等于现实 只是对现实的解释和 阐述 都有非常强的 一定意义上说的主观性...
没多少表现,很多东西都跑偏了,苏联的解体就是例子,中国很多东西也没按那上面的发展,很多东西对不上.
&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已经完全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取代《资本论》,作为一种唯一正确的现代经济学占领我国的经济学术领域,并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唯一依据。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引用一些经过选择的国外学者的评论,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世界公认的。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了客观概述,论证了《资本论》研究在当代、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学者;《资本论》;批判性;科学性
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和如何看待毛泽东及其思想一样,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何选择我国未来的社会制度和道路的重大问题。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曾一度陷入...
表现在哪里啊?当官的为了自己的政绩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均是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表面现象.过去总口口声声提倡实行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可现状呢?二极化极端明显.造成恶性犯罪事件天天发生.虽然本人也没拜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但&国际歌&总会唱也能理会歌词的含义.相信与资本论不会相差甚远.可目前中国的现状那一点与马克思理论相符呢?英特纳雄那一天会实现呢?
基本上没有
资本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资本论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