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7edge使用手册可以使用Facebook吗?直接下载安装好就可以用?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三星Galaxy S7 edge评测:体验让iPhone7怎么办
关键字:评测 三星S7 Edge 骁龙820
正面没有LOGO了你喜欢不喜欢?
  由于越发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正越来越多的对国内版本进行定制化设计。这次甚至三星Galaxy S7 edge的外观都进行了细节改变,机身正面顶部的“SAMSUNG”Logo被取消,所以现在很容易区分国际版和国行版本的差别。关于国际版和国行版的更多差别我在之前的文章《三星S7/edge国行版/国际版有啥不一样?》当中也和大家进行过分享,大家可以进入了解。
  国行版正面顶部的“Samsung”LOGO已经被取消
  我之前曾表示个人更喜欢现在这种正面没有LOGO的版本,因为显得更加简洁纯净,同时身边也有同事和我一样更喜欢没有LOGO的设计,不过似乎很多网友并不同意我们的这一喜好,纷纷表示有LOGO更好,原因我也在大家的评论中找到了答案:无LOGO不能装。
  自黑一下 这么多人都觉得有LOGO好看
  这是原因么?
  看来三星的“品牌价值”在大家心中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即便是想要装,S7 edge华丽的双曲面屏幕也足够你装一装了。
  所以……有多少人更喜欢无LOGO的版本……?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继续探讨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当然,机身背面的LOGO还是有的。
  机身背部LOGO“健在”
  IP68防护、水中操作之视频演示
  三星Galaxy S7 edge支持IP68级别防水防尘。根据三星官方信息,IP68所代表的如下:
  “具备GB (IEC 6)中的IP68防尘防水等级,防水检测条件为(1)无流动清水,水深1.5米;(2)试验时间30分钟;(3)水温与产品温差不大于5K。”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Galaxy S7 edge的防水防尘在敞开USB端口和耳机插孔的情况下也没有关系,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保护内部元件不受污染,当然,为了保证正常使用,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否则给自己带来麻烦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三星说:“请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中有关防尘防水的说明使用,否则由此造成的设备损坏由使用者自行承担责任。”所以,这项功能还是主要为了防止意外的突发情况。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刘英 ]
SAPPHIRE NOW大会为…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当前位置:
三星Galaxy S7/S7 Edge首发评测!
三星Galaxy S7/S7 Edge首发评测!
发布日期:
来源:ROM之家
阅读:19146
摘要:可以说每一代S系列产品都堪称当时手机领域中的标杆级产品,对于每次三星新旗舰发布会大家也都是充满期待。
扫一扫分享给小伙伴
自2010年推出第一代Galaxy&S起,Galaxy&S系列帮助三星一步步奠定了智能手机领域霸主的地位,也伴随诸多安卓玩家度过了六年光阴。而经过数代产品的打磨的Galaxy&S系列,无论外观还是性能,早已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去年edge的曲面屏,对日趋同质化的手机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可以说每一代S系列产品都堪称当时手机领域中的标杆级产品,对于每次三星新旗舰发布会大家也都是充满期待。
所以,本次&The&Next&Galaxy&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无疑备受关注。如今,S7与S7&edge如约而至,笔者也在第一时间抢先体验了这两款产品,关于大家所有的期待与疑问都会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来看看S7。
相对于S6而言,S7的造型依旧延续了上代产品的设计语言,不过在一些细节上又做了一些改变,例如屏幕边框跟机身的宽度都比上代产品更窄,所以持握起来更为舒适。
机身材质方面依旧采用了金属与玻璃的组合,正面采用的是2.5D玻璃面板,搭载了一块5.1英寸的Super&AM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所以显示效果还是非常细腻出色的。
机身上方有一枚500万像素的摄像头,采用的是F1.7大光圈,保证了在暗部环境下夜间自拍的成像能力。
机身下方的实体Home键同样也是典型的三星设计语言,相信大家已经都非常熟悉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S7与S7&edge的Home键要更加偏平,所以摸上去要更加平整,尤其是使用指纹识别的时候要更为舒适一些。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机身的背部。此次背部设计是S7改变比较大的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后壳采用是一块3D弧面玻璃面板,不过我相信大家并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种设计里面其实已经应用在了Note5上,当然它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背部边缘的弧度处理能够在手持握的手机的时候带来更佳的持握感,拿在手里就像摸着一块鹅卵石,踏实而舒适。
本次S7/S7&edge采用的是一枚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F1.7大光圈,所以夜间成像能力非常令人期待。另外如果大家拿到真机之后可能会发现,摄像头突起较上代旗舰有了明显的改变,摸上去平整了很多,这对于那些强迫症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吧。
机身周边的细节部分,S7与S6差别不大,右侧为电源按键,左侧则是两枚音量键。
底部并没有像之前传言的那样采用USB&Type-C接口,而依旧使用是micro&USB,左侧为耳机口,右侧为单边扬声器口。
SIM卡插槽被放置在了机身顶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S7/S7&edge都支持micro&SD扩展,这个功能之前一直呼声很高,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支持内存卡扩展确实是个非常实用的改进,这下就不用担心机身存储不够了,电影、照片、音乐通通都可以存进来!
好了,说完S7我们再来看看S7&edge.
S7&edge同样也是延续了上代双曲面屏设计,不过屏幕边框要更窄,而且这次背面同样也使用的3D弧面玻璃,所以在手机握感上要更加出色。
另外屏幕尺寸方面,我们知道上代S6与S6&edge的屏幕均为5.1英寸,而更大尺寸的版本则是其后推出的5.7英寸的S6&edge+,不过这次S7&edge并没有采用跟S7相同尺寸的屏幕,它的屏幕要更大,为5.5英寸,分辨率同样为.
除了屏幕差别之外,接口、摄像头、micro&SD卡扩展以及周边细节部分跟S7均保持了一致。
作为年度新旗舰,性能方面的强悍表现自然是毋庸置疑。而且本次S7/S7&edge在硬件配置上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首先是处理器部分,此次S7共有两个处理器版本,分别为Exynos&8890以及骁龙820,笔者手上拿到的这两台机器均为Exynos&8890。作为三星新一代旗舰处理器,它采用的是14nm&FinFET制造工艺,集成了4颗自主架构核心与4颗Cortex&A53核心,相比上一代Exynos&7420,性能提升30%以上,功耗降低10%。
GPU方面是选择了Mali-T880,与上一代Mali-T760&GPU相比,Mali-T880性能提高1.8倍、能效提升40%。总之,这次Exynos&8890的性能是非常强悍的。
下面我们来用安兔兔跑一下分。从跑分结果中可以看到,高达12万分的成绩目前遥遥领先,S7可以说是目前安卓机中的跑分王。
在存储方面,此次S7/S7&edge采用了4GB运存与32GB内存组合,配置方面的加强对体验方面的提升也是很明显的。应用程序方面启动速度更快,而且在影音和游戏方面也能带来更加畅快的体验。
S7/S7&edge依旧延续了三星一贯的TouchWiz界面,这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方面采用的是最新的Android&6.0,所以在一些细节功能方面有了不小的改进。那么这颗&棉花糖&味道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就来一一说明一下。
1.二级菜单的回归。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久违的二级菜单回来了,相信大家都能找到以前的那种熟悉的操作感觉。
2.下拉菜单的优化。
另外比较明显的是,下拉菜单也做了相应调整。首先配色上采用的是灰底蓝字。快捷菜单默认五个,通过左右滑动可以切换更多的开关。另外下拉菜单还可以通过二次下拉,划出全部快捷开关,基本上包含了绝大多数的常用开关,非常方便实用。
3.新的电源键菜单
电源键菜单也做了相应调整,长按电源键后可以实现关机/重启/紧急模式等操作。
4.可开关快速充电
快速充电虽然好用,不过也会带来较高的发热量,所以想让手机充电时不那么热的朋友可以选择关掉快速充电。当然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关掉,毕竟在快充与发热之间还是快充更实在一些,关掉未免得不偿失。
另外除了这几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外,相机方面也有了一些改进,对于这点在下文的相机评测部分中也会详细说明。
总之安卓6.0系统在功能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也更具人性化。而且S7本身强大的配置以及自身良好的优化也保证了系统非常高的流畅性。
【功能体验】&&Galaxy的黑科技
三星的黑科技一向令人充满期待。单就手机功能方面,早在S4就有眼球追踪、手势翻页这些新奇技术,再到硬件方面的S-pen,双曲面屏,乃至Gear&VR,这些都可以看做极具颠覆与创新的产品。作为年度旗舰的S7/S7自然也少了不了有几个令人心动的黑科技。
1.息屏提醒
说实话这个功能让我找到了当年用的感觉。塞班时代的诺基亚有个很实用的功能,息屏状态下屏幕可以显示时钟,这样就可以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就能看时间。现在而本次S7/S7&edge也加入了这项功能,当然除了时钟方面,还可以显示日历、通知提醒,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当然开启息屏提醒后手机屏幕还是会损耗一部分电量的,所以如果担心手机电量不够用的话也可以关掉。经测试开启息屏提醒之后,10小时大概会消耗6%的电量,S7&edge的电池容量更大,所以耗费电量也会更小一些。
2.双侧面屏功能更强大
对于Galaxy&edge系列的产品而言,双曲面屏可以说是它最引以为傲的一处&黑科技&,而本次S7&edge在侧面屏的功能方面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首先侧面屏快捷栏的快捷应用由原来的5个扩展到了10个,使用起来就更加顺手。整个侧屏的可利用区域也更大了。
其次侧面屏加入了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以后大家就可以在侧面屏上快速的的查看比赛比分、新闻、股票这些信息了。而且后期还会对外开放SDK,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出现在侧面屏上。
除此之外,侧面屏的功能也更加强大,支持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等快捷工具,可查看日程、天气、备忘录等等,总之S7&edge的侧面屏功能变得非常丰富而强大。
3.IP68级防水
提到三星的防水手机,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想到的是S5,其实在此之前三星还有一部S4&Active也支持防水,而本次S7/S7&edge也加入了防水功能,而且是IP68级的防水,比S5的IP67级防水要更加强大。
毫无疑问,目前三星旗舰机的拍照能力已经是同时代手机中的翘楚,从S6到S6&edge+/Note5,三星旗舰机的拍照能力在延续强大成像能力的前提下还在保持着不断的进步,并且一路碾压同时代的其他手机。而到了S7,它的拍照能力再度实现飞跃。
首先从摄像头的素质上来说,S7/S7&edge的前后两枚镜头均为F1.7的大光圈,这也是目前三星手机中光圈最大的镜头。
前置摄像头为500万像素,F1.7大光圈,所以自拍时画面会更为明亮,而且在暗光环境下屏幕会全白提高亮度,充当前置闪光灯,暗光环境下自拍也会更加出色。
后置摄像头采用了一枚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F1.7大光圈,支持光学防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S7采用的1.4um大像素感应器,而之前S6为1.12um,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独立像素更大,因此能够吸收更多光源,并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出更优质的样张。摄像头的感应器方面也是采用的全新的双PhotoDiode感应器,自动对焦更加快速。
下面就来说一下拍照体验部分。
在相机启动方面,S7依旧支持双击Home键直接进入拍照界面,方便快捷。而且对焦极为迅速,基本是零等待,可以实现瞬间对焦,方便你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抓拍。
除此之前相机模式方面也有了一些改变,比如加入了饮食模式,这样能让食物看起来更可口诱人,那些一到餐桌就对着食物疯狂拍照的拍客们一定要试试这个功能!
当然,成像能力如何还是用样张说话。下面所有样张均为自动模式下原片直出,没有做任何修改处理。首先是白天室外的拍照效果。从样张来看白平衡相当准确,色彩表现非常不错,而且锐度很高。
而到了夜间,F1.7大光圈以及大像素感应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夜拍整体照片明亮,尤其是噪点控制的非常出色,整个画面显得相当纯净、自然。
最后续航方面,S7与S7&edge的电池容量也有了相应的提升。S7采用的是3000mAh电池,而S7&edge则升至3600mAh,两者同样支持快速充电,笔者会后期为大家做详细的续航测试。
总体而言,S7/S7&edge虽然没有去年S6/S6&edge在外观上做那么大的改变,但当你使用后就会发现它更加舒适、更具人性化。舒适的握感、良好的人际交互体验、息屏提醒、防水等诸多人性化的功能,这都让人感觉踏实、放心。经过六年发展Galaxy&S系列让人感觉愈加成熟,而且其硬件配置、做工、体验在目前安卓机领域依旧是顶级水平,这也是Galaxy&S系列的魅力所在。
关注“刷机精灵”微信公众平台及获取最新最全的业界资讯!
我们致力于为您的 Android 提供更便捷、快速、安全、健康的一站式刷机服务,
您可以在这里提意见,反馈问题,小刷为你一一解答!
还有更多精彩活动大礼等你赢取!
扫一扫上方微信二维码或添加朋友
"shuame"即可获取小刷最新动态
// 点击触发登录框
本周热点资讯
扫一扫,用手机下ROM更方便!
正在提交,请稍等...三星S7 Edge双边曲面屏怎么样? 三星S7 Edge上手体验测评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3-27 09:26:58
三星S7 Edge手机怎么样?相比于三星s7来说,这款手机正面是双边曲面屏,不知道体验手感如何?下面我们来看看三星S7 Edge上手体验测评,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如果说有什么能代表Android的顶尖实力,并不是Google的亲儿子Nexus系列,而是靠供应链站在Android生态顶端的三星Galaxy系列。而一如既往的,S7/S7 Edge在今年的MWC 2016推出,并且于3月7日在中国发布。S7和S7 Edge的区别仅仅在于屏幕:S7是5.1寸,背面是3D玻璃,而正面则是2.5D;而5.5寸的S7 Edge则刚好相反,正面是双边曲面屏,背面则是2.5D。而本次将要体验的产品,就是这款S7 Edge。
上手的一瞬间,最先产生的愉悦感不是来自于赏心悦目的曲面屏,而是S7 Edge的圆润手感。正面使用的3D曲面和背面的2.5D曲面的角度经过精心调整,给用家的感受不是一只手机的两面,而是一块浑然一体的玉石。金属边框就像固定玉石使用的镶嵌,在S7 Edge上丝毫没有违和感。加上本次S7在大部分地区的版本都去掉了正面LOGO,因此正面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赘余,为三星的勇气鼓掌。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感触,金属边框其实作出了很大牺牲:且不说玻璃和金属不经塑料缓冲直接镶接对加工工艺的精度要求有多高,单单在机器四角上,边框从细到粗并且与玻璃顺畅的过渡就需要设计师的反复调整。不过由于曲面的特性,使得侧面边框的宽度非常有限,连带音量键和电源键也是非常纤细,按动起来手感不好,只能算有得有舍吧。
与S6故意做出棱线来强调金属的存在感不同,S7 Edge的金属边框采用了全弧线设计,也因此才能获得顺畅的触感,不会有任何膈手的感觉,并且在圆润的玻璃曲面之下隐藏自己。而在玻璃的曲面边缘,S7使用了弧度平缓的曲面线条来增大曲面面积,使得边缘曲率变化更慢、更柔和。在手机的四个R角上S7 Edge也进行了微调,让曲率的过度变得连续,使得四角与手掌的接触更贴合更友好。
如果不以一款手机、而单单以一件设计产品来评判,S7 Edge几乎是至璀至璨的。虽然S7相比S6并没有大的改变,但细节的调教使得S7 Edge最终完成了&玉&这一造型。这是自初代Galaxy诞生以来,三星终于在设计上实现的突破。只要这一个理由,S7的设计就是有意义的。
一如既往的,三星使用了突起的机械Home键+两颗电容键的实体导航键方案,加上背部的摄像头,真的是&前凸后翘&。Home键的形状从椭圆矩形回归了三星标志性的圆角矩形,这样的好处是内部的指纹传感器面积可以更大,从而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和准确度。而Home键周围一圈用于检测手指接触的金属圈也从上一代的银色换成了与面板同色(S7有四种颜色版本),息屏的时候屏幕浑然一体,特别是黑色版,几乎没有任何突兀感。
不过三星采取的机械+电容混搭的方案个人不太喜欢,解锁屏幕要按下Home键才能唤醒指纹识别,而频繁操作的三颗导航键一会儿是没有键程的电容键一会儿是有键程的机械键,这种落差感非常难受,这也是我不太赞成在Android上使用机械键、特别是三星这种混搭方案的原因。而且由于正面是曲面,手掌不会被边框隔起,更容易接触到屏幕正面区域,导致误触率非常高,不仅是屏幕触控内容的误触还有左右电容键的误触,这一点稍稍有点闹心。解决的方案有三种,一个是把两颗电容键位置向中间调整,在条形Home键的情况下有些困难;一个是提供给用户关掉电容键使用虚拟键的选择,但三星一直以来就是实体键,软件上需要很多调整;再有就是使用不会误触的机械键。从这一点上说,锤子使用三颗机械键的设计反而稍好&&
关于指纹识别在正面还是背面,稍微多说几句。随着各种媒体的宣传和某些国产商家的造势,仿佛指纹识别在正面的设计已经钦定了。诚然,正面指纹识别的优势无法否认,因为在视线内,操作直观、准确率高;但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手持位置越来越向上的情况下,弯折拇指用侧面去按home键真的是唯一的正解吗?指纹识别的元老Apple用了,Android最大品牌三星用了,所以正面就是正确的?再想想吧。
说到产品细节,很多人不满的是三星在很多地方是不对称的,比如S7 Edge顶部和底部的诸多开孔都不在中轴线上,甚至连耳机孔的注塑与金属边框的开洞都没有落到同心圆。关于这一点,我想稍稍展开说一下。
受限于体积和便携属性,手机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硬件系统,而这个系统对外的表现就仅仅是手机的六个面而已。拿S7 Edge的两个问题来举例:
耳机口的位置受什么决定?最简单的,由于接口直接固定在IO版上,因此接口的位置就必然受到IO版厚度和安装位置的影响。主板上的元件分布有一定的调整范围,但却像围棋落子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凭借三星的技术实力,能不能做到&无论如何都让耳机孔绝对居中,并且注塑和开孔呈同心圆分布&?以三星设计师的水平,能不能想到&让耳机孔在中轴线上绝对居中&?但除了这些,三星还要考虑,这样的设计和安排,是否会对生产造成影响?是否会影响电气性能?以及,当产品的体量上升到千万级别,这些考量的权重是否又会发生变化?
另一个问题,顶部降噪mic和卡槽托架弹出孔不在中轴线上、并且大小不同。那么同样的,卡槽和mic的位置是否要受到主板触点的限制?开孔的大小与位置,与降噪的声学性能和防止灰尘进入的能力是否有关?而降噪mic开孔和卡槽托架弹出孔保持中轴对齐、保持大小一致之后,会不会导致消费者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一针封喉&的概率大大提高?这都是设计师要承担的责任,而这些都被隐藏在机器的外表之下,仅仅以&是否对称&被看到。
设计导向的Apple,将消费者对设计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这个时代的幸运。但设计从来就不等于外观设计,设计不是品牌的个性化表达,而是权衡方方面面,在不断的妥协与抗争中实现可能。这是优秀的设计值得被尊重的根本原因,也是设计不应该被简单指责的理由。无论是iPhone 6的&白带&、S6的&相机突出&还是HTC的&多下巴&,都是如此。这并不是剥夺用户的评价权,用钱包投票恰恰是消费者的天赋人权。只是在下决定之前,不要仅仅因为直观感受或者道听途说,互联网品牌缩短的应该是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时间,而不是取消用户实际上手的过程。
磨砺成锋相比外形上的细节调整,S7 Edge的配置是整体全面大升级的,这一点上再次体现了三星在全产业链布局的强大后盾。
屏幕:5.5寸2K屏,没有给曲面留多余的像素面积。实际上也不需要,S7 Edge的曲率并不夸张,对显示的影响已经不像第一次使用曲面时那么大了。由于屏幕是Amoled材质,可以单独控制某一颗像素点点亮与否,于是三星自然地为其加上了Always on功能,就是在锁屏后,屏幕上仍然会显示一些内容,这个功能可以用户自己决定是否启用,同时还可以选择显示内容是时钟、日历还是星空图案(不得不说息屏星空在S7 Edge的圆润屏幕上实在是太好看了)。Always on显示的位置也会不断在屏幕的各个地方切换,不用担心单一像素长时间点亮的寿命问题。
屏幕方面还要稍微提一下的是,Samsung一直坚持支持专业级别的AdobeRGB色彩方案,屏幕的硬件指标极其出色(这一点可以参考各种专业媒体的评价),但默认的色彩方案(屏幕模式中的&自适应&选项)却是走高饱和的风格,这样的好处是会显得照片格外生动,但看起来很累(很多人应该有注意到,微信对话气泡的绿色在三星的屏幕上会表现得额外妖艳),而且在升级到Android 6.0之后,三星的TouchWiz界面大量使用了Material Design的高亮高饱和色彩风格,让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建议各位用户在拿到手后,先进到显示选项里,把显示模式这一项改为&AMOLED照片&,这就是对应AdobeRGB的色彩方案,可以保证拍摄的画面在手机屏幕上颜色显示真实准确。调整之后可能大家会发现屏幕会稍微黄了一些,这是因为国人普遍偏好高色温(大于6500K)冷屏。&真实和美哪个更重要&,就看各位的选择了。(如果要和iPhone对比屏幕效果,记得切换到&基本&,这个对应的是iPhone所使用的sRGB色彩方案。)
数据口仍然是MicroUSB,速度是USB 2.0。这一点主要是为了兼容第二代Gear VR做出的牺牲,算是比较无奈了。不过反正支持SD卡,数据交换可以直接把卡弹出来读写,速度会快得多。S7这一代把S6上因为设计改变丢掉的防水捡了回来,并且和大法一样使用了裸口防水的黑科技,耳机孔和数据口都是没有防水盖的。相对来说,Home键的防水表现就稍逊一筹,手上有汗液的情况会比较明显地影响到识别率,这方面无论是Apple还是三星之类的大厂牌,都不如国内的厂商做得出色,算是本地优势吧。
防水方面,S7的屏幕支持沾水操作,意思是屏幕上有水,或者手是湿的状态可以正常操作,但整机浸入水中之后屏幕还是无法使用的,要水下拍照还是使用音量键作为快门吧。防水的需求实际上来自于日本,因为日本用户普遍有每天泡澡的习惯,手机不防水、或者沾水后不能操作是没法在浴室使用的。要提醒各位的是防水这个功能&防水溅不防手贱&,应对日常使用或者某些掉入水中的紧急情况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要有事没事地考验它,到时候像男朋友一样经不住考验GG了可别哭哦&&
卡槽方面,S7改用了国内双卡手机普遍使用的与或卡槽设计,消费者可以选择单卡+容量拓展或卡1 +卡2,容量与双卡不可兼得有点遗憾。本次发售的S7和S7 Edge目前只有32G版本,大概是考虑到可以拓展容量的关系。实际可用容量为24G,VR大大小小的组件装好、几个VR游戏下好,再放点视频什么的,容量就剩不下多少了,这就表示如果你要用VR,基本上是用不了双卡的。实际上32G和64G闪存芯片的成本差距并不大,像Apple也在这一代取消了32G,在同价位上使用64G代替。当然,如果对SIM卡进行改造的话,S7实际上可以识别到双卡+存储,但这样对于手机稳定性的影响还有待考证,普通用户还是不太建议尝试。最好的方案还是希望三星大方一点一步到位,或者像MOTO X Style那样可以在一个卡槽内实现双卡+存储的支援吧。
在北美和国内市场,为了照顾CDMA用户,这两地销售的S7和S7 Edge都是骁龙820处理器的全网通版,与去年S6使用自家处理器+高通基带的方式不同。如果对三星自己的Exynos 8890处理器有更多期待,只能选择北美以外的水货了。
因为手上没有8890版的S7 Edge,因此无法进行对比,单独说说骁龙820吧。在经历了去年810的折戟之后,高通换回了自研Kryo四核心架构,为了控制功耗,采用了两高频核+两低频核的搭配。实际使用,性能表现没有感觉非常突出,甚至在应用管理列表中连续卸载多个App的时候还会出现迟缓,感觉表现有些奇怪,不知道是国行固件特殊还是三星对这颗芯的调教仍然不成熟。不过发热倒是大大超出预期,日常使用几乎感觉不到热量,这种表现在当今&高性能=高发热&的惯例下反而有些反常。S7使用了一根铜制热管导热,将处理器等发热大户产生的热量在金属框架中均匀铺开以加速散热(一些媒体喜欢把这个东西叫做液冷/水冷散热算是以讹传讹,热管里面不一定是水,还可能是别的易相变液体,并且热管和硅胶、石墨一样只是导热手段,导到别处的热量还是要从其他方面散掉)。
得益于高通处理器的强势基带,S7在网络性能方面都是顶级配置,WIFI支持802.11ac MIMO,蜂窝网络支持CA cat.9 450Mbps和VoLTE全网通,但对比手头的华为Mate 8,在涉及到网络性能方面的应用情景下(比如在线视频加载等),S7 Edge表现都稍逊一筹,不得不说多年深耕网络技术的华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三星仍然和国内运营商保持了非常亲密的合作关系,S7 Edge只有一个全网通版,而S7则有专门的移动定制版(自然少不了高额的话费补贴)。虽然联通和电信也有带话费补贴的S7合约机,但硬件上并没有划分专门的版本,相比去年S6整出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定制版+一个全网通版来说省心多了。猜测的话,大概是联通和电信今年达成了合作抱团取暖,相互借用基站,而在去年早些时候的电信招标PPT中,也说明了电信的定制机不再限制WCDMA在国内的使用,因此没必要单独整出两个版本来了。这样的好处是巨大的,消费者方面不用担心买错版本用不了退退换换来回折腾,厂商方面因为SKU大大减少,库存和物流管理也会简单很多。
充电,三星仍然延续了S6的快充,大概是为了照顾自家8890版的产品,即使820版也没有支持高通的QC 3.0;不过原本S6支持的无线充电也得到了延续,并且充电速度也达到了快充标准,看来无线充电离普及真的不远了。去年的S6是用的快充的快,而今年S7则是在厚度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把电池容量拉到3000mAh,S7 Edge甚至到了3600mAh,在双卡+重度使用(比如长时间VR)的情况下都可以保证差不多6个小时的亮屏时间,双卡+中度使用的话则可以到8个小时,妥妥的充满电用一天。
相较显眼的后摄像头,S7的5MP前摄像头不算突出,但同样使用了f/1.7大光圈,并且镜头广度非常大,这一点在准备Apple发布会直播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广角前摄像头对于一堆人合影的场景非常有优势,不用把手伸得老长,而且由骁龙820的强悍ISP支持,三星的前摄像头美颜可以做到实时瘦脸,而且效果非常自然,这一点我印象中只有卡西欧自拍神器和美图手机中能做到,妹子们不用拍完照低头修半天啦。
关于PDAF(相位对焦),我在红米Note2的体验手记中介绍过,这里简单提一下:支持相位对焦的传感器上有一排成对存在特殊像素,可以感受光的相位(光有波粒二重性,相位是波的属性,这里利用的是光的波属性),光沿对称的光路行进,对焦成功时落在成对像素上的光的相位重叠,对焦不成功时,成对像素上的光的相位之差可以通过公式换算为镜头应该移动的距离,从而实现一步到位的对焦。
而S7使用的IMX260,则是把这种特殊像素从一排拓展为全部,自然准确度、成功率都大大提高,而且改善了相位对焦在弱光下无效的情况。IMX260是一颗1/2.5英寸的传感器,尺寸相比S6的IMX240更大,但像素数却大大减少了(16MP&12MP),因而单颗像素的尺寸从1.12um上升到了1.4um。由于光的粒子性,像素面积越大,落在上面的光粒子就越多,弱光下感光性也就越好。
大底+大像素+光学防抖+f/1.7大光圈,强悍的硬件素质让S7拥有了强悍的夜景拍摄能力,吊打所有同期产品。很高兴看到三星在像素数上做出了更理性的选择,毕竟是老大,对抗市场趋势的底气更足。而Dual Pixel最早是出现在2013年发布的佳能EOS 70D上面,短短三年就来到了手机上,不得不让人高呼&索尼大法好&(????)。另外一些同学可能发现了,S7 Edge拍的桌子怎么不是平的?实际上S7 Edge的镜头取向就在广角上,特点是画面内能容纳更多的内容,但近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明显的广角失真,在手机这么紧凑的体积内用广角镜头的确有点勉强哈&&这个问题是镜片(硬件)产生的,因此没有办法通过软件升级来解决,只能在相机App中通过算法修正进行一定的补偿。对于要拿着S7游山玩水的同学影响不大,但如果是每天在路上拍拍美女帅哥啥的,可能就需要注意啦。
通过对比CAD模型可以看出,S7相比S6,摄像头的厚度并没有减少(由镜片和传感器尺寸决定了),但是机身的厚度稍稍增加了一些,使得摄像头的突出几乎可以忽略,加上一个非常薄的保护壳,后背就会变成平的了。去年因为这个火疖子而无法接受的消费者,今年应该可以安心了。
巨人俯身曾经和一位程序员交流关于CM类AOSP轻改ROM的感想,他强调了一点:CM之类虽然是功能相当完善和细化的固件,但在默认设置下非常容易厌倦。相比之下,三星的原生固件所采用的TouchWiz虽然设计感稍差,但明显更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反思这一点的话,一方面是因为,原生安卓的设计理念就是尽可能隐藏自身,把用户注意力让渡给第三方Apps及其内容;另一方面,三星TouchWiz很多设计细节比CM更完善,大量精细动画的补完使得用户操作的心理预期不会落空,这一点上,Android 5.0对比界面风格差别不大但动效进一步完善的Android 6.0也可以看出来。
相比较S6,S7的国行版系统做了更多的针对性优化,并且相比原生Android系统增加了更多细节。比如下拉通知栏时,快捷开关会有一个放大效果,把最后一个开关挤出屏幕,这个动画效果很自然地提醒了用户滑动快捷开关栏可以看到更多开关选项。这一点在升级到Android 6.0的S6上也有,也显示了三星的设计越来也越来越走向成熟。
S7 Edge的一大重头戏就是曲面屏的应用。经过三代产品的演化,三星将曲屏的应用场景探索得更加充分,在Edge上增加了不少曲屏面板,并且应用商店中还有专门的分区可以下载更多;发布会上,三星也呼吁第三方开发者积极适配,以便充分利用曲屏的特性。
除了自由选择曲屏面板的种类,S7 Edge还提供了曲屏触发区域、触发面积和触发提示标志透明度(上图左上角露出一个头的卡片),充分适应了不同主力手、以及手掌大小不同的消费者偏好。
在任意界面从设定好的触发区域向屏幕内滑动,就会唤出侧屏功能,连续向内滑动更可以在多种不同侧屏应用间切换。这里稍微介绍下应用程序侧屏和任务侧屏的区别:前者就类似于桌面的快捷方式,可以选择把自己常用的应用Pin在该区域;后者则是细分到某项操作,比如对于时钟这个App,快捷方式可以放在应用程序侧屏:而使用时钟App可以进行的操作,比如【设一个5分钟倒计时】【设一个8点的闹钟】等等,则可以加入到任务侧屏。
由于Android启动器是桌面+应用抽屉列表的双层结构,因此桌面上除了放置应用图标,还可以放置Widget插件和某项具体操作。比如微信就支持把单个联系人Pin到桌面,点击后直接进入该联系人的对话界面。利用这个功能,配合任务侧屏,就可以实现在与多个微信联系人对话间快速跳转(在读公众号文章时也不需要返回再重加载了),对于微信重度用户非常有用,我个人爱不释手。
之前在一加氢OS中亮眼的短信功能,三星同样也不甘示弱:在收到一些提示信息之后,直接就带有一些快捷操作,点击就可直接进行,不用再手辗转于各个App之间。可以遇见的是,打通各个App之间的隔阂将是移动操作系统接下来的改进重点,而在这一点上,天生开放的Android优势要明显强于iOS。
S7另外一个独占的功能是游戏中心,将手机上所有的游戏类Apps都收到一起,有点类似于Windows Vista开始内置的的Games Explorer;同时还集成了一些游戏相关的设置,比如游戏中关闭提醒(应该是检测到游戏Apps全屏运行时自动开启Android自带的免打扰模式);比如锁定两颗电容导航键,避免误触后游戏中端甚至重载的问题;而游戏过程截屏和录制,也是Android的Play Games组件提供的功能之一。由于我不是游戏玩家,因此这里就不再补充说明了。
S7更多的本地化细节,比如相机的美颜功能入口从原来的【模式】中上提到拍摄界面(属于Material Design规范中FAB按钮的变式),操作更加便捷;比如通讯录黄页接入触宝,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查询功能;比如桌面可以在Android的抽屉式双层桌面和iOS的单层桌面间切换;甚至还有微信抢红包功能&&这些就不一一展开说明了。众多的细节优化,带给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三星真的在努力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理解本地化的特殊性并为此做出改进,这一直是国际厂牌的最大弱势,也是MIUI等国产ROM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槽点的话,影响到我个人的还真不多,一个是指纹录入只能保存4个,虽然对于左右拇指(手持使用)+左右食指(放在桌上使用)来说足够了,但是对于需要同个手指多次录入以提高识别率的用户来说可能会不满;而应用商店里的主题质量则惨不忍睹,然而定价却十分昂贵,大多在2美元到3美元之间(10-18元),对比国内ROM自带主题市场的繁荣景象,感觉三星还是要再接再厉啊。
智付在Apple Pay引发了手机支付的热情之后,三星也终于姗姗来吃。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陆地区的三星智付只支持S7的国行产品,因此不存在可以同时满足&在大陆使用Samsung Pay&和&内置Play服务&的S7版本,用户只能很遗憾地二选一了。不过大致地说,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会使用Play服务的用户应该算是比较高阶的用户,他们很有可能会有一台iPhone作为备机,使用Apple Pay就是了;而需要Samsung Pay的用户,更有可能是更依赖国内应用的用户,Play服务的缺失对他们也没有多少影响。而Google&Play入华的消息从年前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月,目前仍然遥遥无期。
目前三星智付尚在公测阶段,三星将在3月29日召开三星智付发布会,估计会于当日正式开放,各位同学稍安勿躁。目前为之支持的银行只有七家,且多以信用卡为主。而就在前几天,招商银行也加入到了支持列表中。招行信用卡在年轻人中非常普及,这是个利好的消息。然而在现阶段,除了支持的银行、银行卡种类较少,三星智付的绑卡失败率也非常高,而且根据与其他用户的沟通,同家银行的同种卡,别人能绑上的,我这里就绑卡失败&&正式开放后应该会好起来的。
在绑定流程上,由于三星智付的技术原理和Apple Pay几乎一样,所以过程也是差不多的。不过要提到一点的是,中国地区三星账户的注册要求必须绑定身份证,这一点非常让人不爽&&因为即使绑定了身份证、登录了三星账户,手机线下维修还是要凭发票和包装盒,白白拿走用户身份证号的行为让人感觉国内对企业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监管的确是非常松散。即使是要实名制验证用户身份,也明明有微博使用的绑定手机、微信使用的绑定银行卡之类的手段可以使用,在此提出批评。而且智付并没有限制银行卡只能绑定到同名的三星账户下,所以安全性上,三星并没有比Apple Pay高。
支付流程方面,智付相比Apple Pay稍逊一筹。Apple Pay可以手指放在Home键上靠近读卡器,手机会被读卡器被动唤醒,唤出支付界面完成智付;而三星智付则要手动从屏幕下边缘上划进入支付界面(不用点亮屏幕),然后验证指纹激活支付功能,多了两个步骤。不过反过来说,由于三星的NFC支持NFC协议的全部三种模式(也就是某些厂商宣称的&全功能NFC&,不晓得第四种他们是怎么造出来的),NFC可能用于手机间传递信息等应用场景,所以注定不能像严格把持着NFC使用权的Apple Pay一样被动唤醒,算是有得有失吧。
不过智付的巨大优势是适用范围广,MST技术的加入使得手机可以模拟成磁条卡,在不支持NFC的POS机上完成支付。不过另一方面,由于磁条卡的通讯是一个单向过程(POS机只能读取磁条中的信息,无法向其写入),所以在完成支付后无法像Apple Pay那样得到支付成功的反馈(NFC可以双向通讯),必须手动退出界面。
取款方面,由于和Apple Pay技术底层相似,因此只要银行支持Apple Pay取款,就同样可以用智付取款,取款时选择Apple Pay通道即可,这一点三星沾了Apple的光了。具体演示过程可以在我微博中搜索关键词【S7】,有详细的实地测试视频哦。
同样的,如果开启了智付的手机丢失,三星也提供了和Apple的Find my phone一样的网页管理界面,在上面可以吊销智付的支付权限,安全方面不必担心。还是要说,Apple Pay几乎定义了整个手机支付的流程标准,后面的厂商除了跟跑之外,还要多花点心思超越啊。
毫无疑问的,S7的硬件在同代产品中是Top of the top,而三星的软件,从国行版本来说,至少也是和各种靠&易用性&笼络用户的国产ROM齐肩(并且还没有任何会透露出厂商的急切和绝望的广告,我就是说你呢MIUI)。但是最后一个级别呢?至少在我的使用中,还是能确切地感受到&硬件和软件是两个团队的作品&。受媒体影响,iPhone 5c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在设计师范围的口碑中,iPhone 5c硬件和iOS 7软件的紧密结合、浑然天成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iPhone 6s + iOS 9也无法达到。
在《美国队长:最初复仇者》中,史蒂夫接受改造的前一夜,他问发明超级士兵血清的博士:为什么选择我?
博士回答他:
血清强化了体内的一切,所以好的变得更好,而坏的变得极恶。而一个弱小的人了解力量的价值,并且心怀怜悯。
而在衍生剧《杰西卡&琼斯》中,杰西卡的好友Trish发现自己的男友吃了一种药,从濒死的状态中满血复活,但变得狂暴冷血。
同行的医生告诉她:
你可以强化人的肉体和力量,但你并不能增加他的良知,世上没有这种药。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无论是国产厂商还是国际品牌都可以拿到最新最尖端的技术和硬件,用以打造自己的产品。堆料可以增强硬件力量,但一台手机诞生的意义和出发点是每个厂商须要独立面对的。三星的北美营销团队给S7的Slogan切中主题:&Rethink what a phone can do&(或许可以翻译成&机能重想&?)。而这个问题,不是消费者应该来回答的。
相关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s7 edge使用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