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ipran设备中rsg,csg,asg是啥缩写,啥意思

IPRAN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入门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IPRAN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入门篇
上传于||文档简介
&&I​P​R​A​N​简​介
大小:7.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IPRAN解决方案挂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IPRAN解决方案挂图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IPRAN业务承载测试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LTE承载网网络规划探讨
字体: 
| 评论()
1、LTE承载网网络规划概述
LTE是无线网络最主要的技术趋势,在北美,日韩,北欧等市场上已经大规模运营,中国市场也马上会迎来LTE应用的浪潮。相对2G/3G,LTE不但带来高的频谱效率,给用户更大的带宽,也因为其扁平架构和低时延设计,给用户更好的体验。LTE承载网的规划设计,也因为LTE的新变化,带来很多新的规划和设计点。因此,做好LTE承载网网络规划设计,前提之一是必须理解LTE承载网的新需求,包括X2和S1-flex带来的多点互通需求,单站150M~450M的带宽以及与此相关网络收敛比规划需求,EPC集中部署带来的IPRAN和IP CORE跨域设计需求,多业务承载带来的QOS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和时钟需求等等。对于这些需求,本文假设读者都已经完全理解,不做深入阐述分析,如需要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同时,针对一个具体运营商网络的LTE承载网规划,需要把该运营商业务规划作为LTE承载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输入,需要对运营商LTE及FMC业务规划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要根据运营商在不同场景,如大城市,中型城市,县乡镇,旅游景点等不同用户规模,不同业务类型,不同基站制式和密度,不同光纤机房等基础资源情况,进行分类,根据在不同场景下运营商的业务规划和建设节奏,进行网络规划。
另外,LTE承载网络的建设,一般会在2G/3G承载网上演进和发展,运营商现网对LTE的支持能力和薄弱环节,需要进行网络的评估,这需要对运营商现网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运营商当前网络的方案,规模,业务承载模式,机房光纤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评估,得到当前网络支持LTE的能力,便于后续针对性规划及网络迁移设计。
本文重点关注通用的LTE承载网网络架构的规划,从以下各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给出LTE承载网网络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带宽和收敛比规划
网络架构规划
控制平面规划
IP/VLAN规划
可靠性规划
时钟同步规划
具体到一个运营商网络,需要结合业务规划和现网评估情况,使用上述原则和方法来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2、带宽/及收敛比规划设计
传统的2G/3G承载网,基本上没有考虑收敛比,承载网按无线基站带宽需求1:1端到端预留,由于无线基站带宽需求较小,这种粗放的规划方式最简单易行。而LTE网络中,单基站带宽会达到150M~450M,端到端1:1预留的代价非常大,这种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LTE网络中数据业务成为主流,数据业务的统计复用特点,加上用户资费包封顶等原因的存在,使得承载网的带宽带宽规划上必须考虑收敛比。本节主要阐述收敛比规划的思路和原则。
在规划承载带宽和收敛比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解无线基站的峰值带宽和均值带宽,这里我们参考NGMN的建议,分析基站带宽时,分busy time和quiet time两种场景。
Busy time是指大量UE在一个基站下,由于每个UE的位置和信号强度不同,多UE之间也存在资源争抢和分配,整体的带宽趋向一个平均值,称为busy time mean。
Quiet time是指少量甚至一个UE在一个基站下,这时基站带宽会变化较大,当一个UE靠近基站,信号强度高,可能采用高效的编码方式,该UE可以使用到该小区的所有资源,基站带宽达到峰值,称为Peak.
按NGMN的仿真,以及无线厂家的经验值,均值和峰值之比,一般是1/3~1/6之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下行带宽是上行带宽的4~6倍,网络带宽规划的工程实践中,关注下行带宽即可以满足要求,在XDSL和GPON等不对称承载技术中,才需要专门考虑上行。
带宽和收敛比规划方法概述:
方法一,基站粒度估算法:单基站带宽&覆盖基站数&经验收敛比,这个方法中,经验收敛比难以获取,有些运营商规划成端到端4:3:2收敛,也有无线厂家给出端到端3:1收敛等数据,可以参考。
方法二,用户粒度估算法:在网络汇聚和核心层,可以考虑基于用户规模和用户平均带宽的估算方法。同时根据对网络流量的统计,定期或不定期扩容。这是一种pay as you grow的模式。
2.1 单基站带宽计算方法
单基站带宽的计算方法,一般考虑频谱资源,MIMO阶数,UE类型,有无IPsec等等进行计算,承载网侧可以找无线规划部门获取单站带宽需求数据,下表来自NGMN,供参考。
按NGMN的计算方式, 单基站带宽B = max (N x busy time mean, Peak) ,这个公式假设,承载网只需满足每个小区都达到均值带宽,或者满足一个基站达到峰值带宽。其意义在于,在忙时,一个基站下的多个小区带宽都达到均值,在闲时,只需要一个小区达到峰值。单基站的带宽规划,只要选择其中较大的值即可。
2.2 用户粒度估算法
基于用户带宽信息的网络规划方法,基本原理是基于忙时用户平均带宽&用户数得到总的带宽需求:
带宽需求可以从无线核心网部门直接获取,如果获取不到,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计算。
规划期内带宽需求 = 规划期内忙时平均用户带宽&规划期内用户规模
规划期内用户规模和规划期内平均用户带宽,可以从运营商无线部门获取,或者基于当前数据及增长率估算。
2.3 接入环容量规划
由于接入环一般在10个基站左右,统计复用效用不明显,建议不收敛或少收敛。因此,可采用方法一,基站粒度估算法,计算方法:单基站带宽&环上基站数&收敛比,在接入层,建议收敛比等于1.
2.4 汇聚层容量规划
汇聚层根据覆盖基站数和用户规模,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规划方式,两种方式规划出的带宽需求,可以互相参考,根据情况选取折中值。
方法一,采用基站粒度估算法,单基站带宽&覆盖基站数&收敛比,汇聚层收敛比,可以选择4:3或者2:1等
方法二,采用用户粒度估算法,适用汇聚层覆盖基站数较大,或者业务发展初期,计算方法:忙时用户平均带宽&汇聚层覆盖用户数
2.5 核心层容量规划
核心层汇聚大量基站,网络流量与无线用户规模及使用习惯相关,建议选择方法二,基于用户粒度估算法,容量规划参考无线网络业务数据,进行未来3到5年的规划;计算方法:忙时用户平均带宽&总用户数,一般来说,这种算法计算带宽会偏小,适用于网络发展初期,伴随用户和流量增长,再做网络扩容。
3、网络架构规划设计
3.1 网络逻辑规划
移动承载网络中,IP节点达到10K到几十K,规模远远大于传统的IP城域网或IP骨干网络,IPRAN网络的逻辑架构规划,如何规划解决大规模组网可扩展性,成为网络架构规划的首要问题。
基于目前成熟的技术方案,可行的架构是层次化VPN架构,即通过引入业务分层点,分割大规模网络为多个小规模网络,通过SPE的业务处理,完成端到端业务的处理,在本地网内,这将是主要的技术架构。
同时,由于EPC集中部署的现实,LTE必然要跨越本地网,经过省干网络,到达EPC机房,这里就涉及跨域方案的规划和不同技术选择考虑,本节重点分析这些内容。
3.2 本地网内分层架构规划
接入汇聚层分层的业务模型如上图所示,不同业务类型选择了不同的分层方式,主流技术选择是HVPN,L2VPN+L3VPN,MS-PW等技术,实现业务架构的分层。这种分层架构的引入,使得IGP可以分层分域,MPLS隧道分段,避免端到端隧道和OAM部署,同时通过私网路由策略控制,限制CSG上的私网路由数量,这种分层架构可以极大提高网络的扩展性,实现LTE网络几十K网络节点的组网要求,而且不必增加对CSG设备的性能和成本要求。因此,业务分层的架构作为本地网内LTE网络规划的首选架构。
3.3 核心层跨域架构规划
前面提到,由于EPC部署在省中心机房,在LTE阶段,承载网面临跨本地网和省干的需求;同时,跨域专线的需求也很常见。但是,由于存在多种跨域技术,如何选择和规划,是LTE承载网需要仔细分析和考虑的。
目前存在的一些跨域技术,包括Option A,Option B,Option C/Seamless MPLS,CSC,L2Overlay等等。
这些技术的细节本文不做详细论述,如需要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下表是各种技术适合的场景分析:
LTE承载VPN数量少,运维团队划分清晰,IPRAN由本地网维护,IPCORE是省中心维护,这种情况,适合的跨域方案是OptionA。
4、IP/VLAN规划原则
在LTE承载网络的规划中,IP和VLAN的规划,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但需要考虑如何节省IP地址资源,同时无线基站的IP和VLAN规划,也要避免承载网侧复杂的配置。VLAN的规划,有时要考虑传统的运维习惯,基于VLAN来标识基站,即采用每基站每VLAN的规划方案。
IP地址规划:对于移动承载网络,IP地址可分为Loopback/管理地址、设备互联地址、业务地址,均可以采用私网IP(或者公网私用)进行规划。
VLAN规划:E2E L3VPN方案,VLAN区分同一接口的不同业务,建议全网按业务规划相同VLAN,免去按每基站的VLAN规划工作。对于L2+L3方案,网络的L2部分,需要采用不同的VLAN ID标识不同基站,符合L2网络运维习惯,方便问题定位。
对无线系统的建议:为简化网络部署方案,减少VLAN,IP地址以及相应VPN数据的规划和配置,基站和承载设备对接时,建议尽量减少VLAN和IP地址,目前一般采用一个IP/VLAN作为业务接口,另外一个IP/VLAN作为管理接口。不建议S1和X2采用不同的VLAN和不同IP地址。
对于无线基站,建议采用接口IP作为业务IP地址,避免在承载网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降低部署难度。
5、控制面规划
在LTE承载网中,控制面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应对大规模组网的诉求,满足前面提到分层的网络架构,下面分别在IGP,BGP,LDP,RSVP-TE方面,给出规划建议,以满足大规模组网的要求。
5.1 IGP规划
IGP协议的选择,根据运维团队的能力,现网的匹配度进行IGP协议选择OSPF或ISIS链路状态型协议。
LTE承载网的IP节点数在10K以上,基于目前的设备能力,IGP的规划必须分层分域。通过IGP的分层分域,避免协议数据库过大,降低设备CPU压力;实现故障域间隔离,增强网络健壮性;较小的IGP有更短的故障收敛时间
5.2 隧道规划
隧道技术主要包括LDP,RSVP-TE两种方式。
LDP LSP隧道特点:配置简单,自动使能标签;可通过LDP FRR做到路径快速收敛;隧道数量不易控制,带宽不可控;LDP FRR使用场景受限;保护倒换依赖于路由快速收敛,性能稍弱;适用于full mesh转发的LTE X2业务。
RSVP TE隧道特点:建立可控性强,路径调度能力强,带宽控制能力强;保护倒换手段丰富,推荐使用Hot-Standby,也可使用隧道保护;倒换性能较好;配置相对复杂,需指定宿端;适合于点到点业务模型(如UMTS ETH业务和LTE S1业务)
对于LTE承载,如果对S1的倒换要求较高,可采用RSVP TE+LDP的隧道方式,兼顾S1保护倒换性能和X2就近互通业务需求。
5.3 BGP规划
L3VPN需要部署IBGP,为了满足可扩展性,组大网要求,标准的技术是部署路由反射器RR,HVPN就是借助RR技术实现,在ASG设备上部署inline RR功能,并对VPN路由进行下一跳修改NHS。汇聚环一般部署独立RR,RSG和ASG对独立RR来说是RR Client。
6、可靠性规划设计
可靠性规划,首先要在网络物理拓扑上充分考虑,保证物理拓扑有迂回路径,如环网,双归属,口字形组网,Mesh组网等常见组网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位置,如,接入层推荐使用环网,汇聚层可用环形或双归,核心层建议使用Mesh组网,跨越对接建议口字形组网。
在IPRAN网络中,可靠性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护切换类,第二类是收敛恢复类。
对于第一类,基本原理是在数据面建立主备两个转发路径,通过OAM技术检测主用路径,发现故障后迅速倒换到事先建立好的备用路径。
第二类,基本原理是发现故障后,通过控制平面重新计算路由,给数据面下发新的转发路径,一般情况下收敛性能弱于第一类。
因此在移动承载解决方案中,一般建议采用第一类,保护切换技术做为可靠性方案。
6.1 故障检测技术
故障检测技术,是可靠性方案的前提,一般使用BFD,MPLS OAM等技术实现,设备需要具备基于硬件的OAM和BFD实现,在大规模组网情况下保证高性能。
故障检测技术一致性,为简化部署,各层次的故障检测,尽量部署相同的机制,建议使用BFD作为故障检测技术。BFD可以应用到链路层,隧道层,业务层,以及网关保护的检测。
故障检测技术的选择,需要考虑穿越中间网络,尽量不对中间网络有特殊要求,从这个角度,BFD是较好的选择。
多层故障检测技术,需要在发包间隔上给予规划,或者使用Holdoff机制,避免多层倒换。
6.2 链路级保护
如下图所示,链路层保护,主要是IMA,MLPPP,ETH Trunk等保护技术,一般在链路层实施,用于用户侧业务保护,以及重要链路的可靠性提升,如两台PE设备之间。
6.3 网络级保护
网络级保护是端到端的保护技术,又可细分为隧道保护,业务保护,网关保护,具体故障点和相应保护技术如下。
7、QOS规划设计
LTE网络的QOS规划,为简化部署,常见的QOS方案采用Diffserv技术,网络的不同位置设备,完成不同的功能,基本的方案如下。
这种方案,QOS规划主要解决无线系统的QOS标记和网络QOS标记相互映射的问题,具体的映射机制,如下所示:
8、时钟方案规划
时钟的规划,首先要识别基站的时钟需求,不同制式无线基站对时钟的需求不同,简单分类可以分为频率同步需求和时间同步需求,对应的技术分别是同步以太和1588V2,这些技术都必须逐跳部署。所以,还需要考虑网络中有不支持时钟能力的设备,需要考虑穿越中间网络的方案规划,基本的方案选择如下图所示:
越第三方网络场景:双时钟源接入双server,server间通过同步以太进行频率同步。通过1588ACR技术,将时钟信息从穿越第三方网络的报文中恢复出并由client接受,下游再通过同步以太传递频率同步信息。
1588v2频率时间同步:接入外部时钟源,下游设备通过PTP协议逐条传递,通过BMC算法防止成环。
SyncEth频率同步:接入外部时钟源,全网开启SSM协议,同步信息逐跳传递。
SyncEth频率/1588时间同步:1588与SyncEth同时开启,SyncEth进行频率同步,1588v2进行时间同步。
本文在LTE承载的带宽收敛比规划,架构规划,控制面,可靠性,QOS,时钟等关键内容给出了规划指导原则,限于篇幅,不能深入探讨。同时,LTE承载网络的规划,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本文也无法一一涵盖。 对于具体一个运营商LTE承载网络,除了上述阐述的一些规划思想和原则,还需要根据运营商业务的规划和节奏,以及现网能力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量化规划设计。
LTE网络部署运营,规划设计先行。通过专业的LTE网络规划,确保LTE承载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可扩展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架构方面的竞争力,最终提升客户的体验,降低网络的CAPEX和OPEX。
华为公司规划并建设了国内外大量的3G IPRAN网络及LTE承载网络,在LTE及IPRAN网络规划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规划和设计经验,可以成为运营商在LTE承载网络规划领域的合作伙伴。
作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魏家宏
声明:除非本站原创文章,其它转载和投稿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且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看法。如版权人或相关方存在异议,请联系网站编辑: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查看资讯_右华为IPRAN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为IPRAN解决方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ran a设备 b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