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课文改成金鱼的心愿怎么写

许梅个人博客 - Page 2
Author Archive
我们本部一年级6个班准备两个舞蹈,从各班选演员。
经过几天初训之后进行筛选,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被筛下来了。那天晚上,孩子妈妈用QQ跟我私聊,说孩子很想参加这个舞蹈,在家练习很认真,家长还把歌词都抄下来了,帮助孩子理解歌曲的意思,非常支持。最后恳求能不能再给孩子一个机会,一定听指导老师的话,好好练习,不拖大家的后腿。我说跟负责训练的老师说说看,孩子也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重在参与,不能选上也很正常,要坦然面对。当然,最后还是让他参加了。我对他说,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不但节目要精彩,学习还要进步。他答应了,虽然,经常出去排练,但是,落下的作业很快就会补上,没有影响学习。
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课堂上反应更积极了。事实证明,参加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
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有的学生可以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所以老师如果不变就会被淘汰,今天,平台小助手为大家推送《未来将被淘汰的7类老师》,快来看看你在不在其中吧!
第一类: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术的老师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第二类:不懂得终身学习的老师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日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这意味着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第三类: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老师
其实,“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社区,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第四类:只传递知识而不会设计学习过程的老师
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教授说:“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第五类:不善于教学时空设计的老师
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天文馆里,关上灯,抬头看,一个无垠的“星际世界”便展现在了你眼前,似乎触手可及。这种虚拟再现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好奇心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星系?那个星球叫什么名字?星球之间是如何和谐运转的?主动发问的过程,伴随着主动探究,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养成。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打破传统“教室”理念,使教室不仅作为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一个记忆空间。他们开设有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云展馆”——利用“虚拟成像”“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优秀学生书画及手工作品进行展出;开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vava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将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开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彩云阅读”——自主借阅一体化的便捷手段,同时将借阅数据的统计,阅读新书的推荐,优秀读后感的分享经彩云阅读平台推送给学生……
第六类:只会教给学生标准答案而非维度探究的老师
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和寻找“答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还卡住“标准答案”不放,则将毁掉孩子的创造能力。
某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学生和家长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小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还会飞;有人认为是蜜蜂,因为唯有它是昆虫,而且只有它尾部有刺;更有人认为是兔子,因为只有兔子长着长耳,它还是其中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一位;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
这类题本来具有良好的益智和启迪功能,如果出题人让孩子做出自由回答,并给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没有偏离常识,教师即判为正确,此为值得推广的好题,而一旦遭到“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定,这道试题的价值就变了味。其实,在西方的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开放。
第七类:不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答学生“难题”的老师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汗的大学生,接到七年级表妹的求助:有几道数学难题不知何解。他随即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表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侄女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他忙不过来了,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可汗学院”。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说学校是苗圃,孩子们是种子,那学校则应该是多样化苗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给足养分。要有不同的土壤,则会“长出”不一样的个性。
萨尔曼·可汗是一位典型的以创造性的方式解答“难题”的“学生”;之后的网络分享,更让他名声大噪,比尔·盖茨说:“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作者:))
柴犬叔叔最近看了一部感触颇深的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
这是关于巴菲特最新的纪录片,也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实生活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里,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众多的光环,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实一面。影片里的大部分镜头,都献给了巴菲特的家人,回忆他的过去,以及记录平常的生活。
比如说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开车路过麦当劳买一份早餐,带到办公室后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摆放着一杯他钟爱一生的可口可乐。
他在上班路上打趣的说道:
“ 如果今天公司股票价格涨了,我就买4块2的套餐;如果股价不好,哈,那我就买3块7的” 。
看着纪录片你会发现,即使是如巴菲特这样遥不可及的投资大师和世界首富,生活中不过也是一个平凡的老人,非常的平易近人,甚至还会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小毛病。
但是这部纪录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
一个人想要在一个领域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要学会读书和终生学习。
这个品质在巴菲特身上体现到了极致。
巴菲特一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股票投资,在做好这一件事情上他极为专注。
他从小就开始阅读和学习所有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在他读遍了父亲所有的收藏后,他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在那里找更多的书求知若渴的阅读。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 Benjamin Grah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成为了他的学生。
因为一生勤奋和专注的学习,巴菲特成为了目前美国历史上在股票投资这个领域,最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并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而真实生活中的他,在其他的事情上却非常的愚笨,甚至连厨房的厨具都分不清楚。他也自嘲自己的运气太好,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太太,让他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不用一辈子吃麦当劳。
巴菲特说道,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而终身读书和学习,更是巴菲特一生崇尚的习惯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的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的度过的。
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六十年如一日。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终生阅读和学习的巴菲特,即使在84岁的高龄,还掌管着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保持着敏锐的大脑和思维,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巴菲特说他不惧怕死亡,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度过的无比充实和幸福。他每天都会兴致勃勃的起床,期待着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对他的工作乐在其中。
那些抱着想快速致富的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并没有提供什么点石成金的致富秘诀。
与之相反,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仅是枯燥的,甚至还是有点孤独的。
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终生读书学习,才能享有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认可。
成为世界首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巴菲特只是通过一生的专注和终生学习,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很多人会说,我生活中需要什么知识现学现用不就好了,学习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工作的么。
我们为什么还要终生学习呢?
因为功利性学习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那些理解并使用它的人将最终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会付出巨大代价。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复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年的时间里,他通过复利让每年21.6%的增长,变成了现如今高达 1,826,163% 的资产增值。
而复利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财富的积累,更可以应用在知识的积累。
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的终身学习,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的累积和增长,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而终生学习的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而当你阅读了一定量的优秀书籍后,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伟大和成功的人,都有着很多彼此呼应的励志故事,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感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阅读的你。
读过《富兰克林传》的人都知道,富兰克林借由《穷理查年鉴》传播了许多有用和影响深远的建议。他赞扬的美德包括勤奋、负责和节俭。这位美国开国之父的书籍和观点,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而当你再读到《品格之路》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写到的影响世界的伟人和思想家,像是最杰出的美国总统之一德怀特o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胜利的组织者” 乔治o马歇尔,为终结种族歧视奔走一生的斗士菲利普o伦道夫与贝亚德o拉斯廷……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富兰克林倡导的价值观。
书中写到一个故事,揭示了艾森豪威尔自律的行为是如何养成的。他的品行来自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是德国移民后裔,是一个普通的小业主,但是做人做事认真负责,节俭而又自律。
因为经历过破产的痛苦,他规定自己和公司的员工每个月必须将薪水的10%存起来,以防范意外情况。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家庭的储蓄习惯很糟糕,但是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却对资金和储蓄有着严格的自律。
正是靠着这一点,他才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了虽然不富裕,但是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也保障了自己孩子和员工的生活。这种自律的行为深深影响了艾森豪威尔,使他迅速晋升为一个严格而又优秀的军官,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
读书的你会发现,从富兰克林到艾森豪威尔,再到巴菲特,无论他们身处哪个时代,这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有着类似的品质和人格的共鸣。
当我们用心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我们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而在他们身上那些普世而又优秀的品格,像是勤奋、节俭和自律,会通过书本的传承,耳濡目染的影响着你,在阅读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让你收获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而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出生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生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级的突破。
而一旦人拥有了优秀的人格,你会更加坚定一个普世的信念:
“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在这个信念面前,所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衬托出你个人努力的熠熠光辉。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要终生读书和学习的最好答案。(作者:)
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课程无处不在,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如若教师仍然以知识占有者自居,仍然局限于知识的传授,那么,着实容易陷入了职业窘境。这种因占有知识而产生的“自信”,其实并不是“专业自信”,因为教育的内涵与真义并不是将僵死的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无比广阔的世界,遨游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
现今社会,知识无止尽,终身学习应当是为人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生存于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者。即使朝夕苦读,也不可能获取世间的一切知识,回答学生的所有疑问。有时候,学生的知识量甚至远远超过老师,他们对某一方面的钻研程度往往令教师望尘莫及。
对此,教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超过自己,而认为学生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变得毫无自信可言,以至于异化了师生关系,粗暴地压制学生、限制学生、打击学生。教育者需要广阔的胸襟,在学生面前,如若不能保持师者的博大与厚重,又如何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一个心灵健康的人呢?
“术业有专攻”,教师需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这一点,意即教师教育的成功。如若学生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自己,足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恰恰是教师的教育成果。“师不必贤于弟子”,面对学生超越,教师应当投以欣赏的眼光,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从而激起他们持续进步的渴望。
当然,欣赏学生的超越,理性看待学生的优秀,并不是忽视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事实上,教师的专业高度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强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专业是教师教学的生命,教师对自己所从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教师必须拥有专业的高度与厚度,但并不一定要将自己的才华显露出来,非得让学生高山仰止。教师的专业高度不是为了在学生面前显摆与炫耀,特别在中小学生面前,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应当是化繁为简,通过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培育学生生长的土壤,让学生自发的生长。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点拨、启迪学生,让知识自由地生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体验知识获得的美好。
心中有“人”就是教师不将自己塑造或伪装成“完人”,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会犯错的人。教师如果犯了错误,那就当面承认。一个圣人,是可敬的;一个真实的人,才是可亲的。
更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有孩子,要把孩子当成成长、发展中的人来看,能够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教师尊重孩子,将孩子的一切(好的和坏的)视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自己仅是孩子成长这片麦田的守望者,自己自然会有尊严。 (作者:)
亲爱的儿子:
刚刚你说“我很累”,挂了电话,妈妈一时茫然无措,只觉得很心疼。
我那阳光般热情、友善、让人一看就感觉温暖的儿子,在学业压力之下,在考试的挫折之下,变得有点冰冷、阴郁,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不敢多说多问,怕给你雪上加霜。
但是,亲爱的儿子,要怎样才能让你知道,妈妈关心你是否开心快乐、是否健康阳光,要远远甚于关注你成绩好坏?小时候,我们管你叫航航,HH,在我心目中,就是Healthy & Happy。
一直没有仔细跟你讲过,你的名字来自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嵇康的一句诗:“谁谓河广?一苇可航。”这句诗,又是从《诗经·卫风·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转化而来。其中“杭”就是“航”的意思,是所谓“通假字”(因读音相同而借来用一下的字)。
“谁谓河广?一苇可航。”谁说河水很宽?用一束芦苇扎成筏子即可渡过。不管它的原意是什么,读起来,显得很有气势,是不是?—人生如河,前方总会有你想不到的风浪,激流,险滩,暗礁……但,只要你够健康,够强大,够自信,就没有渡不过的河,没有迈不过的坎儿,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你现在是学生,头等大事当然是学业;学习遇到了困难,当然会很苦恼。好吧,就让咱们来聊聊学习的事儿。
你可能又要说:人和人不同,你不要拿你那一套来说我;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学得比你们当时难得多;陈谷子烂芝麻,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但是,亲爱的儿子,好像咱们还真没好好聊过这个事儿。
首先,学习好,重要吗?
我要说,真的满重要。也不是非要上北大清华,哈佛牛津,但是一个相对好的大学,会让你一生中最宝贵的青年时光挥洒在一个更美好的环境里,让你有机会遇到更优秀的人,不管是求知还是恋爱。
会让你开阔眼界,拓展心胸。会让你将来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会让你有能力为自己、为你未来的家人、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做更多的事,也因而让你的人生更充实,更愉快,更有成就感。
其次,学习好,和能力强是一回事吗?
我要说,即使不是一回事,至少也是正相关的。你看,学习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一件事,能够把这件事做得得心应手,怎么不是一种能力?
如今,面对这个知识迭代更新如此之快、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学习能力的高低更成了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那么,成功的人生究竟是什么?不见得是做高官、挣大钱,但是一定要有让自己和家人免于饥寒、困顿的起码物质基础,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平和满足的心态,要有充盈的精神世界,要有在浮躁沉沦的时代仍然保有良知的道德水准。这一切,离不开持续学习的能力。
最后,怎么才算是学习好?
我觉得,能够突破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局限,才真算是学习好。中西教育的不同,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教育求同—教给学生的是有标准答案的知识,学生需要千方百计得出正确答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而缺乏创见;而西方教育求异—画一个圆,老师说是太阳,让学生说是什么,说什么都行,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跟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得一样,这样培养的学生自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二,中国教育补短—哪科不行就在哪科下功夫,结果学生各科成绩都尚可但没有哪一种能力特别突出;而西方教育取长—对什么有兴趣、擅长什么,就在什么上下功夫,所以能培养出乔布斯那样的偏才、天才。
你的“状元”妈妈,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结出的果实:一个成绩不错,但缺乏创新精神和突出才能的凡夫俗子。
如果能通过课外的自我学习,让自己的能力超出课本和应试教育的局限—那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好。好比考试需要你有一杯水的知识,但你的能力已经有一缸水,你自然可以应付裕如。所以有人说,聪明的人不会被考试愚弄。
比如当初你爸爸妈妈的那些老师,如果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高考,他们不见得能比你爸爸妈妈考得好。因为通过比较广泛的课外阅读,我们获得的领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其实已经比那些教我们的老师强了。所以,即便不过是凡夫俗子,但我们已经超越了自己当时环境的局限,也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了。
那么,如何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简单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无限的世界。”可见,已知的越多(圆越大),你就会发现圆外未知的也越多。你见得越多,见识也会越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你专注,认真,不被眼前的诱惑和享乐俘获,才能在自我提升与修炼的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又回到开头那句话,“妈妈关心你是否开心快乐、是否健康阳光,要远远甚于关注你成绩好坏”,或者说,比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妈妈更关心你是否能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否能拥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你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身上集合了我们的优点,我们一直以你为荣。谁谓河广?一苇可航!今天像山一样横在你面前的困难,只要你肯努力,总会跨过去;而且,来日回头再望,也不过是远处地平线上微微隆起的一个包包而已。我们相信,你能做到。
永远爱你的妈妈
有一天晚上,与一个同事聊教育问题,聊了两个半小时。两个男人就是坐在校园石凳上,尽管是寒冬,但聊得热火朝天,一点寒意也没有!
其中有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越难管理?这个话题也许能谈一天一夜。我想,学生年龄越大,心理应该是越成熟,为何老师抱怨学生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呢?晚上十点半,我把这个话题发在“智慧教育联盟QQ群”里,请群里的老师一起讨论。
河南的王老师说:“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了。”
广东的钟老师说:“叛逆心理和模仿心理。”
淮南的王老师说:“翅膀硬了想飞了,心理需求上表现为更加希望独立和自由,而不是被约束。”
我说:“谈学生的心理,谈学生的生理变化,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大家看到小学低年段教师管理学生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比较多?”
我抛出这个话题,QQ群里沉寂了下来,只有河南的王老师说:“严厉得多。”也许大家都在思考。
现在绝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都是相当粗糙
我想:在学校,尽管很多优秀的教师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对学生的教育手段非常丰富,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充当孩子心灵的导师,这类老师深受学生喜爱。
但不可否认,我们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还是相当粗糙的,基本上是以压制为主,只是一味地强调这个不能做,那个要禁止。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一顿数落,个别老师甚至是体罚!这样的教育方式如同用纸去包一团火,火小的时候还能包住,当火大了的时候,纸非但包不住火,反而使火烧得更旺!
学生小的时候被老师弄怕了,因为怕,所以看起来很听话,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心理需求的增长,老师如果不改变粗线条式的教育方法,学生与老师也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只要老师稍微一松懈,学生就总想惹出一点事情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越大就越难以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是让孩子明白是非,而不是训练他们“听话”
如果粗线条式的管理是导致学生年龄越大越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我们能有什么方法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反思的是:拿什么去管理我们的学生?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拿什么去引领我们的学生?拿什么去感化我们的学生?
如何教育学生,我想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是不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的。在校园巡视时,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追求高效管理,只是告诉孩子“是”还是“非”,却没有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老师“你给我××好”的吆喝声中,孩子只能选择服从!这如同一团小火一样,暂时被纸包了起来,但火依旧在那里燃烧!
在我身边有这么一个案例:孩子的父母生意比较忙,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送进了某武术学校,在武术学校里,教练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简单的棍棒教育,只要稍有不如教练之意,教练就给孩子一巴掌。据孩子说,他们武校的初中生甚至还被几个教练同时殴打。这个孩子转入我校之后,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与其他孩子明显不同,习惯用拳脚说话!这就是粗暴教育的后果。因为“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 。
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越难管理?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小学低段学生习惯了权威式的压服,这种粗线条的教育方式是结出高段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的恶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训练他们“听话”的手段。
读《教育,不是训练学生“听话”》有感
管理班级大半个学期了,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班上的这一大群孩子算得上聪明的了,也挺乖巧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也有某一小部分的同学小问题不断,比如上课不听讲、下课爱小打小闹,让人头疼不已。
最近看了《教育,不是训练学生“听话”》这篇小文章,在反省之余也正视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文章上面提到“我们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还是相当粗糙的,基本上是以压制为主,只是一味地强调这个不能做,那个禁止。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一顿数落,个别老师甚至是体罚!这样的教育方式如同用纸去包一团火,火小的时候还能包住,当火大了的时候,纸非但包不住火,反而使火烧得更旺!”
确实,当面对孩子做出我早已多次强调不能做的事情时,我有时候会非常生气,为什么他们那么不听话。直到有一次班级出现了一种小玩具枪,里面可以放火药发射,当时我简直是一股火冲上了脑门。在责备他们的这个行为之后,我告诉孩子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用这种枪射中了别人家孩子的眼睛,受伤的孩子差点失明。班上的孩子先是不敢置信的发出惊呼,然后就安静下来了。最后我用红领巾蒙住其中一个带手枪的孩子,让他从班级的第四组走到第一组,体会瞎子的感受。这个孩子走得磕磕绊绊,其他的孩子也一直盯着他看,当孩子揭下红领巾后,满脸愧疚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这一次,孩子受教了许多。正如文章中所说,“如何教育学生,我想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一次火枪事件的成功教育,也许就是让学生切身地体会了“是”与“非”,而不是单纯地压制学生,训练他们“听话”。
从这几个月的教学管理以来,我发现孩子们总会防不胜防地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结合正确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作者: )
今天上完《水滴的旅行》,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时,有几个人举手了,我叫几个同学说说看。其中,有个同学说,我知道了水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以前没有注意过。有的说,我知道了水滴到过地球上很多地方,就像一个旅行家。还有的说,小水滴还可以变成冰、霜等等。最让我惊讶的是,周雅雯说,小水滴到处旅行,它可真勇敢!它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实现了旅行家的梦想。
哎呀,我真没有想到,这孩子的答案太有新意了!我可没有想到过这些,她才是个7岁的孩子呀!思维如此活跃,值得我们学习!我一直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当即表扬她爱思考,爱发言,是大家的榜样!
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调皮,可以说缺少应有的家教。
孩子没有规矩,上课坐不住,动个不停,甚至在常识课趴在地上不起来,老师讲也不听。下课就疯玩,打闹,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成绩可想而知。遇到这样的学生,真让人头疼!我经过多次试验,感觉他们想好,但是管不住自己。是不是多动症?我与其家长联系,委婉地说出建议,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能治好,对孩子将来有好处。其中一个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跟我预料的一样:功能障碍性多动症。医生开了药进行治疗,半个月时间,这孩子变化明显,最近一次测试,语文由原来的30多分提高至87分,数学也由不及格提高至98分,进步飞快!
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们真感到欣慰。希望另外两位家长也能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看要不要治疗。学生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大的愿望!
今天是周二,看看课表,上午连上3节课,中午1节看班,下午还有1节。
早早来到班级,打开授课宝,没有电了!唉,都怪自己没有预先充好电,只好用自己的真声了…… 上午3节课上下来,嗓子冒烟了!不想说话,干,涩,疼 ……
谁让咱是教师呢?下午接着上,一到课堂上,声音还低不了,照样吼起来。放学以后,才发现,惨了,嗓子有点哑!回家赶快吃点润喉片 。
辛勤的园丁们,上课注意保护嗓子,预防职业病。
“五一”假期3天,我布置了一些家庭作业,还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劳动节,并把图片或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
3天假期,孩子们真是手或密码!有的在家洗碗筷,搞卫生;有的帮爸爸妈妈买东西,提东西;还有的去农村老家帮爷爷拉车运石子…….从图片或视频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参与劳动,都很开心。
孩子们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劳动节!
Theme Credit
Design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雀的心愿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