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晚上的空气我妹妹骑在我身上好爽说晚上回家的时候身上会奇痒无比,白天回家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是什么原因?

【“这一夜把我当一个普通女人上床”“要是连妹妹都乱搞我还是人吗”“可我不是你妹妹”...——妹妹第一次被人告白,却是以对方被扁成猪头收场。很抱歉,那天晚上我笑到下巴快脱臼!!!】
& & & &大家好,我是薛鑫。每日搜罗全网络最精华最经典的搞笑日志★给力相册★热门视频★关注我,获得每日新鲜笑料★人人网最火日志的发源地,百万读者鼎力支持★精彩不打烊,快乐包邮啊,亲!!!
&&&&& 公共主页地址:/(点击即可进入)&&&
&七月七日晴&正文 一之一 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沈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首先,和所有人一样,我有一对慈祥和蔼的父母,还有一个很帅、很优秀,女生看到都会忍不住尖叫的哥哥。至于我,从小到大老师给的评语,大抵都离不开:个性冲动、顽劣难驯,宜多管教等等形容词,善良一点的老师,会说我活泼外向、打抱不平。不过那有什么差别?换个好听些的说法而已,还是在损我。什么?不信让我来批注一下&&活泼外向&&等于我很皮,相当皮,皮到欠揍。打抱不平&&另一个说法叫惹是生非,调皮捣蛋。最狠的是,国小五年级时的导师还在家庭联络簿上写着:冥顽不灵,目无尊长,行径嚣张,不知悔改,请家长严加管教,以免危害社会善良风气。俨然把我写成了混世恶魔,连社会风气败坏、经济景气低迷都和我有关,再说下去,孔明先生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国五千年来的成败兴衰都变成是我的罪过了,只差没要我切腹自杀以谢天下。我只不过在背后给那个老处女导师取了个「灭绝师太」的绰号,外加和同学赌她内裤的颜色而已,大家来评评理,这样有很罪该万死吗?妈妈居然罚我跪,这也就罢了;要我明天向灭绝&&呃,吴老师道歉,我也可以接受;写悔过书,小Case,保证文情并茂直追与妻诀别书;可是&&最最不能接受的,是妈妈居然不准我吃晚饭,晚餐还故意煮我最爱吃的红烧狮子头。这真是天底下最不人道的酷刑了!不过还好,哥哥总是会维护我,不管任何时候。小时候一再挨罚,常会哀怨询问:「妈妈,我其实不是妳亲生的对不对?」「答对了!妳是臭水沟挖出来的。」真过分!居然答得这么干脆,还一副「妳这辈子就现在最聪明」的表情。相较之下,品学兼优的哥哥,相当适合被拿来当天神崇拜。而,我确实也这么做了。那个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家中务农,爸妈每天都好忙好累,没办法兼顾到我,我等于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对我而言,哥哥不只是哥哥,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不会像所有的人,去批判我的行为,而是用另一个角度看待我,包容我的所作所为。每当我又闯了祸,在一堆皱着眉头看我的人里面,总会有那么一张面容,带着微笑,眼神充满了解与宽容,默默支持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哥哥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人,他是我的守护神,也是我的避难所,每次只要有事,第一个赶来我身边的人是他;闯了祸,第一个想要找的人,也是他。很早以前,我就已经领悟到,我可以失去一切,就是不能没有哥哥。有一年穷极无聊,蹲在一旁看到邻居玩「新郎、新娘」的家家酒游戏,回来之后满口嚷着要嫁给哥哥,在那懵懂无知的年岁里,还不太能理解「嫁」是什么意思,但是隔壁长我两岁的大毛,一副大人样地告诉我,「嫁」就是和最喜欢的人一起生活,永远不分开。最喜欢的人?那不就是哥哥吗?所以我问哥哥,要不要「嫁」给我。哥哥说不行。「为什么?」「因为我是男生,不能『嫁』给妳。」「那,我嫁就可以了吗?」「还是不行。」「为什么?」第一次觉得哥哥很龟毛,用力瞪他。哥哥轻轻笑了,摸摸我的头。「因为我们是兄妹。」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挂时长的我又来了
迟到了……抱歉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2015年三四期合刊部分内容
&&&&&&&&&&&&&&&&&&&&&&&&&&&&&&&&&&&&&&&&&&&&&&&&&&&&&&&&&&&&&&&&&&2015年三四期合刊部分内容&&&&&&&&&&&&&&&&&&&&&&&&&&&&&&&&&&&
&&&&&&&&&&&&&&&&&&&&&&&&&&&&&&&&&&&&&&&&&&&&&&&&&&&&&&&&&&&&&&&&&&&&&&&&&&&&&&&
&&&&&&&&&&&&&&&&&&&&&&&&&&&&&&&&&&&&&&&&&&&&&&&&&&&&&&&&&&&&&&&&&&&&&&&&&&&&&&&
菊花,说开就开了。
飒飒秋风,婆娑起舞,送走秋雁,摇落枝头。大地脱去一年的戎装,露出褐色的苍凉。
坐在阳光笼罩的房间,沐浴着温暖,慢慢享受静逸时光。窗外,天空湛蓝,秋阳灿烂,几缕云丝,挥送着南去的大雁;秋风、秋叶、秋花、秋色、秋韵顺着视线铺展开来,汇聚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秋景图。
这个季节,在我们眼中总是充满深意。无论看到的哪方景色,那一定是我们走过春、夏之后收获的一种心情。当我们眼睛盯住凋零的落叶,多愁善感的人,难免被它俘获,心也会跟着惆怅起来。如果拾起落叶、观察落叶、感受落叶,那些经过风吹雨打的脉络,那凸起的脊梁撑起谷底的平凡,足以可以让人面对隆冬的严寒。
当我们眼睛盯住丰硕的果实,生命里都是欣慰的笑容。枝头上挂满的是经过春天的洗礼,夏日的炙烤,酝酿而成的骄傲和自豪。在我们赏心悦目的时候,是否想过那些为孕育成熟而忙忙碌碌奉献青春后,又甘愿落去的树叶?是否想起那些默默无闻,还深埋在土里为下一季节吸收着、储藏着能量的根系?为何赞美的诗句里,它们却成了缺词?
当我们眼睛盯住前面的路,深知再迈一步,就是寒冷的冬季。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没有了姹紫嫣红的绚丽。但是,当我们真正弯下腰来,把生命的坚韧、顽强、坚贞和傲骨种在土壤里,谁能说枝头不会舒展美丽?——傲霜如嬉戏的秋菊,藐视雪飘漫卷的腊梅花,不是一样充满了生机?
的确,秋天不都是晴朗的,不全是天高云淡的,但绝对是温和的,它给人一种不温不火的柔和风范,它犹如人到中年后生命中展现的另一种成熟之美。
其实,秋天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那么生命也是绚丽多彩的;如果我们的人生观是消极低落的,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必定是暗淡阴郁的。
秋天是含蓄蕴藉的,它饱历了春的繁盛、夏的热情,不再追逐浮华与喧嚣,而是静静地融入到一片成熟婉约之中,如诗、如歌、如画、如梦。让我们走进秋天,以风为笔,韵为墨,书写秋天、体会这宁静淡泊的秋之韵吧!
仰望普希金纪念碑
&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我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瞻仰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纪念碑。这座巍峨的纪念碑,只是俄罗斯大地上一百多座纪念碑中之一,但它修建的时间最早,动工于诗人辞世20多年之后,落成于日(诗人81岁诞辰),完全是由民众自愿捐款修建而成的。
纪念碑上的普希金一头卷发,五官俊朗;右手插在西服背心里,左手拿着礼帽,背在身后;左脚稍稍前探,大氅随意披起……神态安详,风度潇洒,似在漫步,又像沉思,智慧的头颅中回荡着时代的风雷,宽阔的胸怀中起伏着澎湃的激情。仰望着这座庄严而又亲切的雕像,不禁想起了早年拜读过的《致大海》、《茨冈》等诗篇,也想起了诗人坎坷而短暂的一生……
日,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来自非洲,是彼得大帝的侍卫和宠臣;他的父亲是近卫军军官,叔父是位诗人,家中有很多藏书。在叔父的指点下,普希金七八岁便开始写诗。1814年,15岁的普希金发表第一首诗《致诗友》,立即受到大诗人茹科夫斯基的关注和赏识,很快成为诗坛上的新星。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早从学校始,他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这些人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写出了一系列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篇,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满,沙皇将他流放在高加索一带当差。但这并没有禁锢诗人自由的思想,相反,高加索奇异险峻的自然景色,哥萨克人的风土人情,激发了诗人浪漫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写出了《高加索的俘虏》、《茨冈》等优美的长诗,还有《囚徒》、《短剑》等精短抒情诗。
日,彼得堡发生一件大事: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但随即失败了。五个主要领导人被沙皇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在阴暗的矿井里做苦役。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的诗人都是朋友,他清理文稿,做好准备,坐待官方来捕。或许沙皇顾忌普希金的声望,或许为了利用他的才华,不但没有抓他,反而把他召来,面授旨意,要他为皇上歌功颂德。但普希金并没有被沙皇所收服,他满怀悲愤,写出了《在西伯利亚的矿井深处》、《阿里安》等诗,表达了自己的矢志不渝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三年后,为了看望充军在高加索战场的十二月党人的旧友,普希金再次来到流放故地,在寻访朋友之余,又写出了一系列描写高加索风光的诗歌,诸如《高加索》、《雪崩》、《勇士》、《卡兹别克的寺院》等,从此,高加索的悬崖上和深壑中,永远留下了普希金的声音。
和普希金同年诞生(1799年)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普希金无疑是一位天才诗人。在他短短的人生征途中,除了流放高加索两年,还遭到一次劫难,被革除公职,遣返原籍,交当地官员监管。这无疑是更重的惩罚,连他的父亲都气恼地离家而去,只留下奶娘阿琳娜陪伴落魄的普希金。在奶娘的照拂和开导下,他走出了郁闷,走进了村民当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歌谣、谚语等,尤其让他感兴趣的是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一些故事,为他后来创作出《上尉的女儿》等名著准备了足够的素材。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幽禁期间,普希金完成了著名历史悲剧《鲍利斯·戈东诺夫》;创作了上百首诗篇,后来成为世界经典抒情诗的《致克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诞生在这个时期。
生活像一条河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拍岸;既有美丽的浪花,也有危险的漩涡。普希金一次次逢凶化吉,因祸得福,似乎上帝特别眷顾他。但是,他这个多情的诗人,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1830年,年届31岁的普希金终于求婚成功,女方是享有“莫斯科第一美人”雅称的风察洛娃,普希金在诗中称她为“拉斐尔画中的圣母”。为了准备婚事,普希金亲自到波尔金诺科理父亲分给他的产业。恰逢该地区瘟疫流行,实行检疫封锁,诗人不得不滞留三个月之久。在这个“波尔金诺的秋天”,普希金又一次收获了累累硕果,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写了《驿站长》等五个短篇小说,长诗《柯洛姆纳的小屋》,还有几十首抒情诗和四个小悲剧。其中,《欧根·奥涅金》意义非凡。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文学巨匠高尔基对它也给予极高评价:“除了它那永不凋谢的完美外,还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比迄今已有的几十部巨著都更真实地描绘了时代的面貌。”
度过这个丰收的金秋之后,普希金再也没有超越如此辉煌的成果。1831年,普希金和冈察洛娃在莫斯科大教堂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或许冥冥之中有一种预兆,婚礼上代表普希金的那支蜡烛突然熄灭了。新郎的一位好友也有预感:普希金和冈察洛娃年龄相差13岁,有代沟;文化差距也较大,不是很合适的一对。
果然,婚后不久,两人的性格差异出现了。年轻的冈察洛娃喜欢交际和跳舞,搬到彼得堡皇村居住后,被沙皇偶然碰到,邀请她参加宫廷舞会。从此,冈察洛娃身穿一袭蓝色天鹅绒长裙,乘坐普希金为她购制的四轮马车,出入于各种名目的宫廷舞会,享受达官显贵们的献媚和赞赏,还有夫人小姐们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尤其让她陶醉的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多次主动邀她共舞,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与此相反,普希金需要创作,喜欢清静,不愿为了应酬而与他格格不入的“大人”们虚与周旋,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满足妻子的消费需求。他越来越厌倦这种奢靡的生活,这从他写于1835年的诗《够了,够了,我亲爱的》即可窥见一斑,那是他对妻子的一种规劝和提醒。遗憾的是,沉湎于浮华之中的冈察洛娃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此时,一位来自法国的流亡贵族、青年近卫军军官丹特士出现了!他刚刚24岁,身高1.9米,仪表非凡。当他在舞会上看到冈察洛娃后,惊为天人,明知对方是有夫之妇,却肆无忌惮地开始了狂热的追求。冈察洛娃固然因普希金往昔的浪漫多情而不悦,但她对丹特士仅仅是“心的相许”,并未当他的情人,更未同意和他私奔的要求。
可恨的是,一些庸俗文人和普希金“得罪”的同僚及上司,无法以才华和能力打败对方,只能背后传谣言、放冷箭……一封封匿名信投向普希金,揭他的家丑,出他的洋相,特别是有一封推选他为彼得堡“绿帽子勋章协会副会长”的匿名信卑鄙至极,是用法文写的。这封极具杀伤力的恶毒信件,彻底粉碎了诗人的忍耐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向丹特士送去了“挑战书”。2月8日,是个阴冷的日子,普希金瞒着妻子和好友,只带一位不知情的副手,坐着雪撬,驰向了茫茫雪野,也驰向了魔鬼的陷阱。“呯,呯”两声,丹特士的枪响了,腹部中弹的普希金倒在血泊之中……在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劝慰着自责不已悲痛欲绝的妻子:“此事不怪你,是我自找的,我仍然爱着你……”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妻子。当然,普希金之英年早逝,也不能归罪于冈察洛娃,正如著名诗人莱蒙托夫在《诗人之死》中所言,是沙皇和他周围的小人策划的一场阴谋。
日,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数以万计的民众怀着无比痛惜的心情,前来与诗人的遗体告别。沙皇怕事态扩大,连夜将遗体运往诗人的故乡米哈依洛夫斯克村,葬于圣山,这座山已更名为普希金山。
在诗人诞辰二百周年的日子,俄罗斯政府郑重宣布:将普希金的诞辰日6月6日定为“普希金节”,以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他那些优美奇妙的诗篇,也已经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
&&&&&&&&&&&&&&&&&&&&&&&
&&&&&&&&&&&&&&&&&&&&&&&&&&&&&&&&&&&
&&&&&&&&&&&&&&&&&&&&&&&&&&&&&&&&&&&&&&&&&&&&&&&
姐是我的文友,她叫邢秀玲,是西部有影响的散文作家。既然我们在很长的岁月里都姐妹般相称,我何必要在文字里板起面孔而声声唤她“邢秀玲”?
与姐第一面是在17年前,1998年10月“中国散文与现代化硏讨会”在成都四川大学闭幕后,我便只身走进了重庆。在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傅德岷先生引领与介绍下,我第一次见到了秀玲姐,一位已离开青海高原十多年的温文尔雅的清瘦女子。在重庆鹅岭公园,我们遙望不夜山城的万家灯火,她似乎一直在向我说她的高原故乡,她的青海湖,她的昆仑山,她的柴达木,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朋友。
其实,就是在那一年的七月至九月,我因考察西部贫困与教育、贫困与生存、贫困与环境之间的重厄及关系,已在甘肃、青海、宁夏、贵州走了近三个月;时间再往前推九年,1989年之夏,青冀两省格尔木散文硏付会召开,那时,我已对姐的高原进行了第一次淋漓地穿行——“穿过祁连山南麓的湟水河谷,翻越美丽的日月山,亘古沉寂的大漠——柴达木便以神奇的力量,震慑我的心魄……”我在《通往格尔木之路》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我们到达高原的前一年,姐已从高原辗转到了丈夫的故乡重庆,然而,我见到了秀玲姐那么多的朋友:瑤莲、朱奇、士濓、裴林……说起姐,他们谁不怀念姐在《青海日报》十几年的岁月!谁不感念姐主持副刊十几年与文学、与作家结下的恩缘!
美丽的青海湖、人与畜相依的茶卡草原、白茫茫的察尔汗盐湖、寸草不生的柴达木大戈壁、骆驼之城格尔木、风雪飘拂的昆仑山口……望着山城夜色里朦胧纤弱的身影,我就在想:秀玲姐,是什么让你在这亘古的荒旷、亘古的寒凉、亘古的沉寂里诞生?也许,正是这一切雕塑了你质朴、坚强、善美的人品和文品!
&&&&&&&&&&&&&&&&&&&&&&&
质询一问就是17年。17年里我与秀玲姐再未相遇,但惦念与问候始终没有走出姐的心。每当看到报刊发表我的文章,姐总是要发来短信贺语;姐感念我与丈夫婚姻的恩爱、幸福,竟写大块文章在深圳的刊物上发表;丈夫惨烈地离世之后,姐又发来长长的悼念和哀痛;无论是对一件事一篇文的感动,也无论是年节里的一声问候短语,数千里外的秀玲姐,总是那样默默地、安静地、不离不弃地守护着一份遥远的友谊。相比之下,我对姐真意的呵护却寥寥无几。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份是天意。
2015年6月,我接到重庆市武隆县委、政府的邀请函,邀我前去参加“‘魅力仙女山’全国著名作家笔会”,接函的瞬间,我便立刻意识到,四千里迢迢的重庆武隆,除了姐荐我前往还有谁能识愚人?很快接到姐的电话,她非常担心我被诸事缠身不能前往。
怎能辜负那片土地?怎能辜负远方的友谊?怎能错过17年后的难得一聚?
长空银燕,思绪翻飞。17年岁月,我们都已老去,不知与姐相见时还能否认出对方?17年里我们经历了多少艰辛和眼泪?
飞机晚点,真没想到,姐与武隆的朋友硬是在重庆机场等我3个小时!出站口,远远看去便认出那人是姐,姐衣衫翩翩,姐依然纤纤。姐迎上前说:你17年发型不变,我一眼看见那人一头黑发、卷边,我就知道那是梅洁,您……
两个文学女子,在机场相拥的瞬间,感慨同时从心底涌起:17年的岁月,写在我们脸上,更写在我们心上。唯要感恩的是,那些如水不竭的文字,一年又一年地滋润着我们的岁月,也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唯有这滋润心灵的文字才不至让我们真的老去……
武隆山水,让我和秀玲姐一起掉进那绝世的惊骇里,一起被卷进那绿色的曼妙里。
辞别武隆时,秀玲姐送我了我一部书《西部神韵》,我相信我会从书中读到一个更真实、更鲜活、更丰富的生命。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生命,他(她)的德性、人格、审美指向乃至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他(她)的文字里是无法躲闪也无法伪装的。《西部神韵》应该是秀玲姐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回到京城的日子里,我一直在读姐的书《西部》(请允许我以下省略“神韵”)。尽管被诸事多次打断,但惦记从未间断,兴致从未间断。我不知读《西部》一书的激情是因为我太想从书中了解我一直想了解的一个友人,还是秀玲姐布满全书的扎实而不虚妄、理性而不失温情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
读秀玲姐的书,我深觉姐文字的扎实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读这样的文字我总在想:这是一生做报纸文学副刊编辑练出的真功、硬功啊。伴随着一篇接一篇充满质感的文字,姐的身世、家族、亲人、朋友,抑或山川明月、江河古镇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一个文学女子的前世今生乃至她的受苦而不怨怼、乃至她与生俱来对苦难的悲悯以及对多舛命运的淡定与接迎,都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
《草原往事》让我了解到姐与我一样属于“老五届”学生(“文革”前考上大学、“文革”期间大学毕业的共五届大学毕业生,被人们普遍称为“老五届”),这是中国纯粹且几经受挫的数百万知识分子。他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浩劫”,他们满怀报国理想却最终以资产阶级“臭老九”身份(前八位为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被分散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目睹了那个荒诞年代里的人性的疯狂扭曲而在日后的人生里更具独立品性;他们曾在无所不在的政治虚妄中表现出“天真”和勇气,但他们更多的人是在艰难中追求光明与正义。在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我们不难看到思想与精神反思、道德与人格坚守所具有的力量,以及在艰难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和追寻。
我一直认为,经历了“文革浩劫”的“老五届”学生,他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坚守“诚信做人、低调做人、谦逊做人”。我还一直认为:经历了那场严酷、漫长的浩劫,如果当时德性、人格没有被毁和自毁,那此后他(她)的德性、人格一生都不会坍塌、泯灭。
在《草原往事》一文中,我们从当年作为青年学生的邢秀玲为给生产队长华本洗刷冤屈、策马飞奔草原取证的细节中,不难看到她对正义的捍卫;在对伯父缅怀的文字中(《寸心致死如丹》),我们看到从小即接受“诚实”、“良心”教育的秀玲,决不在遭受折磨的伯父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任凭外调者威胁利诱,我丝毫不为所动,拒绝写揭发材料。再说,即使搜遍记忆的每个角落,我也找不出伯父的什么反党言行来”。不仅如此,大学放寒假,秀玲不管不顾,“借了同学的自行车,一路急驰,到茶曲看望落难的伯父一家。”从湟源县城到茶曲是10多里路程啊。要知道,在那个荒诞年月,夫妻反目、父子成仇,邻里、同事间相互揭发、撕咬已在全社会上演,而青年邢秀玲没有昏头,没有乱来。这种对良知的坚守、对正义的判断决不可能是无根基的空穴来风!
在对命运多舛、备受磨难的二舅、三舅的追忆中,我们依然看到秀玲不屈不挠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悲悯与问候。在《从德令哈到董家坳》一文中,我们看到16岁的少女秀玲怎样乘两天两夜货车、千里迢迢,到戈壁深处的劳改农场看望受冤服刑的“历史反革命分子”二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划清界线”是那个年代高度的神经敏感和时尚选择,一个少女对亲情的不舍不弃,让今天读到此文的我,依然充满敬意。而对背叛三舅的三舅妈的理解和宽容中(《军人英姿今犹在》),我们又不难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对时代和人性的同情和理解。
我相信,这无疑是巨大的政治背负和繁复沉重的社会现实赋予秀玲的胸怀和觉悟,更是她血脉传承中善良、正直的基因。
出于同样的心灵指向,秀玲姐在恋爱时,不顾亲友反对,毅然选择了“出身不好”但“人品好、相貌英俊”的正直知识分子作终身伴侣,从而使她获得了一生的幸福。
凡此种种,让我窥探出一个女子弥足珍贵的品格与心性,无论是作为真正的人的存在还是作为朋友,这样的善行、人品是社会的信赖和良心。
&&&&&&&&&&&&&&&&&&&
我非常爱读《西部》一书中的人物,那些人物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写得有血有肉,写得诚实可信。既无虚妄的浮华,也无功利的谀美。秀玲姐总是把温热、细腻的感情流淌在笔端,总是捕捉最能体现生活本质的细节来还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
《总是难忘》里的黄静波,身为一省之长,却不忘任何场合下看似轻率的承诺,实则无一不沉甸甸地记在心上,然后一一落实、兑现。一台地方戏的汇演成功,给外省作家安排一辆吉普车方便戈壁的万里采访,抑或几十年后不忘托人给秀玲姐送一张名片……就是从这“芝麻绿豆大”的琐事中,看出一个政府高级领导人的平民情怀和诚信风范。难怪调离青海时成千上万的百姓含泪相送,以至火车迟开了40分钟;《我的婆母》一文,秀玲姐怀着一腔深情,把一个历经磨难又坚强不屈的“美丽女性”“忠贞妻子”“慈祥母亲”呈现给读者。使人惊叹不已的是:当年处在热恋中的秀玲,因对方“出身不好”还在犹豫时,居然是“看到未来婆婆的一张照片,立即被她端庄娴静的气质所吸引,再不动摇,和先生的关系就此一锤定音。”这是怎样一个不凡的母亲?我们看完这篇散文,就不会哂笑一个女子当年多少带着单纯义气式的对爱的抉择。
还有泸沽湖畔那个命运奇绝跌宕的末代王妃,对这位一生背负苦难、耻辱,最终又洗去耻辱,“成为泸沽湖亮丽的风景”的女子,秀玲对其命运的叹息、对其苦难的恸哭、对其不幸的哀惋无不挥洒在字里行间。
还有《龚滩古镇的苍凉与凄美》,“小镇上每一块苍苔斑斑的岩石,都记载着一段血泪交织的往事;老街上每一扇油漆斑驳的黑门,都隐藏着一个悠远美丽的故事,而这些流年碎影,便构成了古镇凝重的历史。”对刑场送夫的夏家女子的哀伤,对风雨夜辞世的罗子南老人的怀念,对千年古镇因建电站要搬迁的惆怅,无不让我们从美丽的文字中感受作者的对历史文化的缱绻与忧患。“我乐观不起来,须知,一个古镇的形成和建立,要经过数百上千年时间的积淀,我们或许可以克隆一个全新的龚滩,但克隆不出古老的韵味,岁月的痕迹。”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宝贵的文化情怀。
还有对写《大湖断裂》《藏獒》的作家杨志军处境的满腔义愤和精神支援,对青海湖生态日益恶化的声声呐喊《(藏獒)背后的故事》;还有对从荒凉艰辛的青藏公路开始激情创作的作家朱海燕的赞叹……等等。
秀玲姐一生怀着一颗善心,以其资深编辑、记者、作家三栖身份,不竭地书写着我们这个世界,书写着这个世界上艰辛的人类。她把善美、正义、理想和爱,细雨般播洒在我们这个急需滋润的世间。
秀玲姐写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她在一天天老去。我也写了一辈子,也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老去,但愿不老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爱……
&&&&&&&&&&&&&&&&&&&&&&&&&&&&&&&&&&&&&&&&&&&&
&&&&&&&&&&&&&&&&&&&&&&&&&&&&&&&&&&&&&&&
马富花散文小辑
&&&&&&&&&&&&&&&&&&&&&&&&&&&&&&&&&&&&&&&&&&&&
&&&&&&&&&&&&&&&&&&&&&&&&&&&&&&&&&&&&&&&&&&&
斜倚西窗,与谁围炉煮雪?
&&&&&&&&&&&&&&&&&&&
一扇古旧的西窗,几落残阳,一溪明月,一剪清风,一夜飘雪,一阙旧词,足够让人的心湖涌动起几痕诗意的涟漪,几潋相思的波纹。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心总会在这一阕词的意境里轻舞飞扬,在西窗煮雪的意境里悄然陶醉。雪夜婆娑,倚窗听雪,似乎听见有咯吱咯吱的脚步声踏雪而来,轻叩门环,情思瞬间丰润灵动起来,心也随即雀跃不已,遥想那夜,飘雪叩窗,红烛摇曳,诗人刘十九和白居易,临窗而坐,煮雪饮酒,吟诗作词,谈古论今,那是怎样的一番诗情画意的情景?总在想,是不是他们把藏在心间的名字和雪一起煎煮,和酒一起抿饮,和墨香一起渲染?
其实,暮雪,火炉,新酒,雕花的西窗,还有那扑朔迷离的一烛微光已经是一首雅致温暖的小诗或是一副情意盈然的画卷了,这样妙曼盈然的意境,定格在心间,唯有静心品悟已足够,无需多想,再想,就是画蛇添足了,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了又想……
“云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空筝,一梦经年瘦……”一个妙曼的女子,裙衫飘飘,斜倚窗边,流波盈盈,颔首顾盼,是等待暖在心上的人儿策马而来,还是等待云中遥寄的锦书?你看,你看,是多么的凄美而又温暖,让我情不自禁,把自己融进诗词情意潋滟的幽幽意境之中,释怀自己的那份春暖花开的情怀。西窗煮雪,从字面上看,似乎有一卷清清淡淡的禅意,一盈闲闲恬恬的意境,但我感觉,西窗煮雪,煮的是内心的那一湾潋滟微波,煎的是眉心的那几影烟雨清愁。一个煮字消融了太多太多的欲说还休。
自古西窗总关情,红尘缱绻,岁月温婉,人在西窗下,心中定会滋生一丝莫名的惆怅和感怀,这惆怅是灯火阑珊处的寻觅,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失意,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落寞,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等待。这感怀总会因景而触动心弦,声声拨动,乱了流年往事,更添了几许缱绻的回忆,几痕缠绵的思念,几眉盈盈的牵挂。如丝如藕,丝丝相扣,难以割舍。
自古多情数西窗,说的真好!西窗本身的灵秀和意境,融进了几份旖旎的情趣,饱含着几笺古韵之美,写意着几丝诗情画意,索绕着几缕缠绵的忧思。人在西窗下,忽有斯人可想,这的确是一件小温暖的事情。也想寻觅一隅静处,小憩片刻,卧在一首首唐诗宋词里,行走在古人的流年往事里,感受缱绻缠绵的情怀;听云水窃窃私语,看虫鸟耳鬓厮磨,浅品红泥小炉煮的酒;感受人生如初见的那份美好,那该有多美妙!
“独卧西窗下,当年耳鬓厮磨,如今黯然销魂,追忆过往孤枕难眠,怎能不暗中垂泪?”是谁把无限的离愁写的这么凄美?让人无端的徒增一点相思,两处闲愁。“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又是谁,深夜斜倚西窗痴等?使重重叠叠的心事,飘白了一地的愁。清寂深夜,无言倚窗凝眸,一剪瘦月写满千古绝唱,零零碎碎的雪花随风旋舞,这样朦胧迷离的雪夜,很适合去思念一个人或追忆一段往事;于是,我在一阙阙清瘦的旧词里寻觅你的身影,一遍遍在手心上暖着你的名字,在一地的雪白里临摹你的模样,在一皎月圆月缺的轮回里,守着你的归期,只想,只想在这样的一个静谧雪夜,和你倚窗煮雪,品茗听琴,多好!
&有人说:“寸心若相宜,西窗不过多了一层故事,寸心被辜负,西窗不过又多了一层故事。”你听,这话,是不是也说到你心的薄凉处了?
&&&&&&&&&&&&&&&&&&&&&&&&&&&&&&&&&&&&&&&&&&&&&&&&&
春来草自青。人世间的诸多事情,犹若春天的草,该青的时候,自然就青了,无需刻意地等待和追寻。顺其自然,甚好!时候未到,再痴心的等待也是枉然,犹若在早春,依然找不到草尖上的那抹绿意一般。
& && ——题记
&&夜雪初霁,朝霞破雾。推开窗户,满眼雪白,便有一丝清凉浸肺,一份惬意入怀。哦,下雪了!我欣喜若狂,大声地自言自语。久违的雪,悄然而落,给人一份惊喜。虽然没有等待中的那么厚。但在新年的第二天,来这么一点儿薄念,也为人间喜庆的春节,平添了一番韵味和情趣。
如此诗意盎然的时光,何不闲步山水间,踏雪觅春,且听雪吟,寻一份宁静,放置浮躁的灵魂。
然而,人世间很多的事情,总是难遂人愿。若浪漫的情怀总是被无情的现实击溃,多情总是被无情辜负。正如我这一念充满诗意的憧憬。总有很多的理由搪塞而无法实现。也罢。得一空闲的时间,独自一人去附近的卓尔山脚下的树林里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的踪迹。有山,有水,有树,还有消融的残雪,有啾啾的鸟叫声。此刻,恰好附近钟楼的钟声响起,深沉而凝重,回音在林间飘荡,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旖旎心间,词穷的我无法描写出此情此景的唯美,任自己在那份意境里畅游陶醉。
阳光暖暖的,从树梢枝干的缝隙散落,阳光照射的地方,雪融化了。已经有人在我之前来过,泥泞的林间小路,有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踩在路边雪上歪歪斜斜的脚印,怕也是像我一样心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吧,若在此刻遇见,会是怎样的一份美好?会不会温暖了春意,而乱了流年?
&&走在泥泞的小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那么的熟悉,那么的醉人。我在心底默默呼唤:春天来了!
在林间漫步,贪婪地嗅着泥土的清香,便有遥远的记忆,依着这泥土的气息,自由自在地蔓延开来,索性翻开岁月的扉页,让记忆里的春意,晕染此刻的时光。
小时候,一打春,就会看见春天的影子,闻到春天的味道,听见春天的声音。
春天的声音在手扶拖拉机叭嗒嗒的奔跑声中,在老牛欢快的哞叫声中,在大公鸡夸张的打鸣声中。在老驴肆无忌惮的叫唤声中……
春天的影子在家门口渐渐消失的粪土堆上,在田间扬粪土的老农身上,在田间犁地的老牛老马身上,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奶奶身上……
&&春天的味道,在撒落在村庄的牛粪味里,在村口喷出的诱人的浓浓的爆米花的味道里,在撒进种子的土地里,在阿大犁地的时候,翻出的那些睡了一冬的白白胖胖的胡萝卜里,在阿妈用胡萝卜做的那一大锅香喷喷的“群拌”里(群拌是我们小时候,阿妈做的一种类似搅团的饭,锅里放上地里捡来的胡萝卜,散上面搅糊,然后炝点葱花、蒜苗,或者韭菜,那味道香的我无词形容。每年春天,我们就会跟着姐姐,到山地里挖胡萝卜,或犁地的时候去拾,放到窖里,一直可以吃到五六月份)。
&收回记忆,便有一种莫名其妙怅然若失的感觉。沉思之余,又情不自禁哑然失笑。笑自己,为何在远去的记忆里,暗自伤怀,徒添那些闲愁,而辜负此刻眼前美好的情景?
&“春来草自青。”我反反复复琢磨这句话,细细咀嚼其含义,渐渐悟出一点感觉。春来草自青,与人的意念无关,草该青的时候自然青,该黄的时候,自然黄,就像四季嬗替,花开花谢,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更改。不早也不晚,就在那一时节。恰如人世间的尘缘,在荒凉无涯的时光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早不晚,刚好偶遇的那惊鸿一瞥。是劫?是缘?是命中注定的,人无法左右。
此刻此地,那消融的雪,是春天的影子,那流淌的河水是春天的声音,那泥泞小路上土的清香,是春天的味道。我把身影留在了春天的林间,抱回了一怀满满的春意。我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在键盘上敲下觅春的感觉。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很喜欢“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散淡而清馨,简约而素雅。每当低吟,似潺潺清泉流过心田,总会有一溪幽幽的清香侵袭而来,沁人心脾,让人为此陶醉,在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悠然恬淡的心境,静心参悟行看流水坐看云的那份豁达.
清欢,是拥有一颗随意的心,不争不抢,自然随缘。
清欢,是拥有一颗简单的心,不攀不比,悠然自在。
清欢,是拥有一颗恬静的心,不急不躁,安然随意。
清欢,是得意时候的淡然、失意时候的坦然、成功时候的低调、、失败时候的沉静。
清欢,是思想上优雅的释怀、精神上愉悦的享受、灵魂自由的翱翔、心灵的一种修行。
清欢,是人行走于纷呈世相间的一种姿态,不急不缓,不卑不亢,娴雅安然。
清欢,是看淡功名利禄的淡泊,宠辱不惊;是看轻荣辱得失的恬淡,去留无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利往,在繁芜尘世,以恬淡的心境,经历烟雨尘风的袭击,保持一份豁达,一份冷静,一份淡泊,静观潮起潮落,淡看云卷云舒是清欢。
人生倥偬,浮华缱绻,行走在潋滟红尘,不为名利所迷惑,不为金钱所诱惑,不为美色所蛊惑,亦是一种清欢。
岁月沧桑,时光清浅,在奔波忙碌之余,给自己的心灵一席栖息之地,静静聆听一曲禅乐,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小憩,便是清欢。
红尘漫漫,世俗无奈,在生活闲暇之余,给自己的灵魂一隅独处之时,泡上一杯清茶,在茶香的氤氲里静思参悟,是清欢。
尘世沧桑,世情千味,身居喧嚣闹市,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清醒,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是清欢。
人生舞台,世事无常,以静修身,以俭养德,廉洁自律,知足常乐,是一种清欢。
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一本书,或写两三行小心情,让灵魂在墨香里韵然感悟,是一种清欢。
闲步云水间,在青山绿水中感受大自然的旖旎和空灵,捡拾一份悠然淡静的心境,亦是一种清欢。
放弃灯红酒绿的聚会,和家人们欢聚,陪父母叙叙家常,吃一顿家常便饭,共享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清欢。
清欢,是一方宁静的心空,是一份灵魂的安逸,是一张真诚的笑脸,是一颗诚实的心,是一怀坦然的胸襟。清欢的味道,就是这样简单而自然,让人不轻易间被感动。清欢,不仅是人生的一种超然思想境界,也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无言的幸福。人,唯有心静,才会享受到清欢,唯有淡泊,才可以享受到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得此句,当与朋友共勉。愿你我在体味生活的真谛中,时刻享受自己人生中的清欢。
&&&&&&&&&&&&&&&&&&&&&&&&&&&&&&&&&&
素心如简& 人淡如菊
素心,一个多么静淡温雅的词语!一看,便如莲般清新脱俗的感觉;细品,便是一种清心淡欲的微禅境界!
当读到陶渊明的“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时候,脑海里便映出一幅唯美的画卷:小桥流水人家,鸡鸣犬吠,竹篱薄田耕牛,挥汗劳作的男女,嘻嘻玩耍的儿童,侧卧树下品茶读书的陶公。
一直崇拜陶公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云野鹤般的恬淡生活和与世无争的那种豁达和超脱。那是怎样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魄?是怎样的一种恬淡和安逸的心境?
在物欲横流,纷乱繁嚣的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会看破功名,不屑利禄?有几个人会敌得过欲望的诱惑?相反,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为了各自利益而不择手段出卖灵魂,为了各自利益亲朋好友反目为仇众叛亲离,欲壑难填。为此,多少人在无限膨胀的私欲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应验了古人的那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话,而走上了凄惨惨的不归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用这两句话把人性的本质,对功名利禄难以舍弃的追求,概括的淋漓尽致
在亲眼目睹了身边许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的的人,最后导致自己若丧家之犬般的落魄;为了一点点名利而舍弃自己人格的那种奴颜婢膝的满面谄媚相;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点利益而赤裸裸权钱交易的卑鄙无耻的样子,乃至一个人在大起大落之后失魂落魄的样子。
在亲身经历了有些人为了一点利益而兄弟姐妹之间不顾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反目为仇的事情后,才发现,人性淳朴憨厚的本质已经堙埋在心灵的最深处,甚至已经荡然无存。我们身边每天不断演绎着“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的真实版本。在经历了沧桑,经历了烟雨尘风的侵蚀后明白,最朴实,最简单,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我无力改变世事,亦无力改变人性,只愿,在滚滚红尘的繁华喧市,安居一隅,抛开世俗,回归简朴,守住一颗淡泊的素心,守住一份简单安宁的生活,拈一颗素心,以恬淡的模样,做个清雅散淡如菊般的。尽管,在浮躁中守住真淳,纷芜中静心,喧嚣中养性很难,但我依然会选择一份平静和从容,在喧嚣繁华中,独守一片平淡,坚持一份简单!
&&&&&&&&&&&&&&&&&&&&&&&&&&&&&&&&&&&&&&&&&&&
醉美梨花梦
与那枝头氤氲着唐诗的灵动,那花苞间旖旎着宋词婉约的梨花,赴一场缱绻缠绵的约会,是我蕴藏心间多年的梦想。
&&&&&&&&&&&&&&&&&&&&&&&&&&&&&&&&
&&&&&&&&&&&&——题记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梦想的花环编制而成。为了梦想寒窗苦读,为了梦想拼搏努力,为了梦想远走天涯,为了梦想背井离乡,然而,世事总是难遂人愿又总是那样的出乎人的预料。不是每个梦想都能实现,不是每个心愿都能如愿以偿,如我去贵德看梨花这样一个小小的梦想,曾经无数次地努力过,却都因种种原因,错过年年的花期而怅然落寞,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
梨花之梦,缘于温婉的文字,也因了晕染文字的墨香一直执着至今,从未放弃过。
早年读到“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的时候,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我,完全沉醉在诗词唯美的意境中。寻一处梨花飘香的园落,枕着一袭月影,一树花影,嗅闻淡淡的清香悠闲度日,是年少的我充满诗情画意的梦想,终因正在孜孜求学且囊中羞涩未能实现,只能在一阙阙旧词的花白蕊红里放飞梦想。
在读到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时候,正是涉世之初为生计拼命奔波的岁月,和三朋四友去贵德看梨花的约定,也一次又一次付诸东流,被梨花带雨佳人泪的诗词晕染了的梦想也渐渐尘封心底。
想在“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的意境里宣泄自己幽幽情怀的时候,已经是为人妻人母了,终因为,有太多原因和事情的牵袢,更没有了说走就走的那份洒脱和自由。梨花梦,就这样又搁浅了多年。
多年以后,当读到陆游的“粉淡清香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的时候,梨花的孤高淡雅,远离喧嚣名利的那份安然清寂,叩击历经世事沧桑的心灵,素饶心间多年的梨花梦再一次蠢蠢欲动,真想喊上一两个知己,在梨花树下,就着梨花的清香,闲坐品茗共话桑麻。
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几度沉沉浮浮的梦想,这个执著了多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年的春天实现了。
在芳菲尽染的四月天,我怀揣多年的梦想,一个人义无反顾地踏上梨花之都的旅途。而此刻,却没有了年少时候的那份狂喜和炽热,没有了青年时候的那份激情和遐想,曾经五彩斑斓的梦,在岁月的洗礼中,早已褪色,只怀着一颗历经沧桑之后淡泊的心,一份经过风雨洗礼后恬淡的情怀,投入梨花之都的怀抱,想让那纤尘不染的洁白拂去布满尘土的灵魂。
当那一树树白衣素裙撩入眼帘的刹那,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方神奇的土地啊,竟然孕育出这样童话般的美丽,难怪从古到今骚人墨客笔下的梨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也难怪我梦想了那么多年。
我一口气看完了梨园里堆雪般的梨花,也在一处残垣断壁中看到了几棵行将干枯的梨树。心想,自己奋斗了几年的梦想总算实现了,如果再迟来几年,说不定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包括自己的心境,也包括梦中的梨花。
正是梨花醉美的时候,又恰好遇到在贵德举办的海南文艺家采风活动,且有幸参加了举办的学习班,听了老师精彩的讲座,并结识了一些爱好文字的人,在醉美的梨花之都,梨花雨沐浴了我多年的梦想。之后,在《海南文学》上发表了我追梦的心情。温馨的七月,收获梦想成真的喜悦,在浪漫旖旎的仲夏之夜,捧读《海南文学》,在自己的文字里回忆,在自己的文字里感悟,在自己的文字里畅游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
&&&&&&&&&&&&&&&&&&&&&&&&&&&&&&&&&&&&&&&&&&&
故乡的炊烟,是一首无字的歌,是一首忧伤的诗,是一缕梦牵魂绕的思念,是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一种翘首企盼的等待,是一副诗情画意的山村水墨画。
陶渊明笔下的炊烟,是一首悠悠扬扬的山村小调,或袅袅娜娜盘旋而上,或轻柔地缭绕于屋顶,是古朴村庄最温馨的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狗在深巷里叫唤,鸡在桑树上鸣叫,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这是诗人笔下也是人间最美、最真切、最和谐的生活美景。
曾有人如是说:“看得见炊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看得见炊烟的迟归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炊烟里有家人的等待;看得见炊烟的游子是幸福的,因为炊烟里有故乡的味道。”然而,今天这缕孤单旋舞在空山小屋上的炊烟,让我感到无限的惆怅和落寞,它牵动着我心底的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思念,拨乱了我心底尘封了许久的记忆和思绪。在父亲生前放牧的山坡上,那间父亲独自一人度过了无数个春秋的小土房,孤零零地竖立在那里,已经破败不堪。小房子里有人住着,此时,一缕炊烟从低矮的房子飘升而上,显得是那样的孤单,一股夹杂着牛粪的味道,在空中弥漫开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久违的味道,在这炊烟的味道里,寻找着父亲的影子,追忆着昔日的温馨,让记忆在这炊烟的味道里逐流,让思念在在这炊烟的味道里氤氲。不忍思念,偏又想起,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想起父亲生前,一个人放牧,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经历了多少辛酸和寒苦?黄昏破屋里,独影伴孤灯。这是怎样的一种静寂难熬日子?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凄凉的生活?想起这些,心底便涌起一种撕心裂肺的窒息感。那时候,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我们姐妹轮流着去小屋给父亲做晚饭,父亲总是很欣慰很幸福地说,看见小屋冒烟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我的哪一个丫头来给我做饭了,可以热热乎乎吃上一顿饭了,也感觉很精神,每天也有个盼头了。每当这个时候,那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会荡漾在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后来,女儿们相继出嫁,小屋的炊烟,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对女儿们的牵挂和思念,是一种牵肠挂肚的等待。而如今,那夹杂着牛粪味的炊烟,是我今生最温暖也是最为心碎的记忆。
父亲走了,那种物是人非的凄惨情景,让我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落寞感、痛楚感。我深深体会到,人间最痛苦悲惨的情景,莫过于就是物是人非的那种场景。
如今,这小房子里已经有新主人了。一个小少年,大概在吃晌午吧,一顿烟熏火燎之后,一会儿他从小屋里出来,对着山坡上四散的牛羊,长长的吆喝了几声,打了几声响亮的口哨,那哨声的回声飘荡在空旷的山沟里,合着几声懒洋洋的狗叫声,这情景,竟然感觉是那样的凄凉和的悲沧。那少年小小的身影是那样的孤单,他躺在山坡上,肆无忌惮的放声唱起了花儿《沙娃泪》。
哎 身子跟上个摇篮了转
六月天的日头半天里悬
身上的泥土脸上的汗
沙娃们想家着泪不干
哎 一想起家乡着山高着路儿远
一想起父母者肝肠断
再砸哈的话儿还在耳边
出门人只为是要抓钱
哎 想起我的婆娘着心儿里酸
送我的时候泪涟涟
我的心就像个钢刀剜
我不知道这小小少年是想家了?还是心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烦心事?还是因为一个人孤单无聊?他反反复复地唱着这首歌,那悲悲戚戚的声调,把这首花儿唱的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如泣如诉的歌声,唱醉我一腔的心事,唱碎了我一头的思念。此时的我已经泣不成声,将蓄满心底的思念尽情的宣泄,在泪眼朦胧间,仿佛看见了父亲踏着黄昏的暮色,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羊,吆喝着,带着一份欣慰,带着一份期待,走向正飘着袅袅炊烟的小屋……
&&&&&&&&&&&&&&&&&&&&&&&&&&&&&&&&&&&&&&&&&&&
怀念黑蝴蝶
&&&&&&&&&&&&&&&&&&&&&
我的心,曾经被一串清泪砸伤过,那是“黑蝴蝶”的两行清泪……
&&&&&&&&&&&&&&&&
&&&&&&&&&&&&
黑蝴蝶是我家的一头黑毛驴,长的黑不溜秋的,可三姐却给它起了这么好听的一个名字,明明是一头驴,却又叫蝴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至今我都感受不到三姐和黑蝴蝶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难以倾述的感情。
我们家的牲畜几乎都有外号,包括阿爸那一圈的牛羊。乖顺一点的或者调皮一点的都有外号。外号好听的都是被俺爸宠爱的,外号难听的自然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家伙。比如那只霸道而且羽毛稀疏的大公鸡,叫“锈毛蛋蛋”,那只白色的哈巴狗叫“白雪公主”,长着两个弯弯的大犄角,脖子上系着一个大铜铃铛的那只骄傲的领头羊,叫“二郎神”,那只调皮又带些坏气花白相间的花乳牛,叫它“马溜精”。
&&&&&&&&&&&&&&&&&&&&&&&&&&
我忘记了黑蝴蝶的来历,只记得它托着我五彩斑斓的童年走过了姹紫嫣红的青春时光,它一身黑色的毛,没有一点儿杂质,我们经常用特制的刷子,给它刷毛,它身上的毛梳理的比我的头发还流光滑顺,有村民曾经羡慕地说,它身上光滑的连苍蝇都落不住脚。为此,我们牵着它的时候,很是骄傲。黑蝴蝶膘肥精壮,神气傲然,有点桀骜不驯的样子。那一辆小架子车套在它的身上,很有些不协调,它套着车,载着一车的人和东西可以很轻松地一路狂奔,很轻松地显示出它的身强力壮和年轻气盛。在那些清贫荒寂的岁月里,有了黑蝴蝶的陪伴,我们的日子过得简单充实且苦乐掺杂。曾经,黑蝴蝶是我亲密无间的玩伴,又是我恨之入骨的“仇人”,我对黑蝴蝶是恨也幽幽爱也幽幽。
&&&&&&&&&&&&&&&&&&&&&&&&&&&
那时候,除了上学,就有做不完的家务,“伺候”黑蝴蝶是我必做的工干之一,照阿妈的话说,要像先人一样“伺候”它,因为它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之一,拉粪、拉水等许多农活都是它的工作。膘长的厚实,才有力气干活,所以,冬天和春天是最难伺候它的时节,大冷的天,得天天给它拌辅料吃。就是把麦秸用铡斩刀铡碎了,放到盆子里,再放些麸子面,倒些开水烫一下,用手搅拌匀了,给它吃。我最讨厌干的活就是给它拌辅料,因为时不时的手会被麦秸扎着,不但疼,而且把手弄的很粗糙,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的讨厌它,总是找理由推卸这项工干。但是,它很会掌握时间,总是在那个时间里,仰头嘶叫。一听到黑蝴蝶阴阳怪气的叫唤声,要么阿妈要么三姐准会说,黑蝴蝶要辅料了,那语气里满满的都是怜爱,就督促我去给它添草和拌辅料,这使我对它的讨厌转变成一丝恨了。那声音听起来,总让我感觉是那么的刺耳恶心。每当它要辅料的时候,表现的格外温柔,那叫唤声也娇柔了许多,来回不停地在槽旁边转荡,而且前蹄踩着碎步,轻轻叩着地面,撒娇的样子多有些矫情。然而,每当它吃饱喝足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仰天嘶叫的时候,嘴唇往上翻,裸出丑陋的牙齿。对于黑蝴蝶装出的的矫情表现,我常常用一个方法就能轻而易举的让它原形毕露,就是端着辅料盆,放在它的鼻子底下,不让它吃,让它急,没过几分钟,它就急不可待,原形毕露,鼻孔里喷着粗气,乱踏着蹄子,来回狂转,仰头嘶叫。每次,我总是把它作弄一番后,看它狼吞虎咽的时候,觉得又开心又解气。曾经,我像祥林嫂一样,把它的丑陋的形象一遍一遍地说给阿妈和三姐听,但根本就更改不了在她们心里的那份爱,我也依旧推脱不了伺候它的工干。好多时候,我给它添一些它脚底下的旧草以解我的不满和心头之恨。我恨它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但不乖乖听我使唤,而且让我狠狠的丢了几次丑,以致使我在趾高气扬的青春里留下了狼狈不堪的一面。
&&&&&&&&&&&&&&&&&&&&&&&
每年夏秋时节,黑蝴蝶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阿妈赶着车,来来回回要忙碌在田间和家里。周末和假期里,我们都会坐着毛驴车去田间劳动。要是我给你说,这黑蝴蝶成精了,你怕是不相信。真的,那时候我们都认为黑蝴蝶成精了,因为它知道我们在某个地方要干什么,而且还会听懂人话,真的,我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们对黑蝴蝶考验了无数次,都没有失灵过,就好像是吃了灵丹妙药一样,每次都是立竿见影的起作用。比如,每当黑蝴蝶无精打采不走路的时候,我们坐在车上,故意大声喊,快点,快点。一听到我们的喊声,不用我们甩鞭子吆喝,它就立马狂奔起来,去田间的地方要经过部队兵营和一眼泉水,我们每次经过时都要停下来打水,而每到这段路,黑蝴蝶就冷不丁的会狂奔,不肯停下,好像到这个地方给它上苦刑似的,拼命的挣脱缰绳逃命似的疯跑,那样子又可恨又可气,虽然,我们每到这段路,早早地就提高警惕,但还是经常被黑蝴蝶捉弄,我老想着,这破驴怕是记恨我捉弄它的的事情了吧,是不是在报复我,自己心里想着,却不敢给阿妈和姐姐们说,怕他们骂我,把黑蝴蝶的劣行和罪行归咎于我的头上。有一次,我们路过泉眼地的时候,它又野性大发狂奔起来,居然挣脱了缰绳,把一车的人和水桶,全部颠簸下来,虽然我们没有伤着皮肉筋骨,但严重的伤害了我矜持可爱的青春形象,因为那天刚好一帮当兵的在修路,看到我们狼狈不堪的样子,他们在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偷偷地乐,有的兵还居然冲着我们做鬼脸。那一刻,我恨不得立马钻到地缝里去,羞的我再也不敢趾高气扬地从他们身边走过。青春的那抹嫩芽抽绿的懵懂情怀,也被摔的支离破碎。从那天起,我就狠狠的恨上黑蝴蝶了。
&&&&&&&&&&&&&&&&&&&&&&&&&
&黑蝴蝶从骨子里就带有一份坏气和野性,贼精贼坏,可恶到了极点。这贼东西总是趁人不备的时候使坏,有一次我和三姐骑黑蝴蝶去村后给它饮水,正当我和三姐得意洋洋在小伙伴羡慕的眼目中行走的时候,这破驴又冷不丁扭动着身子,三下五除二把我们摔到地上,还居然转着身子踢我们,然后挣脱缰绳满村子撒欢儿,小伙伴们幸灾乐祸地起哄,竖起大拇指,嘴里不停地喊着“高家庄,马家伙。”我们又气又羞,在小伙伴的眼里,我们的威望一下子失去了好多。那一次,我也淋漓尽致地撒泼了一次我的性子,鬼哭狼嚎极其夸张的哭声,吓坏了阿爸,那一天黑蝴蝶也狠狠地挨了阿爸的一顿暴打,阿爸替我报了仇。但是那天我的心思三姐识破了,它抚摸着黑蝴蝶,心痛不已,看起来比我还心疼它,骂我是“干打雷,不下雨”的跳神婆,故意让黑蝴蝶受挨打,这让我更加地恨黑蝴蝶了。黑蝴蝶的劣行,太多太多,真正是举不胜举。
我们的日子就这样走过,黑蝴蝶陪着我们慢慢长大,有欢乐也有苦闷,有欢笑也有泪水。黑蝴蝶和我们的恩怨碎事,丰盈了我们瘦薄的光阴,丰富了我们贫瘠的生活,丰厚了我们清浅的流年。
&&&&&&&&&&&&&&&&&&&&&
后来,黑蝴蝶老了,家里也买了手扶拖拉机,黑蝴蝶彻底地闲了下来。可是在家里闲了不久,就买到邻村的一户人家。黑蝴蝶走后,闲暇之余,我们的话题就是回忆黑蝴蝶的所作所为和我欺负黑蝴蝶的恶作剧,我们抹着眼泪,笑着,想着,念着,除了回忆,就是怀念。
我很清楚地记得,一个冬天的早晨,大门一阵阵地被什么东西碰击着,三姐打开们,竟然是黑蝴蝶,它瘦骨嶙峋,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而且眼角挂着两串泪珠,已经结成冰凌,一看它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和三姐抱着它的头嚎啕大哭起来,阿妈也摸着它的身子不停地抹眼泪,嘴里不停地说着,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心疼的不知该如何做了,黑蝴蝶缓缓地走到以前栓它的槽边,静静伫立着,很像一个回归故里风烛残年的老人,深情地眷恋这块地方。还是三姐反应快,很快给它拌了一盆辅料。但是,黑蝴蝶闻了闻辅料,没有吃,慢慢卧在栓它的老地方,一副极其疲惫的样子,那一刻,我很希望它能像以前那样狼吞虎咽的吃辅料,这样能减少我的一点伤心。但是它却没有吃,神情漠然地垂着头,感觉很疲惫,很疲惫。不久,它的新主人来找它,嘴里还骂骂咧咧的。黑蝴蝶又一次牵走了,它一步三回头,不肯离去,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就像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人,对家园有着无限的眷恋和不舍。看着它瘦弱的背影,我们又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就央及阿妈把黑蝴蝶留下了,把钱退给人家。虽然那一刻,阿妈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却无能为力。不久,黑蝴蝶死了,听说死的时候背上还驼着两桶水,活生生累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沉默了好久好久。此后,我们很久没再提起黑蝴蝶,不是不愿提起,而是怕触痛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使脆弱的心载不动太多的怀念。
多年以后,每当想起黑蝴蝶,没有了少年那不经事的恨,萦绕心头的只有怀念。无尽的怀念。
&&&&&&&&&&&&&&&&&&&&&&&&&&&&&&&&&&&何秀姽散文小辑
&&&&&&&&&&&&&&&&&&&&&&&&&&&&&&&&&&&&&&&&&&&&何秀姽
&&&&&&&&&&&&&&&&&&&&&&&&&&&&&&&&&&&&&&&
夜&读&&&&&&&&&&&&&&&&&&&
冬天开始的时候,有一本读着不困的书,有一杯喝着不苦的酒,这夜便短了。
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破书,都是我的至爱。发黄的纸,发黄的往事,发黄的风情。我读他们,和他们交流,交换心得。我固执地认为,大师们只肯在夜里游走人间,来到人的心中。
白天的浮躁让我静不下心。只有夜才会给我如期的安慰。
那些书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他们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陪我。
心情好时,我躺在被窝里,身体舒服地伸展成恰当应该的样子。风从窗户缝隙里挤进来,在这遥远的场景和时间中变得蹑手蹑脚,月光像个小偷似的,在地板砖上静悄悄的游离。我总是读两页,就关了台灯,停下来,一遍又一遍回味,在回味中咀嚼,在咀嚼中反思,在反思中憧憬。这时,书在床头柜上反扣着,书页在风中不时地掀动一下,就像一只衰弱的蝴蝶在挣扎。
那只晶莹剔透的酒杯在酒的陪伴下呈琥珀色,像盛满月色的艺术品,又像是黑夜里微弱的星光。那是有一次去外地时购买的,一直在家里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年,周末闲暇时偶尔发现了它,它像失去的时光似的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握在手中,我遐想片刻,也呆愣了片刻。此时,我家住宅楼后面的寄宿学校里早熄了灯,世界鸦雀无声,万籁俱寂,只有路灯迷迷离离,睡眼惺忪,山水迢遥,模模糊糊。一辆出租车无声地驶过窗前的马路,在不远的十字路口停下,在惨白的路灯和朦朦胧胧的星光下像停泊在寒江的冰雪之中,没有一丝声响。多深的夜啊,我恍惚得像一团建筑物上悬挂的似有若无的云朵。
听见楼底下的单元门在风中框框作响,我来到楼下,门斜开着,是风吹开了门,还是刚才恰巧读到的书中那只千年前夜归的手如此儒雅地反复推敲?我的两只手在裤兜里沁出汗来。清冷的单位院子,寒风飒飒,地上的碎屑像情人分离那样时走时停地飘远。花园里干枯而矮小、生命力却很顽强的不知名的高原植物还披着夜臃肿的寒衣(冬天用草席子捆扎着用来御寒),它们披着草席子的袈裟,像月光下吟诵诗句的某个穿越过来的古人。院内停放的几十辆车蒙着月光薄薄的面纱,像轻雪,又像薄霜。谁也没有归来,谁也没有走去。寂寞而不宁静的夜中,一首寒瘦的古诗骑在驴的背上,是那个叫贾岛的落魄诗人么。砭骨而不寂寞的风中,是那个向往人有屋庐,鸟有树枝,人欢鸟欣,酒香蔬美田园生活环境、作诗写文语境、委心任去留心境的陶渊明么。是他们踩着平平仄仄的节奏,踏着流经千年的韵足横空走过么,那声音和身影同黑色的夜空混同一起。我不能分辨,所以我说谁也没有归来,谁也没有走去。但我又深信,那蹀躞的蹄声和鸟的啁啾在空荡荡的心灵中沉郁而又茫远。
都是因为书,因为酒,因为风,因为一场梦境。深夜,连汽笛声都没有的高原藏城,安静得像暂时没有生命。从惊悸的梦游开始,到寻找回家的路结束,我恍惚地折身回了还在敞开着的门和梦。
灯再次亮起的时候,我身上的夜寒和床头的书一起簌簌如雪,把我夜读的屋子弄的潮湿起来。&
7月初,途径金银滩草原一处高山垭口时,只见近在咫尺的左右两座连绵起伏的山丘烟雨朦胧,云雾叆叇气魄恢弘。我赶紧让车停下来,逆风走向右边山脊,看迎面长长的云团快速漂移过来。我小跑到山顶,很快,云团将我含咽入腹。我置身在状如絮、柔如绸、流入练的白云当中,苍穹好像触手可及。霎时,让我飘飘然不知所措,我如入仙境,把自己当仙子般飘飘欲仙。我想,此刻,要是有人抓拍一张这种如梦如幻的景象,一定美的无法言语。&
低到脚底下尘埃里的云朵如千万匹流放的骏马,随风自由地驰骋在我的周身。原来,身临其境的“天马行空”是这样一种情景;原来,云给人的感觉是这般妙不可言,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神魂颠倒的感觉,也是一种欲入仙境不敢直视的感觉。有点轻快的不知所措的甜蜜,又有点细微的呼吸急促的紧张,有点绵软的暖意又有点沁凉的快感,只可惜时间太短太短,意犹未尽,白翳之中的我还未来得及轻扇鼻翼,一股江河湖泊的灏气湿软温润地掠过唇间耳际,那一缕缕比丝绵还轻盈的空透无色的纤柔曲线,早扯着我的指尖衣角,冉冉而去。一直以来不懂“天马”的意义何在,现在突然明白了造这个词的大师是多么的了不起,造出如此恰到好处的词。
&过了一会儿,云雾如朝拜归来的大臣,簇拥着消散在夕阳下。我傻傻地站在山顶,迟迟不肯从那种仙境中回到现实。风微微吹起,凉意像贴身侍卫对我无情的搜身。转身郁郁地回到车里,添了一件衣裳。继续从窗里欣赏着天边这难得的浮云朝拜图,只是,再回来看时已迥然不同。此时的云雾酝酿成了一纸蓝墨,越来越浓,越来越低。像是梵高的画,神秘莫测。
&&也许,那些千姿百态的云雾,是一千年前王昌龄歌咏的那驾长云吧,也许,“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千古名句,使云先于青海,走进了世人了解世界屋脊的目光,让青海长云成为永恒的意象。一路我都在揣度诗人吟诵《从军行》的苍凉心境和澎湃激情。仿佛看见诗人永远雕塑般凝伫在祁连山脚下,那驾长云永远徘徊在他的视野,永远升腾在属于青海山川湖泊的天空上,永远不会消散,永远不会雨化。
大概每个青海人都会对云雾有着切身亲历的感受。继续前行的路上,不用抬头,我就从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看见苍穹。今天的天空格外多情,一忽儿澄澈如镜,一忽儿阴沉的像要从天上掉下来,云也格外生动,一忽儿簇拥着向天际飘去,一忽儿又静静地挂在半空。
&&雨过天晴的高原天宇,蓝天像极了璀璨的宝石,看着悠然飘过自己头顶澄空的那抹长长的云团,我突然坚信它就是王昌龄歌咏过的那架长云。它扣在我的头顶上,与我同行、与我依偎、与我氤氲,感觉诗人仁慈的目光瞬间把我融化。
我想,也只有高原的旷远才能孕育出青海云团的壮阔,也只有高原的高澄才能踢给青海云层的纯洁。每当闲暇的时光,我总是喜欢看那些呈烟雾状、呈霞霭状、呈山峦状、呈石块状的云团,那姿态、那性情、那随意都始终秉承着高原的气质与品格,与高原人共生共长、不离不弃,与高原的水光山色、马队羊群、汉瓦藏舍相映相成。“大美青海”的雄奇秀丽只有与青海的云团对接才相得益彰、天衣无缝。
分手的时候,我们没有说再见。
&女人与女人的别离,其实也有深深的依恋和痛楚。因为女人与女人之间才有真正的友谊。
&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不再年轻的女人脸上有一种风霜感,心却变得像熟透了的草莓,一碰就会流血。回来的这几天,我常常惊异,这样两颗敏感的心,这样两个二十几年没见过面的女人,只靠二十多年前共同的爱好——偶尔发表的几篇作品,互相就没有失去朋谊,真是一件奇迹呢。
&在丁香园前,我们第一次看见二十多年后的彼此时,我们都并未诧异于对方的巨大变化,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二十年啊?二十多年,再珍贵的东西都早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更何况是仅有几年青春、经不起岁月推敲的女人,我们的眼角,是岁月刻下的细密的皱纹,我们的鬓角早有了白雪的痕迹。“时光真是一只轻灵的猫,在我们回眸相笑的一瞬,轻捷地跳过窗台,倏然消失。”
&远远地见你站在风中,看你一步步在光滑的水泥路上溜达,沉思,又一次次抬头迷茫地看我会出现在哪个方向,你站在偌大的南山脚下,这样的一个背景,更衬托了你的娇小和柔弱,我的心颤栗着,情感便漂浮起许多记忆的片段。
&二十多年前,我们都青春年少。你的细腻和温婉成就了一篇篇有分量的作品见诸报端,你是我们中间最有文字天赋也最有学历的一个。记得八十年代你在省级报刊征文活动中得了二等奖时,你还是个初出茅庐的乡下黄毛丫头,你去领奖时还穿着妈妈给你做的花布衫,扎着两条羊角辫。而在这之前,你笔端的沉稳和老练让那些大作家们都坚信你是位历经坎坷的成年女子,可以想象他们在见到你是怎样大跌眼睛。
&如今,无人躲过从不失手的时光杀手悄无声息的闪电般的进击,你我的风霜感日渐浓艳成秋后的原野。
&我们聊了很久,聊的忘了那晚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们听不见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看不见华丽而璀璨的礼花。我们两个人在你的家里,蜷缩在温暖的沙发上,讲我们喜爱的女作家,讲只有女人才有的细腻和潇洒。讲我们钦佩的男作家,讲只有男人才有的独特的视角。讲你大学期间接触过的博学的男教授,讲他不可多得的含蓄和伤怀,是如何吸引了八十年代高校里那些和你一样的青春少女。讲我们不约而同的向往,我们还讲爱情,不,欣赏爱情。我们一块儿朗诵密茨凯维支的诗句,我们想象不出一个女人能够爱却得不到爱的温存,或者一个女人不能够爱什么人。说到高兴处,你站起来在我的对面,深情地朗诵起你的导师的诗句:“我的倾诉是致命的倾诉:你接受了,你的心将流浪,而我将得以安居;你拒绝了,我的心将流浪,如一只无归途的鸟……”于是,那诗句渲染了你,你像个虔诚的信仰者似的祝福生活像诗一样美好、像诗一样韵味悠长。后来才知道,你被你同样优秀的上大学的女儿骄傲着,所以你觉得生活过分优待了你你无法报答。你太女人了太情感了以至于觉得一时就是永恒。
&繁琐的生活总是一览无遗地让人变得麻木不堪。你文字中流露的爱意早随着时光的远逝纷纷飘零,而我的文字同样干巴巴没了生活的水分,于是我们都共同感慨:生活这魔鬼在踢给我们坎坷之后再扯裂了我们的灵魂……
&在那所中学里,永远早出晚归的是你不知疲倦的身影,你带大了一批批学生,他们像长在地里的庄稼似的,一茬茬涌往社会这个大熔炉。在你不忙的时候,你也能从你那间小巢的窗户里探出脑袋看看天空,那满天的密密集集,曾使你想起春天里桃花的拥挤,想起夏季穿过云翳的太阳雨,还有那绿意无垠的草原上白云似的羊群,故乡的小村池塘里的曲颈依依。然而,当你把天空拉近再放大一千倍,你便愕然,宇宙里,一颗星有一颗星的位置,大千世界原就没有绝对的亲密。千千万万个孤独,组成了千千万万个星座,于是才有了永永远远的辉煌……直到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你才被一种超我的力量震慑得大彻大悟了。
&你喜欢白天也挂着窗帘,你喜欢蓝幽幽的安宁。那是蓝天给你的印象。我却觉得你是感到无人对话。文学点说是孤独。但这是一种脱俗的孤独,敏锐的孤独。只是它多少带点感伤或悲剧意识。希望之后是失望,失望之后又是希望。我们这个年龄的女人,应该全身心地感受希望,沉着地面对失望。人生不就是一支亦喜亦悲的歌吗?你说,你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手把心的褶皱抹平了。
&我们亲热地握手时,你脸上的光晕很明媚,衣饰也如你的长发般披披散散。
&你也很诧异我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心磨砺成这般模样,一定有着庭院深深的阅历?我笑着说,我们有着几近相同的心路历程,比如,把我们荒谬的人生一变而为圆满的人生;比如,我们的天真和纯洁被命运拨弄的啼笑皆非时我们仍然执迷不悟的懵懂;比如,我们的不得要领,我们的执著、愚拙,看不穿命运的把戏,不明白人生的荒谬;比如,我们心里,有一理想的社会在,有一理想的人生在……我们的诉说,我们的感慨,都使我感觉,我们都是生活的迷者,无论是看穿了命运还是迷失于命运,彼此经历的孤独已使你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一种共同的挑战心理,你在象牙塔这最后的净土都被利欲肆意横流的安身之所,依然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对事,对世,你只是远远地冷眼旁观,自己却站在干净地——孤独地过自己的生活。而我,想把每一个瞬间都拉直、抻长、膨胀开。我不看重遥遥无期的永恒。吃饭、穿衣乃至抽烟、喝酒、爱情、工作,还有此时我眼前灯晕迷离的路灯,我都要一点一点惊讶,一点一点品尝,一点一点接受。
我以为这世上就我一个傻瓜。哪天,当你把这几年读过的曾经震撼过你的书如数家珍地说给我听时,你让我心惊。原来,能为某种东西痴迷至深的,有无数你我一样的女人啊。
曾经我们无比嫩弱清纯,我们的身上明显侵透了河湟的素朴与执着,这使我们共同怀抱唯美唯真的信仰。
&二十多年前,我们都曾与一个梦想共舞。想做缪斯花园中的一朵玫瑰,抑或一枚小小的草莓。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梦想依然璀璨,不求辉煌,只要开心,只要如期地走过一生。
&&&&&&&&&&&&&&&&&&&&&&&&&&&&&&&&
&&&&&&&&&&&&&&&&&&&&&&&&&&&&&&&&
春天的阳光(外一篇)
&&&&&&&&&&&&&&&&&&&&&&&&&&&&&&&&&&&&&&&&
——写给代课教师
  又一个阳春三月来临,许许多多的孩子又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走向校园。我的心头又很自然地荡过一阵温暖。因为,在今天,在中国广阔的山野乡间,又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那些稚嫩的朗读声甜美而纯净,和着山乡的泥土气息和清新空气,有如独特的交响乐,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别样的气氛。
然而,在读书声的背后,我又很自然地想到了代课教师,他们像春天的太阳,将温暖的光芒洒在每一个读书孩子的身上。因为在某一天,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我才得知还有一部分拿着根本无法糊口的工资的教师——代课教师,在全国竟然多达40万。他们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在中国的最底层肩负着薪火相传的使命。
这让我的心灵一直隐隐地不安。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教师的辛苦以及他们心灵的负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因而,我总期盼着能给教师以更多心灵的安慰。
我的母亲是教师。我的妻子也是教师。因而教师这一职业对我的耳濡目染以及心灵的熏陶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公办教师,她们每月自然少不了不算多但也能将就糊口的工资。
  我想,那些代课教师当然不是什么大教育家,只是在最艰苦的地方,从事着最普通却最不寻常的教育工作。他们,跋涉十几里路,只为给十几个孩子上课;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教室外的石阶,蹲下来就可以批改作业;他们中的一些人,工资被长期拖欠着,却常常自掏腰包资助学生、贴补教书……
  他们,处于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底层。尽管仍是光脚板踩在泥中,尽管自身前途未卜,但仍然肩扛手推着一个个从贫困线挣扎的孩子走向人生的曙光。
  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就是在这些最朴实、最“土”的教师们手里,一步步扫盲、启蒙、成长,考入大学,走进城市,脱离苦难。
然而,代课教师又往往一些有着可靠收入的人群所忽略,所遗忘。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奖金,更不知道谁来分给他们哪怕属于自己一平米的房子,恐怕半年闻不到一丝荤腥(不用想象一个个都面带菜色),在病魔袭来的时候根本不敢跨进挂着“人民医院”牌子的地方去诊治……
但是一天天,一年年,他们依旧咬牙背负着大山深处的日光前行……
我无法考证代课教师是何年何月出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用不算结实的肩膀支撑着中国最偏僻地方的教育大厦,这一点他们的作用就足够了。有资料显示:代课教师的集体出现,是在弥补并不完善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特殊的时空中承载起了一个国家特殊的教育梦想。
由此我想,40万代课教师的命运,理所当然地成为衡量一个政府与国家的温度计。
同样有资料显示:中国教育不是师资过剩,而是严重匮乏。在城市,中小学教师和设施多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匮乏,更成困厄。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下降。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这一句话所表示和涵蕴的道理,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
  无疑,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因而孔子才被称作圣人,两千多年前,正是凭借着他有力地一推,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即将断裂之时又隆隆辗过了多年,中华文明才不至于断裂的如此彻底。今天,40多万代课教师的境遇,正在考量着政府社会,让每个人的心底时常升起一种麻麻凉凉的感觉,而由这种感觉所化作的便是一句真切的心声——在这美丽的春天到来之际,给他们同样的春天的阳光。
谁该为土地下跪
——小说《向土地下跪》读后断想
那一望无际的葱绿而美丽的田野呢?那如波涛一样翻滚的麦浪呢?那挎着竹篮行走在田埂上的美丽的村姑呢?……
不见了,全不见了。
见到的只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大厦中无数向外张望的窗口。仔细看去,那些窗口像在沉思……
不种地而被称作“农民”的人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增长的同时被称作“新型农民”。从此不再种地的新型农民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瞧,从他们走路逍遥自在的神态看,浑身弥漫着一种“不种地真好啊”的惬意……
这就是我读了小说(《向土地下跪》2009年第9期&&小说月服&&)之后的最初感受。
是的,土地到户的确惠及了广大农民,因而农民也被称作是“土地的主人”。然而,有一天,主人的土地却被无条件的征用走了。那些满脸沧桑的老农捧着手中的红印章,泪眼看着自己侍奉了多年的土地不再属于自己,那内心的苦痛程度我想不必用文字形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老农大梦初醒一样突然明白自己原本就没有理解“土地的主人”的含意。
  土地被征用出去了,最后的命运不得而知。即使没有被征用,那些我自小看惯了的秋收稻谷,挥汗收麦的景象和山一样堆在田野上的谷粒再也看不到了,土地同样“渐渐露出下半世的光景来”。尤其冬春两季,一路过去,还没有来得及盖上楼房的土地都裸露着,荒芜着。那些地像没有爹妈的孩子,穿着开裆裤,裸着屁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深秋时分,尚能看到东一块西一块的金黄色,大地就像刚学画的孩子画的画,色彩没抹匀。与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连绵起伏的金色波浪不可同日而语。更多的地被开发了,连绵的厂房,成片的鱼塘。或者只是圈起来,几年来撂荒在那儿。土地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
听,“只要有钱还怕饿肚子”?“老子有钱谁也不怕”!“
多种多赔,少种少赔,不种不赔”……一切向“钱”看,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了人的思想。然而,大自然可不是好惹的,一环失衡,环环受损。土地被开发了,随之产生的工业垃圾迅速污染了河道。河道的清淤灌田程序早已废止,加上自来水的普及,那一条条曾经清澈见底的溪水河流如今污浊不堪,成了天然的垃圾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已经名不副实。外地游客看到的也是充满了商业味的专供游览的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之地比之前更加富庶,只是满是刺鼻的鱼味,庄稼不再珍贵。
因为种地很难“出息”,当然也就很难发财,因而“让孩子成为城里人”几乎是每一代农民父母的梦想,如今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现实。然而,一代又一代耕种的田地到了他们手里划了句号,真的没有一丝痛惜吗?
  何谓真正的农民?小说《向土地下跪》里说“只有把土地当亲爹亲娘的人才是真正的农民”,或者说才配做农民。
那些离田野最远的人享受着粮食的精华,反过来却看不起农民。试想,谁还愿意当农民?很多所谓的理论家利用农民的善良,大说“农民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土地”。那么瞧瞧,很多农民不是离开了吗?
其实,真正对土地的依恋应该是在骨子里的,渗在血液里的。就像许多农民偶然去了一次大城市很不习惯,而只有“回到土地上才感觉踏实”一样。
  我不大会做农活,但对土地却有着很深的依恋,所以看到日益流失的土地灵魂震荡不安。因为我就曾经写过一篇《黑土地》的小说,呼唤从黑土地上走出去的人们不应该轻视土地,而应该更加热爱土地,受到了评委的普遍赞誉。由此我深信土地永远应该得到尊重。
  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却只落得被瓜分、被瓦解的命运。即使没被蚕食,也同样苟延残喘。大量抛荒的土地远远望去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土地在哭泣,在仰天长叹。
  而谁又听懂了土地的叹息?谁又在传递这呐喊?所谓歌星舞星丑态,言情小说,小资,光怪陆离的色彩刺激着人的眼球,谁顾得上看一眼那土地?
小说的主人公康老犁是真正的农民,这一辈子在土地上摔了一个又一个跟斗,依旧痴心不改,执着地深爱着那片土地,就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最后一块土地即将被开发时,他绝望又悲壮地向着土地跪下了,身后呼啦啦跪下了一帮同样割舍不下土地的泥腿子。
真该为土地下跪。
  然而,谁真正该向土地下跪呢?
无疑,《向土地下跪》讲的,其实是这个国家从建立到现在的故事,风水轮流转的故事,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到头来不变的还是土地,生我们且养我们的土地啊!
&&&&&&&&&&&&&&&&&&&&&&&&&&&&&&&&&&&&&&&&风过双河梨花开
&&&&&&&&&&&&&&&&&&&&&&&&&&&&&&&&&&&&&&&&&&&&&&&&&&&&温洁
传说中,有一位平凡的母亲叫秦岭;在秦岭之南,有一座小城叫汉阴;在汉阴之北,有一个小镇叫双河口。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安康文学群里,一群文人把双河口谈论得热火朝天。而我,虽在此群里隐居着,但不是文人,故不敢胡言乱语。不知为什么,冥冥之中,竟常常幻想:你的模样,你的色彩,你的过去和未来……
&&&&&&&&&&&&&&&
&&&&&&&(一)
据史料记载,自明初始,此镇即为子午古道北通长安,南达月川通衢驿站。古镇环山,距县治六十里,六百年间,曾鸡鸣霜风,月照酒旗,挑夫夯店,商贾猜拳,熙熙不夜,无论春秋。然而客栈毕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旅者之需,常有客人歇脚在居民之家。客户不管小憩多久,都会好酒好菜端上;黑夜离开时,主人皆手举火把,携扛行李,把客人送至下一个客栈,这是规矩。
然而斗换星移,世事境迁,古镇落日登高,长街萧条,百业尽废,蛛丝绕梁。承蒙汉阴县委政府主导,省文物局支持,今国昌民盛,为勾连子午驿路历史,后续农耕文化,古镇于两千零十三年始修砖补瓦,恢复原貌,追本溯源,借古开今。公元两千零十四年,陕西省文物局授双河口镇为历史文化名镇之称,于是,古镇就有了今天的模样!
&&&&&&&&&&&&&&&&&&&&&&&&&&&
佛曰:一切相遇都是前世未了的夙愿。双河口,双河口,我早已日思夜想,心驰神往。乙未年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直奔双河口。
双河口,终于来到你身旁。当汽车缓缓盘旋在粗糙的长龙上,你用碧波荡漾的麦田拥抱我,随风而舞的蜜蜂迎接我,洁白如雪的梨花抚慰我,碧蓝如洗的天空温暖我,温情脉脉的河水滋润我。让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陶醉于你的芬芳扑鼻,你的绿意盎然,你的博大精深,你的春暖花开,心中不再有浮躁的感觉。欣赏你的美丽,你的丰富,今生今世,无怨无悔。
当我静静地依偎在“双河口古镇”这个石雕旁,远远望去,你就像一个倒立的“人”字,横卧在汉阴县北麓,与山水相惜入梦。东与汉阴县铁佛寺镇接壤,南与龙垭镇为邻,西接观音河镇,北接宁陕县龙王乡,这便是你生存的坐标。你有两条缠绵的河,一曰楼房河,一曰梨树河,两水依天时交流,依地利汇集,依人和相亲,为一河一小埠,埠有镇,名曰双河口镇。
两条浅绿色的飘带串起了河岸无数或典雅或质朴的古老建筑,鱼鳞似的石板瓦,淡粉色的泥巴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石条铺成的街面,原木撑起的吊楼,翠竹树林环抱,鸟语花香陪伴,俨然一幅淡雅而厚重的水墨画。木质本色的脸庞无法掩盖青砖灰瓦的朴素与印记,瓦与瓦、房与房都是起伏鳞次的。相似的风格、相同的颜色,便勾勒出老街的风采。
&&&&&&&&&&&&&&&&&&&&&&&
客栈林立,或张氏,或吴氏,或沈氏,相同的牌匾,不同的店名,却散发出一样的味道。忽然,“德庆客栈”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德”,道德高尚;“庆”,普天同庆;“德庆”,道德高尚值得庆贺。我想一定是取此之意吧!
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进客栈,静静地,静静地,一座四合院结构的木质二层楼房矗立眼前。干净极了,没有一丝灰尘,只有炊烟穿越屋顶的飘渺。整洁极了,宽敞的屋子里摆放着前人留下的长椅,雕刻精美花纹的大方桌;泥土灶台上摆放着双胞胎土色瓦盐罐,一边是细碎而洁白的盐粒,一边是褐色而芳香的花椒粒;一口大铁锅镶嵌在灶台上,锅里的午饭还冒着热气。院内正中央有个方形的排水池,排水道通畅,屋内没有留下雨水愤怒的痕迹。真是一方风水宝地!
女主人突然从厢房出来了,愣着看着我,我的心突然惊悚万分!第一次这样没打招呼就私闯民宅,我竟然如此鲁莽!她一定会很生气地把我赶出去,我连忙转身向外逃,嘴里颤抖地说:“对不起,打扰你了!”
“客人好,进屋坐,饭都做好了,一起吃吧!”我感觉自己简直是幻听了,但这话真是来自女主人之口。于是,我也愣了一下,转身,看见女主人麦黄的脸颊上堆满笑容,她额头的皱纹里跳跃着热情和善良。这时,一缕和风从临河的窗棂里钻进来,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花香仿佛从姐姐的心海飘逸而来!
这是一位气质淡雅的妇人,端庄、秀气、热情!我亲切地和她聊起来。她告诉我:她叫梨花,二十多年前嫁给主人德庆,一起创业,同甘共苦,今天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这四合院里,斜倚着木梯,我尝试着向上攀援,颤颤巍巍的,只好作罢。姐姐说,这木梯正在重新做,方便客人向上攀登。于是,我只能仰起头,巴望楼上的风景,阳台陶瓷花盆里,大拇指粗细的一株梨树正在怒放;古香古色的木墙、艳丽的朱漆与午后的阳光正紧紧拥抱在一起。
&&&&&&&&&&&&&&&&&&&&&&&&&
(四)&&&&&&&&&&&&&&&&
顺着古街而上,便是楼房河。据史料记载:明清以来,河岸古楼林立,灯火通明,南来北往客商汇聚于此,繁荣昌盛,故称楼房河。
楼房河,好像从秦岭山中来,自北向南缓缓流淌。小河,稻田,油菜花,古桥,麦田,斑竹园,牛犊,梨花,古驿站,勾勒出一幅“小桥人家”的山水画卷。
眺望楼房河,梦里一次次出现的画面,像缠绵的河水无法阻拦,又飘荡在我的脑海。一条小河,两排吊脚楼,三盏红灯笼,四季繁华;一群俊男靓女,双手相牵,一起唱着动人的歌谣。六百多年来,不知道这里从古至今演绎出多少海誓山盟的爱情呀!
依偎在楼房河边,一座古石桥巍然屹立。站在石桥上,昔日的浪漫,渺远的传说,就像海市蜃楼在我的眼前荡漾,延伸!指引古代人民溯河而上直达古都长安,穿越秦岭和巴山连接起中国子午道,铸就双河口古镇成为古汉阴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连接南北的商埠重镇,哺育村民从贫穷走向富裕,把双河口古镇的闻名遐迩传唱……
沿楼房河北上,这条路蜿蜒盘旋,它的名字叫将军路。在古时是山间小道,今天才修成公路。公路是土生的,土黄色,软软的,没有水泥路面的坚硬。我猜想,古时候人们南北往返,进行商贸活动,一定十分喧嚣。值得一提的是,它名字的由来。之所以叫将军路,是因为是这里曾经走出将军何振亚和大校刘光华。这两位将军都是楼房河人,可见楼房河不仅在古时非同凡响,而且在近代也声名远播。这是一条富有灵性的河!
沿公路而上,我走到了它的尽头,仿佛来到世外桃园。不,是世外梨园。放眼望去,一棵棵梨树毫不羞涩地与春光争艳,露出冰清玉洁的肌肤,与山风应和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只蝴蝶翩翩而来,轻轻地从我头顶掠过,梨花的芳香沿着鼻孔流进心房!
半山腰,一棵古树成为最美的风景,多像伟岸的丈夫,脚踏实地,在阳光下构想美好的未来。树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布,迎风招展。淌过楼房河,踏石梯而上,与古树亲密接触,它是一棵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香樟树,与这个大院相依相偎。大院,不大,有一些萧条,就是传说中的古驿站遗址。听说像这样的古驿站还有好几处,唯一这座院子完好无损。陈旧的墙壁上,一块块牌匾如此凸显,“忠信和栈”和“青钱万进”,文字虽然有些模糊,但意韵犹存……
正当我准备返回时,一位叔叔来到我身边,挥着手热情地招呼我。我习惯地问了他的名字——吴家贵,他耐心地给我讲述了楼房河的变迁;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521亩核桃园。第一年种植,漫山遍野喧嚣着耕种的号子;第二年呵护,春夏秋冬都有主人爱的芳香;第三年,有一棵核桃树开花了;第四年,有一些核桃树结果了;第五年,500斤核桃堆满仓;第六年,1000斤核桃不再是幻想;每一个核桃,都点燃了吴家的富贵梦,永不熄灭……
&&&&&&&&&&&&&&
&&&&&&&&&&&&&&(五)
世界上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不受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就是时间。
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它让双河古镇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楼房河的移民新村,高楼矗立,垂柳吐绿,绿了整个村庄;梨树河的两岸梨花,尽情绽放,芳香四溢,醉了整个古镇。
传说中的梨树河,因两岸梨树繁多而得名。每到春天,两岸的梨树花十分繁茂,花海漫山遍野,初秋时节硕大的梨子压弯了枝头,家家户户用梨子酿的酒纯美飘香,繁荣了商贸交易,活跃了土特产品,也让梨树河名至实归。
&&&&&&&&&&&&&&&&
&&&&&&&&&&&&&(六)
如今,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虽然面目沧桑,却温馨从容。那河,那水,那山,那树,那桥,那路,那梨花,双河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诗如画,更令人如痴如醉。
游过双河口古镇,脑海里,一会儿是一幅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会儿是一部浪漫别致的经典读本,一会儿是春风过后的梨花味道,都充满诗情画意。
秦巴奇秀千峰争,汉水明珠竟芳华。梦牵魂绕的双河口古镇,你已成为秦巴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你一手握着文明,一手握着繁华,从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你把江南的温柔与秦巴的粗犷合为一体,你把古代典雅与现代文明合为一体,你把乐山亲水和尚德兼容合为一体,让古镇插上翅膀自由飞翔!
春去春会来,滔滔不绝的双河,奔涌向前,永不停歇。春风轻抚过,梨花遍地开……
&&&&&&&&&&&&&&&&&&&&&&&&&&&&&&&&&&
依窗静听秋雨声
&&&&&&&&&&&&&&&&&&&&&&&&&&&&&&&&&&&&&&&&&&&&
午夜时分,睡眼朦胧中听窗外传来沙沙细雨声,忙披衣走到阳台上撩开轻纱缈幔的窗帘,看到夜空一场沥沥淅淅的小雨正不急不燥的飘洒着。我顿时没有睡意,就静静的站在窗前聆听雨声。
有人说听雨是一种宁静的澄净。此刻,依窗听雨的自己却说不清是怎样的心情。
细雨在夜空中无忧无虑的尽情飘洒,带着些许浓浓的缠绵诗意。而喜欢写诗的我此刻却找不到写诗的感觉,反而平添了内心深处的一抹寂寥与孤单,一种悲情的忧伤在没有任何预感的情况下突然间就袭击了我。赶忙抱紧了自己的双臂,好像很冷似的......
灰蒙蒙的夜空看不清远处,忽明忽暗的路灯在几株枝繁叶茂高大的梧桐树旁边闪烁,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这样的夜让沥淅的雨声反而衬托的很静,很静,静的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放眼望去,在霓虹灯下被雨水冲洗着的马路上,看不见白天里熙熙攘攘忙碌的身影,也没有了车水马龙的鸣笛声,没有了浑浊物欲横流的小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傍晚时附近餐厅里传来的推杯换盏的猜拳声,亦没有了歌厅里传来的鬼哭狼嚎声,没有了腐朽的纸醉金迷的摸牌声,看不见了舞厅炫目的灯红酒绿,只有秋雨滴在青石上的零碎滴答声。
此刻,我轻轻,再轻轻地把自己疲惫的精神放松,让心身融进这场雨里,合着这场秋雨的旋律轻盈,让心灵感触雨夜里这份难得天籁之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上起疙瘩白天很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