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愿提到乡愿 德之贼也的高度

“择友”如“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与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行:行动B.因而数让之曰让:谦让C.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柄:权柄D.今君已用,请归报报:报答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乃自令困辱至此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奉以车马金钱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①方且报德,何故去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①我不盗而璧,若笞我②某所,而母立于兹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纵”的结果。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式,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5分)&&&&&&&&&&&&&&&&&&&(2)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乡原,德之贼也。”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原”提到“德之贼”的高度来评价。&&&&&&&&&&&&&&&&&&&&&&&&&&&&&&&&&&&&&&&&&&&&&&&&&&&&&&&&&&&&&&&&&&&&&&&&&&&&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河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耐线的句子断旬(限6处)。(6分)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2分)&&&&&&&&&&&&&&&&&&&&&&&&&&&&&&&&&&&&&&&&&&&&&&&&&&&&&&&&&&&&&&&&&&&&&&&&&&&&&&&&&&&&&&&&&&&&&&&&&&&&&&&&&&&&&&&&&&&&&&&&&&&&&&&&&&小题3: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每小题3分,共9分),)苏武壮节(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民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琥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节选《汉书·苏武传》)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B.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D.而收系张胜收:逮捕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空以身膏草野A.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D.欲因此时降武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资助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分)译文&&&&&&&&&&&&&&&&&&&&&&&&&&&&&&&&&&&&&&&&&&&&&&&&&&&&&&&&&&&&&&&&(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5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B.因厚馈遗子楚遗:遗留,使……留下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这里是“使用”D.延诸侯游士宾客延:聘请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①车乘进用不饶&&&&&&&&&&&&&&&&&&&&&②曰“此奇货可居”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他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B.吕不韦不惜重金让子楚结交宾客,又用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与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被太子政遵为相国,号称“仲父”。D.为适应新的局势,吕不韦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更突显秦国的强大。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2)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15分)(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jiāng,公正,严明)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吏幸相国召按之庆幸,幸而B.以为“岂少朕与”轻视,贬低C.帝富于春秋多,特指年纪小D.惠帝让参曰责问,责备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请参游园中B.试私从容问而父曰乃谓窋曰  遵而勿失C.重厚长者D.然无言吾告若也乃者我使谏君也&&&&&&&&&&&&&&&&&&顜若画一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官吏中言辞严厉苛刻,想要追逐名声的,(曹参)就斥退赶走他们。B.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您担任丞相,天天饮酒,没有什么奏请,用什么忧国忧民呢?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赶快入朝去侍奉皇帝,天下事不是像你认为的那样。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现在陛下垂衣拱手而治,我们谨守职责,遵从萧何之法而不犯错,不也可以吗?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参在地位卑微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但两人做了将相后,就有了隔阂。B.卿大夫及下属对曹参不理政事有意见,但曹参没给他们张嘴劝说的机会。C.僚属们每日饮酒歌呼,曹参特地来到后园设座饮酒与他们歌呼相应。D.当曹参儿子奉皇命劝说父亲要有所作为时,曹参怒斥并鞭打了儿子。小题5:曹参做丞相是有原则的,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2分)萧何是曹参的前任丞相,请写出一个与萧何有关的成语或熟语:&&&&&&&&&&&&&&&&&&&。(1分)小题6: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宫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荆潭唱和诗序》韩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送薛存义序柳宗元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柳子载肉于俎俎:砧板B.追而送之江之浒浒:水中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代理D.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赏:赏赐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鲜明地表达了柳宗元政治上的民主倾向,提出官吏乃是人民的仆人,他们拿了人民的钱就应认真为人民办事。B.本文称赞薛存义为官勤谨,政绩优良,是个不白拿俸禄、明白人民可以黜罚懒官贪官的道理的人。C.文章借送薛存义正面立论,又用正面立论来衬托薛存义的为人。其中立论开门见山,使所说道理更加显豁。D.本文虽短,而结构严谨;语句转接自然,语意委婉含蓄,间接揭露了吏治的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译:&&&&&&&&&&&&&&&&&&&&&&&&&&&&&&&&&&&&&&&&&&&&&&&&&&&&&&&&&&&&&&&&&&&&&&(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3分)译:&&&&&&&&&&&&&&&&&&&&&&&&&&&&&&&&&&&&&&&&&&&&&&&&&&&&&&&&&&&&&&&&&&&&&&(3)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 (4分)译:&&&&&&&&&&&&&&&&&&&&&&&&&&&&&&&&&&&&&&&&&&&&&&&&&&&&&&&&&&&&&&&&&&&&&&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张骞使西域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1)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2)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弥、于田。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注释:扜(yū)弥:我国古代西域国名。古址在今新疆于田县。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注中国注:流入,灌入B.道必更匈奴中更:经过,经历C.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田:种植D.殊无报胡之心报:报答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②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③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 ④然骞持汉节不失&&&&&⑤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⑥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宛帮助张骞,主要是看中汉朝的财物;张骞为取得大宛的支持,也作以相应的许诺。B.先前匈奴降者都说月氏人时常仇恨匈奴,却无人与他们共击匈奴,当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这便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缘由。C.张骞由于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西域官民的尊敬和信任,因而成为中、西(西域)友好合作的使者。D.本文记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历尽艰险,两次被匈奴单于扣留,最终与胡妻及堂邑父都死在塞外,尸体被运回大汉。1.⑴受教育者(或学生 / 弟子)的切身感受(1分)
⑵德才兼备、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或具有“知”、“不欲”、“勇”、“艺”而又能节之以礼、和之以乐的人)(1分)
评析要点参考: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下,我们需要纠正那种过分“功利化”、“市场化”的倾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意对即可)
附:《论语》文段参考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 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原”提到“德之贼”的高度来评价。
&&&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 。
&&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1)以上最能反映“正名”具体内容的一句话是&&&&&&&&&&&&&&&&&&&&&&&&& 。
(2)为何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金华十校201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题型:其他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语选读最新试题(可编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语选读最新试题(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 乡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