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学中开展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 初中课件 &&
&& 中考试题 &&
教学设计 地理备课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摘 要】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课堂效果。所以地理教师应根据新的教育理论,结合各自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值得每一个地理教师思考的。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但是转变思想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还课堂给学生。我校近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组学习法,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和学生从行动上带动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开始的不敢或是不愿尝试,到现在把“68686”小组学习法变成常规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过来,良好的效果又坚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高。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主要途径我校实施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68686”小组学习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学习的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解决,最终的难题才会交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大部分问题在学生内部就得到了解决,即增强了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在课堂上就更加愿意积极思考,从而整体的课堂效率就更加高效。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我校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五、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虽说使用“68686”小组学习法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退居次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但这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减少,而是在课前备课时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才能满足课堂上学生的“突发奇想”,才能起到主导的作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提前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尤其是有的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确实基本功扎实,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方法随之改变。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以不论是从学知识,还是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来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很有必要的。而在学校就是要通过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来实现。所以希望我们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能以新课改理论为基础,大胆创新,不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与"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相关文章
网友最近关注
地理论文推荐内容
地理论文热门排行榜>>>>>正文 字体:小中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背景:
日期:作者:论文编辑:sally8点击次数:150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568381论文字数:2626&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
关键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 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可以开展素质教育,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的开展涉及了许多学科,缺少其中任何一门素质教育的目标都无法顺利实现。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补充学生的人文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改革教育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囊括在素质教育范围内的。因此,提取地理学科中的素质教育思想,无论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都具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而且,这和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全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相符的。由此可见,地理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高中地理教学具备的素质教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中小学要由影视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决定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意识、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提高都具有提高作用。国情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决定因素之一,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教育价值,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国情。通过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问题的分析能力,了解我国现有资源的分布、种类及数量,将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结合来,使每个人都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但是经济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国情都不会改变。通过地理课堂的讲解,学生们对我国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会有一个更加真切的认识,从而将其升华为道德品质,并内化吸收。国情紧紧围绕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展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通过练习相关国家政策,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 2.1加强地理教师理论知识基础。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全新形式,是对应试教育的全方位改革,虽然应试教育在人们观念中已根深蒂固,但是作为人民教师,只要我们有信心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将素质教育在自身表现出来,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在必行了。首先,要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1)道德素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范例和榜样,其言谈举止都会默默的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就非常重要,教师要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习风气,尽职的工作态度,关爱、理解、尊重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让学生自愿服从教师的教育。(2)教学能力素质。地理知识的传递要通过教师的传达来实现,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讲解、传授知识的能力的话,其就不能称作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这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教学氛围。因此,地理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地理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化涵养,还要具备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质量才会逐步提高。(3)文化素质。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地理文化知识,而且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及心理知识,获得全方面的综合发展,这也是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增加知识储备,捕捉新时代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4)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情,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它不仅影响着教学成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影响,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拥有开阔的心胸、积极地人生态度和坚强的品格,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素质榜样。2.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对各种教育问题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对教育是否成功的信心。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只有信任学生,关注学生,才能体现教学的真诚可贵之处。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活跃或沉默,开放或沉默,都取决于教师的的教学思想。作为地理教师,应该保持新时期的教育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活动空间,而且,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2.3改变教育方式。新时期人们采用了新的教育观念,此时,陈旧的教育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和时代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学科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应用图片、声音、音像等方式增加地理信息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和区域的认识,很多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用多媒体就可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且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觉器官更容易被调动起来,也更容易促进教学过程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发展平台,使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参考文献】&&&&&&&&&&&&&&&&& [1]林华.加强地理教学管理实施地理素质教育[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2.[2]罗奇.浅析地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学院学报,2002.9.[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的素质教育作用,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对策分析&&&&&&&&&&&
本文源自:无忧论文网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会员老师编辑
论文相关搜索
留学论文中心
论文新闻中心
论文代写需求
论文网公告中心
论文代写供需发布
()始建于1999年,提供专业论文格式,论文范文,包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essay,职称发表论文等的专业论文网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摘要】:正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推广,人们对地理学习评价目标的认识从狭隘的"胡同"中走了出来,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忽视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做法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具有改革性的地理学习评价。1.实施多元化的地理学习评价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在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成就时,提出了多样的目标,尤其注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55【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推广,人们对地理学习评价目标的认识从狭隘的“胡同”中走了出来,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忽视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做法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具有改革性的地理学习评价。1.实施多元化的地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小红;[J];音乐天地;2005年03期
刘洁;;[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周筠;;[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周娟;;[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年01期
周静;;[J];成人教育;2012年10期
黄雪梅;;[J];职业;2013年11期
孙东杰;;[J];广西教育;2013年46期
骆娟;;[J];数学之友;2014年01期
常树民;;[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蔡薇;[J];中学生物学;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岗;孙名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杨海英;;[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夏涵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岗;[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刚;[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张晓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魏达维;[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刘凯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李金云;[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高振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曾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袁淑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韩诗雪;[D];温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摘要】: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地理的关键。很多老师认为地理课非常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感觉非常被动。很多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但考试时却没法拿到高分。我认为只要学生形成了自觉地做好笔记、注意课本活动题和图、有良好的画图和做题习惯,要学好地理就不是难事。
【关键词】:良好习惯&&&& 高效学习&&& 地理术语&&& 读图&& 画图
&&&&& 初中阶段地理课课时少,时间紧,几乎无法布置课外作业,知识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及时消化和巩固。所以有必要在刚接触地理时就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今后地理学习有巨大的帮助。那么中学生要养成哪些学习地理习惯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
&&& 1、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喜欢做笔记,说明他认真听课,所以做笔记这个习惯不可或缺。当然,地理与其他科目不同,特别是湘教版的地理课本主要是地图为主,改变了过去文字描述为主的方法,这则需要学生对图的思考探究才得出结论或规律。这些结论或规律需要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下,当然做笔记得有讲究。首先我非常反对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文字写到图中,这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不重视地图,把地图这个重要工具完全忽略。所以应让学生把相关的笔记写在相应的图旁边,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图、理解图的能力,也减少了学习地理的枯燥性;其次我不建议学生把笔记写在单独的笔记本上,笔记做得再工整漂亮也不方便今后的复习,笔记只有写在课本上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然后这需要在做笔记时精写、条理清楚。最后,有些学生喜欢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做好笔记,考试后发现成绩居然比平时精做笔记的同学差。原因是前者越是想记下老师讲的内容,越是因为写字慢而错过老师后来所讲的另一重点内容,浪费时间而且事倍功半。所以笔记要精做,比如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词语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书本上有的内容只要画记出来就可以。
& 2、要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活动题的习惯
& 湘教版地理教材中活动题的比例相当高,而这些活动题是重要知识点的延伸或拓展,或直接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题型化,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有一次的期末考试就考到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活动题部分,即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村容整洁的措施,很多学生措手不及,就是平时对活动题过于疏忽造成。再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的活动题1是有关节水的标志,活动题2是关于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活动3是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这些内容经常出现在考试试题中,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题明白节水的重要性和针对缺水问题如何“对症下药”。所以我们老师需要培养学生重视课本的活动题,逐一攻破。可能有些老师认为活动题花费的时间太多,其实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同时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活动题穿插正文部分一起讲。
&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画图习惯
& 地图可以说是学习地理的法宝。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的综合题更是达到“无图不考”的地步,所以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是相当重要。从地图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的地理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联系的能力。当然,读图并不是简单的把图看一遍,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要带有目的性地去读图。不然看地图就像看照片一样,欣赏一遍,结果什么信息也没得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呢?地理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做典范,看地图时经常提醒学生看清图名和图例,要尽量把课本的文字知识点通过地图展现出来,多从地图中提问让学生根据地图来回答问题、总结结论,这样学生以后就会潜意识的懂得要多用地图;学生平时自己学习地理,识记地理知识时,也一定要结合地图这个工具。
& 画图亦是一种地理的重要技能。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加深对地图的认知,印象深刻。学生其实很羡慕老师几笔画唰唰地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地图,所以老师不要吝啬展示自己的这个本领。学生带着这样的羡慕和兴趣进行画图,效果更佳。但并不是所有的图学生都画,一开始可以挑一些简单有趣的图画,慢慢的习惯就养成了。比如画橘子或者苹果上的经纬线图,画非洲气候分布图,画长江黄河轮廓图,广西轮廓图等等。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时候真是不能忽视,特别是收上来的地图往往让老师吃惊,有的学生给地图添上了颜色,特意做了注记,甚至引箭头到旁边注释内容,就是想让老师看得懂他的地图。说明学生看得懂地图,还能画地图,目标达到。
&&& 4、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 很多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但考试时却没法拿到高分。一讲评这些学生就哀怨不断:这个内容我复习过的,我就是没看清题目,我就是写错字了,我怎么没发现题目里有提示啊,这个题目好容易我怎么就弄错了等等诸多理由。所以想让这些学生有所突破,还需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做题技巧,见招拆招。以下是我的一些关于做题思路的看法:
&&& 做选择题要“细心”:针对选择题需要细心地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养成习惯圈出题目问的是“正确”“不正确”“错误”“最合适”等字眼,明确目的这样就不会说没看清题目了。然后就是确定关键词,用排除法或者筛选法解题。在选项中,针对“全”“都是”“皆为”等词语我们都要小心的怀疑一下,不能忽略。选择题中经常设有陷阱,例如一个选项中前半句是对的,而后半句却是错的。往往学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粗心地弄错。所以我经常提醒学生说“左眼右眼都要打开,因为我们都是帅哥美女”。
&&& 做综合题要“用心”:综合题都是结合图来考试,学生一看见空格就马上填,不看图不看提示,丢分相当可惜。学生还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毛病,比如要求写简称却写了全称,要求写地形却写成了地形区,要求写字母却写成文字等等,就是不够用心。这就需要我们多看图,很多时候答案就在图中,或者在某个空格的前后会有所提示,只有用心了才能轻松过关。&
&&& 做材料分析题要“放心”:材料分析题往往是送分题,因为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材料中,或者只需要稍微总结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不可错过。学生经常犯个毛病,不看材料自己胡乱写,甚至有些写成语文版或者政治版。其实地理的答案不需要长篇大论,关键词一出现就轻易得分。
&&& 最后一个部分是需要培养学生写好地理术语的习惯。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每一次的考试中都有学生因为错别字丢分。比如学生经常把“牦牛”写成“牛毛牛”或者“耗牛”,把“甘蔗”写成“甘庶”等。所以老师应该反复强调答题时不要写错别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别字的时候,不能把学生写的错字搬到黑板上。因为很多学生往往只记得黑板上的错字,而忽略了真正正确的文字。所以我们不能举错例给学生,而应把正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达到示范作用的效果。
& 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地理的关键。但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学生长期的坚持。只要学生形成了自觉地做好笔记、注意课本活动题和图、有良好的画图和做题习惯,那么高效率的学好地理就不是难事。
文章录入:bsxxmjp&&&&责任编辑:bsxxmjp&
【】【】【】【】【】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百色市城北二路33号 邮编:533000 编辑部电话: 投稿邮箱:桂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