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学习,然后身败名裂,最后后悔的事例

(牛仔裙的口袋)
(电光火石宇)
第三方登录:已收藏本页面
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儿,不割。成都有个中学-成都七中。他们的老师有句名言-“你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隔壁上大学!”隔壁有所大学,名曰--四川大学!
妈蛋,重庆有所中学老师说你们不好好学习就去隔壁大学,隔壁重庆大学
确有其事,以前听说过。
广东华师附中也是这样说,别问我怎么知道,我就是隔壁大学的
重庆一中和南开的也经常也这样说
七中的在这
难道楼主没有听说过吗?山东兰翔的师傅说他们的学生:你们不好好学习,那和上北大清华有什么区别?
这个知道上高中的时候听说了
成都七中那是相当的牛X
很多本地重点中学都不屑于考上本地最好的大学~
难道川大很差???七中都是上清华北大的??
这话几年之前就听过了
大学室友成都七中的,给我们讲过这个梗
成都七中有这资本
到死考不进川大
我们老师也讲过
川大不差啊
对面是川大本部好不,楼上的。七中确实是四川比较牛b的高中,所以我们那一片也听过这个笑话……
这个还真有其事,我有个朋友以前就是七中的,他们老师老是这样说…
原话是人大附中的老师说的:读书不努力,就到隔壁去!
四川大学是好大学,黑你麻痹
你知道蓝翔校长怎么训学生的嘛,“你们不好好学习,跟北大清华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都怀疑你是不是巩尼玛?
这是真的,老师都这么说的
人大附呵呵一笑
你妹,这个明明是重大对门那个南开中学的老师说的
四川大学怎么了?
媽蛋!老子也是川大的!!!
成都七中附属大学
因为对面是川大最差的学院,专科。。。
抄人家人大附中的梗
哎,川大的路过
我们就这样的。川大还叫做九眼桥大学,磨子桥大学
我也是这么跟我妹妹说的,结果她最后真的只考上了川大
新都的路过
大连有个育明高中,老师说不好好学习就得去隔壁上大学,隔壁大连理工大学
7中网班路过
这个真有,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学习的
我是川大的,当初被这句话打击了很久。
意思是说7中出来的差生都能读川大
是的,哈哈
我多年以前人民南路信息工程学院。
川大也不错了
傻逼。好像你有本事上七中,有本事上川大?以前川大附属有个汽修班。你知道吗?
我华丽丽的跪了
我也这样被骂过。
我会告诉你。我就是川大的吗
以前我们读书勒时候儿就被老师这样讲
我离川大坐车10分钟,磨子桥那个……
我会告诉你听过 而且特烦这句屎话么
好像你真能上大学一样
妹的,我们以前上成都七中的网校课时,随时听得到他们老师这么说啊。
我会告诉你我是成都都江堰的吗?
川大这几年还好,综合排名十二左右。。。
我会告诉你
我是成都的么
然后好多人都上不了川大……
不好好学习还能上大学?你特么在逗我?
不是有个笑话说得就是清华附中的,不好好学习就去隔壁上大学
川大名气大,去了没几个不后悔的
你是余庆中学的嚒
哥,川大是名校。一本
这tm不是人大付的段子么
淡淡的忧伤
成都大学欢迎你!
川大还是不错了
确实有这么一句话………我就是这轨迹…………
我们9中 不好好学习只能去加里顿哈哈哈QAQ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不好好学习是一件后悔的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不好好学习是一件后悔的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直很差 明明自己很努力
你知道,你的老师或某个人也许会说,你还不够努力。我不想说他们说的是对的,或错的。
我的学习成绩曾经一直很好。它就像一种个人徽章一样,可以别在胸前,四处夸耀。不过其实是隐形的,没有人看得见。我上大学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有点晚,但至少比至死都没能明白要强一点,我这么安慰自己来着。
我现在把所有过去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你也会的,有一天。
我很希望,我上学的时候能学一些我永远都忘不掉,永远都可以帮助我的知识,但每次当我回头去搜索的时候,我没发现我学到过太多这样的知识。所以我假装先前看,假装充满了希望。
这个世界其实很有趣,如果从某个特别的角度去看的话。但有些人站得很高,装作很伟大,手里拿着鞭子,大声地叫着,让孩子们朝同一个方向走,并鞭打那些迷路的,或故意“迷路”的孩子。于是这个世界不再有趣了,它变得残酷和无聊。相关信息在这个世界里的孩子们也一样变得残酷和无聊,以至于爱问上充满了无聊和重复的问题。
中国没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没有一个导演曾经拍摄过一部叫《阿甘正传》的电影,让我们学会热爱生命和这个有趣的世界。中国没有一个音乐家曾经谱写过一...
你知道,你的老师或某个人也许会说,你还不够努力。我不想说他们说的是对的,或错的。
我的学习成绩曾经一直很好。它就像一种个人徽章一样,可以别在胸前,四处夸耀。不过其实是隐形的,没有人看得见。我上大学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有点晚,但至少比至死都没能明白要强一点,我这么安慰自己来着。
我现在把所有过去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你也会的,有一天。
我很希望,我上学的时候能学一些我永远都忘不掉,永远都可以帮助我的知识,但每次当我回头去搜索的时候,我没发现我学到过太多这样的知识。所以我假装先前看,假装充满了希望。
这个世界其实很有趣,如果从某个特别的角度去看的话。但有些人站得很高,装作很伟大,手里拿着鞭子,大声地叫着,让孩子们朝同一个方向走,并鞭打那些迷路的,或故意“迷路”的孩子。于是这个世界不再有趣了,它变得残酷和无聊。相关信息在这个世界里的孩子们也一样变得残酷和无聊,以至于爱问上充满了无聊和重复的问题。
中国没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没有一个导演曾经拍摄过一部叫《阿甘正传》的电影,让我们学会热爱生命和这个有趣的世界。中国没有一个音乐家曾经谱写过一部叫《命运交响曲》的作品,炙烤我们的心脏让我们保持温血动物的特征。中国没有一个文学家书写过一部叫《战争与和平》的小说,告诉我们一个人站得很高并不意味着很伟大,一个人手里拿着鞭子并不意味着他不可战胜,一个人叫声很大并不意味着他说得都是对的。
我试着了解这些人对我说过的这些话,我不会忘记他们说过的这些话,也许你也应该试一试。
我往往在想,这个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往往花了一生的时间生活在一个比火柴盒还小的空间里,听一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盒子的里的人夸夸其谈这个火柴盒有多大,有多了不起。我想我听够了,他们说得不对。
没错,有的的时候,你可以站起来,大声地说或默想,你们说的不对,这个世界很大,你可以满足你们小小火柴盒中自鸣得意的渺小生活,我却要跳出去。即便我其实最多只能跳到离火柴盒一厘米远的地方,但让我们不要太贪婪了。让我们从仅仅跳到火柴盒外边开始。一切旅行都应该从一厘米开始。
你知道,你的老师、父母或某个人也许会说,你还不够努力,你应该多花时间读书,你应该专心一点,你不要上网,你不要QQ,你不要出去玩。
我不想说他们是对的,或错的。因为每次当我听到有人站在高处挥舞着鞭子,命令我朝某个方向走的时候,我选择不介意他们说得是对的还是错的,我甚至选择不去判断他们的话。我选择忽略他们。我选择忽略所有装作很伟大的人所说的一切。
我在想,我的生命是自己的,我不幻想我的生命会有多辉煌或精彩,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我可以后悔、可以恼怒、可以遗憾、甚至可以无奈于其中的部分章节,但我不想这些情绪来源于别人帮我所做出的决定。
所以,让一切精彩的或平凡的旅行都从一厘米开始吧。
就让生命变成一次旅行吧。
我在想我的回答也许对你不会有什么帮助,真可惜啊。我往往在问,为什么真正的知识一定要用撞到头破血流作为代价?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下面给你介绍一些可以快速学习,又能轻松学习的方法,让你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试试吧:
将教材反复多次速读。每次一口气读完,不强求一定记住
第一两遍速读,主要是对书上知识有整体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
接下来一两遍速度,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理出头绪,同时在书中关键字上进行标记和编号。下次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关键字来回想出其他知识。
最后一两遍,可以边读边背诵,检验大脑内知识的缺陷,对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方法,他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什么:认真预习?专心听讲?详细笔记?努力复习?大量做题?……
这些答案中,有什么方法是他在问之前并不知道的吗?没有!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吗?不能!事实上,这些方法,已是他不知听过了多少遍的,就连八十岁的老奶奶也可说出一大堆类似的方法来。
这些方法大多并不太正确,并未考虑到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甚至有些违反大脑的工作原理,因而注定只能在少数学生那里成功,在其他学生那里失败的!
那么,这些方法违反了哪些大脑的工作原理?为什么会失败?正确的方法又是什么?下面以认真预习和大量做题来说明之。
认真预习:
预习没有错,预习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认为在预习中,要有预习计划和预习任务,要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做好笔记、等等。这些预习方法学生有能力完成么?有时间完成么?如果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些复杂的预习任务,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已经很高了,所以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际生活中,虽然总有少数学生能力发展超前,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只能是普通或正常,这些学生并非不想预习,但自身能力确实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外时间中完成老师要求的预习任务。
另外,预习当然要提前。但到底应提前多久呢?大多数人认为这并无特别要求,只要提前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很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比如:重量和质量,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无论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努力,总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混淆一两个月,才会慢慢变得清晰。要理解某些知识,可能需要某些认知能力,但这种能力却可能在你接触到这些知识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慢慢地形成。因此在有些知识的学习中,时间可能比努力更为重要。虽然你有时努力预习了,但还是没效果。早一天接触,比多一分努力,或许更能让你在老师讲解时轻松掌握要学的知识。
正确的预习方法应该是:提前一到两个月,以粗读一到两遍的方式接触要学的知识,但不求理解和掌握。
大量做题:
很多人认为要想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得大量做题。但能把题做出来,本身代表学生的一种能力。能力超前的学生,他花很短的时间,就能做很多题,而有些学生,花多几倍的时间,也只能做出来少量的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些做题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这些学生还并不具备。如果学生每天面对题目苦苦思索,也许这些认知能力也会慢慢发展起来,但可能速度很慢,学习很艰苦,而且也不是每个人最后都能成功的。
要解出一道难题,学生需要依次拥有四方面的能力:①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概念;②掌握基本运算技巧;③建立题目和知识间的类比关系;④掌握常用解题技巧。针对可能的某方面能力不足,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通过阅读带解法的习题集来提高做题能力:对带解法的习题集进行快速阅读,一道题最多阅读一两分钟,如果读不懂题目的解法,做个记号,直接跳过。过几天后,再对习题集第二次快速阅读(如果太多解法读不懂,两次阅读中间可以增加对教材的复习),读到没作记号的题,是上一次读懂了的,这一次,只看题目,然后试图在心里构思解法,如果不能在心里解出来,再看一遍解法,上一次做了记号的题,这次试试能不能读懂,同样的,最多阅读一两分钟,不懂就做个记号跳过。这样,少则三四遍,多则五六遍,书的题目都可以直接在心里解出来了。
学生用纸和笔演算习题时,全部心思都放在当前这道题上,做下一道题时,又沉浸在下一道题中,忘了刚才做过的题。因为每道题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容易看出题和题之间的关系。而在阅读习题和心算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习题和解法,就更容易看出题和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某些题归于一类。归类完成后,看到同类的题目,只需要在心里稍微一惦念,就可想出解法,甚至看题之后,根本不去想解法,因为知道肯定会做,于是直接跳到下一题。因此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精力,接触到比题海战术更多的习题,同时更能对各种习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整体的认识。
但是,仅仅是阅读解题和心算解题,而不在纸上实际动手做,是不行的,这好比仅仅在大脑中构思一篇文章,却不把它写出来,是难以提高作文水平一样。所以,在每次阅读习题和心算解题之后,都要抽一两道步骤较繁的难题,在纸上写下解题答案。大脑内的思维常常有点天马行空,而写在纸上的步骤,则必须规范严谨,前后一致,简省得当,使其他人一看就能明白。这些都需要通过亲自动手练习,才能慢慢达到。
努力也分好几种的,有可能是努力的地方,努力的方向不对。
1你是个自觉和上进的学生,你现在不是失败,而是正行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预祝你成功2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是在经历了很多小的失败和成功之后取得的,你现...
考试多多少少,大大小小肯定会考的有好有坏。这是常态,你不可能总是进步。回顾你以前的考试也总是好坏交替,既然这么多年,这么多次的失利的情况你都经历过了,这次又有何...
高中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和调查认为:在当前中学生...
(1)要有自信心,缺乏自信往往是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当一个人失去自信时,就会灰心丧气,觉得世上没有值得他所追求的东西。(2)敢于质疑,“学习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
答: 专著教材分别可以有多少作者?
答: 学聘网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培训与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内容涵盖各类考试信息,学习资源,培训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提供最全面的学习考试资讯和教育机构,课程分类信...
答: 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更专业一些,因为做的领域小。
答: 省级考试局/考试院的网站,可以查询,在哪个网站报名的就在哪里查成绩。如,2011年海南省成人高考考试成绩查询,海南省考试局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全文阅读 作者:商国才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全文阅读 作者:商国才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由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全文阅读页面。一位老教授40年精心家教的结晶: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作者:商国才序一(1)商国才老师是我的同代人,他从我们这代人曾经感同身受的坎坷经历中“深刻感悟”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为了子女健康地成长、拥有幸福的未来,家长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此动机出发,作为从事理工科教学和科研、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教授,商老师虚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但不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的社会现实、从自己子孙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成功家庭教育的真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他的女儿、儿子均从事着学有专长的事业,过着有品位的富足生活;外孙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商老师的精神令人钦佩,其成果令人羡慕。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职责几乎清一色由“娘子军”——母亲来承担,许多父亲在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等借口下,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由此教育界传出“爸爸哪儿去了?”的呼声。作为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父亲——商老师却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殚精竭虑,获得了如此好的成效,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失职的父亲们应该为此感到汗颜。因为在教育子女的职责方面,父亲的职责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Freud)就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作了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合处理与孩子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旗帜鲜明地提出,“那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在普遍实施应试教育的中国现实的大环境中,商老师提出这一观点,并在实践中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核心,而没有围着“应试”转,是需要勇气的。我赞同他的观点,也佩服他的勇气。1998年我就指出:“目前普遍实施的应试教育,是以大多数年青一代的优良人格塑造的欠缺为代价的,换取了部分人智能的片面的发展。”(《金色少年启示录》之一——《20个中学生的故事》)商老师的实践证明,他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孩子既少受了应试教育之苦,又赢得了应试教育(一路顺利地考上了各级重点学校,直至去国外留学深造),还获得了全面发展,他的这一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商老师在书中提出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令人耳目一新。与教育目的相适应,他提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刺激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地生长和发育,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②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那些只教给孩子知识、技能,今天送孩子上数学班,明天上英语班,后天又上舞蹈班,却不注意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家长的做法,其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上得去。而具备了勤奋、创新、自信、负责等品质的孩子,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商老师子孙成长成功的经历,说明了他的这一理念的明智和正确。序一(2)难能可贵的是,商老师不仅在教育子女、帮助他人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而且在自己从事的事业——高等教育中,一贯地实践着他的理念,展现了他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自信、自觉与执著,以及娴熟的驾驭能力。我最欣赏商老师的是,他面对社会现实的勇气,坚守着自己“底线”的原则和社会良知。面对价值观的多元与混沌、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泛滥,他清醒地认识“社会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面对社会、学校现实,坚持“必须教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教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使孩子不论在顺境还是在艰难困苦中都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幸福地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言传身教”,他不仅按照这个原则要求子女,自己还身体力行。这需要他本人带领儿女经受心灵的煎熬,在趋避动机矛盾中认真思考,还需要两辈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战胜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与坎坷。与那些靠权势和金钱为子女攫取权和利、过上奢侈生活的家庭相比,商老师的子女身心健康,靠辛勤奋斗过上有品位的富足生活,是踏实的、坦然的、真正幸福的。家长朋友,当您耐心地阅读该书第四章“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五章“做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时,从真实事例与说理相结合的阐述中,您会受到感染并为之感动的。商老师教育子女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处理孩子成长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挫折、坎坷时,始终有一颗平常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既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又不做无谓的奋争,因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放弃做人的“底线”,会失去自我,而无谓奋争导致最终受到重创的还是自己。这种“不为”虽然让人感到些许迂腐与无奈,但可避免无谓的牺牲,争取时间和机遇,去“为”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努力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商老师及其子女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与成功。这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具备健康的心理是家长教育子女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20世纪90年代,倡导鼓励、表扬、赞赏的教育满天飞。针对一味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的教育方法,不少家长和教育学者提出了质疑。近年来,一些崇尚个性解放的欧美国家的教育心理学者也指出它的弊端,认为只听过鼓励表扬、没受过批评教育的孩子,成年后,耐挫折的能力差。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结婚后,夫妻性格均自以为是,难以容忍对方,是造成离婚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的最终功能是促进年青一代的成长、进步,这既需要鼓励表扬,也需要渐进地提出恰当的要求,并督促孩子达到要求。所以,教育要严格要求,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商老师在《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提出的“严格要求,适当惩罚”以及“多给褒扬,不能贬低”的教育原则,是辩证的,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能够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进步,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因而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这需要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做子女的朋友,以对孩子的尊重、信任为基础。《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列举了130多个事例,还设计了一个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常启先生,采取边叙边议的形式,将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真实可信,就像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情,亲切感人,引人入胜。认真阅读商老师用心著述的这一家庭教育佳作,分享他的家庭教育的成果,您也会在教育自己子女的事业中取得有益的收获——这是商老师数十年呕心沥血著述该书的初衷,也是我的祝福。李百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日于天津师范大学序二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子女的成长和受教育状况对于我们的家庭幸福有重要影响。早在2005年1月,我有幸参与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虹”计划康复训练营活动,系统开展了针对网瘾青少年的脱瘾康复训练。通过与网瘾青少年的近距离接触,以及与家长们的深度访谈,所有参与研究的项目组成员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网瘾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当的一个外在表象。长时间以来,家长和老师习惯了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价值,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但若学习成绩差,孩子其他各方面的特长就可能被斥之为“不务正业”。这种“唯学习成绩是举”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现实生活中很少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好脸色”,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与赞扬声中可能会一路考上重点大学,但大学里的价值评价标准并非是“唯学习成绩是举”,何况大学里人才济济,他们很难继续保持出类拔萃的优越感,落寞无助的心理驱动着一些“优秀”的孩子到网络中重寻自我价值感,这些孩子是“沾网”后可能快速成瘾的易感人群。因为亲眼目睹了网瘾青少年的痴迷与疯狂,以及家长们困惑与悲伤的眼神,所以我对商老师在《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一章中所提及的“似是而非的成功”深表赞同。家长和老师期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心理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可能会换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即便是教育专家也不可能置孩子的前程于不顾。但抓成绩要讲究策略,要有智慧。2006年,我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往杭州,我的儿子转学到杭州的一所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作风强悍”的老师,工作态度很认真,但班级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她,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怕她,因为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批评。有一次,我问儿子,老师对哪些同学批评比较少?儿子回答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说,那你就要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赢得老师对你的尊重。儿子说,班级第一名的同学也挨批评,只是次数少点而已。由此我猜测可能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于是就与老师电话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几番沟通后,我意识到,这位班主任老师根本没有改变自己工作方法的意愿。后来,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交涉后,学校更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很受孩子们喜欢,班级气氛也迅速由压抑沉闷转为活泼奋进,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得以大幅度提高。我们常说,教育要讲究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商老师在该书第四章中明确指出,“多给褒扬不能贬低,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是培养好孩子的正确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和负责”的优良品质。具备了上述品质,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自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及推广工作以来,我常反思父母在自己性格中留下的种种烙印,以及这些烙印对我现在生活的影响。能够从山村里走出来,现在在大学里教书做科研,父母勤奋坚忍的性格对我影响至深,但同时,传统家教的强制与专横,也时常侵扰我现在对待学生、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只有坦承教育中的缺憾并执著于完善,才是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态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家庭教育讲座之后,都会有家长围拢过来交流彼此的心得体验,但同时也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把持着自以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放,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许多家长无视孩子对父母依恋的渴求,贪图个人享乐或者借口事业为重,对孩子放任不管。种种负面现象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提醒我们家长要重视养育科学、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幸读到商老师的这本书,他结合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层次分明地向我们展现了成功家教的理念和历程。我很荣幸能成为商老师著作的第一批读者,也愿意将该著作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商老师的成功经验。刘泽文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日于杭州书包网 前言(1)我研究家庭教育是从1969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的,至今已经有40年了。其间,我亲自教育了子孙两代人。我的两个孩子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后,相继赴美留学深造,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学位,如今已在美国工作。我的外孙小学毕业时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President?s Education Awards),并收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名的奖状和表扬信。本书是从1993年我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开始撰写的,至今已有16年,今天把她奉献给读者,希望对您教育孩子有所帮助。一、我为什么写这本书(一)弥补我的歉疚我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学习都很优秀,考试成绩不是全班第一名,就是前几名。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生干部,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过许多省市级的奖励。我的女儿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儿子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两个孩子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后,又都去了美国留学深造,女儿就读于圣约瑟夫大学,儿子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两个孩子都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学位,如今已在美国工作。我的孩子读小学和中学时,他们的班主任都曾找过我,让我在家长会上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当时,我觉得教育孩子能否成功,还没有结果,而且在家长会上介绍孩子的事,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我没有答应班主任的要求。这件事一直使我有一种歉疚感,觉得学校教育培养了我的孩子,我不该漠视学校的要求。每当孩子取得一次进步的时候,我的这种歉疚感就加深一次。现在,我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已有了结果,我想通过向社会介绍我教育孩子的经验和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来弥补我的歉疚。这是我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二)满足社会需要我的两个孩子出生在“*”时期。孩子生下来后,我非常希望有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来指导我教育孩子。那时,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我虽然作了努力,最终也没有找到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甚至连一篇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也没找到。没有书籍和文章参考,我就只有自己摸索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自己写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的想法,心想,有朝一日社会条件允许了,我一定要写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给大家看。我把教育孩子看得很重,甚至把它看成是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教育孩子,我阅读了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书籍和大量的家庭教育读物。几十年来,我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家庭教育和教育孩子上。我常把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和观点讲给我的同事、学生和亲朋听,在出差的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办事的单位里讲给愿意听我讲的人听,同他们讨论家庭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交流,不仅丰富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而且使我感到尽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对正确的家庭教育知之甚少,结果是精力、物力、财力花了不少,却没有如愿以偿。通过交流,我深深地感到了家长们对好的家庭教育书籍的渴望。这是我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前言(2)(三)我有家教成功的经历前面讲了我的儿女,下面讲讲我的外孙。我的外孙1998年7月出生,从出生到5周岁去美国跟他父母一起生活之前,一直跟我和我的妻子一起生活。外孙到美国之后进了费城的一家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全都是美国人,没有一个华人,没有一个人会讲汉语。开始,我们很担心一个5岁的孩子能否适应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全新环境,害怕他得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美国幼儿园的老师说我的外孙“比预计的要好得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不知道发怯,和美国的小孩玩得很融洽”。我的外孙进入美国小学一年级后,各方面都很优秀。在读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经过全体任课老师的讨论同意,学校让他跳了一级,跳到了三年级学习。跳级几个月之后,他就完全适应了三年级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茅。2008年6月我的外孙小学毕业时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并收到了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签名的奖状和表扬信。在我看来,作为对婴幼儿的教育,我对外孙的教育是成功的。如果说,我对儿女进行教育是摸索着进行的,那么,我对外孙的教育,则是在我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我的家庭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我愿意把教育子孙两代的经验教训和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介绍给社会。这是我写本书的第三个原因。二、本书的特点(一)讲述如何抓住关键,教育孩子我开始研究家庭教育时,是就事论事地研究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问题怎么解决。这样研究的时间长了,积累多了,总觉得没有抓到点子上。于是,我转而从总体上研究“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怎样使家庭教育成功?”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总结出了要想使家庭教育成功必须解决好的四个关键问题:①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②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③怎样教育孩子?④怎样做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我认为,教育孩子要抓住关键,抓住了关键,成功在握;抓不住关键,白忙活。基于上述,本书不是就事论事地讲述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而是讲述如何抓住关键,教育孩子,使孩子不出问题和更优秀。(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我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用,是为了使家长教育出好孩子。为了做到这一点,书中列举了130多个事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如何才能教育出好孩子。不仅如此,书中还设置了一个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常启先生。常启先生是一位大学教授,是家教成功者的代表,他有女儿常立、儿子常民、孙子常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不仅仅是专门讲述我如何教育孩子,还讲述我研究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书中所讲事例是为了说明我的家庭教育思想,不是发生在某个特定家庭的,而是社会上很多家庭发生的真实的事。家庭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广,书中难免有一些偏颇和不妥之处,希望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商国才2009年12月成功,并非因为孩子去了美国留学(1)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家长的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作为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且是比教孩子学知识、批评和表扬孩子更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要抓住关键,抓住了关键,成功在握,抓不住关键,白忙活。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呢?从总体上说,家庭教育就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第二,怎样使家庭教育成功?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没有方向,谈“怎样使家庭教育成功”就无的放矢、无从谈起;只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不知道 “怎样使家庭教育成功”,或虽知道却不认真地实行之,家庭教育也成功不了。以上两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的总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功,还需要弄清楚以下4个问题:①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②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③怎样教育孩子?④怎样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以上这4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把这4个问题弄明白了,并认真实行之,就可以使家庭教育成功。那些家庭教育不成功的,之所以不成功,说到底是没有将以上4个问题弄明白,或没有认真地用心去做。有人说:“有些家长什么也不让孩子干,专门让孩子学习,很舍得花钱、花时间,送孩子上贵族学校,送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管得也挺严,怎么就不行呢?”我说:“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因为那些家长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没有掌握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家庭教育的门外汉。一个门外汉,无论花多少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不会有好效果的。不仅如此,很可能花的精力、物力和财力越多,效果越差。”一、成功,并非因为孩子去了美国留学有人说,“商老师你的家庭教育很成功,两个孩子都研究生毕业,又都去了美国留学”。我说,我认为我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但不是因为两个孩子都研究生毕业,也不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去了美国留学。那人说:“不是因为这个,那是因为什么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一)似是而非的成功有人说,孩子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家庭教育就是成功了。我说,不见得。请看下面的事实:◆ 有的大学生迷恋上网,无心学习,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劝退学。◆ 有的大学生盗窃同学的财物,被学校勒令退学。◆ 有的大学生因*被学校开除。◆ 有的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从学校办公楼跳楼自杀。◆ 有的大学生因为无法忍受同学对他人格上的歧视、蔑视,一连杀死4名同学,被执行了死刑。为了使读者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事例。事例1:考上了研究生,却自杀了武汉某大学研究生,男,28岁。这位研究生的宿舍在寒假期间被盗,盗贼盗走了同宿舍其他研究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存折,而且还把存折上的存款取走了。盗贼临走时在宿舍门上贴了一张字条,落款是这位研究生的名字。这位研究生是同宿舍4名同学中寒假回校最早的。他见到门上的字条和被盗现场之后去学校保卫处报了案。出于以下理由,学校保卫处怀疑这位研究生是监守自盗、贼喊捉贼:①现场是他发现的,是他报的案;②他家在农村,生活困难,经常借债。保卫处多次找这位研究生谈话,示意他承认错误;同学和老师也对他另眼相看,疏远了他。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研究生觉得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就在宿舍上吊自杀了。成功,并非因为孩子去了美国留学(2)后来,真正的盗贼在其他地方作案时被抓住了。盗贼交代了这位研究生宿舍的东西是他偷的,并交出了赃物。事实证明这位研究生是清白的、无辜的。事例2:考取了留美,却不念了有一位女孩子,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这位女孩子在家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事情都不做。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按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生有这么一个结果,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可是这位女孩子到美国生活了不到一个月就自作主张地回国了,理由是在美国生活不习惯。这位女孩子回国之后不但不回自己家住,连已经回国了也不告诉家里人,而是住在同学的家里,害得父母国内国外满世界找她。最后通过中美两国政府才查清了她的下落。事例3:大学毕业了还得家长养着有一位农村女孩子,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排行第三,是父母最小的孩子。她大学本科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对公司的管理不满意,工作40多天后没与家里任何人商量就自作主张地辞职了,回到家里闲住。闲住时间长了,没事可做又觉得不舒服,于是又离家去了一家公司打工,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0天又辞职了。这次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公司规定上午八点上班,她九点半才到,因此挨了公司总经理秘书的批评。她说,她长这么大,父母都没有如此批评过她,她实在不能忍受公司对她的批评。于是,没同家里任何人商量又自作主张地辞职不干了。你看,大学毕业了,不能适应社会,不停地辞职,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还得家长养着。有人说:孩子当了大官,家庭教育就是成功了。我说,不见得。请看下面的事实:◆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贪污受贿、包养情妇,被处死了。◆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处死了。◆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重婚,被开除党籍、公职,受到了法律的惩处。有人说,孩子当了大科学家,家庭教育就是成功了。我说,不见得。请看下面的事实:◆ 某院士因抄袭他人的论文和其他问题,被取消院士资格。◆ 韩国科学家、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是一位在生物克隆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世界级科学家,因为论文造假被韩国检察机关起诉,受到了制裁。有人说,孩子当了大企业家,家庭教育就是成功了。我说,不见得。企业家出事的也不少,有投机倒把的,有违法乱纪的,有走私贩毒的,有入监狱的,有自杀的……还可以说出许多看似成功却不成功的事例来,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列举了。有人说,我这是专找特殊的事例来抬杠。我说,我不是抬杠。这些事例对于全社会来说是特殊的、少数的,对于摊上这种事情的家庭来说就不是特殊的,也不是少数的了,而是百分之百的了。孩子考上大学了,自杀了;当官了,被处死了;有钱了,进监狱了;当科学家了,身败名裂了。你说,似是而非的成功可怕不可怕?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二)真正的成功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成功”是对应于前面的“似是而非的成功”说的。判断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首先得有一个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然后看通过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否达到了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是成功了,没达到就是不成功,部分达到了就是部分成功。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呢?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人可能没有钱,可能没有权,可能极度贫困,但是不能没有骨气,不能没有能力。只要你有骨气、有能力,没有钱可以靠能力去挣,没有权可以靠能力去赢得,贫困可以靠能力改变。”父亲还说:“能力是属于你的,是最靠得住的。”我今年70岁了,通过自己经历的和看到的(包括从人文作品中看到的),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话是对的。结合对许多家庭教育案例的研究,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关于这个家庭教育目的的具体含义和它为什么是正确的,将在本书第二章详细讲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就好说了: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大的能力是大成功,培养了小的能力是小成功,没有培养能力是不成功。赵家的孩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深造,学成之后回国,发达了。钱家的孩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因为工作出色,收入逐年增加,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孙家的孩子高中毕业考上了重点大学,在学校为非作歹被开除了,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干,白吃白喝不算,还整天发脾气。李家的孩子高中毕业考上了名牌大学,在大学里自杀了。以上讲了赵、钱、孙、李4个家庭,按照我给出的标准来判断:①赵家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他家的孩子既有生存能力又有发展能力,而且还有超常发展能力;②钱家的孩子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家的家庭教育也是成功的,算不上大成功,小成功还是算得上的,因为他家的孩子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③孙、李两家的家庭教育是不成功的,因为他们两家的孩子没有生存和发展能力。二、走向成功家教的五步曲(一)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出了问题就会把家庭教育搞错。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二)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就是要确定“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呢?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为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如果实现了所确定的家庭教育目标,能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所确定的家庭教育目标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通过多年研究,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人。换句话说,孩子有了这些品质,就能更好地生存能力和发展,就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三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三)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就是确定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教育孩子。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呢?家庭教育的方略是为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服务的,如果用所确定的家庭教育方略教育孩子,能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所确定的家庭教育方略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通过多年研究,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是对孩子“少给帮助,多让劳作;少给限制,多让试试;多给褒扬,不能贬低;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换句话说,采用了上述方略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出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四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四)确定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确定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就是确定家长如何做才能教育出好孩子。家长应该,一方面要按照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目标和目的,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对孩子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子要先律己,教子要先做孩子的朋友,教子家长意见要一致,教子要正确对待学校。家长这样做了,就能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和目的,就能使家庭教育成功。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五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五)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目标和方略,知道了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接下来就是家长身体力行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判断所进行的教育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能达到就继续下去,否则就应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此教育、调整、再教育,通过长年不懈的努力,家庭教育就成功了。有人说:“有些农村、偏远山区的家长不识字,根本就不知道你讲的这一套,也不怎么管孩子,人家就是出了一窝大学生(一家几个孩子都是大学生)。你怎么解释?”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知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误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孩子学知识,教孩子学知识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刺激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地生长和发育生长是量的增加,如身高、体重的增加。发育是质的变化,如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功能的完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二者很难截然分开。,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②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教会孩子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以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老舍先生()回忆他的母亲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上卷).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31。 这里的“把性格传给我的”和“生命的教育”就是指品德、情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与家长识字不识字关系不大,关键在于家长的为人。老舍的母亲不识字,不是教育出了世界级的文学家吗?三、家庭教育的统帅和灵魂上一节讲了使家庭教育成功的五个环节。虽然这位五个环节都很重要,但它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家庭教育的目的搞正确。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家庭教育全局的统帅和灵魂。找出家庭教育的根本对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在于使家长对自己的教子行为是否正确有了判定的依据:凡是对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就去做,就坚持;凡是对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不利的就是不正确的,就不去做,就停止。我曾问过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说,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我也问过他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他们说,教育孩子的目标也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你看,他们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既当成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又当成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当成了一回事。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当成一回事是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不仅家长这样认为,家庭教育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并不奇怪,因为“目的”和“目标”这两个词是近义词,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分清楚的。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觉得这样“认为”,好多问题弄不明白,于是我从众多的家庭教育的目的(目标)中分出了一个目的,并把它作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如前所述),把“剩下”的家庭教育目的都看成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我觉得这样做,把家庭教育的根本、统领家庭教育全局的统帅和灵魂突出来了。这不仅使家长教育孩子时有了正确的目的,也使家长有了判断教子行为是否正确的依据,对教育出好孩子是很有好处的。这是我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心得之一。当然,我不是搞家庭教育的专家,以上所谈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一孔之见,有待今后提高。我曾就我的上述观点和许多家长进行过交流。有家长说:“我教育孩子不是没有目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我对他说:“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目的,这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你把这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目的达到了,效果可能不好。所以,我说你把这个当成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不对的。”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话,十分惊讶地说:“这还有错吗?大家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吗?”我说:“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孩子如果考上了重点大学,目的就达到了。目的达到了,事情成功了,还干什么呢?你想过吗?按照常理,目的达到了,自然就不用再干什么了。”我接着对这位家长说:“为什么有的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后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我曾教过的一名大学生,入学成绩是全年级8个班250多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到了四年级上半学期成绩却降到了全班的倒数第几名,我教的那门课(是一门主要课程)他竟然没有及格。我问这名学生为什么成绩会下降成这个样子。他说:‘从小学到大学家里什么也不让我干,就专门让我学习,一心让我考上重点大学。我重点大学考上了,还是我爸我妈最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我对得起他们了。老实说,从上小学到高考,长这么大我就没有好好地玩,不要说玩,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这回我爸我妈的目的达到了,就不再管我了,我也该把以前耽误了的(玩)补一补了。结果光顾玩,就把学习给拉下了。’”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讲述,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您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当成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正确,那‘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算什么呢?”我说:“这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所确定的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具体标准。如果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你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只是达到了一个目标,而不是达到了目的。如果你能这样认识,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你就会告诉孩子‘考上了大学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上大学培养你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孩子如果真正理解了这一点,他(她)就会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历练自己,就不会变成我上面讲的那名学生那样。你看,同样是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想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把家庭教育目标和目的分开的好处。”这位家长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明白了。可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弄不好,遇到问题就又糊涂了。你能不能教给我一个简单的方法,让我遇到事一想就能清楚呢?”我说:“这好说。你就记住,家庭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他看似家庭教育目的的,都是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吗?‘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就是家庭教育的宗旨,家庭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它服务:做一件事之前,要考虑做这件事对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否有利,有利则始,无利则弃;开始做一件事之后,要考虑做这件事对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否有利,有利则继续,无利则终止或作相应的调整。”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一)成也家长,败也家长研究表明,先天聪明和先天愚钝的人各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四,绝大多数人出生时既不是天生聪明的,也不是先天愚钝的。那么,既然张家的孩子和李家的孩子出生时天资差不多,为什么两家的孩子长大了品行、能力不一样呢?这种不一样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与人之间品行和能力的差异的形成,有先天遗传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尤其是家长。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人的发育生长特点决定的。人和动物的发育生长特点不同。动物是在母体内发育生长成熟的,动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先天遗传传给它们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动物一生下来就能独立生活的原因。人是在母体内(约280天)和母体外(约17年)发育生长成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的身心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使得人的身心在后天环境下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是家庭教育为什么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的生物基础,也是人与人不一样的原因。人刚生出来几乎什么都不会做,要在母体外经历大约17年的历练才能发育生长成熟。在这17年中,孩子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最快的时间是0~3岁,其次是4~6岁。0~6岁孩子的特点是:①年龄小,懂得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分不出好与坏,但模仿能力强,好的坏的一起学;②活动范围小,接触的人少,主要接触家长。这些就决定了在这期间孩子的言谈举止、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活动范围会逐渐扩大,接触的人会逐渐增多,影响孩子言谈举止和对事物认识的人也逐渐地多起来。但是,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还是多于其他人,对家长的信赖也多于其他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大于其他人。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作画,家长相当于画家,孩子刚生下来相当于作画的白纸,孩子的言谈举止和对事物的认识等品行就相当于画家画出的画。作画,画家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孩子的品行也是一样的,家长表现成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子,孩子越小越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之间的差异”。我在后面会讲到,从小跟着狼长大的孩子其行为像狼而基本上没有人性,就是很好的证明。家长不要以为只有教孩子学知识、批评和表扬孩子才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的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作为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且是比教孩子学知识、批评和表扬孩子更重要的教育。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家长是水,孩子是船,水涨船高。家长要想教育出好孩子,就要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就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就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目标和方略,就要知道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并认真实行之。关于家长在家教中的作用,我们的老祖宗了早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并且已经总结出了两句非常精辟的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此而论,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不好,对孩子言行不满意时,不要先生气,不要先训教孩子,也不要着急带着孩子这里去学那里去补(上补习班),要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家庭教育成也家长,败也家长,家长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二)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是说家长教育孩子要理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想怎样对待孩子就怎样对待孩子。家庭教育的许多问题就出在家长教育孩子缺乏艺术性上。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能主观武断、简单粗暴,不能凭想当然地批评、惩罚孩子,要允许孩子说明情况,允许孩子辩解,要把问题弄清楚。孩子有了进步,要给予表扬鼓励,但不要给予物质奖励,要让孩子知道他有进步是应该的,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他有个美好的未来。总之,批评孩子、表扬孩子都要有讲究,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批评什么,表扬什么,怎么和孩子说,说到什么深度,家长应该如何表现都要想好了再做。教育孩子无小事,凡是一时拿不定主意,又不是不立即处理就会出问题的,都要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切莫鲁莽轻率。家长要时刻想着你的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作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时时处处检点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一、社会和人生(1)第一章已论述道,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那么,这个目的为什么是正确的呢?不管什么家庭出身的孩子长大了都得进入社会,在社会上生活。这就使家庭教育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认识社会和人生。因此,家长要想使家庭教育成功就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①社会和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②社会将如何对待你的孩子;③你的孩子应该如何应对社会、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家长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成败:那些家庭教育成功了的大都是家长对以上问题有正确认识的;那些家庭教育不成功或不怎么成功的大都是家长对以上问题认识错误或不怎么正确。遗憾的是,目前仍有许多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劝希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沉下心来,认真地看看下面的叙述。(一)如何认识社会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对社会奉献并从社会索取。社会中本质的东西是人的利益关系。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有发达富裕的社会、贫穷落后的社会、自由*的社会、*专制的社会、和平安定的社会、战争*的社会,等等。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但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社会既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维持社会稳定,不公平促进社会进步,两者在社会中同时存在,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社会不公平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占有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方面,“利益被占有了的人”为了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利益,会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去争得,包括用和平的或非和平的方式;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也会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调整和平衡各阶层人等的利益关系。人们争得公平和统治者调整各阶层人等利益关系的过程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所以说“不公平促进社会进步”。 如果社会的全体成员或绝大多数的成员认为社会的某种状态是公平的,就没有或只有很少数的人要求改变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就会继续,社会就会稳定。这就是为什么说“公平维持社会稳定”的原因。社会是不公平的,就是看似公平的,仔细想想也是不公平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社会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原因。详细讲述这些问题超出了本书的写作范围,不再论述。为了使读者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讲几个事例。事例1:人生来就处于不公平中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不公平之中。生长在巨富家庭可以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生长在高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可以享受知识或艺术的熏陶;生长在高官家庭可以享受比巨富家庭和高知家庭更优越的生活;生长在工人、农民和普通百姓家庭,没有富裕的生活,没有知识或艺术的熏陶,生活就差多了。事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现在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仔细想一下,法律面前能人人平等吗?我看不能。我不是考虑有权力干预司法、法官受贿等因素才说“不能”的。我是说,这些因素真的都不存在,法官也真的秉公执法、公正断案了,法律面前也不人人平等。富有的人可以聘请高级律师,帮助他熟悉法律、搜集证据,帮他在法庭上进行辩护以开脱罪责。而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因请不起高级律师的就只有请普通律师了。这样在打官司时,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就可能吃亏。还有贫困的人呢,根本就请不起律师,打官司就只有靠自己了。如果他再不懂法律,缺乏辩护能力,打起官司来就很可能吃大亏。有的人甚至连官司都打不起。在享受法律资源不平等的前提下,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平等吗?显然不能。一、社会和人生(2)事例3: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吗“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高考录取的原则,是公平的体现。那么,仔细想想,分数面前“人人能平等”吗?我看不见得。我这样说不是因为高考录取中有不正之风,是说即便没有不正之风,严格按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录取,也不见得公平。城市考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受的什么样的教育?而贫困农村和山区的考生受的什么样的教育?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幼儿园,从小学到高中受的教育也没法与城里的考生相比。在教育资源配置如此不平等的前提下,让贫困农村、山区的考生和城市考生“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吗?我看不平等。可能有人会说,你不是讲家庭教育吗,怎么不讲如何教育孩子,却讲起社会公平不公平来了呢?我讲这些是希望家长知道,社会不公平是个现实,要教育孩子不要对这种现实耿耿于怀、牢骚满腹,更不要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要应对它。应对的最好办法就是,奋发图强,历练自己,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二)如何认识人生在我看来:人生是幸福的、温馨的,又是残酷的。“人生是温馨的”是说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平静、温和的生活中度过的。可能有人会说,平静、温和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呀!看人家大政治家、大科学家、大企业家,或能叱咤风云,或能发明创造,或能集聚财富,那才算人生呢!中国有三句古话:“会者不难”、“熟能生巧”和“习惯成自然”,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不难想象那些“大家”与平民百姓一样,绝大多数时间也是过着平静、温和的生活。有人说,有钱的人可以花天酒地,有权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呀!咱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呀,整天累得要死,也挣不了几个钱,多没劲呐!人生幸福不幸福,生活温馨不温馨,不在于有多大的权力,也不在于有多少金钱,在于感觉:感觉有劲就有劲,感觉没劲就没劲;感觉幸福就幸福,感觉不幸福就不幸福;感觉温馨就温馨,感觉不温馨就不温馨。花天酒地、山珍海味者,并不比普通百姓吃家常便饭香。为所欲为者胡作非为之后的感觉,并不比百姓过得踏实自在。那些掷地千金、吃喝嫖赌的贪官污吏们,也绝不比普通百姓活得轻松。人生不外乎三件事:对人、对事、对己。对人应正直、宽容、助人为乐,不应小肚鸡肠、心怀叵测。对事应认真负责,不应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对己应勤奋、正直、自尊、自信、知足常乐,不应贪得无厌、不知羞耻。一个人如果做到了上述这些,而且觉得很满足,就会幸福温馨。如果一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总走歪门邪道,总想不劳而获,总觉得社会对不起他,就无幸福,就无温馨。“人生是残酷的”是说人的一生总是一帆风顺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贫困、失业、失恋、天灾、人祸、战争、遭劫、受诬陷长期得不到*、久病不能治愈、经营亏损、升学失利,等等。(三)靠能力应对社会和人生以上讲了社会是不公平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残酷。明白了这些,家长就不难知道社会将如何对待你的孩子了。那么,孩子应该如何应对社会和人生呢?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一、社会和人生(3)人在社会上生活不是被动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一旦遇上了不公平就会想办法把不公平摆平;一旦遇上了残酷,就会设法改变现状。那么,遇到了不公平靠什么摆平呢?遇到了残酷靠什么改变现状呢?有权的用权,有钱的用钱。我就想:有权的没了权怎么办?有钱的没了钱怎么办?有权有钱的遇到不吃权钱这一套的怎么办?还有那些既没有权又没有钱的怎么办?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自己的能力最靠得住:没有钱,靠能力去挣;没有权,靠能力去赢得;没有知识,靠能力去获取;家庭卑微,靠能力去改变;遇到了困难靠能力去克服,遇到了灾难靠能力去战胜,等等。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个信念:一个人很难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很难避免遇到残酷,但他可以靠能力争得公平、靠能力改变现状和命运。为了说明能力的重要性,下面举几个事例。事例1:靠能力考出高分众所周知,北京、天津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与河北省相比通常都低好几十分,有的年份甚至低100多分。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社会不公平。那么,作为河北省的考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呢?常启先生在他的孩子还读初中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他的两个孩子:“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不公平,能改变的是你们的高考分。要想不被这种不公平制住,就得发奋努力,考出高分。考出高分靠什么?靠能力。”事例2:靠能力改变处境就业牵动着大学生的神经。一些学习成绩平平、品德也不怎么样的学生,有的凭借家长的权力去了好单位,有的凭借家长用钱“活动”也去了令人羡慕的地方。那些家长既没权又没有钱的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心理上很不平衡,认为学习好没有用,因此不好好学习,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常启先生针对这种情况,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不好好学习,社会就公平了吗?你的家庭,会因为你不好好学习变得有权有钱吗?”常启先生斩钉截铁地对他的学生说:“这一切都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是你要好好学习,提高你的能力,靠你的能力改变你的处境。”为了使学生对靠能力改变处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常启先生给学生讲了下面这个事例。常启先生在设计院工作时的一位同事叫夏启宏,1962年大学本科毕业。“*”期间他紧跟“四人帮”打击*领导干部。“*”结束后,受过他*的领导干部官复原职,又做起了领导。夏启宏害怕遭受打击报复,迫切希望调离设计院,到其他单位工作。1980年常启先生调来大学之后,夏启宏就曾多次找常启先生,希望帮忙把他也调到大学工作。那时大学非常缺教师,学校很欢迎有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任教。系主任对常启先生说:“你先问问他能讲什么课,然后把教材寄给他,让他看看能不能讲。”夏启宏看了教材之后,对常启先生说:“这么多年虽然名义上在设计院做技术工作,但精力都用到‘抓革命’(指搞阶级斗争)上了,你寄来的教材我看不懂,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看得懂了,看来当大学老师是没有希望了。”夏启宏的工作调动不成,就只好留在原单位工作。留在原单位工作,事事不顺,总有人与他过不去。后来,夏启宏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了,终年52岁。常启先生对他的学生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在这个单位待得伤心了,或者不愿意在这个单位干了,就应该调到一个新单位去工作。不是说‘树挪死,人挪活’吗?你能挪得活吗?如果你能挪得活,你就是个人物,挪不活,你就是个废物。人物和废物差在什么地方,差在能力上。”常启先生接着说:“我在那家设计院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愿意在那里工作了,就调到了这所大学来工作,当了教授。靠什么,靠的是我的能力。我既没有钱也有没有权,也没有关系,我的两个孩子在国内拿了硕士学位之后都去了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靠的也是他们的能力!结果呢?工作、生活并不比那些有权、有钱、有后台的人家的孩子差!”事例3:去争剩下的那两个在城市里工作的人都知道,以往涨工资、提职称、分房子是最敏感的几件事情。每到涨工资、提职称、分房子的时候总有人找领导,讲述自己如何够条件,别人如何不如自己;总有人认为领导不公平而闹情绪,还有的人气得生了病,甚至还有人自杀。常启先生针对这种情况,对孩子说:“遇到这种事,找领导和闹情绪是没有用的,唯一有用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假设有十个名额,八个被*掉了,你们就去争剩下的那两个,争上了算你们有本事,争不上算你们窝囊。工作之后涨过多少次工资,我不记得了,为涨工资我一次也没有找过领导,哪次也没有落下我。为了提职称我一次领导也没有找过,副教授和正教授我都是破格晋升的。单位从1982年到1995年共分过4次新房子,哪次都没有落下我。”常启先生对孩子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爸有能力,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二、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我在前面曾多次提到能力的重要性,但都没有细说。下面详细地讲讲这个问题。(一)人的生存能力人的生存能力是人能够存活下来的能力,包括初级生存能力和高级生存能力两个层次。“初级生存能力”是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的能力。“高级生存能力”是遇上前面说的“残酷”时能存活下来并更好地生活的能力。可能有人会说,解决衣食住行这么简单,还值得另外提出来吗?怎么也能活下来了!我看没有那么简单。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动不动就发脾气,谁也说不得半个“不”字。这样的孩子感情脆弱,生活能力低下,会经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一般人来说算不上什么的困难)。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够活下来,很大程度上是靠了父母或其他人的帮助,真的让他自立生活,还真有点难!为了使读者对我所讲的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讲两个事例。事例1:大学毕业不会买火车票1968年,一名家住天津市、天津某全国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被分配到四川省成都市工作。这位身高一米八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听到要把他分到成都时,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号啕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成都这么远,怎么去呀?”同学们说:“坐火车去呀!”听到这里,这位大学毕业生哭得更加伤心了,他大声地哭诉道:“到哪儿去买火车票呀?……”同学们都为这位大个子同学今后如何生活捏了一把汗。事例2:大学毕业不会回家一位家住天津市的男性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天津市一所大学报考研究生,报名之后竟然不知道怎么回家了。他急中生智去向警察问路,警察告诉他怎么走之后,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回家。警察无奈,只好给他钱让他坐公交车回家,可这位大学毕业生竟然说他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无奈,警察只好打电话给这位大学生的父亲。这位大学生的父亲来到警察这里之后,对警察解释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上学都是大人接送,从来没有自己出过门,也从来没有单独坐过公交车,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家。”这样的大学生就是研究生毕业了,能自立生活吗?(二) 人的发展能力人的发展能力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初级发展能力和高级发展能力两个层次。初级发展能力又叫常规发展能力,高级发展能力又叫超常发展能力。常规发展能力是自我完善、使自己越来越好的能力,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能力。超常发展能力是使自己获得超常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能力。为了使读者对常规发展能力和超常发展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举一个事例。事例:他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有一个山村,村里人都以种粮食为生,收入很少,家家日子过得都不富裕。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人开山取石,把石头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城里修马路的人。卖石子比种粮食收入高,这些卖石子的人比仍然坚持种粮食的人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与众不同,他在山上寻找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运到杭州,卖给城里的花鸟商人。三年后,这位卖奇石的青年人比村里卖石子的人赚了更多的钱,成了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为了保护环境,政府不允许开山取石了,于是村里的许多人转种果树,这个山村成了果园。因为这里的水果果汁浓、果肉脆、酸甜适中,销路很好。于是,来了许多水果商人,把堆积如山的水果成筐地运往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再后来,那位卖奇石到杭州的青年人发现,来这里的水果商人不愁买不到上乘水果,却发愁买不到装水果的筐。于是这位青年人砍掉了自家的果树,种上了编筐用的柳条树,然后用柳条编筐卖。5年后,这位青年人成了村里第一个在城里买房子的人。上面这个事例说了三种人。第一种人,依然种粮食,既不砸石子卖也不种果树。第二种人,先砸石子卖,后种果树。第三种人,别人都砸石子卖的时候他捡奇石到城里卖,别人都种果树时他种柳条树编筐卖。这三种人的能力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一种人穷也不知道思变,只有生存能力,没有发展能力,结果依然不富裕。第二种人知道穷则思变,有常规发展能力,结果比第一种人富裕了。第三种人与众不同,有超常发展能力,结果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三、使孩子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活动就是人在社会上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学习活动、科研活动、人际交往、游乐活动,等等。人在社会上活动,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会受到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使孩子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是使孩子从事社会活动时能尽量多地克服不合理限制,做成他想做的事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有多大权力,也不是有多少金钱,而是有能力摆脱社会和自然造成的不合理限制,成为自由的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做成想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为“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服务的。“使孩子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目的。有人说,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官员、社会活动家、企业家的事,一个小小百姓成不了社会活动的主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小小老百姓应该并且能够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遗憾的是,许多人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拿前面讲的武汉某大学那位自杀了的研究生来说,如果他知道他应该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应该向学校保卫处提出,对被盗现场进行勘察、对盗贼留在门上的字条进行字迹鉴定,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说明,不能无原则地怀疑人穷就是小偷。如果这位研究生这样做了,他就成了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果他成了社会活动的主体,就不会自杀了。为了使读者对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下面举一个事例。事例:保送不了自己考1990年9月末,常启先生读大学四年级的女儿常立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上说:“爸爸,您经常辅导您的学生如何填报研究生志愿、如何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您的女儿快要大学毕业了,为什么不管女儿考研的事呢?”接到信,常启先生就去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来女儿叫他来是为了保送研究生的事。常立所在的专业要保送一名研究生。按学校的规定应该保送常立,可学校却违反自己的规定保送了别人。常立感到委屈,才写信给爸爸的。常启先生找到学校的领导谈常立的保送问题。接待他的领导坚持学校的错误,谈话不欢而散。为此,常启先生领着女儿找到了省教委的负责人,向其反映了学校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当即表示“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说:“你写个报告来,我马上批到学校去,叫他们(把错误决定)改过来!”上访的结果使常启先生很为难:写了报告就是告了学校,告了学校还能在它这里读吗?不写报告,又保送不了,该怎么办呢?回到住所,常启先生对女儿说:“你认为你这年级第一名名副其实吗?”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名副其实了!”常启先生说:“既然你是全年级98名学生中的第一名,你认为,如果让你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你能考上吗?”常立稍加思索之后,认真地说:“我想问题不大吧!”常启先生说:“我想也是。你们学校是重点大学,年级第一名如果连研究生也考不上,也太差了。根据我了解,你们学校还没有那么差。”沉思了一会儿,常启先生又对女儿说:“如果你考不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就说明你这年级第一名徒有虚名。老实说,考都考不上的学生是不应该保送的。”女儿听爸爸这么一说,来了倔脾气,对爸爸说:“我肯定能考上!”最后,常启先生说:“你先别激动,也别忙着表态,你回去想一个晚上,明天上午把你的想法告诉我,我们再决定怎么办。”第二天一早,常立就来到爸爸的住处,非常认真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决定了,参加考试,不保送了,也不告了!”常启先生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听着女儿的话语,会心地笑了,对女儿说:“这才像我的女儿!”1991年1月常立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比国家教委规定的录取线高出了4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一所比她就读的本科大学更好的学校。按学校的规定应该保送常立,可学校却不保送她,这就是学校给常立造成的“限制”。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能力,就只有受限制了。由于常立有能力,她就自主了:愿意保送就“告”学校,不愿意保送就报考其他的学校。没有被保送本来是一件坏事,但“逼迫”常立考上了一所更好的学校。这样说起来,坏事倒是变成了好事。不过我要想强调一下,这种“变”是靠能力实现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1)第二章讲述了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本章将讲述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的目标搞正确了,再加上用心教育,就为孩子的一生打好了基础。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就是下面要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把孩子教育成大学生、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教育孩子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是家庭的教育目标。把孩子教育成具有诸多优秀品质,如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举止高雅、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不贪不谋不贪不谋:不贪——临财与物,该取则取,不该取的不取;不谋——不要算计别人。……也都是家庭教育的目标。读到这里,读者会说:“这么多的家庭教育目标怎么教育呀?”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认为,“这么多的家庭教育目标”中的每一个目标都是由人的“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八种品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就像几万个汉字中每个汉字都是由横、竖、撇、点、折、捺、勾、挑八种笔画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的一样。找出构成家庭教育目标的八种品质对家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找出了它,就使家庭教育目标有了重点,就能抓住重点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知道,一本好的书法字帖和一个好的书法老师教孩子写字,都是先教如何写好横、竖、撇、点、折、捺、钩、挑八种笔画的。这是因为,写好这八种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写好了这八种笔画,再加上多练习,就能写好汉字,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不知道这八种笔画怎么写或写不好就盲目地练习写字,是很难写好汉字的,最多只能是达到“事倍功半”。教育孩子与教孩子写好汉字一样,要把重点放到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这八种品质上,孩子有了这八种品质,再加上努力,就会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就会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会考上重点大学且是优秀的大学生,就会成为官员且是好官大官,就会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且是好“家”大“家”,就会实现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综上所述,我讲了两种家庭教育目标:一种是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比如,教育孩子考上重点学校,成为官员、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具有诸多优秀品质,等等;另一种是教育孩子具有构成以上各种具体目标的八种品质。我给以上两种目标分别起了一个名字,把家长心目中的具体目标叫做一般家庭教育目标,把构成各种具体家庭教育目标的八种品质叫做基础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应当把基础家庭教育目标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也就是说,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人。这样说,不是说一般家庭教育目标不重要,而是说,基础家庭教育目标实现了,就为一般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打好了基础,一般家庭教育目标就容易实现了。也就是说,使孩子具有“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就为孩子的一生打好了基础。为了说明我的观点,下面举几个事例。一、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八种品质(2)事例1:使孩子成为科学家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孩子能成为科学家。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成为科学家呢?要想使孩子成为科学家,需要教育孩子具有勤奋、自尊、自信、求是、负责和创新的品质。第一,要教育孩子勤奋。科学家探求未知、发明创造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需要做试验,需要归纳总结。这些都需要勤奋。一个懒惰的人,整天游手好闲、什么也不想干是成不了科学家的。第二,要教育孩子自尊。一个没脸没皮、不求上进、不知羞耻、好坏都不在乎的人,是成不了科学家的。第三,要教育孩子自信。自信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是因为他们能探索未知的东西,能发明创造。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所搞的东西缺乏信心,一会儿觉得行、想做,一会儿又觉得不行、不想做,就不可能做成,也成不了科学家。第四,要教育孩子求是。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不仅在于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更在于他们创造了知识,尤其大科学家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科学上没有发现、发明、进步和提高,他是不可能成为科学家的,更成不了大科学家。试想,一个不知道求是、对事情都不求甚解、马马虎虎、连现有的东西都弄不明白的人,他能有什么新发现、新发明吗?能有新创造、新提高吗?我想是不可能的。第五,要教育孩子负责。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做事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认真总结和改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能搞出科研成果的,也不可能成为科学家。第六,要教育孩子创新。科研成果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成不了科学家的。事例2:使孩子过上好日子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呢?要想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教育孩子勤奋;二要教育孩子创新。第一,要教育孩子勤奋。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有的家长想通过给孩子留下一大笔钱或留下一些大的企业,来保证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创业难,守业更难”,再大的家业交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子孙手里,也得被糟蹋光。第二,要教育孩子创新。过好日子的一个条件是要有钱。要想赚到大钱,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赚不到大钱的。单靠勤奋也赚不到大钱,单靠勤奋可以达到小康有余,但绝对成不了巨富。“勤奋”加“创新”是成为巨富的基本条件。当然还需要有其他的条件,如冒险精神。我想特别说一说冒险精神。有冒险精神的人会“不顾风险而进行某种活动”。那么,冒险精神好不好呢?不同的人对冒险精神有着不同的看法。世界著名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倡学生冒险。中国人由于长期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大都缺乏冒险精神。现在,许多年青人已经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庸之道了,但是中庸思想却通过世代相传,不知不觉地传给了现今的年青人。“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不偏叫中,不变叫庸。”“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处事要不偏不倚,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足。很显然,有中庸思想的人是不可能有太多冒险精神的。我觉得人应该有冒险精神,尤其对于年青人,冒险是一种财富;不敢冒险的人,四平八稳,出不了大事,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的。冒险不是蛮干。蛮干,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没有根据地瞎干。冒险,是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冒一定的风险去做事情。冒险之前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要弄清情况(即求实),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即求是)。有冒险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有创新精神和自尊心很强、自信心十足的人。也可以这样说,求是、勤奋、负责、创新、自尊、自信是冒险成功的基础。事例3:避免孩子自杀把“孩子自杀”写在这里,看起来有点儿沉重。不过这确实是现实。有媒体报道,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为万分之一。本书第一章讲了武汉某大学一位研究生,因为受不了委屈自杀了。下面结合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如何避免孩子自杀。要想避免孩子自杀,需要教育孩子求是、自信、自尊、宽容和负责。第一,教育孩子求是。如果孩子知道求是,他就应该弄清楚“保卫处为什么怀疑是他偷了”,向保卫处说明“为什么不是他偷的”。第二,教育孩子自信。如果孩子有自信,他就会坚持自己有能力把问题弄清楚。第三,教育孩子自尊。如果孩子有自尊,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地活下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获得应有的自尊。第四,教育孩子宽容。如果孩子知道宽容,容得他人犯错误,容得他人误解自己,必然是一个善于等待的人。这样就会等到问题弄清楚的那一天,就不会自杀了。第五,教育孩子负责。如果孩子知道负责,他就会想到作为儿子对父母承担的责任,就会想到自己的死给父母造成的痛苦和悲伤,就一定要活着等到把问题弄清楚的那一天。就会知道,一个人,死要死得明白,要死得其所,不能死得不明不白。通过以上的讲述,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求是、自信、自尊、宽容、负责的人是不会自杀的,而这位研究生的自杀正好说明他缺乏这些品质。二、勤奋——生存发展的基础“勤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