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团块散在棱形细胞、组织细胞、偶见多核巨细胞病毒是什么病

实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病​理​实​验​切​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软组织巨细胞瘤与腱鞘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及一例病例分析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同好进行讨论学习使用,力求客观,不带有任何褒贬意味,也不具有任何正式诊断效力。切勿对号入座。论据参考文献等读者自行判断,求证,如有误解,概不负责。
软组织巨细胞瘤与腱鞘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及一例病例分析
病史:56岁男性患者。患者5月份左右换衣时偶然发现左前臂中上段隆起就医,当地医院用药外敷后皮肤破溃,停药后待皮肤愈合后手术,当地医院诊断为滑膜囊肿。术后手术切口深处出现结节,CT示肿块明显增强。术者怀疑为恶性。待病理结果后考虑截肢的可能性。
镜下主要特点:肌肉及软组织内多结节性病变,
其中一组织切面见皮肤(拼图,不好意思)。
结节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无明显泡沫细胞。
肿瘤局部示囊样结构,内覆类似于肿瘤内细胞的细胞及巨细胞,内含红细胞。无胆固醇结晶,无上皮样分化。
结节富于细胞,核为圆形及椭圆形,胞浆不明显,内散在多核巨细胞,
多核细胞核与单个核细胞形态类似。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部分细胞可见小而不明显的核仁,
局部分裂像增多34个/10HPF。
部分细胞示不典型性。
鉴别诊断:科室内讨论的关键在于良恶性的问题及起源问题(与良恶性密切相关),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腱鞘巨细胞瘤。依据是局部见囊样的裂隙;以前滑膜囊肿的病史。但在进一步归类时有分歧(1)局限性。(2)弥漫性(3)恶性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2.软组织巨细胞瘤。
3.滑膜肉瘤。
评论:1.我个人认为是软组织巨细胞瘤:支持点见下表(红色),但不太支持的地方是本例可见到局部有些细胞较大,类似瘤巨细胞,少见于创伤后。囊样结构可以用囊性变来解释,这也同CT增强来解释。SMA阳性,CD68着色特点也支持此病。可惜本例未能行desmin染色。
2.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的最主要疑点为部位,细胞成分不杂,无包膜,巨核分布较均匀,SMA阳性,CD68染色特点等。
3.弥漫性腱鞘巨疑点有:无疼痛,边界清,无绒毛结构,无弥漫色素沉积,细胞均一,肿瘤内间质少,无纤维化;免疫组化表型等,如考虑为关节外弥漫巨可以符合结节状,但其它疑点仍无法解释。而恶性弥漫性腱鞘巨的标准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核分裂象&20个/10HPF,坏死,核大并有核仁,单个核细胞呈梭形,组织细胞样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和间质粘液变)。在临床处理上,可能还会带来过度治疗。
4.滑肉的疑点在于,无双向分化,无单向梭形或上皮样均一的分化反而有较多多核巨细胞,仅有一个CD99阳性表达,上皮标记为阴性。当然可以FISH测t(X;18)(p11;q11)来进一步排除滑肉。
本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囊样结构的认定,是不是滑膜?还是肿瘤的囊性变,因为其内容物在大体上就看不清楚,对于内衬上皮的认定也存在着问题。我个人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内衬上皮在很多地方仍有多核巨细胞,并且腔内所含为红细胞不象是残留的正常滑膜。
加之病变距皮肤较近,我个人更倾向于是软组织巨细胞瘤,从生物学行为上看,WHO的ICD-O代码定为1,为交界性,可复发,不转移,患者处理应为完整切除后随访,不应当做肉瘤来处理。
复习文献发现杨光华教授于2001年发表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的《原发性软组织巨细胞瘤良恶性质的重新评价》中有专门的鉴别诊断,主要摘抄如下:关节外弥漫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extraarticular
diffuse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 , ED-TGCT) : 2000
年Somer2hausen 和Fletcher[11 ]对此瘤作了研究并报道了50
例。由于此瘤也发生在软组织内,而且含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故易与GCT-ST相混,特别是取活检组织少时更易如此。ED-TGCT主要累及大关节旁软组织,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处软组织。ED-TGCT与GCT-ST在组织学上的不同之处:
(1) ED-TGCT虽可呈多结状,但多呈弥漫性片状浸润而且界限不清;
GCT-ST的瘤细胞成分单纯,仅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并且分布均匀,而ED-TGCT呈明显的形态学变异,变异程度取决于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单核细胞、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的数量和间质玻璃样变的程度;
(3) 在ED-TGCT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数量在各病例有很大差异,有的病例巨细胞数量较多,有的病例则较少甚至罕见。在同一病变不同区域数量可有明显不同,巨细胞的大小和核数的差异也大; (4)
在GCT-ST只有一种单核细胞,而在ED-TGCT有2种单核细胞,这可作为诊断此瘤的重要线索。一种为小组织细胞样细胞,占主要成分;另一种为大细胞,有时呈树状突,胞质丰富,胞质边沿常含含铁血黄素,有的可见核旁包涵体或核内包涵体;
(5) 在ED-TGCT的大多数病例中可见细胞内或外含铁血黄素沉着。泡沫细胞多见,可成片排列。常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作者认为此瘤大多数仍属良性,但有局部侵袭性和明显复发倾向,可引起关节功能破坏,故在治疗上应广泛切除,因此应与GCT-ST区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malignant histiocytosis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单核一中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性。以、肝肿大、和进行性衰竭为特征。  
恶性组织细胞病象
恶性组织细胞是本病的基本特点,脾及等造血组织为常见,但全身大多数也可累及,如、、肺、心、肾、、胃肠、、、及等。这些器官及组织不一定每个都被累及,而受累的器官或组织,病变分布亦极不均一。恶性可以是分散的或成集结,但极少形成瘤样的肿块。被累及的组织中有许多的、形态多样的异常组织细胞,间有和吞噬性组织细胞,吞噬大量多种。其异常组织细胞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恶组多见于青壮年,以20~40岁者居多,男女发病为2-3:1。本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型。国内以急性型为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
发热是最为突出的表现。90%以上病人以发热为首发。可高达40°C以上。热型以为多,也有、和稽留热。少数病例用能暂时使体温下降,但更多病例发热与疾病本身有关,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皮质激素虽有降温作用,但不持久,只有有效时体温才能恢复正常。
也是较常见症状之一。急性型早期即出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病例,和非常显著。少数起病缓慢的病例,其最早出现的突出症状可为贫血和。
以皮肤或为多见。其次为、出血、粘膜血泡、、或也可发生。
此外,乏力、、、衰弱也随病情进展而显著。
肝、脾、不一定同时发生。比肝大更为常见。晚期病例,可超过脐水平而达下腹。肝肿大一般为轻度到中度,可有,有时被误诊为。淋巴结肿大不如常见,出现也较晚,以颈、腋下和结肿大为多见。也可有、后和等处深部淋巴结受累。
不典型病例(特殊类型恶组)可困身体某一组织或器官的病变特别突出,某些特殊的症状或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而贫血、出血、脾大等典型表现则不明显。例如有些病例早期主要表现为或肿块;有的出现、、、、便血、、或;有的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等。这些病例可分别称为皮肤型、多浆膜型、胃肠型、型恶组等。  
全血细胞减少为本病突出表现之一。贫血出现更早,呈进行性。严重者可降至20~30g.L。早期可正常或增高。晚期常显著减少,有时可出现少数中、。大多减少,晚期更甚。部分病人可找到恶组细胞。用浓缩法可提高阳性率,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高低不一,晚期多数减低,三系细胞均减少。骨髓中出现异常组织细胞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异常组织细胞形态特点可归纳为下列5种:①异常组织细胞(恶性组织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集中视野)
较大,为规则的圆形。胞浆较丰富,呈深蓝或浅蓝色,可有细小颗粒和多少不等的空泡。状不一,有时呈分枝状,偶有双核。核细致或呈网状,显隐不一,有时较大。这种细胞在涂片的末端或边缘处最为多见。②多核巨组织细胞:胞体大直径可达50微米以上,外形不规则。胞浆浅蓝,无颗粒或有少数细小颗粒,通常有3-6个,核仁或隐或显。③细胞:胞体大小及外形似,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或狭长弯曲尾状。胞浆浅蓝或灰蓝色,可含细小颗粒,核常偏于一侧或一端,核染色质较细致,偶可见核仁。④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颇似,但核染色质较深而粗,颗粒较明显。⑤吞噬性组织细胞:胞体常很大,单核或双核,偏位,核染色质疏松,可有核仁。胞浆中含有被吞噬的、、或血细胞碎片等。以上5种细胞,目前认为以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诊断意义较大。但后者在中出现机率较低。单核样和淋巴样组织细胞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在诊断上缺乏特异性意义。  
恶性组织细胞过氧化酶及硷性均属阴性;阳性;及反应阴性或弱阳性;α萘酶阳性;ASD氯醋酸脂酶阴性;-AS-醋酸脂酶阳性而不被抑制。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阴性或积分低,对恶组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S-100在恶组细胞中为阳性,而反应性细胞为阴性。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警惕。
性大细胞性
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线索,以为依据。对有、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衰竭等基本临床表现者,须进一步通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或其他可疑病变的组织活检,找到形态学依据。若发现有较多异常组织细胞,则可确诊。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骨髓中发现少数异常组织细胞,诊断应慎重,需除外由于某些如、、、、、等引起的反应性(也称噬血细胞-鉴别见表(5-7-1)。此外,还应与、、、、等相鉴别。  
大部分患者可用治疗的化疗方案达到一定的疗效。可以联合使用、、、,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VP-16与的联合治疗也较有效。
本病如不予治疗,进展迅速,100%死亡。包括蒽环类抗生素在内的联合化疗的缓解率在50%以上,但缓解期短。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内死亡,但少数可以生存数年。年轻患者可试用。
出自A+医学百科 “恶性组织细胞病”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见多核巨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