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有余数除法ppt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老师说这样是错的?

当前位置: >>
>> 浏览说课稿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作者:博厚中心学校
林胜景 &&日期:日 && 
一、 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的一道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3题。
二、 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实质,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 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 ○○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锚桩&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小朋友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 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
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请点击以下地址查看本课的公开课教案:
请点击以下地址查看本课的教学反思: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人教版]最新2016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v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教版]最新2016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此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由高老师搜集整理,在这里我希望你帮助你能够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小学语文优秀导学案在竹林桥小学教育网,尽请查看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1]&&&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网友评论:(只
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Copyright & 竹林桥小学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 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 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桥街126号
作文发表群: 站长:fujianli
鄂ICP备号-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当前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来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 &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
  2、让学生来分一分小棒 。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诉学生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②、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①、出示7个苹果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②、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③、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④、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苹果 ,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余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余数所表示的内含。
  3、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①、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②、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③、如果用9 根小棒来摆呢?
  ④、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⑤、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⑥、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一摆、猜一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结出除数要比余数大的规律,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四)、测评训练: 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这些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在于考察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侧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四、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
下页更精彩: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相关推荐查看: 11135|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昌化镇中心学校& & 符华兴
& &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 &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 & 一、突破思维定势,引出有余数除法
& & 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 & 谈话:这儿有10枝铅笔,如果要把这些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 & 组织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直观图:& &
& & [说明:前面学习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都局限于把物体正好分完。这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本课学习的起点。本环节教师精准地调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展开教学,为有剩余现象的学习孕造了学习氛围。]
2.突破定势,感受新知。
& & 谈话: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 &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 & 完成操作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 &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分别进行如下引导:
& &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 & 第二种:
& & 提问:你是这样分的?
& & 再问: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还可以再分)
& &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较交流,感受不同。
& & 比较:请同学们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三种分法的直观图)
& & 小结: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的情况,也就是有剩余。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说明:很多时候,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往往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而导致思维断层。本课中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就是学生的思维断层。要触摸真实的学情,就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断层处想问题,“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铅笔呢?”如果“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问出的是学生的困惑,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二、操作比较,认识有余数除法
& & 1.体验不同情况的平均分现象。
& & 谈话:10枝铅笔,每份分得同样多,除了我们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并完成练习纸的填空。
& &练习纸内容:10枝铅笔,每人分( )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 &学生交流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结果,同时黑板上逐步完成相应的表格:
& & 说明: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是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学生认知的一次重大突破。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整理和比较,亲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获得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充分感知。]
2.尝试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 &谈话:(指表格)像这样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应的算式,并板书“除法”。)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比如,“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这一情况,可以怎样表示呢?自己先试一试。
& &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 &&&板书:10÷3=3(人)……1(枝)。
& & 提问:上面的算式中,等号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号后面的“1枝”表示?
& & 指出: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时,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数,表示分剩下的“1枝”。
& & 老师带着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让学生指着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 & [说明: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再创造”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4.再次体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 提问: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 & 谈话:刚才我们发现在把10枝铅笔平均分时,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结果也有剩余,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你任选一种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数。
三、借助事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1.摆一摆、填一填。
谈话:(出示11个三角形图)如果要把这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 && &&&11个△平均分成2个,每份(&&)个,还剩(&&)个。
& && &&&11÷2=□(个)……□(个)
& &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投影仪前演示摆的过程,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圈一圈,填一填。
& &&&9个苹果,每4个一盘,可以放(&&)盘,还剩(&&)个。
& &&&9÷4=□(盘)……□(个)
& &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并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3.想一想,写一写。
& &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知道9个苹果,每4个一盘地分,可以分成2盘,还剩1个。如果是10个苹果(在上题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像刚才那样每4个一盘地分呢?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吗?
& &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指名先在图上圈一圈,再说一说列出的算式,以及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谈话:如果是11个苹果(在图中增加一个苹果),仍然是每4个一盘地分,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 &谈话:如果12个苹果(在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是每4个一盘地分,怎样用除法来表示?
学生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 &12÷4=3(盘);12÷4=2(盘)……4(个)。
提问:你认为哪一道算式是正确的?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下面的直观图:
& & 指出:12个苹果,每4个一盘,分出2盘后,还剩下4个苹果,而这剩下的4个苹果,又正好可以分一盘,所以,分得的结果要用“12÷4=3(盘)”表示,不能用“12÷4=2(盘)……4(个)”表示。
& & 谈话:如果像这样继续下去,还是按每4个一盘地分,而苹果的总数分别变成13、14、15、16个,可以分别写出怎样的除法算式?(学生口答)
4.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出示:9÷4=2(盘)……1(个)
10÷4=2(盘)……2(个);
11÷4=2(盘)……3(个);
12÷4=3(盘);
13÷4=3(盘)……1(个);
14÷4=3(盘)……2(个);
15÷4=3(盘)……3(个);
16÷4=4(盘)。
& &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比较一下,每道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对于数学知识而言,是结论;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而言,是过程。本环节设计了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既使学生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又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余数中自然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以及规律背后的道理。]
四、全课总结(略)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