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区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肛肠肝

内江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5版:专版
&&&&&&&&&&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十年发展纪实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49年建院,地处沱江东岸,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院内绿树掩映,老建筑回廊曲径,新楼房鳞次栉比;病区分别独立,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  一、历史回顾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医疗卫生连几经转折,落户内江;1954年更名为四川省第四康复医院;1959年移交内江行署,成为内江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61年3月,专一院、专二院合并为内江专区医院。二医院作为内科部,设立了肾病组、儿科、传染科,负责普内、儿科、传染病的治疗;1964年7月,一院、二院再次分立;1965年成立“内江专区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半工半读护士学校”,设立精神内科;1966年设立儿科,随后内科、外科、传染科、检验科、针灸科相继设立;1975年医院正式设立放射科,开展体层摄影技术,使诊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1976年~1978年相继设立化验室、五官科、药械科、同位素室,并开设口腔科门诊。建院初期仅有28名卫生技术人员,以部队伤病员疗养为主。到1978年有医务人员281名,以结核等慢性病、内科疾病治疗为主,年收治住院病员7000人次,门诊病员约30000人次。1985年内江撤地建市后,医院更名为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职职工469人,编制床位360张。&  二、成长壮大  改革开放,让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二院人精神焕发,雄心勃勃,斗志昂扬。在内江市新华路、上南街、西林大道等地设立了分院。2002年,医院先后将内江市红十字医院、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合并重组成立临江分院。2008年,医院将妇产科、临江分院妇产科资源重组整体搬迁到西林大道,挂牌成立内江市妇幼保健院。  科室设置齐全&&医院现有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内江市肛肠疾病防治中心、内江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内江市传染病医院)、内江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内江市精神病医院)、内江市老年康复医学中心等五个医学中心,设有临床一、二级科室26个,医技科室7个,职能科室20个,ICU重症监护室1个;院外设临江分院、桐梓坝门诊部、市妇幼保健院,能承担三级综合医院的各项医疗、科研、教学任务,并具备较强的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设备精良一流&&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设在肿瘤中心,为市内独有)、X线深部治疗仪等是肿瘤的克星;1.5T高场超导磁共振(为市内独有)、9800型C臂机、CT、B超、进口四维彩超能清晰观察人体各组织器官,让疾病无处遁形;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纤支镜、膀胱镜能进入人体腔道内直接观察胃、肠、支气管、肺、膀胱的病理变化;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丹麦ABL-5型血气分析仪、CD1800血球计数仪能洞察人体血液中的生理变化;血液透析机能把病人有毒有害血液进行轮换与清洗,有效拯救中毒和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介入治疗机、前列腺电切设备、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奥林巴斯鼻咽喉镜能深入病人体内进行精确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剖开人体、创伤大的传统手术;呼吸机能帮助病人维持生命,赢得抢救的时间;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心理测验系统能客观地反应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医生做好病人的心理治疗;内江市唯一的6人高压氧舱能帮助急性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恢复健康……多种高精尖仪器设备为疾病的有效诊治提供了可靠保障。  团队人才济济&&被誉为“阎小儿”的阎焕章,医术精湛,从医60余年,忘我工作,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施救了无数患儿;被誉为“马结核”的马质刚,医学功底坚实,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从医50余年,吃苦耐劳,长期从事传染病、结核病研究治疗,抢救了不少重危病人;被誉为“孔心脏”的孔卓斌,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5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63年他组织引进内江首台心电图机,开设心电图室,填补了内江空白。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数十年来救治的疑难重症患者不计其数,曾获多项殊荣,至今仍坚持工作,坐诊专家门诊;被誉为“劳神经”的劳英成,从医40年对神经类疾病有独到的研究和实践。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为医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  现在医院拥有在职职工108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省名老中医、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28人,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110余人,各类医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0%。  专科特色突出&&在医院建设发展进程中,肛肠外科、肿瘤科、传染科、精神科、康复科相继成为内江市的专科疾病防治中心,其他多学科也在相应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内江市及周边地区老百姓防病治病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  内江市肛肠疾病防治中心:是川南享有盛誉的特色专科。主任袁万顺同志是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全国劳模、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年收治病人1700余例,治愈好转率达95%,抢救成功率达98%,共为4万多人次实施肛门、大肠、直肠手术,到目前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其病员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多项技术走在了全川前列,其中“低位直肠癌根治原肛门成形术”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它解除了传统手术方式在患者腹部造瘘解大便带来的生理与精神上的极大痛苦,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内江市肿瘤疾病防治中心:是内江市最早建立的肿瘤专科,现已发展成为在建省级重点专科。拥有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等价值2000多万元的高新专科设备,可对病人进行手术、介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热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在腹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处于省内地市级医院领先地位。  内江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内江市传染病医院):是内江市唯一的传染病防治中心,感染专业特色专科。该科率先在市内开展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远期疗效显著,使多数反复发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肝功能长期维持在良好水平。2006年开展的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开创了我市治疗重症肝炎的新篇章。该科在内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中贡献突出;2003年抗击“非典”,科室共成功救治隔离疑似病例20例;2005年抗击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期间共收治危重病人75例,利用血浆置换新技术,创造了救治病员“零死亡”的全国奇迹;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以来,收治确诊病人39例、疑似患者53例、危重症2例,其中我省首例危急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已在这里成功治愈出院。  内江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是内江市精神病医院,分男病区、女病区、轻病区三个病区,配有床旁心电图机、电痉挛治疗仪、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及心理测验系统。专科诊治技术处于市内领先水平,能有效指导全市精神疾病防治。对精神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规范有效的治疗;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能解决院内外各科住院病人出现的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科室开展的对酒依赖、药物依赖的病人的厌恶治疗,对神经症的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心理测验、智力测验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市内空白。  内江市老年康复医学中心:该科将传统针灸推拿疗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多学科的协作、联合及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引进先进的康复治疗模式,对每位病人施行全面的康复治疗。在强调疾病功能恢复的前提下,重视对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率先在市内开展三维立体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技术独特,可在数秒内完成治疗,多数患者只需两至三次即可。2009年引进德国赫尔曼公司的“臭氧刀”,在微创领域开展了“臭氧刀融盘新技术”,对颈、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良好。此外即将开展椎间盘旋切术、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新技术,为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  骨科:配有关节镜、椎间盘镜等先进设备,年收治病员1300余人次,手术500余台。率先在内江市开展了高难度的knaeda器械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拯救了100多例颈椎骨折的高危病人。开展的颈胸腰椎前后路手术、关节置换术、四肢骨肿瘤保肢手术等先进手术,特别是脊柱手术在内江市处于领先水平。颈椎前路手术现已开展80多例,关节置换数百台,引进新技术十余项。  泌尿外科:是内江市最先成立的泌尿专科。对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系统疾病有独到的手术疗法,率先在市内开展了微创手术、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盂切开取石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切除术、双侧腹膜后淋巴清扫术、膀胱癌根治直肠代膀胱手术等。新引进的第四代超声弹道碎石系统对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结石治疗效果好。  五官科:该科室由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外科组成,主要从事眼及附属器官、耳鼻咽喉以及涉及颅底颈部相关疾病、口腔颌面疾病的诊断治疗。率先引进的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术、鼻内窥镜下框内容物减压术、面中翻上颌骨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  肾内科:是本市唯一独立设置,唯一能开展腹膜透析,具有较强实力的肾病及风湿免疫专业特色科室。科室配有10余台血透仪,设置肾脏疾病、风湿免疫两个专业及一个血液透析室。主要开展各类肾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的诊治。1998年率先在市内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腹泻和中毒。每年开展血液透析、连续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8000人次以上,目前年门诊达8000人次、住院900余人次。在需要接受正规血透治疗的病员群体日渐庞大的趋势下,医院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减轻血透患者经济压力的角度出发,拟再增加4~8台血液透析机,引进新的技术项目,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内江市血液净化中心,为更多的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规范治疗。  重症监护室(ICU):拥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光电心电图机、呼吸机、血滤机、低温治疗仪、微量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临时起搏器等先进设备。科室专业性强,能对危重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开科6年来危重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在80%以上,特别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各类中毒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救治中,收治重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员13例,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  血液科:是我市目前唯一独立设置的血液内科,对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治疗方案规范、系统、先进,对肝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淋巴瘤细胞型白血病等有独特的疗效,使内江周边此类患者可以就近获得诊治。该科室所开展的“亚磷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MDS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率先在我市开展脐血的临床研究和干细胞移植术。2009年10月引进开展的干细胞治疗新技术,使肝硬化失代偿、脊髓损伤、重症肝炎、小儿脑瘫、Ⅰ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近期内将建成“血流层流室”,给各类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曙光。  心血管、呼吸内科:该科心血管专业最早在内江市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要开展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及射频消融术,即将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术等先进技术。呼吸专业主要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疾病、胸腔疾病等疾病诊治和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及内科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即将开展床旁纤支镜检查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等先进技术。  神经内科:目前在神经系统内科疾病诊治方面处于市内领先水平,所开展的“肌电图仪及诱发电位仪的临床应用”,填补了内江市空白。1992年率先在内江市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术,2001年1月引进“超声脑血管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疾病。2006年5月以来,开展全脑血管造影(DSA)新技术,分别检查出了动脉瘤、脑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填补了我院空白。  消化、内分泌科:该科在全市率先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治疗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食管、贲门狭窄胃镜下扩张术、支撑架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狭窄及食道支气管瘘等新技术。2003年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内江市“青年文明号”集体,秉承“赢得时间、抢救生命、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在历次大型突发事件中,反应迅速,处理及时,绿色生命通道畅通,以速度和责任心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危重病人。  临江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创建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为社区38010名常住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了金卡服务、军民共建、养老托老和“四送”、“三满意”等工作,将医院的温馨服务辐射到社区,获全省推广。2006年11月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内江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内江市妇女儿童保健职能,指导各县区妇幼保健工作。引进了四维彩超、乳腺钼钯检查系统,广泛开展宫腔镜、妇科微创手术、可视无痛人流和无痛分娩手术等,开设商务病房,满足了不同层次病员的需要,是目前内江市条件最好的妇女儿童保健医院。年门诊达6.5万人次,收治病员达36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医院不断增加投入促发展,努力打造和强化核心竞争能力,使医院的老牌特色专科——肿瘤科、肛肠科、康复科、儿科等发展成为了川南颇具影响的特色专科。形成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分泌科、ICU、骨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眼耳鼻喉科、麻醉科、口腔科等重点专科优势学科。今年新投入使用的1.5T高场超导磁共振设备是目前内江市最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专科建设和发展显示着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科技兴院、学科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进程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处突卓有成效&&&1、■木:两起突发事件的记录。沙砖厂爆炸事故——日下午4点,东兴区■木沙砖厂增压容器爆炸。医院对18名伤员的抢救从下午4点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脑外伤、股骨粉碎、脊柱骨折、静脉及神经断裂……除一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获救脱险。一台相当于断肢再植的高难度手术由张先林、张怀学两位主任主刀,历经4个小时,最终获得圆满成功。“5·22”液态氨泄漏事故——日19时43分,■木镇一家化工厂液态氨泄漏。接报后,几辆救护车迅速出击,17分钟赶赴事故地点。医护人员不顾呛人的烟雾毒气,迅速冲进事发现场,抢救出一个个中毒者。经过紧张有序的处置,仅用30分钟就将首批10名中毒者送回了医院,随后又接回12名,从抢救病员到病员脱险,整个过程仅用了1小时19分。  2、“非典”:处突能力的再次考验。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传染性肺炎(简称“非典”)袭击我国大多数省市,其中包括内江。疫情即是命令,作为内江城区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上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成立防治领导小组,各科室组建成立专家应急队,开设发热门诊,设置隔离区,开通热线咨询电话。组织抗击“非典”实战演练4场,会诊“非典”病例22例,下发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医院腾出了12张病床,购置了专用救护车,为900多人熬制服用预防药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医院为“非典”防治工作直接和间接投入300余万元。在“非典”防治工作过程中,医院涌现一大批先进人物、事迹,医院被评为市级“非典”防治先进单位;  3、“4·16”重大车祸:急救彰显奇功。日下午6时许,内安公路蟠龙冲段发生重大车祸。医院立即组成“4·16”车祸抢救小组,一、二线,三、四线值班急救车悉数出动,仅用6分钟赶到了8公里外的车祸现场。医务人员迅速分检伤员,6点30分第一批重伤员运回医院。到晚上7点10分,8辆救护车共抢运救治伤员30人(伤员总数为47人),除一例失血过多死亡,其余29例均得到妥善救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赢得了内江人民的信任。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创“零死亡”纪录。日,资阳市、内江市突然发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疫情发展迅速,后期难以救治,其他地区已死亡多例。卫生部高度重视,专门调集一批专家赶赴内江。医院随即启动突发性疫情预案,第一批病人被安置在专用的传染隔离区。在卫生部、省卫生厅专家的指导下,医院迅速查清了病原(该病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抢救有序进行,并初见成效。威远县转来的危重病人唐仲明、李华富(已休克)经多科室配合昼夜抢救,终于挣脱死神。经月余的连续奋战,全院团结奋斗,共抢救危重病人13名,无一例死亡。在一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考验中,创造了全国“零死亡”纪录,得到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表彰和肯定。  5、“霍乱”、“甲流”与“5·12”大地震:天使奉献大爱。2007年“霍乱”与2009年“甲流”,两者夹击中又逢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2007年“霍乱”突现20多例,由于几个战役的考验,医院医护人员镇定有序进行观察、确诊;准确用药,精心治疗,病员很快康复出院。2009年“甲流”席卷全球,至今医院一直按规定处置疫情,对初露头的一些病情认真诊断,对确诊病例规范施治。从2009年5月到11月已确诊33名病例、重症患者1例、危重症患儿1例,先后经二医院专家21次会诊,17次市级专家会诊,均痊愈出院。“甲流”疫情仍在防控之中,病区每天坚持严格消毒。目前,医院已投入135万用于防治工作。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部署抗震救灾,有序疏散病员,迅速抽调医务人员支援,积极开展“情系灾区、爱心捐赠”活动。医院克服自身房屋受损面积1993m2、损失28万多元的困难,挤出经费22.1万元用于救灾,为灾民垫支医药费2.25万元;先后派出救护车9辆、医护人员8批共41名赶赴广元青川和德阳广汉参与救援工作,现场直接和间接救治伤病员700多名,获得了德阳市、广元市卫生局及广大群众的赞誉和好评。医院先后两次召集全院干部职工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党员、团员还额外交纳了特殊党、团费,共募集捐款122213元、衣被等1650件。全院上下齐心协力、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减灾救助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一种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科教硕果累累&&近十年来,医院共完成科研项目15项,有1项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有3项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有8项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由二院主持研制的“X线多层体层摄影增感屏”取得成功,荣获当年四川省卫生厅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市科委一等奖;“心脑放射损伤临床研究”、“胸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肝癌靶向介入灌注热化疗的临床研究”、外周小静脉输入长春瑞滨(盖诺)研究”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及狭窄修复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腹腔镜及微型腹腔镜的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获得内江市政府科技二、三等奖;1990年核医学科,首次开展市内“三新”项目,“左功能及甲状腺激素在肝感化的改变”获内江科学技术奖;皮肤科科研项目“磨削治疗瘢痕及色素性疾病10例”、放射科科研项目“X线多层体层摄影增厚屏”获省卫生厅优秀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神经内科的“A型肉毒杆菌抗毒治疗眼睑,面肌痉挛”等两项研究成果获内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科科研项目“活血化淤治疗颅内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等两项研究成果分获1992年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市卫生局二等奖;五官科科研项目“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获2003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麻醉科、手术室科研项目“椎管内复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B超监控下的腰椎间盘疼痛技术研究”获市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康复科科研项目“快速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获市“三新”项目奖。十多年来肛肠疾病防治中心共开展30余项新技术,其中1项填补我国空白,2项填补四川省空白,25项填补我市空白,开展了科研课题42项,其中1项获省政府三等奖,3项获市政府二、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级18篇,省级9篇,3篇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受到医学专家的好评。2005年心血管内科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全体协作组成员名义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的《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研究》,对全球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1962年起,医院先后是川医、重医、三军医大、四军医大、泸医、重庆药校、自贡卫校、内江卫校、内江中医校等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实习基地,承担各大、中专医学院校学生的教学、学历教育、进修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任务,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护、技人才。  文化,永恒的主题&&几十年来,医院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长期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爱婴医院等。  秉承部队医院的风范与作风,改革开放30年来医院逐步形成了“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文明行医”等文化精髓。医院着力培育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与“同德、尽职、协作、创新、奉献”精神,倡导业内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医务人员自觉践行“八荣八耻”,遵守行业规章。长期以来,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十分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风貌良好。医院设立了意见箱、意见簿和投诉电话,坚持病员满意度调查,向社会公开推出行风承诺,定期召开病员座谈会和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并把行风工作与目标管理挂钩,奖惩逗硬,病员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上级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医院还成立了“医患沟通科”、“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院领导定期临床直接听取病人意见制度。实行“病人选医生”制度,充分尊重病人知情权和选择权。2003年3月,医院启动新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挂牌公布电子屏显示,医疗服务信息及药品价格可通过局域网查询。实行挂号、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病人。临江分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三卡”服务,设立惠民病床,对病人进行家庭访视,对特困家庭实行一对一的帮助措施。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援非,援藏,扶贫,支边,医疗下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由于深厚的文化积淀,现在医患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民众口碑传遍四方八面。几十年来医院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2003年儿科一个新生儿问世两天即吐血、便血,病情危重,出现失血性休克,其父母认定无救悄然离去。医生却仍在忙碌抢救,新生儿救活了,医护人员就当起了临时父母,给弃婴取名“科儿”,在医务人员精心呵护下,“科儿”被养得白白胖胖。两个多月后,通过警方找到了弃婴的父母。1991年一位叫王俊豪的外省脑瘫儿,入院时一周岁,通过一年零两个月精心治疗痊愈,医院医生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技远传安徽。……感人的事数不胜数。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口碑、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内江人民心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  管理,产生合力&&医院决策管理层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智慧、充满创新精神的集体。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严格的制度、人性化管理、科学的举措,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坚实而又稳步地推动着医院不断向前。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作风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培养人才,鼓励成才,善待善用人才,选好人才,留住人才。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全院职工的工作激情。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医疗保险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已形成网络运行管理模式,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结算实行网上一站式服务,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点,新农合基金管理“钱账分离,封闭运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后勤管理,营养食堂给病员提供了各种富有营养的美食,方便了病人及家属的生活,并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康复条件。院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绿化率达全院总面积的43.5%。医院投资百万,更换床单,安装光纤,变压增容,极大地改善了住院环境。有效的管理,实现了医疗服务过程温馨化、项目透明化、群众满意化。近年来,医院加强科技兴院,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突出“小综合、大专科”特色,为最终打造品牌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未来展望  荣誉只是起点的一个创意,只有站在这个闪光的创意点上才能满怀激情,瞩望未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劳苦的人们,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不懈地攀登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二院人始终牢记为民健康的宗旨,满足顾客需求,经营员工希望,达到投资者期望,将以现代管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配套的医学科学集团为目标,五年内着力构建人力资源、硬件设施、设备、科学管理的优势,促进医教科研全面发展,为创建国家三等甲级综合医院、实现医院的良性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发展前景无可限量,医院将新建一幢综合性康复医学大楼和门诊大楼,新建的门诊大楼将满足达20万至30万人次的年门诊量;扩建内外科大楼,住院病床将增设到1000张,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建立层流手术室,更新仪器设备;建立进修培训基地,实习生宿舍;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有目标地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1至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30名、科技后备干部50名,引进培养博士2至3名、硕士10至20名,力争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护士床位比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充分发挥学术专业委员会作用,构建和谐竞争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力争每年有2至3项市级科研成果,五年规划期内有1至3项省级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肿瘤疾病防治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肛肠疾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及老年康复医学中心在川南片区的影响;再争创1至2个省级重点专科,突出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ICU、肾内科、骨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传染科、精神科等重点专科的优势,进一步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成为肛肠疾病研究所、肝胆疾病研究所、肿瘤疾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消化疾病研究所、精神病研究所;增加医院管理培训投入,力争全部院领导进入MBA和EMBA学习,达到领导团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每年对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全脱产培训;建立规范系统的职工在职培训体系;开发医疗保健市场;体检科向健康管理中心发展;建立一流的妇女儿童医院;建立节约型医院;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及医院文化建设,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一个以医疗为主体、以康复为目的、以集团的整合和局部细分为优势、以科研为动力、以服务患者为宗旨、以文明人道为崇尚的现代化医学科学集团正在走来,这是一个理想的医学圣地,是疾病难以逾越的地方。相信传承“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诚信服务,实现康复”的办院宗旨,恪守“严谨敬业,务实创新,以人为本,团结奋进”的院训,实现“客户信赖,社会满意,员工自豪,川内名院”的愿景终将成为现实。祝愿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明天更美好!
Copyright内江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城区人民医院肛肠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