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桐城天气和舒城之间我种植808香菇气候可以吗

  1.自 然 概 况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全市总人口75万,市区常住人口12万。国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境内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矾、花岗石、大理石、铜、铁等1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灵猫、水獭、江豚、白鹤、巨晰等,珍稀植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等,药用植物多达200余种。    2.人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3.交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交通便捷,陆路方面,206国道、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航空方面距安庆、合肥机场较近,水路通过菜子湖直通长江。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从市区到主要乡镇都有干道相连,邮电通讯方便快捷。    4.经
民营经济的崛起,构筑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  
桐城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目前,全市共有中小企业1万多家, 15家企业名列安徽省民营企业200强排序中, 7家企业进入全省乡镇企业50强,市内已形成六大主导行业:一是以金光公司、华祥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农机零配件加工制造业。其中,金光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凸轮轴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40%。二是以鸿润集团、霞珍集团为代表的羽绒制品加工业,其中,鸿润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出口羽绒被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22%。三是以丹凤集团为代表的建材化工业。其中丹凤集团是全国最大玻纤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到30%以上。四是以双永公司、京天集团为代表的包装印刷业,我市已成为全国四大包装印刷基地之一。五是以攀登集团、新瑞集团为代表的输送机械制造业。六是以玉桐公司、经华公司为代表的制刷制盖业。  
基础设施的完善,搭建起快速发展的平台优势  
桐城交通区位优越。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市区设立了全省唯一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入区企业74家,完成税收1100万元。与此同时,市内以合安路为轴线串接着12个乡镇工业园区,形成了百里工业走廊。  
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拓展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优势  
桐城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规模产业主要有:一是以鸿润集团、霞珍集团为龙头的水禽养殖加工业。该产业年产值达8.5亿,水禽规模养殖量达140万只。二是以青草香米业集团和香铺香米业集团为龙头的优质米加工业。三是以乐健食品公司为龙头的山芋深加工业。四是以桐城小花茶叶开发公司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业。茶园面积1.5万亩,干茶产量达20万公斤,优质有机茶叶“龙眠春翠“、“桐城小花“占总量60%以上。此外,茧丝绸加工、葛粉加工、香菇种植等都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    5.城
桐城——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  
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县)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  
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  
安徽省卫生先进城市  
全国商品粮基地  
市区为历史文化名城  
设有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唯一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桐城派简介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  
桐城文派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出生于桐城一士大夫家庭。早在青年时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32岁举江南乡试第一,39岁中进士,适逢母病未能参加殿试。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经大学士李光地等人营救,得以赦免出狱。方苞继承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是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封建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他认为“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方苞还提倡文章语言必须“雅洁“,淘汰杂质,创造清真雅正、谨严朴质的文体。他认为学习古文应以《左传》、《史记》为范本,而要学到《左传》、《史记》的精髓,又必须从唐宋散文八大家入手。方苞虽推崇古文,但也反对一味“求古求职典”,反对形式上拟古的古文倾向。这些主张均比较切实,便于人们掌握古文的正确写作方法,是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的总结,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文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门下有刘大魁、沈彤、沈庭芳等一大批弟子,其中尤以刘大魁、最有建树,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刘大 木魁、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他读书勤奋,擅长文辞。青年时代游学京城,拜在方苞门下。方苞读其文章,赞叹不已,认为自己不如他:“如苞何足算也!邑子刘生,乃国士耳。“可见方苞对刘大魁是何等到看重。刘大魁晚年致力于教学,曾任皖南黟县教谕,后又主持歙县问政学院,归老于枞阳故里,一生著作颇丰。刘大魁补充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偏重于古文的艺术探讨。他在肯定文章思想居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认为文章的艺术性有相对的独立意义,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因此必须重视艺术的体现。刘大魁提出了“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气”是指语言的气势,而“神”则是“气之精处”,是一种最本质的独特的风格,是作者性格特征在艺术上的体现。他认为文章的“神气”虽然难以看见,但能“于音节见之”,而“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从文章的字句、章节入手,就可以体察文章的神气,看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顿挫,这无疑是总结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并运用到散文领域。刘大魁认为,进窥古文“义法”的奥妙应当从熟读古文入门:“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这就是后来桐城古文家学文与作文的秘诀,后代传桐城文法者无不以此为不二法门。     
刘大魁门下弟子众多,以姚鼐最为杰出。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弟子称他为惜抱先生。姚鼐幼时十分好学,拜刘大魁为师学习古文。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任篆修官。《四库全书》修成后,他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精研学问,先后主讲于扬州、安庆、歙县、南京等地书院,其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名扬天下。作为桐城派的第三代祖师,姚鼐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提出了义理、孝据、词章三者合一的主张,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是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姚鼐认为文章的阴阳刚柔变化,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无疑是一个创举。姚鼐在教学之余,还选辑了《古文辞类篆》一书,作为弟子学习古文范本。    
姚鼐之后,直至本世纪初,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桐城派文章大都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魅力,成为一代文学正宗。具体的说,论文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间有卓识;游文章写景状多有传神之笔,能抓住特征加以渲染,使一山一水一木一石生机盎然,俱能寄寓对世情的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情见于辞;纪事之文,叙述扼要,流畅时晰。平易近人,清新可读,是其整体的流派特点。其中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白话文学随之而生,给了桐城派致命的打击。而林纾仍在鼓吹“尊孔读经”,逆时代潮流而动,反对新道德,反对新文学,被斥为“桐城谬种”,理所当然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对象,桐城派古文运动自此终结,然而,不能据此把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文派定为反动流派,一概否定,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对于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发后过较大影响的散文流派,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  
  以下的是城区的景点  
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位于市民广场北端,始建于元延礻右
年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是一处“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又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大成门、文庙门,并配有文昌祠、崇圣祠、棂星门、泮池、泮桥、东西两庑和桐城精品文物馆、桐城派陈列馆。整个布局以南北一条中心线而东西对称。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桐城文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中学    
桐城中学位于桐城市公园路北端,始建于1902年,安徽省示范高中。校园内现有姚鼐亲手所植的银杏树、左光斗故居、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日本建筑家早川东明先生参与设计的“半山阁”等遗存遗迹。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战时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对外开放。     
  谢谢楼主。
    紫来桥    
紫来桥横跨于紫来街和东大街之间的龙眠河上,长48米,宽4.5米,五孔四垛。桥面系巨形条状黄石铺砌,两边有扶栏。始建于元代,曾名桐溪桥、秋瓦
石桥、子来桥。清乾隆初,邑人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捐赠俸银重修石桥,邑中绅士便称桥为“良弼桥”。雍正皇帝曾赠张廷玉“调梅良弼”铜印一枚,士绅们便取其义,颂其功德。又因桥处东门,取“紫气东来”之意,名“紫来桥”至      
  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吴氏宅。因吴氏占用宅旁空地,张氏家人驰书于都求助。张英批诗一首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退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巷。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1999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其遗址进行复建与扩建。现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西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石等,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故居
原名“廷尉第”,乃其祖父方大镇廷尉之宅第,其孙方正瑗,命名“潇洒园”,座落在“凤仪里”,即今碧峰办事处境内。核心地带面积1221.6平方米,分三进。北进和中进,均八开间,为木构架抬梁式建筑,东西端各为两建筑单元:东头明间一间,两侧次间各一间;两头明间一间,两侧次间各两间。北进和中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旁为长廊。中进和南进之间为长院。     
  不错,楼主辛苦!
  桐城市区  1 
  以下是龙眠山风景区  龙眠山风景区    
龙眠山为大别山东部余脉,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来。龙眠河绕山而行。龙眠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兼而有之,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  龙
位于龙眠乡与太平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颂嘉岭上。该门横跨龙眠公路,系仿古牌坊式,总跨度为25.8米,高10.06米,大理石立柱横梁,环拱浮雕巨龙,坊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是龙眠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建筑。正门左侧,铭刻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吟咏龙眠山的诗句:“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取龙眠山之底蕴命名的“龙门”,显得古朴、雅洁,张扬着龙的恢宏气势和神韵,体现着中华民族腾飞奋进、蒸蒸日上的拼搏精神。  披雪瀑
古名披雪洞(一作披云洞),又名响雪泉,位于市区西北4公里的碧峰山下,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得名。瀑长900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50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中为“溪谷”,俗称“披龙”,长约800米,雪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来此游玩,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  碾玉峡
位于市区北3公里龙眠山。峡长61米,分峡谷、峡口两部分。峡谷狭窄,两边峭崖陡起,白石峡底,呈鱼脊形,两旁有深沟,飞流迭滚而下,冲入水潭,峡口为扇面形,宽达20米,飞流溢出峡口,平缓悬下,归于溪谷,清刘大木魁在《游碾玉峡记》中称:“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峡侧建有碾玉亭,进峡道旁山崖上刻有刘大木魁《游碾玉峡记》,峡后有听瀑榭一座。  投子山
位于市区北约二公里,亦名凤凰山,盖因其山形若凤。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是皖北著名的佛教禅院。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现山中存有投子禅寺、德柏庵、赵州桥、接官亭、钟楼等建筑。  文和园
位于龙眠乡双溪村,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1755年,张廷玉寿终正寝,归葬于此。1995年起,安徽省和桐城市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对之进行全面修复,整个陵园分墓区和享堂两个部分。墓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石狮、石虎、石羊、石马鳞次栉比,文俑、武俑、龟跃相对排列,石香炉、石供桌、石烛台陈列墓前,苍松、翠柏、银杏绿树成荫。享堂内陈有张廷玉座式绣像、香炉、供桌,两则悬有张英、张廷玉亲笔楹联。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地清代石雕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井瀑布
位于龙眠乡黄燕村的深山密林之中,远“文和园”约6公里。瀑布布流宽约7米,悬空垂挂三十余米,似白龙自天而降,又如银河倾泻而下,气势雄浑,其轰然之声数里外可闻。飞瀑落入崖下深潭,该潭谓之“龙井”。潭中碧波激荡,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环,蔚为奇观。  该景区另有赐金园、百步绕云梯冲、龙眠山庄旧址、娓笔泉、别峰庵等人文和自然景点。  
  批雪瀑 
  文和园1 
  小龙山风景区    
小龙山,亦称洪桂山,位于桐城市南端罗岭镇,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拨515米,东滨菜子湖,西连大龙山。明清曾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现又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故里。有48峰、18岭、81奇石、108洞、6岛。1998年,小龙山风景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嬉子湖和落凤窝    
嬉子湖和落凤窝落凤窝是清桐城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坐落在市东南16公里嬉子湖镇胜利村,海拔为24米。该地背依雄山,形似凤凰;近旁两山相峙,状若凤翼,故名“落凤窝”。嬉子湖水面广阔,水质优良。湖上小船来来往往,夜晚渔火星星点点,拥有“日有千人唱喏,夜有万盏明灯”之胜景。游人来此揽胜,络绎不绝。
   严凤英故居
严凤英故居
位于罗岭镇新舟村严陈庄村民组,民国遗址,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砖木结构瓦房四间,面积7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小厅、卧室、厨房等。现为严凤英纪念馆。严凤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文革”中迫害致死,时年38岁。  进士第    
进士第乃龙鲤门之宅第,位于罗岭镇洪桂村。龙鲤门(),清嘉庆进士,桐城人,政绩卓异,曾受朝廷加十级赏赐。宅第西依小龙山,东眺菜子湖,大门前四个大石鼓分置左右,镌兽面浮雕图案,形态生动。宅第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青砖墙壁,小瓦覆顶,总面积289.4平方米,分前进门楼、中进大厅、后进堂屋三部分。每进间设天井,两侧有廊屋相接。    石猴探海    
石猴探海位于小龙山东峰,一巨石形似一只雄居万仞的巨猴仰天长唳,神态极其逼真。细看那石猴颈下有四道数米长的巨大指痕,传为观音菩萨掌击所留。    
太白醉酒位于小龙山北峰顶,数块巨石形如一倚山而坐仰天长吟的长衫客,身后一石酷似倾倒的酒坛。相传诗仙李白邀游来此,羡于美景,流连忘返,酒趣大增,遂开怀畅饮。故称之为“太白醉酒”。    
船梢石位于小龙山最高峰龙头峰上,石高数十米,犹如一艘巨轮被倒桅岗凌空架起。    万鹿洞    
万鹿洞相传从前有个牧鹿人赶了百余只梅花鹿进洞避雨,所有的小鹿都各寻小洞栖身,竞使牧鹿人一只也找不到,极言其洞之多。洞内忽明忽暗,忽上忽下,忽如窄巷,忽如敞宫,又称“二十四天宫”。最窄处是“七步登云天”,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使人有登天之感。最敞亮处是“聚仙宫”,可容百人落坐,散置着天然的石桌、石凳、石几。宫顶巨石撑叠,危如悬丝。传说此宫是上古时众仙聚会的地方。
游龙吐珠    
游龙吐珠位于小龙山林场。立于山崖之巅,面前一山如游龙绕“龙窝”盘旋,龙头伸至碧波万顷的菜子湖边,湖中几座小岛,恰如游龙吐出的一串珍珠,故名“游龙吐珠”。        
  石猴探海       
  鲁谼 山    
鲁谼山位于桐城市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吕亭镇是桐城四大著名古镇之一。三国时,该地为曹、吴争夺的战略要地,域内三国遗迹甚多。近现代,该地又成为桐城革命的发源地。       
古洞崖    
古洞崖位于桐城市北21公里处,山脉主峰云雾尖,海拨143米,峰巅有“古洞”,故名“古洞崖”。洞前龙泉庵,传建于明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分前殿、后殿、古洞三部分,占地面积百余亩。前进大殿居中,两侧为僧房、厨房。后山峰崖间的天然石洞,面积达16平方米,曲折幽深,可通山顶。后山顶南侧,建有六面形佛塔一座,计五层,高5.6米,宝葫芦顶尖,飞檐翘角,六坡顶盖。山上崖石陡峭,古柏荫翳,秀木参天,修竹掩映。依山砌短垣,沿路设栏杆。由山腰进山门,越前殿,过后殿,抵古洞,达山顶,设五段台阶,宛延曲折,共二百余级,可供游人登临揽胜。   鲁谼革命暴动旧址    
鲁谼革命暴动旧址 即今倪店村倪氏祠堂,座北朝南,面积399.56平方米。前门有一开阔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该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精巧。分三进,每进五间,另加东侧脚屋十一间。1930年6月中共鲁谷共 区委在此筹划农民革命暴动,历时20多天,发展武装赤卫队员150余人。鲁谼革命暴动是桐城境内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暴动。       试剑石与寄母山    
试剑石与寄母山试剑石位于鲁谷共 山试剑岭,石高1.53米,宽1.73米,灰青色,呈半圆球形,状若中剖,东北方向为剖面,光滑平整。阴刻行书三行:“此石,三国吴鲁子敬试剑古迹。士人汪天笑叙”。传鲁肃当年屯兵在此,与曹军对垒,为鼓舞士气,以剑劈石。寄母山,传为鲁肃寄母处。鲁肃携母出征,途中母病,寄养于甑苤山西,战后探母,母已谢世,肃扶柩上山,葬于山巅。后人称岭为“望母岭”,山为“寄母山”。  
谷林寺与鲁肃读书亭
谷林寺与鲁肃读书亭
位于吕亭镇吕亭村。谷林寺旧称清泉寺,传为三国鲁肃读书处,始建年代不详。明永乐年间,僧了美重修,崇祯时毁于兵乱。清顺治三年,僧元白重修。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南巡,改寺名为谷林寺。寺旁有亭,传三国时鲁肃屯兵于此,为安于研读兵书,亲率士卒就地取材,用粗质麻石、松木和青瓦,建成仅容一桌、一椅的四柱落脚的读书亭,并在亭柱上铭刻一幅楹联,曰:“治世以文,勘乱以武”。     
  藻青山    
藻青山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是安徽省长江以北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我市孔城镇,距桐城市区18公里.四周桐梓山诸峰环抱,层峦叠嶂,其山孤峰突兀,挺拔峻峭,山色秀美,妙趣盎然;古“桐城八景”中“桐梓晴岚”一景便出于斯。山顶建筑鳞次栉比、亭台楼榭风格迥异;大雄宝殿、藏经阁、拜佛堂等大有可观.全山掩映在碧翠葱笼之中,远望孔城河,如白练横于山下,古有暮雪之誉。山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登山览胜,诵经拜佛,令人心旷神怡。此山香火旺盛,盛名远播,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距藻青山南四公里处,坐落着江北第一老街——孔城老街,明、清古迹比比皆是.著名的桐乡书院即位于中街,现主体建筑朝阳楼依然保存完好.老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沿街皆是木制阁楼穿枋屋、画廊雕栋,依稀可见昔日繁华。街面有数千条青石铺成,为江北奇观.老街尽头有“荻埠归帆”旧迹.    慈云庵    
藻青山(慈云庵)在孔城镇晴岚境内,地处桐城、庐江、枞阳三县(市)交界的藻青山巅。庵随山名,又称“藻青山”。藻青山拔立平畴,山下河流环绕,不远处为桐城最大湖泊菜子湖。山水交融,风光旖旎。山形似船,庵即建于山之中部“船舱”处。慈云庵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几经毁建。主建筑有四大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钟鼓楼以及道院寮房等,鼎盛时期曾有大小房屋近百间。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西方三圣、达摩弥勒、四大菩萨、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方诸佛、十殿阎王塑像应有尽有,栩栩如生。另有园林山场近五十亩,奇花异卉、荫翳林木,
烘托着晨钟暮鼓、佛号禅机,
更增添宁静幽深的气氛。  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孔城镇距桐城市治12公里,东临大沙河,西南接范圩农田,北端靠桐(城)枞(阳)公路。街道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三巷一弄。面积17万平方米。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多具飞檐翘角,木楼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    桐乡书院    
桐乡书院位于孔城中学内。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分朝阳楼、濑芳精舍、讲堂、内堂、后堂、课堂、仓房、帐房等部分,另辟有“旷怀园”,广植异树奇葩。书院大门两边,有浮雕石鼓及石狮,门上嵌戴均衡书“桐乡书院”石匾额。书院因年代久远,现仅朝阳楼完好,东西朝向,砖木结构,两坡顶,上下各三开间,楼层木坊,饰花卉木雕,东西走廊设木栏杆,典雅大方。        
  下面介绍一点黄梅戏的知识,呵呵       黄梅戏的基本常识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一、唱腔   
黄梅戏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   
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有平词、二行、三行、火工等。这些腔体均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女腔为徽调式(5--2定弦)。   
平词: 在整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为一板三眼,故又名&缓板&、&平板&。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长于叙述,可独立使用,亦可与它腔联用。曲调的基本结构由起板、下句、上句、落板四个乐句组成。第三、四句为骨干,不管唱词多寡,均可用三、四句旋律反复演唱,或略加装饰,直到最后一句落板结束。此外,尚有&迈腔&、&单哭介&、&双哭介&、&切板&、&倒板&、&散板&、&平词对板&等补充乐句,组成一个平词类腔体。   
二行:不是独立的腔体,须依附于平词或其它曲调。无起板句和结束句,只有两个以漏板为特色的上、下乐句,故又称&数板&、&二流&。二行也分男、女唱腔,为有板无眼的慢板节奏,记谱作1/2节拍。常以其节奏型与平词之慢板或三行之快板相对比,以表达戏剧人物的激动心情或用于叙事。   
三行:是二行的压缩型,节奏较快,旋律性较差。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一种,属快板型,1/4节拍,又名&快数板&。多用于人物心情激动之时,常与二行、八板联用。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女腔为征调式。   
八板、火工:均为有板无眼,记谱作1/4。其唱腔结构、过门、转接方法和男、女腔的调式,均无大区别。八板速度较慢,火工则速度较快。传统唱腔每句八拍,故名&八板&。依其速度有&慢八板&、&快八板&之分,再快就称&火工&、&流水&了。传统唱腔在上句后半句有帮腔,称&复句&,今已不用。八板、火工常于平词、二行、三行联用,形成节奏的对比,以表达人物愤懑、恐惧、急躁等情绪。   
(2)花腔:   
是对传统&花腔小戏&唱腔的总称。《夫妻观灯》、《打猪草》、《蓝桥汲水》、《补背褡》、《打纸牌》、《卖杂货》、《三字经》、《送绫罗》、《瞧相》、《讨学俸》等小戏,都有各自专用的一至数首曲调,间以锣鼓。除个别戏有旋宫转调外,一般都是几首曲调保持在同一宫调里,形成简单的联曲体。这些唱腔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还保留着民歌、小调特色,未向板腔化发展。其调式,宫、商、角、征、羽皆有,但以征调式运用最多,羽、宫次之,商、角再次。 介于平词类和花腔类之间,有一彩腔,原为当地花鼓的唱腔,早期曾用来向观众讨彩,故又称&花鼓调&、&彩腔&。它既用于花腔小戏。如《夫妻观灯》、《苦媳妇自叹》、《送绫罗》等,与歌体的花腔小调联用,也有自己的数板、对板和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以向板腔体曲调演化,在正本戏中运用。唱腔由启、承、转、合式的4个乐句组成,征调式,一板一眼,2/4记谱。   
(3)仙腔、阴司腔:   
此为一小调,属专用曲调。这类专用曲调建国后已打破使用界限,故有人也把这类唱腔列入主腔范畴。   
仙腔:又名道腔、道情,原为神道出场专用的曲调,曲调旋律流畅,也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单段体结构。原为商调式,后渐向征调式转化与彩腔靠近。这一专用曲调已向板腔体发展,并增加了对板、数板、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旧戏中多用作鬼魂出场或人物病重将死时演唱。曲调为商调式,上下句结构,一板一眼,记谱作2/4。旋律低沉优美,凄苦悲凉,有较长的拖腔。在发展过程中,也增加了数板、迈腔等附加乐句。建国后,它已被广泛运用于抒情的地方,并发展创作了对板、二行、三行等板式。   
二、语 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蛤蟆跳缺、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建国后,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  起初,黄梅戏无伴奏曲牌,抗日战争前后因与徽调、京戏同台演出,才吸收了京剧中的《三枪》、《大开门》、《小开门》、《枯皇天》等曲牌。建国初期,艺人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游春》、《琵琶词》等曲牌,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          
  金湖人最讨厌桐城,在南京之间横插一杠子。  。。。。。。。。。。。。。。。。。
  比较常见的黄梅戏有:  1.五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原名《焦仲卿妻》,长达一千七百多字,根据汉代末年发生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详尽叙述了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全部经过。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有教养的女子,17岁时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对待兰芝非常苛刻,百般挑剔,逼她返回娘家。夫妻分离,十分痛苦,希望过些时候重新团聚,并且立誓互不辜负。兰芝回家不久,就有当地县令和太守相继托媒为子求婚,家中兄长强迫她答应太守家的婚姻。婚期即将到来之时,兰芝仲卿私下会见,两人约定黄泉相会。于是在太守家迎亲前夕,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也“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而死。       1995年,黄义士编剧的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由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排演,参加中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演出,韩再芬饰演刘兰芝,熊辰龙饰演焦仲卿。    2.女驸马      剧情: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剧目背景:此剧系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系《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由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彩色戏曲片《女驸马》再次引起轰动。198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再度排演此剧,由优秀青年演员韩再芬等主演。同年,此剧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于次年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主创:艺术指导麻彩楼,导演朱茂松,舞美设计蔡欣平。       主演:韩再芬饰冯素贞,李萍饰公主,汪小明饰冯益民,熊辰龙饰李兆廷。
  3.听客人一番话    英:听客人一番话珠泪下掉,   
好一似烈火烧身又把油浇,   
转面来问我的哥有何蹊跷?
    蔡:有蹊跷无蹊跷就在今朝。
    英:莫不是二公婆待哥不好?
    蔡:蔡鸣凤岂能怪二老年高。
    英:莫不是奴丈夫怠慢我的哥哥了?
    蔡:妹丈夫待鸣凤亲如同胞。
    英:莫不是小德伢不听哥哥叫?
    蔡:早倒茶晚倒水殷勤辛劳。
    英:莫不是众街邻得罪我的哥哥了?
    蔡:众街邻待鸣凤广结又广交。
    英:莫不是三餐饭哥哥你吃不好?
    蔡:出门的人吃什么美味珍肴。
    英:莫不是卖饭女我情理不周到?
    蔡:不是妹妹情意好怎能到今朝。
    英:我情愿跟随哥哥汲水县到
    蔡:冤家妹怎经得路远山遥
    英:我情愿跟哥哥有大做小
    蔡:我的妻怎能够将你轻饶
    英:哥回家丢得我如何是好
    蔡:穿红的来,穿绿的去,比我更高
    英:穿红的来,穿绿的去,没有我的哥哥好
    蔡:天下乌鸦都是一样的毛
    英:倘若是哥回家忘却妹了,哥哎!
    蔡:店姐!我要是忘却冤家妹妹,头要挨刀。
       4.《牛郎织女》介绍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于1964年联合拍摄。编制:陆洪非、金芝、完艺舟、岑范;导演:岑范;作曲:时白林、方绍墀;主演: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王少梅。       该片叙述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向往人间、私约下凡。王母得知大怒,将牵牛贬下人间,织女锁入云房;并将为他们说情的金牛星也贬下人间。织女在云房织锦,孤单、寂寞、凄凉。一天,她正对云层思念牵牛,灵芝来到云房,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王母去西天了,并邀约姐妹协同织女来到人间寻找心上人。       牵牛贬到人间,人们呼他牛郎,勤劳善良,耕种为生;金牛被贬为牛,与牛郎相伴。就在众仙女下凡时,屈身为牛的金牛变成了一个——牛化身,引导牛郎到碧莲池与织女相会,喜结伉俪。从此,织女留在人间,与牛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三年后,王母得知织女下凡,大发雷霆,派天将将她押回天庭。牛郎在牛化身的帮助下,挑着一双儿女追到天庭。凶残的王母用金钗划一道天河,拆散牛郎、织女,使其隔河相望。留下一曲夫妻不能团圆的长恨歌!   5.《天仙配》介绍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不知有多少人为严凤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倾倒……可以说,《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国掀起了“黄梅戏热”,“严凤英热”。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民爱戴的表演艺术家。      剧情介绍:         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     天上: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      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   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遂结伉俪。        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彩图为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剧团演员、安徽省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十佳之一的韩再芬和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剧团演员、曾主演电视剧《七仙女与董永》的马自俊共同表演著名黄梅戏剧目《天仙配》。           黑白图片为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        
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剧作家陆洪非根据老艺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编而成。故事大意是: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在傅员外家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结亲。百日后,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间的美满姻缘被活生生拆散。       改编本成功地刻画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饰七仙女的严凤英、饰董永的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年优秀影片奖。       也许,这个故事有一天会被人遗忘或不感兴趣,但是,那段脍炙人口的“满工对唱”绝对是永恒的旋律,永远不会消失于时空之中。    6.《打猪草》      
  桐城教育     1999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殊荣,2001年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殊荣,2003年被授予“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授予“省一期危改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围绕“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基”成果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99.78%,在校生辍学率分别是为0和控制在1%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96%,三类残儿入学率达到113.98%,“两基”内涵得到不断优化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猛,结构日趋合理。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1402人,同比增长2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97%。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望溪职校跻身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地方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桐城师范申办高专顺利通过省级评估,今年将接受国家教育部的评估验收。民办教育品牌效应显现,吴汝纶公学、桐城中华职校等民办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特色日益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扩张,2005年桐城二中、桐城十一中跻身安庆市示范高中行列,桐城九中高标准通过安庆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我市现有省级示范高中2所,安庆市示范高中6所,安庆市示范初中2所,安庆市一类幼儿园1所,全国重点职高1所。     【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全市共拆除中小学危房14.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6.3万平方米,校园面积增加89万平方米。2000年以来,全市共调减小学138所、初中15所。“一期”危改工作被授予“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期”危改工程自2005年开始稳步实施,全年共筹集资金2920万元,新建校舍34371平方米,改造危房18500平方米,调减初中2所、小学12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2005年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通过省立项,并于11月底组织实施,项目总投资1303万元。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展顺利。我市现有寄宿制初中13所,住宿生3560人;小学24所,住宿生2720人。另有4所初中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通过省教育厅批准并于今年正式开工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区域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200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组织考核,并作为乡镇党政干部领导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落实了市镇两级发展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制定了《桐城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99.58%、93.43%和93.86%。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0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安庆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日,同安小学原校长疏星同志为抢救落水少年而壮烈牺牲,8月3日被省民政厅追授为革命烈士。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推进。近两年来,先后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和“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全面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举办了首届校长论坛暨班主任论坛,并邀请了专家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加强,2004年11月安庆市教育局在我市召开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了我市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2005年3月,省课改专家组来我市调研评估并给予高度评价。    【2006年高考情况】2006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9656人,比2005年净增1422人,为历年之最,其中:文史类3953人,理工类5703人。高考文科达一本(重点)线83人、理科达一本(重点)线482人;文科达二本线以上503人,理科达二本线以上1801人;文科达三本线以上987人,理科达三本线以上2514人。体艺类达本科线116人,达高职专科线244人。文科600分以上13人,理科600分以上161人。  
    旅游工艺品    
旅游工艺品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安徽华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微型家俱系列、安徽佛光铜质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铸铜工艺品和桐城民俗工艺品厂的缩微民俗器具系列工艺品。    华美公司微型家俱系列
该公司生产的工艺品为木质仿古家俱缩微产品。产品的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家俱一模一样,只是比例大为缩小,为真品的几十分之一,便于携带,观赏性强,尤受国外旅客青睐。    佛光公司铸铜系列
该公司生产的工艺品为铜质仿真产品,根据产品的不同而大小不一,大的重达数吨。产品由纯铜浇注而成,亦有部分产品镀金或发蓝。    民俗工艺品厂民俗器具系列
该厂生产的工艺品为木质民俗器具缩微产品。产品维纱维肖,体积只有真品的几十分之一,便于携带,也是各类农业博物馆收藏的对象。     
    1.桐城国际大酒店    酒店简介    
桐城国际大酒店位于素称“文化之乡”,有“文都”之称的桐城市东区繁华地段,是一座花园式酒店。总占地面积3.5公顷。主楼11层,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距火车站,汽车站均800米,交通便利。  
桐城国际大酒店按四星级标准规划设计、三星级配套设施的涉外旅游宾馆。集餐饮、康乐客房、会议、购物等于一体,拥有159间(套)客房,包括总统套房、豪华套房和标准客房,房内设施齐全,设备良好。餐饮拥有四季咖啡厅、零点风味大厅、宴会厅、贵宾厅等不同风情的包房15间。有名厨主理粤、川、徽等全国和地方各种风味菜肴。酒店配套设施齐全,是旅游度假、商务洽谈、举办会议的理想场所。  
桐城山川灵秀,景色宜人,文章锦绣,翰墨飘香。桐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和发展条件,桐城国际大酒店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硬件设施和超值、规范的服务。欢迎您来此领略文都的风采,享受生活的温馨,追逐人生的机遇,开创事业的辉煌!  2.   桐城市迎宾馆,毗邻市民广场,位于桐城市和平19号,是桐城市委政府重要的接待单位,可提供停车、住宿、娱乐、休闲、商务会议、饮食等一系列服务的一间现代庄旅游酒店。  
连续6年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优秀星级饭店”,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被安徽省旅游局授予“二星级涉外饭店”并挂牌。现正在申请“三星级涉外”饭店。    
硬件介绍:  1.房务部:全部采用电子门卡锁,共计100套(大小床位计180床)。并且可以满足客户要求进行加床(价格另议)。  2.餐饮部:豪华大、小包厢20套,大厅可同时纳600余人同时就餐。  3.菜肴:以安徽菜及本地菜为主,辅湘、川、奥菜。采取实惠、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  4.大小会议室:可容纳600余人同时进行商务会议活动。  5.音乐茶座、桑拿:可同时接纳100余人。  6.1部高速直通的高层电梯。  7.大功率的发电机组(75千瓦)  8.停车场:车坪可同时停放近70部小车。  9.管理软件:采取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各项服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行。    
酒店的设备均采用国内较好的硬件进行装饰,而且所有客房配置物品均按星级酒店配备,有效地保证了来店的宾馆客方便、实用。           
     作者:江城轻风
回复日期: 21:51:00
      金湖人最讨厌桐城,在南京之间横插一杠子。    。。。。。。。。。。。。。。。。。    此话怎讲??
  好文好景,谢谢HUHU~~~~
  我妈老家就是桐城的    俺舅公还在桐城东大街住    前年才回过老家一次    桐城的小吃好多    我最喜欢那个糯米饺了    豆瓣酱蒸肉也好吃    不过最棒的就是黄鳝了    我还没见过那么粗的,像蛇一样了    听舅公说桐城招待贵客一定要有黄鳝的说    我舅公家里有四个后辈都在桐城中学教书也    那个宰相坟我去过,路边上还有矿泉水瓶装的娃娃鱼卖    可惜坟边上的墓兽好多都在文革时候毁坏了    投子山我刚去的时候还被钟下面那尊佛像吓了一跳    还有,桐城人讲话声音都好好听,像唱歌一样    他们叫瀑布做大石板儿(这个一定要用桐城话讲,好Q)    
  谢谢楼主!让我又看到许多熟悉的景象!尤其是其中桐中的校园景色,还有楼上提到的东大街和大石板瀑布!  我也是桐城人!QQ:
  HUHU,那张有油菜花的地方好美~~~~有机会我要去看看 
  作者:云端的色彩
回复日期: 10:29:00
      HUHU,那张有油菜花的地方好美~~~~有机会我要去看看    哈哈,以后有机会去桐城的话可以去的啊,那就是在宰相坟边上,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
  TO群群2003  糯米饺应该是孔城的最原汁原味的,比叫好吃的了,还有桐城的菜包子,酱干馅的,特好吃,又大又便宜,一元5个,在外面可是很难吃到的哦  还有批雪瀑又叫大石板,不是其他的也叫的  渣肉也是很好吃的,在外面总是吃不到那样的了,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还有点辣的
  作者:hujinzhao
回复日期: 12:52:00
      TO群群2003    糯米饺应该是孔城的最原汁原味的,比叫好吃的了,还有桐城的菜包子,酱干馅的,特好吃,又大又便宜,一元5个,在外面可是很难吃到的哦    还有批雪瀑又叫大石板,不是其他的也叫的    渣肉也是很好吃的,在外面总是吃不到那样的了,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还有点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我就回过老家一次,其他地方都没去过,下次应该找机会再游一次安徽的说    除了这些外,其他桐城不得不提的还有茶叶吧,我最喜欢桐城小花    我第一次在我舅公家看到一阁楼的白铁皮茶叶箱(那不能叫罐了,我们这边的茶叶罐都小小的),差点没吓S,我从来不知道有个地方从老到小都这么喜欢喝茶的,连我家里才刚上小学的小妹妹每天都带一壶茶叶水去学校,在我们这来看不得不说奇迹了    桐城装豆瓣酱的瓶子都好可爱,还很便宜,我还特地从安徽背了四五个回来
  TO群群2003  呵呵,小花茶在桐城还可以,不过可惜的是在外面还不行,在家能喝到,不过在外面时间久了,倒是喝六安的和杭州的茶比较多一点,还有毛峰。  我们全家都有喝茶的习惯,就和你说的一样,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是背一个书包,一个水壶,泡了一杯茶的,我都习惯了喝茶的日子,就是现在也是一天大概泡三次  至于豆瓣酱,我们吃的少,大都是家里自制的,味道挺好的,和外面卖的不一样,还有自制的辣椒姜,把辣椒剁碎,在外面没有见到过的
  在昆明的桐城人,顶!!
  xiexie dajia zhi chi
  有些名人是枞阳人士哦!象刘大魁,黄镇等
  要知道枞阳有一半是桐城的哦,还有一般是庐江的,建国以后才独立的。现在严凤英还是安庆的呢,罗岭已经并到安庆去了,叫宜秀区呢   
  枞阳出人,桐城出名!汗
  HEHE,无所谓了,在那个时代,是没有枞阳这个地方的
  想家  
  终于见到一篇桐城的帖子了  以前在安庆版上很少见到的  唉
  你也可以发帖子啊,介绍一下家乡的美景人文什么的 啊
  lz辛苦!全面介绍桐城!
  楼上的,你的名字可太是有地方特色了啊
  桐城和眉山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文脉最盛的两个地方,可惜现在桐城盛况不再,眉山还是如九华山的香火较盛的.
  谢谢楼主!!
  眉山是什么地方?
  几年没有回去了啊,怎么那个市区的图片总是回想不到是哪里的啊      还有桐中,好亲切啊,我96级的,有没有校友啊
  市区都变样子了,一年一个样啊,房价都涨到1800了,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
  介绍的非常的全面  辛苦啦  楼主
     作者:絮丝飘飘
回复日期: 09:55:00
      介绍的非常的全面    辛苦啦    楼主    haha,作为一个桐城人,应该努力宣传家乡啊。
  桐城人,顶
  好亲切啊
  哈哈``看了好开心啊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菇80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