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乐 四川双流 四川绵阳手机号码码

&今日共40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1014&&第1810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二&&总编辑:林卫&
版次:0&&&&&&&&&&&&&&&&&&&&&&&&&&&&&&&&&&&&&&&
&您的位置: > 成都新闻(08版)
“佛”字还可这样写
昨(21)日,成都双流一书法爱好者展示了他独创的3个造型生动传神的“佛”字:“慈悲佛”、“跪拜佛”和“崇拜佛”,并称将再写一个20米高的“佛”字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位书法爱好者名叫杨永乐,今年58岁,自称有近30年的“书画龄”。杨永乐说,经过10余年的冥思苦想,他以写意的笔法,把造型艺术、剪纸艺术与书法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融字画于一体,独创了“佛”字的3种写法,并于去年进行了版权登记。杨永乐现场为记者书写了一个“跪拜佛”字:只见他手握一支一尺来长的毛笔,饱蘸墨汁,运腕走笔,片刻之间,一个似字似画的“佛”字便跃然纸上:左边的人字旁“画”成了一个跪拜在地的拜佛者,右边一撇一竖则俨然一个双手合十的佛像。&早报实习记者彭驰摄影华晓峰
四川在线频道导航:
本报电子版由 四川在线 制作和维护
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1 SICHUANDAILY NETWORK MEDIA DEVELOP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他用泥土雕塑抗战精神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他用泥土雕塑抗战精神
.cn 日06:56 成都日报
  (熊军记者陈念文/图)记者昨日从双流县获悉,民间艺术家杨永乐正在潜心创作一组以抗日战争时期双流人民抢修双桂寺机场(今双流机场)为题材的纪实泥塑组雕作品――《同仇敌忾》。据悉,该作品是今年文化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邀请作者创作的唯一泥塑作品。
  昨日下午,记者在杨永乐家中看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捏塑一个直径不足2厘米的人物头部
。在他家里,记者看到了已完工的“压平跑道”组雕,这组雕塑是由8个人和一个巨大的石碾构成,8个人年龄各异,神情不一,动作不同,但8个人整体却十分协调,再现了当年双流人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万丈豪情。
  据杨永乐介绍,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接到文化部发出的民间艺术作品创作邀请函后,他仔细进行了思考,最终决定结合本土特色的历史进行创作,再三构思后,以抗日战争时期双流人民抢修双桂寺机场(今双流机场)为题材的纪实泥塑组雕作品――《同仇敌忾》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成型。杨永乐还告诉记者,这组泥塑群雕共分为平整土地、捡石、碎石、运石、铺路基、夯、压平跑道等8个部分,总体将由30至40个人物组成。目前,已完工两个部分,其余部分将在7月底以前完成。
  新闻链接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年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四川紧急修建了包括双桂寺机场(今双流机场)、黄田坝机场、太平机场等8个军用机场,以供参加战斗、运输军队和战备物资。当时双流就有20多万人积极踊跃参加8个机场的修建,8000多名双流民众历时5个多月修建了双桂寺机场。(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
】【】【】
新 闻 查 询
图铃狂搜: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爱的主打歌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杨永乐呕心沥血绘出奥运图-搜狐新闻中心
杨永乐呕心沥血绘出奥运图
  日04:30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页面功能&&【】【】【】【字体:&&】【】&【】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双流县防疫站退休职工杨永乐近日创作出一组奇特的红色字画:一张纸上齐聚了12幅男女双人奥运项目图,它们初看好像是12幅人物图;细看发现每幅图都是由男女两人组成的不同运动项目的图画;再一细看,原来构成这12幅图画的男、女两人竟分别是“奥”、“运”两字,且这两字都因表现不同的运动项目而形态各异。每一个字无不因势象形、栩栩如生,极富动感和表现张力,把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显著特点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
  谈及创作缘由,今年58岁、有着近30年“书画龄”的四川省电影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成都市作协会员的杨永乐不禁激情四溢:“我老早就想用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奥运的深深感情。终于在本届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那跃动的身姿、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我灵感陡然爆发,经过两天两夜地创作、修改,终于创作出了这12幅人字画图。”
  据了解,目前杨永乐已将这组图画转送给了北京奥组委,北京奥组委对此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表示将送给国家博物馆收藏。杨永乐表示:“到2008年,我将创作出29幅这样的图画,以此庆祝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熊军 实习记者 汪越 记者 云游
页面功能&&【】【】【】【字体:&&】【】&【】
-- 给编辑写信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双流“泥人张”巧手雕刻地震故事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双流“泥人张”巧手雕刻地震故事
  本报讯(实习记者 孙思维)“敬礼男孩”郎铮躺在担架上向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警察妈妈”蒋晓娟为素不相识的孤儿喂奶……这些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出现在双流民间艺术家杨永乐的泥塑作品中,他用泥塑这种艺术形式记录下了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大爱和团结的难忘瞬间。经过三个多月辛苦创作,这组作品在昨日大功告成。
  作品大功告成 记录还将继续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杨永乐家中看见,这组名为“争分夺秒”的作品共有34个30公分高的泥人,分成8组,每一组都有不同的动作。牵挂了90多天的作品大功告成,杨永乐显得心满意足。 对于“警察妈妈”蒋晓娟的泥塑,杨永乐特别喜爱,还打算花钱请人将蒋晓娟的泥塑用乌木进行雕刻。
  据杨永乐介绍,这组泥塑其实只是他的一个大型泥塑作品《生命大营救》的一个部分,他还有两个名为“十万火急奔赴灾区”和“一定要救出你”的部分没有完成,预计整个作品塑造近100个泥人,“我准备在年底之前完成这个作品!”
  三月辛苦创作 家人大力支持
  5?12地震之后,杨永乐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看着电视里、报纸上那些感人的画面,以及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大爱精神,杨永乐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决定用泥塑作品来记录那段历史。
  经过素材收集和艺术构思后,6月,杨永乐开始了创作。为完成这组泥塑的创作,家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妻子邓文英充当了“后勤部长”的角色,为杨永乐的创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杨永乐的儿子也帮助父亲进行创作。杨永乐说,创作之前,他到成都去收集创作材料,一口气就买了200斤的陶泥,儿子知道之后,立马开车将陶泥和父亲送回了双流……
  “对于泥塑,我完全是半路出家!”据杨永乐介绍,退休前,他是双流县卫生防疫站的美工,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有二十多年的绘画史,退休之后,杨永乐才开始接触泥塑,还买了很多的相关书籍自学,并且结合自己创作的实践,摈弃了常用的木片而用薄竹片来代替,并且用个头小、数量多的泥塑群来代替大型泥塑。对于这种创新,杨永乐颇为自豪。
  (图片由杨永乐提供)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手机号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