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些天用手机注册抽奖的 忘了是优酷了还是陌陌 还是别的 反正你也逃不掉漫画就是抽3次 结果第三次抽到了战斧F1

在咨询公司、VC/PE/Hedge Fund等基金混迹多年,一直靠着Excel的各种技巧安身立命和升职加薪。可能是因为程序员出身的原因,在学会以上各个答案提到的装逼炫酷图表、快捷键和一些略复杂的函数(VLookup等)之外,总是希望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索Excel及各类Office软件,直到遇到了数组函数和VBA编程。这些技能一旦掌握能将工作效率提高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然而周围却很少有人掌握。如果对这些技能感兴趣,可以关注这个活动:&a href=&/hemingke/& class=&internal&&粉丝回馈:程序让你更性感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a&。&br&&br&数组函数和VBA编程,简直就是为程序员而生的,数组函数充满了数据库的思维,而VBA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编程,再加之各种接口,能够将Office各套软件以及OS下的各种功能完美结合在一起。因为Excel+VBA是图灵完备的,最后辅以Excel简单高效的数据呈现界面,所以在我的心目中,Excel+数组函数+VBA,简直就是网页前端+客户端+后台程序+数据库。感觉学会了这些,某种意义上就是成为了Full Stack Developer(全栈工程师),各互联网公司梦寐以求想招到的人。&br&&br&&b&一、数组函数&/b&&br&数组函数往往会和Index、Indirect及Address等地址相关和数据块相关的函数搭配使用,如果不考虑效率的话,基本可以替代各种SQL语句了。&br&&br&&u&&i&数组函数之案例1:计算某类产品的总价值&/i&&/u&&br&计算AA产品的总价值,替代select sum(产品数量x产品单价) from ... where 产品编号=‘AA’&br&{=SUM(IF(($B$4:$B$8=&AA&),($C$4:$C$8)*($D$4:$D$8),0))}&br&&img src=&/fb9ae818db7b85f65751_b.pn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br&如果没有数组函数,使用sumif等函数也会很复杂。&br&&br&&u&&i&数组函数之案例2:挑选不重复的值并计算总和&/i&&/u&&br&左边的白色区域是原始数据,右边的彩色区域使用了数组函数的输出区域。数组函数实现了两大功能:&br&&ul&&li&黄色区域:将不重复的name+month筛选出来。&/li&&li&蓝色区域:替代了select sum(tot) from ... group by name, month,将name+month对应的tot进行加总&br&&/li&&/ul&如果没有数组函数,只能使用Pivot Table等复杂方式,不仅程序开销很大,而且还不够灵活。&br&&img src=&/d11d826daeb_b.png& data-rawwidth=&681&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1& data-original=&/d11d826daeb_r.png&&&br&&u&&i&数组函数之案例3:&/i&&/u&&br&这是一个帮助某国际家用电器厂商预测中国各家电品类市场潜力及规模的项目,从年。一般的Excel函数只能解决两维的问题,而这次客户提出了这个变态的n维需求,需要精确到年份、电器品类、渠道类型、用户高中低端以及城市级别共5个维度来查看市场规模及潜力。简单说就是利用下面这个表格随时查看指定维度下的某年份的市场潜力及规模。&br&&img src=&/bbdc_b.png& data-rawwidth=&518&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bbdc_r.png&&&br&&br&通过使用数组函数建模轻松实现如下功能,只要在指定的区域内选择相关值,就能计算值所需的市场规模及潜力,等于使用了SQL语句: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条件1=A1 and 条件2=A2 and 条件3=A3……(共5个条件)&br&&img src=&/adfb2a50a8bfd98a2fb3551b1ceea8dc_b.png& data-rawwidth=&521&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adfb2a50a8bfd98a2fb3551b1ceea8dc_r.png&&&br&复杂的数组函数编码如下&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UM(((Summary_Market!$S$71:$S$308=$A7)+(Summary_Market!$S$71:$S$308=$V7)+(Summary_Market!$S$71:$S$308=$AA7)+($A7=&&)&0)*((Summary_Market!$T$71:$T$308=$B7)+(Summary_Market!$T$71:$T$308=$W7)+(Summary_Market!$T$71:$T$308=$AB7)+($B7=&&)&0)*((Summary_Market!$U$71:$U$308=$C7)+(Summary_Market!$U$71:$U$308=$X7)+(Summary_Market!$U$71:$U$308=$AC7)+($C7=&&)&0)*((Summary_Market!$V$71:$V$308=$D7)+(Summary_Market!$V$71:$V$308=$Y7)+(Summary_Market!$V$71:$V$308=$AD7)+($D7=&&)&0)*(Summary_Market!BB$71:BB$308))
&/code&&/pre&&/div&&br&整个模型的界面及复杂的数组函数如下图,左边部分的界面其实就是图形化的SQL语句。这个模型被该客户及我们咨询公司使用了不下5年,部分依赖于其超强的灵活性。&br&&img src=&/10ee3695_b.png& data-rawwidth=&1879& data-rawheight=&8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9& data-original=&/10ee3695_r.png&&&br&&br&&br&&b&二、VBA编程&/b&&br&首先不要被“编程”二字吓跑,因为VBA不会编程也可以进行,通过录制宏的方式就可以搞定。分享一些学习VBA的小技巧(一些学习VBA的小技巧在这个回答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Excel VBA 如何快速学习? - 何明科的回答&/a&),录制宏的诀窍见下图。&br&&img src=&/9d4d1edab9a_b.png& data-rawwidth=&723&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3& data-original=&/9d4d1edab9a_r.png&&&br&如果真要升级成为VBA编程达人,还是需要自己学习和自己编写VBA程序。下面列举若干自己亲手编写的若干Excel+VBA项目。&br&&br&&i&&u&VBA编程之案例1:自动打印&/u&&/i&&br&刚进职场的新人,只要爸爸不是李刚,基本都做过影帝影后(影=印,各种复印打印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咨询投行服务行业,在某次给客户的大汇报或者大忽悠会议之前,花数小时或者整晚来打印数个文件,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且这件事情是对着同样一堆不断修改的文件,会经常不断重复发生。&br&&br&我加入BCG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帮助某大型企业从上到下设计KPI体系并实施。从上到下涉及到几十个部门,大概有100多张的KPI表格需要完成,这些KPI表格分布在各个Excel文件里。我们4个咨询顾问的任务:&br&&ul&&li&设定好KPI的基本格式,然后每个顾问负责几个部门,在Excel里不断修改KPI表格,打印出来后去各个当事人及其领导那里讨论并修改&/li&&li&每周把所有的Excel文件中的KPI表格归集在一起,按顺序分部门打印出来,并需要多份,找负责该项目的HR头儿汇报进度和情况&/li&&/ul&&br&这里面有个费时费力的环节,每周需要在多个Excel文件中找出目标Worksheet,然后选定合适的区域作为输出的表格,按照一定的格式和一定的顺序,打印出这100多张表格。之前我们全是凭借人力,每周由一个Analyst把所有最新的Excel文件收集在一起,然后挨个打开文件选中合适的Worksheet,选中区域设置好格式进行打印。每进行一次,几乎耗费一两个小时,还不能保证不出错。&br&&br&于是写下了我的第一个VBA程序,而且基本上是宏录制之后来改的,没有使用参考书及搜索引擎,全靠F1和自动提示,所以贴出来特别纪念一下。实现的功能就是将上述的人肉实现的功能全部自动化。按下一个妞,就慢慢等着打印机按顺序出结果吧。&br&&img src=&/e7cd68bf4a6f60b935a05f5_b.pn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e7cd68bf4a6f60b935a05f5_r.png&&后来这个程序的升级版是:调度多台打印机,进一步提高效率,以及将打印机卡纸造成队列错误的概率降到极小的范围内。&br&&br&&i&&u&VBA编程之案例2:制作复杂的矩阵式分析图表&/u&&/i&&br&下图是研究各个车型之间的用户相互转换关系,因为要将一维的转化率向量,变成两维的矩阵,所以使用了如下的复杂公式。&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vb.net&&&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k&&IF&/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ISERROR&/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FFSE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mi&&2&/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MATC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NCATENAT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LUMN&/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3&/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60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k&&FALS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OFFSE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mi&&2&/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MATC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NCATENAT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3&/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60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k&&FALS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FFSE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mi&&2&/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MATC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NCATENAT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LUMN&/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3&/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60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k&&FALS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OFFSE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C$&/span&&span class=&mi&&2&/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MATCH&/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ONCATENAT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ROW&/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4&/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3&/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err&&$&/span&&span class=&n&&D$&/span&&span class=&mi&&600&/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k&&FALS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
&/code&&/pre&&/div&&br&同时为了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转化率的大小关系而便于比较,使用了VBA对下面的矩阵进行着色。当然有人肯定会说可以使用条件化格式,但是使用VBA保持了最高灵活度和效率。&br&&img src=&/8ebdaec24f_b.png& data-rawwidth=&1695&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5& data-original=&/8ebdaec24f_r.png&&&br&&br&&i&&u&VBA编程之案例3:&/u&&/i&&u&&i&管理分布的任务流,并将Excel表格输出到Powerpoint&/i&&/u&&br&这是协助某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厂完成新品牌及其新款车型上市,面临车型即将断档的窘境,该新车型的上市非常关键,不能错失时间节点。然而,新车型上市涉及到无数分支:制造、产品、市场、渠道、营销、公关、财务等等,同时还要协调欧洲的两个总部以及中国的两个分部。&br&&br&这次咨询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管理,总控整个大项目的进度,并每周向中国区的CEO汇报进度并发掘出易出现问题的关键节点以调配资源。我们4个咨询顾问分配下去各自负责几个部门或者项目分支,和团队一起规划流程、画甘特图、确认里程碑及时间点、安排负责人等等。当每天回到办公室大家将进度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了挑战及难点,每条任务线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各条任务线交织在一起并互相影响。&br&&ul&&li&某些核心人员在多个任务线出现。比如:负责预算的财务人员,几乎要出现在各条线中负责相关预算的审批环节&/li&&li&某些任务线的里程碑是其他任务线里程碑的必要条件而相互关联。比如:新车的下线时间影响发布会的时间,相关法规测试的通过又影响车辆的下线时间等等&/li&&/ul&&br&当任务线增多以及任务线之间的交叉越发频繁的时候,汇总的任务将会几何级数增加,这就是我们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于是我利用Excel+VBA完成了这个工作的自动化。主要实现的功能:&br&&ul&&li&自动将4个顾问手中分散的Excel文件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总表,如下图&/li&&li&各顾问手中的表格是按照部门维度来划分的,汇总后需要按照不同的维度来输出不同类型的表格,比如:按任务线输出表格、按责任人输出表格、所有延误任务的表格、所有需要资源重点投入任务的表格等等&/li&&/ul&&img src=&/735d490e3ccd5ada806bc31_b.png&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735d490e3ccd5ada806bc31_r.png&&&br&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将上面提到的各种维度下的所有表格(大概有200多张),按要求格式粘贴到PPT中,每周提交给中国区的总部进行汇报和评估。密密麻麻的表格如下图。于是,我又写了一个程序将Excel中的表格输出到Powerpoint中,将一个秘书每次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简化成了一键发布,并可以在Excel中完成对PPT的更新。&br&&img src=&/532ae9df984_b.png& data-rawwidth=&1725&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5& data-original=&/532ae9df984_r.png&&&br&这个项目的程序量不小,近似于写了一个迷你版的Microsoft Project来进行项目管理。&br&&img src=&/d327e4e90bd0f33adbffa_b.png& data-rawwidth=&1841&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1& data-original=&/d327e4e90bd0f33adbffa_r.png&&&br&最后,下图中密密麻麻的PPT每周需要更新一次,每次都是快100张的工作量,然而基本上都是靠Excel来自动完成更新的。因为PPT的模版每次变化不大,我将这些模版记录下来,每周更新的时候只要根据Excel中最新的数据更改PPT中的数据即可。&br&&img src=&/14ce50e4e2fc80b04ac669d_b.png& data-rawwidth=&1709& data-rawheight=&7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9& data-original=&/14ce50e4e2fc80b04ac669d_r.png&&&br&&br&&i&&u&VBA编程之案例4:构建Financial Model并&/u&&/i&&u&&i&根据结果倒推假设&/i&&/u&&br&一般的Financial Model都是根据重重假设计算最终结果。而在为某顶级手机品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却遭遇了逆向的尴尬。本来是根据地面销售人员的一定服务水平,计算所需要的销售人员数量;结果在项目过程中,总部已经确定好了销售人数的Head Count,转而要求我们根据HC确定服务水平。然而,服务水平不是一个单变量,是由零售店的覆盖率、销售拜访频率、拜访中的服务深度等多重因素来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一线至无线城市来变化。&br&&br&于是只好再次寄出Excel+VBA法宝。先根据常规思路建立好Financial Model,得出HC的初步结果。然后写VBA程序,根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优先级以及不同的权重来调节零售店的覆盖率、销售拜访频率、拜访中的服务深度等多因素,同时设定这几大因素的可接受范围,逐步逼近HC的预设值。&br&&img src=&/ccf31b455d7feed_b.png& data-rawwidth=&1229&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9& data-original=&/ccf31b455d7feed_r.png&&&br&如果没有程序,以前基本是靠人工手动调节来凑结果,而且因为各种情景的不同,还需要多次调节。而通过程序,基本是自动完成,还可智能得设置优先级及权重,无需人工参与。&br&&br&&i&&u&VBA编程之案例5:海量下载Bloomberg数据并完成分析&/u&&/i&&br&通过Bloomberg的VBA API,海量下载数百只目标股票的tick data以及order book。&br&&img src=&/dc2c5a0e7d339fed7ab5979_b.pn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dc2c5a0e7d339fed7ab5979_r.png&&&br&并根据实现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在后台完成计算,将上述的实时数据转化成每只股票实时的trading cost,实时展现在交易员最常用的Excel界面中,方便交易员评估当下的交易成本以便于优化交易策略。&br&&img src=&/c1ab8cb20657c8_b.png& data-rawwidth=&1205& data-rawheight=&2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5& data-original=&/c1ab8cb20657c8_r.png&&&br&&b&三、数组函数+VBA的项目:全栈项目&/b&&br&在项目中(&a href=&/hemingke/& class=&internal&&RIO是如何席卷大江南北的?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a&)对Excel的要求很综合。首先通过数组函数,对每年对RIO酒购买时刻的提及率按省进行统计。&br&&img src=&/fe7498eca6abf14ab2ff927_b.png& data-rawwidth=&1079&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9& data-original=&/fe7498eca6abf14ab2ff927_r.png&&&br&其次,利用VBA程序,将上表中H列和I列的数据,按省份涂色到下图中的地图中。&br&&img src=&/b3d53b93fc_b.pn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b3d53b93fc_r.png&&(涂色部分来自于网上的一段程序,制作GIF动画的是自己完成的)&br&&br&最后,再次利用VBA编程以及调用外部程序(GIFSICLE),将一幅幅图表合成在一起生成GIF动画。&br&&img src=&/ab427bec6a_b.png& data-rawwidth=&1844&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4& data-original=&/ab427bec6a_r.png&&&br&最后的彩蛋,还可以用VBA来画油画,零基础成为用美术作品把妹撩汉的艺术青年(&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Excel 有什么奇技淫巧,让你相见恨晚? - 何明科的回答&/a&),下图把女神用Excel画成油画送给她。&br&&img src=&/ae03578effcf9a205d0ad3c267d9eaa6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br&更多文章关注我的专栏:&a href=&/hemingke& class=&internal&&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a&
在咨询公司、VC/PE/Hedge Fund等基金混迹多年,一直靠着Excel的各种技巧安身立命和升职加薪。可能是因为程序员出身的原因,在学会以上各个答案提到的装逼炫酷图表、快捷键和一些略复杂的函数(VLookup等)之外,总是希望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索Excel及各类Offic…
经济学中说人总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br&&br&&b&
对于赚钱而言,就是在约束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发财有两种途径:&/b&&br&1、不谋求更宽松的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与其他人一样的条件下把正事做好,譬如说卯足了劲开发一个比XX软件更好用的软件;开发一个比XX包子更好吃的包子;探索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如连锁店)。。。&br&&b&2、谋求比竞争对手更宽松的约束条件。&/b&竞争对手不勾结官员,你勾结;竞争对手不找黑道撑场子,你找。。。&br&&br&&b&政府在明面上宣传的约束条件往往比实际上执行的约束条件严格,这个差距就叫做潜规则(政治越不清明的国家差距越大、潜规则越多)。既然是潜规则而不是明规则,就要靠心黑、胆大、脸皮厚的人去试探、摸索。心白、胆小、脸皮薄的人就比较倒霉了。&/b&&br&&br&&br&&b&如果把升官发财的竞争比作考试,那这种考试的监考很不严格,监考老师宣传的考场规矩很严,但是执行不严(或者对有的人严对有的人不严)。有人胆子小但能力特强,靠硬本事考出了高分;但是更多的人能力强胆子大,靠硬本事与抄袭的结合也考出了高分;有人能力弱胆子大,硬是全靠抄袭也拿到了不低的分。。。最可怜的是能力中等胆子小的人,在这种考试中最亏。&br&&/b&————————————————————&br&&br&用第一种方法发财的具体操作方法,都已经写进了工学院、商学院等的教科书里面,属于光明正大的手法。用第二种方法发财的具体操作手法,属于社会阴暗的一面,是不写进商学院教程的。&br&&br&用第一种方法竞争是很累的,对当事人的智商、知识要求很高。所以在一个法治不清明的国度,一旦能够用第二种方法,当然会用。&br&&br&&b&靠不道德乃至违法的方式发财,其经济学本质是谋求更宽松的约束条件。&/b&&br&————————————————————&br&&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internal&&攫财大亨(下):财富与政治&/a&&br&布拉德福特o德龙|文&br&&br&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br&&br&&b&“大批财富大亨的出现往往与美国政治的严重腐败紧密相连。”&/b&&br&&br&&br&&b&&u&在互联网等高科技兴起之前,绝大部分国家财富最顶级的那一个阶层并不是单&/u&&/b&&b&&u&靠&/u&&/b&&b&&u&智商、硬技能赚钱,而是更多依靠比一般劳苦大众宽松得多的约束条件赚钱,如果他们遵守法律与道德的严苛程度居于全社会前列,就发不了大财了。&/u&&/b&当然,他们也许会雇佣最聪明或比较聪明的人给他们当打工仔,不过一个公司薪水最高的打工仔有时候并不是该公司硬技能最牛的人而是能够帮助老板进一步放松约束条件的人(譬如说疏通某个关节)&br&&b&————————————————————————&/b&&br&下面说说政治:&br&&br&从某个角度看,政治的本质就是各大利益集团(这里的“利益集团”不是贬义词,是中性词,包括商人工人农民)就“约束条件”展开争吵、交易的过程。(比如说北京人与河南人面临的高考录取的约束条件显然不一样,他们之间其实有矛盾)&br&&br&政治斗争的方向有两种:&br&1、要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集团面对的约束条件合理接近。&br&2、如果1达不到,就干脆理直气壮的推动从富人那里收税给穷人发福利。
经济学中说人总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赚钱而言,就是在约束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发财有两种途径:1、不谋求更宽松的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与其他人一样的条件下把正事做好,譬如说卯足了劲开发一个比XX软件更好用的软件;开发一个比XX包子更好吃…
谢邀。&br&进步的观念是个新事物。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进步是极其缓慢的,而且还经常退步。&br&典型的例子,如《水浒传》开头的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里:&br&“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br&又如《旧约圣经·创世记》里约瑟为法老解梦的故事(41:29-31):&br&“埃及遍地必来七个大丰年,随后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因那以后的饥荒甚大、便不觉得先前的丰收了。”&br&这种丰歉无常的情况使得古人很少把进步当作常态,循环的观念才是默认值。&br&例如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理财问题。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现在看起来,显然王安石是正确的,他具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而司马光的错误,在于不知道这世上有个东西叫做“经济增长”。&br&&img src=&/4d626cbc210c4ed56f98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11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4d626cbc210c4ed56f98_r.jpg&&&i&王安石&/i&&br&&br&参见我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雄的倾诉: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与王安石《读孟尝君传》&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像司马光这样的旧党,最多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超过王安石,但他们的世界观是静止的,方法论是保守的,实际操作是苟简的,在格局、境界上远远落在王安石之后,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梁启超称扬王荆公道:“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远远超越了时代的王安石一眼望去,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的愤郁悲凉,表现在对孟尝君的苛责中,令人千载之下,犹为之怃然。&/blockquote&下文摘编自徐文明《十一世纪的王安石》:&br&&blockquote&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这一观点使王安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也使他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br&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自以为是,不肯接受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观点根本弄不明白,他以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观点,一是认为财物完全是天地所生,忽视了人的劳动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二是认为财物是一个常数,不会增加,不懂得世间还有扩大再生产。因此,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财。&br&王安石则主张“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是可以不断增加、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理财就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强调开源、强调发展生产,王安石对盲目的节用表示反对,正是这一点使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br&司马光之辈既然不懂还有开源一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只有节俭一法了。节俭当然是美德,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之一,然而如果只会节俭,一味强调节俭,就势必会减少必不可少的开支,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而且,过于抑制需求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现代经济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前几位皇帝除真宗外,都是比较节俭的,然而单纯讲节俭却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只有皇帝节俭,大臣、贵族都奢费无度,也是毫无意义的,仁宗朝的事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blockquote&现在中国的GDP增长率降到6.9%就让许多人惊呼经济崩溃,殊不知这个速度远超发达国家在20世纪以前的上限。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表2-22b,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在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0.34%、0.18%和0.73%,在年是0.96%、1.13%和1.56%。工业革命对应的是今天看来像蜗牛一样的增长率,是不是有点滑稽?可是中国在年的增长率是0.00%,完全停滞,在年的增长率是-0.08%,成了下降。正是由于这点看似不大的增长率差别,西方在这两百年里建立起对非西方世界压倒性的优势。&br&&img src=&/119cdeddc3be4ad_b.jp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br&&i&《世界经济千年史》&/i&&br&&br&学过经济学的人会知道,有一个“70法则”:如果一个量每年增长x%,x不是特别大(如35),那么过70/x年这个量就会翻一番。按照这个法则,3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24%(实际是26.0%),4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8%(实际是18.9%),5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4%(实际是14.7%),6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2%(实际是12.2%),7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0%(实际是10.4%)……x越小,70法则越准确。数学原理很简单:设翻一番需要n年,也就是(1 + x%)的n次方等于2,那么n = ln2 / ln(1 + x%)。这里ln指的是自然对数,ln2 = 0.693。当x不是很大的时候,ln(1 + x%)约等于x%(这是微积分的一个基本结果),因此n约等于69.3/x,简记成70/x。&br&2015年中国GDP增长6.9%,人口增长0.5%,两者相减得到人均GDP增长率为6.4%。根据70法则,这意味着11年翻一番,而美国在19世纪迅猛工业化时1.56%的增长率意味着45年翻一番。现在人们居然已经缺乏耐心到了这样的程度,认为11年翻一番是一个很慢的速度?甚至还要崩溃?有没有想过,11年翻一番,意味着在你70多岁的有生之年翻七番,增长到128倍?而45年翻一番,在同样的时间里翻不到两番,只能增长到3.3倍?&br&抚今追昔,当今社会最惊人的特点是进步已经加速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人们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跨越好几个时代,而且对此习以为常。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科研条件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指数增长。所以现在出现什么发明都不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而近代人们见到火车就无法想象。&br&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将把人类带向何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对这股潮流只能顺应,不能抗拒。&br&也许,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才是人类史前史的结束。&br&&img src=&/518e6c57b6edea647ed3f_b.jpg&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518e6c57b6edea647ed3f_r.jpg&&&br&&i&马克思&/i&
谢邀。进步的观念是个新事物。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进步是极其缓慢的,而且还经常退步。典型的例子,如《水浒传》开头的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里:“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
谢邀。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不想多谈。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公认的。三言两语肯定也讲不清。我就讲讲学生的问题。制度蠢,不是人蠢的理由。&br&&br&任何时候,短视都是要吃亏的。一个高中生,进大学的时候已经年满18岁了,成年人了。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的。就是听天由命的状态。选大学甚至是按大学综合排名的,不是看专业的。自己是不管自己进大学学什么的。我父母朋友家里一个小孩,读书去选个新闻,说以后想做金融。他自学经济,不去找那些教材,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个叫吴晓波的文章给我来看。我看了几篇跟他说让他还是把本专业的书读读好吧。喜欢看这类文章的人是不适合搞金融的。这么明显的常识错误都看不出来只能说他的经济学原理都是白学的。一个小孩想读金融,在大学里面只能自己学,还要花时间去学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可怜不可怜?&br&&br&选一个学校很多人还喜欢拿什么校友圈子出来说话,说有个校友圈子会能够怎么怎么样。我看见这样的说法总是觉得非常无语。一般讲这种圈子的人自己也不会混太好。奥巴马是我校友,我去找他办事有用吗?在国内读书很明确的一点,消费能力不同的人是很难长时间走到一起的。你听别人讲自己校友多牛,那些校友真会帮他吗?说不定连他是谁都忘掉了。在美国真读过商学院的人肯定是不会一天到晚讲圈子的,大家出来都是职业经理人,读毕业了是给各自的老板打工的。真讲圈子的话国内的商学院可能会讲点圈子,毕竟去这些商学院交际第一,读书反过来是次要的。&br&&br&还有出来到美国读硕读博的很多人,我真是不能理解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目标是在美国进投行,选专业的时候不看专业却看学校排名。投行里面也是分部门的,需要人搞数学,也需要懂法律的,还需要人去面向客户的。真正在投行里面能够被选去面向客户的中国人都是什么家庭背景啊?自己去选了一个肯定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上网来抱怨说投行招中国人歧视。你要是真有个好爹人家红地毯铺到你门口请你去做。我偶尔上上留学生论坛,看见有人上去讲自己的计划,问怎么选学校专业。下面给他推荐的人自己都是不懂的。就知道拿几本杂志的排名列几个数字讲的好像很专业一样。&br&&br&我讲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讲一件事情。教育这个东西出问题,往往是整个社会都有问题。比方说社会上的舆论,跟你讲的那些怎么选学校混圈子的这些东西都是胡扯的。以后你真混的好了,同学会你都不一定愿意去。踏实读点书,读到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能会用,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绝对不可能混的惨的。教育的制度再差,书还是不差的,书上的知识也是不差的。比你在街边看到的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看上去高大上的营销书籍还是要强出无数个档次的。&br&&br&自己这个人的想法有问题,没有什么教育模式能帮的了你的。&br&&br&我也就是无聊随便那么一说,看的懂的觉得有点收获就好了。
谢邀。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不想多谈。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公认的。三言两语肯定也讲不清。我就讲讲学生的问题。制度蠢,不是人蠢的理由。任何时候,短视都是要吃亏的。一个高中生,进大学的时候已经年满18岁了,成年人了。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
说个冷知识,现在都知道打人者的车是出租车(车牌京B),但车又是辆私家车。&br&&br&京B除了常规出租车外还有个体出租车、首汽和北汽的专车,以及部分国企的公务车。(原答案漏掉其他可能性,补充,是有个体出租车的可能性)&br&&br&如果是个体出租车的话,没有挂靠公司,不需交份子钱,不需要按出租车规范改装。而这种牌照,全北京也只有1000辆左右,而北京有67000辆出租车。在京沪两地,这些个体出租车牌照持有者,很多都是八九十年代本地有点势力、或者说不好惹的本地闲散人员,也就是传说中的「老炮」,在那个年代,做生意个体户属于不务正业,所以真正有权有势的是看不上这些东西,完全无权无势又搞不到这种车牌,所以个体出租车牌照在当时很多发放给这类人员,到了90年代以后,这种牌照已经停止发放了。&br&&br&在上海我打过一次个体出租车,司机是位墨镜金链中年大哥,跟我说他坐过牢,那个年代的出来以后政府怕他们惹事,有些就给了一个出租车牌照。&br&&br&个体出租车牌照的持有者,很多平时就是些在胡同里横着走的主。
说个冷知识,现在都知道打人者的车是出租车(车牌京B),但车又是辆私家车。京B除了常规出租车外还有个体出租车、首汽和北汽的专车,以及部分国企的公务车。(原答案漏掉其他可能性,补充,是有个体出租车的可能性)如果是个体出租车的话,没有挂靠公司,不…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仅仅想靠互联网和制造业升级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是药不对症。&br&&br&楼上有些人谈了半天错误的概念,然后乐观的莫名其妙。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总体增长率,就是许多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后,增长率开始波动,平均的年增长率开始收敛于发达国家。简单的说,如果中国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的长期增长率就差不多和美国一样,长期保持在2.5%—3.5%之间,人均收入永远无法和同期的发达国家一样。&br&&br&“中等收入陷阱”说的是收入增长率相对停滞的问题,和楼上有些人扯的中国有4亿人进入高收入阶层有关联么?曼谷的人均GDP1.3万美元以上,可泰国&a href=&///?target=http%3A//th./article/jmxw/.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泰国经济&i class=&icon-external&&&/i&&/a&长期增长率也就是3%、4%的水平,所以泰国是公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此即便上海、深圳的收入再高,中国的总体增长率不行,大部分人收入陷入停滞,那么中国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br&&br&中国3季度经济增长是6.9%,中国长期GDP增长率高估值在1.2-1.5%之间,因此中国3季度实际增长率可能只有5.5%左右,距离相对增长停滞的理论上限4%,只有1.5个百分点。我这个估计应该是准确的,不然“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不会从年初财政部长用,引来许多人质疑,到现在习、李都在用这个词,显然中国实际经济下行压力太大了。&br&&br&要解决中国经济下行,自然要搞明白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不触及原因,药再猛,也没用。指望制造业升级是不可行的,指望互联网也是缘木求鱼,因为这两个产业根本提供不了中国的高增长。以互联网经济为例,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规模占GDP比重4.4%,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全球最高就是美国的6.7%左右,你指望这个产业长期能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增长?这个产业本身就不足以支撑长期增长,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的主线是城市化,房地产相关行业必然是提供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br&&br&分析韩国和泰国的差别,就会发现二者一个巨大差别就是,韩国的城市化率高达90%,而泰国也就是40%的水平。只有当一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口步入城市,进入工业与服务业,这个国家才会具有长期增长,这中间比如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我想很多人肯定用拉美国家,比如巴西举反例,以证明城市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br&&br&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到底是割裂的城市化,还是真正的城市化。所谓割裂的城市化,就是大量人进入城市,但是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福利,也并不给城市提高税收;真正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可以获得福利,也提供税收。中国城市没有贫民窟,是因为中国的贫民窟实际上是在农村。&br&&br&很多人不理解税收和福利的关系。如果一个居民的城市化过程中,给城市提高不了足够的税收,那么城市自然给其提供不了足够的公共福利,从教育、治安到基础设施。新居民获得不了足够的基础社会,那么他们的消费、收入增长自然乏力,这样政府和居民之间就存在相互的恶化。&br&&br&中国的问题就在于,能不能够可持续的完成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包括制造业的升级与改造、物联网的发展,但不仅仅会是这些。一个简单的例子,税收就制约中国的城市化。因为政府的税收主要通过生产环节,而不是消费环节,消费环节往往存在大量的漏税。这样从事零售业、餐饮业的服务员自然很难进入城市,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并没有给城市提供足够的税收。再比如,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土地出让金,而土地的供给指标基本是按地方政府级别批准的。也就是说,西部地区一个县批的建设用土,和东部一个县相差不大,可是很显然义乌需要的建设用地规模要比西部县大。如果可以跨省份的买卖土地指标,那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土地无效率问题,抑制东部房价,但是地方政府间土地出让金以及土地指标转入的划分,就长期制约了这种土地制度安排。如此西部农民工去东部城市化,他的土地指标实际上是浪费的,这笔收入损失以及由此带来高房价,自然也会限制中国的城市化。&br&&br&中国的想要突破陷阱,城市化才是关键,但是中间有太多税制以及利益划分的制度设置,房产税难以实施就是一个缩影。当然有人会喷我,说我提不出解决方案。你不是搞笑么,傻逼么?我解不了方程,因此我就没权指出你解方程方法是错的,因此你的解法就是对的?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仅仅想靠互联网和制造业升级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是药不对症。楼上有些人谈了半天错误的概念,然后乐观的莫名其妙。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总体增长率,就是许多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后,增长率开始波动,平均…
【下文内容的写作我没有查任何资料,回答全凭印象,请大家只看作信息源。不必要去记细节。我没有核实里面的数据和细节。】&br&【当然我保证大方向上此文内容不出错。】&br&&br&从一些角度说来,人类进化得确实快。&br&虽然进化本身没有预期,环境选择永远选当时的环境里显而易见的优势,非常短视;&br&虽然涂涂改改的过程总是非常漫长,我们和其他物种,在演化历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br&但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社群最近一万年以来,非遗传的,类似于思想和社会形态的改变特别快。&br&&br&&b&不要奇怪,这至少积累了三千万年&/b&——从灵长目出现开始算的话。&br&(从宇宙出现开始算见ted演讲:&a href=&///?target=http%3A///movie/2013/4/K/S/M93FG764L_M93FHDVK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D入门_宏观历史&i class=&icon-external&&&/i&&/a&《十八分钟描绘宇宙的历史》)&br&在六千万年前因为气候改变,体型过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灭绝,留下体型小的哺乳类。而一些物种的灭绝,会给另一些物种留出更多的生存空间,于是哺乳类发展壮大起来。&br&&br&我在这里忽略更久远的过去,只说哺乳类里的灵长目——意图讨论我们和其他同类分道扬镳的历史:包括为什么我们后来得以有科技,我们当初为什么有长长的手指。&br&&br&我觉得我只需要说三点,这个进化的结局你们就可以明白。&br&一、&b&遗传上的进化确实快。&/b&&br&  比如我们的肤色格局,就被认为是最近一百代人(两千五百年),在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选择后,才产生并且暂时定格的。因为在热带生活,时间长了肤色深的人有生存优势。寒带肤色带来的优势相反。&br&  最后,在选择压力面前,只要有轻微的优势,这种“好的”基因就会很快地蔓延。对了,我不是指肤色不对的人会死,我是说有优势的遗传性状会快速蔓延。(可以进一步想象一下这里的数学模型,或者想象一下类似《瘟疫公司》这种游戏里面的策略)&br&&blockquote&拓展阅读-维基百科:&br&&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uman_skin_colo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uman skin color&i class=&icon-external&&&/i&&/a&Human populations over the past 50,000 years have changed from dark-skinned to light-skinned and vice versa as they migrated to different UV zones,and that such major changes in pigmentation may have happened in as little as 100 generations (~2,500 years) through selective sweeps。&/blockquote&&br&二、&b&我们积累了一些特别的特征。&/b&我们从灵长目的大家族中形成独立的新物种,创造出当下的社会,其中经历了一些主要的节点。正是这些独特的节点,给我们的祖先打下基础,在后来发展出了现代人的社会。&br&首先,在三千万年间:&br&&ol&&li&我们在树林的冠层生活,所以自然选择让我们拥有空间感和色彩视觉,那里的环境空间信息复杂,这样可以对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有深深的认识;&/li&&li&我们在树林冠层生活,需要不断攀爬抓握。所以自然选择让我们拥有和手掌平面垂直的对生拇指,适于抓握,灵巧,便于制造和使用工具;&/li&&li&树林冠层有不同的猴子,自然选择让我们能够搜集环境中的声音信息并且跨物种进行单向或双向信息的交流,我们能够学着处理复杂的环境信号;(这一点在现在的丛林,不同种猴子中,依然能够观察到,就是和其他种的猴子交流)&/li&&li&自然选择让我们拥有语言本能。类人猿是唯一会创造、掌握并继承语法的。我们拿来做语法的脑区在猴子里面可以识别声音和叫声的意义(人类大脑此区域损坏,叫听觉性失语),做词汇的区域在猴子里面可以活动喉部和脸部肌肉(人类大脑此区域损坏,叫运动性失语)。从这里很容易明白,这种技能怎么能够从很原始的特征里继承并且发展起来;&/li&&li&树林冠层的生活让我们需要拥有丰富的记忆:开发工具和躲雨这种人和猴子共有的行为具有技巧性,我们还需要学习怎么在丛林里寻找并且吃各种果实。灵长目在树林冠层,自然选择使它们沿用这样的生存对策,这种生活方式又进一步被自然选择;也就是说生活方式本身就在逼我们学习,逼我们要从探索后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上一代那里学习好长时间。(我们的生存对策逼我们拼智力而不是朝生暮死大量繁殖,这是在树林冠层的机会丰富选择余地大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li&&li&对社会阶层敏感:所有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都明白在社会中生活应该怎么做,同社会互动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因为遗传决定行为的算法,它也决定了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值得注意但也不让人意外的是:社会性并不是哺乳类独有,昆虫那里还有非常极端的放弃个体生殖机会的真社会性)&/li&&/ol&&br&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br&&ol&&li&朝这个方向进化的是类人猿,朝其他方向进化的是其他灵长目和另一些类人猿。&/li&&li&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在时间尺度上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一个物种在一条时间线上,不同的时间,属于不同的“时间亚种”。&/li&&li&&b&机遇是很随便地遇上的&/b&,上面六个使我们变得特别的地方,只是在历史上在当时有生存优势,所以这种特征在一个独立的遗传单位里面扩散开,并且使得这些类群与其他物种相分离(也就是说:所以这些特征使我们——曾经的一小群猴子渐渐形成了新种)。因为很随便所以它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br&&/li&&/ol&&br&而后,在六到八万年前,人类突然开始从非洲向外迁徙(原因不明,可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并且似乎是因为快活不下去了,巨大的选择压力使我们渐渐变得特别聪明(指智力,不是知识),个体数量在增加。个体数量增加,部落数量就也增加,又加速了物种蔓延。&br&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走出非洲。我们祖先就这样把之前陆续迁徙出来的其他类人猿通婚融合了(比如尼安德特人)或者淘汰杀光了(同样,比如尼安德特人)。&br&——这说明&b&拼智力真的是一种很合算的生存对策&/b&!&br&&br&最后,&u&正是在这一万年前的时间点上,我们已经有了空间感、有视觉、有灵巧的双手、有社会行为、有语言、有智力、有记忆、有想象力可以做计划和预期,这些特质在我们还是很一般的猴子时就已经开始发展了。我们此时还淘汰了很多同类,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间。&/u&&br&&b&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了&/b&。&br&顺理成章,因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时有人发明了畜牧,有人发明了航海(拓展阅读-维基百科“南岛语系”),有人发明了农业。有农业就不担心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把环境破坏东西吃光,所以开始定居,定居不用迁徙和花心思找食物,就有很多玩耍时间。&br&有时间可以允许人类干娱乐活动——所有的玩耍行为实际上又都是学习行为。&br&这样就像“作弊”(或者说“水满溢出”)一样,在这一万年间人类完全失去控制,发现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科学——也多亏大自然是极其稳定的),其后改造居住环境,健康状况改善,医疗又降低了死亡率,就不那么担心养的小孩白养了,又多了很多生产力!&br&反正就是人类一直很爱玩、情绪稳定又积极(什么叫情绪不稳定去问动物饲养员吧……人很容易死,有一些动物更容易)。&br&所以在有农业之后,人类不断探索,走到了今天。&br&形成了这样的社会。快速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就好像从某个盒子里因为作弊而水满溢出了似的。&br&&br&三、&b&人类的生活方式淘汰得快&/b&。&br&思考这个问题:这一万年来,人类怎么想得到要去做很多有先见之明的事情的?比如发明农业能够使我们定居下来,使我们有更多时间,能够发明创造,能够在其他方面忙碌;农业的产生允许我们干各种各样看似玩耍而实际上是在学习的事情。我们的祖先事先有计划吗?&br&答案是:并不。只不过落后的生活方式淘汰得快。&br&&br&实际上像农业啊,畜牧啊,迁徙扩张啊,生活经验啊,并不是所有人类群落都【会】,行为本身是没有预见性的,但是不这么做的那些部落,早被大自然巨大的选择压力给淘汰或者使得这些落后氏族被通婚融合了。&br&所以甚至有一个六到八万年前的所谓“Y染色体亚当”(拓展阅读-维基百科“Y染色体亚当”)。我们今天所有人的Y染色体就仅仅是那一个男人留下来的。&br&【我特别框出了“会”字,我想强调“会”这种行为是物理的而不是精神的,比如好奇心这种人类奇葩技能,对玩耍的喜好,就是遗传的;此外有一个神奇的基因在人基因组内重复的次数还和是否具有冒险精神具有强相关性,而重复次数有巨大个体差异】&br&【当然由于是有意强调听起来有点矫枉过正。只是,因为那些“非遗传的行为对策”造成的淘汰,对个体的选择的随机性比较大,不是什么定向选择,而且非遗传的行为,本身的存在就不稳定,没有什么会长期流传下去,所以我在这里不讨论它】&br&&br&可能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些看起来落后的生活方式,会把现在的我们的部分人淘汰出去吗?&br&答:不好说。一些作死行为导致死亡导致绝后是很常见的。可是行为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要看环境。环境压力并不稳定,我们时常不能预测它。&br&但是按照同样的淘汰原理,我们为什么没有比黑猩猩更近亲的亲缘物种,我们为什么周围没有其他类人猿,我们为什么看起来和其他动物、和大自然本身似乎有质的不同——总是似乎没有其他相似的物种就显得我们很特别似的,也只是因为我们早就把那些“过渡”杀光淘汰了。&br&&br&&br&&br&&br&所以你看人类进化很快,淘汰率高,而且自身有基础,有种群数量,它们共同允许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br&&br&可是所有人类做到的这些,拥有的只是从猴子那儿被自然选择带来的那些基础里发展起来的东西。&br&&br&我们学会通过外力使得自己个人的经验延续——毕竟,即使是丛林生活也不繁忙,更何况人类有时间:人类感受到烹调帮助消化后,形成本能或者形成印随认为煮过的东西味道好,总是去吃熟食而提高了食物利用效率,而且后来有农业了。&br&我们不仅可以像猴子一样手把手教小孩,还可以通过口口相传,书面记录,信息存储来帮我们整理信息和思考——如果工作记忆不够,或者不想连续工作,我们可以拿纸笔帮助或者让他人接着干或者用计算机,并且我们可以把信息传给别人。&br&而在大自然面前,所有有利于生存之事,只要符合物理化学原理,都可以随便拿来用。所以这种生存本领、人类的社会形态一点都不离谱。&br&&br&所以题主所问的,人类为什么上天入海,这样看来&b&一点也不奇怪&/b&。这些上天入海,也许是别的物种因为身体形态所能够拥有的技能。但是我们有智力这样的工具啊。我们有语言储存大量经验和信息。我们很容易习惯并且运用我们找到的规律,规则。很多规则是相似的,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大量规则,觉得一点也不难。我们早就拥有了解决温饱以外的问题的精力与时间。我们身体的物理基础也让我们做得到这些。&br&&br&为了冲淡本答案里面浓浓的自然选择的悲伤意味和无价值感——然而这不应该是让人悲伤的事,所以我贴一个纪录片,作为这个讨论最终的回答。&br&&a href=&///?target=http%3A///w72/album-ai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专辑:CH4 道金斯:性 死亡与生命的意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后,看完本文,你们还应该明白两件事:&br&&ol&&li&&b&大自然是简单的&/b&;&/li&&li&&b&不能解释的东西不是没有解释&/b&。&/li&&/ol&&br&&b&后记&/b&:&br&  之前的版本给大家读了大量完全不通的句子,我很抱歉。&br&  编辑推荐突如其来,我感到黄袍加身,所以过来重新修改了语言。我想不起来我当初为什么要写这些——从没有主语、乱加形容词的句式看,也许当时只是二了一下。&br&  换位思考,实际上要是写上述内容的人不是我,这种文章我从来不读(我现在不得不读自己写的并且改它)——这倒不是因为句子,而是因为话题。你并不能保证给你答案的人可靠。比如我开头那两句声明,很多人是不敢写的,却也并不说明,他们的说法是专业的。(好吧为了避免恐慌我不得不再补充:出错再所难免,这没什么。尝试然后出错也是学习。只是如果是科学话题,你们想找答案,我觉得有更好、同样有趣并且更省事的选择)&br&  所以我想建议大家专业知识不要来知乎找答案(在我看到大量精神污染的问答后我坚持这个建议)。虽然每个人都有释放好奇心的地方,我理解。&br&  当然知乎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玩了半年多,在这里得到很多信息源和一些生活小技巧,娱乐性也强。但实际上它的内容不值得深究,也不可靠,这些内容看完,想法至多是这些:“哦,有人这么建议这么说”,而结论什么的,下不了的……如若不是有几个人我有特别关注的兴趣,我甚至舍不得在这种地方支配我娱乐的时间。&br&  终究我觉得这里不是一个获取科学知识和讨论学术的好地方,而且果壳网、知道日报一类的地方也不是。(并且我强烈建议大家别花时间看“知道日报”以及它的合作媒体,那里的内容很多是误导)&br&  像进化这样的话题,非专业的人如果有兴趣的话,我推荐维基百科、BBC纪录片、TED演讲、国外引进的科普书籍或者国外引进的同时面向公众和专业人士的通俗教材。而其他内容并不值得去读。虽然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还是把答案老老实实改通顺了。可是,不管怎样,知乎上这类文章我素来不读。&br&  并且,实际上我现在的做法在实验室里或课堂上也是不允许的,很多数据准不准就应该查,但我没有去查(工作量大),我做得甚至不如维基百科严谨,当然维基我也发现有词条非中立给保健品说好话的;此外任何信息,除了最新的第一手论文文献,其他内容都会面临观点过时的问题,而且即使读文献也不能完全准,还要经过选择与判断……好吧我就是不懂得怎么看待这种矛盾。我非常纠结。&b&我对一个矛盾非常纠结:二手文献是有可能一写出来就过时了。而且还有可能写错。如果拿这些给没有判断的人看会怎么样?可是如果不写会怎么样?&/b&你们有没有什么见解?&br&  可能我对科普这种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看法吧,我此前没有思考过。但是我依然希望大家花最少的时间,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得到的知识是尽可能可靠的。&br&  因此,我觉得如果大家有热情,那么看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或者几乎是任何BBC的纪录片,是最好的选择。&br&  有针对性地挑选纪录片和国外的科普书籍,看完,完全能够解决大家在知乎上在进化这个话题下的大多数疑问。&br&  如果大家想要在专业性上更进一步,维基百科、数据库(比如使用“百度学术”搜索引擎,顺带一提,王文研究员的所有进化的综述文章质量都不错)、教材、网络公开课也是最好的选择。&br&  科技新闻可以去丁香园和生物谷/生物秀/或者其他明显一看就知道是提供科技新闻的地方。这些提供科技新闻的网站,编辑和记者的水平高一些(因为它要同时面向业内人士),所以结论不会像知道日报那样乱写。顺带一提,小木虫是论坛,没事的时候没必要去。&br&  另:达尔文的进化论原作也不必要读。←其他你们可以不听,但至少这句话你们可以相信我。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啦。&br&&br&&b&给一个科普书/纪录片的推荐列表吧,全是讲进化的,如若大家对此有热情&/b&:&br&我个人感觉这些都是比较有趣的。&br&科普书籍:&br&《人种自传二十三章》(这本书,被我安利的人都说好)&br&《追寻记忆的痕迹》&br&《自私的基因》&br&《大象为什么不长毛》&br&(其实方舟子的科普文章,内容的准确性还是能够保证的,对此你们不要听微博那些什么自称医生的人、果壳网的部分人、自称做研究而实际根本就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的那些人胡说八道;你们也可以找《自私的基因》方舟子翻译的版本(好吧刚才有伸手党问我要,我没找到,可能要么他没翻成,要么我记错了),但是我找到了靠谱盗版:……抱歉,我在纸质版书里看到了译者何道宽对这个盗版行为的吐槽。所以链接还是决定不放出来。推荐去买,裸猿三部曲都很值得看)&br&《裸猿》、《亲密行为》、《人类动物园》(裸猿三部曲)&br&《语言本能》&br&(语言本能的中译本翻译质量低下,不过因为书籍内容实在太好,所以乏善可陈;有条件最好读原版)&br&《超个体:昆虫社会的美丽、优雅和奇妙》&br&以及饶毅博客所有的科普文章:&a href=&///?target=http%3A///%3F22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网—饶毅的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分子人类学科普:&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65ddf790100yciq.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類學雜記—&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BC纪录片:&br&《灌丛下的生命》《与野人同行》《与巨兽同行》《与古生物同行》《与恐龙同行》&br&所有的道金斯系列&br&&br&TED演讲:&br&《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奇怪》&br&所有的道金斯系列&br&《美学进化论》&br&&br&另外你们也可以用维基百科查看任何你们感兴趣的词。&br&其他的可推荐内容我以后再补充。
【下文内容的写作我没有查任何资料,回答全凭印象,请大家只看作信息源。不必要去记细节。我没有核实里面的数据和细节。】【当然我保证大方向上此文内容不出错。】从一些角度说来,人类进化得确实快。虽然进化本身没有预期,环境选择永远选当时的环境里显而…
“对不起”,是弱者的保护色。&br&&br&公司的小职员,总是惶恐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是我工作没有做好。而老板,总是会说,你怎么这都做不好?都是你的错!&br&恋爱中的痴情女人,总是惶恐地对暴躁的男人说,对不起,我不该管你那么多。而男人,总是会说,你真是糟糕透了,别再烦我了行不行?&br&&br&但其实错不在他们,只不过他们的地位太卑微了,只得承担这不属于他们的责任。&br&&br&《小公务员之死》里面,卑微的小人物,会因为一件无所谓的事情恐惧,自杀。他也一遍又一遍地说:对不起。&br&&br&处于强势地位的人渣推卸责任,处于弱势地位的小人物承揽责任。他们以为,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就能获得体谅。他们以为,所有的错误都是源于自己的无能。他们习惯了被怪罪,也习惯了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真的以为那都是自己的错。&br&&br&对于心灵和身体上全都是弱者的人来说,对不起,就是他们免受世界压迫的唯一屏障。他们只能在口中低声念叨着,对不起,然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不相干的第三者来裁决。&br&&br&也许松子直到最后还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别人身上的那些不幸,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笨和爱,给别人添了麻烦,所以她直到最后还在说,对不起。&br&&br&她明白自己是个习惯于依赖的人,也是个情感支配理性的人,她出于善意做过许多错事,但生而为人就是如此,她无力改变。&br&&br&所以,生而为人,对不起。她带着绝望、无奈、歉意、恐惧,在离世之前,以仍旧卑微的姿态,承揽了这一切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br&&br&————————————————————————&br&&br&另:&br&&br&我不觉得这部电影是在探讨人格缺陷,松子的一生是个悲剧,也许她的经历非常特殊,但和她拥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br&&br&就像一个小孩子,被年长的孩子欺负,因为不小心踩脏了别人的鞋子而被扇耳光,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说对不起,也许他惶恐的以为,自己小心一些,不要踩脏那个大孩子的鞋子,就不会发生这一切,在恐惧面前,他连最基本的尊严都要失去,不知所措地哭泣、道歉。&br&&br&那不是因为他生而怯懦,也不是因为他有性格缺陷,只是因为压迫他的人太强大,而他太脆弱。从这一点来说,松子只是一个看起来长大了的孩子,压迫她的是生活,是整个社会,是和大孩子一样的成年人们。&br&&br&我在看完电影后一直想两件事情:&br&&br&我有没有像松子一样过?答案是有。曾经小心翼翼地经营一段感情,早上给她买了早饭带去,却被骂打扰了她舍友的休息。那时候我也曾忙不迭地说对不起。&br&&br&我有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欺凌过松子?我想也有过。也许我不经意的一个不耐烦,就伤害到了一个十分在意我、把我像宝贝一样捧在手心的人,甚至连她的道歉都不想接受。&br&&br&这样的现象一直存在,松子和欺凌她的人绝不是一个个例,他们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是你,也许是我,我们在许多不经意的瞬间,扮演着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角色。&br&&br&我曾是松子,也曾是欺凌者,也曾是满怀悲悯之心的旁观者。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突然有些难过。
“对不起”,是弱者的保护色。公司的小职员,总是惶恐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是我工作没有做好。而老板,总是会说,你怎么这都做不好?都是你的错!恋爱中的痴情女人,总是惶恐地对暴躁的男人说,对不起,我不该管你那么多。而男人,总是会说,你真是糟糕透了…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各位,所有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无论给出多么详细的赚钱方法,和自己创业经历,主要目的是为了炫耀而不是分享,赚钱确实不难,没错,关键是找到风口,但是核心步骤估计是没哪个傻瓜会说的。 &br&
就那个24岁1000万的,质疑的,赞赏的都有,不过有一个问题,首先他是淘宝卖什么的,竟然没人知道,让别人学习成功经验?&br&
要是我还真不信,我宁愿相信这种假设,淘宝店能上亿年流水的,除了化妆品,服装,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听那个人描述口气,似乎不是这2个方向的,那什么方向能这么赚?一说出来就穿帮了。&br&
为什么不肯说,有2个原因,1是当中涉及灰色利益链实在羞于启口。2是说穿了难道让你发财?我是来炫富的不是来教徒弟的。&br&
就目前而言,能赚钱的方向基本就是电商,互联网,娱乐,游戏,淘宝,就拿淘宝举例。&br&
5星淘宝店一年营业额过亿是肯定的,但是淘宝店几百万家,大部分都炮灰,100名以后的店基本等死,那几家独大的店是怎么做到的? 你搜索出来的前几名的商家,和排名100名后的商家,请问东西有什么本质区别?比如卫生巾,货源都一样,谁比谁更好?为什么有的店铺销量几万个,后面的挂彩?&br&
你去问成功经验,肯定商家会告诉你质量好,营销好,如果你真信了就上当了,我可告诉你,想上排名增加曝光率,要么就刷量作弊,要么就是和店小二有利益交
换,京东商城也一样。否则甭管你质量好坏,别人都没机会看见你,没错,现在淘宝京东抓作弊很凶,&b&刷量虽然是找死,但是不刷量那就是活活等死啊&/b&。当然增加曝光率有其他办法,比如非诚勿扰经常有淘宝店相亲女,这不就增加曝光率了?不过相亲女肯定不会承认上来炒作淘宝店的。&br&
做网赚,做导航,初始的流量是怎么做大的?那些大v只会告诉你结果,谁能现身说法告诉下怎么搞流量的?我见过太多的创业者以为开发个app往市场一放就可以发财了,结果上去了成炮灰了,甭管好坏,还到处群里面问怎么推广,当然一些所谓成功人士会告诉你,多做推广,上首发,不过这肯定不是推广的好方法,你知道在360官网排名靠前的app为什么会靠前吗?&br&
要么就是花钱问官方买排名,这对于大公司不是问题,但是小公司没钱怎么办?刷量作弊呗,360市场一半排名靠前但是不出名的都是作弊上去的,一抓一个准,至于怎么作弊,那就各显神通了,不过有一点肯定的,刷量就是做广告,至于用户能不能买账就靠自己了。&br&
360等可以花钱买排名,苹果土豪不来这套,一些开发者放上去就石沉大海了,没错,ios上面软件几百万个,可以说9成都是炮灰僵尸app,几十万个游戏,排名前20的都是上市公司开发的,吃香的喝辣的,前50名还不错,可以养活一个团队,掉出前100名,那就基本属于打酱油的了,你不作弊,不等死么?又是那句话,&b&作弊是找死,但是不作弊那就是等死。&br&&/b&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一帮刷量作弊公司发财的,一个灰色产业链就这样诞生,好的刷榜公司一年赚几千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然后我见过洗手不干了当起天使投资人,还特别热衷于创业者谈情怀。&br&
视频网目前都是亏本的,加上腾讯,百度等巨头加入,优酷等一直亏损的公司不得不投靠阿里找支持,没靠山但能赚钱的只有一家快播,也是靠色情视频赚流量,最后锒铛入狱, 而且我要告诉你,国内的视频网基本都是靠盗版发家后上岸洗白的,快播的失败之处在于发家后没有及时转型导致灭顶之灾。&br&&br&
为什么在中国,学历低人品差的人反而容易创业成功,因为屌丝要成功,肯定要拉下脸容忍一些行业灰度,甚至做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比如,摔倒老人诬陷搀扶的人,这个行为对于有情怀的人是不会去做的,但是从商业利益来看,这确实是好手段,因为即使穿帮也只是付出道德谴责的代价,何况名声也不值钱,但是一旦得手可以获得高回报,其他不敢说,至少在商业上,没这点品质,是很难成功的。&br&&br&
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大部分阶段,除了如刷榜作弊,黄毒赌等灰色产业链行业,少数rp爆发开发出爆款手游的公司,真正意义上能赚钱的是极少的,即使到上市后,如陌陌,涂牛,乐逗游戏,暴风都是在亏本运营,美团,58,滴滴打车,优酷,饿了么,也是融资多,亏损也多。&br&
而且手游黄金发展期已经过了,目前畅销榜前20名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或者知名手游开发商,前10名的几乎是网易,腾讯平台手游。&br&
几千个拿到风投的o2o公司目前没有能盈利的,不少创业者和风投意向书,一般都是吹嘘自己融资多少,营业额多少,市场占有率多大,但是基本没人敢吹自己盈利多少的。&br&
那么多成功的创业者,风投都没法盈利,必须烧钱融资,话说真有上的了台面的互联网行业不需要融资,一下子能赚个千把万的,我也想学学,而且不用我学,那马上又几十家公司搅局,市场占有了没关系,有腾讯,小米这2个搅屎棍保证让你喝一壶的。&br&
知道互联网硬件为什么几乎没人成功吗,智能手环开发出400一个,本来毛利润50%,小公司活得很滋润,小米马上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名,把售价订到79元,把这个行业的创业者统统玩死。&br&
现在硬件创业,风投都心灰意冷了,投了几年没个像样的公司,任大炮说房地产就是暴利,成本就是老婆的三围能随便公布吗?毛利润30%以上在整个行业是心照不宣的,但是手机等硬件行业真不是这样,在这行做大的,都是要扒光了衣服赤膊上阵的,比如华为手机,连续5年以上几乎0盈利甚至亏本,现在品牌做起来了才开始盈利,小米利润也是贴地飞行的,前者是无线部门补贴,后者风投在补贴,一年都是至少好几亿甚至10亿以上,吊死真是玩不起。&br&
目前手机市场利润格局,ios和三星拿走96%以上,其余厂商为了其余不到4%利润争风吃醋,&br& 前段时间传的华为供应链倒闭,其实就是各个手机厂商恶意竞争转嫁成本的牺牲品,&br&
能有大的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目前看是电商,o2o,要想靠广告产生高规格盈利其实难度是很高的,浏览器已经被各个大公司把持住,要么就是现象级的大姨吗等号称日活千万的app,一个月广告流水400万,去掉运营成本,1年纯利润千万都没有。&br&
垂直电商真的能盈利的就是聚美,其他的都是拿了风投赔本赚吆喝,哎,别人敢渗假,你敢不,工商局该找你喝茶了,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工商局不找他,谁让你爸不是市长呢?
一些bat背景出来创业者在公司平台下随便开发个产品,下载量都是几千万甚至过亿,几百次的都算失败的了,但自己出来创业做的东西发现推广就是大问题,即使量上去了,盈利模式有了,也会遇到大公司阻击,比如学习宝,拿到风投,盈利模式也起来了,就是就是简单粗暴的付费模式,接着百度出来个作业帮,开始不收钱并且搞各种抽奖补贴,把学习报揍得鼻青脸肿。&br&&br&何为商业的成功,我想举个例子:&br&
过节回去结果火车票卖光了,黄牛告诉我所有的票都有,但价格是的2.5倍。比如我要买上海去北京的,正常票价是553元,黄牛要1300,但是老板只给600元路费预算,&br&我该怎么办?成本的控制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大约这几种人。&br& 1 傻不拉几真花1300的人,自己垫钱的人,这就是传说中第一批阵亡的炮灰。&br& 2 一些人找到可行的办法,问黄牛买上海去昆山的高铁,黄牛要价50,上车后补差价,整体成本控制在600,完爆第一类人,而且手段是合法合理的。&br& 3 又有一批精明的人继续优化,上车后躲起来,等到徐州在假装刚上车的补票,这样预算就只在150左右,这样的成本控制将第1,2类人完全踢出局。&br& 4 一批赌徒铤而走险,索性不补票,下车赌能躲过出票口检查,如果能躲过,成本就只在50元左右,e租宝就是这货。&br&有3,4类人的存在,1,2类人士无法通过正规市场竞争胜出的,3类只是受到道德的谴责,在商业上确实是成功的。4类人要么特别成功,要么坐牢。&br&没有&br&
世界上的圣人和罪人可能谁都说不清,不过有一点肯定,没有谁能随便成功。袁世凯为了称帝对日本做出妥协,国父甚之,为了取得日本支持,一度承诺以东三省为利益交换。&br&
和叙利亚,利比亚反对派一样,真以为和教科书上说的,几个屌丝学好马列主义就搞定10月革命了?导师其实就是德国一手栽培的反沙俄政府武装,作为交换,伟大导师不顾党反对,不惜签订布雷斯特合约,割地百万公里,赔偿60亿马克给德国。&br&&br&一个精明的商人都是能深度洞察人性的,人性的弱点就是爱占便宜,喜欢听故事画饼。&br& 如果让你白给别人钱你肯定不愿意,那如果有人说如果你给我1千,就返还1万,是不是心动了呢?电信诈骗的思路基本就这样的。&br&
让你降薪20%还要多加班你估计不愿意跳槽,但是新老板告诉你,来这里干几年你会发现工资只是零花钱,等你干几年,体力透支后发现工资确实是零花钱但也只给零花钱,等走人后老板又去忽悠下一批。&br&社会游戏规则,财富,低位分配的权值分配就是零和游戏,你爬上去了,肯定有人相对低位下降。&br&就像股市,你赚的钱必须有人割肉,你考上名校,意味着其他人失去一个名额,电商促进了无数网店店主的就业,但是加速了实体店的死亡。&br&&b&商业的底线不是道德,是法律。&/b&&br&
在天朝,除了官富2代,赚钱手段合法光明,因为一代完成原始积累后上岸洗白了,其他是要走迂回路线。真正意义上吊死创业成功的是有,但&b&没有人敢说自己原始资本积累全部合法阳光。也没人敢说自己成功没有偶然因素&/b&,倒是许多高富帅把自己伪装成吊死博眼球,让公众误以为吊死逆袭很容易。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各位,所有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无论给出多么详细的赚钱方法,和自己创业经历,主要目的是为了炫耀而不是分享,赚钱确实不难,没错,关键是找到风口,但是核心步骤估计是没哪个傻瓜会说的。 就那个24岁1000万的,质疑的,赞赏的都有,不过…
推荐杨澜的一篇文章, &br&《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杨澜 &br&1995年的冬天,如果我再找不到工作,灰溜溜地回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br&&br&可我再一次被拒绝了。想起那个面试官的表情,我非常想抓狂。她竟然说我的形象和我的简历不相符而拒绝继续向我提问。我低头看自己的打扮,很明显,因为穿着问题,我被她鄙视了。我发誓我可以用我的能力让她收回她对我的鄙视。但我没有得到表现我的能力的机会。&br&&br&我的房东莎琳娜太太是一个很苛刻的中年女人。她规定我必须十二点之前熄灯睡觉,规定我必须在十分钟之内从浴室出来,规定我如果不穿戴整齐就不准进入她的客厅,不准我用她的漂亮厨房做中餐,她甚至规定我在她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br&&br&我非常讨厌莎琳娜这种所谓的英伦女人的尊严。但所有人都说,莎琳娜是最好的寄宿房东。&br&&br&我看不出她好在什么地方。就好比,当我很多次面试失败回来后,厨房里一点吃的都不会有。并且如果我上楼发出声音,她会站在卧室门口很大声地指责我。&br&&br&我刚刚洗完头发,坐在床上一边翻看报纸的招聘信息一边吃我带回来的面包卷。这违反了莎琳娜的原则。她冲上前来,一把夺过我的面包和报纸,用英文大吼:“你这个毫无素质的中国女孩!你滚出我的家!”&br&&br&我于是披散着头发,在睡衣外裹上大衣冲出了门。&br&&br&二十五年来,我以非常漂亮的成绩和能力一路所向披靡。从来没有人说我没有素质。&br&&br&我们家并不贫穷,但二十五年来我的妈妈一直告诉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明白以貌取人在这里居然成为一个正义的词语。这简直是对我二十五年的人生观的侮辱!&br&&br&我愤怒地冲进一家咖啡馆。天气实在太冷。我也很饿。&br&&br&咖啡馆里的人居然很多。侍者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把我引到一个空座位边。那是咖啡馆里唯一的空位。我的对面是一个英国老太太。她看起来比莎琳娜更加讲究,就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样尊贵与精致。我不由得下意识地收起自己宽松睡裤下的运动鞋。然后我看到她裙子下着了丝袜和漂亮高跟鞋的腿,以她这样的年纪,却仍然把这样的鞋子穿得非常迷人。&br&&br&在欧洲的很多高级餐厅里,衣衫不整是被拒绝进入的。我想我能进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穿了价值不菲的大衣。我不由得暂时收起自己的愤怒,说:“给我一杯热咖啡。谢谢。”&br&&br&侍者走开后,对面的老太太并不看我。而是从旁边拿了一张便笺写了一行字递给我。是非常漂亮的手写英文:洗手间在你的左后方拐弯。我抬头看她,她正以非常优雅的姿势喝咖啡,没有看我半眼。我的尴尬难以言明。第一次觉得不被尊重是应该的。&br&&br&我的头发被风吹得非常凌乱,我的鼻子旁边甚至还沾了一点面包屑!虽然我的大衣质地非常好,但我的睡裤被它衬得很老旧。我第一次有点看不起自己。这样的打扮,我有多不尊重自己,以致使别人觉得我也不尊重她们。我想起下午去面试时自己的日常便装,那应该也是对一个高级经理职位的不尊重吧?&br&&br&当我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了。那张留在铺了细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笺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写英文: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br&&br&我逃也似的走出了那家咖啡厅。莎琳娜竟然坐在客厅里等我,一见我就对我说我超过了十二点十分钟才回来,所以明天必须去帮她清洗草坪。我答应了她。并向她道歉。&br&&br&我发现莎琳娜教了我许多同样有用的东西:十二点之前睡觉能让我第二天精神充足,穿戴整洁美观能让别人首先尊重我,穿高跟鞋和使用口红使我得到了更多绅士的帮助,我开始感觉自己的自信非常充足而有底气,我不再希望别人看我的简历来判断我是不是有能力。&br&&br&我最后一次面试,是一家大化妆品公司的市场推广。我得体的着装打扮为我的表现加了分。那个精致的干练的女上司对我说:你非常优秀。欢迎你的加入。&br&&br&我没有想到,我的上司居然就是我在咖啡馆里遇到的那位英国老太太。她非常有名!是这个化妆品牌的销售女皇!&br&&br&我对她说:非常感谢你。是真的非常感谢她。非常感谢她那句: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虽然她没有认出我。是的。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我在后来的后来,都一直记得!
推荐杨澜的一篇文章, 《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杨澜 1995年的冬天,如果我再找不到工作,灰溜溜地回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可我再一次被拒绝了。想起那个面试官的表情,我非常想抓狂。她竟然说我的形象和我的简历不相符而拒绝继…
想到了几点,从男生的角度说一下这个问题:&br&&br&1.男生理应注重自己的外表。包括穿衣搭配、皮肤护理、身材控制以及发型管理。男人注重自己的外表,不会被嘲笑、鄙视或者显得娘娘腔,相反会让人觉得礼貌又帅气,让自己受到更多的欢迎。我们在学生时代被老师和家长灌输的男人不该太注重外表的观念是错误的。&br&&br&2.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注重外表的基础。眼神、气色、皮肤状况是很难掩饰的,女生尚可以通过化妆来掩盖不好的身体状况,而男生则无法掩饰。&br&&br&3.永远不要担心在健身房中会把“肌肉练得太过了”。保持完美流畅的肌肉线条是件需要持续投入的事情,健美和健身完全是两个概念。&br&&br&4.在穿衣搭配上多听女生尤其是懂行的女生的意见,你自己的想法就是一通狗屁。&br&&br&5.有重要的约会和见面前请一定先洗个头,抹两把水或者啫喱只会让你的发型更丑。&br&&br&6.在完成5的前提下,最好能够再刷个牙。&br&&br&7.妈妈对你外表修饰和穿衣搭配的指点,包含了她浓浓的爱,当着她的面一定要虚心地全盘接受。在离开她的视线后,继续该穿啥穿啥。&br&&br&8.舒适和好看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和取舍。&br&&br&想到再补充。
想到了几点,从男生的角度说一下这个问题:1.男生理应注重自己的外表。包括穿衣搭配、皮肤护理、身材控制以及发型管理。男人注重自己的外表,不会被嘲笑、鄙视或者显得娘娘腔,相反会让人觉得礼貌又帅气,让自己受到更多的欢迎。我们在学生时代被老师和家长…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28 人关注
931 人关注
421 个回答
5647 人关注
337 个回答
225 人关注
102 个回答
914 人关注
12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正都要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