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打的创客数码主打的优势是什么?听说是大学生创业的?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创业大家谈:大学生“创客”如何炼成?
来源:作者:刘茜
当创业的号角一再被吹响,国家层面第一次系统性,对高校创业教育画出具体路线图: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客观地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面对的困难更多,“怕失败、没兜底”自然是许多打算创新创业学子的首要顾虑。
  当创业的号角一再被吹响,国家层面第一次系统性,对高校创业教育画出具体路线图: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然而近日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创业成功率3%,这一数字仅为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1/7,而我省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1%,低于江浙。因此创业学院作为创业人才的储备库、智囊团,如何培养“创客”被提上日程。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动权”。如今各大高校之间比拼的不再仅仅是创业人数、创业竞赛、创业项目……我们需要不仅仅是一些样板式的人物和项目,更需要大批创客的涌现。大学生“创客”如何炼成?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曾雯 陈勉宏
  ■对话
  创业教育着眼点在“人”
  暨大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互联网创新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商业智能、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作为中国互联网早期从业者,从2000年前后就参与互联网(即时通讯)创业。从业十余年来,实现了从软件工程师到科技专家和电子商务专家的转型。作为一个曾经的成功创业者,如何培养大学生“创客”?南方日报与他进行了对话。
  高校创业学院有必要也有价值
  南方日报:大学生创业热潮袭来,但在创业教育的推行过程中你们遇到不少阻碍吧?
  汤胤:主要的困难和挑战仍然来自受教育者的心态。鉴于整体大环境,学生和家长普遍指望就业,而大多数学生参与创业学院的活动,只是想多一些体验,功利点的甚至只是希望简历上好看一点。
  创业教育不容易,甄选项目的过程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且创业教育投入实践,物理场地必不可少,这也成为我们发展的一大瓶颈。多数同学只是希望有所体验,真正需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大多都退缩了,导致很多项目执行不落地,到毕业之前无法成型或获得一定的现金流,多数只能放弃,更不用说与天使投资对接。
  南方日报:你认为创业学院在转型期的中国有存在的必要吗?
  汤胤:高校创业学院有必要也有价值。我国进入创新创业引擎驱动的社会,客观上要求在校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码在符号层面上有创业这件事情存在,若他能够或多或少参与创业学院的活动,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对于他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或者主导创业都会有非凡的引领作用。然而一说到鼓励创新创业,有关部门的第一反应是开一门创新创业课程,把创业教育沦落成创业教学,这并不合理。
  当然从学生对创业的理解程度来看,有些内容有必要开设创业课程,也有必要以创业学院、创业教育部等形式来主导。很多同学以为有个想法就可以创业,事实上有很多商事注册、税务法务,以及商业模式的推敲,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集中传授。但这当中大多数不适宜以课程的方式进行,讲座或者实验课形式或许会更好。
  视野狭窄和执行力差是创业成功率低主因
  南方日报: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的现象你如何看?
  汤胤:我认为视野狭窄和执行力差是主要原因。学生项目的确非常需要辅导,但视野问题不是大学教育就能解决,这跟创业者之前的经历、阅历和积累息息相关。大学阶段应当将学分制落到实处,鼓励学生休学创业或就业。
  南方日报: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汤胤:高校想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必须从学制上改起,给出相当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实践。在一个模仿和山寨文化没有生存空间的市场里,自然每个人都会选择创新。
  但创业是一个极其烦琐、周期长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创业者要具备各方面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有一颗坚定的心,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很多学生不具备这种素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其优势在于培育了硅谷这个创业之都,创业生态十分完善,同时美国的大学生很早就接触社会,在进入校园时就已有独立的人格和开阔的视野。加上教育制度的鼓励,例如休学、延期毕业的措施,其创业项目很容易受到天使投资关注并推进到做强做大。
  南方日报:人们很容易用项目成功与否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
  汤胤:现代社会太讲究创业的成功率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功利的想法,脸萌类的创业项目虽然未能获得持久发展,但其证明了团队和创始人的能力。最后他们也获得天使投资,说明投资人看重的是团队而非项目。更深层次地,不管是创业教育还是天使投资,着眼点都在于“人”,而非项目。
  南方日报:现在大学生创业热潮高涨,也有人甚至不惜放弃学业而去创业。
  汤胤:创业教育是“教育”过程,实质上和社会功利的思想有一定的冲突。学生寄希望于创业学院能提供很好的商业机会和平台,这与教育的初衷有一定脱离。创业教育是埋下种子,至于种子一年之后发芽,还是十年之后,要看种子本身,创业能否成功还要回归学生本身情况,不能完全寄托于教育本身。
  商业模式的构建是大学生创业的短板
  南方日报: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短板在哪里?
  汤胤:商业模式的构建是大学生创业的短板。如果一个不太好的项目,大家给他使劲儿堆资源,在这一块太快速导入资源和人脉,有时候反而害了他们。实际上,他的成长没有真正走好,需要反思这个问题。
  大学生创业跟其他创业一样,得找对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有创新,创业是特别接地气的。不能单纯为了鼓励开办而做。学院教育应注重创业个案处理,为每一个创业者建立他的需求,更有效务实。公共资源配套上还要更务实。
  公共资源提供方与大学生创业需求上的对接匹配有差距。通常,公共资源提供方关注营造一个宏观政策,整体氛围,再塑造树立一些典型,但创业更多需要的是具体的细节帮助。当需要启动资金时,你引导高大上的资金意义不大。
  ■观点
  对大学生创业尺度可再大点
  广州阳普湾创新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立新认为,对大学生创业尺度可以再大一点。现在很多机构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太过于苛求。比如很多人都在质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操性,但大学生这个阶段就应该敢想。
  他表示,懂互联网的只可能是当代大学生,懂当下这个时代的也只可能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才更懂将来的市场,因为他们才是将来的市场。未来注定是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创业其实失败成本很低,所以即便是项目不切实际,也可以大胆尝试。试验多了,创业的素质也就炼出来了。在校项目不成功,不代表以后的项目不行。“美国硅谷里面有很多公司,最开始别人都以为是异想天开,可最后,成功的就是它们。这些项目很多都是大学生创业的项目”。
  他还建议,尽量创造条件让创业大赛的项目落地。他认为,大赛项目的转化无论成功与否,都是锻炼创业素质的好机会。
  中大靳祥鹏老师也认为,很多人质疑创业大赛项目没有实操性,以至于很多项目白白浪费掉。据介绍,每一年中大创院的学子均会投身各种创业大赛,在“昆山杯”、“挑战杯”和“创青春”等竞赛的最高颁奖台上,总能看到中大创院学子的身影。
  靳老师表示:“竞赛是实践的一部分,应当作为检验学生知识盲点、创业计划完备程度、市场适应程度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一种目的而存在。”“其实每年各个高校指导参与竞赛的项目很多,但能够脱颖而出、真正落地的却很少。很多人认为项目异想天开,其实只要得到一定的扶持,其中有不少项目是可转化的。”靳老师如是说。
  大学生创业者吐槽,项目转化社会和学校支持不够,但“口袋兼职”创始人张议云却认为,创业的能力包括去争取资金,而不是坐等人来扶持,他自己从来没借助过官方的任何资助,无论是政府的还是学校的。“主要是程序太慢。比如我有段时间很缺资金,但如果按一些程序去申请,官方资金总是下来太慢了。等资金到位,要不我的项目就已融到资金,不需要它了;要不我的项目早就死了。”
  张议云认为,现有的社会资源已极其丰富,自己想要找的资源基本都能找到。“实际上,不是我找资金,是资金找我。只要是项目够好,资金不是问题。大学生要主动到社会上去争取。”
  ■成功案例
  中山大学
  创业黄埔班三期学员2009级本科生黎展说:“创业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商业基础知识,避免了许多创业道路上的弯路。”毕业两年的他创始的APP“佳学”数次冲上苹果APP STORE教育榜单前十。日前,他也被评入“2015中国商业年度最具创意人物100”。
  中大黄埔二期学院计算机科学专科本科生马朔早已是创院名谱录上的一员,大学期间带领团队参赛时早已是常胜将军,大三时便已拿下50万美元的投资,而今作为火烈鸟网络技术公司的CEO,他仍在移动网络技术的创业大路上前进不止。
  同为黄埔二期学员的2007级管理学院本科生陈满谊与她的瀚潮也逐年为绿色事业作出贡献,早在2010年“昆山杯”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上,便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总决赛的冠军,拿下了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而今她的企业已逐步开发出一系列生态产品,获得不俗口碑。
  广东财经大学
  该校利用包括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MBA创业基地和创业模拟室等,孵化创业项目。
  位于三水校区的商业城面积达到2250平方米,不仅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培训,而且协助创业企业争取补助、贷款、减免、奖励等有关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创业大赛项目成功转化。广东财经大学艾晨斯咖啡创始人吴志伟表示,当年他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教育部的第一期华图教育大学生创业基金大赛,并获得银华奖,赢得15万元的种子基金。后来在老师帮助下在学生创业园成功创业。
  目前,学生创业园区共有包括艾晨斯咖啡、明轩书店、不二社等12个创业项目。其中,2012年开业的艾晨斯咖啡,第二年就成功将分店开回了学校总部,第三年就在大学城校区再开一家分店。
  ■创业评论
  培养大学生“创客”
  不能急于求成刘茜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格外引人关注,也被寄予无限希望。
  我们看到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大学生创业”就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词汇,当时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风起云涌,在一帮网络英雄的造势下,很多大学生都做起了创业梦,那时,撰写创业计划说明书很是时髦。此后的10年间,无论是政府部门、高校,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可是现实是无情的:大学生创业率极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低。前者不到大学毕业生数的1%,后者也只有整个创业数的1%不到,结合两者计算,每年600万之众的大学生,仅有几百人能成功创业。
  近年来,我省已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其中,就包括已正式下发到各高校,总计2000万元的“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但是,大学生创业仍旧没有太大起色。给大学生创业泼冷水的企业家倒越来越多。
  其实如果希望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能有个项目,拿到风投,是非常大的误区,不是很现实。创业需要一个生态环境,并非一蹴而就。但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期望,类似在做拔苗助长,没有耐心,期望短期产生绩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有些大学生在创业大赛中拿到好名次,就急切地希望它立即转化,最好是上市成功。有的获奖学生们也是急功近利,拿完后去保研的不少,并未真的去创业。
  客观地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面对的困难更多,“怕失败、没兜底”自然是许多打算创新创业学子的首要顾虑。
  因此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真正有行动哲学的人太少。不管怎么样都要走出第一步。学生总觉得要设想完美,但第一步都走不出去就根本没用。现在我们学院很多资源、资金、投资人都帮学生聚拢好了,就等学生项目,可学生反而不敢干。
  另外,学生创业的一个毛病就是坚持不下来,还有团队不成熟的问题。很多团队人员的组成也没有互补优势,项目一开始设计得过于理想,做着做着,时间一长,碰到一些波折,或是涉及到利益,就发生一些矛盾,最后就觉得没意思了。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专家建议,组建团队不一定总是找同学,找些师兄师姐,不同年龄阶层的会好点。
  有企业家曾说,创业过程中,团队远比点子重要。如果大学生在学校时成功地组建了团队,即使他们创业项目不成功,以后走到社会上懂得团队合作,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伐。
  大学生创业素质较差原因何在?有不少教育人士将这归因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太过薄弱。教育部也开始意识到了此问题且强调,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笔者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为降低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在大学创业并非是“以创业促就业”,更大意义上,是锻炼创业者本人的能力,培养一批新型高素质现代的创业管理人才。
  因此我们对高校创业学院衡量的标准应该以短期内有多少大学生创业,创业项目融了多少钱。有可能是几年以后才创业,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近或远,敢于做一些创新性、创业型活动,都算成功。
  在笔者接触的众多大学生创业项目中,计算机、建筑建工类专业相对容易出创业者。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是解决社会某个需求而诞生,基于技术性的创业并不多。而学校的资源投入也是有限的。因此高校创业学院可以尝试走出课堂,走到广东经济实际环境里,注重和粤商结合。这样能更好地打造“创客”素质。
  “创院是学校提供的平台,学生容易对接到资源与帮助,同时也能系统地学习创业的知识和管理的能力”,中大黄埔七期学员方学宇表示,仅仅看到创院的优势是不够的,“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知行合一很重要,要自己驱动自己,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和便捷的渠道更高效地挖掘自信、资源,让自己的项目或公司达到一定的层次。”
  因此我们看到,高校培养“创客”的可喜变化,各级各类高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更是不计其数,暨南大学筑起大学生“众创”平台,各个学校的创业学院平台的搭建,旨在建成集创意培育、创业实训、创新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并由此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据统计,2014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比2013年同期增加6.35%。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仍未完全形成,创业比例仍然比较低,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因此,不仅需要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码,而且要从学校开始形成创业文化。
  因此许多专家呼吁,一定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设创业课程,创新学分认定制度,允许“学生创新有成果,可申请免修课程”;鼓励高校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等校外人士兼职创业导师,对创业学生实行一对一指导;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模式实战演练机会,多利用孵化基地和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客观上说,虽然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开始起步,但确实在高校中很薄弱,存在师资缺乏、教育理念陈旧、内容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创客”培养任重而道远。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邹长森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国内外科技动态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放弃20万高薪的体面工作去卖凉皮,庄栋的做法引起巨大争议。有人感佩其敢想敢干、不怕吃苦的劲头;有人为他的冲动感到惋惜,认为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应该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
创新创业正成为社会一大热点,人们创业勇气的增加、心态的转变,也离不开创新意识的提升。应当看到,创新创业并不是鼓励不衡量自身情况,就盲目地扎堆赶时髦。 ...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蔚然成风,像庄栋这样放弃现有生活,决心重新来过的大学生创业者还有很多很多。庄栋的创业勇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
国内很多大学生尚未准备好,就过早出来“主导”创业,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很高。李开复表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更好 的选择。“国内教育更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对于学生执行力、团 ...
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平时的上课,我们还有社团、课外作业、玩耍、谈恋爱等等,如果在加上创业,你一天的时间基本就没了,所以选择创业,基本就拒绝了好好听课,或只能投入更少的时间,如果你敢说你都能兼顾得来,那我 ...
1. 小米再不回归初心就很危险
2.传统行业的霸主在互联网时代依旧能称霸
在邓德隆看来,做商业,就是要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植入一个“陀螺”,酷似《盗梦空间》里的情节,让这个“陀螺”成为消费者认知的始点,接受商家 ...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织形式选择。目前法定的公司组织形式包括一人有限公司、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三种形式。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建议直接注册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 ...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织形式选择。目前法定的公司组织形式包括一人有限公司、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三种形式。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建议直接注册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有限责任公司。 ... ...
创业团队前仆后继,大学生创业激情一浪高过一浪,但创业不是儿戏,创业项目能启动,算是第一步,但能走到最后的,凤毛麟角。创业失败,很多面上是项目和团队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往往在于法律风险方面。 ... ...
想大学生创业,想要干大事就不能把面子看得太重。那些改革开放初期致富成功的人,就是因为摘掉了虚荣面具,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年到第三年,看似有两年的时间,但这个时候企业的变化反而没有第一年那么大。如果企业还存活着,那说明他至少找到了方向,度过了婴儿期,开始步入幼儿期。 ...
我把大学生创业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的前三个月,第二阶段是创业的前一年,第三阶段是创业的前三年。
在大学生创业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有一些外界的干扰,你必须苛刻的要求自己,拒绝一切的干扰,哪怕这种干扰在你的创业或人生之路上是善意的,因为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
理想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高度内聚和精简同时拥有互补的技能树,这意味着有个体间相当大的差异性,但在下面两个层面,最好有较强一致性。
团队成员的技能集合和工作效率集合,应能支持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健康速度,并抵御潜在风险。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Powered by新华网 & 广西频道
桂林市高新区国税局助力高校大学生“创客”创业
  近日,桂林市高新区国税局一行5人来到桂林理工大学, 与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科技园联合举办税务知识进校园企业座谈会,向该校大学生初创公司负责人代表宣传税收知识和政策,并就初创企业提出的税务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座谈交流中,该局干部向高校大学生“创客”们讲解了税收的重要性,强调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就税务登记管理与办理流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和最新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向大学生“创客”进行了现场解答和交流。通过座谈交流,该局收集到很多大学生初创公司对税务部门的政策诉求信息,并表示今后将在政策范围内向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支持,以实际行动为高校大学生“创客”创业提供助推力。(米兰 赖萧远)
[责任编辑:大学生“创客”:扶上马还须送一程
“创客”正在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热词。而大学生更是一支蓬勃生长的创新创业生力军。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现在每年有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占总量2%左右。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创业者,每年大学生创业群体约20万人。
根据国际创业界的普遍规律,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资源、实践经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凤毛麟角。在我国,创新创业方兴未艾,体制机制尚待完善。走出“温室”的大学生“创客”,还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
扶持政策“盲点”多 创业成本超预期
“如果被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可以每年减免一半的营业税费,我们前后去了六七趟工商部门,反复修改申报材料,费时一个多月也没办完,就放弃了。”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飞送骑士团”,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谢雄航有喜也有忧。
“飞送骑士团”是一款校园配送业务。依靠这个项目,创业团队不仅赚到了钱,注册了公司,创造24个勤工助学岗位,还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并发展对外租赁平台。
不少大学生“创客”表示,当前的创业就业环境并不理想。场地租赁、执照审核、创业补助、员工社保补贴等很多优惠政策在现实中还难以顺利“落地”。
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我国创办新企业的效率低且成本高。发达国家创办一个公司平均是六道程序、一个星期,在我国平均是14道手续、38天。一般发达国家的创业成本不会超出个人创业者当年收入的1%,在我国则占创业者当年收入的4.5%。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工作政出多门,许多扶持政策不利于大学生了解、申请。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指出,2014年起,为引导扶持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社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部门、各级政府应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享受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使好的政策便于执行、执行到位。
资源整合难度大 税费减免难获得
沈阳一位大学生创业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公司全年营业额52.1万元,利润26800元。他依法缴纳了全部税费,其中增值税缴纳24300元,个人所得税缴纳10120元,企业所得税缴纳6700元,残疾人保障金2265元,房产税2100元,共计纳税45485元。纳税总额相当于全年营业额的近1/10,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近一倍。
吴江指出,国家实施的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门槛较高、手续烦琐,实施效果有限。大多数创业大学生只能自筹资金创业。
部分大学生反映,银行针对大学生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门槛较高,需要学生提供1名到2名担保人,一般要求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申报材料多。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刘铸说,从2009年到现在,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了250多个企业,基本上没有申请到小额贷款。虽然政府准备了5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到现在基本上没贷出去。
此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和谈判经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融资困惑。“往往是千辛万苦和投资人见上面,对方一听就直接拒绝。有的投资者上来就要求大部分股权,我们又成了风投资本的廉价劳动力。”一位大学生创业者说。
创业教育不深入 同质竞争难成长
“学生创业不懂市场、不懂销售,也不太懂产品,需要指导。特别是产业里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一方面借鉴阅历,一方面搭建人脉。”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吴子扬对记者说。
吴子扬和同学设计推出国内知名象棋软件“棋天大圣”,在学校创业基金支持下,他们创立了天骄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名称的“骄”字来自指导老师王骄的名字,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路人。刘铸指出,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但此条文至今仍在试行。部分高校走过场、摆样子、应付检查、虚报数字的现象严重。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高校,开设创业课的老师本身没有创业经验,老师只凭课本知识讲创业,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些学校尝试邀请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教师,但这些人即使能抽空前来,也大多是概略地讲讲创业经历和人生感受,随意性较大,效果不理想。
由于创业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普遍创业意识淡薄,不少学生甚至曲解了创业的概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向1.2万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你认为什么是创业,什么是创业教育”这一问题,80%的学生回答“创业就是做生意,创业教育就是让老师教我怎么赚钱”。
刘铸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应分两个层面进行引导。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理念培养,此部分可由接受过创业培训的教师承担,属于通识教育。二是面向有创业意愿或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课程,由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和专业研究背景的专家教授参与授课。
此外,专家也指出,为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等不同名称的孵化器形式在全国许多高校、省份落地开花。但由于创办门槛低,许多地区孵化器项目一拥而上,部分项目仅停留在“造壳”形式上,不仅难以发挥实质作用,同质化恶性竞争苗头也逐步显现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创业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