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组织一个各老乡孩子以后上大学的学费的国家留学基金委 学费需要登记吗

南迦巴瓦1999: 回复@新老宋: 制定和执行这种逆向歧视的少数民族政策的人不是汉奸是什么?//@新老宋:回复@宇宙自然流:TG自己把少民宠... - 雪球&来自回复: 制定和执行这种逆向歧视的少数民族政策的人不是汉奸是什么?//:回复:TG自己把少民宠坏了。没有原则没有公平:知乎,如何看待最近的凉山姑娘作文
&匿名用户米小珂、杨忆、张梓寒&等人赞同真的这个地方就是刁民,真的,在四川的都知道。凉山州盐元源县,发生的真事,有个支教老师去那边支教,家访没忍住放了个屁,他们觉得是侮辱,闹起来最后赔4000了事。彝族那边的工地都不招彝族民工,你要招了彝族民工必然会有彝族民工从一个摔不死的地方刷下来,或者拿砖刀切自己手,然后其他的人就站在工地门口堵着要赔钱,你不赔个十万八万的根本不可能。这都成了他们诈骗的专业流程了。都不招没得骗咋办?上报纸呗,说自己彝族可怜,干个民工活还被歧视。马上就有接盘侠接了。如果你抵抗不招,没事,人家组团去你工地明目张胆的拿钢筋,看倒也没用,几百号人呢!就算真的抓住了也没事,法不责众,何况是少数民族几百号人,最多把钢筋还回去。公司也不招彝族的,招了你公司东西分分钟没有。当地旅馆也不敢接待彝族的,为什么,他们居然拿门夹自己手,自残来诈骗。他们赚10块花100,去商店只买好烟好酒,没钱买东西就压身份证,呵呵,过些人店主下场就是亏了好几千,留下一堆身份证。去彝族那边,有的地方诈骗都成出名了,看到车来就往车下扔死鸡死狗,然后拦车,不赔个三五千的别想走,什么一只鸡这么贵,听他们善良村民给你慢慢道来,什么母鸡生蛋,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死了公鸡呢,公鸡死了母鸡肯定会忧郁,这样就影响下蛋了。有的地方最喜欢扔解放军的车下,军民一家吗最好坑了,听说有个营地外有棵桃树长到营地里面了,有个士兵摘了,呵呵,直接被敲诈了8000。听说有人尿急,下车撒了尿,直接被拦住,为什么,说在这撒尿对他们不敬,硬是让人家赔了3000块。凉山那边拐卖孩子特别多,那些彝族妇女没事就去医院,跟那些妈妈说话亲近,乘机偷孩子。反正你要敢开车弄坏他们的花花草草啊,就看住你要钱没个几千的你很不走不了。想不赔钱不可能的。最后一句:2007年,凉山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高达1.3万多人;检测出HIV感染者已超过6000例;孤儿有8000个,而能够得到救助的不足2000人。每个村评价40%吸毒,严重的70%甚至更多可以说这个名族真的彻底烂掉了,好吃懒做,拐卖孩子,吸毒,艾滋,打架,酗酒,滥交。即使是精英也一样,酗酒和滥交是免不了的。(对我言论有怀疑的可以去彝族吧看看。在评论不迟)匿名用户鹿肥肥、山丘之卒、宋宋宋怂怂&等人赞同直言不讳地说,同情个例,不同情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鉴于一些人的阅读能力有限,我先在开头重点声明一下,本人所写并非歧视少数民族,中华大地上有的是勤劳的少民,只要你肯用双手耕耘,就没人有资格歧视你,企图不劳而获的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活该被人瞧不起,不分汉少,有些人的小心脏不要太脆弱敏感了。)今天央视专门报道了此事,全国人民也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1,这家孩子根本不缺钱,在作文走红之前,他们就每人每月678块(实发入银行账户),外加其他各类国家补助,足够他们衣食无忧,且他们上学也是免费(学杂费、学费全免,寄宿制),他们经济上没有困难到三餐不济衣不遮体;2,这篇作为有成人人为改写的嫌疑,有网络推手推动的嫌疑,简而言之,这作文走红绝不是偶发事件。把目光从这个个例上移开,再看看国家对凉山州地区的教育投入如何。日的四川日报第五版新闻纵深版有一篇专题报道《大凉山教育三问》大凉山教育“三问”---四川日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几个事实:1,2013年国家对凉山州的教育投入为65亿元,较2012年增加5亿元。略微推测一下,2011年国家对凉山州的教育投入也不下5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年,国家对凉山州地区的教育投入不少于180亿元,或许很多凉山彝族不清楚这180亿是多是少,你们可以打开一些省份的省教育厅官网,查询一下一些省份对教育投入的十年规划报告,以今日在微博上看到的网友评论对比黑龙江与凉州教育投入为例,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年黑龙江省对县域学校的教育投入规划总额为222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凉山州四年的教育投入就超过了一个省份十年的规划投入总额。凉山州人口470万,而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黑龙江小初高学校学生就接近400万,你们算算,是凉山州的孩子得到的教育投入多,还是一个黑龙江省孩子的多。2,除了国家投入,凉山州还云集了国内外各路NGO几百家,各路基金会不知多少,各路支教人员不知多少。从新闻上来看,一个加拿大教育基金会十年来的教育捐款就在3000万元人民币,由此想象一下各路NGO给的钱总额又得多少?综合以上两点,国家绝对不亏欠凉山地区的彝族,每年投入巨额教育经费来提高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其力度远远大于给一个其他经济中等省份普通孩子的教育投入。同样的,大家可以继续查查国家每年对凉山州的民生投入又是多少。中国有那么几个少数民族区域,国家对其的总投入远远超过该地区的财政收入,不止凉山一处,彝族一族。同样,汉民族也绝对不亏钱少数民族,这些巨额的财政投入背后,是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辛苦劳动创造所得源源不断输血给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那么,为什么凉山还这么穷?今天在媒体和微博上都看到了这样的说法,相当一部分凉山的彝族人把政府给的经济树苗拿回家当柴火烧,给的种畜杀了吃肉,给的补助用来买酒吸毒,平时不干活,好吃懒做。这些说法,我在几年前就见过一些志愿者提起,他们一方面痛心该地区的贫困现状,一方民痛恨该地区的民风,一个人两个人说这种现象,你可以说这是个例,可是网上那么多类似声音,凉山人你们怎么解释。国家巨额的财政投入、几百家国内外NGO云集,为什么这地方不见起色?难道不是该地区民族自身出了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坨烂泥扶不上墙。绝对不能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地理闭塞等客观原因。现在的中国,只要你肯付出劳动,就绝对不会挨饿。可是据我这些年看到的一些报道,有些少数民族的青年连站流水线都嫌累不干,政府辛辛苦苦建立的脱贫劳动计划,这帮青年干了几天就撒丫子跑了,这种懒货受穷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难道还能怪天怪地怪国家?也许楼上那位凉山答主会不服气。我想问问你,国家的生育政策上说的很清楚,少数民族家庭最多不能生超过三个,这最美作文的孩子家生了几个?教育资源有限,一家五六个这样的生,试问多少财政投入才能填补这无底洞?凉山州的彝族要伸手向国家要多少钱?要向勤恳工作的汉民族百姓要多少钱?这年头,汉族人多生一个被往死了罚,老谋子生了三个被罚768万,可是西北一个少民家庭生了十个,央视微博竟然号召大家捐款,试问国家到底要负责这些少民的衣食到什么时候?我再问问,这个最美作文的女孩的父亲是怎么去世的?是病逝的,还是吸毒而死?如果网上那些说法属实,很多彝族人拿钱去吸毒,没钱养孩子,这是国家的过错吗?是汉族人的过错吗?还是这个民族自己出了问题?--------------------------------------------------------------------------------------------------------------------------------------------昨天央视白岩松问询小女孩的老师,这作文是不是小女孩自己写的。这老师顾左右而言他半天,才正面回复这个问题。小女孩的作文我看过,大家也都看过,如果我们只读一次,会觉得这作文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但是如果我们多读几遍,就会感觉什么地方不对,不信大家试试。现在网络上出现的热点,很多不是偶发的,而是被网络推手推动的。凡事冷眼看几天,多有意料不到的反转出现。可能有些人会说,不管这作文是不是被成年人改写包装过,但小女孩的家庭惨剧是真的。是的,如果是一个或者几个家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同情孩子,可是如果如此悲惨的情况集中出现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身上,我们就该暂时停止无用的悲天悯人,思考解决该地区问题的其他出路。很简单,你的悲悯已经成了该地区该民族赖以好吃懒做的动力之一,你的捐款很有可能成为各路骗钱慈善机构的囊中之物,你的关爱不仅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导致该地区进一步恶化,你觉得捐款捐物是帮助了一个孩子,可随之带来的潜在后果,是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牺牲品。上述现象在地球上其他角落并不鲜见。经常有人用语言隔阂作为部分少数民族无法成为现代工业劳动力的理由,并以此证明这些少数民族只能留在大山里是该历史背景造成的。这种理由是极为荒谬可笑的。仅仅作为现代工业劳动力的话,语言根本不是问题,只要有过参观或者工作在流水线上的人自然能领会这个道理。流水线上不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语言,你只要懂得把一颗螺丝从筐里拿出放进部件的螺丝孔内即可,同样的,建筑工地也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中国各个角落的建筑工地有各个操不同方言的包工队建设施工,一个普通的力工不需要明白繁琐的图纸,你只要懂得把一车砖头从A点运到B点即可,在包工队里,包工头就是老乡,乡音总听得懂吧。凉山在四川,中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四川,难道四川就没有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农民工来自比凉山更为偏僻的山区,他们是在山区里好吃懒做吸毒喝酒,还是走出来用一付肩膀挑起一个家庭?全国呢?地理和语言的闭塞根本就不是你不劳动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一些少民从不想走入现代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意味着高强度的劳动、长时间的枯燥乏味、规律的作息和严格的纪律,他们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但又想要享受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好处,就这么简单。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土地上从来就不乏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年贫困,他们常年伸手,他们常年接受各路救济生活却不见起色。政府给钱,拿去喝酒吸毒,政府给树苗,拿去烧火,政府给种畜,杀了吃肉,这样的地方和现象,绝不止于凉山一处。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有足够的样本做对比,地理、语言都无法成为搪塞的借口。还有凉山彝族以奴隶制为借口,说彝族是从奴隶制直接跳到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要体谅他们的一些观念。这就更加可笑了,奴隶制代表什么?代表大部分彝族人都是奴隶,都是免费的劳动力,古往今来天底下有好吃懒做的奴隶吗?难道凉山彝族大多数都是奴隶主后代不成?东北的鄂伦春族还是从原始氏族社会跳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呢,人家过得怎么样?二十年前,国企改制,下岗大潮,东北几百万工人一夜之间失去饭碗,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瞬间崩溃,家乡有些工厂三年不发一分钱工资,却不允许工人自谋生路,家属楼被断水断电,连做饭都成了问题。我亲眼见过同学的妈妈每天在菜市场捡地上的菜叶拿回家做饭吃,亲眼见过同学的父亲每天靠扛煤气罐供孩子读书,这些下岗工人都是快五十岁的人,难道他们比最美作文的小姑娘的父母壮年富于劳动力吗?他们尚且去辛苦劳动,小姑娘的父亲呢?下岗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半辈子,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在快退休的时候被踢出工厂,他们不需要帮助吗?如果政府给他们补助,他们会拿去吸毒喝酒吗?到底谁才真正值得同情?在现在这个同情心泛滥成灾的时代,我们不该反思反思吗?--------------------------------------------------------------------------------------------------------------------------------------------有些朋友说不论作文是真是假是不是他人改写,把问题抛出来总是好的。凉山彝族问题以前真的不被人注意吗?问题没有抛出来过吗?当然不是。凉山云集了数百家国内外各路NGO,各路慈善基金会,问题没被抛出来,怎么能吸引这些NGO和基金会过来的?包藏歹心的NGO和骗钱的基金会也藏匿其中吧。凉山彝族的问题恰恰是吸引了太多的关注,以及无用的关爱,导致该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大家有资源的尽可以去各个数据库查查,国家近些年对凉山彝族的投入,总投入多少,平均到每个彝族身上又是多少,实发入每个彝族资金账户内的又是多少。看到网上有人算账,说这小姑娘家一个月的实际拿到的补助起码3000多块,这可是在偏僻山区的3000多块,经花得很呐。宏观数据不能反映问题吗?即便有重重筛网,也架不住连续大瓢泼水上去,再怎么被克扣和浪费,流到下面每个凉山彝族身上的钱,并不少啊,白岩松的新闻采访上面晃动的储蓄卡,大家可都看着呢。上大学后我才发现一些农村来的同学是超生的,但是,他们的父母也为超生付出了经济代价,很多同学一出生,家里就被罚了巨款,有些同学直到初中还冒着别人的名上学。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各地城镇超生罚款标准,罚款力度保证超出你想象,老谋子的768万是根据一条条处罚规定算出来的,绝不是计生委一拍脑门。可是,大家也都知道,这种**见血拳拳到肉的罚款,是不可能针对少数民族的。最美作文的小姑娘家里生了五个孩子,不用去打听也知道这个家庭必然没有交过任何计生罚款,大家都懂的,没有罚款不说,国家还要为这多出来的孩子们发放补助,补助标准还不低,他们人生的各个阶段,还有各种政策优惠照顾。而同样一个汉族家庭超生出来的孩子,除了缴纳罚款之外,还有遭受其他各种人生门槛。有些彝族人说他们是从奴隶社会来的,要体谅,可是我们不难在网上搜到,即便在建国六十多年后的现在,依然有汉族人被彝族抓到山里当奴隶的案例出现,难道这还要我们体谅吗?彝族抓娃子(汉人奴隶)进山现象在解放前相当普遍,现在这种现象正在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延续下去,现在国家对凉山彝族地区大手笔的补助,难道不同样是汉族老百姓把辛苦劳动所得无偿输血给这些凉山彝族?暗黑历史写的文字并非戏谑,而是血淋淋的现实。华北一个超生汉族孩子上缴的罚款,就是一个凉山彝族超生孩子得到的补助,等他们长大了,超生孩子辛苦劳动所得中的一部分,依然要以民生投入的形式无偿发放到凉山地区供好吃懒做的少民吸毒喝酒。如此往复循环,这不令人悲哀吗?-------------------------------------------------------------------------------------------------------------------------------------------凉山的社会变革与当代贫穷问题,这个链接,是一个凉山彝族人写的现状分析,大家尽可以耐心看看,仔细读读,我的读后感觉,是作者通篇都在怨天怨地怨汉族,推诿凉山彝族自身的责任。本人写的这层答案为什么要引出民族问题?当然不是本人挑拨情绪。我国这几十年的民族差异化政策实行下来,在一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身上起到了正面效果,而在另外一部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身上却是负面的作用。以这篇文章为例,作者下意识把一些人为的问题推给了汉族,这样的论调不得不让人深思,并非本人刻意将民族问题故意引到凉山新闻事件上来,而是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了面前,为什么主体民族一再地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而被帮扶者却日益将主体民族视为资源的掠夺者和他们贫困现状的制造者?在本题一些答案和评论不乏这种论调。而这种话题,汉族说不得碰不得,否则就是歧视少民、破坏民族团结。前不久最美被拐女教师轰动全国,买卖妇女的村落被全国人民指责,如果这个河北的村落换成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舆论走向又会如何?在此文中,作者质疑州领导搞的板凳工程,并引用汉朝电视剧和日韩风俗证明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没有文明高下之分,认为州政府这等工程无用,说州领导没钱出国看看日韩他可以资助。这种话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口中说出实在让人哭笑不不得,且不说日韩房屋建筑结构不同,百姓是坐在地板上而不是山区的地上,就是政府的苦心该文作者也不能理解(或装不理解),愣是扯到什么文明高下,这种话语背后又意味着什么?作者同时提出,凉山周边的工业带对彝族招工比例太低,却没有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通篇如此,概括起来就是怨天怨地怨汉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识见尚且如此,没有受过教育的又得啥样?本人生长在东北,东北也是个民族混杂的地区。不说汉族如何,就说说东北常见的少数民族,朝族。二十多年前,改开没几年,中韩尚未建交那会儿,朝族没有韩国的经济支持,朝鲜那就更别指望了。那时,我见过很多基本一句汉语都听不懂的朝族人进城打工,男的干体力活,女的在同族老乡开的饭店后厨洗碗洗菜,数九寒天,大盆里的水带着冰碴。和他们交流靠比划,语言对他们也是难题,挡住他们出来谋生了吗,这么多年谁见过朝族人抱怨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与之相对的,网上看见数次的真实段子为例,领导去凉山彝族家,看到这家天冷没生火,领导问冷为何不生火,主人说生火要砍柴,领导追问为何不去砍柴,主人回答因为砍柴的路远。包括上文作者在内的很多少数民族喜欢抱怨语言问题,可是,跑得满世界都是的温州人就会说所在国的语言吗?难道凉山彝族在祖国境内遭遇的语言隔阂会比温州人在全世界碰到的多?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凉山彝族人却连凉山这地界都难以跨出去,不想想是谁的问题吗?如果中国人普遍持作者文章这种论调,中国将不会是现在经济腾飞的中国,收起这样那样的借口和抱怨,埋头扎实苦干才能有出路,这是中国这几十年实践出来的道理。凉山的问题也是如此。国家再巨额的扶贫资金砸进去,不仅给鱼,而且授渔,可当地人不思进取,不图改变也是没有用的。-------------------------------------------------------------------------------------------------------------------------------------------有位答主晒了下他在朋友圈看到的凉山小学,并一顿诉苦。殊不知,这照片里的凉山小学生,从吃到穿到用,要比中国很多地方的小学都要好了。答主甚至用冬天凉山小学生上学路上受冻说事。难道不知道中国有北方?儿时我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五点半起床,七点就要出现在学校,冬天,早晨五六点的东北零下二十多度再正常不过,碰到下大雪的时候,风刮在脸上如刀割,大雪没过脚脖,步步难行,隔天雪化成冰,冰面如镜,摔倒是常事,凉山的冬季气候能比东北更残酷恶劣?二十多年前的东北,可不是每个教室都有暖气,一样要烧火取暖(即便现在在东北城市里依然常有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发生)。我们每天早晨出现在教室的时候,小脸小手绝对比答主照片里的孩子更惨,身上披着雪,头上嘴上挂着冰,进了教室照样用冻僵的手写字,也从来觉得那是个事儿。东北下岗大潮时,即便工人家庭的经济水平糟糕到极点,每个上学的孩子也没有得到任何补助,该交的学费书本费学杂费校服费一样也不能少。编辑于 20:47&445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o&没有帮助&o&举报&o&禁止转载费友勇,选择我所追求的,然后追求我所选择的!尚尚、徐hawks、逝者如斯&等人赞同投钱这么多为何凉山仍然穷? (文/观察者网 邱荔)一封突然而至的信,字字句句击中网民的内心,持续搅动着网络舆论。虽然凉山官方回应孩子有补助,作文是照着支教老师整理的抄写,但网友的爱心连同捐款还是汹涌而至。微公益迅速发起的募捐“帮帮大凉山的孩子们”,既定目标5万元,不到一天时间就达成了。截至8月6日15时,捐款已到47万多,目标完成943%,而爱心还在继续。网友们1块、10块、1000块的捐,似乎“捐钱”是减少大凉山孩子们“悲伤”的根本方法。甚至,有人老调重弹责怪起政府,凉山这么穷为什么还要申办冬奥会。不知道的人跟着起哄,知道的人却摇头叹气——最悲伤作文是新的,但凉山的问题却是老生常谈。也许你不知道,办冬奥会政府仅补贴不到6亿(预估),而凉山州政府在年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过往也有不少揭露性报道提到,“国家级贫困县”凉山不仅有来自政府的资助,还有不断涌入的慈善捐款。当地的人已经习惯于领援助,不愿外出打工,反正躺着也能有饭吃。懒惰还滋长了吸毒贩毒、拐卖儿童的恶习。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有人对最悲伤作文态度强硬,“凉山得到的援助够多了,不要再捐款了”、“你的钱都捐给懒人用来买毒品了”!从大凉山的一页来信,大家看到了那里的穷。可那里的困,却更加复杂。本文就带大家来看看凉山来信的第二页。只见凉山穷,不见凉山困最悲伤作文是如何走红的?媒体上最早的报道,来自新华社记者范敏达深入大凉山后写的文章,文章写到小学教师分享了这篇《泪》的作文。但其实,这篇作文面世的背后推手是索玛基金会的负责人。新华社的文章被热传后,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再三向记者要说法,称这篇作文并非记者走访大凉山发现,而是自己“7月8号在看望宝石小学支教老师时发现并拍摄的。请二位新华社的记者给出合理的解释”。今日, 又在微博向《新闻1+1》讨说法,因为昨晚播出的节目质疑了该基金会处理善款的方式。四川索玛慈善基金会的前身是索玛花,两年前因捐款账目不清被质疑得一塌糊涂,后重整注册成非公募基金,不能公开在网上求捐。目前基金会以支教助学等公益项目的组织为主,但如果你想捐款可以留言, 会给你他的个人微信。你的捐款信息会汇总在索玛花官网的财务公开中,财务每天公示一次,包括捐款人、金额、用途。虽然索玛基金会是在做慈善,但制造煽情热点来吸捐的行为仍然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反感,尤其是在大凉山这个特别的地方。大凉山,属四川彝族自治州,地方偏僻。爱心人士提起凉山,总喜欢用数字开头——“2007年,凉山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高达1.3万多人;检测出HIV感染者已超过6000例;孤儿有8000个,而能够得到救助的不足2000人。”哪怕不知道这些数字,光看小女孩木苦依伍木的《泪》,任何有恻隐之心的人都会忍不住想伸出援手。但估计很少人知道,凉山几乎是中国NGO去得最多,也是公益资源最多的地区,光大大小小的基金会就有几百家了吧。知名博主 24日晚在微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的确,据观察者网查询,专门关注凉山的基金会有:凉山州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关注社区发展、老人儿童;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等。还有一些大的基金会,对凉山医疗、教育的捐助力度也非常大,比如中华红丝带基金、索玛慈善基金会。据《公益时报》2015年4月报道,中华红丝带基金目前在凉山州共捐建了50多个村卫生室,每个造价10万元(其中8万元为基建费用,2万元为配套设施),包括一间诊室,一间注射输液室,一间医务人员工作室和卫生间,截至2013年底投入530万。另外,在不定期举行的慈善拍卖会上,基金会入账几百万是常事。这些来自社会的善意,时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抹黑政府的不作为,制造一种凉山被政策遗忘,进而感染更多人慷慨解囊拯救凉山的穷困。然而,据《环球时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国家在2010年~2013年间,仅在凉山10个扶贫项目中就投入了83.65亿人民币。而来自凉山州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凉山州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一路攀升。2011年至2013年,分别达到49.5213亿元、66.0375亿元、70.8406亿元。凉山州政府2012年的报告显示,当地在年这5年来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这么多钱投入了,为什么凉山还是那么穷?20多年的扶贫开发,没有改变大凉山普遍贫困的现状。这与大凉山贫穷的多样化不无关系。自然条件恶劣,地远路偏;交通闭塞导致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的困难,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比经济更贫困的是教育的贫穷,由于民族生育政策的宽松很多家庭都生育了多个孩子,但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却不多。即便众多的NGO、基金会解决了当地家里没钱、山区没学校的问题,观念的落后,仍然在阻挡着孩子受教育。从大凉山走出来的网友 也承认这点:“我自己来自于大凉山,所有的贫穷与落后均源于知识的匮乏,法律意识的淡薄,走出大凉山,不是为了衣食住行,而是为了求知。一次,二次的往来,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这里最直观的穷、苦,所有人包括政府都明白教育是根本,唯有教育可以改变现状,可是太难,路还很长。”2012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探访了凉山发现,凉山彝族人的生产方式还处于原始落后的阶段,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广种薄收却生活安逸。这种自给自足的心态,加上源源不断的扶贫资金和爱心捐款,导致了当地人发展成两个极端。发展好的地方,当地人积极接受现代文明,努力改造自然,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发展差的地方,当地人固守传统恶习,不思进取,吸毒贩毒,坐等扶贫资金。去过大凉山的网友 深有感觉:“因为工作原因在西昌(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待过四年,我觉得当地彝族连赚钱的欲望都没有,稍微有点钱就在城区干道上三五人聚在一起吃土豆喝啤酒”。网友 同样见过:“前年去西昌螺髻山沿着山路上去,老老少少都坐在家门外扎金花打扑克,当时我就笑了,谁说凉山人民穷,炸金花都是五块钱起的。”网友:“凉山彝族要融入现代社会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吸毒贩毒,艾滋病,拐卖小孩都是大问题,不知道在现代社会,为什么当地几乎处于奴隶制似的?有次回老家在火车上看到一个抱着幼儿的妇女,刚下火车就被警察要求打开随身携带的行李检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妇女一定是带毒品。可惜的是她带的那名幼儿,以后命运该如何?紧挨凉山附近的地方,一些彝族妇女常去医院偷新生儿,譬如攀枝花的一些医院就有几个彝族妇女在妇产科中午时刻大声喧哗,和新生儿家人假装熟识,趁人不注意偷走刚出生的小孩。”你可能会说这些亲身经历只是个例,那再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的公开资料,随便翻几个县的起诉书,就知道有多少跟毒品有关的案件。作家 在微博呼吁,“不要因为简单的同情,随意地将钱物捐给信息不透明的某些慈善组织,那样是在助长毒品泛滥。”捐款有害无益,为什么还要捐?慈善救不了贫穷。不难发现,捐款对解凉山之困明显弊大于利。但扎根于这里的基金会们还在不断呼吁捐款,为什么?一方面,对凉山贫困的炒作从不曾中断,完全压倒了揭露性报道。2009年,网络红人吴虹飞曾以记者身份到访凉山,并在某著名周刊上发文讲述了“毒品阴影下凉山彝族孤儿”的故事。1年后,吴虹飞再次在博客上发声,称仍感“心里难以平息”,发起资助活动。而直到现在,这篇关于凉山的文章还会在论坛、基金会的宣传中见到。另一方面,也因为表面上的“win-win”。慈善在凉山成为一种生意,给人消费贫穷获得满足感的机会。只需要省下一点零花钱,就能让山区的穷苦孩子吃一顿饱饭,这种满足和优越感的确让人欲罢不能。凉山就像一个自然保护区,贫穷成了这里最珍稀、最具观赏性的东西。网友 不无愤怒地说道:“大凉山脱贫的最后一丝希望已经被NGO、洋大人和小清新的爱心、情怀彻底葬送,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了西方公益NGO及其代理人在第三世界渗透并摧毁当地社会自组织能力,从而使贫困地区陷入永世贫困万劫不复的无数案例的一个中国注脚”。凉山确实穷,穷可怕,靠穷吃穷更可怕。凉山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秀场,真正的扶贫也不是救穷。越来越多的NGO、基金会,倾泻到凉山的同情心变成了当地人的饮鸩止渴,一定程度上,恰恰是越扶越贫。没有脱贫的志向,再多的钱也只会被挥霍。归根到底,脱贫这事得放着让凉山自己来。(原链接:)曹丰泽,择偶歧视链最底端的黄种人男性,但我自豪。黑暗中的 萤火、Zhang Victor、Die Taube&等人赞同就地扶贫是死路一条。扶贫必须以迁移为根本原则。你也可以这么考虑:大凉山的贫困问题,本质上是地理因素导致的。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环境,人的愚昧和贫困其实是必然的。而对其配套哪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其成本高昂到不仅收不回本,而且无法承受的地步。比如墨脱公路通车第一天就被滑坡压断,这根本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大凉山也不例外。不进行人口迁移,致富是不可能的。致富不可能,那温饱呢?我们安土重迁,不想走。那我就要问了: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最多生三个,请问你家生了几个呀?嗯?生了几个?生了几个?生了几个呀?嗯?五个。山区的耕地面积狭小,产量低,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简直就是马尔萨斯的天然血腥试验场。大量的孩子,又没有进入工业体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力,那只能在山区里内卷化。别说致富了,活着都是奇怪的,饿死才是正常。我看大家骂当地人挺多的,总的来说,骂得通透,骂得全面,骂出了水平。我就不骂了。说解决办法的话,就是迁。事实上政府也一直在这么做。只是中国情况复杂,落后人口产量大,政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做一直做到今天,大部分做完了,然而还是没完全做完。我党好像懂。就不喷了。只是顾虑到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也不是无限的,突然大量涌入城镇造成失业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一千道一万,李中堂的产业升级可以。把资本密集的高端产业发展起来当然好,然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可不能扔了啊…匿名用户年轻人、yang妖怪、徐hawks&等人赞同没别的,我就是单纯讨厌这一劣等民族而已――――――――1935年常陇庆、施怀仁等写的凉山彝族地区调查报告:黑夷性喜劫掠汉人,沿凉山一带人民,备受其祸。其人也,不独取其财,掳其人。且栋梁窗扇,石磨铁锄,牛羊鸡鸭,甚至一钉之微,一缕之细,凡可移动者,亦皆席卷而去。通常称此种抢掳为洗劫,实吻合之至。方其将汉人掳到,即将衣服尽行褫去,痛打一顿,名为见面礼。若此撼人系多数夷人共擒得,则需备受诸夷之轮流毒打。但妇孺则待遇稍好。擒得之人,除幼儿外,均于颈上系以粗羊毛绳,牵之行走。若稍抵抗,或不能行走时,即行杀却。或用石锤死。至家以后,即迫供操作,强使习夷语。日惟给以苦蒿叶所作之粑粑数个,强使充饥。渴时则饮冷水。日间则围破羊皮以资护体,夜间则使宿地窖中,并须捆系手足,窖上犹加重板,严密覆盖。设数人共囚一窖,则矢溺充斥,往往一宿即毙。又禁汉人私语,犯者痛责之,以为各汉人之戒。每用荆棘为鞭,令汉人自行毒打,晕厥后,则用椒末水喷其身,使痛苦极端,而不至死。盖倮罗之视汉人,犹汉人之视牛马,为家中财产之一部分,可以鞭挞之,而不愿杀毙之。总以其不敢逃逸,日就驯服为度。故被掳之汉人,往往求死不得,备受惨毒,沦与畜类生活。天地间之至,莫过于此也。掳得之人,若有过剩,或系同一家庭,同一里居,即须转卖远方。雷波之人,多买入昭觉,建昌之人,则卖入峨边。又不使同在一处,强令其父子夫妇,彼此分离,乡里乡党,莫由再见,以免同谋逃窜,阴蓄意谋也。其索价之标准,则如汉人之买牛马。身强力壮者,可得银百数十两,次者数十辆,老者最贱,仅俱数两。小儿极易死亡,价值仅由数两以至数钱,盖与一鸡之值相差无几。小儿不能行走者,可以由母抚育,稍大即须另卖。汉人自为俘掳后,饮食言语,完全改变,昼服力役,夜囚缧系。稍有触犯,即遭鞭挞。若身属富人,亲戚尚盛,被难之后,可备重金入山赎出。然若辗转变卖,贸迁多次,赎人者虽有返珠之愿,而被难者仍如石沉大海。若能生还土者,盖千不得一焉。汉人入凉山后,即称娃子,备受异族之贱视残待,极易死亡。其得苟延残喘者,盖不过十分之一二。每年被掳去之汉人,虽常在一百以上,而实际存在者,非常之少。此等汉人,在以二年后,自知出世绝望,日就驯服,谨慎执役,亦可自由行动,且可与倮夷同甘起居,仅衣暖饮食,稍微粗劣耳。凡倮罗家中一切操作,如耕田打柴牧羊煮饭等事,皆由此等人往之。 黑夷惟袖手而食,督饬一切而已。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兵役登记学费补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