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眼震右你半规管胃轻瘫综合征

前庭功能检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论坛热点:
前庭功能检查
就医网   作者: 文章来源:   阅读数: 页面功能 【字体:
】【双击可自动滚屏】【】
&&& 前庭功能试验(vestibular function test)是根据前庭系统病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统,观察其诱发的眼震、倾倒、眩晕和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以查明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亦用以协助诊断颅内的病变,也用于特殊从业者的选择或锻炼前的参考。由病变引起的体征称诱发性体征。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 (一)自发现象检查
&&& 1.自发性眼球震颤(spontaneous nystagmus):在无诱发因素的情况下眼球出现的一种持续的、不随意的、节律性的往返运动,称自发性眼震,简称眼震。是前庭功能紊乱的主要体征之一。一般属病理性,可出现于前庭系周围性病变、中枢性病变以及某些眼病。前庭性眼震由慢相和快相组成。慢相为前庭受刺激引起的转向一侧的较慢的眼球运动。快相为继慢相之后发生的中枢矫正性眼球运动,使眼球迅速返回其原始位置。由于快相便于观察,故以其快相作为眼震方向。
&&& 根据眼震方向的平面可分为水平性、旋转性、水平旋转性、垂直性和斜性等眼震。
&&& 根据眼震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度:Ⅰ度,仅向眼震快相方向注视时出现眼震;Ⅱ度,向眼震快相和向前注视时均出现眼震;Ⅲ度,向各个方向注视均出现眼震。自发性眼震的程度常表示引起它的病变程度。
&&& 检查时患者固定头部,两眼注视眼前60cm处检查者的手指,并随之向前(正中)、上、下、左、右五个方向注视,但以距中线条45~50°为限,超过此限度时,正常人也可出现短时的终末性眼震(end point nystagums)而影响检查结果,此时不应误认为“自发性眼震”。出现眼震时应注意眼震的类型、方向、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图2-34)。
图2-34 自发性眼震检查法
&& 各种眼震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如下:
&&& 迷路性自发性眼震,常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振幅小,频率中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方向一般不变,呈单同性,具有快、慢相,同时常伴有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及恶心呕吐等反应,其程度又与眼震相一致,持续时间短,数分钟、数日或数周。倾倒或错指都偏向于眼震的慢相方向。
&&& 中枢性自发性眼震,方向不一,常为水平性、旋转性、垂直性或斜性,振幅或细小或粗大,持续时间较长,数周、数月或更长。多无耳蜗症状,如有眩晕常与眼震强度不一致,常伴有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一般以后颅窝病变引起者居多。
&&& 眼性眼震大多为水平摆动性,无快、慢相、持续时间长,亦可为永久性。不伴眩晕,闭眼或停止凝视后眼震消失或减轻。
&&& 2.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闭目直立,维持30秒,亦可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
&&& 3.过指试验(past pointing test):患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两人上肢向前平伸,食指相互接触。患者抬高伸直的上肢,然后再恢复水平位,以食指再接触检查者的食指,上下臂均应在肩关节矢状面上运动,避免内收和外展,连续3次偏斜为异常。正常人无过指现象。前庭周围性病变过指的特点是双手同时偏向前庭功能较低侧,方向与倾倒一致,与自发性眼震的方向相反。小脑病变过指的特点是患侧单手向患侧偏斜。
&&& (二)诱发现象检查
&&& 1.旋转试验(rotatory test)
&&& 机理:使半规管的内淋巴液发生流动以刺激壶腹峭诱发前庭反应,这是半规管功能检查的基本原理。一般以诱发性眼震的特点作为判断的标准。内淋巴液流动与诱发性眼震之间的关系可根据以下定律来推知;
&&& ⑴Flouren定律,眼震运动的平面与受刺激的半规管平面相同.因此,头向前倾30°时旋转,为刺激外半规管,引起水平性眼震;头向前倾120°(或后仰60°)时,刺激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引起旋转性眼震.
&&& ⑵ Ewald第一定律 外半规管壶腹嵴受到刺激时,如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则产生较强刺激,离壶腹流向管部将产生较弱刺激。上半远规管及后半规管受刺激时情况相反。强弱刺激引起反应的比例为2:1或3:2。
&&& ⑶ Ewald第二定律 眼震快相向着受刺激较强侧的半规管,而慢相则向着受刺激较弱侧的半规管。
&&& 通常以检查外半规管的旋转试验为例,虽然旋转运动同时影响两侧的内淋巴液,但两侧壶腹峭所受刺激并不相同。如头部顺时针旋转,当旋转停止时,半规管内淋巴液因惯性关系继续运动,右侧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则向管部,即“离壶腹流动”,使壶腹峭终顶被冲击偏向椭圆囊侧。根据Ewald的“向壶腹流动的反应较强”定律,左侧刺激反应较强,于是发生快相向左的眼震,肢体向右倾倒,亦即眼震方向与旋转方向和肢偏方向相反。按Flouren定律则为水平性眼震(图2-35)。
图2-35 旋转试验原理
&&& 方法:患者坐于旋转椅上,头固定于前倾30°,使外半规管呈水平位置,以每2秒一圈的速度作向右(顺时针)或向左(逆时针)方向旋转10圈后突然停止,嘱患者两眼向前凝视,观察眼震(图2-36)。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发生向左的眼震,而逆时针旋转后则为向右的眼震,两次检查至少间隔5分钟。正常者眼震持续时间平均为30秒(15~45秒),两侧相差不超过5秒。
图2-36 旋转试验
&&& 由于上(后)半规管检查后可引起严重反应,故临床少用。
&&& 2.冷热试验(变温试验caloric test):是通过温度刺激半规管来诱发和观察前庭反应的检查方法。
&&& 机理:外耳道接受冷或热刺激后,温度的改变经鼓膜、鼓室及骨壁影响到外半规管,内淋巴液因热胀冷缩而改变比重,造成内淋巴液“热升冷降”的对流现象,终顶随之发生偏斜而刺激壶腹嵴发生眼震(图2-37)。
图2-37 冷热试验原理
&&& 方法:
&&& (1)微量冰水法:方法简便易行。受检者仰卧,头倾向一侧,受试耳向上。向外耳道内注水0.2ml,20秒后将冰水倾出,头恢复正中位,并抬起30°,使外半规管位于垂直位,观察眼震,出现反应后,休息3~5分钟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对侧。如无眼震则用0.4ml,仍无眼震用0.8ml,仍无眼震可用冰水2ml。正常人70%对0.2ml冰水即有反应,0.4ml则全部正常人都可引出向对侧的水平性眼震。如果需要0.8或2ml才能引出眼震,则示前庭功能减退。2ml以上无反应,则为前庭功能丧失。
&&& (2)交替冷热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Hallpike caloric test):此法反应小,无痛苦,较准确,并能指出眼震的优势偏向。仰卧,头抬起30°,吊桶悬挂于患者头部上60cm处,内盛30°C冷水,桶下接皮管和特制橄榄头。橄榄头内径为4mm,其外壳有回水槽,将橄榄头放入外耳道,并将冷水灌注外耳道后40秒即停止(注水量约为250~500ml),同时嘱患者注视正前上方,观察眼震方向和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计算为自灌注开始起到眼震停止为止。休息5~10分钟再检查对侧。然后用44°C热水如上法测试两耳(图2-38)。
图2-38 交替冷热试验
&&& 试验结果(图2-39):
&&& ①正常反应:冷水和热水试验两侧外半规管,其每侧的眼震持续时间相等(即左侧值1+3=右侧值2+4)。方向相同的眼震(如右耳热水试验与左耳冷水试验均为向右的眼震),其持续时间相等(即右侧值1+4=左侧值2+3)。
&&& 正常眼震持续时间冷水试验约2分钟,热水约1分40秒。
&&& ②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即一侧冷、热水两种试验的眼震持续时间之和低于另侧,表示半规功能低下甚或消失。其相差值须20%以上(大于40秒)始有诊断价值。
&&& ③优势偏向(directional preponderance,DP):为冷热水试验时眼震向某一方向时的时间增长,即为眼震优势偏向,表示椭圆囊病变(优势偏向多向对侧)或颞叶病变(优势偏向多向患侧)。其相差值须在20%以上(大于40秒)始有诊断价值。目前对优势偏向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无诊断价值。
&&& ④联合型:同时有优势偏向及半规管轻瘫,常见于膜迷路积水、第Ⅷ颅神经病变、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可能为半规管与椭圆囊同时存在着病变。
图2-39 交替冷热试验记录(每小格代表10秒)
&&& 3.瘘管试验(fistula test)用于疑有迷路瘘管者,当骨迷路由于病变破坏时,向外耳道加压或减压,均可影响迷路而使内淋巴液流动。如瘘管位于外半规管后部,则加压时内淋巴液流向壶腹嵴,产生向同侧的眼震,减压时淋巴液的流向为离壶腹嵴,则产生向对侧的眼震。如瘘管位于外半规管壶腹的前方,如卵圆窗、蜗窗或鼓岬处,则情况相反。
&&& 凡出现眼球偏斜、眼震为强阳性,示有迷路瘘管存在;如无眼球偏斜及眼震,而仅有眩晕感者,为弱阳性,可疑有瘘管;如以上症状均无者,为阴性。但瘘管试验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瘘管的存在。
&&& 4.位置性眼震试验(positional nystagmus test):将头部处于某一种或几种特定位置时出现、而在其他位置则不出现的眼震,称为位置性眼震;如同时伴有眩晕,称位置性眩晕。发生机理不明,一般认为系耳石病变所致,但也可出现半规管、前庭神经、小脑、脑干、大脑等病变。本法不宜用于严重高血压或高龄患者。检查方法不一,常用者为:
&&& 先在正坐位下观察受检者有无自发性眼震,然后依次在下列四种头位进行观察: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或仰卧头后垂30°位。在每次变换头位时动作要慢,每一种位置至少观察30秒。观察变动位置后出现眼震的时间(潜伏期)、眼震类型、方向、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眩晕。如有眼震,则再重复该头位检查2次,如眼震不减弱,属不疲劳型,如眼震减弱或消失,为疲劳型。
周围性与中枢性位置性眼震的鉴别见表2-4
&&& (三)眼震电图描记:利用皮肤电极和电子技术记录眼球运动的描记,称眼震电图描记(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所得的图形称眼震电图。它是目前研究眼球运动的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利用它可对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如位置性眼震试验、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等)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鉴别受检者前庭功能正常或异常,确定病变的部位。它的原理是利用角膜(正电位)与视网膜(负电位)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在眼球周围形成的电场。眼球运动时周围的电场随之发生变化,置于眼球周围的皮肤电极就能导出这种电场的变化,通过放大器传给记录装置,即可记录到眼震电图。分析眼震电图的主要参数是眼震的慢相角速度和持续时间。&
(责任编辑:tmmu)
本周热点回顾
就医热点关注
91精品推荐
就医商城精品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亚急性期的半规管轻瘫程度与静态姿势平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来自当知百科
  前庭功能试验(vestibular function test)是根据前庭系统病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以某些方法刺激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2/29/4c9d027f65953.jp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blob.c/OpenBlob/2709. convert: no images defined `/tmp/transform_6c1df17328ae-1.jp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210.
前庭系统,观察其诱发的眼震、倾倒、眩晕和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以查明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亦用以协助颅内的病变,也用于特殊从业者的选择或锻炼前的参考。由病变引起的体征称诱发性体。
  (1)检查在暗室睁眼、或半暗室戴眼罩进行。
  (2)试验过程中连续进行心算。
  (3)检查前48h禁服神经或,禁饮类饮料。
  (4)受试者眼周皮肤,装Ag/Agcl园盘电极,皮肤电阻小于5000Ω。
  在无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持续的、不随意的、节律性的往返运动,称自发性眼震,简称眼震。是前庭功能紊乱的主要体征之一。一般属性,可出现于前庭系周围性病变、中枢性病变以及某些眼病。前庭性眼震由慢相和快相组成。慢相为前庭受刺激引起的转向一侧的较慢的眼球运动。快相为继慢相之后发生的中枢矫正性眼球运动,使眼球迅速返回其原始位置。由于快相便于观察,故以其快相作为眼震方向。根据眼震方向的平面可分为水平性、旋转性、水平旋转性、垂直性和斜性等眼震。
  根据眼震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度:
  Ⅰ度,仅向眼震快相方向注视时出现眼震;
  Ⅱ度,向眼震快相和向前注视时均出现眼震;
  Ⅲ度,向各个方向注视均出现眼震。自发性眼震的程度常表示引起它的病变程度。
  检查时患者固定头部,两眼注视眼前60cm处检查者的手指,并随之向前(正中)、上、下、左、右五个方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5/58/4c9d02806f88d.jp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blob.c/OpenBlob/2709. convert: no images defined `/tmp/transform_f-1.jp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210.
向注视,但以距中线条45~50°为限,超过此限度时,也可出现短时的终末性眼震(end pointnystagums)而影响检查结果,此时不应误认为“自发性眼震”。出现眼震时应注意眼震的类型、方向、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各种眼震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如下:
  迷路性自发性眼震,常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振幅小,频率中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方向一般不变,呈单同性,具有快、慢相,同时常伴有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及恶心呕吐等反应,其程度又与眼震相一致,持续时间短,数分钟、数日或数周。倾倒或错指都偏向于眼震的慢相方向。
  性自发性眼震,方向不一,常为水平性、旋转性、垂直性或斜性,振幅或细小或粗大,持续时间较长,数周、数月或更长。多无耳蜗症状,如有眩晕常与眼震强度不一致,常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一般以后颅窝病变引起者居多。
  前庭功能检查法
  眼性眼震大多为水平摆动性,无快、慢相、持续时间长,亦可为永久性。不伴眩晕,闭眼或停止凝视后眼震消失或减轻。
  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test)。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闭目直立,维持30秒,亦可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
  患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两人上肢向前平伸,食指相互接触。患者抬高伸直的上肢,然后再恢复水平位,以食指再接触检查者的食指,上下臂均应在肩关节矢状面上运动,避免内收和外展,连续3次偏斜为异常。正常人无过指现象。前庭周围性病变过指的特点是双手同时偏向前庭功能较低侧,方向与倾倒一致,与自发性眼震的方向相反。小脑病变过指的特点是患侧单手向患侧偏斜。
  使半规管的内淋巴液发生流动以刺激壶腹峭诱发反应,这是半规管功能检查的基本原理。一般以诱发性眼震的特点作为判断的标准。内淋巴液流动与诱发性眼震之间的关系可根据以下定律来推知;前庭功能检查法
  眼震运动的平面与受刺激的半规管平面相同.因此,头向前倾30°时旋转,为刺激外半规管,引起水平性眼震;头向前倾120°(或后仰60°)时,刺激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引起旋转性眼震.
  Ewald第一定律外半规管壶腹嵴受到刺激时,如内淋巴液从管部流向壶腹部,则产生较强,离壶腹流向管部将产生较弱刺激。上半远规管及后半规管受刺激时情况相反。强弱刺激引起反应的比例为2:1或3:2。
  眼震快相向着受刺激较强侧的半规管,而慢相则向着受刺激较弱侧的半规管。
  通常以检查外半规管的试验为例,虽然旋转运动同时影响两侧的内淋巴液,但两侧壶腹峭所受刺激并不相同。如头部顺时针旋转,当旋转停止时,半规管内淋巴液因惯性关系继续运动,右侧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则向管部,即“离壶腹流动”,使壶峭终顶被冲击偏向椭圆囊侧。根据Ewald的“向壶腹流动的反应较强”定律,左侧刺激反应较强,于是发生快相向左的眼震,肢体向右倾倒,亦即眼震方向与旋转方向和肢偏方向相反。按Flouren定律则为水平性眼震。
  方法:患者坐于旋转椅上,头固定于前倾30°,使外半规管呈水平位置,以每2秒一圈的速度作向右(顺时针)或向左(逆时针)方向旋转10圈后突然停止,嘱患者两眼向前凝视,观察眼震。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发生向左的眼震,而逆时针旋转后则为向右的眼震,两次检查至少间隔5分钟。正常者眼震持续时间平均为30秒(15~45秒),两侧相差不超过5秒。
  由于上(后)半规管检查后可引起严重反应,故临床少用。
  是通过温度刺激半规管来诱发和观察前庭反应的检查方法。机理:外耳道接受冷或热刺激后,温度的改变经鼓膜、鼓室及骨壁影响到外半规管,内淋巴液因热胀冷缩而改变比重,造成内“热升冷降”的对流现象,终顶随之发生偏斜而刺激壶腹嵴发生。
  方法:
  (1)微量冰水法:方法简便易行。受检者仰卧,头倾向一侧,受试耳向上。向外耳道内注水0.2ml,20秒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a/ac/4c9d0281119ac.jp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blob.c/OpenBlob/2709. convert: no images defined `/tmp/transform_2b52afe94487-1.jp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210.
后将冰水倾出,头恢复正中位,并抬起30°,使外半规管位于垂直位,观察眼震,出现反应后,休息3~5分钟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对侧。如无眼震则用0.4ml,仍无眼震用0.8ml,仍无眼震可用冰水2ml。正常人70%对0.2ml冰水即有反应,0.4ml则全部正常人都可引出向对侧的水平性眼震。如果需要0.8或2ml才能引出眼震,则示前庭功能减退。2ml以上无反应,则为前庭功能丧失。
  (2)交替冷热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Hallpike calorictest):此法反应小,无痛苦,较准确,并能指出眼震的优势偏向。仰卧,头抬起30°,吊桶悬挂于头部上60cm处,内盛30°C冷水,桶下接皮管和特制橄榄头。橄榄头内径为4mm,其有回水槽,将头放入外耳道,并将冷水灌注外耳道后40秒即停止(注水量约为250~500ml),同时嘱患者注视正前上方,观察眼震方向和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计算为自灌注开始起到眼震停止为止。休息5~10分钟再检查对侧。然后用44°C热水如上法测试两 。
  ①正常反应:
  冷水和热水试验两侧外半规管,其每侧的眼震持续时间相等(即左侧值1+3=右侧值2+4)。方向相同的眼震(如右耳热水试验与左耳冷水试验均为向右的眼震),其持续时间相等(即右侧值1+4=左侧值2+3)。正常眼震持续时间冷水试验约2分钟,热水约1分40秒。
  ②半规管轻瘫(canalparesis,CP):即一侧冷、热水两种试验的眼震持续时间之和低于另侧,表示半规功能低下甚或消失。其相差值须20%以上(大于40秒)始有诊断价值。
  ③优势偏向(directionalpreponderance,DP):为冷热水试验时眼震向某一方向时的时间增长,即为眼震优势偏向,表示椭圆囊病变(优势偏向多向对侧)或颞叶病变(优势偏向多向患侧)。其相差值须在20%以上(大于40秒)始有诊断价值。目前对优势偏向有不同看法,有些认为其无诊断价值。
  ④联合型:同时有优势偏向及半规管轻瘫,常见于膜迷路积水、第Ⅷ颅神经病变、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可能为半规管与椭圆囊同时存在着病变。
  用于疑有迷路者,当骨迷路由于病变破坏时,向外耳道加压或减压,均可影响迷路而使内淋巴液流
动。如瘘管位于外半规管后部,则加压时内淋巴液流向壶腹嵴,产生向同侧的眼震,减压时淋巴液的流向为离壶腹嵴,则产生向对侧的眼震。如瘘管位于外半规管壶腹的前方,如卵圆窗、蜗窗或鼓岬处,则情况相反。
  前庭功能眼震检查法
  凡出现眼球偏斜、眼震为强阳性,示有迷路瘘管存在;如无眼球偏斜及眼震,而仅有眩晕感者,为弱阳性,可疑有瘘管;如以上症状均无者,为阴性。但瘘管试验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瘘管的存在。
  (positional nystagmustest):将头部处于某一种或几种特定位置时出现、而在其他位置则不出现的眼震,称为位置性眼震;如同时伴有
眩晕,称位置性眩晕。发生机理不明,一般认为系耳石病变所致,但也可出现半规管、前庭神经、小脑、脑干、大脑等病变。本法不宜用于严重或高龄患者。检查方法不一,常用者为:
  先在正坐位下观察受检者有无自发性眼震,然后依次在下列四种头位进行观察: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或仰卧头后垂30°位。在每次变换头位时动作要慢,每一种位置至少观察30秒。观察变动位置后出现眼震的时间(潜伏期)、眼震类型、方向、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眩晕。如有眼震,则再重复该头位检查2次,如眼震不减弱,属不疲劳型,如眼震减弱或消失,为疲劳型。
  利用皮肤和电子技术记录眼球运动的描记,称眼震电图描记(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所得的图形称眼震电图。它是目前研究眼球运动的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利用它可对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如位置性眼震试验、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等)进行记录和,以鉴别受检者前庭功能正常或异常,确定病变的部位。它的原理是利用角膜(正电位)与视网膜(负电位)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在眼球周围形成的电场。眼球运动时周围的电场随之发生变化,置于眼球周围的皮肤电极就能导出这种电场的变化,通过放大器传给记录装置,即可记录到眼震电图。分析眼震电图的主要参数是眼震的慢相角速度和持续时间。前庭功能检查法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qián tíng gōng néng jiǎn chá fǎ 2 英文参考vestibular function examination3 操作名称
前庭功能检查法
4 方法及内容
4.1 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者平视前方45—60cm处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最好配戴Frenzel 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指自己,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①冰水试验法: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在20s内将5ml冰入患者一内。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对侧耳道。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方向、幅度、及伴发的其他。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减退。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②冷试验(Hallpike)法:患者与冰水灌注法相同。用与正常相差7℃的水(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70cm,灌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记录自灌水开始眼震停止的时间。正常者为2min左右。
检查结果: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侧的优势偏向。
(6)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道内压力,观察有震。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
4.2 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
前庭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其功能 ,故可进行(ENG)和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5 相关出处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前庭功能检查法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三 2:15:00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图】前庭功能紊乱的症状有哪些
前庭功能紊乱的病因及治疗人体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这3个系统的外周感受器感受身体位置、运动、以及外界的刺激,经平衡中枢信息整合处理、相互协调而维持身体在空间适宜的位置。 检查1.眼球震颤简称眼震眼震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节律性运动。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慢相为眼球转向某一方向的缓慢运动,由前庭刺激所引起;快相则为眼球的快速回位运动,为中枢矫正性运动。眼球运动的慢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低的一侧,快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高的一侧。因快相便于观察,故通常将快相所指方向作为眼震方向。(1)前庭眼动检查法 主要指半规管功能检查:1)冷热试验 冷热试验是通过将冷、温水或空气注入外耳道内诱发前庭反应。根据眼震的各参数,其中主要是慢相角速度来分析反应的强弱,评价半规管的功能。①有自发性眼震者先刺激眼震慢相侧之耳。一般以慢相角速度作为参数来评价一侧半规管轻瘫和优势偏向。②微量冰水试验:前庭功能正常者0.4ml可引出水平性眼震,方向向对侧。2)旋转试验 旋转试验基于以下原理:半规管在其平面上沿一定方向旋转,开始时,管内的淋巴液由于惰性作用而产生和旋转方向相反的壶腹终顶偏曲;旋转骤停时,淋巴液又因惰性作用使壶腹终顶偏曲,但方向和开始时相反。3)摇头试验 坐位受试者以特定频率左、右水平摇头10~15秒后所诱发的潜伏性、前庭源性眼震向健侧。4)甩头试验 又称脉冲式摆头试验,单侧前庭功能下降时,头部向患侧旋转后,即刻出现朝向健侧的快速眼运动。(2)耳石器检查 1)位置性眼震检查法 位置性眼震是患者头部处于某种位置时方才出现的眼震。变位性眼震主要用于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通过诱发眼震的特征如潜伏期、持续时间、疲劳性、眼震方向及伴发眩晕的有无等,可资鉴别。2)前庭诱发肌电位 是由强声刺激在处于紧张状态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为球囊功能的检查手段。VEMPs可用于测试反应前庭-颈肌反射通路。受试者头偏向一侧,并在这一侧给声,即VEMPs单侧传导的特性有助于对测试一侧球囊功能做出客观的评估。
没有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轻瘫综合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