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统一在本世纪能够完成吗?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目标:掌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分清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学会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树立特色理论的基本观念。
重点:掌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前提,建立,建设,完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毛泽东“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只是一幕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那么,胜利之后的建国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第一幕的准备活动),而第一幕就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基本制度)。
讲授新课:
一、前提:建国(板书)
(一)背景(板书)1.基础──推翻国民党统治(破旧)
2.过渡──召开新政协会议(立新)
⑴筹备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 实践──新政协会议筹备会议
⑵召开(视频)
①性质──新政协,临时国家权力机构(原因分析:选举机关,制定法律,确立领袖,决定标志──国歌国旗首都)
&&&&&&&&& 新政权,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分析:广泛性──政协的成份)
②设问讨论:
材料一:(图片)毛泽东致宋庆龄亲笔信“……建设大计亟待商筹……以便就近请教……”
材料二:(图片P81)黄炎培的发言
材料三:《共同纲领》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史实分析成因。
生答:(1)材料一国母争取支持,政权广泛性
&&&&&&&&&&&材料二民主党派,民族资产阶级,争取支持
&&&&&&&&&&&材料三国家性质
(师总)都是关于建国问题──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政权
生答:(2)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历史的必然,是由国情决定的。
(师总)看样子这几位同学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当“领导”了,但要预防“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这样论述:
必要性──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可能性──各革命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民主革命四大动力
3.前奏: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图表p82)
(二)标志(视频)──开国大典()
(三)意义(板书)1.中华民族的新纪元(民族独立)
2.中国的新时期(民主政治)
分析──讨论──总结:结合当时国家性质,怎样理解过渡时期?
(生答)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任务:反帝反封建
(师总)民主──专制相对立,一般意义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指的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1953年的中国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新时期。如图所示:
3.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十月革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新中国成立)
二、第一幕(关键):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一)背景(板书):1.建国(前提)
2.立国(巩固政权)(1)经济──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政治──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设问:现在就让你来过把领袖瘾──如果是你,你应怎样治国(可参考以下资料)?
材料一:(阅读P5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阅读P83)三三制和人民代表会议
材料三:美国政权组织形式
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生答)支持三权分立──历史进步作用,实践证明──美国力强盛
反对三权分立──历史证明,中国一再实行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均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为代表
支持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历史的经验,符合国情
(师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前两派自相矛盾,大多数同学与毛泽东同志一样高瞻远瞩,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制,但是需要完善和巩固。
(二)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视频)
(板书)1.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意义
(2)新一届国家机构(图表P84)
2.意义(1)标志(民主化)基础(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2)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前途(巩固完善)
(三)发展(板书)
1.1959年第二届人大──领导选举
2.1964年第三届人大──四化目标
前提:建国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历史上最大冤案3.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1.冤案的平反2.法律制度的健全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1.1982年宪法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3.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5.依法治国重点:1982年宪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治国难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导入新课】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毛泽东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要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林彪、江青、康生别有用心地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由此成立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小组),使之实际上成为不受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2.历史上最大冤案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红卫兵"是当时青少年在极"左"思潮蛊惑下建立起来的群众组织, 红卫兵运动最初是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后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这些"文革"的急先锋,打着"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旗号,狂热地打、砸、抢、抄、抓,到处揪"走资派"、"黑帮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林彪、江青等人煽动和利用红卫兵运动,到1966年冬形成了全国大动乱的局面.红卫兵运动对社会秩序和民主法制的破坏,引起各地党组织和许多干部群众的不满和抵制。但是,这种不满和抵制当时却被认为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968年10月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把刘少奇(―;曾用名胡服,湖南宁乡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加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长期在白区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对敌斗争中,立场坚定,机智沉着,两次被捕都坚贞不屈.)打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 制造了党史上最大的冤案.3.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1967年1月,趁全国大动乱的局势,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夺了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这就是所谓"一月革命"."文革"进入了"全面夺权"的新阶段.全国许多省市,宣告夺权.接着,全国掀起了夺权高潮,林彪、江青一伙又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打倒一切".结果是取消党的领导,无政府主义泛滥,武斗不断出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扩大了全国性的混乱局面.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如何看待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这一现象?(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交流每个学生的看法)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冤案的平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其中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是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2.法律制度的健全1979年以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当年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问:这个宪法从内容看有什么特点?(特点有二: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必究;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为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还颁布了什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通则》)此后还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提问: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说明了什么?(注意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从年,全国人大及其党委会已制定380多个法律和有关修改补充法律问题的决定,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了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约有1000多件。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十分注意健全法制,颁布和实施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1.1982年宪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制定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修正,宪法内容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问:现行宪法都有哪些明显特点和作用哪?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特点有二:第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第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教师可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说明人民民主权力的扩大。中国十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以保障公民能直接行使公民政治权利。城市的基层民主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在农村是村民委员会。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以法制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1989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上级任命到居民、村民直接选举,标志着基层民主选举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问:村民自治制度目标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概括为“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制度内容,以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其实质是保障人民群众真正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
3.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讲清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方针,使学生初步认识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共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着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国家政权,非常需要听到各种意见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许多新的原则规定,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提问: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何意义?此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作了系统的规定。指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使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5.依法治国提问:依法治国什么时候写进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正逐渐从“法制”走向“法治”,中国进入法治化建设新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和明确了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思考作答)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时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就是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党的领导是动力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基础和目标,依法治国是途径和手段。这三者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讨论题:如何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可有学生采取上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发表自我看法。老师可作一归纳、整理,诸如: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等等,教师不必局限学生的思维,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课后研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又被正式写入宪法,我国正在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你认为我国现阶段怎样做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和三者的有机统一?思路: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人大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最显著的标志。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制度通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健全和严格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以保证人民能够充分地享有公民权和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本课小结】建国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是满意的。当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建设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在历史上甚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的现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纠正了这些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断地向前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变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2.能力方面:(1)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会比较思维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展示国旗、区旗,提问我们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为什么又出现这两面旗帜呢?(学生答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板书第四节课题)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师: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真正实现了统一。但是还有港、澳、台和一些岛屿没有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使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引导学生分析)生:(分析并概括)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应该看到,武力解决,总会造成损失,不仅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有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日益成熟。(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文字叙述分析并概括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生:(分析并概括)师:(结合学生的认识进行简单总结)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民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都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但是要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使命,就必须找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率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迈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第一步。1981年时又做了解释说明。2.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台湾的基本政策师:(投影出示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师:(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师:引人注目的是“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是提出“中央与地方谈判”正是我们充分考虑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后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明确中共在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师: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敌对了近30年,此时中共提出了如此宽松的政策绝不是偶然的。(引导学生分析其必然性)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应该说,台湾同胞在与大陆分隔的这30年中,逐渐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但也从未忘记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是炎黄子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为了加快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色想。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思想“一国两制”提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应该承认,“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繁荣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模式和范例。不过,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二、香港顺利回归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师: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领。(引导学生回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展示中英谈判的画面,有时间可组织两个学生扮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会谈的场面,活跃课堂气氛。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要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必须有一个中、英、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要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又要照顾到香港居民的利益,还要让英方能够接受。应当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中英会谈伊始,撒切尔夫人“挟福克兰群岛胜利之威”访华,不想把香港交还中国。英国政府代表开始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接着提出“以主权换治权”,有人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最后提出英国要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这实际上是要求变想的主权。针对英方的言论,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将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此后中英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谈判,逐渐缩小了双方的分歧。终于在1984年12月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引导学生分析香港问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生:(分析并概括)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中英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互谅互让的结果,它证明中因世界上是值得依赖的国家。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及其与对台湾政策的异同点)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与对台政策相比,香港不可保留自己的军队,还是不同的历史情况决定的,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香港问题是我们恢复行使主权。2.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师:香港问题和平谈判成功,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两个声明发表的历史意义) 生:(分析并概括)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3.香港回归祖国师:(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剪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生:(边看录像边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问,你们班谁的演讲最好啊?(叫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诗歌)。师:同学们知道2005年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一部针对台湾什么的法律?生:《反分裂国家法》师:这部法律针对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企图将台湾从我国领土中分裂出去的行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同一血脉,都是炎黄子孙,他们血浓于水的联系是任何人也割舍不断的。多年来,台湾同胞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请看大屏幕上的表格,它勾画了海峡两岸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元旦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年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1992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1993年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5年 江总书记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2000年3月 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2005年 连战、宋楚瑜分别率领国民党、亲民党访问祖国大陆师:海峡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建立,并在经济贸易和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突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促成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从“一国两制”的提出,到倡议“三通”,再到江总书记提出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无不说明这一点。一小撮“台独”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小结:胡锦涛同志多次发表讲话,说本世纪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发展经济;二是统一中国。这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民的呼声。让我们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代表我们全世界华人对台湾回归祖国的迫切期望,大家一起唱好吗?我要回来,母亲!老师满腔激情高呼:回来吧!回来吧!我们的台湾,我们呼唤你,等着你们投入母亲温暖的怀抱。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尚未统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