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你们不一样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句 :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句式改写
复习目标:
1、巩固扩句和缩句的方法,掌握缩句的要求。
2、通过归纳复习和练习巩固句式变换的方法,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
复习重点:句式变换的复习
复习过程:
一、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句子:小明读书。
小明在教案里认真地读书。
请学生辨别并说出两个句子的区别。小结什么是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2、请学生说说扩句可以在一个句子什么地方增加?缩句应该怎样缩?
(师小结归纳: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辞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3、请学生说说缩句关键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练习:扩句――红旗升起来了。
缩句――我很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二、复习改换句式。
1、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我怎能不感到自豪?)
(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他一定要去看医生。)
(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2、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句式,变换后有什么区别。
(反问句和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3、师归纳:我们小学阶段还要掌握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请学生回忆反问句怎样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又怎样转换成反问句?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5、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6、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他的话真使我感动。
△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六年级上册句子专项复习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述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继续学习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并能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常见句式并按要求改变句式。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句式变换的练习,培养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能力。一、明确句子的构成和基本形式1、师讲解:
(1)、句子是由词或者短语构成的。它能明白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一般可以分两部分:前一部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例如:小明‖在认真学习。
(谁 ) (做什么)(2)、按照句子的用途、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基本形式。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是陈述句。它的语调一般是平稳的,句末有句号。如:的东头有一口古井。用来要求或希望别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的句子是祈使句。把书递给我。”“禁止随地吐痰!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句尾用问号。如: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如:2、生交流:
你能在本册教材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3、练一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 他在座谈会上((2) 今天是((3)
大家都积极地参加((4) (
)真是热闹极了。(5) 我们观看了(二、按要求改变句式。语文教材中句子变化的样子是多样的,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变化了但意思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掌握句式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在读的时候才能读得更明白,写的时候才能写得更清楚。1、常见的句子改写都有哪几种类型呢?(生交流:扩句和缩句、被字句和把字句、转述句、陈述句和反问句、修改病句、应用修辞方法、合成句子等)2、出示学具单,明确改写目的和方法附件: 扩句
扩句就是在句子的如:“太阳升起”。可扩写为扩句时要注意:a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他‖是十佳少先队员。
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是什么)(谁、什么) (怎么样)
“我是三年级学生。句末用句号,语气较强的用感叹号。”
“你吃过饭了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多么高兴啊!”“长城是多么雄伟啊!
)自己的意见。 。
”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地升起。”
c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扩充内容一般不少
“快” b扩句
”“我们村”
) “主干扩句一般采用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于两处。 缩句
缩句与扩句恰好相反,就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保留其主干。缩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经过缩句,抓住句子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缩句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步骤:a、去掉枝叶。先把起修饰作用的“……的”、“……地”、“……得”的内容删掉;b、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c、把画出的部分连起来读读,看句子是否还有表修饰或限制的词,如果有,再删去;d、看句子是否完整;陈述句与反问句有的时候,一个句子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种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语气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例如,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呢?陈述句改反问句要注意三点:能……不……” 为肯定的意思。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能……不……” 反问句改陈述句与之相反:不……” ;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的意思。2、标点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一定要去掉疑问词。转述句(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例:张华说:改:张华说,这期《少年报》的内容真好,她全看过了。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但是句式不一样,这是人物语言的两种表达方式。例句是描写的方法,用了冒号和引号。改的句子是叙述的方法,冒号改为逗号,表示停顿,说话的内容不用引号。由于叙述方法不同,人称由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要注意三点变化:要将直接引用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c、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三、课堂实战(课内测试)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一阵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敌人坚固的工事。被字句:
悦耳的歌声把全班同学吸引住了。陈述句:
2、照样子,扩写下面的句子。例:汽车奔驰。一辆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速奔驰。天空挂着月亮。
e、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
”这两个句子,句式不同,语气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1;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或“怎能……”,则疑问词为1、词语的变化。 )
“这期《少年报》的内容真好,我全看过了。
”和“叶圣陶先生要见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怎能不当“难道……”……不……”或“难道“呢”。
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难道……”或“怎能”
a、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冒号改为逗号;(即“我”改为“他” “我们
“叶圣陶先生要见
“难道……不……”或“怎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3、语气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我”改为“她”。
b、人称变化。”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或““难道……”……”
3、扩写下面的句子
田野上开满鲜花。(
)的田野上开满了(
)的鲜花。 4、缩写下面的句子。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里悲惨地冻死了。
前天气象台发布了北方强冷空气即将南下影响我省的消息。
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5、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6、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者转述。
小明对妈妈说:“我现在就想要你的钢笔。” 他问小刚:“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王红说:“我的书被我的弟弟拿去了。”
汪老师叮嘱同学们说:“过马路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复习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运用、以及使用的好处。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出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重点:
1、能够区分不同的修辞手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带来的不同效果。
2、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根据指定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并且说出句子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能够在作文中综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本节复习课,将通过了解修辞的概念和用法、体会修辞的效果、通过练习训练运用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比一比:你知道的修辞有哪些?看看谁说得多。
2、出示常见的修辞种类: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
3、赛一赛:你在作文中曾经用过哪些修辞手法?
4、交流,把你运用上修辞手法的句子给大家说说一说。篇二:按要求改写几种句式
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改写成陈述句
1、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2、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5、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6、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7、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8、一个梦想,竞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二、改写成反问句
1、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2、党员也是人。
3、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式(是个什么类型珠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四、把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1、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2、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3、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参考答案:
一、改写成陈述句
1、齐国没有人了。
2、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那是因为水土不同。
3、你不算是个党员。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5、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不应该落泪。
6、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7、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没法向党报告。
8、一个梦想,竞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人人都会流泪。
二、改写成反问句
1、要是不吃,咱们就怎么能走出这草地呢?
2、党员不也是人吗?
3、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怎么能支持得住呢?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式(是个什么类型珠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句 )
2、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比喻句 )
四、把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1、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这个小伙子还算是个党员吗?。
2、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他一起锅就吃,比我们还先吃呢。
3、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篇三:句式改写
句式改写 技巧:
①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②感叹句:
句子+感叹词+感叹号
③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的方法
一般句式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不仅是形式的改变,句子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变化。改为把字句时,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放在最前边);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放在最前边)。
一、改为陈述句:
1、这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2、高尔基在信中的那段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怎么能忘怀?
4、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二、改为反问句:
1、天安门广场是庄严、壮观的地方。
2、森林就像一座大水库。
3、五彩池不在天上。
三、改为感叹句:
1、森林很重要。
四、改为“把”字句:
1、汪立冬一口气吃掉了半斤饼干、三个苹果。
2、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3、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4、一阵清脆的零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5、一辆大卡车撞到了路边的一棵白杨树。
五、改为“被”字句: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了汽车。
2、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
3、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4、奇妙的猪笼草把一条蜈蚣吃了。篇四:句式改写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3、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4、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5、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6、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9、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10、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11、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1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3、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14、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15、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16、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7、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18、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19、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20、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21、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23、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25、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26、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27、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28、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29、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30、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31、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3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33、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34、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35、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改为他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萍萍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
2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3晏子拱了拱手,说:“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再美些。”
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6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7他问小刚:“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9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0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改为双重否定句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那东西完好无损。
3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4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5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6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反问句改陈述句
1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2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6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7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8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陈述句改反问句
1.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2.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
3.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4.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5.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6.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7.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8.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9.斗争的烈火是永远扑灭不了的。
10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1.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12.乡村的孩子知道那是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
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愿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3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4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5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6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7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8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9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10钱小红加入了少先队员。
11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12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13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桂花都盛开了。
14夏天果园里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葡萄、枇杷、水蜜桃、还有西瓜、西红柿呢!
15《桃花心木》一文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种树。
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百灵鸟在树枝叫。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
2、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篇五:改写句型
陈述句:她是一个好姑娘。
否定句:她不是一个好姑娘。
疑问句:她是不是一个好姑娘?
反问句:她难道不是一个好姑娘吗?
设问句:她是个好姑娘吗?她是个好姑娘。 感叹句:她真是一个好姑娘啊!
比喻句:她是一个如雪一般冰清玉洁的好姑娘。
夸张句:这世间难找第二个象她这样的好姑娘了。
以人做本体,拟人的句式就不好用了。再以物为本体 举一组例子吧。
陈述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开了,真漂亮。
否定句:花园里的牵牛花还没有开。
疑问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开了没有?
反问句:难道花园里盛开的牵牛花不够漂亮吗?
感叹句:花园里的牵牛花真漂亮啊!
比喻句:花园里绽放的牵牛花就象一个个小喇叭,
在迎风吹奏好听的曲子。
夸张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已经是花大如斗了,似乎
再用力一些就要挣破了!
小学语文陈述句改比喻句练习 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4)使文章更生动
判别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1)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7)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9)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10)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2)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8)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
(19)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20)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21)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22)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23)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24)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25)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26)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27)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28)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29)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30)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31)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32)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33)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34)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35)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36)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3.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4.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39.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40.那个人骨瘦如柴.
41.这个人壮硕如牛.
44.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45.棉花像雪一样。
50.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61.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65.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71.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一样,夺眶而出。
2.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问句改为肯定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