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意义扩散灭菌法实验原理及临床意义

(一)材料:琼脂,病料,蒸馏水,药敏片
(二)器材:酒精灯,高压灭菌锅,培养皿,火炉,无菌操作台,镊子,剪刀,锥形瓶,干燥箱,培养箱,天平,玻璃棒,干净毛巾(报纸),炭笔
(三)步骤:
1、&将培养皿清洗干净用报纸包好放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15分钟,取出后放入干燥箱内干燥,放在恒温箱(37℃)中备用。
2、&高压锅的使用:在高压锅内胆以外注入水(内胆可以拿出来),把高压锅的排气阀管插入内胆相应位置,并对称把螺丝拧紧,打开排气阀,关闭安全阀,接通电源,待高压锅内有蒸气从排气阀溢出时,关闭排气阀,这时压力表指针上升,等达到0.14MPa,开始计时,15-20分钟后放气,待指针回到0时,取出消毒好的器皿放入干燥箱内备用。
3、&将无菌操作台的紫外线灯提前30分钟打开(杀毒灭菌作用),将干燥好的培养皿取出放入操作台上(注意配套上大下小)。
4、&将锥形瓶洗净,称取琼脂4.5g放入已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100ml,放在火炉上直至琼脂溶解(注意避免沸腾),取出用报纸封口,用线绳扎紧,放在高压锅内灭菌10分钟,灭菌后取出锥形瓶放凉(标准:将手背贴在瓶上不烫手为准50-60℃但避免过冷而凝固)。
5、&将操作台上的紫外线灯关闭,将琼脂缓缓倒入培养皿中(0.5cm厚),轻轻摇动使其均匀(避免出气泡、厚度不均匀)。琼脂凝固后,涂病料。
6、&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剪刀(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切开病料,用灭菌镊子夹取深部无污染病料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在离酒精灯20cm范围内操作),将药敏片放在培养皿上(一般每个培养皿放5-6个药敏片),轻轻按压,在培养皿底部标清药敏片的名称,放在培养箱中37℃培养24h。观察结果。
(四)结果:
直径≧1.5cm为高敏,1≦直径≦1.5cm为中敏,直径小于1cm为低敏。
附:药敏片的制备:用浓度是说明的4倍浸泡24h,自然在滤纸上干燥。例:100g药兑水200kg,做药敏片1g药用1斤水,放入浸泡24h。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药敏试验要求比较严格,条件比较高,仅仅在大中专院校或科研单位有条件的可以操作,一些养殖厂或一些门诊难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针对这个问题,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经过几年的总结和实践,逐渐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药敏试验介绍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药敏试验分类
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2.1&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2.2&肉汤稀释法
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
四、自动化仪器法
一、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二、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2.2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三、实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1.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为了使能准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贴七片),每种药敏片的名称要记住。
  3.1.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2 牛津杯法
   3.2.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2.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内径6nm、外径8nm、高10n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并在小管处标记各种药物名称。每个平板可放4-6支小管。待分钟后,分别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数量的各种药液,勿使其外溢。置37℃培养8-18小时,观察结果。
  3.2.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3 打孔法:
  该法较简单,成本低,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商品药物的检测。
  3.3.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3.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3.3.3 加样:按不同药液加样,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3.3.4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抗菌药物在琼脂内向四周扩散,其浓度呈梯度递减,因此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其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划线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一、药敏实验的结果,应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
  表1 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毫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药敏试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兽医临床中的药敏试验作用和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兽医临床中的药敏试验作用和意义
上传于||文档简介
&&药​敏​试​验​的​意​义​、​方​法​、​使​用​原​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实验三:药敏药敏,实验,试验,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实验三:药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本站视频格式为:real格式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计划学时:80学时
计划学分:5学分
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临床专业
开设学期:一年级上学期
制订单位: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执笔人:陈淑增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由两部分构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是介绍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诊治及预防;免疫学是介绍免疫机制、免疫学应用.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由该学科领域中的病原体引起,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已渗透到临床各科.因此本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特性、细菌的致病性、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正常菌群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消毒与灭菌、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等变异现象;
(2)掌握重要的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等)及本省常见的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
(3)熟悉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特性、生物学作用;
(4)熟悉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疾病等,掌握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诊断常见的疾病。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
(4)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常用的仪器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5)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环保意识,在实验中注重无菌操作,减少试剂用量,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严格控制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实验与实训
医学免疫学基础
三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四补体系统
&& 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六免疫系统
七免疫应答
八抗感染免疫
九超敏反应
十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
一绪论 细菌总论
二细菌各论
三其它微生物
人体寄生虫学
二医学蠕虫
三医学原虫
实验实训学时安排(总课时18学时)
实验实训项目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
细菌的染色检查法
细菌的分布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病原性球菌、杆菌观察
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
&&&&&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寄生虫实验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免疫学基础(20学时)
一.免疫学概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免疫、免疫学概念 熟悉免疫的三大功能
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与难点:免疫概念 ,免疫的三大功能*
教学内容:
免疫、免疫学概念 ,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 抗& 原(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重要因素及抗原的特异性。
熟悉医学上的重要抗原。
重点与难点: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教学内容: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半抗原);TD-Ag和TIAg;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三.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体的概念,掌握五类Ig的特点及功能。
了解抗体与Ig的关系。了解抗体的构造及其同功能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抗体的概念,Ig的特点及功能*。
教学内容:
1、抗体的概念,它同Ig的关系。
2、抗体的结构:基本结构、水解片断及功能。
3、Ig的抗原特异性。
4、五类Ig的特点与功能。
5、Ig的生物学活性。
四.补体系统(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性质
3.了解激活途径
重点与难点: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1、补体及补体系统、组成、命名、特性。
2、补体激活的二条途径(激活物、参与反应的补体成分、过程)
3、补体激活后裂解片断的生物学活性。
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分布与功能。
2、熟悉HLA同疾病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分布与功能。
教学内容:
1、概述: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MHAS、HLA、MHC的含义及编码基因和产物。
2、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分布与功能。
3、HLA的遗传特征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六.免疫系统(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2、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
3、熟悉其他淋巴细胞的标志与功能、细胞因子的功用。
4、了解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及分化抗原。
重点与难点:免疫器官功能, 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
教学内容:
1、免疫系统组成,各免疫器官功能。
2、免疫细胞的分化抗原及受体。
3、淋巴细胞(T、B细胞的表面受体及表面抗原,T-细胞亚群、功能、NK细胞的功能)。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成及作用)
5、细胞因子(定义、种类与作用)。
七.免疫应答(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场所及过程。
2、掌握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抗体产生的规律及实用意义。
3、了解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各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免疫应答的概念致敏 Tc、TH1 的效应作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应答的概念、特异性应答的类型、场所。
2、免疫应答的过程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3、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致敏 Tc、TH1 的效应作用。
八.抗感染免疫(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特点
2.熟悉机体抗菌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机制
重点与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特点
教学内容: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特点
2.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3.抗菌免疫和抗病毒免疫
九.超敏反应(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发生机理。
2、熟悉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了解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 I型超敏反应*
教学内容:
1、概述超敏反应的定义、分型。
2、I型…反应(速发型)。 特点、参与反应的物质、产生机理,常见疾病、防治。
3、Ⅱ型…反应(细胞毒型)发生机理、常见疾病、
4、Ⅲ…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发生机理,常见疾病、
5、Ⅳ型反应(迟发型)特点、发生机理、常见疾病。
十.免疫学的临床应用(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学在疾病诊、防、治的应用,掌握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2、熟悉血清学反应的类型、原理及用途。熟悉生物制品的种类。
3、了解免疫学检测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标记技术*
1、免疫学诊断
&& 抗原抗体反应(定义、特点、种类、原理、方法及用途)。
2、免疫标记技术(原理、方法及用途)
3、免疫学预防
人工免疫的种类及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及常用的制剂和使用方法。
4、免疫学治疗
免疫学治疗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及常用制剂,过继免疫法,免疫增强剂及免疫抑制剂。
医学微生物学(30学时)
一.绪论.细菌总论(10)
& 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特点,掌握微生物的种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3、熟悉细胞壁结构、特殊结构及医学意义。
4、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及用途。
重点与难点:细胞壁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 革兰氏染色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种类,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2、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基本形态
3、细菌的基本结构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牙胞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5、细菌染色法单染色法,复染色法(用途及意义)。
细菌的生理(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重点与难点: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学内容:
1、细菌的营养物质及繁殖。
2、细菌的人工培养法及用途、意义。
3、细菌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产物及其在鉴定细菌上的意义(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生及其意义。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2.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含义。
3、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重点与难点:
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分布: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2、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3、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日光与紫外线及用途。
滤过除菌法及用途。
3、化学消毒法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对微生物的作用、用途。
细菌的遗传变异(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2、了解细菌变异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教学内容:
1、遗传、变异的概念。2、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3.细菌变异的意义
细菌的感染(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的组成;
2、掌握两类毒素的区别。
3、掌握感染的种类和类型。
重点与难点:感染的种类和类型;内、外毒素的特性、作用及区别*
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2、感染与细菌毒力的概念。
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
4、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二.细菌各论(8学时)
病原性球菌(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脓性球菌的种类,主要特性及致病性。2、了解化脓性球菌的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葡萄球菌, 链球菌
教学内容:
1、化脓性球菌的含义。
2、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特性:2)致病性与免疫性:(3)防治原则:
3、链球菌属(1)生物学特性:(2)致病性与免疫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4、肺炎球菌(1)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抵抗力。(2)致病性与免疫性。
5、奈瑟氏菌属
(1)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2)淋球菌: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防治原则。
肠道杆菌(2.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肠道杆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2、掌握肠道杆菌生物学性状、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肠道菌的共同特性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
教学内容:
1、肠道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杆菌(1)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物质,致病种类。(2)卫生细菌学检查。
3、志贺氏菌属(1)分类、抵抗力,变异性。(2)致病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
4、沙门氏菌属(1)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伤寒、副伤寒传染过程的特点,
(2)微生物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的检测,带菌者检查。
5、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
6、变形杆菌属
弧菌属与弯曲菌属(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抵抗力及致病。
2、了解副溶血弧菌致病性。
重点与难点:霍乱弧菌
教学内容:
1霍乱弧菌:两种生物型,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发病机理,免疫性,特异性预防、治疗原则。
2、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抵抗力,致病特点。
厌氧性细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厌氧性细菌的种类
2、熟悉破伤风杆菌特点,致病机理,掌握其致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3、了解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的特点及致病。
4、熟悉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掌握其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重点与难点: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特征,破伤风杆菌致病物质及破伤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厌氧性细菌的分类。
2、破伤风杆菌形态及抵抗力,致病物质及作用机理,防治原则。
3、产气荚膜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分布)、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4、肉毒杆菌特点、致病及防治。
5、无芽胞厌氧菌:芽胞厌氧菌的种类与分布、致病性(致病物质、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枝杆菌的特性,了解抗酸染色法。
2、了解结核杆菌的主要特性,
3、掌握其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及免疫性, OT试验的意义及防治原则。
4、了解麻风杆菌的特性及致病性。
5、了解放线菌致病性。
重点与难点:结核杆菌的主要特性,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及免疫性
教学内容:
1、结核杆菌
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变异性)。
致病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
免疫性与变态反应(带菌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OT试验)。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法。
2、麻风杆菌
3、放线菌属
动物源性细菌(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种类及致病。
2、了解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的特性。
教学内容:
1、动物源性细菌及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2、布氏杆菌的特点、致病
3、鼠疫杆菌的特点、致病
4、炭疽杆菌的特点、致病及防治原则。
其他致病菌(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流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绿脓杆菌、幽门弯曲菌的特点;熟悉其所致疾病
重点与难点:幽门弯曲菌
教学内容:
1、白喉杆菌特征及致病性。
2、流感杆菌特征、致病性。
3、百日咳杆菌特性、致病性、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4、绿脓杆菌特性(分布、色素、耐药性)、致病、检查法。
5、幽门弯曲菌的特性,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检查法。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支原体, 衣原体的种类与致病。
2、了解立克次氏体的分型与致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支原体:概念,主要种类和共同特性(形态、抵抗力)。
2、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方式、致病及外斐氏反应。
3、衣原体:概念,主要种类,致病性、免疫性。
螺旋体和真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螺旋体的种类及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
2.熟悉梅毒螺旋体的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3.了解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主要的致病性真菌及所致疾病
重点与难点:梅毒螺旋体的特性、致病性
教学内容:
1、螺旋体的种类。
2、钩端螺旋体抵抗力、免疫力、致病性、特异性防治。
3、梅毒螺旋体:生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血清学诊断)防治。
4、真菌:肤癣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形态、所致疾病及治疗。
病毒的基本性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毒的定义,熟悉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特点。
2、熟悉病毒的基本特点、病毒的干扰现象及意义。
3、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和测量单位,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了解病毒的遗传变异。
重点与难点:病毒的增殖特点*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定义及病毒的基本特点
2、病毒的大小、形态和测量单位
3、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4、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特点,病毒的复制周期:
5、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干扰现象的定义、类型、机理。
6、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7、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毒感染的类型,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特点。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理。
3、熟悉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
重点与难点:病毒感染的类型,抗病毒免疫的特点。
教学内容:
1、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2、病毒感染的类型:
3、病毒的致病机理:
4、抗病毒免疫:异性免疫方面;特异性免疫方面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熟悉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的采集及送检要求: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血清学检查。
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呼吸道病毒(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2、了解麻疹病毒的特性,掌握它的致病性和免疫性、防治原则。
3、了解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4、了解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垂直传播及其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教学内容:
1、流行性感冒病毒
形态结构,表面抗原、分类、变异及其意义,抵抗力,病性与免疫性。
2、麻疹病毒:病性及麻疹病毒与SSPE的关系,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腮腺炎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4、风疹病毒:致病性
肠道病毒(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记主要肠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
2、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病毒学特征,掌握它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了解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抗原型别、致病性与免疫性。
4、了解轮状病毒所致的疾病。
教学内容:
1、概述:肠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
2、脊髓灰质病毒:抵抗力,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抗原型别、致病性与免疫性
4、轮状病毒:所致疾病。
肝炎病毒(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了解它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
3、了解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传播途径。
重点与难点: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病毒
形态结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2、乙型肝炎病毒
形态结构、抗原组成;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
4、丁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病毒(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了解免疫缺陷病毒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教学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虫媒病毒(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预防原则。
2、了解登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
教学内容: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传播媒介、储存宿主,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2、登革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
&&&&&&&&&&&&&&&&&&&&&&&&&& 疱疹病毒&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疱疹病毒主要种类、通性、感染特点、与致癌的关系。
2、了解EB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了解巨细胞病毒致病性和免疫性。
4、了解单纯疱疹病毒的型别、致病特点。
5、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1、EB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预防原则。
2、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单纯疱疹病毒型别,致病特点。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其它病毒及朊粒(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狂犬病毒的致病性与预防。
2、了解朊粒的生物特性与致病性,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
重点与难点:狂犬病毒的致病性与预防
教学内容:
1、狂犬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性与预防。
2、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
3、朊粒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常用名词
2.熟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3.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条件
重点与难点:人体寄生虫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寄生现象
2.寄生虫和宿主的种类.
3.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4.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5.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原则
线虫(2.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蛔虫、钩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
2.&&&& 熟悉蛲虫、鞭虫与蛔虫、钩虫在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在实验诊断上的区别
3.&&&& 了解五种线虫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蛔虫、钩虫
教学内容:
1. 蛔虫的形态(成虫、虫卵)、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
2.钩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流行
3.鞭虫和蛲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流行
吸虫(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
2.&&& 了解姜片吸虫、肺吸虫、肝吸虫与血吸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性的区别
3.&&& 了解四种吸虫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原则
4.&&&&&& 了解吸虫的一般生活史
重点与难点:日本血吸虫
教学内容:
1.血吸虫(成虫、虫卵、毛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
2.肝吸虫、姜片吸虫和肺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
绦虫(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链状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
2.了解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链状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与防治原则
医学原虫概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原虫的基本形态及功能
2.&&& 了解原虫的一般生理
教学内容:
1.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2.的生理:运动、营养、代谢、生殖
3.的生活史
根足虫(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
2.&&&&&& 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重点与难点: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鞭毛虫(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孢子虫(2.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疟原虫的致病性和实验诊断方法
2.&&& 了解疟原虫的各期形态和生活史
3.&&& 了解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
4.&&& 了解疟原虫的免疫性、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5.&&& 了解弓形虫的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重点与难点:疟原虫
教学内容:
1. 疟原虫的各期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免疫性、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2. 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防治原则、流行情况
医学节肢动物(自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方式
2.&&&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与生态
3.&&& 了解蚊、蝇的生活史、生态及与疾病的关系
4.&&& 了解蚤、虱、蜱、恙螨、蚧螨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节肢动物的发育与生态:全变态、半变态
2.&&&&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3.&&&& 蚊、蝇的形态、生活史、生态与疾病的关系、防治原则
4.&&&& 蚤、虱、蜱、恙螨、蚧螨与疾病的关系、防治原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
实验一&& 基础培养基、细菌接种(2学时)
一、基础培养基的制备(示教)
1.目的要求:
1、& 学习并初步掌握基础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常用的基础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2.方法原理:
1、于pH7.6的牛肉汤或牛肉膏汤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
2、以脱脂棉过滤去除杂质(或不过滤),分装烧瓶。烧瓶中肉汤琼脂冷至50~600C时,以无菌操作法将其倾入灭菌空培养皿中(每皿15~20ml),迅速盖上皿盖,并将培养皿于桌面轻轻回转摇动,使皿内培养基平铺皿底,待冷凝后即成琼脂平板培养基。
琼脂是海藻糖中提出的一种多糖类物质,对病原性细菌无营养作用。加入培养基的目的是使之固态化,因其熔化点为1000C,凝固点约400C,利用此特性,加至肉汤或肉膏汤内后,趁热可制得斜面、平板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培养基,以供分离培养、繁殖细菌等用。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pH7.6牛肉汤或牛肉膏汤、琼脂、空试管、灭菌培养皿(9cm直径)。
4.实验内容:
肉汤琼脂固体培养基
二、细菌接种法(每人操作)
1.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和纯种细菌接种方法。
2.方法原理:应用分离培养法可获得检材中某一种细菌,亦可使被污染的菌种重新分纯。平板分离划线接种为常用的分离培养法。最后均使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分散,使单个细菌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而得到纯种细菌。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菌液、普通琼脂平板。
4.实验内容:分离培养法
(1)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块,于培养皿底部玻璃上用蜡笔注明接种菌名、接种者姓名、
班组及日期。&&&&&&
(2)右手握持接种环(执笔式)并将其通过火焰灭菌,冷却后,取一环混合菌液。
(3)左手持琼脂平板,在火焰旁打开,平皿盖半开约45角,然后将沾有菌液的接种
环,先在培养基一角涂成一均匀薄膜(约占整个培养基表面的十分之一的①区)。划线时,使接种环环面与平板表面约成30~40度角,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行轻快的滑移动作,注意勿使培养基表面划破。
(4)烧灼接种环,以杀死环上剩余细菌,冷却后,将接种环再通过①区薄膜处作连
续划线(约占整个培养基面积的五分之一的②区),划毕,再通过火焰灭菌,冷却后作同样划线,分别为③区及④区(见图3)。
(5)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并使培养皿倒置(可避免培养过程中凝结水自皿盖滴下,影响菌落性状),置370C孵箱中培养24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
实验二.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1学时)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以便能娴熟应用油镜观察细菌材料标本。
2.方法原理:
在标本玻片上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可避免光线的分散,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像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附有油镜头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架,染色标本片,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消毒缸。
4.实验内容:
(一)使用法1、油镜的识别2、油镜的使用
(二)油镜的保护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1.目的要求: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2.方法原理:细菌为无色半透明胶体,经染色或特殊染色后,可显示其固有形态或特殊结构,可以供菌种的观察和识别。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菌基本形态标本片
(1)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染色标本片。
(2)杆菌& 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标本片。
(3)螺形菌& 霍乱弧菌、幽门弯曲菌标本片等。
2)菌特殊结构标本片
肺炎球菌荚膜、破伤风杆菌芽胞、伤寒杆菌鞭毛等染色片。
4.实验内容:
1)油镜观察细菌基本形态各标本并绘图。
2)示教油镜下观察细菌特殊结构标本片并绘图。
实验三& 细菌的染色检查(3学时)
&&&&&&&&&&&&&&&& 一、细菌材料玻片标本制备(操作)
1.目的要求:细菌材料需涂布固定于玻片上,然后经染色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及染色反应。
2.方法原理:细菌为胶体原浆蛋白为主,涂布在玻片上经火焰温热后可固定于玻片,再经染色冲洗即可被染上颜色,且不易被水冲洗掉。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消毒缸。
4.实验内容:
1、涂片& 取洁净载玻片1张,将1滴生理盐水置于玻片上,接种环灭菌后取菌少许,与盐水混匀并涂成面积不超1cm2的薄膜。如用液体培养物涂片,可直接取培养物涂于玻片上,不加生理盐水。有菌的接种环应立即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2、干燥& 将涂片放空气中自然干燥,或在离火焰较远处烘干,直到手背试触涂片反面略有烫感为限,切勿高温烘烤。
3、固定& 手持载玻片一端,将涂片在火焰高处连续通过3次,约2~3秒,就可固定标本。
二、细菌的革兰(Gram)染色(操作)
1.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细菌革兰染色法。
2)熟悉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2.方法原理: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比革兰阴性菌致密,肽聚糖层厚,脂类含量低,乙醇不易透人,故菌体内龙胆紫-碘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
(2)革兰阳性菌含有多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龙胆紫和碘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脱出,而革兰阴性菌中这种物质含量较少,故易被乙醇脱色;
(3)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H2~3)比革兰阴性菌(PH4~5)为低,在同样pH值的染色环境中,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龙胆紫染料结合较为牢固,不易脱色。
3. 实验仪器及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培养物或菌液。(2)革兰染液
4.实验内容:
1、& 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于标本面上,染色1分钟,水洗,甩干。
2、& 媒染& 滴加卢戈氏碘液数滴于标本面上,染色1分钟,水洗,甩干。
3、& 脱色& 滴加95%酒精于标本面上,频频倾动玻片,直到不再溶下染料为止,约半
分钟,视标本片材料厚薄而增减时间,然后水洗,甩干。
4、复染& 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于标本面上,染1/2~1分钟,水洗后甩干,用毛边纸或滤纸轻轻吸干,待标本充分干燥后加油,用油镜观察并绘图。
结果& 经革兰染色后,显紫色则为革兰阳性菌,显红色则为革兰阴性菌。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1学时)
1.&&&&&&&&& &目的要求:
(1)证明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均有许多细菌存在。
(2)理解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意义。
2.&&&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池水、自来水等标本。
(2)普通琼脂平板。
(3)2%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
(4)无菌滴管、无菌试管、无菌生理盐水、镊子、酒精灯、接种环、灭菌咽拭子。
3.&&& 实验内容:
(1)空气中细菌检查
(2)水中细菌检查
(3)皮肤细菌检查
(4)咽部细菌检查
实验五&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2学时)
1.&&&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证实煮沸消毒和紫外线杀菌的效果,并了解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3)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抑菌作用。
(4)了解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方法和实际意义。
2.&&& 方法原理:
(1)高压蒸汽灭菌法&
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所以热是较为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细菌蛋白质(其中包括酶类),因热力可发生变性凝固,活性消失,代谢障碍而致死亡。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常用的最有效的湿热灭菌法。
(2)煮沸消毒试验&
原理:同高压蒸汽灭菌法原理
(3)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原理:紫外线杀菌作用的机制一般认为是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分子具有高度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这些化学分子吸收紫外线后即产生光化学反应而变性。当紫外线波长为260~266nm时,其杀菌力最强。
(4)化学、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原理:化学因素包括消毒剂和化学制剂,各种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不一,有的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有的破坏细胞膜,有的能阻碍细菌代谢的某些环节,因而呈现抑菌或杀菌作用。
(5)药敏试验
原理:抗生素滤纸片上的抗生素通过琼脂向外扩散,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培养基里敏感菌株的生长繁殖,在纸片周围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的大小,以判断该待测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
3.&&&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高压蒸汽灭菌器
(2)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肉汤培养物、水浴箱、酒精灯、接种环、试管、试管架、记号笔
(3)紫外线灯、葡萄球菌培养物、普通琼脂平板、无菌镊子
(4)葡萄球菌培养物、大肠杆菌培养物、普通琼脂平板、生理盐水、碘伏、龙胆紫、含氯消毒剂(5%有效氯)、2%戊二醛、1%戊二醛
(5)菌种、培养基、抗生素滤纸片
4.&&& 实验内容: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煮沸消毒试验
(3)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4)化学、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抗生素敏感试验
实验六& 病原性球菌、杆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2学时)
1.&&& 目的要求:
认识常见病原性微生物的形态染色
2.&&&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病原性微生物标本片
3.&&& 实验内容:
对脑膜炎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镀银染色等病原性细菌形态进行观察。
实验七&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早早孕(1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方法与应用,学会判定结果
2.&&& 方法原理: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DICA)又称一步金法,它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将多个试剂组合在一个约6mm×70mm的塑料板条上,成为单一试剂条,试剂条上端(A)和下端(B)分别粘贴吸水材料,金标抗体干片粘贴在近下端(C)处,紧贴其上为硝酸纤维膜条。硝酸纤维膜条上有2个反应区域,测试区(T)包被有特异性抗体,参照区(R)包被有抗小鼠IgG。测定时将试纸下端浸入液体标本中,下端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移动,若标本中有待测的特异性抗原,则与免疫金复合物之抗体结合,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即被固相抗体所获,在膜上显示红色反应线条(T)。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参照区与固相抗小鼠IgG结合(免疫金复合物中的单克隆抗体为小鼠IgG),而显出红色质控线条(R)。反之,阴性标本则无反应线条,而仅显示质控线条。该方法诊断早期妊娠不仅显现结果快,肉眼可见,而且试剂干化,操作十分简便。
3.&&&&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HCG金标试纸条、阳性对照尿液、阴性对照尿液、待测尿液
4.&&& 实验内容: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方法与结果判定
实验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ELISA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
2.方法原理:其原理是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及免疫反应性,也不影响酶的催化效能。当存在相应酶底物时,酶能催化产生有颜色的产物,颜色的有无及深浅能反映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多少。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待检人血清。
&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抗体。
&&& 3)包被液:
&&& 4)洗涤液:pH 7.4& 0.01mol/L PBS-吐温20。
&&& 5)底物溶液:OPD-H2O2
&&& 6)终止液:2mol/L H2SO4。
&&& 7)酶标反应板。
4.实验内容:
(1)&&&加待检血清(2)&&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抗体& (3)&&& 置370C孵育30分钟
(4)&&洗涤5次 (5)显色 (6) 置370C孵育15分钟(7) 终止反应(8) 结果观察与分析
实验九& 线虫实验(1学时)
目的要求:
1)各种线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2)熟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操作方法。
3)了解各种线虫的成虫形态
实验内容:
1)线虫纲成虫浸制标本、玻片标本,
2)线虫纲各种虫卵玻片标本
3)直接涂片法、
4)饱和盐水浮聚法
实验十& 吸虫、绦虫实验(1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吸虫、绦虫虫卵的形态特征,了解各种吸虫、绦虫的成虫形态。
2)了解吸虫、绦虫的中间宿主或媒介植物。
实验内容:
1)吸虫成虫浸制标本、猪带绦虫成虫浸制标本、牛带绦虫成虫浸制标本、囊尾蚴浸制标本,孕节玻片标本、头节玻片标本。
2)吸虫、绦虫虫卵玻片标本。
3)吸虫中间宿主或媒介植物大体标本。
实验十一&& 原虫实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间日疟原虫细胞内期形态特点及被寄生红细胞的变化
2、学会识别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阴道毛滴虫、贾第虫滋养体和包囊。:
实验内容:
1. 间日疟原虫厚血膜玻片标本
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
3、阴道毛滴虫、贾第虫滋养体和包囊
4、弓形虫滋养体玻片标本
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占50% (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占12 %,简答题占18 %,综合应用题20占%,选择题占50 %)
平时成绩占25%(考勤、作业、阶段考、小测、练习)
实验成绩占25%(实验报告占15%,实验操作占 6%,实验课参与情况占4%)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陈兴保,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二)参考书目
[1]肖运本,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2]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陈慰峰,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