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化州九中师范学校校长叫什么名?

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_百度知道
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
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
问问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才是最佳选择,这个问题在这里提问可以说是不会有人知道的,祝好运你好,建议从现实生活中多打听一下,也可以到当地百度贴吧发帖问问看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_百度知道
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
一九九六年松桃县孟溪镇孟中校长是谁?
好,在百度知道打听地方上学校谁是校长基本上不会有人知道的,说不定是有人知道具体情况的,里面都是本地朋友,建议缩小范围上百度贴吧松桃吧发帖问问看,祝好运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州市立师范学校_百度百科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创办于1921年。1933年,广东筹办省立勷勤大学,以市立师范校址作为教育学院院址,将市立师范改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抗战胜利后,重设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的同时,另在市郊蚌湖创办勷勤师范学校,任黄佐为校长。解放后,并入市立第一师范。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简介
这年广州设市,市区内公私立小学归市教育局管辖,需要大量的小学师资,乃设立师范学校,选定双门底原粤秀书院旧址为校址,任杜定友为校长。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学习期限一年毕业。办二部师范男女生各一班,图工体乐专修科一班,共一百三十人。于日开学。[1]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发展
1922年春,增设二部本科一班,招生五十人;附属小学三班,招生一百三十人。同年秋,将二部师范学习年限延长为两年毕业,以提高小学师资水平。
1923年春,任黄炳蔚为校长。9月,改校长制为校务委员制,以教育局视导陈延炘、黄炳蔚、余超、吴一鸣、赵九畴等五人兼任。另设教务、总务两处办理校务。改行新学制,招新制师范两班,二部专科一班。
1923年秋,将旧制师范班改为新制的初中三年级,同时兼办中学部,招高中、初中新生各一班。小学已增至八个班。1925年,增办幼稚园。学校规模,日益发展。
1926年,在校务委员制中,加设驻校常务委员,以麦棠担任。增设训育主任,实行班主任制。1927年,改常务委员为委员长,以卢德担任。不久,改由方学芬担任。这时,师范班已增至十个班,有男生二百九十四人,女生二百零一人。
1931年,改校务委员制为校长制,任李庆荣为校长。7月,改由林砺儒继任。学校规模,发展为有师范班十四个班,图工体乐专科一个班,初中六个班,附属小学十一个班。图工体乐专修科学制为二年毕业,间年分别招收男女生。林砺儒以民主思想办学,重大校务,用民主方式决定,在学生中提倡思想自由,颇得学生爱戴和社会人士所推崇。
1933年,广东筹办省立勷勤大学,以市立师范校址作为教育学院院址,将市立师范改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详情见中学教育公立中学部分)。
广州沦陷,附中疏散。敌伪政权另在市区内设立市立师范学校,以西华路太保庙直街原市立五十一小学旧址为校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市教育局接收,委任毕明为校长。解放后,与协和中学合并改为广州市普通师范学校。
企业信用信息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_百度百科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
良光初级中学隶属于广东省茂名市,创办于1956年,原名“化州县第十四中学”。[1]
学校占地面积103.5亩,建筑面积17984平方米,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科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四幢、学生临时饭厅三个。[1]
学校现有学生3081人;[1]
教职员工127人,其中任课教师126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学历的有72人。[1]
学校先后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 茂名市美丽校园”, 化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办学历史
学校大门运动场
化州市良光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化州县第十四中学。[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办学条件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校园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03.5亩,建筑面积17984平方米,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科学楼一幢、教师宿舍楼四幢、学生临时饭厅三个。[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教学设施
各功能室场较为齐备,图书室有藏书三万多册。有五个标准篮球场和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班级学生
学校现有学生3081人;[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师资队伍
教职员工127人,其中任课教师126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学历的有72人。[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教学措施
指导思想:学校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和“依法治校、健康安全第一,发展为本”的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探求教学适合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追求师生协调持续的发展,以健康安全促进教育引领,促使学校走向优质。
教学特色:学校注重以德育人,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爱校荣校为抓手,通过礼仪教育、关爱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政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进行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学校坚持教学改革,针对学生、学校的特点,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班化教育、分层教学、双语教学等研究探索,以及兴趣型、拓展型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开展。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决策民主,求实创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模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脱颖而出提供平台。进一步完善奖教奖学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教师勤教善教,学生勤学乐学的良好校风。班级管理和中考备考注重科学管理,团队合作。学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1]
德育教学成效显著。学校以文明班、文明舍评比制度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和构建有力班主任队伍,加强值日值班管理,注重德育实效评估奖励。[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办学成果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中考成绩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一年一台阶,成绩喜人。
2009年中考,上化一中线92人,上茂一中线8人,上重点中学线人数居全市镇级中学第二。[1]
2010年中考,取得新的突破:上化州一中线的105人,上茂一中线11人,上重点中学线人数跃居镇级中学第一位;总分平均分仅次于化一中,居化州市第二名;政治、地理、体育平均分、及格率居化州市第一位,其他均居化州市前列。[1]
2011年中考,再创新佳绩:上化一中分数线158人,上茂一中分数线14人。各科平均分均居化州市前列,其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平均分居全市第一,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物平均分居全市第二。[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竞赛成绩
学生智科竞赛创佳绩。2009年以来,获全国一等奖6人次,获全国二等奖17人次,获全国三等奖43人次;获省级奖50人次,获茂名市级奖127人次。[1]
其中,143班黄敏锐、149班陈建锋同学获初三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50班陈再东,158班陈振国两位同学获初三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158班李福乐同学获初三化学竞赛一等奖,172班蒋顺峰获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办好两年一届田径运动会,至今已办了十四届,增强了师生爱校情怀,提高师生体育健康意识,锻炼了师生的组织能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不少体育尖子。中考体育平均分历年处于化州市前列。学校被评为“化州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形成浓厚的“我锻炼,我健康”的体育锻炼风气。[1]
学校的体育与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教育等成绩突出,不少学生具有体育艺术特长。在市运动会上,学校获男子篮球一等奖,女子排球二等奖。在镇举办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出的民族舞蹈获第一名。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 茂名市美丽校园”, 化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化州市先进党支部”。学校工会被化州市教育工会评为“先进基层工会”。学校团委被评为“茂名市五四红旗团委”。[1]
学校被评为“茂名市安全文明学校”,“化州市德育先进单位”“化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连续12年被评为“治安事故为零学校”。学校团委被评为“茂名市五四红旗团委”。[1]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成果取得新的突破,创出新佳绩。[1]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学校领导
现任校长:李红辉。副校长(待补)。
化州市良光初级中学展望未来
学校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正向着“锻造一流队伍,培养创新人才,营造怡人环境,打造品牌初中”的目标努力迈进。[1]
学校坚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定会取得新的突破,创出新佳绩,为化州市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1]
附录及说明:(以下为原词条未纳入新版本的部份内容,它既无参考资料,又与可查证资料有差异,为了尊重原科友的奉献,把它辑录于下,供以后编辑的参考。至于纳入新版本部份,因无碍编辑原则,但也无法为它增补参考资料。)
办学历史与规模:化州市良光镇良光初级中学创办于1951年,为良光镇最早的中学,原从属于良光小学,是著名的良光附中。为了把学校办成有特色的初级中学,1993年搬离了良光小学,迁到良光圩东侧的良光中学旧址。
学校2011年占地近50亩,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有10个教学班,学生600余人,教职工42人。
发展目标: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以李红辉校长、梁田保主任为首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胆革新,开展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硬件建设的改善,必将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健康、持续、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全社会公认的“好中学”品牌学校。
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1、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务必使得学校有巨大的变化,一年上一个台阶。2、招生人数要不断增加,五年内从10个教学班增加到15个,人数增加到1000余人。3、新建了符合卫生标准的厨房,不断完善学生的就餐环境。4、改建师生的公用厕所,把原来在校外的危房厕所搬回到教学楼内,消除了到校外用厕的安全隐患。5、继续完善学校的围墙,营造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6、学校安装了先进的播音系统,每个教室都能得到统一播音,方便了教学工作。7、教室、宿舍都装有多个风扇,改善学习和休息环境。8、搞好校道硬底化建设、建好学生单车棚。9、整改学校用电线路,做好校外公路警示牌,消除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我校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只有一幢集教学、办公、宿舍、实验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楼。为使学校能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让更多学生在优越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我们想方设法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目前正在建设的学生宿舍楼并争取早日竣工,改善学校的住宿环境,让学生住得更舒畅。未来希冀:我校将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竞争意识,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化州市新安中学_百度百科
化州市新安中学
化州市新安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位于化州市新安镇。现任校长彭聪(2010~现在)。“第一批合格职业高中”、“茂名市美丽校园”,2005年6月被评定为“茂名市一级”,2007年4月,被省教厅评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2008年3月,被茂名市教育局评定为“茂名市初级中学校长实践培训基地”。
化州市新安中学发展沿革
化州市新安中学[1]
创办于1920年。创办人是当时的地方开明乡绅彭任堂、彭放、彭廷参等清朝贡生,彭裕芬、彭先声、、庞一举等知名教师,以及彭中英、彭柏松等旅法留学的中共早期党员。1948年春,升格为完全中学。1989年搬迁至现址。学校曾名“化县私立化新中学”、“化县第三中学”、“化州县第四中学”、“化州县新安中学”。1983年改制后,名为“化州县新安职业高级中学”,撤销普通高中。1994年春撤县置市,改名“化州市新安中学”。1997年春,经化州市人大代表提议及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复办普通高中,定名为“化州市新安中学”[2]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存。现学校占地面积169亩(含未开发利用山地62亩),有50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85人,学生3762人,其中高中23个班,学生1395人,初中27个班,学生2367人。
化州市新安中学办学思路
2001年8月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逐步实现了 “一学期一小变,一学年一中变,三学年一大变,五学年创名校”的发展规划目标,成为化州市发展较快的镇级完全中学。2006年8月以来,学校切实践行“转变观念,力戒虚浮,培育学风,提高质量,人文关怀,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3]
化州市新安中学办学设施
现有学生套间宿舍楼5幢,教学楼3幢,实验楼1幢。新建的学生宿舍是化州市学校中规格和档次较高的,每间宿舍面积超过60平方米。标准的足球场1个、200米跑道、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教学配套设备较齐全,有高标准的电脑室2个、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各2个,高考专用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各1个,安装有多个电化教学平台、校园卡电脑化管理网络、语音播放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化州市新安中学师资队伍
高中专任教师75人,初中专任教师83人。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7人,其中庞伟金破格晋升语文中学高级教师,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刘锦破格晋升语文中学高级教师,彭福胜、邓进破格晋升历史中学高级教师,彭聪、李佳荻、彭增其晋升英语中学高级教师,黄如文、彭兴晋升数学中学高级教师,梁红光破格晋升地理中学高级教师。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74人,其中优秀教师有马盛来、钟小凤、李国庆、梁志林、彭剑康、陈亚豪、彭辉东、刘思尧、李以章等人。
建校九年,学校从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教育学院、茂名学院、肇庆学院等师范院校招聘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每学年拨出师资培训经费都超过10万元,教师通过走出去,学回来,绝大部分已成长为教学骨干。
化州市新安中学办学特色
(一)文化浓郁厚实
学校秉承“团结自强、博学修身、成人成才、爱校报国”的校训和“遵纪守法,不损该校;团结拼搏,发展该校;勇创佳绩,扬名该校”的校本思想,确立了“育人是根本、发展是主题、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以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营造了“尊师爱生、严管善教、勤学好行、务实创新”的良好校风。以“敬业、善导、求真、创新”的教风和“博学、善思、质疑、明辨”的学风,促进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捷报频传,成为茂名市农村中学一面闪亮的旗帜。
教育管理处处体现人性化。教职员工养成了“以生为本,注重身教,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相互激励,共同营造了厚实的校园文化。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为主导,成立了学生会、文学社、生化小组、园艺小组、文工团、书画协会、英语角等10多个社团,每学期均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中英文书法比赛、书画展、体育艺术节、读书节、文娱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据统计,升大的高中毕业生,70%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团委会或班委会干部。
(二)环境整洁优美
2001年8月以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改造的资金700多万元,打造出全市农村中学绿化面积最大、设计最具园林特色的校园:教学区、运动区和宿舍区清晰明了,一目了然;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与线条流畅、色调典雅的师生宿舍大楼遥遥相望、相映生辉,并把校园广场紧紧环绕起来,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宽洁的校道两旁,满眼铺青叠翠,生机盎然;品种繁多的花卉树木修剪风格各异,千姿百态;一个个排列有序的篮球场和一条条穿插错落的校园小径,镶嵌于绿草之间。走进校园,便立即置身于花团锦簇、美景醉人、舒适雅致的园林文化氛围中。校园建设被茂名市教育局树为“农村中小学校校园建设的样板工程”。
(三)办学模式双轨制
充分发挥“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存”办学模式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加以引导:成绩中上的,读普通高中,参加普通类高考;成绩一般的,读职业高中,参加高职类高考。十几年的实践,学校已在高考备考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低分入读,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发展特长,高分升学。”
为了尽快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质量,学校加强了与广州华师附中、汕头金山中学、茂名一中、化州一中、茂名市实验中学等名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料、试题等教学资源,吸收他们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努力实现“读新安中学高中,相当于读重点高中”的超值教学服务。
2010年8月,学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主动和顺德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采取1+2的模式,开设“电子信息、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首饰加工”等5个专业。学生兴趣较高,踊跃报读。“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保证了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能顺利升学,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勤工俭学效果显
推行“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以勤工俭学服务师生”的育人模式,得到新安镇党委政府鼎力支持,通过无偿划拨土地、协助平衡校群关系等方式,建成了两个广东省最有特色的勤工俭学基地:一是占地约5亩,年养猪量近2000头的养猪场(2001年12月创办);二是占地26亩,年产蔬菜20万斤左右的劳技教育基地(2003年4月创办)。收益用于再生产投入、完善学校建设、培养师资、资助特困师生、改善师生福利、开展班级活动等。
—25日,学校成功地协助省教育厅举办了“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现场会”,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省教育厅将学校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并向全省推广学校的管理经验。—6日,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邀请派员出席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全国勤工俭学研讨会”,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得到全国各省区代表的充分肯定。—2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勤工俭学研讨会”上,学校的办学特色再次获得来自全国的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日—11月2日,彭聪副校长、彭福胜副主任、张玉寿副主任等12人获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后勤产业专业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广东省教育系统后勤负责人培训班”。2011年春季,“全国勤工俭学现场会”将在广东省召开,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农村中学的第一参观现场”。
化州市新安中学办学效益
(一)办学声誉显著提升
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成为“茂名市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2001年8月以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合格职业高中”、“安全文明学校”、“书香校园”,茂名市“一级学校”、“美丽校园”、“中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连续九年获得茂名市“最佳安全文明示范小区”、“普法先进单位”、“红旗团委”,化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优秀教师人才辈出
有60多位教师分别受到广东省教育厅、茂名市委市府和化州市委市府的表彰:庞伟金校长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茂名市优秀校长”、“茂名市首届名校长”、“茂名市管第六批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化州市十大杰出教师”,黄如文副校长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茂名市优秀班主任”、“化州市优秀校长”,彭辉东、彭增其、彭兴、彭聪、马盛来、张玉寿等教师分别被评为茂名市“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梁红光副校长被评为“茂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邓进主任被评为“化州市十大杰出教师” ,马盛来、彭小波被评为化州市“十佳班主任”。彭剑康、彭增其、吴伟春等11位教师被评为化州市“优秀班主任”,彭福胜、刘锦、詹红丹、李文婷、李学中、林胜威、钟小凤、梁志林、李春燕等40多位教师被评为化州市“优秀教师”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高考成为后起之秀省专线以上上线率稳居化州市前三名,其中职高类高考上线率稳居茂名市同类学校前三名。
2008年,352人参加普高类高考,上重点线2人(其中地理专业的彭辉燕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林春考上西南大学),上本科线26人,上省专线227人。206人参加职高类高考,上省专线以上106人。学校再次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升学奋斗目标。
2009年,352人参加普通高考,上本科线以上56人,上线率15.9%,上线人数比2008年增加30人,增幅115.38%;上专科线以上283人,上线率80.4%,上线人数比2008年增加56人,增幅24.67%。2010年,345人参加普通高考,上本科线33人,上线率9.57%,上专科线以上290人,上线率84.1%,连续四年两项上线率均稳居化州市第四位。
中考排名市前列上茂一中、化一中等重点中学人数位居全市前列。2002年27人,2003年48人,2004年71人,2005年62人,2006年64人,2007年62人,2008年31人,2009年41人。
智科竞赛获奖多九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各级智科竞赛获奖的档次高,人数多。其中,罗元嘉(全国化学一等奖)、刘春胜、彭启润等学生共47人次获得全国奖,彭文强、刘小峰等学生共219人次获得广东省级奖,彭超、李彩清等学生共53人次获得茂名市级奖,彭新坤、李宗瑜等学生共159人次获得化州市级奖。
(四)教研教改捷报频传
2008年10月,由学校庞伟金校长主持,彭小波、张玉寿等老师共同参与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生活化有效作文教学探究》,经专家组验收评审,已顺利结题,被评为优秀课题。
2008年10月,由学校庞伟金校长主持,彭小波、张玉寿等老师共同参与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听、说、读、写”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已开题,正在实验研究中,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6月,由学校庞伟金校长主持,彭小波、马盛来等老师共同参与的广东省教育厅德育课题《农村中学班主任“培优辅差”成功教育个案研究》获准立项,目前正在实验研究中。
2009年11月,由学校庞伟金、彭聪、马盛来、李红亮、龚盛大等老师主持申报,并获得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批准立项的课题共有6个,占化州市获得批准立项课题的60%。
朱红丽老师的生物课例设计获全国二等奖,李红亮老师的生物课例获广东省二等奖,彭剑康老师的生物课例获广东省级三等奖,彭小波老师的语文录像课例获得茂名市一等奖。庞伟金、马盛来、彭聪、李佳荻、彭亚有、刘锦、陈雪琼、陈冠蓉、张学深、宋晓丹等教师共有72个课例获得化州市一、二等奖。
庞伟金等教师共有4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庞伟金、彭小波、马盛来、刘锦等教师共有21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庞伟金、马盛来、彭小波等教师共有34篇论文获得广东省级奖励,彭聪、彭福胜、黄如文、李学中、刘锦、李春燕、彭增其、彭剑康、钟小凤、杨科林、梁志林、杨明壹等教师共有264多篇论文获得茂名市、化州市级奖励。
化州市新安中学发展蓝图
学校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2010年12月破土动工兴建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的综合楼一幢,里面包括可同时容纳3500人就餐的学生饭堂、可同时容纳450人的阶梯教室以及美术室、音乐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场,现已完成勘探、报建、立项,预计明年9月可以投入使用。继续扩建西教学楼,扩建部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拟兴建教师宿舍楼2幢、学生宿舍楼2幢。壮大高中部的发展,坚持以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学校办成以高中为主的高质量的农村完全中学,成为化州市高考的升学大户;教育管理要继续树典范、立楷模、创特色、造品牌,朝着“共建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的目标迈进!
化州市新安中学养猪场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校原来猪栏饲养的40多头猪根本消化不了饭堂一半的剩饭剩菜。这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给卫生管理与品德教育带来诸多不便。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搬迁并扩建猪场。2001年11月,庞伟金校长带领领导教师在校园边缘砍荆棘、开荒地、平地基,历尽艰辛。利用学校拆迁旧瓦房的砖瓦木,建成了占地600多平方米,可存栏肉猪285头的新猪场,而投入仅仅5.6万元。四个多月后,出售第一批肉猪共167头,产值近18万元。紧接着,母猪舍、仔猪舍、商品猪舍等相继建成,使猪场实现了“小、中、大”一条龙配套养殖,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小型养猪场的布局与规模。猪存栏最多时,有经产母猪170多头,后备母猪约60多头,种公猪6头。年度,年出栏商品肉猪均超过1000头、仔猪1800头左右。为了充分利用猪尿粪,2003年4月,在新安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学校仅是斥资3.4万元,就征收了北教学楼后面的25亩坡地,建成一个年产量20万斤左右的蔬菜生产基地。这两个勤工俭学基地,有机地构成一个循环发展的产业系统,成为学校强有力的经济创收点。2005年12月,学校再次投资1.7万元,修建鱼塘6.8亩,年养鱼量1.5万尾,产量可达1.5万斤。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资金不足人力补”的艰苦奋斗精神,譬如校园的绿化工作便是领导、教师、学生和厨工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日夜奋战共同完成的;花草树木的日常管理和修剪划分给班级负责。仅此两项,共为学校节省了8万多元的资金。
化州市新安中学蔬菜基地(现已撤销)
学校教学楼背后的山坡上,是一个大型蔬菜基地。
位于教学楼背后的蔬菜基地
学校成立了蔬菜生产领导小组,黄如文副校长任组长,彭聪主任任副组长,负责蔬菜基地发展的规划和日常管理的指导工作。学期初,总务处刘华英副主任根据菜地的土质和蔬菜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统一规划部署,将菜地划片分配给班级种植,并以板报、讲座和简报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年级长统一指挥和视导,班主任精心组织,各责任班级利用劳技课、课外活动课或晚饭后的时间,起垄、修整、播种、淋水、施肥、除草等,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也不例外。生产的蔬菜,由学校饭堂按当天的市场批发价收购,所得的款项全部归班集体所有。对种植管理效果好的班级和班主任,学校给予嘉奖。因此,各班种菜积极性高,有的班蔬菜产量一学期超过10000斤,收入8000元以上。在劳动中,师生学到了生产技术,积累了知识,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集体主义精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勤工俭学,不但没有影响教学,反而更有效地舒缓了工作和课业带来的身心疲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建校六年中考、高考稳居化州市前列,学风浓、教风纯、校风正,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屡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
化州市新安中学获奖情况
2003年12月,该校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一批合格职业高中”、“茂名市美丽校园”,2005年6月被评定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7年4月,该校被省教厅评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2008年3月,该校被茂名市教育局评定为“茂名市初级中学校长实践培训基地”。
.广东共青团.[引用日期]
.粤西网 .[引用日期]
.化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州九六香油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