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普拉有印度格列卫代购吗

印度特罗凯特罗凯副作用供应
核心提示:本公司承诺:诚信为本,货真价实的商品以合理的价格,贩卖毒品,货到付款,咨询电话:联系人:张经理[商品]名称:印度本公司承诺:诚信为本,货真价实的商品以合理的价格,贩卖毒品,货到付款,咨询电话:联系人:张经理[商品]名称:印度特罗凯[]英文商品名:erlocip[英文药名]: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片);[代理:通过[主要成份片]:西普拉制药有限公司[是]:在局部晚期厄洛替尼可以尝试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失败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该指示是根据对一期临床研究结果。对于二线治疗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一步临床研究。在患者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第一阶段的两个多中心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铂类化疗(卡铂和紫杉醇;或吉西他滨+顺铂),厄洛替尼无临床受益,因此不推荐用于第一线治疗的这些条件。【用法用量】:特罗凯必须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医生有经验的指导,仅用于全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或三级甲等医院。特罗凯(厄洛替尼)单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150毫克/天的推荐剂量,进食前至少1小时或2小时进食取[包装]后:150毫克30/瓶;[厂商]:natco制药有限公司印度特罗凯是通用的,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特罗凯药物,成分,含量,作用,副作用和原研药行完全同样的,但价格的1/5便宜。我们的专业采购印度格列卫的版本,一个印度版的易瑞沙特罗凯公司,印度的。今年,该公司已在印度,印度的所有账单查询。欢迎新老客户前来洽谈订购!不提供所有的产品免费样品!本产品是很多买打折!本地可送货上门,外省市应该被用来表达全国配送。货到付款。我们的宗旨:诚信卖药
印度易瑞沙易瑞沙的价格在印度的供应&&&&  一段时间来,很多常年往返中国与印度间的人,会从印度代购抗癌药回国,以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费用高的问题。这一点,也被不少人看"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印度仿制药热销看“中国式治癌”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段时间来,很多常年往返中国与印度间的人,会从印度代购抗癌药回国,以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费用高的问题。这一点,也被不少人看作生财之道。除了上面提到的留学印度的学生,2010年10月,深圳某企业派驻印度的员工何某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印度抗癌药物。他先从印度购买了易瑞沙、格列卫、特罗凯、力比泰等抗癌药品,然后通过邮寄、水客带过关等方式带到深圳。2011年11月,何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中国论文网 /6/view-4338037.htm  印度,仿制药生产大国   假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疗效方面的假药(假冒伪劣药品);另一种是法律层面的假药。按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药品,国产药要有国药准字,进口药要有药品进口注册证号。印度留学生所代购的4种抗癌药物,由于没有在中国拿到进口注册证号,被视作假药可谓理所当然。   仿制药并非疗效上的假药   印度一直有着“世界药房”之称,仿制药产业十分发达,一般来说,西方国家昂贵药品一经上市,印度制药企业在本国专利法保护下可以仿制同类产品。这些仿制药与专利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适应证上几乎相同,在印度是不受专利束缚的正规药物。由于无需支付专利费,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   贫穷患者的福音   由于没有对药品化学成分的专利保护,印度的药品价格为全球最低,一直受到贫穷患者和人道医疗组织的欢迎。对于国际人道组织而言,诸如“无国界医生”、全球基金、“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国际药品采购机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都不得不依赖价格低廉的印度仿制药来运作项目。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指出,该组织有80%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从印度购买。   印度是全球主要药物出口国,通过各种国际认证的药品非常多。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准许650家印度制药企业向美国出口药品和有关原材料,而允许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只有300家。据印度政府统计,年,印度药品及制药工业服务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推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差距问题工作者年度报告》。在这份年报中,以相当长的篇幅推介仿制药的重要意义,认为仿制药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提高卫生水平、改善民众健康状态的重要保证,并对印度等国加强生产低成本仿制药的努力给予赞赏和肯定。报告称,“印度仿制药业主要面向出口,因此在过渡期内已成为第三世界的药房”。   不难发现,印度仿制药价廉质优。对于不幸罹患癌症等花费巨大、极难治愈的重大疾病的穷人而言,意义重大。   印度医药部秘书长D.S.Kalha曾公开表示,为了确保更多的穷人也能够买得起原本昂贵的药品,政府计划扩大医药价格的控制面,包括将专利药的首仿药物纳入价格控制的范围。   仿制药会影响创新   2012年5月,印度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商之一——西普拉公司称,将大幅削减抗癌药物仿制药售价,把拜耳公司肾癌及肝癌药物仿制药的售价从28000卢比(523美元)削减到6840卢比(128美元),而拜耳的这类专利药售价高达28万卢比(5234美元)。   很显然,仿制药会对制药巨头利益造成强烈冲击。从另一方面来讲,仿制药反过来当然也会影响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对患者的用药产生影响。像全球性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在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590亿美元,而在这期间只批准了5种新药,平均算起来每种新药花费高达118亿美元。因此,他们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支撑高投入的研发。   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之处在于,仿制药确实可使得更多的穷人获得救助,但因此对制药巨头产生的冲击如果足够大,则会影响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其中的坏影响又会反过来作用到穷人身上。如何取舍,就看政府的天平如何倾斜。仿制药在印度大行其道,很显然,现阶段印度政府的天平是倾向穷人的。   仿制药在我国行不通   去年,网上传言,瑞士诺华公司免费捐赠给我国癌症患者的救命药格列卫,被中华慈善总会以25000元1盒的价格卖给患者,引来不少网友的强烈愤慨。不论传言是真是假(后来,当事双方均否认了这一传言),这一传言背后,却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作为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不可替代的首选药物格列卫,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它在中国内地两万多元1盒的售价,使大多数患者无力购买。而印度仿制的“格列卫”,以不足正品格列卫十分之一的价格,为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生命之门。但是,这种身份灰色的救命药,从法理上讲,在我国是一种非法药物。   中国:“因癌致贫”现状暂时无法改变   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35~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7.07/10万,40~44岁年龄段达到154.53/10万。在肿瘤治疗方面,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种。据估算,我国每年花在治疗癌症的费用达千亿元,很多家庭“因癌致贫”甚至倾家荡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赵平曾表示,从目前看,肿瘤治疗费用减少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现在治疗癌症的水平越来越高,费用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好的技术在被推广后,费用相应会降低,但中国治癌的尖端技术大多来自国外,进口的设备和药物也都非常昂贵,国产的拿不出那么好的东西,而患者治病心切,大多要求用好药、好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降低费用就是降低质量。   近年来,我国增加了在癌症预防方面的投入,包括肿瘤药物方面的研发投入、早诊早治方面费用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水平都是远远无法和国外进行竞争抗衡的。因为研发药投入特别大,可能研究10种药,却连1种都成功不了,很难产出,所以一般的小制药企业是承受不起的。我们国家90%以上的制药企业没法进行自主研发药品,只能引进做销售。
  而且,目前我们的科研实力较弱,经费匮乏,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匮乏的。美国的辉瑞药厂一年的营业额等于我们国家所有药厂(几千家)一年的营业额,这就说明中国的制药行业还是非常弱小的。在西药的开发上,有知识产权的肿瘤药品,疗效特别好的药品很少,而且这种状态一时半会还没法改变。   此外,手术费用、放疗等费用也是癌症患者无法逾越的“大山”。因为癌症的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术中监护、器材及输血等原因,手术的费用也是节节攀升,术后还涉及到后期的相关处理。而放疗等相关仪器采购价格很高,治疗费用相应增加,出现不良反应还需要针对性治疗……可以说,患了癌症,需要花钱的地方可谓是多如牛毛。   另一方面,以广州医保为例,目前像易瑞沙、特罗凯和格列卫等药物,医保确实可以报销,但报销政策和报销比例有限制;还有就是适应证方面有规定,并非所有参保人都能获得报销:患者要先做一个基因测试,结果是阳性的患者才可以获得医保报销,而且报销费用满15000元就封顶不再报销。一些癌症晚期患者,各种治疗方式都已试过,基因检测不是阳性,就连15000元的报销也享受不到。   此外,按照医保政策,不同类型参保人的报销比例也有不同,目前的规定是:城镇职工医保在职者报销80%,退休者报销86%,而城镇居民医保则报销55%。照此计算,即使是报销比例最高的城镇职工医保退休患者,如果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易瑞沙,每月也需要自付近3000元;如果是居民医保患者,则每月要自付8000多元。   “中国式治癌”可以休矣   “癌症患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错误的治疗。”这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凌志军,在亲历癌症后著书《重生手记》,写在前言里的第一句话。   凌志军说:“我们最大的不幸不在于遭遇癌细胞的侵袭,而在于我们被中国式的癌症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癌症治疗。”何谓“中国式”癌症观?凌志军解读为,它包括中国癌症治疗体系可能存在的致命弊端、对癌症认识存在的致命偏差、错误的治疗方案,以及过度化疗、过度手术。凌志军以2008年上海抗癌协会学术年会上公布的调查数据为例:目前我国有80%的癌症晚期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过疾病治疗需要的“过度治疗”;全球肿瘤患者有1/3死于不合理治疗;因为“过度治疗”盛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在接受沈阳晚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不同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乳腺癌,美国的生存率超过80%,甚至达到90%,胰腺肿瘤生存率却不到10%,但总体上可以达到60%~70%。而上海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大致在35%左右,停留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差距很明显。内地二、三线城市,生存率大概只能在20%左右,差距更大。”   导致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何裕民认为是多方面的,但技术差异不是主要原因。“美国的治疗趋势不是化疗的剂量要多高,而是要多低……而不是像今天的中国那样,越用次数越频,剂量越来越大,组合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何裕民甚至尖锐地指出,中国式的癌症治疗方法,不是医学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鉴于肿瘤过度治疗的愈演愈烈,多年来,何裕民一直主张带癌生存,提倡与肿瘤“和平共处”。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也提出对于癌症“有时不治疗”是最好的治疗的观点。   曾经有专家对何裕民的观点表示温和的反对:“在癌症治疗上,国际抗癌联盟有统一的标准、方案。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既要规范化,也要强调个体化。过度治疗有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何裕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他说:“这其实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治疗规范背后,都有医疗企业推动,表面是为患者利益,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利益是与药厂捆绑的。很多治疗指南的制定,其实背后真正的推手是国际垄断性大药企,这是行业内周知的秘密,这才是本质。”   追逐利益导致过度治疗   过度治疗成为“中国式治癌”的一大特点,从各地医院热衷收治癌症患者当中可见一斑。为什么医院如此热衷收治癌症患者?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罗主任点明个中缘由:癌症治疗很赚钱。   “按惯例,一名癌症患者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过程,患者治疗下来,少则花10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罗主任说,随着环境等因素影响,癌症患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广州各综合性大医院肿瘤患者一般占住院患者的1/5到1/4。”   “一般一次化疗的费用可以有很大松动,可以是5000元,也可以是20000元,这就要看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医生会劝说患者用较昂贵的化疗药。本来只需要做6次化疗,但是有的不负责的医生可能会做到8次甚至更多。”   罗主任直言,化疗次数过多,就是过度治疗。“国外曾比较过化疗4、6、8次效果,发现4次效果与8次一样。至于实际治疗过程中,究竟应该化疗多少次合适,很难讲。但是,一般来讲,手术后辅助治疗是4~6个周期。”   “一般来说,医生会采取一线化疗方案2~3个周期。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用到6个周期。如果一线治疗方案不起作用,可以采用二线方案;如果一、二线方案都没有作用,按照国内某些医院的做法,会继续采用三线、四线或者五线化疗方案——这其实已经是过度治疗了。”罗主任说,按照国际做法,到三线治疗方案时,其实已经加入临床试验,美国是免费的,患者完全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在国内,做过三线以上化疗方案的患者并不少见。   罗主任还透露,癌症患者放疗,现在有质子刀、光子刀、γ刀。这些刀以及先进技术的光环容易对患者产生误导。“如果病灶广泛,或者已经到晚期,使用什么刀放疗都没有用。”但是有些医院不管这些,个别医生还会鼓励患者用这些“杀人不见血”的“刀”。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姜教授也表示,该医院也经常收治到从其他地方转来的已经是过度治疗的癌症患者。“造成过度治疗的原因很多,有管理体制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有对肿瘤认识的未知性与局限性;有患者的强烈要求等。”
  “在美国,肿瘤治疗全部参考国家癌症综合治疗中心联盟(NCCA)制定的肿瘤治疗指南来执行。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项标准的肿瘤治疗指南。”姜教授说,“这就形成了一个糟糕的现状,任何医院的任何科室都可以收治肿瘤患者,任何医生都可能实施放化疗。”   呼唤癌症专病专治   对于癌症治疗市场治本的举措,罗主任认为:“我认为医院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专病专治制度。所谓专病专技专科,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医院的设置模式,他们是按照不同病种来设置医院科室,比如设立乳腺科、肠科和鼻炎科等,每个科室里都设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内分泌等一条龙医生服务,患者进入这个科室后,可以完成整个治疗,不需要转到其他科室治疗。而中国目前的医院科室设置则是按照手术、内科、外科、化疗和放疗等来分类。”   罗主任透露,在他的主导下,所在医院内科曾进行了类似西方医院的专病专技制度,把内科分成10个组,每个组分别负责一类癌症。“困难很大,因为这涉及到要把整个医院科室设置打乱重来。”   不过目前,类似的科室已在广州一些大型医院开始启动。姜教授透露,广东是全国鼻咽癌发病最高的地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设置了广东省第一个以单种癌命名的科室——鼻咽癌科。   对不必要的化疗说“不”   “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是绝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生活写照。他们以为,只要医生还在给自己化疗放疗,生命就会继续。但是,殊不知这其中也隐含着要命的过度治疗。   有时人们曾经努力地进行着多药联合化疗,超大剂量的放疗,扩大根治、超根治手术,但这些过度的治疗并没有得到预期回报,相反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手术使患者失去了原本可以保留的器官及功能;过度的高剂量放疗,还会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高剂量的化疗药物不但未能缩小肿瘤,反而使患者因不良反应严重更加痛苦和衰弱,甚至过早地失去生命。   毫无疑问,过度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对部分医生来说,他们在接诊癌症患者时,往往局限于本专业,首选最熟悉的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其他方法,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来说,缺乏科学知识,盲目追求“治愈”,要求超标准的高强度放化疗,即使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还咬牙坚持,结果却是缩短了生存时间,又牺牲了生活质量。   后记: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主办的“恶性肿瘤诊疗规范下的合理用药项目(简称LEAP计划)” 在京启动。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常务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江泽飞教授认为,如果LEAP计划进展得好,我们应该慢慢教会肿瘤科医生该用的药必须用,但是也该教会他们,有些药物真的可以不用。此外,肿瘤科医生需要及时改变旧的治疗观念和方法,在应用国际先进的癌症治疗理念的同时,也积累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经验。   有些问题,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但是,对广大医生来说,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让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是可以从自身做起的;而对于广大癌症患者来说,需要有足够的坚强,去接受应当接受的治疗。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不应当接受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医药云端信息: 聊聊印度制药巨头CIPLA西普拉的那些事儿
西普拉公司是印度知名的医药公司,常年位列印度制药公司的前五。公司成立于1935年,创始人为阿卜杜拉·哈米尔德博士。该企... - 雪球&来自雪球聊聊印度制药巨头CIPLA西普拉的那些事儿西普拉公司是印度知名的医药公司,常年位列印度制药公司的前五。公司成立于1935年,创始人为阿卜杜拉·哈米尔德博士。该企业总部设在印度孟买,以原料药、中间体和制剂的生产与出口为主营业务,生产药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兽药。在过去的70多年中,其药品的治疗领域不断扩大,至2012共有近1500种不同的制剂品种(包括同一有效成分,不同剂量剂型),囊括14大治疗领域,涵盖了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肥胖,抑郁等。2000年以后,西普拉公司发展迅猛,仅之间,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4.1亿美元。仅2009年,其销售额就增长了12.4%,在印国内市场的份额上升了18%。年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虽然同比中国的华北制药的18亿美元和哈药集团的28亿美元,并不算拔尖。然而,对比三方的年度净利润,西普拉公司的实力惊人。2012年,西普拉公司的年度净利润是2.05亿美元(15.8%),而哈药集团仅有1亿美元(3.5%),华北制药更是不到3百万美元(0.17%)。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普拉主要是仿制药产品,但物料成本占总收入的40%,而销售费用仅为2%。相比之下,哈药集团的物料成本高达60.2%(涵盖采购和原材料成本),而销售费用为16%。而研发投入上,西普拉公司是收入的5%,哈药集团则为1.26%。而营业费用的有效控制和对研发等领域的大力投入,是西普拉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源:公司年报图西普拉2012年收入分配情况西普拉的利器西普拉主营抗艾滋病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呼吸道药品,产品以化学药为主,近年来也积极介入生物医药领域,并于2013年4月在成功推出了印度第一个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相似药,抗体融合蛋白药物Enbrel的相似物(中信国健的益赛普,西普拉公司负责印度市场的销售)。1. 产品线明确。虽然产品1500多个,但是重点的产品线是抗癌滋病,抗感染,呼吸道用药和抗肿瘤。西普拉有60个抗艾制剂,包括多个机型和复方,囊括了全部WHO批准使用的抗艾滋病药物;329个剂型的抗感染产品,囊括了所有常见的专利和非专利的抗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的药品,在部分品种上做了复方,给药方式等的改良,以达到减小服用次数,合并用药等便利患者,减少用药成本的目的;以及西普拉公司拥有强大的呼吸系统药品产品线,184个品种,并连带开发了多款相关药物的给药装置,以满足这类药品的特殊给药需求。以COPD为例,COPD的吸入制剂中中国 90%以上系外资垄断,而印度基本由西普拉等3家企业独占,即使领域巨头GSK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非常有限;84个肿瘤药品,其中最重要的4种替尼都有对应的仿制品:依马替尼Ima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诺华原研,专利强制授权),埃罗替尼Erlotinib(罗氏)和索拉非尼Sorafenib(拜耳)。2.单一品种通过配套制剂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丰富产品线。同一有效成分,往往有n个剂量,剂型,复方,儿科用药等等,从而卖点不是单一品种,而是一个产品线。以阿莫西林产品为例,含有阿莫西林的产品共有50个,其中光是阿莫西林就有12个产品,包括6个剂型(片,胶囊,滴剂,糖浆,预制口服液,分散片),9个剂量(10mg-1000mg),成人和儿科用药都有。35个双成分的复方制剂,主要与克拉维酸(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双氯苯唑青霉素、溴己新(祛痰)合用。3个三成份复方制剂,应该对应的是治疗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公司本身也有很强的制剂技术,一般的缓释啊,控制、口崩片等,还有比较热的纳米、微球、脂质体、热熔挤出等都有相应的开发和产品。这就为新剂型的开发和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COPD成品线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公司开发的一系列给药装置。旗下的吸入式装置包括:定量吸入器 (metered-dose inhalers) 乾粉吸入器 (dry powderinhalers)呼吸驱动吸入器(autoinhalers)鼻腔喷雾剂(Nasal sprays)。1997,西普拉公司改良了现有的干粉吸入装置,推出全球首个创新的透明干粉吸入给药装置。2000年,推出了除了欧洲和美国以外的首个不含氟利昂的吸入器装置,比彻底淘汰氟利昂相关医疗用品的期限提前了10年。更可贵的是,由于这些给药装置都不易使用,西普拉有相应的患者教育网站和视频,方便患者在家观看联系,以取得更好的用药效果。当然,如此富集有些讨巧的嫌疑,这也得益于印度宽松的药品注册管理,在中国可能比较难以复制。但复方产品确实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提高便利性,多个剂型选择也能照顾到各种老弱病残。作为医生或者病人,看到上述贴心的产品搭配,不得不心头一软。所以,创新,不见得一定要有开天辟地的伟业,也许就是一点点的小改进。3.国际认证,出口才是王道。西普拉公司目前在印度500强企业中排名基本稳定在100左右,并且是印度前5大医药制造商,目前位列第四。前三位的Ranbaxy、Dr.Reddy’s和Sun Pharmaceutical都积极扩展其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而相比之下,西普拉公司更重视新兴市场的开拓,尤其是在亚洲区。西普拉公司依仗其在抗艾滋病药物仿制、改良和研发的专长,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性组织,以及其自身的市场开拓部门,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患者提供低廉的抗艾滋病药物和治疗,为其赢得了世界性的良好声誉。艾滋病药:不赚钱但赚吆喝以抗艾滋病药物为例,从2000年起,西普拉公司抗艾滋病药物的份额一直占据了印度抗艾滋病药品市场的80%,并成功迫使跨国制药巨头降价。然而,尽管市场占有率巨大,但是销售额却不成比例的极小,印度的抗艾滋病药品的整体规模长期徘徊在1亿美元以下,2000年的时候整个市场规模仅为100万美元,这只相当于西普拉2000年营业收入的1%。再加上印度政府将大量的钱花在了预防(主要是套套等的使用,不是疫苗的研究)而非治疗艾滋病上,比如几年前世界银行借给印度政府用于艾滋病防治的贷款中只有15%用于艾滋病治疗中。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表明,10亿印度人在药物上的花费和700万瑞士人的花销相当。本国市场孱弱的购买力,已经不是低价所能激发的了,西普拉公司若想进一步壮大,就必须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籍着抗艾药物获得的国际声誉和国际认证西普拉非常重视国际认证。1985年,西普拉获得了首个FDA认证的原料药生产设施。随后,其多个生产线/生产设施,涵盖了原料药和制剂,获得包括WHO、英国药监局MHRA、澳大利亚TGA、德国药监局PIC、巴西药监局ANVISA等的认证,具有一流的国际化水准。同时,Cipla还是首批在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救助计划”登记的企业。这些都为公司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生产线获得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证,其海外市场的拓展也非常顺利。财政年度,公司的出口额达5.89亿美元,销售额约合10亿美元,其中技术工艺转移收入为4700万美元。从2005年至2012年,该公司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其中,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公司自2009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2011-12财政年度,销售额为707亿里拉,约合美元13亿。4. 通过合作,剥离非核心原料药业务,引入生物药业务。之前也提到,西普拉的抗艾事业很高大上,但是利润微薄。所以,其原料药的主要提供者被转移到了中国。2006年。西普拉通过采购迪赛诺的原料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而迪赛诺则透过与西普拉的合作,凭借自身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流程,迅速与国际接轨,透过西普拉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之间的合作,让产品迅速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稳定销量。西普拉为迪赛诺提供人员培训、监控制剂制造流程,迪赛诺供应低价的原料药换来了和国际标准接轨的制剂生产工艺和标准。在西普拉的帮助下,迪赛诺将原料药出口至抗艾滋病原料药主要市场——巴西、印度和泰国。肿瘤领域的化学新药仿制/开发随着印度2005年后专利法的修改,变得困难。由于印度2005年专利法的修改,导致本土企业不能像之前那样随意仿制专利药。观目前已有的四种仿制的最重要的靶向给药的替尼类药品,已经涵盖了几个主要肿瘤的最主要的靶点,包括EGFR和VEGFR,Raf等,反而2006年后新推出的“替尼类(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与这四种最早期的“替尼”靶点有着很大的重叠,并且很多适应症不是印度的主流肿瘤(黑色素瘤,RCC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骨髓纤维化),也确实没有继续逐一仿制的必要。再加上,“替尼类”的靶点已经耗尽,开发已经进入尾声。而传统的化疗药如阿毒素、丝裂霉素C、长春新碱、紫杉醇、阿柔比星、顺铂等早已过了专利期,可以随意仿制,已是公司的固有品种,公司在肿瘤药的化学治疗领域发展非常有限。因此,从2010年起,西普拉公司将目光头向了生物治疗领域,尤其是生物相似药。如果从靶点的特异性来说,小分子药物略逊色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和生产成本都较高,且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脑血屏障,在某些适应症上限制药物的使用,而且目前尚未能开发出口服剂型,限制了抗体药物的发展。长远来看,就靶点药物来说,单克隆抗体的脱靶效应小,副作用小,用药频率低,更具备发展前景。而该领域的仿制品尚未成气候,西普拉公司正式看重了生物相似药,即生物治疗用品,尤其是抗体药品的仿制药,这个新兴的领域,积极筹划。受本身公司业务的限制和印度国内生物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西普拉公司并没有选择在印度国内进行开发,而是转向其在中国的长期伙伴,迪赛诺公司。西普拉计划在中国开发3个顶级生物仿制药:罗氏的安维汀(贝伐单抗)、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和辉瑞/安进的恩利Enbrel(依那西普)。日,西普拉公司通过代理中信国健的益赛普(2005年中国上市,2006年出口至哥伦比亚,2013年打入印度和墨西哥市场)率先在印度市场上推出了依那西普即Enbrel的生物相似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融合蛋白。目前百迈博已经有8个单抗类生物制品的专利,意味着这些生物相似药的技术已经成熟,相信接下来的2-6年,西普拉公司将在印度以及全球市场上推出更多的生物相似药。除了生物相似药,西普拉还积极布局干细胞治疗法。目前公司通过注资一所印度班加罗尔的生物治疗公司Stempeutics来实现该计划。由于印度在细胞治疗方法上的审核和监管较松,许多在欧美发展不下去的基于干细胞治疗的公司,都争先前往印度发展,并且,该项服务也逐渐成为印度医疗旅游的一个重要卖点。全球的高端患者期望通过干细胞治疗可以拜托一些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衰老相关的顽疾等。目前,Stempeutics在印度和马来西亚同时展开了两项临床试验,其在未来3年内有望推出相关的干细胞治疗产品。结语:西普拉是个结结实实的印度本土企业,其发家史正是从仿到改良到创新的华丽转身。虽然我对这个公司研究也不算深入,但希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一点体会。仿制还是他的重头。公司重视的更多是给药技术的创新而不是靶点和化学分子本身的创新,作复方和改良剂型也算是一条捷径,是目前仿制药企业比较容易做到的一点突破。出口也是解决产能过剩恶性竞价的一条路子,不过得具体品种具体国家地区具体分析了。最后,真正创新的东西可以通过技术授权等买回来,不见得一定要自己做。术业有专攻,这个传统的化学药制药企业虽然瞄准了生物这块肥肉,但并没有直接撸袖子自己上,而是通过代理品种,战略合作等形式,审慎的进入。----------------------------------------------------------------------------出品人:云团队 &&&作者:suisui云团队:来自药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士欢迎加入云团队,请将您的想法留言或发邮件:新浪微博/博客:医药云端drugist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已有1人赞助了这篇帖子1雪球币: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格列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