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理疗早上醒来下身微微上身出汗下身冷

15242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豆瓣神棍)
(泡面の王_阿琳)
(小小的小孩)
(Polisher)
第三方登录:泡脚时出汗部位预示身体状况
泡脚时出汗部位预示身体状况
文章来源:搜狐 日期: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而所排出的汗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泡脚泡到后背有点儿潮或者额头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出汗过多或者出汗异常,则可能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泡脚不会出汗——
如果是女性,多是由于体虚冷阴,中医建议,可通过补气血来调理,也可长期坚持泡脚,打通经络和汗腺。
  泡脚上身出汗——
  多是由于气虚造成的。气虚一般表现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如果不太严重,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推荐:气虚体质的人食疗
  泡脚下身出汗——
  多是由于肾寒引起的。肾寒属于中医阴阳失调的表现,建议,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调整心态。
  提示:如果想在泡脚时,更好的出汗排毒,可在泡脚前先喝杯一杯水,在泡脚之后,也有喝杯水,以便更好的补充身体所缺失的水分。
  泡脚主要是起理疗保健作用,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喜欢按照配方在泡脚水中加入中药,以图起到治疗的作用。杨敏老师介绍,中药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的确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希望通过泡脚中加中药来治疗疾病,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慎选用药。
  推荐一些家庭常用的泡脚小偏方:
  1、盐泡:加入两大匙盐,盐有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2、姜泡:加入几块打扁的姜,姜有散寒、除湿的作用(来月经的女性适用);
  3、酒泡:加入一瓶米酒,可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5、醋泡:加入3大匙的白醋,滋润皮肤,治疗脚气。
  以下八类人不宜长时间泡脚:
1.怀孕和月经期中的女性,长时间泡脚,血液运转过快,导致经血过多,甚至有流产的迹象;
2.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比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
  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泡脚可能引发脑出血、心跳加速;
  4.有糖尿病足的病人;
  5.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对稳定病情不利;
  6.有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者等;
  7.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这些人应该以休息为主,泡脚像是被动做运动,身体处于消耗状态;
  8.脚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和静脉曲张的病人。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虚性体质。阳虚体质以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气虚体质也有阳虚体质的这些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虚体质的人相对五脏来说,他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弱一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1.基本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2.饮食。气虚体质要缓缓补,不要骏补。气虚体质的人对食物的寒热较敏感,宜食用性质温和的、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的食品,太寒凉和过温热的食物都对气虚体质的人不利,太寒凉伤脾胃,过辛热易上火。
可常食补气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山药、白扁豆、红枣、龙眼肉、莲子、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等。[2]
少食耗气的食物:如白萝卜、柚子、柑、金橘等。
3.运动。气虚者的体能偏低,且过劳易于耗气,因此不宜进行大强度运动。应当采用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适当增加锻炼次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补气养气,是调养气虚体质的原则。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养生之要当以食为本”。气虚之体质者,当选用一些补气药膳进行补养。 &&
1.黄芪蒸全鸡
材料:母鸡约
800克,黄芪30克,调料少许。
方法:将黄芪放入鸡腹内加调料后隔水蒸2小时,分2~3次食用。
材料:鸭1只、人参10克,淮山药10克。调料少许。
方法:将人参放入鸭腹内煮熟后,加入调料,再加入淮山药煮15分钟即可,分2~4次食用。
3.苡仁红枣粥
材料:苡仁20克,红枣20枚,小米100克,大米100克。
方法:将苡仁,小米,大米加水煮熟时,加入红枣熬成稠粥时即可食用。
四、其他方法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屈时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2.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3.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4.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5.“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属于“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1.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2.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3.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阴虚和阳虚体质的养生法
一、阴虚体质
和实性体质接近,为阴血不足,有热象表现为经常口渴,喉咙干、容易失眠、头昏眼花、容易心烦气躁、脾气差,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小便黄、粪便硬、常便秘等。
1.[适合的茶材] 宜选补阴茶材,如西洋参、百合、芝麻、黑豆等。
2.[不适合的茶材] 干姜、肉桂、丁香、桂圆、茴香、核桃等。
3.[形体特征]
为体形瘦长,表现主要是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或见面色潮红,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偏干,眩晕耳鸣,睡眠差。
4.[心理特征]多为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5.[食调养原则] 养阴降火滋补肝肾
此种体质者应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龟、海参、鲍鱼、鸭肉、百合,鸡蛋,蜂蜜,燕窝,白木耳,豆腐,黑豆,甘蔗,梨,猪蹄,鹅肉等。
二、阳虚体质
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1.[适合的茶材]
宜选补阳的茶材,例如冬虫夏草、人参、核桃、姜、肉桂、花生等。
2.[不适合的茶材] 金银花、蒲公英、白茅根、车前草苦茶、冬瓜等。
阳虚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虽然听起来有点玄虚,但是从“形神相应”的基础而言并不难理解,“精神之于形骸,犹
国之有君也”说的就是精神能统领身体。
在萧瑟的秋末冬初,本来就阳气不足的怕冷体质更容易感深秋重阴之气而悲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阳虚质舒适的度过寒秋:看喜剧、晒太阳、和朋友家人聚会、品美食、去郊游、常言善、泡温泉。
2、环境调摄。此种人适应寒暑变化之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因此,在严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温”,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无厌于日
”,有人指出,如果能在夏季进行二十至三十次日光浴,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阳虚体质之人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同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如果不注意夏季防寒,只图一时之快,更易造成或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瘫等中医所谓的“风痹”病的发生。
&3、体育锻炼。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秋冬养阴,说的是不要大汗淋漓,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阳虚在此时节若已经手脚冰凉,说明体内阳气少,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坚持做,否则冬天会很难过。1.每晚睡前艾叶泡手、脚。2.金鸡独立,闭眼,单脚站立,站不住要慢慢练习,5分钟就会觉得脚和小腿暖和起来。3.下决心开始慢跑、瑜伽、太极拳 。
4、饮食调养
适宜:栗子、虾、橄榄、苹果、猪脊骨、萝卜
霜降时,阳虚体质可以开始小进补了。要遵循轻补、温补的原则。因为霜降属于秋末18天,此时脾旺,而土旺要防止克制肾水。除了秋季要增加的酸味以外,还要增加点咸味以养肝肾。咸味的食物有豆类、栗子、猪肉、猪腰、虾、墨鱼等,可以加少量桂皮、八角等热性调料来炖煮。酸味食物有山楂、奶酪、橄榄、苹果等。山楂可以用来煮汤或炖肉,解油腻,润秋燥。脾胃阳虚的人,要在大餐之后吃点萝卜青菜搭配,防止虚火内蕴。
少吃:蟹、牛肉、羊肉、冷饮、柚子
“霜降后方可食蟹”,终于到了可以大吃美味的节气,但是蟹性寒,所以怕冷的阳虚质不要馋嘴,同时不要忘记搭配姜醋汁和紫苏叶。牛肉味甘补脾,在霜降节气不适合多吃,以免助脾气克制肾气。
大热的羊肉最佳的食用节气是小雪,现在大吃羊肉比较容易上火,如果要吃建议少吃,用甘蔗汁、萝卜等搭配烹饪以减少羊肉的火气。此节气为脾胃疾病的高发期,冷饮尤其伤胃,所以最好不要用冷饮当作大餐之后的灭火剂。柚子、梨子等凉性的水果可以搭配肉食来吃,只是注意不要多吃。
忌吃:新姜、小蒜、蓼子、野鸡肉、狗肉、霜下瓜、葵菜
&“勿食新姜,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伤神损寿,魂魄不安。勿食蓼子。勿以猪肝同饴食,冬成嗽病,经年不瘥。勿食雉(野鸡)肉,损人神气。勿食犬肉,伤人神气。勿食霜下瓜,冬发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
5、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font
color=#136ec2&金匮肾气丸&/font&、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找到肚脐,气海在肚脐下1.5
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和肚脐相对的这个点,这就是气海穴,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要像这样做,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揉的力量要适中,每天揉一次,每次1到3分钟。您如果不是阳虚体质同样可以经常按摩这个气海穴,它可以强壮全身。
羊肉3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这道当归生姜羊肉汤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把羊肉片洗净,切成小块,烧一锅水,水开之后把羊肉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把血水焯掉,然后把羊肉捞出来,沥干水分,再倒进砂锅里,接下来加入当归、生姜,倒入清水,清水一定要多一些,大约是肉的2到3倍,接下来盖上盖子上火煮,先用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再煮大约两个小时。煮好之后加入适量的盐,这道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可以食用了。
这道药膳适合怕冷的人吃,但另外一些人就要注意了!当归生姜羊肉汤除了爱上火的人不适合多吃之外,再有就是患有皮肤病的人、有过敏性哮喘的人,还有一些肿瘤患者,也不适合,但是您要是那种怕冷不怕热,手脚冰凉,像周女士那样的情况,我就建议您要经常吃,这道汤里头,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性质偏温,有活血养血补血的功效;生姜既是厨房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作用广泛的中药,可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这羊肉更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了,性质温热,能够温中补虚。
阳虚体质霜降茶饮小贴士:桂花柠檬茶
桂花一小捏,或者桂花酱一勺,放入适量开水中泡5分钟,待水温不烫手时挤入半个柠檬汁,或者用3片干柠檬加入。桂花芳香、辛温,能暖肺开胃,配上可以入肝的酸柠檬,如果有痰还可以加入一块陈皮,非常适合秋末饮用。
阳虚体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怀孕的女性一般身体比较热,期间吃了很多寒凉的食物影响了胎儿的体质)。
2幼年时期老用抗生素或某种原因用大量激素或吃清热解毒的药品太多,喝大量的冰冻饮料西瓜凉茶等。
3过度的性生活
4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衰老,必定是阳气虚
5和工作环境有关系。如(冰冻仓库的工人,灌装洗瓶,井下矿工等)
6和饮食有关,小时,挑食偏食,营养达不到要求,加之缺乏锻炼,造成身体体质差,而又不及时调整休养。
已投稿到:泡脚时出汗部位预示身体状况 8类人不宜长时间泡脚
泡脚时出汗部位预示身体状况 8类人不宜长时间泡脚
泡脚时出汗部位预示身体状况&8类人不宜长时间泡脚
2013年12月12日06:35&&&&来源:&&&&&
泡脚不会出汗
如果是女性,多是由于体虚冷阴,中医建议,可通过补气血来调理,也可长期坚持泡脚,打通经络和汗腺。
泡脚上身出汗
多是由于气虚造成的。气虚一般表现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如果不太严重,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推荐:气虚体质的人食疗
泡脚下身出汗
多是由于肾寒引起的。肾寒属于中医阴阳失调的表现,建议,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调整心态。
提示:如果想在泡脚时,更好的出汗排毒,可在泡脚前先喝杯一杯水,在泡脚之后,也有喝杯水,以便更好的补充身体所缺失的水分。
泡脚主要是起理疗保健作用,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喜欢按照配方在泡脚水中加入中药,以图起到治疗的作用。杨敏老师介绍,中药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的确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希望通过泡脚中加中药来治疗疾病,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慎选用药。
推荐一些家庭常用的泡脚小偏方:
1、盐泡:加入两大匙盐,盐有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2、姜泡:加入几块打扁的姜,姜有散寒、除湿的作用(来月经的女性适用);
3、酒泡:加入一瓶米酒,可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5、醋泡:加入3大匙的白醋,滋润皮肤,治疗脚气。
8类人不宜长时间泡脚
怀孕和月经期中的女性,长时间泡脚,血液运转过快,导致经血过多,甚至有流产的迹象;
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比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泡脚可能引发脑出血、心跳加速;
有糖尿病足的病人;
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对稳定病情不利;
有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者等;
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这些人应该以休息为主,泡脚像是被动做运动,身体处于消耗状态;
脚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和静脉曲张的病人。
冬天是养肾黄金季 10个养生方 补肾养肾
2013年12月12日 05:22:01来源: 爱美网
  冬季寒冷干燥,疾病多发,而寒气最容易伤害肾的阳气。此时如果可以做好肾脏的保养工作,就可以有效防寒、强身健体。因此,女性冬季要做好补肾养肾的工作。肾脏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如何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养肾呢?
  冬天是养肾的黄金季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是自然界万物封藏的季节,而肾脏在五行属水,为阴藏,故在冬季正是养护肾脏最佳时期。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所以,要顺应自然界万物封藏的规律和人体内阳气潜藏的规律,育阴护阳,护好肾脏。
  冬天养肾补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一、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二、保证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
  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三、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四、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
  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五、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
  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六、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七、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歷。
  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八、避免劳累节房事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九、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谘询相关专家。
十、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
  这裡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推荐:养肾食疗方
  1、豆蔻奶汁 将芹菜、青葱切成细丝,与四杯酸奶或奶酒混合,并加些豆蔻肉末和适量的盐,充分搅拌后放入冷藏室。每天清晨服用半杯(20-30克)。
  2、芹菜蛋羹 将芹菜300克少洗净,切段,放入锅中用水煎煮片刻,加入少许面粉和1杯浓肉汤,再加入1个蛋黄,热饮最好。
  3、胡萝卜羹 取胡萝卜两根,切成细线,与冷牛奶(加热过的)150克混合搅匀,加入适量盐。每日一杯,分3次服用,连续一周最为有效。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0.5color:#、蜂蜜果丁 取核桃仁200克捣碎,与无花果、杏干、葡萄干各100克混合,加上蜂蜜100克,细心调和即成。每日饮用一食勺。
  5、葡萄人参补酒 在1公斤白葡萄酒加入20克桂皮,20克人参,密封浸泡15天。然后启开,每天饮用一杯(50-80克)。
  6、虾米茶 虾米10克、绿茶3克。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服。有温肾壮阳之功效,可治疗阳痿滑精、肾虚腰痛。
5050~702~3
2:14025002~340
1520101010101015615100060030~40
发表评论:【引用】部分穴位理疗功效汇总(转)
<font STYLE="CoLor: rgb(0,0,0)" FACE="楷体_GB2312" COLOR="#.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足三里:&#9312;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9313;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9314;具有调整血压作用,&#9315;对病人血糖有影响,&#9316;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 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 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 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20. 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21. 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肺俞: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缓动脉硬化。&
23. 心俞: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肝俞:血小板增加,针刺肝俞可使胆道压力降,解除括约肌痉挛,对血糖有调作用,针刺后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脾俞:针刺全血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数过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脾俞可降低胆道压力,解除括约肌的痉挛。&
胃俞:对消化道溃疡,胃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针刺可增强胆囊的收缩作用。&
三焦俞:对肾与输尿管结故事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28. 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30. 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31. 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 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35. 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38. 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39. 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41. 中极: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43. 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疗小疾病一、小腿抽筋:大家有时候去游泳会出现腿抽筋,这时候千万别慌张,可以按压抽筋那条腿的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侧小腿肚子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按压到位的话抽筋的腿会慢慢松弛下来。效果不错。&
二、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三、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正下方凹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四、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头往后仰、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五、晕车:如感到胸闷恶心等晕车症状,除打开车门通风以外,还可以按压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中点上俩寸处。&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一、十二原穴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9312;半身不遂&#9313;高血压&#9314;瘫痪&#9315;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按摩穴位治疗脂肪肝&脂肪肝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去除病因,如戒酒。曾得过肝炎的人特别容易。
按压足三里穴: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按压。
捏大椎穴:半坐,头略微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
掐内、外关穴:拇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
让身体运动起来:适量定期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类等。
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足阳明胃经从头到脚(四白、厉悦),腿外侧。美容的经:面部气色、皮肤松弛、长豆豆、面白气血不足调胃经。
小贴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症。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足太阳脾经: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手少阴心经: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
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小结: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巧用穴位经络: 中风偏瘫找胃经 急性胃痛求梁丘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 美颜美白——四白穴收面口疾病——合谷
让心情安逸——曲池 上肢疲劳、酸痛——手三里 鼻炎、鼻塞——迎香 早上5-7点按摩敲大肠经(右手敲左臂)慢性胆囊炎症——阳陵泉
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支沟穴 肩痛不举找——肩髎 耳鸣、耳聋——按耳门 睛明也能治打嗝 痛经腰痛按八髎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小腿抽筋点承山 急性腰痛点后溪 小指发麻拨小海 天宗穴能治电脑病 肩周炎——肩穴 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妇科病首选——三阴交
妇科病万灵丹——阴陵泉 湿病、丹毒等皮肤病——血海 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尺泽、孔最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
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神——太冲穴 拯救肝脏的义士——期门、行间
心脏的随身保健医生——内关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糟——涌泉(人体第二长寿穴)
治冠心病、肺心病——极泉 肘关节病:少海心慌失眠:神门 最补肾的:任脉 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 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
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 脾胃之疾:中畹穴宽心顺气:膻中穴 强腰补肾来壮阳:命门 祛除头痛太轻松:风俯 降血压不健忘:百会
安神醒脑不眩晕:神庭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按压方法:指压时朝小指方向用力,用双手拇指交替按压两手的穴位
  曲池穴:位于手肘内侧弯曲的位置,将手肘内弯时用拇指按压此处凹陷处,能感觉到微微的疼痛。按压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压,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
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3-5分钟。
  天枢穴:在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按摩方法:
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天枢穴50-100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1、指压太阳穴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捏压合谷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陷压人中治休克: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按压劳宫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5、指压少商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6、指压内关止呕吐: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7、点压天枢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8、捏脚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9、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0、点压阳陵泉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11、点压三阴交治肾绞痛: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12.点压至阳缓解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头部怕风,尤其是前额、眉头,见风立刻头痛,一年四季需要带着帽子,气血两虚,血压低,压阴陵泉,或阴陵泉下1.5寸痛点配公孙穴每穴压5分钟.针刺太阳穴放血(青筋)一次即可获大效,一星期一次,3-4次可愈,尤其对长期慢性头痛特效
高血压:一、按穴位1(掌侧前臂腕1纹上五寸,桡骨掌侧缘尺侧,骨正中),穴位2(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每穴按五分钟;二、按太冲穴十分钟(此穴紧贴大趾骨按);以上三穴,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压之特痛,有心脏病者按压力度可轻些。三、捏耳穴降压沟两分钟
失眠:用活血通络止痛膏,剪成1厘米见方小块,于睡前贴双手十宣穴,神门穴,当晚即可改善睡眠,一疗程7天,休息两天再贴,晚上贴,白天撕掉,简单方便快捷,发出请见证。1,耳尖刺血非常好,可交通心肾.2,合谷,太冲也不错,合谷与三间之间的"间谷穴"配行间穴也很好.3,风市.4,大趾正中配间谷穴,行间穴,各点压5分钟.上述可交叉配合使用
女同胞不可不知的治疗保健奇穴---女福穴女福穴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处,肌肉微凸,极易辩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八分钟。该穴止痛效果强,十分钟内解除产妇宫缩痛,极其效验,可治妇女痛经病,宫缩痛,接扎手术后遗症,上环后不适等等,该穴还有强壮腰腿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病有配合医疗作用。对男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也有疗效,该穴还有哪些医疗作用,有待探索。告诉所有的女同胞吧!每天花二十分钟,就会远离妇科疾病困扰,妇科门诊会轻闲一半。
腰椎间盘突出:几位网友求治腰椎间盘突出病,生活中这类病人较多,我将自己治病方法贴上来,供参考,恕不一一作答:1、按耳穴神门,腰椎,腰痛点,肾,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枕。每穴2分钟,(也可贴压)2、双肘外侧肌肉微突处压痛取穴配双委中,双女福穴,每穴压5分钟。效果:有患此病不能行走者,经一次按压即可行走,发作期按效果神速,一般经几次按压即可解除痛苦。经20天按压可好如常人,但切记必须再按20天,这是治好此病的关键之一。按前喝一杯温水,按后再喝一杯,饭后一小时开始按。
感冒:1、合谷、鱼际、列缺(最适合于感冒、头痛、喷嚏、亦可退烧)2、太渊、神门、内关(安眠、提神、增强抵抗力、能迅速治愈感冒)3、手穴左肺,气管,右肺(对感冒咳嗽、哮喘效果好。此三穴位于掌面2345指缝间压痛取穴)每穴按五分钟.
膝关节炎、损伤痛:1、按手脚腰腿点各五分钟(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2、曲池部位对应处,手臂伸直,最高处压痛取穴(膝部疾病,此点特痛,是治膝部疾病的特效点,左痛压右,右痛压左)按5-8分钟;3、耳穴:膝、肾、腰椎、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脑干、枕。每穴压2分钟。1、2、3同压,效果神速,四&#8213;&#8213;五次曾治愈严重膝关节炎患者。1、2同压时间略长,但经一次按摩可很快减轻痛苦,此乃验方,发出请同道验证。
前列腺炎:治前列腺炎点穴按摩验方:点压合谷、太冲、公孙、三阴交,每穴五分钟,二十天左右可愈。
胃部疾病:1、手穴胃肠点、足三里(共四穴、通治各类胃疾)每穴按五到八分钟。2、急性胃痛、在足三里穴下两点五寸左右可找到一压之特痛点、点到痛止,法简效宏,此乃我实践经验之穴。3、坚持按摩自会有奇迹出现。
肩痛、大腿外侧痛:点按尺泽穴,足四五趾缝间痛点按摩原理:1、大腿外侧痛,大部分原因是胆经淤积寒气过多,尺泽穴属肺经,胆属木,肺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故有此疗效。《人体工作手册》中有阐述。2、足四五趾缝间压痛点是治肩周炎特效点。凡肩部疾病都可治疗,按摩一族不可不知.
胸口岔气呼吸疼痛点到即解胸口岔气呼吸疼痛,虽无大碍但也是痛苦不安。在足三四趾趾缝间可找到一压痛点,按五到十分钟即可速愈,左边痛压右脚,右边痛压左脚。
甲亢:在手脚颈找压痛点(不压不痛,压之特痛),可找出四个压痛点(四点是对应的),每点压5至10分钟,每天压1到2次,时间错开,压后喝杯温开水,两月可愈。人之三颈即手颈脚颈脖颈,乃人身诸阴阳经聚集之路径,按摩之可助全身经气畅通,所说四点指手脚颈部位找出的痛点,只要找出痛点即穴位。脚颈从内外髁处上2寸范围,手颈从腕横纹至上一寸许。
颈椎酸痛:点压足四五趾之间压痛点(肯定有压之特痛点),足跟大筋与内外踝平行凹陷处压痛点,每点压5至10分钟,若加压手对应部位,手第二掌骨全息颈,效果更好。
治风湿性心脏病验方:按手穴内关,大陵,手中指心穴,每穴按五分钟;耳穴心穴按三分钟;脚部公孙穴,三阴交每穴按五分钟。
肠道疾病1、捏脊(从下往上捏五遍,高血压患者从上往下捏),足三里,三阴交各五分钟;2、手穴胃肠点,腹泻点(4。5指缝间压痛取穴),第二掌骨全息胃肠穴;3、耳穴:神门,大肠,阑尾,小肠,肾上腺,内分泌,上颌,下颌(此方治急、慢性菌痢,发热,腹痛,脓血样大便15分钟内消失,1-2次痊愈,)每穴压2-3分钟,上下颌是重点,此乃特效验方;4、三四趾间反应点按五分钟。上述方法1、3或2、3或1、3、4组和均可,灵活运用。
踝扭伤:在手大鱼际处可以找到一压痛点,按压此点十分钟即可减痛大半,按两三次即可痊愈这是我治踝扭伤的快捷方,伤者可以自疗,节省好多费用哦!左脚伤按右手,右脚伤按左手。患者,男,50岁,自述曾多次左外踝扭伤,这次已一个多月了还未好,扭伤之初,被一诊所医生在患处刺血拔罐治疗一次,收费650元,却丝毫不见好转,疼痛难忍,又转至本地中医院,拍片未见骨伤,遂被本地最好的一名骨科医生在患处打石膏作保守治疗,半月后拿掉石膏伤处仍疼痛难忍,不能行走,经介绍找我治疗,我见到患者时,他还架着双拐,脚不能着地,我判断其胆经阻滞严重,多次外踝扭伤即是证明,我在其右手鱼际处找到一压之特痛点按10分钟,按尺泽穴5分钟,患者自述伤处发热不再疼痛,我让其活动脚踝,下地试试,他小心翼翼不敢行走,待试过着地不再疼痛时,即开始迈步行走,并直说太神了,我能走了。只是刺血的地方有点疼,第二天我又治疗一次即已无碍了
清晨口苦,睡前点按足临泣附近压痛点,当天即愈。有此小恙者不妨一试。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右边。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自疗也行,你可以不信,但可以试试。取穴方法: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以痛为穴。
便秘:用热水泡脚后,在脚反射区乙状结肠和直肠处贴6厘米乘1厘米膏药,同时在涌泉,照海穴贴1.5厘米乘1.5厘米膏药,24小时即解大便。贴四,五次即可趋于正常。膏药用活血止痛膏,麝香膏,云南白药膏等芳香药物,刺激性小为佳。膝关节炎,损伤痛---独特按摩法1,按手脚腰腿点各五分钟(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2,曲池部位对应处,手臂伸直,最高处压痛取穴(膝部疾病,此点特痛,是治膝部疾病的特效点,左痛压右,右痛压左)按5-8分钟;3,耳穴:膝,肾,腰椎,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脑干,枕。每穴压2分钟。1,曲池部位对应处取法:握拳拳眼朝上,伸直臂,曲池穴下肌肉隆起处按之特痛即穴,只要是膝部有疾,该穴压之胀痛难忍。2,腰腿点(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取法:手(背)2,3指。4,5指缝间离腕一寸许压痛取穴,脚取相应部位。很多人取穴位置不对,影响了疗效。
心悸、心跳:1,按双内关双三阴交,双劳宫双涌泉。2,捏脊。3,对心绞痛按至阳穴,此穴有迅速止痛效果。关于眼疾的按摩:1,压手第四指掌骨外侧与中渚穴平行之痛点,点到痛止。眼部会非常舒服。压8分钟即可。2轻微白内障压络却穴即可。你可仔细体会。&
白内障:按手穴肝(与中渚平)肾1,肾上腺,养老,前谷,新眼点,两周可愈,每穴按5分钟(可在治高血压帖上找到穴位图)
肾结石:按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上下身淋巴,每区2-3分钟,我曾用此方治好自己的肾结石毛病,结合慢跑效果更好。供参考!
肩胛部疼痛:一位患者疼痛四个多月,吃药,针刺,贴膏,拔罐不见好转,一位患者疼痛两年多,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发作第二天治疗,其中一位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经医院医生在颈部推按治疗,疼痛加剧,导致颈不能活动。我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治体外侧病点按尺泽有加强疗效之功,这是我近年摸出的一点经验。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
颈椎增生:按胸前与肩胛部位对应处,应该有一压之特痛点,按住这一痛点5分钟,再按尺泽穴5分钟,左肩胛痛按右尺泽穴,右肩胛痛按左尺泽穴.可能按过之后不痛,过几小时又痛,再按同样穴位,加按足45趾缝间压痛点.
尿道疾病:1,在双足4.5趾缝间找压之特痛点,按8分钟,一次即可见效.如果加按双手与足4.5趾对应部位痛点,效果更好.2,另外也可在内踝下区域找压痛点,用1.5厘米平方活血络膏贴压痛点,在外踝侧下方贴仆参穴,效果也很好.此法对老人尿频,夜间小便多尤为有用.两法合用效力更好.增强孩子体制坚持按摩身柱穴两个月身柱穴定位方法: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小儿退烧:清肺经(拇食指夹小孩食指尖推向指根)一百次,按冲阳穴八分钟一次即可。
降血脂:按脂三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按丰隆穴降脂效果也很好.背部发冷按摩手法按足3,4,5趾缝之间压痛点.你可以在趾缝间找到压之特痛点,肯定有.每点按5分钟.如果能在趾骨侧找到压痛点效果更好.
头风头痛:头部怕风,尤其是前额、眉头,见风立刻头痛,一年四季需要带着帽子,气血两虚,血压低。压阴陵泉,或阴陵泉下1.5寸痛点配公孙穴每穴压5分钟.针刺太阳穴放血(青筋)一次即可获大效,一星期一次,3-4次可愈,尤其对长期慢性头痛特效。
落枕:压患侧尺泽加压足45趾或捏与内外踝尖平行之后跟大筋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身出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