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从浙江社保转回户籍所在地贵州高考有优势吗?我是一名高一学生,现在浙江读书,户籍贵州,老师建议社保转回户籍所在地老家高考,但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776套总数:5603686套专访:3146部会员:302765位
当前位置:
&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4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259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 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A. 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 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C. 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大气成分,并可追溯数千万年。
D. 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子愀然
愀:容色改变。
B. 正襟危坐
C. 西望夏口
D. 侣鱼虾而友糜鹿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而今安在哉?
C. 临万顷之茫然。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
“寄蜉蝣于天地”。
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 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说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8.《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哪两句可以相互印证陶渊明的什么思想?(5分)
9.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 ,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你认为是“见”字好还是“望”字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
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
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
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口歐?!”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 “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 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 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 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 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 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的一组是A. 踱步(duó)
一椽(chuán)
纤细(qiān)
婀娜多姿(ē)
B. 否泰(pǐ)
平仄(zè)
酣眠(hān)
妖童媛女(yuàn)
C. 亩产D. 参差(cēn)
夹袄(jiā)
桀骜(ào)
殒身不恤(xù)
14.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蛾眉 寥落 谍血 青青子衿
B. 颓废 孔隙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 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 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 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B.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 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毕节市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0.(1)杨柳依依
(2)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C项,文章叙述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的形象,从他往车顶吐痰可知,他并不是一个比较讲究卫生的人。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无多大关系,两者没有形成对比。A项,“情节曲折、紧张”错。
(2)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
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答出一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每答出一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4)(8分)【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
【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根据袁隆平1980年就应邀出国合作研究这一信息可以排除A项,文中并未提及袁隆平的研究生留在国外工作的原因,“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是袁隆平的愿望,由此可排除D。B项符合原文第六段的说法,正确,选出可得3分。E项对袁隆平的精神的概括总体正确深刻,但“不计名利”说法有误,这从第二段和他向斯瓦米纳森博士斗争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可以看出,选出得2分。C项认识浅且有误,此项对“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理解有误,实际是说袁隆平研制出了高产的稻种,故选此项只得1分。
(2)答: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2分)②她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2分)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2分)
【解析】答案主要来自第二段,在于国内外的对比,在国外他的成果得到承认,他受到尊敬推崇:在国内他却被某些学术权威轻视,他的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3)①中国杂交水稻失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2分)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2分)③一旦祖国哟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案也主要来自最后一段袁隆平的解释,有三层意思。
(4)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2分)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3分)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3分)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2分)
①斯瓦米纳森层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2分)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2分)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2分)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2分)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3分)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3分)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就拿“同行”来说,同行是竞争的关系,故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但心胸豁达的同行也可以结成深厚的友谊。同行又是内行,会比外行更清楚其成就,只要有真本领肯定会赢得肯定和尊重,而同行的尊重更让人有成就感。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解析】A .xiān
zhé D. jiá)
14.D【解析】A .谍——喋,B.漪——抑,C.班——斑。
15.D【解析】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即时:立即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意思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
16. C【解析】A句句式杂糅,删去“组成”。B句动宾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D句“广泛推行……服务忌语”不合事理。
17.B 【解析】按照指导方针、做法、收效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
18.略。句式正确、句子构成排比2分,内容贴切3分。
【解析】这是一道仿局题,要做好仿句题,必须先确定需要改变和不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对需要改变的地方进行词语替换。分析可知本题的仿句就是要根据“XX如果害怕XX,那它永远不能XX”句式,进行词语替换。
六、写作(60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我是安徽户口,现在在浙江上高一,要上高二了,以后高考是在安徽有利还是在浙江有利_百度知道
我是安徽户口,现在在浙江上高一,要上高二了,以后高考是在安徽有利还是在浙江有利
在安徽的二本分建议现在就要把户口迁到浙江去了,到外省只能上三本,在安徽二本没什么好学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4条回答
户口迁入有没有时间限制参加高考。浙江好学校多,但是你要防止他让你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提前询问,赶紧户口迁过去。如果有能力的话当然是在浙江有利了
我觉得这个其实差不多,其实在浙江省啊!!浙大对本地生不怎么照顾的。所以都差不多拉。
这个看你自己了,一般来说高考都必须在户籍所在地进行报考。也可以通过申请转到异地报考。安徽的录取分数线似乎比浙江要高很多的。
还是回安徽吧,浙江竞争大
得回安徽考吧。。如果在浙江到时候不一定让你靠
你户口在哪,只能回哪考,
我觉得这还得看你的学习情况。例如说,08年牌头中学有个李伟回安徽老家高考,就考了个高考状元。你的成绩够好的话,回安徽考会好一些
那当然是在浙江有利啊,但是你是安徽户口,好像高考要到户口所在地考的
安徽户口高考会回到安徽的考试的。
如果户口不迁,可能会让你回原籍考试。。。
应该要回安徽考吧
浙江让你考吗???
高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师,您好!我想询问一下,我现在在浙江读高一 马上要高二了,这边已_百度知道
老师,您好!我想询问一下,我现在在浙江读高一 马上要高二了,这边已
我该怎么做呢,这边已经实行高考新政,贵州好像还没有实行新政!我想询问一下,但是我是贵州户籍老师,据说异地高考不可以,我现在在浙江读高一 马上要高二了,您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也是,但必须要去了,悲剧呀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异地高考,会不会加剧杭州考生间的竞争? - 浙江高考 - 评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异地高考,会不会加剧杭州考生间的竞争?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pingxiaow
  是否放开异地高考,一直伴随着支持声和反对声。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异地高考的三大准入条件。具体包括:家长工作稳定有房上保险、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以及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群体。
  昨天(9月7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浙江的异地高考政策目前尚在研讨之中,预计年底出台。
  省教育考试院:
  浙江异地高考政策预计年底出台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浙江的异地高考政策目前尚在研讨之中,预计年底出台。
  记者提及,如果外省考生在浙江高考、录取,势必挤占浙江考生的升学指标,影响浙江本省考生的录取率。
  “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来,现在谈及异地高考附带产生的影响尚早,不过,在细则出台之前,肯定有一个完善的调研。”这位负责人表示,各省根据本省流动人口情况、教育资源等各因素,制定和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其具体做法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这几年,浙江录取率确实不错,2010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3.58%;2011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5.3%;2012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5.4%。根据这三年的数据,应该看出是呈逐年递增趋势。那么,会不会因为浙江的高额升学率而吸引大批的外省高考生涌入浙江呢?
  这位负责人认为,升学率高,或许是吸引外省考生的一个因素。但就升学率这个数据而言,对个体学生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再说,浙江高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浙江考生的考试水平较高,外省学生来浙江高考,并不一定占据多大优势。所以,是否涌入大批外省考生尚属未知数。
  某高校高招主任担忧:
  会不会催生变相的“高考移民”
  就异地高考,记者采访了浙江某高校一位招办主任吕老师,他从事招生工作10多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系统的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那么很有可能催生变相的高考移民。”
  “相对来讲异地高考在浙江还不会激起特别大的冲击,但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会有很强烈的反响。”吕主任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集中了一批985、211的名牌优质高校,每年高考时,本地户籍考生都有所照顾。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变相“高考移民”就很容易产生——为了进入优质高校而选择“异地高考”。他认为,应该制订细则来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
  杭州情况:大多数高中没有外省生,初中就已转回
  记者昨天采访了杭高、杭二中、杭四中、杭七中、杭九中、杭十一中、杭师大附中、杭十四中、浙大附中、学军中学、长河高中和源清中学,以及民办东方中学的校长及老师,了解到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半数学校没有户籍在外省的学生,不存在中途转校的情况;余下的一部分学校近年来有极个别外省生,另一部分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少数外省生。这些学生基本上在高二的时候,都会选择转校回原户籍所在地,提前熟悉一下当地的教材和考试政策。
  浙大附中有极个别是外省生,校长张慧慧回忆,不久前遇到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是高考前一天才赶回老家的。“本来在杭州高考的话,上第一批没有问题,后来回原籍高考,差了一点点,没上第一批。”张校长分析,像这样的孩子肯定不是一两个,“首先是孩子很喜欢这所学校,不愿意走,加上家长都在杭州工作,把孩子送回老家的话没有人照顾,只好带在身边,想着杭州的优质教育,能多享受一天是一天。”
  还有的学生迟迟不转校的,也是希望最后能留在杭州高考。杭九中校长刘洪法说,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外省生,多的年级有10多人,但在全校学生中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前几天遇到一个湖南的学生家长,一直很关注异地高考的政策,想再等一等,看政策没出来,就还是转回去了。学生临走前很舍不得,毕竟对老师和同学有感情了,回到老家又是个陌生的环境了。”在杭十一中,有一位安徽籍的学生本来想在杭州落户的,但是户口一直办不下来,最后到了高三上学期结束才转走。
  从各个高中了解到,学校很少招收外省生,那么这些学生都到哪里去了呢?“早在初中就已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回老家了!”高中校长说。
  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中外来务工者子女比较多,校长章建祥说,初中部有10多名外省生,占到全校学生的7%-8%。这些学生中,一部分选择在杭州读职高,那就不做转校的打算,而那些想要考好的学校,今后想要有更多发展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二都转学了。
  是不是一定要转学?章校长说,其实也还有其他办法,“如果学生在杭州参加中考,他的分数在杭州能读什么学校,在原户籍所在地也会有一个相应等级的学校,比如这边是考到了重高分数线,那么回湖南之后就上对应的重点高中。”但是,选择这种方式的学生非常少见,一是因为怕当地的学校不认可杭州的中考成绩,二是有的地区学校的等级划分不一样,“比如有的省份可能没有重高的概念,是按照星级来评判的,这个就很难评定相对应的学校了。”所以,大部分家长权衡利弊之后,都会选择在初中提前转校回原户籍所在地。“而这一批孩子,大多数是能在杭州考入优高的学生,所以我们的损失也是蛮大的,但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还是支持他们的。”章校长说。
  但是,也有部分事业发展比较好的家长,选择在浙江省内除杭州外的其他地区买房落户,比如在衢州买房,落户衢州之后就是省内考生了,这样就可以参加浙江省的高考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章校长说。
  专家建议:录取时采用原籍录取
  有家长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一位湖北学生来浙江高考(符合条件的),他在湖北当地的高中课程和浙江高中课程是不同的,那高考的试卷是选用湖北的试卷还是浙江当地的试卷呢?假如是湖北的高考试卷,录取时,是参考湖北的录取分数线还是浙江的录取分数线呢?
  为此,有专家提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异地高考可以让本地考生和外省考生享受同等待遇,但在录取时,可以尝试采用原籍录取的方法,“高招录取是按照考生名次排名,尽管各地高考试题、分数不同,但名次表可以测算。”
  高中校长:浙江不用担心
  开放异地高考之后,意味着原来必须回原户籍所在地的考生,现在如果符合条件,可以在杭州参加浙江省高考,那是不是会加剧杭州考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呢?
  几位高中校长对此表示:浙江不用担心!
  “其实这个不是浙江应该发愁的事情,要担心的话,北京上海才要担心,是不是有更多的浙江考生跑到北京上海去高考了!”杭四中校长张伟韬说。
  “因为浙江的分数本来就很高,但是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好的大学在浙江的招生名额是很少的,如果真的开放异地高考,不仅仅流向北京上海的考生会增多,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可能也会增多,毕竟那里分数线低。”长河高中校长毛伟民说。
  “如果这个政策真的放开了,总归是好事,这些孩子从小学一直在杭州读书,家长也在杭州工作,能在杭州高考肯定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说。
  “现在还是有外省的考生没有转校走的,因为还想再等一等这个政策,如果政策允许,不用回老家的话,那就最好了!”源清中学校长申屠永庆说。
  -相关附件
  浙江2012年高考报名要求
  网上报名时,考生应按规定选择“报名信息确认点”:原则上在考生户籍所在地,若确需在本省异地(非户籍所在地)办理确认手续和参加考试的,须事先征得确认地招生考试机构的同意。但报考公安、军事等有政审要求的院校的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确认手续;艺术类考生报名信息确认点必须与已办理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信息确认点相一致。
&&相关新闻
猜你感兴趣
网友关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驶证转回户籍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