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960硬解m能硬解hevc吗

您现在的位置:&>&&>& > 正文
从SurfaceBoo谈恋爱k看核芯显卡将来
时间: 15:16:30&&&&来源:&&&&浏览次数:&&&&&&&&
Surface家族的新显卡们
  2015年十月,微软发布会,Surface Book石破天惊横空降生,席卷头版头条,失掉了媒体和舆论的热闹关注和高度赞美。作为一款二合一产品,Surface Book的组合形态给人以震动人心的印象。
  跟着国行的上市和更多材料信息的表露,Surface Book的GPU独显计划越来越完整的浮现在人们眼前。抛开热插拔的便利不 谈,Surface Book相比Surface Pro多出来的这块显示芯片功能几何?花费者们对此的关心无疑是无比值得探索的。 Surface Book作为一款公民明星产品,其核显与独显的对比对GPU行业的发展轨迹有着很强的唆使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从Surface Book看核芯显卡发展将来
Surface 家族Gpu比较表格
  通 过对照咱们能够发明Surface Pro 和Surface Book总共涵盖了四款GPU。联合其余信息,他们依照3D机能强弱顺次是 Iris HD540、Geforce GPU、HD520和HD515。其中,Surface Pro 4的顶配处置器i7 6650U装备了GT3E 最高级级的核芯显卡Iris HD540,Surface Book的高阶版本领有HD520和Geforce GPU双显卡,而一般的 Surface Book跟Surface Book占有的都是GT2级别的核显HD520/515。
  由此,我们可以知 道,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 4的重要差异其实就在于核显上――究竟低压双核处理器的性能差距基础即是日常并不敏感的幽微频率 差距。Surface Book多出来的底座与其说是为了增加续航和USB扩大才能,毋宁说就是为了加上这块独显附赠了一个手感不错的实体键盘。
  Surface Book Pcmark8 续航时光为6小时22分 仅比Surface Pro4多不足两小时
坊间的早期猜想都是GTX950M
  在 发布会上,微软官方声称这款Nvidia独显经由Xbox One的团队调教之后可以实现13寸苹果Macbook Pro的两倍性能,因此激发了粉丝们 的无限期待――GM107核心的GTX950M要入驻了吗?要晓得Macbook Pro 13寸的Iris 6100属于锐炬家族的高端型号,而最近两 年以来核显的先进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当Surface Book终极的GPU规格尘埃落定时,还是有很多网友表白了本人的迷惑。
谁是谁的两倍?靠谱么?
  于是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期待拆解成三个命题――苹果Iris 6100两倍性能是什么概念?Surface Book搭载的独显是否兑现了两倍性能的宣传?大家对Surface Book的期待是否合乎实际?
  首 先,在海内的网络舆论中,给Macbook装Windows是一件见不得人的耻辱事件,受制于更新频率和散热前提苹果的Windows Bootcamp 驱动也未必在图形性能上施展出GPU的全体性能。所以,Mac下游戏和游戏测试工具的双重匮乏让如何界定Macbook 13的GPU性能成为一件不轻易 达成共鸣的事情。
Surface Book宣扬声势浩瀚
  其次,Surface Book对13寸Macbook Pro的2倍GPU性能毕竟体当初什么领域,这不是一个简略的“Powerful”就能说明的问题。
两倍?哪方面的GPU性能是两倍呢?
Surface Book 的GPU只是带宽略有增添的940M马甲
  最 后,宣布会刚停止时大家对Surface Book的等待――GTX950M级的性能并未呈现在我们这个位面的事实世界。Surface Book的 GPU属于发布良久的940M位宽增强版,甚至中心频率还有所下降,与GTX950M之间的性能差距倒是濒临一倍。从最粗略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大略地讲 至少“黑科技”粉丝们的期待一度确切过于乐观,造成这种失败的起因一必定暗藏在某个概念环节上。
3D游戏起底还原GPU坐标系
  为了验证上述三个命题,我们找来了两组3D游戏的数据来剖析一下他们背地的关联。考虑到3Dmark跑分在民间舆论中的客观性屡遭质疑,我们选取了《古墓丽影9》这款3D大作来作为桥梁权衡这多少款GPU的性能。
  虽 然我们的共事拥有真正的Macbook Pro 13,然而其硬盘已满,临时无奈装置Windows,所以我们找来了同款GPU(CPU不同型号但同属低 电压系列)的另一款笔记本电脑的测试数据,这款本本搭载了第五代酷睿低电压处理器,内置GPU恰是Iris 6100。
  因为测试用本采用了分辨率,可Surface Book的屏幕既不支持此纵横比也不许可古墓丽影游戏在此分辨率运行,我们特地通过MiniDP转接了外置显示器实现同配置输出。
外接显示器实现同辨别率输出
  最后,为了验证GTX950M这个万众期待的梗究竟如何因由,我们拽过来了搭载GT3E完整满血无穷制TDP版Iris Pro 6200,通过搭载最强核显的桌面i7 5775C处理器傍观证实这个2倍数字的靠谱水平。
对比用本 单通道 最低画质 平均32.4fps
Surface Book 独显 最低画质 均匀48.2fps(因内外屏调配问题Fraps字体偏小)
Surface Book 独显 1080P 普通画质 平均39.7帧
桌面完全版Iris Pro 6200 同画质49.8帧
  首 先,在分辩率最低画质下,Surface Book的GPU――我们权且称之为940M完整版,实际上仍是达不到的对比对象性能的两倍 的。斟酌到对比用本只采取了单通道4GB内存,那么Surface Book间隔两倍的目标差的还比拟多。如果Surface Book真的可能实现 Mac平台两倍3D性能,那应该也是Mac 平台Opgenl的API让核显不适应所导致的。
  其次,在1080P分辨率 下,I7 5775C搭载的Iris Pro 6200以大幅上风击溃Surface Book搭载的完整版“940M”。考虑到古墓丽影9 并不是一款 对处理器敏感极高的游戏(移动低电压处理器的峰值频率不低且拥有四线程),Surface Book的GPU是没有盼望克服完整版不制约TDP的最强核显 Iris Pro 6200的。
  最后,之所以人们对Surface Book GPU期待过高,有人们高估了移动版 Iris 6100的性能的因素在里面。且不说两者之间差了edram的片外缓存,其TDP差别也是十分大的。桌面GTX750(阉割版 GTX750TI)或挪动GTX950M(降频版GTX750TI)实在恰好是上一代锐炬Iris Pro 5200的两倍性能,而人们广泛以为下一代的 Iris 6100在增长了EU单元的情形下即便不片外缓存也不会若于Iris Pro 5200太多,一来二去,实现GTX950M性能等级的目的就 这么被无辜大众寄托到了Surface Book的身上。
  事实上,同为Iris系列产品,可以解锁功耗的游戏本/桌面产品,与其他条 件雷同但不能解锁功耗的产品相比,性能已经相差许多,如果再拿去和低电压平台对比,那就谬以千里了。锐炬虽好,也有满血残血之分,用满血锐炬估量 Surface Book性能的人天然就会扫兴了。
功耗――阿克琉斯之踵
  在 2015年初,笔者曾经借助华硕的一款重型游戏本进行过Iris Pro 5200的性能测试。在游戏测试结束后,笔者当时层进行过 Iris Pro 5200平台放开TDP限度后与桌面平台的功耗对比测试――真正满血的Iris Pro 5200与不超过Pci-E插槽供电上限 75W显卡之间的功耗差距并不大。
HD6750 D3 地铁2033功耗
Iris Pro 5200 地铁2033 功耗
  在2015年,Iris Pro登录越来越多的平台,整合各种信息,我们会发现,满血状况的Iris Pro 5200实在功耗可能在30-40瓦级别浮动,这与人们印象中核芯显卡自带节能光环的形象天壤之别。
  事实上,常常关注苹果笔记本的用户可能早就发现过这种端倪,桌面版的HD4600核显其实良多情况下性能是超出只有15W TDP的苹果版HD5000性能的――即使后者的EU单元规格是前者的两倍。
  HD4600频率飙升后甚至可以靠近满血的Iris Pro 5200 默认频率击败移动HD5000很轻松
  无 独占偶,在2015年夏秋登场的Skylake架构CPU全面铺开登录移动端后,ZOL笔记本频道的技巧编纂们普遍发现,制程架构双更新的 Skylake 核显相比去年同期大行其道的移动版HD4600们性能增加幅度极大,比拟早前过渡的Broadwell核显HD5000系 列,Skylake的HD500系列显卡固然实践图形测试分数相近,但实际游戏性能提高也同样很大。
  这对一个料想实现了某种程度的 佐证,在Haswell时期,移动核芯显卡与CPU局部争取TDP导致降频,丧失异构处理器整体性能的景象是存在的,独自更新制程的Broadwell架 构核显虽然在功耗相对程度上得到了降落,但电源治理却不迭架构改革的Skylake平台,所以同规格的核显还是第六代酷睿发挥水平显著更好。
  核芯显卡作为与CPU高度融会的显示芯片,在待机功耗的把持上无疑不是独立显卡可以攀比的对象,但是其满载功耗较高的一些问题确实影响了其本该顺利发展的性能奔腾之路。
苏菲伯独显 不为游戏只为加速
  英 特尔是PC行业的科技引领者,这不仅仅体现在其CPU\GPU等芯片性能上,也体现在对各种技术支持的前瞻性和引导性上。至少在4K与H265的开端遍及 的今天,Skylake 核显在高清解码与播放上并不弱于Surface Book(网友戏称苏菲伯)搭载的那个940M――HEVC H265编码的 10bit片源独显硬解功能只有GM206核心的GTX960与GTX965MDX能力支撑完整,桌面旗舰Titan X都要歇菜,相比之下天湖的 8bit支持甚至还优于大批现役N卡。
核显完善硬解HEVC 4K视频
  事实上,Surface Book特别定制版的Nvidia显卡驱动节制面板并不容许视频播放器调用独显去解码4K视频,而这款本本CPU内置的HD520 也不负众望,轻松解码HEVC胜利。
  对比之下,Surface Book 这款独显GPU的使命终于浮出水面――专业利用软件的CUDA加速。在Adobe软件家族中苏菲伯的这款协处理器功效可以显明体现出来。
PR 水银加速晋升效力
Lightroom 蒙版独显GPU后果明显
独显让Ps 修图选区不再卡顿
  Adobe Premier CC 可以支持视频Nvidia GPU的视频殊效实时预览;Adobe Lightroom CC可以支持Nvidia GPU对照片的裁切、旋转、蒙版渲染 进行有效家族;赫赫有名的Photoshop在处理2400万像素照片时,核显状态下疾速选区功能卡的生涯不能自理,而搭载Nv独显的低电压笔记本则运行 如飞。。。。
  其实不仅仅是Adobe系列软件,也不仅仅局限于Surface Book,经过多年耕耘的Cuda系列通用盘算和 加速功能已经在业界开花成果,而Intel核显作为后来者仅能参加软件支持力度有限的OpenCL――现实却是,在诸多软件中核显加速是不能开启的。
论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俗语有云,那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其实对于我们正在蓬勃发展的核芯显卡来说,面临暂时的软件兼容窘境和电源管理瓶颈都不是特殊大的阻碍,有英特尔这颗枝繁叶茂的大叔,这些暂时的不足要解决起来还是很有愿望的。
  但 是,需要警戒的是,就像《冰与火之歌》中斯塔克家族的那句凛冬将至一样,摩尔定律行将生效是所有半导体工业从业者一直熟习的一句话。Intel的制程更新 脚步已经慢了下来,最新的10纳米推迟,14纳米工艺要保持整整三代架构,而Intel一直以来的核显性能增长主要依附的还是范围增益,在没有新制程支持 的情况下,未来核芯显卡的功耗状态是否会持续恶化呢?
Surface Book 存在首创意思
  此外,任何一个行业尺度确实破都须要领导者进行坚苦卓绝的尽力与耕耘才干取得不断定的收益,英特尔架构的核芯显卡OpenGl性能自身就是弱势,假如核显不能在OpenCL加速上翻开新局势,那么在核芯显卡在专业准专业范畴的扩大势必要有所局限。
未来如果核显发展顺利 Surface Book后续产品状态应当也会转变
  因 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核芯显卡发展的更好未来需要更加深刻发掘硬件架构的节能特征,同时更多的完美驱动,加强对更多领域的功能支持,这些办法正是GPU行 业的两大垄断巨头们之前始终在做的,汲取这样的教训将有利于核芯显卡渡过暂时的制程难关,也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本。
更多精彩: /
&验证码:&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每日推荐广告投放热线:400-030-9871请输入要查找的产品名称
当前位置:
杭州显卡报价
杭州显卡报价
显卡类型:
产品特性:
已选条件:
您暂无选择筛选条件
共3045款产品
您暂无选择筛选条件
共3045款产品
多GPU,12G超大显存,畅玩4K游戏,极限力量
暂无经销商报价
全接口,双风扇设计,高频率低功耗,带金属背板
一键超频,STP镀银抗老化PCB,热管双风扇散热设计,低功耗高性能
GF108核心,入门级N卡之选,顺利运行市面大部分游戏
暂无经销商报价
豪华热管、一键超频、SPT超量镀银PCB
Kepler核心架构,支持4屏显示,清道夫散热
3风扇散热,2G D5大显存,支持nVIDIA SLI技术
公版造型,黑红配色外观,1G D5主流级显卡
暂无经销商报价
全新帕斯卡架构,16nm FinFET制程,8G GDDR5X显存,打造极致的游戏以及虚拟现实体验
暂无经销商报价
新一代GM206核心,极静Pro技术,90W超低TDP设计,完美支持HEVC硬解技术
GM206核心公版显卡,超低功耗,2G D5显存
暂无经销商报价
低端入门之选,1G D3显存,满足日常影音娱乐需求
暂无经销商报价
突破性的NVIDIA Maxwell架构加速,旗舰级显卡,提供无与伦比的 4K和虚拟现实体验
暂无经销商报价
GM206核心,2G D5大显存,支持SLI双卡互联技术
新一代GM204核心,效能为GTX670的2倍,“极静”散热技术,5+2相供电,超频更强劲
高速而高效的NVIDIA Kepler架构,GTX 650基础上40%的性能提升,绝佳的DirectX 11性能和1080p高清效果
暂无经销商报价
DirectCU II热管直触双风扇散热技术及0dB静音风扇技术,超频模式下1317MHz GPU动态提速频率
全新升级GT 730,高于集成显卡3 倍的游戏性能,坚如磐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显卡类型:台式机显卡;芯片型号:NVIDIA GeForce GTX 1070;芯片厂方:NVIDIA;输出接口:1×DVI-D接口,1×HDMI接口,3×Display Port接口;显存容量:8GB;显存类型:GDDR 5;核心频率:MHz;显存频率:8008MHz;流处理器单元(SP):1920个;3D API:支持openGL 4.5,DirectX 12.1;
暂无经销商报价
显卡类型:台式机显卡;芯片型号:AMD Radeon R9 390X;芯片厂方:AMD;输出接口:1×DVI-I接口,1×DVI-D接口,1×HDMI接口,1×Display Port接口,4×mini Display Port接口;显存容量:8GB;显存类型:GDDR 5;核心频率:1050MHz;显存频率:6000MHz;流处理器单元(SP):2816个;3D API:支持DirectX 11.1,DirectX 11.2;
暂无经销商报价
显卡类型:台式机显卡;芯片型号:NVIDIA GeForce GTX 980Ti;芯片厂方:NVIDIA;输出接口:1×DVI-D接口,1×HDMI接口,3×Display Port接口;显存容量:6144;显存类型:GDDR 5;核心频率:MHz;显存频率:7010MHz;流处理器单元(SP):2816个;3D API:支持DirectX 11.1,openGL 4.3;
显卡类型:台式机显卡;芯片型号:NVIDIA GeForce GTX 960;芯片厂方:NVIDIA;输出接口:1×DVI-I接口,1×HDMI接口,1×Display Port接口;显存容量:4096M;显存类型:GDDR 5;核心频率:MHz;流处理器单元(SP):1024个;
显卡类型:台式机显卡;芯片型号:NVIDIA GeForce GTX 950;芯片厂方:NVIDIA;输出接口:2×DVI-I接口,1×HDMI接口,1×Display Port接口;显存容量:2048M;显存类型:GDDR 5;核心频率:MHz;显存频率:6610MHz;流处理器单元(SP):768个;3D API:支持DirectX 12;
28纳米GM107显示核心,2G显存,散热风扇+散热片+散热管
革命性DirectCU H2O技术,水冷、风冷可转换,ROG LED 呼吸灯,航空级质量与耐用度
共 122 页,到第
显卡品牌报价大全
您看过的产品
加载中,请稍候...
特价显卡推荐
杭州显卡行情
景讯欣GeForce GT 610显存容量1024MB,核心频率600MHz显存频率1000MHz,接口类型PCI Express 2.0 16X显存类型SDDR3。目前,小编了解到,太平洋推荐经销商杭州奇峰科技对GeForce GT 610的最新报价为299元。
景讯欣GeForce GT 610显存容量1024MB,核心频率600MHz显存频率1000MHz,接口类型PCI Express 2.0 16X显存类型SDDR3。目前,小编了解到,太平洋推荐经销商杭州奇峰科技对GeForce GT 610的最新报价为299元。
景讯欣Geforce GT210显存容量1024MB,核心频率600MHz显存频率1000MHz,接口类型PCI Express 2.0 16X显存类型SDDR3。目前,小编了解到,太平洋推荐经销商杭州奇峰科技对GT210的最新报价为199元。
景讯欣GeForce GT 610显存容量1024MB,核心频率600MHz显存频率1000MHz,接口类型PCI Express 2.0 16X显存类型SDDR3。目前,小编了解到,太平洋推荐经销商杭州奇峰科技对GeForce GT 610的最新报价为299元。
景讯欣Geforce GT210显存容量1024MB,核心频率600MHz显存频率1000MHz,接口类型PCI Express 2.0 16X显存类型SDDR3。目前,小编了解到,太平洋推荐经销商杭州奇峰科技对GT210的最新报价为199元。为什么三大游戏机平台都被 AMD 占领了?这是否说明现如今 AMD 显卡略胜 NVIDIA 一筹?
按投票排序
本人之前为某杂志专门撰写有关三大主机都使用AMD的分析以及对NVIDIA影响,现在贴一部分上来吧。文很长,没有兴趣看完的话,可以直接阅读黑体字,相关分析都在文中。本人有一定利益相关,就匿了吧。另外,楼上某支持AMD的高票答案,放出了有关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的测试成绩来佐证,国内媒体瞎忽悠也就算了,可是还真的看到有人一板一眼拿来当证据,还指出诸如“R9 285都能超过GTX 980”这样的结论,我也是很无语了。有关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的内容,有人不服气,我也解释了,可是解释的啰里八嗦,还是高人出马比较好,下面Yubo Zhang的评论对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的解释非常到位,截取部分如下:“……DX12/mantle主要是解决了CPU给GPU下指令代价过高的问题,并没有让GPU内部真正变快,所以实际上只有那些没有优化好CPU端任务调度的游戏能获得性能提升,因为CPU频繁发送指令成了瓶颈,而每次发送的任务量又太小导致GPU经常空闲下来等任务,但这类游戏并不占多数,一般优化得好的游戏都是能让GPU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的,瓶颈并不在CPU……”=======严禁转载=======下面贴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我手上的是原稿,可能和发表的文略有字词上的不同。AMD为什么会获得三大主机青睐?
AMD在三大主机上的胜利,个中原因肯定错综复杂。但仔细分析来看,至少有下列几方面的重要因素:1. 技术因素:AMD拥有更成熟、完整的整套技术
从上一代主机硬件研发情况来看,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硬件研发厂商就要确定未来的游戏主机使用什么样的硬件。在PlayStation 3上,索尼选择了IBM和NVIDIA,IBM为索尼定制了Cell芯片,NVIDIA也拿出了自己改进过的G71 GPU。在CPU和GPU上的选择(尤其是CPU部分使用IBM的定制方案),索尼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甚至PlayStation 3硬件部分一开始严重亏损,直到几年后游戏渐多后才开始收回成本。这种多家供货,后期再由主机厂商联合芯片厂商综合协调的开发模式太过复杂。
如今的索尼已经不是当年的索尼了,已经没了全盛时期的财大气粗。同样刚卖了大楼的索尼正在整个集团的盈亏平衡线上挣扎,因此选择成熟、可靠、成本可控的合作伙伴正是索尼最需要的。目前,唯有AMD才能提供最符合要求的方案。选择AMD,可以获得相对不错的CPU和很不错的GPU,并且打包购买还能得到一定的优惠。AMD也在APU上耕耘多年,对CPU和GPU的融合协作有很多独门技术,这样的技术优势是NVIDIA、英特尔或者IBM任何一家都无法独立提供的。虽然业内分析人士对AMD的“Jaguar”CPU核心的性能多有诟病,但考虑到其8个物理核心的结构以及成熟的GCN GPU架构,总的来看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
XBOX One其实也遇到了和索尼一样的问题。不过微软做主机产品从来都更靠近PC架构(初代XBOX选择的是Pentium Ⅲ 733MHz的CPU和NVIDIA特别定制的GPU;第二代XBOX 360选择了IBM的Power PC CPU核心和ATI的Xenos),这次选择更简便的AMD整套方案简直就是顺水推舟,没有任何悬念。任天堂由于产品定位和游戏内容与前两者不同,因此并不太看重游戏机的性能,基本是谁便宜买谁。因此使用了一颗改进自AMD RV770,也就是类似桌面Radeon HD 架构的GPU。想必AMD给这颗老旧的产品标出了非常优惠的价格,毕竟其市场寿命早已彻底结束,现在能卖掉任何一颗都属于稳赚不赔,十分划算。2. 市场因素:AMD的架构战略和价格战术
有关AMD和三大主机厂商合作的具体价格,目前似乎没有资料流出。不过当有记者直接询问NVIDIA为什么没有为主机厂商提供产品时,NVIDIA的高级副总裁托尼·托马斯如此回答:“我们之所以退出索尼公司的合作名单,原因是索尼公司的报价太低。”有一点可以肯定,索尼之前已经和NVIDIA进行过充分、密切的接触。至少双方已经基本了解了对方的技术需求,最终在价格阶段双方没有达成协议。当然,这也可能是NVIDIA的托词。
即便如此,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AMD的确给了索尼和微软最优惠的价格。一方面自然是索尼和微软对主机成本的考量更为严格,毕竟IT行业现在早非黄金时代,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另一方面AMD应该也有更为深层次的考虑:索尼和微软如果全部都使用了AMD的GPU+CPU,并且支持统一内存寻址的话,这有可能对AMD在APU设备的发展,特别是HSA架构的发展上形成一次重要推动。HSA架构直接关系到AMD APU未来的发展,而APU又是AMD未来的业务核心。如果HSA推广失败,APU很可能仅成为对CPU和GPU的简单芯片集合。因此,AMD需要HSA来为APU的未来发展铺路。当前HSA的核心优势就是GPU和CPU的联合统一内存寻址功能,这项功能将彻底解决传统CPU+GPU架构中两者的带宽问题,让CPU和GPU的数据传输更为直接。当然,在游戏机上可能不太需要更多的并行计算内容加入,但光凭借统一内存寻址功能这一点,就可以帮AMD 发展和推广HSA联盟的打下基础——如果有大量游戏程序员熟悉了主机中CPU和GPU对统一内存寻址的使用,并形成了习惯。出于上述原因,AMD给出一个优惠价格,提供CPU+GPU的打包合作,而微软和索尼又乐得其所,就非常自然了。
另外,主机的芯片价格一直是主机成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厂商在出售芯片或者授权时,往往会单独考虑硬件成本和前期研发成本而定价(显卡则几乎只考虑市场定位和芯片成本本身,并且会随着时间发展而降低产品价格)。游戏机不同于PC的地方在于,主机硬件对索尼和微软这样的厂商来说,本身不是用来赚钱的(不亏钱就阿弥陀佛了),赚钱是游戏软件服务。因此对芯片厂商来说,定价时也需要权衡未来主机的利润规模,此时重要的并非硬件本身,而且还包含其中的技术授权。比如XBOX 360的Xenos GPU,AMD在2005年开出了至少140美元的价格,其中AMD仅仅提供芯片而已,并且这样的价格至少会维持一到两代,在更新的工艺采用后芯片价格才有可能降价。与此类似的还有NVIDIA在XBOX上提供的GPU芯片,从头到尾都拒绝降价,这也惹恼了微软。在新的主机上,AMD很可能不但价格较为平易近人,也为工艺更新后的降价留下了一定可商谈的空间。
在主机芯片定价上,AMD和索尼、微软可谓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NVIDIA是否加入,意义都不大。NVIDIA给出“报价过低”的理由,虽然看起来足够充分,但也只是无奈罢了。3.
NVIDIA因素:摊子太大,无力为之
从NVIDIA的发展史来看,它并非一个无的放矢的公司。从NVIDIA在GPU架构发展、进入高性能计算市场和移动计算市场的节奏来看,这个公司拥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和坚定的发展观。这样一个公司,如果说它不在意主机市场,那是不可能的。那么,NVIDIA在新一代的主机市场上做了什么?
我们不妨看看AMD在游戏机上做了什么。AMD副总裁、半定制业务部门总经理Saeid Moshkelani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曾对何时开发主机芯片做出过回应:“与索尼的合作大概四年前就开始了,最初仍是基于‘如果做了……接下来会怎样……’的分析,两年前才确定业务模式和规格。““(AMD)从(产品研发)开始到在E3大展上看到实物(PlayStation 4主机),花了不到两年时间。从设计和制造的角度讲,它们的挑战性太高了,但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真正设计和执行如此复杂的项目。”
从AMD的表述来看,AMD至少在2011年就开始和索尼进行实质性的谈判,并考虑有关主机的处理器问题。那么,在2011年,NVIDIA在做什么呢?
2011年,NVIDIA发布了Tegra 3芯片,随后又抛出了Project Denver计划;GPU方面,NVIDIA还正忙于Kepler GPU发布前的准备,以及超大规模的GK110在设计和流片上的各种难题;在高性能计算市场,NVIDIA正在准备为2012年乃至2013年即将发布的多款全球顶级HPC准备计算卡;在软件方面,NVIDIA升级了CUDA,准备CUDA-x86,除了为Fermi架构提供并行计算的软件支持外,还需要让即将到来的Kepler尽可能多地占据HPC的榜单。
从公司规模来看,NVIDIA并非一个大企业,它的市值只有80亿美元,相比英特尔的1200亿美元、微软的2880亿美元而言,NVIDIA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样一个员工规模大约7000人的“小”公司,却做着如此多的工作,摊子实在是铺得太大了。摊子大,证明公司业务旺盛,但同时也证明了公司发展可能失衡。对这一点,NVIDIA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样是NVIDIA高级副总裁托尼·托马斯,如此面对媒体的问题:“我们必须将主机业务视为机会成本,如果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主机,那么被搁置的其他业务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来呢?NVIDIA现有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公司也要权衡其他更有潜力的产品市场,而不是单单去满足一家需求量较大的游戏厂商。”
从托尼·托马斯的话中可以看出,NVIDIA经过考虑后,决定不参与本代的主机市场。结合前面有关价格的话,可以看出NVIDIA认为(至少是表面上)即使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给新一代的主机,获得的收益也不会太过优秀,至少相比NVIDIA现在正在开拓的新市场而言,主机的利润率和收益甚至还可能略有不足。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来了,NVIDIA如果不参与游戏机,是否会影响到NVIDIA的GeForce显卡在桌面游戏市场的表现呢?传导?从主机游戏到PC游戏的影响--NVIDIA放弃了本代主机市场,意味着NVIDIA的GeForce显卡将在未来游戏中无法获得优化。--未来的游戏都为AMD优化了,因此Radeon显卡市场表现更好。--N卡的估计在新游戏中性能优势将不复存在。
在得知NVIDIA失去了三大主机的市场后,无论是论坛玩家还是媒体,都有类似的声音出现。这些声音表述的问题都是由于AMD占据了主机市场,因此也会在PC市场占据优势。其本质是,AMD的优势是否会从主机市场“传导”到PC市场。
首先必须确定的是,NVIDIA失去了三大主机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对NVIDIA在游戏市场特别是GPU市场的形象产生一定影响。热衷于游戏的玩家会对NVIDIA感到失望,部分开发人员也会疑惑NVIDIA在主机上的商业策略。其次,必须明确主机存在性能的“时效性”问题。主机的性能从其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凝固的。比如PlayStation 4,其GPU性能略高于Radeon HD 7870。考虑到这款主机将在未来至少5年时间陪伴玩家(且不说从发布到上市就差不多快一年时间),在如此长的时间中,PC的架构升级是极为迅速的。比如目前流行的GCN和开普勒架构,明年肯定会全部被GCN 2.0和Maxwell替代(此时XBOX One和PlayStation 4才刚刚开始热卖),后年年底又会被更新的架构替代。PC一代代的架构进步,这是主机无法也永远不可能赶上的。在绝对性的架构进步、性能增益面前,主机的即使会带来相对于某厂商的性能优势,也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第三,主机游戏开发环境和PC游戏不同。目前的主机游戏开发大部分都在PC上开发,借助主机厂商提供的模拟环境和相关模拟设备,最终在主机上调试完成(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微软在展示XBOX One的模拟机时,出现了NVIDIA GeForce显卡的相关信息,这说明XBOX One的开发机使用了NVIDIA显卡)。在开发的前期阶段,游戏厂商需要设计游戏内容、关卡、AI、图像模式等,最终在主机模拟设备上调试性能和最终的游戏呈现(大部分工作是砍特效,因为主机性能相对同期的PC往往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在整个游戏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只面对游戏模拟器和游戏开发环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只是让游戏能稳定、正常地以合适的性能呈现在主机上。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微软或者索尼为AMD的硬件在软件环境中专门设置优化内容,否则游戏开发人员不会、也无法使用AMD的硬件优势(如果有)。从开始到结束,开发人员只是面对开发环境而已,使用N卡或者A卡都完全不影响。
不仅如此,因为主机本身没有硬件之分,开发人员不会也没必要为谁提供差异化以及优化,主机厂商保证的是所有开发人员设备能满足游戏开发的需求,应该极力避免存在可能的硬件差异化问题导致游戏开发难以进行(微软的XBOX One开发机采用NVIDIA显卡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加上几乎没有硬件厂商的商业性内容加入,因此也不存在后期加入额外技术的内容。换句话来说,在主机上开发的游戏,目的只是为了在主机上有良好的画质呈现而已。
但是移植到PC上后,情况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主机上为了尽可能压榨性能,会使用其中提供的各种对性能有正面帮助的功能。在移植到PC上后,如果这些功能在PC上也有类似的使用,那么这些功能会被继承,比如FXAA等后处理抗锯齿,如果这些功能在PC上没有被使用,那么会使用替代性的别的通用算法来解决。
这里的问题核心就是,这些在主机上的独特技术,是否有A卡在PC上对应的版本,并且N卡没有;或者是否某些独特技术在A卡上性能更为优秀而在N卡性能一塌糊涂。目前来看,AMD和NVIDA的GPU由于设计理念差异,在部分细节性能上是有不同的,但是完全不存在AMD有而NVIDIA没有,或者AMD很好而NVIDIA性能特别差的情况。从架构来看,NVIDIA的GPU往往在涉及到大纹理、曲面细分的部分会相比AMD产品有稍好一些的优势,而AMD的产品则在Shader性能上表现更为优秀。但这些优势会互相抵消,总体来看并没有哪一家有特别独占性和压倒性的优势。
退一万步来说,假设AMD在主机中使用的GCN架构的GPU移植后对NVIDIA的开普勒架构有性能优势,那么可以算算时间看AMD这样的优势能保持多久。一般主机游戏移植到PC上,需要在主机游戏发售后大约半年才正式发布移植PC版本。目前的游戏机都在今年年底开始销售,一部分主流大作会赶在第一波上市热销时开始热卖。接下来的移植PC版本,会在明年年中初露头角。在明年年中,NVIDIA的开普勒架构很可能已经面临生命末期。根据NVIDIA的路线图来看,2014年Maxwell即将上市,AMD也会在2014年底上市GCN 2.0架构(日注: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也还没有上)。也就是说,在GPU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性能优势会被快速成长的GPU性能彻底拉平。所以,NVIDIA并不会为此担心,这也是前文所说的“时效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如果一定从架构上寻找优势,AMD在主机上存在的独特优势就是使用了HSA技术的统一内存寻址,不过在独立CPU和GPU的机器上,这个技术目前看起来在游戏应用中意义不大,反倒是对采用APU的PC意义更为明显。不仅如此,AMD在主机中设计了多达8个核心的CPU,如果说AMD在自家CPU和GPU产品线上有怎样的收益的话,反倒是CPU部分会更为明显一些。移植游戏在CPU部分只要做好了多线程优化,能很容易在目前AMD多线程的CPU架构上获取性能优势,至少不会落后英特尔太多。此外,对移植厂商来说,移植游戏是否能得到好的口碑,是否能得到消费者欢迎,其实也不能不考虑占市场上60%~70%的NVIDIA用户。当然,如果这款游戏已经加入了NVIDIA或者AMD的“游戏之道”、Gaming Evolved等项目的话,就完全属于PC游戏“优化”的范畴了。
转一个=================在地球上最强显卡GeForce泰坦的发布会上,记者采访了NV总裁黄仁勋记者:黄老板,能简单描述下您是如何规划12的年时间,去打造一个君临天下的游戏帝国的呢?黄老板:(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人人可以成为拿破仑的,时间不是问题,智商才是关键!记者:哦,那么请您细说。黄老板:在2000年的时候,微软找我商量过,联手打造一款游戏机进入console界。我当然要怂恿盖茨帮我清理GF3芯片的库存啦,而且GF3到时是最强大的图形芯片,性能击败PS2绰绰有余。后来微软才知道中计了,xbox比ps2晚发售了一年而且成本居高不下,被ps2打到满地找牙,我借刀杀人干掉了野心勃勃的微软,嘿嘿嘿。记者:黄老板果然英明,杀人不见血(笑)黄老板:微软上了当后,就没和我联系了。于是2005年我又盯上凭借PS2上位的游戏界霸主索尼。索尼当时研发了cell处理器,我就跟这些日本人说啊,用cell同时负责逻辑运算和图形渲染的想法太超前了,3d加速芯片还是不能省的。凭借我在图形业的权威,小日本们竟然相信了。于是故伎重演,PS3由于临时改动芯片方案比对手晚了一年,而且成本加重,被我从console霸主的椅子上硬拽了下来,呵呵呵。记者:逐一击破,黄老板,高!实在高!黄老板:去年,哦不。现在来说应该是前年,console剩下一个任天堂没被我坑过,但是小日本还是自己主动送上门来。他们想和我商量使用“开普勒”打造新游戏机。我告诉他们,3d渲染游戏已经进入瓶颈,游戏性才是关键。于是我推荐他们使用廉价的由对手农企N年前的集成显卡HD4600。结果任天堂的游戏机Wii U一出来就被人笑掉大牙,性能还不及7年前被我坑过的PS3,然后就暴死了,哈哈哈。记者:哦,三家都被黄老板爆菊后抛弃了,只能投靠农企了?黄老板:对!农企的技术落后我NV 足足78个月,等于我把他们都驱赶入一个摇摇欲坠的死胡同里包团取暖,然后我“泰坦”一个怒吼,这些手下败将集体被我活埋,称霸游戏界指日可待,喔呵呵
我就光说ms的事情。NV伙同Intel在XBox级别坑了ms一笔,之后的xbox360和xbox one都用amd的gpu。这不是简单的切换vendor而已。在xbox时代,nv和intel是“卖芯片成品”给ms。这样的话价格完全没有空间,ms只有挨宰的份,所以xbox那么多年价格和机器都没大的变化。学费交够了之后,xbox360刚立项就学乖了。用的方式是“招标设计GPU,完成之后给spec,产权和芯片都归ms”。这么一来,与其说是用了AMD的GPU,不如说是AMD接了ms的外包,给设计了个GPU的spec。结果就是,xbox360更新了好几代,持续在改进性能并降价。(slim和原始xbox360的GPU连core数和频率都不同,成本更是低的去了”用这种方式,NV一看,去你的老子有更挣钱的路子。AMD一看,有点赚点吧。于是就选了AMD。到了xbox one时代,情况也类似。会到另一个主题,要问GPU哪家强。我在别的帖子也说过,AMD的GPU硬件领先2年,软件落后10年。但对于主机来说,软件不归AMD,所以没关系。
这问题已经完全沦为AN大战了期待上升至精神股东论战(笑
你手上的武器都是最差的承包商提供的-----美军战斗手册
1.AMD性价比高2.AMD可以提供一套CPU与GPU的方案运行效率更高一些(英特尔GPU不行,英伟达没有CPU)3.不选择AMD就必须和2个厂家谈判合作麻烦,特别是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是行业老大的时候,和一个二当家谈判底气更足一些。
两大主机卖了三千万多了吧?按摩店还是没赚多少钱的感觉。我觉得按摩店给半导体行业开了个坏头。
农厂最大的特色在于,显卡界做CPU最强,CPU界做显卡最强。于是它机智地做了APU,占领主机市场。确实挺有眼光的。最大的特色其实是便宜!!!!!!!!!!便宜!!!!!!便宜!!!!!!
-------------------------------------------update 04-04-----------------------------------额。。。。。。。。。。。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这里越发有显卡吧的趋势了啊,我原来只是想简单的写几句啊( ̄▽ ̄)排行第一的某位“砖家”,完全不看我测试数据前面的声明,也完全不睬测试后写的结论,就单单挖出一句“R9 285都能超过GTX 980”,说这毫无意义。这是典型的从一段文字中挖一句话然后忽略上下文来黑人的手法。希望大家还要注意。这位专家还强调AMD现在是逆势市场,无论从研发投入、技术应用还有软件环境搭建上,AMD口号喊了不少,实事到是没办成什么,反倒是裁员的裁员、卖楼的卖楼。市场表现最能说明这个企业是不是受欢迎。。。。bla~bla~bla~~~但是我只想说 卖大楼,研发投入不足,口风不好之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是华尔街的分析师或者AMD的stock owner才应该关心的吗?我们做为普通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第一步是熟悉自己的需求,了解清楚自己是重视性能功耗还是价格因素等等,在这个基础上,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不是吗?如果这个产品是AMD就选择AMD,如果是nvidia就选nvidia。但是在专家以及很多N饭的眼里,现在好像不需要这个筛选过程了,为什么呢?因为AMD都裁员卖大楼了,还看什么啊?直接上Nvida吧!我相信有部分购买N卡的人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吧。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果粉在跟我谈三星S6的时候,实在说不出东西了,就说,三星是个没诚信的公司,所以它的东西肯定是垃圾的。OK啊,做为果粉你有这个信仰OK,我不干涉你,但是你别用这个做为理由去说服没有你那个信仰的人好吗?我之所以会写这个答案,其实就是看不惯AMD或者AMD玩家现在受到的某种歧视,连一个公平较量的机会都不需要给了吗?大V大牛们振臂一呼,你们去买N卡吧,别想了,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是小白或者无法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那这样也好。但是如果你是有判断能力的人,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是应该自己去独立的比较筛选一番。记住,我写这篇答案的目的不是要说AMD强于nvida,只是希望接触和打消一些普通消费者对AMD的疑虑和误解。----------------------------------04-03 update--------------------------------------申明,认为数据,图表或者评测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愿意去相信的N饭们,可以跳过我这篇答案了,但是,你跳过以后请不要点反对or没有帮助,因为那些应该是在读过答案的基础上得出的,就像看了电影才有权给影评,这也是给作者一个最基本的尊重吧。谈下我为什么主要在答案里去展示一些评测,不是我显卡用的少,说不出个人经历或者“小故事”。我原来可以说算是N饭,从geforce2 mx400开始用N卡,用过geforce4 Ti4200,geforce fx 5600,GeForce 9600 GSO, geforce gtx 460,移动端的geforce 8400mgs ,geforce GT555M, 当然,A卡就更多了,不一一列举。 这里面的一些显卡,估计有些年轻的朋友都不认识了。 所以有些人要说,我没什么生活体验,就相信数据,那真是误解我了。我之所以不愿意去说自己的一些使用经历和体验去评价A卡和N卡,是因为在我漫长的使用A卡和N卡的经历中,并没有发现出哪方具有明显的压倒性的优势,倒是后来A卡的性价比不断提高,我才又更多的使用A卡。所以,我不喜欢自己弄一个小故事,说什么我用了某款N卡,它很差或者很好,某款A卡发热大什么的。这些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我一个人的使用经验,甚至不能代表这个型号的感受,同样的geforce gtx 460,买了凄惨红和买了讯景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了,然后就可能出现买了凄惨红的大骂N卡容易花屏,死机,而买了讯景的可能从此成了N饭,我们普通人的使用量毕竟有限不是,样本太小了。不过让我对nvidia第一次产生很强厌恶感的,是著名的G86这次由nvidia硬件设计缺陷引起的事件,导致大量采用G86核心的电脑蓝屏死机过热,我的dell也不幸中招,而nvidia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dell采取的补救措施居然是刷新bios,降低显示芯片的频率来减小发热!结果就是,我的电脑显示性能降低了一半,连玩war3都卡顿了!我相信,戴尔不给用户换显示芯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nvidia没有给到足额的赔偿,据说nvidia当时虽然承认错误,但是只支付了1亿美元用来平息事件,而受到此次事件影响的笔记本,有几百万之多,包含戴尔,联想,惠普的热门型号。那么他为什么敢那么嚣张呢?很简单啊,如果你愿意起诉他,你就会得到赔偿,美国大量的用户起诉nvidia才得到换新机的赔偿,可是中国的几百万消费者呢?没法律意识,或者不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才任由nvidia宰割,有点像今天的大众,店大欺客,所以,从此我对nvidia这个公司的基本道德和诚信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有朋友提醒我还有近期发生的nvidia的GTX970 和980 涉及虚假宣传显存的事情,国外闹得很凶。就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自己查证。可能有些人在这里会提到AMD的MacBook Pro显卡门事件,但是我在这里澄清一下,这次事件的根源是连接 AMD 显卡与主板的无铅焊料出现了问题,也就说,是apple自己的责任!-------------------------------------------update
回应某N饭-------------------------有N饭反应A卡的发热量巨大对使用产生了影响,那么我们就以一个普通人购买一款中端显卡的case来先看下是否这个问题成立,为了规范价格,我们以京东价格做为参考,选择1500元档次的中高端显卡。那么R9 285 和 GTX960就做为对比参考对象了。那么R9 285 和 GTX960就做为对比参考对象了。根据3DMARK评分,两者性能在一个level用FurMark进行满载拷机10分钟后,看显卡温度从上面的图表来看,我至少没有得出“A卡比N卡发热巨大”,这个结论。从上面的图表来看,我至少没有得出“A卡比N卡发热巨大”,这个结论。当然,N卡有一定的功耗优势,但是在大家都标配550W电源的今天,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比如R9 285比GTX960在满载情况下多耗能70W,算你每天满载玩游戏5个小时(待机功耗两者差不多),那么你一个月也就多支出0.5*70*5*30/元!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都差不多,我凭什么就要每个月多花5块钱买A卡??但是你要注意,这个“差不多”只在DX11时代成立。-------------------------------------------原文-----------------------------知乎看来是N粉的天下啊,不过你们夸归夸,能否给出一点点数据或者测试做为理论依据呢?简单粗暴的一句:“因为便宜。”那是不是依照你们的意思而言,现在买AMD的玩家都是穷B或者智商不够的类型?未来是DirectX 12的时代。微软自己都称,DX 12与旧版相比,它能向游戏开发者提供一个比较低级的API,从而减轻CPU或GPU的过载,更会提升所有微软平台的游戏的性能,包括XBOX ONE、Windows Phone。值得注意的是,DX 12可以降低游戏功耗,所以主机或PC平台的游戏移植到移动设备上会因此变得更简单。注:AMD产品经理Devon Nekechuk在近日的公司图形30周年纪念大会上公开表示,凡是基于GCN架构的显卡,都会支持DX12。那么我们不妨探讨下,在即将到来的DX12时代,N卡和A卡可能的表现是怎样。转载AnandTech、PCPer、PCWorld的几篇测试数据:使用的是3DMark API Overhead它基于2013年发布的3DMark,由Futuremark开发,加入了对DX12、DX11、AMD Mantle API的性能差异性独立测试,这也是全球第一个DX12性能测试工具。该项测试由微软、AMD、Intel、NVIDIA以及加入Futuremark基准开发合作计划的其他成员共同研发完成。注:它只是个关注系统开销(Overhead)、绘制调用(Draw Call)的特殊测试工具,而不是模拟游戏场景的基准测试,因此更适合开发人员和技术玩家研究。也就是说该测试不代表不同显卡在未来DX12游戏里的实际表现。但是你要问这个测试有没有意义呢?我说有,因为测试所反馈的结果是在帧速率降低到30FPS之前,每个API每秒实现的最大绘制调用数量。DX12、Mantle就能降低系统开销,从而使得更多的绘制调用成为可能。绘制调用的数量越多,图形引擎就能向屏幕绘制更多物件、纹理和特效。 测试开始:3DMark API系统开销测试界面:可选择分辨率和测试模式,包括DX11单线程、DX11多线程、DX12、Mantle3DMark API系统开销测试界面:可选择分辨率和测试模式,包括DX11单线程、DX11多线程、DX12、Mantle
测试进行中
测试进行中结果:AnandTech:独显的多核心利用率对比:很显然,高端显卡搭配的CPU核心数量越多,性能越好,六核心都得到了充分利用,GTX 750 Ti这样的中端卡就不行了。另外,从双核心到四核心的提升很大,再到六核心就小得多了,事实上也只有那些最顶级系列的卡才能从六核心中明显再获益。如果非要对比A卡和N卡,前者显然更胜一筹,R9 285都能超过GTX 980。六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DX11无论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都堪称“渣”,DX12真的是好猛好猛,比如说R9 290X,DX12相比DX11高出了足足16.8倍!四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基本上和六核心下差不多,但是Mantle这次普遍不如DX12(虽然差距并不大),说明在四核心上DX12效率更高一些。双核心不同API模式对比:DX12还是很猛,A卡还是很猛,Mantle也还是不错,但是很明显两个核心有些不够用了,毕竟其中一个要留给显示驱动,所以在DX11多线程模式下,N卡毫无提升,A卡反而退步了。PCPer的测试系统用了一颗Core i7-5960X,模拟了不同核心数量和超线程开关与否,考察的主要是不同独显的差异。GTX 980:R9 290X:该测试说明:对于该测试说明:对于GTX 980,DX11多线程模式略优于单线程,DX12则大大好于DX11,最多提升几乎6倍。而对于R9 290X,DX11多线程确实几乎没用,DX12则凶猛异常,最多提升足足19倍!Mantle甚至达到了20倍!!PC worldR9 290X: DX12下比DX11提升了大约14-15倍,Mantle提升也有13-14倍之多。AMD自己的PPTR9 290X、R7 260X在此项测试中,DX12模式的绘制调用分别比DX11模式下高出大约15.5倍、9.5倍!FX-8370这样的八核心,至少能将六个核心几乎完全发挥出来(也就是超过六核心就意义不大了)。以上测试简单就是想说明,在DX12时代核心越多、频率越高、超线程开启,DX12性能就越好。而多核心,高频率,这恰恰是AMD的强项所在。从以上测试还可以看出,DX12的优化效果和AMD自己全力推广的Mantle非常相似,而在AMD鼓励对Mantle 1.0感兴趣的开发者尽快转向DX12或者OpenGL Next的大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想,DX12就是Mantle技术的某种改良版本,如果这是真的话,在DX12时代,AMD或许将赢得自己真正的帝国反击战。-----------------------------------------------------------------------------------------有些N饭说,不相信评测,也不相信数据,只相信自己的感受,我就联想到当年IntelI5在评测里吊打AMD全家的时候,很多A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实际使用真的差不多,同价位感觉AMD多任务更轻松之类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嘲笑A饭现在空有情怀,只能编故事之类的,然后各种打油诗就黑上了。说亲身经历你们说是错觉,靠情怀,说数据你们说是装机工水平,所以到底要怎么样你们才满意啊~~摔!---------------------------------update------------------------------------------有些朋友谈到了游戏优化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NVIDIA当初大力宣传的PhysX物理加速现在有多少游戏支持呢?去NVIDIA官网一看,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不还是当年发布这技术是推广的老游戏吗?当年演示技术时用的batman,黑手党2,居然现在还在做为主力宣传,这写可都是5,6年前的游戏啊!而做为《地铁 2033》的续作,《地铁:最后光芒》不会有任何NVIDIA用户独占PhysX特效!几乎可以说,NVIDIA已经渐渐放弃PhysX加速这条路了,或者说游戏厂商也没兴趣陪老黄玩下去了。至于原因吗,很简单,现在CPU性能愈发的强大和过剩,根本不需要让GPU在帮忙了。至于主机的情况,大家看看问题就知道了。而做为《地铁 2033》的续作,《地铁:最后光芒》不会有任何NVIDIA用户独占PhysX特效!几乎可以说,NVIDIA已经渐渐放弃PhysX加速这条路了,或者说游戏厂商也没兴趣陪老黄玩下去了。至于原因吗,很简单,现在CPU性能愈发的强大和过剩,根本不需要让GPU在帮忙了。至于主机的情况,大家看看问题就知道了。而AMD主推的Mantle情况如何呢?我们可以看到,充满了最新的大作,战地,文明,COD,古墓丽影,神偷等等,而且和仅仅优化我们可以看到,充满了最新的大作,战地,文明,COD,古墓丽影,神偷等等,而且和仅仅优化某些物理特效的PhysX不同的是,Mantle可以实现硬件的针对性优化,可以完全发挥出GCN架构的全部特性,提升图形运算系统的整体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显卡的特性和性能。这跟我上文提到的DX12优化,非常相像。而这仅仅是在现在,当DX12全面取代Mantle以后,可以预见,几乎所有的主流大作都会为AMD做优化。那在驱动优化方面,本人有一台N卡的笔记本,所以亲自尝试过nvidia引以为豪的我经过多次试用,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糟糕我经过多次试用,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糟糕我用这款程序尝试优化设定了《CS GO》,《War Thunder》 这两款游戏可以说是国际知名的大热游戏了,但是给我的推荐设定,要不是过于保守,要不就是过于夸张。在它的所谓优化下,游戏当然是流畅,但是那是以牺牲大部分特效和画质换来的,我觉得只有是连游戏画面设定完全都看不懂的小白才有使用的价值,以上两款游戏我都自己摸索尝试了很久,才得到了满意的设置,既保证了流畅,又有很好的画面,而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设置,跟GeForce Experience给的,简直大相径庭。因为本人已经卸载这款软件,所以无法给出详细截图。其实这类软件AMD也有啊,只不过没多大宣传罢了,功能跟nvidia的差不多,还多支持语音聊天和截图功能。现在支持322款游戏,基本主流大作都有至于有些人说的,AMD驱动不如nvidia,那是在ATI年代,那个时候AIT的驱动发布频率非常低,有时候几个月才发布一次,导致有些游戏BUG无法及时修复,而且可调节的选项也不如N家,但是现在AMD驱动经常一个月发布几次,可调节的选项也非常丰富了,以前我用N卡可以在驱动里轻松超频,但是现在,反而是A卡可以超频,N卡需要自己用第三方工具,所以,驱动说,根本就如同”日本车皮薄不安全“一样,不值得一驳。------------------------------------------------------------------------------------------有些大神提到通用计算的问题,不好意思,我不是这个领域的,所以没什么发言权,看过一些AMD的OpenCL和CUDA的速度对比测试,都是近几年的,感觉指标上都满出色的。有位大神提到说在AMD网站上,开放文档,工具全部都找不到,所以AMD垃圾,但是我随手google了一下,就发现了,这个排首页第一的页面里似乎是提供了蛮丰富的工具和文档的。但是还是那句话,我没搞过通用计算开发,所以我没发言权(隔壁的科大博士就是搞这方面的,现在在IBM实习,哪天我详细问问他好了)以上的对AMD的评价,仅仅针对普通人所关心的游戏这方面。-----------------------------------------update 关于视频硬解方面----------------------------有朋友提到A卡和N卡的硬解问题,在这里稍微说一下,在民间其实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叫A卡画质好,N卡速度快,其实这个速度快,指得是N卡解码的速度,这个我必须承认,至于A卡画质怎么样,对不起,我不是专业人员,不能对这个结论妄加评论。N卡靠着它的PureVideo技术在在VP1,VP2......到VP6阶段,解码的速度和支持的格式确实是一直优于A卡的UVD1,UVD2......系列,直到R9 290X发布, 还不能支持VP9、H.264、H265/HEVC格式中UHD也就是4K分辨率的硬解。而nvidia在发布GeForce GTX 750/GTX 750 Ti 的时候,就已经引入了支持4K硬解的VP6。不过,事情正在起着变化。随着R9 285的发布,AMD引入了全新的UVD5 Decoder ,最大的改变是终于支持硬解4Kp60。那么效能如何呢?权威网站Anandtech正好给出了测试该网站是这样评论的,AMD现在在视频解码这方面,终于追上了nvidia的脚步,有点晚,但是拿着不到别人一半的研发经费,也总算是做到了不是吗?该网站是这样评论的,AMD现在在视频解码这方面,终于追上了nvidia的脚步,有点晚,但是拿着不到别人一半的研发经费,也总算是做到了不是吗?
这些游戏机捏住了amd的软肋,amd没有选择,必须抓住不算机会的机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evc 10bit 硬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