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铋 晶体结构 参数钠压电陶瓷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钛酸铋钠Bi0.5Na0.5TiO3 (BNT)基压电陶瓷作为一种A位离子复合取代的钙钛矿型铁电体,目前正受到广泛研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无铅材料体系之一。本文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方法制备陶瓷样品,借助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工艺、取代改性以及加入第三元组分等因素对BNT基陶瓷材料物相结构、显微组织和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
首先制备了(1-x) Bi0.5Na0.5TiO3-xBaTiO3 (BNT-BT)二元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烧成工艺以及BaTiO3 (BT)组分变化对BNT-BT陶瓷样品相结构、显微组织以及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样微观形貌的观察,以及对密度、相结构和压电、介电性能的测试,得到了最佳烧成条件和综合性能最佳的准同型相界(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MPB)附近的陶瓷配方。研究表明:(1)预烧温度较低时易产生杂相,不利于主晶相的合成,预烧温度过高时,样品较硬、粉碎困难,造成后面烧结时活性降低,不利于成瓷,合适的预烧温度有助于减少气孔和缺陷,使晶界明显、晶粒尺寸均匀;适当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提高陶瓷样品的致密度和电性能;对于BNBT6,850℃预烧、烧结温度为1160℃(保温2h)时陶瓷样品的性能较优。(2)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离子半径较大的钡离子Ba2+部分取代钠离子Na+和铋离子Bi3+进入晶格中占据A位,均形成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固溶体,且使衍射峰向低角度方向偏移,这表明晶胞体积变大;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适量的Ba2+取代有助于细化晶粒,提高烧结性能和陶瓷的致密度;介电温谱曲线表明Ba2+能降低居里点处的介电常数峰值,使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提高介电常数,表现出典型的弛豫特性;随着BT含量的增加,d33、Kp和ε33T/ε0均先增大后减小,而tan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合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两个方面的因素,确定BT含量在x=0.06~0.10(mol)为该体系的准同型相界范围,三方相、四方相共存,呈现典型的弛豫特性,且x=0.06时,陶瓷样品0.94BNT-0.06BT (BNBT6)的综合性能较好,此时陶瓷的体积密度为5.664g/cm3,压电常数d33为120pC/N,相对介电常数ε33T/ε0为600,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为0.202,介电损耗tanδ为2.1%、机械品质因数Qm为205。(3) BNBT6是一种弛豫性铁电陶瓷材料,机电耦合系数各向异性大,在超声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随着BT的引入,退极化温度Td降低,使陶瓷的烧结温度变窄、温度稳定性变差,使该体系陶瓷的应用受到了影响。
其次,在BNBT6基础上分别引入钛酸铋锂(BLT)和钛酸铋钾Bi0.5K0.5TiO3(BKT),配方分别为:(0.94-x)BNT-0.06BT+xBLT和(0.94-y)BNT-0.06BT+yBKT,研究了BLT和BKT的含量变化对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锂离子Li+和钾离子K+部分取代A位的钠离子Na+后,都能完全扩散到晶格中形成结构单一的钙钛矿型固溶体,锂离子Li+半径较Na+小,使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说明晶胞体积变小,而钾离子K半径较Na+大,使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表明晶胞体积变大;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所有的陶瓷样品大都较致密,气孔少,表现出良好的烧结性能,Li+含量较高时,晶体可能出现晶粒异常增大,这可能与Li+的引入能明显降低烧结温度这一特性有关。Li+的引入没有改变BNBT6的三方-四方准同型相界,随着Li+含量的增加相对介电常数ε33T/ε0和介质损耗tanδ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压电常数d33和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x为0.05时,1110℃烧结的样品压电常数达到最大,此时d33、KP、ε33T/ε0、tanδ分别为128pC/N、0.22、800、2.5%。K+的含量小时没有改变BNBT6的三方-四方准同型相界,但y等于0.09时晶体转变成四方相,ε33T/ε0、tanε、d33和Kp在相变时变化明显。适量的BLT和BKT固溶,有利于陶瓷压电性能的提高。但是三元体系的相变较为复杂,特别是BNT-BT-BKT的准同型相界还不确定,掺杂后的铁电弛豫特性还待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配方、优化工艺、完善数据,以期获得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BNT-BT-BLT和BNT-BT-BKT两个三元系无铅压电陶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M282【目录】:
Abstract5-10
第1章 绪论10-28
1.1 引言10
1.2 压电材料概述10-18
1.2.1 压电效应10-12
1.2.2 铁电性12-13
1.2.3 压电材料的发展13-14
1.2.4 压电材料的种类14-16
1.2.5 压电材料的应用16-18
1.3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18-22
1.3.1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背景及意义18
1.3.2 无铅压电陶瓷体系及其特点18-22
1.4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22-27
1.4.1 BNT的结构22-23
1.4.2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23-27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7-28
第2章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表征28-40
2.1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28-35
2.1.1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28
2.1.2 实验中所用主要原料和仪器28-31
2.1.3 压电陶瓷样品制备工艺流程31-35
2.2 BNT基压电陶瓷的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35-40
2.2.1 烧结性能的表征35-37
2.2.2 微观组织和相结构表征37
2.2.3 陶瓷样品的电学性能表征37-40
第3章 (1-x)BNT-xBT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40-56
3.1 BNT-BT的样品制备40
3.2 BNT-BT预烧温度的确定40-43
3.3 烧结温度对BNT-BT的影响43-46
3.3.1 烧结温度对BNT-BT密度的影响43
3.3.2 烧结温度对BNT-BT显微结构的影响43-45
3.3.3 烧结温度对BNT-BT性能的影响45-46
3.4 BT的含量对BNT-BT的影响46-53
3.4.1 BT的含量对(1-x)BNT-xBT相结构的影响46-48
3.4.2 BT的含量对(1-x)BNT-xBT显微结构的影响48-50
3.4.3 BT的含量对(1-x)BNT-xBT电性能的影响50-53
3.5 本章小结53-56
第4章 BLT和BKT掺杂BNBT6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6-66
4.1 引言56
4.2 样品配方56-57
4.3 BLT的含量对BNBT6的影响57-61
4.3.1 BLT的含量对BNBT6-xBLT相结构的影响57
4.3.2 BLT的含量对BNBT6-xBLT显微结构的影响57-60
4.3.3 BLT的含量对BNBT6-xBLT电性能的影响60-61
4.4 BKT的含量对BNBT6的影响61-65
4.4.1 BKT的含量对BNBT6-yBKT相结构的影响61-62
4.4.2 BKT的含量对BNBT6-yBKT显微结构的影响62-64
4.4.3 BKT的含量对BNBT6-yBKT介电性能的影响64
4.4.4 BKT的含量对BNBT6-yBKT压电性能的影响64-65
4.5 本章小结65-66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6-70
5.1 结论66-67
5.2 展望67-70
参考文献70-7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梅宝;[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蒲永平;王瑾菲;杨文虎;杨公安;;[J];材料导报;2007年12期
陈文,李月明,周静,徐庆,王燕,孙华君,徐任信;[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胡翰宸;朱满康;侯育冬;严辉;;[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8期
王矜奉;亓鹏;王春明;郑立梅;盖志刚;;[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5期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鄢洪建;[J];功能材料;2003年03期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鄢洪建;[J];功能材料;2003年04期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鄢洪建;[J];功能材料;2003年06期
张雷;沈建兴;李传山;董金美;马元;闫春蕾;;[J];硅酸盐通报;2007年05期
信辉;李全禄;厚娜;杨桂考;马晴;;[J];硅酸盐通报;2008年03期
王天宝,王列娥,卢永康,周道鹏;[J];硅酸盐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斌;[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范桂芬;[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黎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雪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赵莹;[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军英;李新开;王清海;冀克俭;王树伦;;[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12期
裴先茹;高海荣;;[J];安徽化工;2010年03期
杨爽;关群;;[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王玉春;吴磊;戴志勇;代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孙清池,左孝杰,徐庭献,王裕斌;[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卢启柱,张克勤,郑绳楦;[J];半导体光电;1997年05期
岳喜成;[J];半导体技术;2005年05期
王义;朴林华;;[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杨多和;安伟光;王滨生;苗晗;;[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张德志;李焰;钟方平;林俊德;王等旺;王长利;;[J];兵工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云;张小凤;郝君宇;宋智广;周方;;[A];第二届西安-上海两地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赵学慧;林书玉;付志强;贺洋洋;李力怡;李娜;;[A];第二届西安-上海两地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付琳;王东;王秀明;;[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徐敏;丛健生;王秀明;;[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云电;余芳;;[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林玉亮;卢芳云;卢力;;[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王骥;柳建松;杜建科;黄德进;;[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道利;裘进浩;朱孔军;季宏丽;谢实辉;;[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冬青;李全禄;厚娜;赵亚;蔡春芳;;[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董天晓;王丽坤;秦雷;李莉;吴炜伟;王钢;;[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云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毕建聪;[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杜景红;[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韩嵘;[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尚杰;[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孙平;[D];武汉大学;2009年
赵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江凤仙;[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韩书谟;[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林亦琦;[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斌;[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倩;[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胡婷萍;[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中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冯余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孙海鹤;[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渠笑纳;[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胡培;[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曹恒淇;[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宋文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鄢洪建;[J];功能材料;2003年03期
赵明磊,王矜奉,王春雷,王渊旭,张家良,陈洪存;[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1期
沈岸军,濮义达;[J];江苏陶瓷;2002年01期
晏海学,李承恩,周家光,朱为民;[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2期
贺连星,李承恩;[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2期
吴裕功,马晋毅,董向红,邢磊,谢道华;[J];压电与声光;2000年06期
尹奇异;廖运文;赁敦敏;肖定全;;[J];压电与声光;2006年02期
张凤鸣;[J];压电与声光;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斌;[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胜利;[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赵莹;[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韩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启甲,殷海荣,刘新年,丁文奇,郭文林;[J];玻璃与搪瓷;2002年01期
李启甲,沈健,殷海荣,白勇祥;[J];玻璃与搪瓷;2003年03期
张兵;陈奇;宋鹂;陆剑英;;[J];玻璃与搪瓷;2006年01期
樊震坤;石汝军;任允鹏;邵书青;;[J];山东陶瓷;2005年06期
左铁镛,翁端;[J];材料导报;1997年05期
傅剑,李承恩,赵梅瑜,姚烈,周家光,陈建和;[J];材料导报;2000年01期
侯育冬,崔斌,高峰,杨祖培,田长生;[J];材料导报;2002年04期
王孝平;赁敦敏;廖运文;肖定全;;[J];材料导报;2005年10期
崔斌,高峰,屈绍波,杨祖培,田长生;[J];材料工程;2000年12期
刘红梅;张德庆;林海波;张亮;刘海涛;邱成军;曹茂盛;;[J];材料工程;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忠庆;[D];清华大学;2003年
李月明;[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彭涛;[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侯如钟;[D];浙江大学;2005年
刘永生;[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林丽;[D];四川大学;2002年
朱骏;[D];扬州大学;2003年
尹奇异;[D];四川大学;2005年
王伟;[D];扬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育冬,崔斌,高峰,杨祖培,田长生;[J];材料导报;2002年04期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庄严;[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高峰;张昌松;王卫民;赵鸣;田长生;;[J];材料工程;2006年10期
赁敦敏,肖定全,朱建国,余萍,庄严;[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张斌;肖定全;吴家刚;王媛玉;朱建国;余萍;;[J];功能材料;2008年08期
王怀平;邓一兰;陈小明;毛丽君;廖运文;;[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鄢洪建,肖定全,朱建国,余萍,赁敦敏,李灵芝,李桂英;[J];压电与声光;2005年04期
朱沛英;鲁青君;吴新;丁磊;郝继功;徐志军;;[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段星;;[J];江苏陶瓷;2009年04期
郭华;朱孔军;王秀峰;裘进浩;季宏丽;;[J];材料导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媛玉;梁翠翠;;[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黄新友;高春华;魏敏先;陈志刚;;[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王矜奉;郑立梅;;[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香;肖定全;赁敦敏;吴浪;朱建国;余萍;廖运文;王媛玉;冯斌;;[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张卫珂;尹衍升;张敏;谭训彦;;[A];《现代陶瓷科技进步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矜奉;亓鹏;苏文斌;;[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召虎;杨祖培;魏灵灵;;[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周昌荣;刘心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杜鹃;王矜奉;苏文斌;亓鹏;明保全;郑立梅;;[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朱志雯;黄新友;花海堂;;[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佳骏;[D];清华大学;2012年
庞旭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郑立梅;[D];山东大学;2010年
付健;[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江民红;[D];中南大学;2010年
李亚利;[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方建;[D];清华大学;2012年
盖志刚;[D];山东大学;2008年
杜鹃;[D];山东大学;2009年
亓鹏;[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正杰;[D];山东大学;2010年
郑凯;[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王红强;[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孟晗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朱厚彬;[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孙涛;[D];天津大学;2012年
杨鹏远;[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杨魁勇;[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张云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李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钛酸铋钠基压电陶瓷制备及性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钛酸铋钠基压电陶瓷制备及性质研究(理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来源:《应用声学》2011年第02期 作者:王胜利;李全禄;赵亚;秦梅宝;张引红;吴晶;
钛酸铋钠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154应时爹引言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阶梯和里程碑。如今,材料、能源和信息并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1880年居里兄弟发现正压电效应,随后科学家们又从理论上预测并从实验上证实了逆压电效应的存在之后,压电材料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压电材料主要有:压电单晶体、压电多晶体(压电陶瓷)、压电高分子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半导体、压电软物质(Piezoeleetrie softmatter,是具有压电效应(压电性)的一类软物质,例如压电液晶等)等。所谓压电陶瓷就是压电多晶体,是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一种功能陶瓷材料,约占整个功能陶瓷材料的1/3之多,它主要应用于换能器、传感器、共振器、驱动器,等等111。与压电单晶相比,压电陶瓷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l)原材料价格低廉;(2)机械强度好,易于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3)通过添加不同的材料成分,可以制成品种各异、性能不同、可满足不同需要的压电材料;(4)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极化方式,可以得到所需的各种振动模态并能制成多种用途的压电型声学换能器件[21。此......(本文共计8页)
相关文章推荐
《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2期
《功能材料》2009年05期
《江苏陶瓷》2009年04期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S1期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功能材料》2003年05期
《压电与声光》2003年02期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新材料产业》2005年03期
《压电与声光》2006年02期
《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电工材料》2006年03期
《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6期
《山东陶瓷》2007年05期
《佛山陶瓷》2008年02期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出版:应用声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您还可以输入字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钛酸铋 晶体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