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短文用一句话概括出下列人物的特点周瑜性格特点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生命是一张唱片,岁月是转动的唱盘,我们的一言一行便是刻针的颤动。有的人行动快,刻痕密,可容纳较长的音乐;有的人行动慢,刻痕疏,只能录取较短的东西;有的人活力四射,留下的是一曲热门音乐;有的人波澜壮阔,留下的是一首交响乐章;有的人恬淡安适,犹如柔婉的小夜曲。他们或以高亢沸腾的音符,戛然而止;或以沛然丰盈的交响,完满结束;或以飘缈淡远的绵延,轻轻消逝……【小题1】模仿划线句,以“生命”、“岁月”、“我们的一言一行”为本体,写一句话。【小题2】短文中对各种人的描述精当贴切,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选一位你熟知的古今中外的知名人物,评价一下他是属于哪一类?(如:三国时的周瑜,前苏联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清朝的康熙皇帝 等等)(2分)
答案【小题1】如:生命是一条船,岁月是一条小河,我们的一言一行是荡舟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句式和修辞方面注意了则可。)【小题1】周瑜,是年少有为,英年早逝,他应是行动快,刻痕密,波澜壮阔,留下的是交响乐,是高亢沸腾的音乐,戛然而止。(言之成理则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时一定要弄清楚例句的特点,再是注意到句子的格式即可。【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3必修4)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题型示例………………………………………………………………
达标训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题型示例………………………………………………………………
达标训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题型示例………………………………………………………………
达标训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题型示例………………………………………………………………
达标训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题型示例………………………………………………………………
达标训练………………………………………………………………
语文综合检测卷一……………………………………………………
语文综合检测卷二……………………………………………………
语文综合检测卷三……………………………………………………
一、考试目标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2.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3.揣摩小说的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复习要点
1.《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它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描写人物活动的环境之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贾府的主要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用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老人与海》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是一个命运乖舛的渔夫,更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这一形象象征了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三、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2.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人物形象,学习时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
3.注意品味语言,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像王熙凤的语言,就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叙述语言则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明快、语简意丰等。
4.充分发挥个人的感受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阐释,学习时充分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受,领会小说内容的丰富与主题的深刻,阐发个性化的见解。
一、考试目标
1.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2.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复习要点
1.《蜀道难》是李白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创作的“即事成篇”之作。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多变,韵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2.《杜甫诗三首》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描写了秋景,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风格沉郁厚重,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持羞涩,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文采飞扬。其中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4.《锦瑟》一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5.《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诗歌意韵典雅厚重。
三、学法指导
1.多朗读,熟读成诵。朗读诗歌时学会按意义和音节来划分节奏。
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大意,理解诗歌的内容,反复揣摩意象,
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要有整体感。
3.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语言特色。
一、考试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体会古人议论的技巧,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见解。
二、复习要点
1.《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答梁惠王问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2.《劝学》围绕
“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3.《过秦论》通过对秦兴亡的历史总结,论述了它所犯的过失,揭示了它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政的主张,讽劝当时的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施行仁义,以求长治久安。文章叙议结合,全篇对比到底,大量运用铺张、夸饰、排比、对偶等辞赋常用的艺术手段,气势雄阔磅礴,论述酣畅淋漓。
4.《师说》严正地批判了士大夫“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
三、学法指导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
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背诵课文。
2.整理所学到的文言常用词和常用句式,积累语言,每篇课文的语言现象掌握应该有所侧重。《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是古汉语常用句式的积累;《劝学》重点是掌握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特别是通假字。《过秦论》重点是了解古文中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义词替代的手法。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进行整理。
3.搜集资料,展开联想,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例如,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要求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4.认真阅读课文后补白性质的文字,如金圣叹评点《过秦论》的文字,韩愈论作文的几段文字等,它们内容与课文相应,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解读与探讨。
一、考试目标
1.感受科普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2.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二、复习要点
1.《动物游戏之谜》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判断,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
2.《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课文采用空间顺序,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作者还根据自己的感受加入了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一般说明文所少有的。
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是简单地叙述作者成长的故事,而是在深刻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从文中可以看出想像力、乐趣、实验精神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三、学法指导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简明生动的特点。
2.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学习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准确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表达交流部分是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求运用发散思维,确立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其次要求选择既新颖又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最后要求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写出比较规范、基本符合要求的议论文。
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要求了解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语言现象的使用场合、适用范围,探究背后隐藏的文化和心理现象,以指导日常交际。《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要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的续写等多种方式方法,锻炼和提高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要求我们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
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红楼梦》和《高老头》。
【例1】下面是《红楼梦》中几段人物描写,后面附有脂砚斋的几段评语,评语与描写对应的一项是(&&&
人物描写:
①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②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④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脂砚斋评语:
A.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B.为阿凤写照。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C.声势如现纸上。
D.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c  ③d  ④a
C.①a  ②c  ③b  ④d
D.①c  ②d  ③b  ④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只要结合文句理解,相对应的评语是不难找出来的。在筛选文句时,我们不妨运用排除法进行辨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前两句侧重&&&&&
&&&&&&&&&,后两句侧重&&&&&&&
&&&&&&&&&&&,表现了作者&&&&&&&&&&&&&&&
【答案】叙事&&
悲凉孤寂&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考察的内容这个角度讲,分析鉴赏诗歌这个点,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方面。本题采用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浅显诗歌的基本理解。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这首《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只要有诗歌阅读的常识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例3】理解文段含义并填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上文论述的论点是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_____。
【答案】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更能引起读者思考,充分证明了秦朝灭亡原因是不施行仁义。
【解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理解题,我们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本段文字的总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论证的过程中,“陈涉之位”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櫌棘矜”与“钩戟长铩”、“谪戍之众”与“九国之师”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不言而喻,这样写的作用,就是更能体现中心论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蹒跚(p&n
谛(d&)听&&&&&
朱拓(t&)&&&&&
便(bi&n)宜行事
B.被褥(r&)&&&&
&诧(zh&)异&&&&
歆(xīn)享&&&&
瘦削(xiāo)不堪
C.攘(rǎnɡ)外&&
&吮(yǔn)血&&&&
朔(su&)漠&&&&
水流湍(tuān)急
D.惘(wǎnɡ)然&&&
宵柝(tu&)&&&&
饿莩(f&)&&&&&
间或一轮(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庠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咨嗟
B.转轴拨弦&&&&&&
座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弩&&&&&&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阅读《蜀道难》,完成4—6题。
蜀道难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噫吁嚱,危乎高哉  &&&&&
尔来四万八千岁  &&&&&&&
尔来:从那时以来
以手抚膺坐长叹  &&&&&&&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土匪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猿猱欲度愁攀援            B. 使人听此凋朱颜
C. 砯崖转石万壑雷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7—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金就砺则利&&&&&&&&&&&&&
&&&&&&&&&&&&&&&②声非加疾也&&&&&&&&&&&&
③假舟楫者&&&&&&&&&&&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梳理探究练习】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要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
2.一般认为高鹗续补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描写了贾宝玉应试中举和贾府的“家道复初”等,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如果由你来续补,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
&&&&&&&&&&&&&&&&&&&&&&&&&&&&&&&&&&&&&&&&&&&&&&&&&&&&&&&&&&&&&&&&&&&&&&&&&
一、考试目标
1.了解话剧和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掌握欣赏剧本的基本方法。
2.了解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复习要点
1.《窦娥冤》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诉冤、责骂天地,为申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曲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朴素通俗,贴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2.《雷雨》是经典话剧,主要内容是周朴园、鲁侍萍重逢相认以及周朴园、鲁大海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物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而当事人有的对此心知肚明,有的还不甚明了,由此造成情节的张力,戏剧性很强。
3.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和结局。其中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的场面,人物关系复杂,人物内心活动复杂多变,直接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引发了剧中人物自己都不曾预料到的结果。这个场面气氛紧张,情势变化快,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
三、学法指导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以及元杂剧、话剧的相关知识。
2.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发展脉络,从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3.诵读经典片断,揣摩、想像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有什么言外之意,还要注意看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之间怎样的关系,分析情节发展是如何推动的等问题。
4.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性格特征时,既要注意首要的、基本的方面,也不要忽略了一些次要的、细微的方面,避免将人物形象概念化、简单化。
一、考试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风格流派。
2.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品味词的语言。
二、复习要点
&1.《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雨霖铃》与前者在风格上迥然有别,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2.《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词的豪壮情调既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也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虽然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3.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分别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心思想却是相同的,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两首词的词风雄健、豪放,在总体风格上是一致的。只是前期多些昂扬、激奋;晚年则转向苍劲、悲壮。
4.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创作于早期,一首创作于晚期,情调有别而风格一致。《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词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欢声笑语,白日难捱,夜晚更难成寐,只觉冷气袭人。风格委婉、含蓄。《声声慢》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以及晚景之凄凉。深沉委婉,哀怨凄切。
三、学法指导
1.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揣摩词的思想感情。
2.从词的章法入手,通过对词中重点语句的品味、鉴赏,拓展自己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补充词意的空白,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营造的艺术境界。
3.注重诵读。诵读时,要在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
感情的同时,处理好节拍与节奏,恰当地把握语调与节奏,减少诵读中的随意性。
一、考试目标
1.准确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其说理论证方法。
3.注重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思考、质疑或阐发。
二、复习要点
1.《拿来主义》先对“送去”进行逐层深入的批判,接着对“拿来”做了正面的分析。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语言尖锐而不乏诙谐,是杂文中的典范。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其中着重分析了父爱、母爱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与影响。
3.《短文三篇》选了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富尔格姆的《信条》。它们表达的都是作者对生命、人生、生活等大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都是积极的。
三、学法指导
1.了解关于随笔、杂文的文体知识,结合文体特征进行学习。
2.理清文章的思路,提炼并概括文章的观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论述类文章常常是作者的一家之言,需要我们结合现实背景深入思考,形成个性见解。
一、考试目标
1.了解传记的基本知识。
2.学习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了解传记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
二、复习要点
1.《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选取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2.《苏武传》是《汉书》最出色的篇章之一,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通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
3.《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语言凝练平实,而时有精彩之处。
三、学法指导
1.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
2.领会文章叙事写人的多种技巧。了解作品怎样通过恰当的选材、组材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中所塑造人物的个性特点,
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表达交流的要求,是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侧重于有意识的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写出有一定独创性的、较有深度的议论文。
梳理探究部分的三个专题活动分别是《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逻辑和语文学习》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解释了一些逻辑学术语,如“概念”“命题”“推理”“同一律”“矛盾律”等,介绍了逻辑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可以通过丰富的练习活动,给自己增添一种新的学习语文的有力工具。《走近文学大师》简单地介绍了怎样读经典和怎样走近文学大师,可以激发你对某一两位文学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它们的作品,可以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影视文化》介绍了影视的有关知识,和阅读鉴赏部分的戏剧单元相呼应。关注并分析它们,是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的要求。
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莎士比亚戏剧”和《谈美》。
【例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下面对〔滚绣球〕这首曲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无端受害之后深切盼望官府主持公道的窦娥,最终陷入了孤苦无助的境地,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天地鬼神身上。
B.虽然强烈地指责了“天地”的不公,但最后“只落得两泪涟涟”,明确地表现出窦娥虽然有反抗精神,但并不彻底。
C.重点在于对“天地”的控诉,强烈表达了窦娥希望天地“把清浊分辨”的愿望。
D.表面看是对“天地”的控诉,实际上是窦娥对昏聩的官吏,腐败的政治,直至封建的整个统治的怀疑和否定。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需要联系全文整体把握,才能准确作答。只要理解了全剧的主旨和写作目的,就不会停留在字词的表层意思上。在筛选答案时,我们不妨多进行比较分析。
【例2】阅读《雨霖铃》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全词情景交融,抒发的情感是&&&&&&&
&&&&&&&&&&&&&&&&&&&&&&&&&&&&&&&&&&&&。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
【答案】(1)离别之苦。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衬托的写作手法。实写离别前的环境和离别时的情态,虚写别后的境况;同时,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作者的情感。
【解析】(1)古代诗词中抒写离别之苦的作品很多,只是在情调上有区别,在表现方法上有不同。在该词的下阙,我们找到“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个句子,也就找到了词眼。
(2)这首词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上阙是离别时的环境描写和两情相依的情景,下阙是想象,是虚拟之景。而衬托的手法,就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只要联系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进行分析,是不难得出这个答案的。
【例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②&&&&&&&&&&
&&&&&&&&&&&&,&&&&&&&&&&&&&&&
, 人道寄奴曾住。
③&&&&&&&&&&&&&&&&&&
&&&&&&&&&&&&&&&&&&&,人比黄花瘦。
④廉颇曰:“我为赵将,
&&&&&&&&&&&&&&&&&,&&&&&&&&&&&&
,而位居我上。
【答案】①多情自古伤离别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④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解析】该题是一道默写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
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n)
&&珠玑(jī)&&&&
乍暖还(hu&n)寒&&&&
羽扇纶(ɡuān)巾
B、马厩(ji&)
&&&谛听(d&)&
&&&刎颈(j&nɡ)之交&&&&
舞榭(xi&)歌台
C、赦(sh&)免&&&
骄横(hēnɡ)&&
&&渑(miǎn)池之会&&&&
前倨(j&)后恭
D、琴弦(xu&n)
&&蹂躏(l&n)&&&
所向披靡(mǐ)
&&&&&&大浪淘(t&o)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蔼&&&&&&
委屈&&&&&&
政绩&&&&&&
&完璧归赵&&&
B、憔悴&&&&&&
厮守&&&&&&
富饶&&&&&&&
颠沛流离&&&
C、消魂&&&&&&
登临&&&&&&
催毁&&&&&&&
D、瑕疵&&&&&&
景仰&&&&&&
膨胀&&&&&&&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语文要注重日常积累,如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一曝十寒的做法,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B、在苏武看来,那些变节者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残喘。其结果还是扮演了一个可怜虫的角色。
C、在《醉花阴》里,一个“瘦”字就意味无穷。这样的雕虫小技是李清照在词创作中常常运用的。
D、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处境艰难、内心苦闷,常常借酒浇愁,有时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文章,&&&&&&&
&&&&&&&&&;&&&&&&
①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认为身上的闪光之处&&
②要以读懂原文为基础&
③要体会作者对笔下认为的感情倾向&
④要注意这些文章的叙事写人的手法&
⑤要体会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A.①④⑤②③&&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④③⑤①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答题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5.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
6.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
阅读班固的《苏武传》选段,完成7—10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单于募降者,赦罪&&&&&&&&&&&
②畔主背亲&&&&&&&&&&&&&&&&&&&
③马畜弥山&&&&&&&&&&&&&&&&&&&
8.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单于使使晓武/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②复举剑拟之/匈奴之祸
A.两个“使”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使”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使”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使”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②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10.联系全文,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但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梳理探究练习】
1.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
2.《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瑜的人物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