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9怎么组合乘积6 8 9的最小公倍数

用1、2、3、4、5、6这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则这两个三位数乘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黎约践踏彝楐
乘积最大为:631×542=342002,最小为:135×246=33210;答:这两个三位数乘积最大是342002,最小是3321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根据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性质可知,乘法算式中的因数越大,积就越大;根据数位知识可知,一个数的高位上数字越大,其值就越大.又因为现在各个数的和一定的情况下,两个因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就越大,由此可知,1,2,3,4,5,6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乘积最大为:631×542=5×246=33210;据此解答.
本题考点:
最大与最小;整数的乘法及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最大与最小问题,了解乘法算式的性质及数位知识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扫描下载二维码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等级:分站管理员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36
查看: 24501&
  2014小升初结束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小升初。但我们了解有杯赛一等奖证书的基本都被重点中学点招了。杯赛证书无疑已经是小升初的重要筛选标准了,小升初的敲门砖,最好用的莫过于各种奥数杯赛的证书,最好用的就是华杯赛了。小编将华杯赛“每周一练”试题及答案进行汇总,方便大家查阅!
华杯赛“每周一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金币 + 15&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6
  1.计算:20×20-19×19+18×18-17×17+…+2×2-1×1  原式=(20+19)(20-19)+(18+17)(18-17)+…+(2+1)(2-1)
  =20+19+18+17+…+2+1
  2.今年是2013年。父母的年龄之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之和是17岁。4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弟弟的年龄的4倍,母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那么当父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是公元多少年?
  详细解析
  四年后,父母的年龄和是:78+8=86岁,
  兄弟的年龄和是:17+8=25岁,
  父=4×弟
  母=3×兄
  那么,父+母=4×弟+3×兄=3×(弟+兄)+弟
  所以弟弟是:86-25×3=11岁
  哥哥是:25-11=14岁
  父亲是:11×4=44岁
  母亲是:14×3=42岁
  显然,再过1年后父亲45岁,哥哥是15岁,父亲是哥哥年龄的3倍。
  所以当父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是4+1=5年后,即公元2018年。
  3.○×○=□=○÷○将0,1,2,3,4,5,6这7个数字填在上面算式的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算式。问填在方格内的数是多少?
  解析:
  要求用7个数字组成5个数,说明有三个数是1位数,有两个数是两位数。
  显然,方框和被除数是两位数,乘数和除数是一位数。
  易知,0不能作为乘数,更不能作为除数。所以一定是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从而是被除数的个位数字。
  乘数如果是1,不能被乘数是几,都将在算式中出现两次。所以,乘数不是1。同样乘数也不是5。
  被除数是3个一位数的乘积,其中一个是5,另两个中间没有1,也不能有2,否则2×5=10,而从被除数的十位数字与另一个乘数相同。
  因而被除数至少是3×4×5=60,由于没有比6大的数字,所以被除数就是60,因而算式是3×4=12=60÷5。
  所以方格中的数是12。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36
  某公司有一项运动--爬楼上班,公司正好在18楼办公。一天该公司的箫菲爬楼上班,她从一楼爬到六楼用了90秒,由于爬楼很累每爬一层都要比上一层多用2秒时间,那么她到18楼共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解析:爬到六楼每一层平均用时间:90÷(6-1)=18(秒)。
  爬第一层用时间:18-2×2=14(秒);
  到18楼共爬楼:18-1=17(层);
  爬最后一层用时间:14+2×(17-1)=46(秒);
  总共爬楼用时:(14+46)×17÷2÷60=8.5(分钟)。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7-16 09:45
太难了,家长都不一定会做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11-5 14:36
本帖最后由 街角的幸福 于
14:37 编辑
第五十一期
  试题一:
  停车场划出一排12个停车位置,现有8辆不同的车需要停放,若要求剩余的4个空车位连在一起,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停车方案?
  解析:
  8辆车先都站好自己的位置,再考虑4个空的车位,这四个要求在一起,
  8辆车中间有7个间隔可以放着四个空位置,还有两头也可以,
  所以一共有9种不同的停车方案。
  8辆不同的车有A88种停车方案。
  所以一共有A88×9=362880.
  试题二:
  A、B、C、D四个小朋友互相传球,先从A开始发球(作为第一次传球),这样经过了5次传球后,球恰巧又回到A手中,那么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几种?
  解答:
  传球过程中不给A:
  那么中间A不参加传球,只有B、C、D传,所以是3×2×2×2=24;
  传球过程中给A:只能在第2次和3次传球给A.
  比如第2次给A:
  第1次3种选择(B、C、D),第2次1种选择(A),第3次3种选择(B、C、D),第4次2种选择(不给A)。
  所以是3×1×3×2=18;
  第3次给A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所以是18×2=36.
  把两种情况加起来就是24+36=60.
  试题三:
  先写出一个三位数101,然后在101的右端写出这个三位数的末两位数字0与1之和1,得到一个四位数1011;再写出这个四位数的末两位数字1与1之和2,得到10112;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一个101位数:…,则这个101位数的末位数字是(& &)。
  解析:
  这个101位数的循环节是“”,
  (101-2)÷10=9……9,循环节第9位的数字是4,
  所以这个101位数的末位数字是4。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4-12-9 09:51
  试题一:
  在甲容器中装有浓度为10.5%的盐水90克,乙容器中装有浓度为11.7%的盐水210克,如果先从甲、乙两容器中倒出同样多的盐水,再将它们分别倒入对方的容器内搅匀,结果得到浓度相同的盐水.问甲、乙两容器各倒出了多少克的盐水?
  答案:
14:56 上传
  试题二:
  小明有一块手表,每分钟比标准时间快2秒钟,小明早晨8点整将手表对准,问当小明这块手表第一次指示12点时,标准时间此时是几点几分?
  答案:
14:55 上传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38
本帖最后由 街角的幸福 于
14:44 编辑
  1.某公司有一项运动——爬楼上班,该公司正好在xx大厦18楼办公。一天编辑箫菲爬楼上班,她数了一下楼梯,每段有14级台阶,每层有2段。她想我每一步走一级或二级。那么我到公司走楼梯共有多少种走法呢?亲爱的小朋友你能帮萧菲解决这个难题吗?
  正确答案:
14:39 上传
  答案解析:如果用n表示台阶的级数,an表示某人走到第n级台阶时,所有可能不同的走法,容易得到:
  ①当n=1时,显然只要1种走法,即a1=1。
  ②当n=2时,可以一步一级走,也可以一步走二级上楼,
  因此,共有2种不同的走法,即a2=2。
  ③当n=3时,
  如果第一步走一级台阶,那么还剩下二级台阶,由②可知有a2=2(种)走法。
  如果第一步走二级台阶,那么还剩下一级台阶,由①可知有a1=1(种)走法。
  根据加法原理,有a3=a1+a2=1+2=3(种)
  类推,有:
  a4=a2+a3=2+3=5(种)
  a5=a3+a4=3+5=8(种)
  a6=a4+a5=5+8=13(种)
  a7=a5+a6=8+13=21(种)
  a8=a6+a7=13+21=34(种)
  a9=a7+a8=21+34=55(种)
  a10=a8+a9=34+55=89(种)
  a11=a9+a10=55+89=144(种)
  a12=a10+a11=89+144=233(种)
  a13=a11+a12=144+233=377(种)
  a14=a12+a13=233+377=610(种)
  一般地,有an=an-1+an-2
  走一段共有610种走法。
  共有(18-1)×2=34(段)。
  共有走法:34个610=
14:43 上传
  2.昨天大家帮助萧菲解决了她的一个疑问,告诉了萧菲她走楼梯共有
14:43 上传
种走法?萧菲想这个数这么大呀,是不是我的年龄24岁的倍数呢?如果不是这个数除以24余多少呢?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可以回答她的这个疑问吗?
  正确答案:16
  答案解析:610不是3的倍数,所以
14:42 上传
也不是3的倍数。因此这个数不能整除24。
  610÷24=25……10
  以后余数都是16,所以
14:42 上传
除以24余16。
  3.X公司进行草原拉练活动,教学服务部有100名员工,决定比赛拉练的速度。公司给他们准备了100块标有整数1到100的号码布,分发给这个100名员工。员工们被要求在拉练比赛结束时,将自己号码布上的数字与到达终点时的名次数相加,并将这个和数交上去。萧菲想这交上来的100个数字的末2位数字是否可能都不相同呢?(注:没有同时到达终点的选手)
  正确答案:不可能
  答案解析:因为已知没有同时到达的员工,
  所以名次是从第1名排到第100名,共100个名次。
  100位选手,编号为1~100。
  不管哪位选手得到名次如何,交上来的100个数字的末两位数字肯定是:00,01,……99,它们的和的末两位数字为50。
  而各位选手的编号加上各位选手名次的和为:(1+2+…+100)+(1+2+…+100)=9900,末两组数字为00,即00≠50,所以交上来的100个数字的末两位数不可能都不相同。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45
  1.3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0,则这3个数是________。  正确答案:8、9、10。
  答案解析:因为3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要么是1,要么是2。所以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不是这三个数的乘积,就是这三个数乘积的2倍。因此所求的3个数的乘积为360或720。注意到:
  6×7×8<360<7×8×9,720=8×9×10,
  所以这3个数是8、9、10。
  2.某班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元旦上午全班学生的2/9去参加歌咏比赛,全班学生的1/4去打乒乓球,而其余的人都去看电影,则看电影的学生有________人。
  正确答案:19
  答案解析:由于全班学生的2/9去参加歌咏比赛,所以学生总数是9的倍数.同样道理,学生总数也是4的倍数.而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6且学生总数不超过45,因此该班学生人数就是36。
  那么看电影的人数是36×(1-2/9-1/4)=19
  3.如下图,O为三角形A1A6A12的边A1A12上的一点,分别连结OA2,OA3,…OA11,这样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
14:45 上传
  正确答案:37
  答案解析:将△A1A6A12分解成以OA6为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
  △OA1A6中共有5+4+3+2+1=15(个)三角形,
  △OA6A12中共有6+5+4+3+2+1=21(个)三角形,
  这样,图中共有15+21+1=37(个)三角形。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47
  1.某俱乐部有11个成员,他们的名字分别是A~K。这些人分为两派,一派人总说实话,另一派人总说谎话。某日,老师问:“11个人里面,总说谎话的有几个人?”那天,J和K休息,余下的9个人这样回答:  A说:“有10个人。”
  B说:“有7个人。”
  C说:“有11个人。”
  D说:“有3个人。”
  E说:“有6个人。”
  F说:“有10个人。”
  G说:“有5个人。”
  H说:“有6个人。”
  I说:“有4个人。”
  那么,这个俱乐部的11个成员中,总说谎话的有多少个人?
  正确答案:9
  答案解析:因为9个人回答出了7种不同的人数,所以说谎话的不少于7人。若说谎话的有7人,则除B外,其他回答问题的8人均说了谎话,与假设出现矛盾;若说谎话的有8人,则回答问题的9人均说了谎话,出现矛盾;若说谎话的有10人,则只能1人说实话,而A和F都说了实话,出现了矛盾;若说谎话的有11人,则没有说实话的,而C说了实话,出现矛盾;显然说谎话的有9人,回答问题的9人均说谎话,休息的两人说实话。
  2.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慢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______千米。
  正确答案:8
  答案解析: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距中点12米处相遇,由此可见快车3小时比慢车多行12×2=24(千米)。
  所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快24÷3=8(千米)。
14:47 上传
14:47 上传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52
  1.计算:+=?  正确答案:11110
  答案解析:+
  =(+30+4)+(+40+1)+(+10+2)+(+20+3)
  =(+)+(100+200+300+400)+(10+30+30+40)+(1+2+3+4)
  =1+100+10
  =11110
  2.甲仓存粮128吨,乙仓存粮52吨,甲仓每天运出12吨,乙仓每天运进7吨。那么多少天以后两仓的存粮就同样多了?
  正确答案:4天
  答案解析:①甲、乙两仓存粮相差多少吨?
  128-52=76(吨)
  ②每天运进19吨,76吨需要运多少天?
  76÷19=4(天)
  列综合算式为:
  (128-52)÷(12+7)=4(天)
  3.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正确答案:25分钟
  答案解析:根据姐姐做自然练习与妹妹做算术练习和英语练习的时间比较知道,妹妹做英语练习的时间与她做算术练习的时间之差为:
  48-42=6(分钟)
  由题目的最后一个条件,妹妹做英语练习所需时间为
  (44+6)÷2=25(分钟)
  列综合算式如下:
  [44+(48-42)]÷2=25(分钟)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53
  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问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答案:35米。
  详解:若在第一根绳子分成的5段上每段剪掉2米,只剪去了5×2=10(米)。这时两根绳子所分的每段长都相等,段数相差为7——5=2(段),因此第二根绳分成7段每段长恰好为10÷2=5(米)。每根绳子长5×7=35(米)。
  2.0,1,2,3,6,7,14,15,30,___,___,___。
  上面这个数列是小明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下来的,他第一次写出0,1,然后第二次写出2,3,第三次接着写6,7,第四次又接着写14,15,以此类推。那么这列数的最后3项的和应是多少?
  答案:156。
  详解:将小明每次写出的两个数归为同一组,这样整个数列分成了6组,前四组分别为(0,1)、(2,3)、(6,7)、(14,15)。容易看出,每组中的两个数总是相差1,而1×2=2,3×2=6,7×2=14,即任何相邻两组之间,后面一组的第一个数总是前面一组第二个数的2倍。因此下面出现的一组数的第一个应该为15×2=30,第二个应为30+1=31;接着出现的一组数第一个应为31×2=62,第二个为62+1=63。因而最后三项分别为31、62、63,它们的和为31+62+63=156。
  3.有25本书,分成6份,每份至少1本,且每份的本数都不相同。问有多少种分法?
  答案:5种。
  详解:从上面分析知,把6份的书数从小到大排列,最少一份为1本,因此下面的枚举应从第二小的本数来入手。若第二小的本数是3本,则6份本数至少有1+3+4+5+6+7=26本,因此第二小的本数应为2本。这样再枚举如下:1+2+3+4+5+10;1+2+3+4+6+9,1+2+3+4+7+8;1+2+3+5+6+8;1+2+4+5+6+7.上面枚举是按第三本的本数从3到4枚举的。因此一共5种不同分法。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4:55
  1.有大、中、小三个瓶子,最多分别可以装入水1000克、700克和300克。现在大瓶中装满水,希望通过水在三个瓶子间的流动使得中瓶和小瓶上表上装100克水的刻度线。问最少要倒几次水?
  答案:6次。
  详解:我们首先观察700和300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可以凑出一个100来呢?700——300=400,400——300=100,这就是说,把中瓶装满水,倒出2次300克就是100克水了。然后把小瓶中的水倒掉,把中瓶的100克水倒入小瓶中就可以了。
  所以,一共需要倒6次水:
  ①把大瓶中的水倒入中瓶,倒满为止;
  ②把中瓶中的水倒入小瓶,倒满为止;
  ③把小瓶中的水倒入大瓶,倒满为止;
  ④把中瓶中的水倒入小瓶,倒满为止,此时,中瓶中刚好有水700——300=100克,此时中瓶标上100克的刻度线。
  ⑤把小瓶中的水倒入大瓶,倒空为止;
  ⑥最后把中瓶里的100克水倒入小瓶中即可。
  2.将14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从小到大依次排成一列。已知它们的总和是170;如果去掉最大的数及最小的数,那么剩下的总和是150。在原来排成的次序中,第二个数是多少?
  答案:7。
  详解: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为20,故最大数不会超过19。从大到小排列,剩下的数依次不会超过18、17、16……7。而由于
  7+8+……+18=150,
  由题意有剩下的12个数之和恰为150,于是这12个数只能取上面的情形。在原来的次序中,第二个数为7。
  注:这道题是按自然数是1解答的。之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把自然数等同于正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近年来,由于和国际接轨,我国把自然数的定义修订为非负整数,因此,最小的自然数是0。
  3.小木、小林、小森三人去看电影。如果用小木带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还差5角5分;如果用小林带的钱去买3张电影票,还差6角9分;如果用三个人带去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就多3角。已知小森带了3角7分,那么买一张电影票要用多少元?
  答案:0.39元。
  详解:①小木、小林两人带的钱买3张电影票还差多少钱?
  3角7分——3角=7分。
  ②小林带了多少钱?
  5角5分——7分=4角8分。
  ③买3张电影票需要多少钱?
  4角8分+6角9分=1元1角7分。
  ④买1张电影票需要多少钱?
  1元1角7分÷3=0.39元。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01
  1.有24个整数:  112、106、132、118、107、102、189、153、
  142、134、116、254、168、119、126、445、
  135、129、113、251、342、901、710、535。
  问:当将这些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时,第12个数是多少?
  答案:134。
  详解:粗略看一下,发现每个数字的百位所有数字均大于100。再仔细观察一下数字的百位和个位。首先,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0的有3个数,百位、十位都为1的有5个数,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2的有2个数。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10个数字,下面再看一下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3的,它们是132、134、135。因此,第12个数应该是134。
  2.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答案:392元。
  详解:用图2-1的线段帮助我们说明题目中的奖金等级分配方案。
14:59 上传
  线段a表示一等奖的奖金数,线段b表示二等奖的奖金数,线段c表示三等奖的奖金数额。
  根据题目中第一种假设的分配方式:
  ①一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616(元);
  ②二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2=308(元);
  ③三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4)×2=154(元);
  ④奖金总额616+308+154=1078(元)。
  列综合算式如下:
  308×2+308+308÷2=1078(元)。
  根据题中第二种假设的分配方式,画出示意图2-2。
14:59 上传
  如果把一个三等奖的奖金数看做一个单位,那么从图2-2可知:有三个单位的三等奖;两个二等奖奖金数相当于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一个一等奖奖金数也和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目相同。
  因此,每个三等奖奖金数目为:
  1078÷(4+4+3)=98(元)。
  一等奖的奖金是:98×4=392(元)。
  列出综合算式:1078÷(4+4+3)×4=392(元)。
  3.已知
  有24个整数:
  112、106、132、118、107、102、189、153、
  142、134、116、254、168、119、126、445、
  135、129、113、251、342、901、710、535。
  问:当将这些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时,第12个数是多少?
  答案:134。
  详解:粗略看一下,发现每个数字的百位所有数字均大于100。再仔细观察一下数字的百位和个位。首先,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0的有3个数,百位、十位都为1的有5个数,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2的有2个数。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10个数字,下面再看一下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3的,它们是132、134、135。因此,第12个数应该是134。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答案:392元。
  详解:用图2-1的线段帮助我们说明题目中的奖金等级分配方案。
  线段a表示一等奖的奖金数,线段b表示二等奖的奖金数,线段c表示三等奖的奖金数额。
  根据题目中第一种假设的分配方式:
  ①一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616(元);
  ②二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2=308(元);
  ③三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4)×2=154(元);
  ④奖金总额616+308+154=1078(元)。
  列综合算式如下:
  308×2+308+308÷2=1078(元)。
  根据题中第二种假设的分配方式,画出示意图2-2。
  如果把一个三等奖的奖金数看做一个单位,那么从图2-2可知:有三个单位的三等奖;两个二等奖奖金数相当于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一个一等奖奖金数也和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目相同。
  因此,每个三等奖奖金数目为:
  1078÷(4+4+3)=98(元)。
  一等奖的奖金是:98×4=392(元)。
  列出综合算式:1078÷(4+4+3)×4=392(元)。
  有24个整数:
  112、106、132、118、107、102、189、153、
  142、134、116、254、168、119、126、445、
  135、129、113、251、342、901、710、535。
  问:当将这些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时,第12个数是多少?
  答案:134。
  详解:粗略看一下,发现每个数字的百位所有数字均大于100。再仔细观察一下数字的百位和个位。首先,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0的有3个数,百位、十位都为1的有5个数,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2的有2个数。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10个数字,下面再看一下百位、十位分别为1和3的,它们是132、134、135。因此,第12个数应该是134。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答案:392元。
  详解:用图2-1的线段帮助我们说明题目中的奖金等级分配方案。
  线段a表示一等奖的奖金数,线段b表示二等奖的奖金数,线段c表示三等奖的奖金数额。
  根据题目中第一种假设的分配方式:
  ①一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616(元);
  ②二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2)×2=308(元);
  ③三等奖2名,共获奖金(308÷4)×2=154(元);
  ④奖金总额616+308+154=1078(元)。
  列综合算式如下:
  308×2+308+308÷2=1078(元)。
  根据题中第二种假设的分配方式,画出示意图2-2。
  如果把一个三等奖的奖金数看做一个单位,那么从图2-2可知:有三个单位的三等奖;两个二等奖奖金数相当于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一个一等奖奖金数也和四个单位的三等奖奖金数目相同。
  因此,每个三等奖奖金数目为:
  1078÷(4+4+3)=98(元)。
  一等奖的奖金是:98×4=392(元)。
  列出综合算式:1078÷(4+4+3)×4=392(元)。
  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
  △+△+△=○+○
  ○+○+○+○=□+□+□
  △+○+○+□=60,
  那么△+○+□等于多少?
  答案:45。
  解析:根据等式一、二可知
  (○+○)+(○+○+○+○)=(△+△+△)+(□+□)等式变形后有:6倍的○=3倍的(△+□)。
  从而有2倍的○=△+□,
  由第三个等式得
  △+○+○+□=○+○+○+○=60。
  可求得○=15,
  所以有△+○+□=60-○=60-15=45。
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
  △+△+△=○+○
  ○+○+○+○=□+□+□
  △+○+○+□=60,
  那么△+○+□等于多少?
  答案:45。
  解析:根据等式一、二可知
  (○+○)+(○+○+○+○)=(△+△+△)+(□+□)等式变形后有:6倍的○=3倍的(△+□)。
  从而有2倍的○=△+□,
  由第三个等式得
  △+○+○+□=○+○+○+○=60。
  可求得○=15,
  所以有△+○+□=60-○=60-15=45。
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
  △+△+△=○+○
  ○+○+○+○=□+□+□
  △+○+○+□=60,
  那么△+○+□等于多少?
  答案:45。
  解析:根据等式一、二可知
  (○+○)+(○+○+○+○)=(△+△+△)+(□+□)等式变形后有:6倍的○=3倍的(△+□)。
  从而有2倍的○=△+□,
  由第三个等式得
  △+○+○+□=○+○+○+○=60。
  可求得○=15,
  所以有△+○+□=60-○=60-15=45。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0
  1.标有A、B、C、D、E、F、G记号的七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安装着一个开关,现在A、C、D、G四盏灯亮着,其余三盏灯是灭的。小方先拉一下A的开关,然后拉B、C……直到G的开关各一次,接下去再按A到G的顺序拉动开关,并依此循环下去。他拉动了1990次后,亮着的灯是哪几盏?
  答案:B、C、D、G
  解析:小方循环地从A到G拉动开关,一共拉了1990次。由于每一个循环拉动了7次开关,4……2,故一共循环284次。然后又拉了A和B的开关一次。每次循环中A到G的开关各被拉动一次,因此A和B的开关被拉动248+1=285次,C到G的开关被拉动284次。A和B的状态会改变,而C到G的状态不变,开始时亮着的灯为A、C、D、G,故最后A变灭而B变亮,C到G的状态不变,亮着的灯为B、C、D、G。
  2.请将16个棋子分放在边长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10厘米的三个正方盒子里,使大盒子里的棋子数是中盒子里棋子数的2倍,中盒子里的棋子数是小盒子里棋子数的2倍,问:应当如何放置?
  答案: ①先分别在大、中、小盒子内装入4、8、4个棋子,然后把小盒子和中盒子都放在大盒子里,但小盒子不在中盒子内。
  ②先分别在大、中、小盒子内装入8、4、4个棋子,然后把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再把中盒子放到大盒子里即可。
  解析:把小盒子里的棋子看作1份,那么中盒子就是2份,大盒子就是4份。这说明大盒子里的棋子数必须是4的倍数,并且还占总数的一大半。所以大盒子里的棋子数只能是12个或16个。
  ①如果大盒子里有12个棋子,中盒子里就有6个,小盒子里就有3个。可是这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一共有16个棋子这个条件。因为12+6=18,12+3=15。
  ②如果大盒子里有16个棋子,中、小盒子就分别是8个和4个棋子。这时就又分两种情况了:一种是小盒子放在中盒子里,那么就分别在中、小盒子里各放4个棋子,再把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另一种就是小盒子不放在中盒子里,小盒子4个,中盒子8个。这样就得到了两个可能的结果:
15:19 上传
  3.三年级一班的40名同学参加植树,男生每人种3棵树,女生每人种2棵树。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30棵树,问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答案:男生22人,女生18个。
  解析:假设植树的全是男生,则男生比女生多植了3×40=120(棵)。
  与实际相差了120-30=90(棵)。
  每多1女生少1男生,男生比女生多植数目将减少3+2=5(棵)。
  参加植树的女生有90÷5=18(人),男生有40-18=22(人)。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2
  1.有3个不同的数字,排列3次,组成了3个三位数,这3个三位数相加之和为789,又知运算中没有进位,那么这3个数字连乘所得的积是多少?  答案:10或者12
  解析:由题意,3个三位数的百位之和为7,十位数之和为8,个位数之和为9,而在每个三位数里,3个数字都各出现了一次。所以我们把百位之和、十位之和、个位之和再加在一起,就应该等于把三个数字各加了3次,也就等于3个数字之和的3倍。由于7+8+9=24,也即3个数字之和的3倍为24,从而3个数字之和为8。
  又由题意,3个数字互不相同。而3个数字互不相同,其和又等于8,容易知道3个数字只能是1、2、5或者1、3、4.题目要求3个数字连乘的积,所以答案是1×2×5=10或者1×3×4=12。
  2.在10、9、8、7、6、5、4、3、2、1这十个数的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都填上一个加号或一个减号,组成一个算式。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算式的结果等于37;
  ②这个算式里所有前面填了减号的数的乘积尽可能大。那么这个最大乘积是多少?
  答案:24。
  解析:我们把这十个数字前面填了减号的数归为一组,剩下的数归为另一组。第一组里所有数之和记为乙。首先,甲和乙的和,应该就是两组数全体数字之和,也就是从1到10这十个数之和;即55.其次,由于第一组数中每个数前面都填了减号,所以乙减去甲的差,应当就是题目中所说的那个算式的得数,即37.这样,用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算出甲是9,乙是46.也就是说,所有前面填了减号的数的和是9,这就是分析里所说的那个约束条件。
  现在我们要找一组合适的数,它们的和是9,而乘积要尽可能大,这很容易通过一一试验来得到。最合适的一组数是2、3、4,它们的乘积是24,即为答案。
  3.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每1个1分钱,每5个4分钱,每9个7分钱。小赵的钱最多恰好能买50个,小李的钱最多恰好能买500个,问小李的钱比小赵的钱多多少分?
  答案:350分。
  分析:当钱数一定,要想买的最多,就要采取最划算的策略:每9个7分钱,首先要考虑50和500中可以分成多少份9个。然后看它们各自的余数是不是5的倍数,如果是,就按每5个4分钱累计,如果还有余数,才考虑每1个1分钱。按此方法,可以把小李和小赵两人各有多少钱计算出来。
  详解:因为50÷9=5……5,所以小赵有钱
  5×7+4=39(分)。
  又因为500÷9=55……5,所以小李有钱
  55×7+4=389(分)。
  因此小李的钱比小赵多
  389-39=350(分)。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3
  1.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问:现在父子的年龄各是多少?  答案:父亲25岁,儿子5岁。
  分析:解决年龄问题时,我们要抓住其主要特点,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此例中,“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从而父子年龄差恰为15年后儿子的年龄,也就是儿子现在年龄加上15岁。又因“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年龄差为儿子的5-1=4(倍)。由年龄差保持不变,可知儿子年龄,问题即可得以解决。
  详解:父子年龄差为儿子现在年龄的5-1=4(倍)。
  又因15年后父年龄是子年龄的2倍,年龄差为儿子年龄加上15岁,
  所以,儿子今年是15÷(4-1)=5(岁),
  父亲是5×5=25(岁)。
  2.在算式2×□□□=□□□的6个空格中,分别填入2、3、4、5、6、7这六个数字,使算式成立,并且乘积能被13除尽。那么这个乘积是多少?
  答案:546。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乘积能被13除尽这个条件是一个很难利用的条件,因为一个三位数能被13整除并没有什么规律性。所以我们应该抛开这个条件不管。先研究等式可能是怎样的,最后利用这个条件做选择。
  详解:我们把算式写为2×ABC=DEF。由于DEF是偶数,所以F只能是2、4、6。
  若F是2,则C只能是6。并且由于C不能取比3大的数(否则D至少是8),A只能是3。由于C是6,所以D只能是7。这样算式成为2×3□6=7□2。容易看出,无论4和5怎么填算式都不会成立。
  若F是4,则C只能是2或7。若C是2,则同上面一样可以知道A只能是3,容易看出无论D是6还是7,算式都不可能成立。所以C是7。这样当A是2或3时,我们分别可以得到两个结果:2×267=534,2×327=654。
  若F是6,则C只能是3,并且A只能是2,容易实验出此时算是为2×273=546。
  最后由乘积能被13除尽得乘积只能是546。
  3.在算式2×□□□=□□□的6个空格中,分别填入2、3、4、5、6、7这六个数字,使算式成立,并且乘积能被13除尽。那么这个乘积是多少?
  答案:546。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乘积能被13除尽这个条件是一个很难利用的条件,因为一个三位数能被13整除并没有什么规律性。所以我们应该抛开这个条件不管。先研究等式可能是怎样的,最后利用这个条件做选择。
  详解:我们把算式写为2×ABC=DEF。由于DEF是偶数,所以F只能是2、4、6。
  若F是2,则C只能是6。并且由于C不能取比3大的数(否则D至少是8),A只能是3。由于C是6,所以D只能是7。这样算式成为2×3□6=7□2。容易看出,无论4和5怎么填算式都不会成立。
  若F是4,则C只能是2或7。若C是2,则同上面一样可以知道A只能是3,容易看出无论D是6还是7,算式都不可能成立。所以C是7。这样当A是2或3时,我们分别可以得到两个结果:2×267=534,2×327=654。
  若F是6,则C只能是3,并且A只能是2,容易实验出此时算是为2×273=546。
  最后由乘积能被13除尽得乘积只能是546。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4
  1.甲、乙、丙3名车工准备在同样效率的3个车床上出车7个零件,加工各零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4、5、6、6、8、9、9分钟,三人同时开始工作,问最少经过多少分钟可车完全部零件?  答案:17分钟。
  分析:这道题问的是最少经过多少分钟,那我们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地安排3名工人的工作。最好的情况肯定是能找出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得3名工人刚好能同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即使没有这种最好的情况,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安排3名工人工作的时候,要让某两名工人完成工作的时间之差尽量的小,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
  详解:我们先计算一下如果1名工人车这7个零件要花多少时间:
  4+5+6+6+8+9+9=47分钟。
  如果能将这些工作平均分给3名工人的话,每人所花的时间就是:
  47÷3=15……2,15+1=16分钟。
  那么下面就来安排一下,最好是让每名工人的工作时间都是16分钟。
  因为后面3个零件分别要用8、9、9分钟,任两个加在一起都超过16分钟,所以每人加工1个。剩下的4个零件要分给3个人。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1名工人要加工2个零件,至少要花4+5=9分钟。再与前面的合起来看,说明至少有1名工人要花9+8=17分钟。由此可见,不存在1种合理安排,使每1名工人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6分钟。
  但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找到1种安排,使每1名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大于17分钟。比如:甲做第1、2、5个零件;乙做第3、6个零件;丙做第4、7个零件。此时除甲要用17分钟外,乙和丙都只用了15分钟。
  所以最少要经过17分钟才能车完全部的零件。
  2.有1996个棋子,两人轮流取子,每次允许取其中的2个、4个或8个,谁最后取完棋子,就算获胜。那么先取的人为保证获胜,第一次应取几个棋子?
  答案:4个。
  分析:本题我们需要去找“必胜数”。因为棋子的总数是偶数,并且每次取的个数也是偶数,所以每次剩下的棋子的个数也一定是偶数。
  如果先取的人取到某一次后,还剩下2个、4个或者8个棋子的话,无疑是别人获胜了。那如果恰好只剩下6个呢?无论别人怎么取,都可以保证自己获胜。看来6是一个必胜数。我们继续往上找,不难发现,凡是6的倍数就一定是必胜数。
  2……4
  所以想保证获胜,先取的人应该先取4个棋子。
  详解:先取的人先取4个棋子。如果后取的人取2个或者8个棋子的话,他就取4个棋子;如果后取的人取4个棋子的话,他就取2个或者8个棋子。这样就能保证在自己取完后,棋子的个数是6的倍数,确保了自己的获胜。
用户等级:分站管理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473 小时
元宝:2261
金币:100089
<em id="authorposton13-7-10 15:25
本帖最后由 街角的幸福 于
15:40 编辑
  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
  答案:60米。
  分析:对于追及问题,我们知道:10米=速度差×追及时间
  狗追上兔时,所跑路程应为:总路程=狗的速度×追及时间
  这就是要弄清狗的速度与兔的速度差之间的倍数关系。
  另一方面,在分析速度时,一定是相同时间内狗与兔的速度之间的倍数,而不是相同的步数或相同的路程。只要分析清楚这些,就可以解出本题了。
  详解1:为了看相同时间的路程关系,也就是速度关系,我们进行如下处理:
  狗跑2步的时间兔跑3步,则狗跑6步的时间兔子跑了9步,也就是兔子跑了狗的5步,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狗追上了兔子,狗的一步或狗兔间的距离缩短了狗的1步,而狗跑了6步,所以狗的速度是速度差的6倍。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总路程也是10米的6倍,也就是说,狗追上兔子时,一共跑了10×6=60米
  详解2:不妨认为兔子的9步=狗的5步=4.5米,则兔子一步0.5米,狗的一步0.9米。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的时间=1秒,则1秒内狗跑了0.9×2=1.8米,兔子跑了1.5米。
  则狗跑的距离=狗的速度×追及时间=狗的速度×[ 相差距离÷速度差 ]=1.8×10÷(1.8-1.5)=60米。
  2.比赛用的足球是由黑、白两色皮子缝制的,其中黑色皮子为正五边形,白色皮子为正六边形,并且黑色正五边形与白色正六边形的边长相等。缝制的方法是:每块黑色皮子的5条边分别与5块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他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如果一个足球表面上共有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那么,这个足球应有白色正六边形皮子多少块?
  答案:20块
  解析: ① 黑色皮子的总边数是多少?5×12=60(条)
  ② 白色皮子的总边数是多少:60×2=120(条)
  ③ 白色皮子的块数有多少:120÷6=20(块)
  3.某个自然数的个位数字是4,将这个4移到左边首位数字的前面,所构成的新数恰好是原数的4倍。问原数最小是多少?
  解析:
  设原来的十位数字为a,百位数字为b,千位数字为c……
  那么a是新数的个位数字,由4×4=16,知a=6。
  又有6×4+1=25,推出b=5。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c=2,d=0,e=1,
  这时竖式变为=410256,
  因此原数最小是:102564。
在线时间等级1
在线时间满500小时将自动发放。
大富翁勋章
金币数达30000时,可申请该勋章
祝大家元旦快乐,12年事事顺心!帖子数量≥50,主题数≥5,金币大于1000申请即可免费领取!
申请最低条件:发帖数≥500并且注册天数≥300或者总在线时间≥800
在线时间等级2
在线时间满1500小时将自动发放,之前等级勋章将收回。
用来给家长帮社区的小鬼颁发的勋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 6 10的最小公倍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