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力医院 波点女王王草间弥生 现在还是住在精神病院么

草间弥生:这三十几年一直住在精神病院
对于艺术家来说,“疯狂”似乎是个司空见惯的标签,不足为奇。但是,当其他艺术家们的“疯狂”被拿来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相比较时,就显得太过于小巫见大巫了。草间弥生作品中透露出的诡异气质和疯狂想法,使得她被贴上了诸多另类标签:“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艺术家”、“话题女王”、“艺术家中的艺术家”。而她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更是如此:与世隔绝、语出惊人、在精神病院里生活了三十几年&&  疯狂圆点诞生记  草间弥生,一位享誉国际的画家到了耄耋之年时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偶有兴致创作的一两幅作品随随便便就可卖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天价,只需要在自己的豪宅里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她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今年已82岁高龄的她依然狂奔在艺术创作最前线,据日本媒体报道,2012年1月,草间弥生将以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为起点举办新作巡回展,这一消息将话题女王草间弥生再次推向了聚光灯之下。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由于父亲的放荡生活和离家出走导致家庭分裂,母亲因此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一切让草间弥生的童年记忆并不美好。在不到10岁的时候,草间弥生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像是世界的细胞、分子,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用圆点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然而,草间弥生表现出的对绘画的兴趣和她出现的幻觉,遭到了母亲的无视和嘲讽。  1957年,草间弥生和母亲决裂,只身前往美国发展。1959年,在抵达纽约18个月之后,草间弥生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十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从此,她的圆点引起纽约一些知名评论家的注意。1966年,因相当具有视觉迷幻性的作品《无限的爱》,草间弥生声名鹊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美国波普艺术的兴盛期。草间弥生用“前卫女王”的大胆表现方式使一个日本人、一个日本女人的名字写入西方波普艺术史。  前卫女王的异类生活  在取得艺术成功的同时,草间弥生邂逅了美国近代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约瑟夫·柯内尔,两人一直相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伴侣的离去给草间弥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搬进了精神疗养院,并在旁边买下了一个工作室,过着每日往返于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的简单生活。  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上的艺术地位重新得以确立。上世纪90年代之后,草间弥生因加入商业艺术领域被大众所熟知。在一些著名品牌的化妆包、手机、汽车上,都可以看到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圆点设计。  “我一圈圈收着艺术这条线,尽可能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没有这个窗口,我一定会在更久之前就因受不了周遭的环境跑去自杀。”从5岁开始拿起画笔以来,草间弥生一直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不曾剥离。在被精神疾病折磨的痛苦里,手中的画笔更是她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艺术创作将她从濒临崩溃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回来。草间弥生说,她还想再画100年、200年、300年,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她也会用尽最后的力量去画。  “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草间弥生的“粉丝”、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为草间弥生的小说《克里斯托弗男娼窟》的中文版作序言时,如此表达他对这位传奇艺术家的认识。  据《中国文化报》《中国经济周刊》  人物简介  草间弥生,生于1929年,被认为是日本现存的最伟大的艺术家。她的头顶笼罩着一系列耀眼光环:可以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匹敌的波普艺术领袖、作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的亚洲女子、1993年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出的“二十世纪 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中四位上榜的日本艺术家之一&&  她为Ferragamo设计的经典Marisa Bag,为兰蔻设计的唇彩、睫毛膏和化妆包,为AU设计的iida手机,为海港城设计的限量购物袋&&都在热卖,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着时尚,她的圆点依然风靡在T台、秀场和大街小巷。(责任编辑:杨昊)
11-06-12·
11-05-30·
11-05-17·
10-12-16·
10-12-15·
10-11-21·
10-10-27·
10-07-18·
10-04-08·
10-09-04·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高清影视剧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83岁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再解读《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历险记|爱丽丝_凤凰资讯
83岁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再解读《爱丽丝奇境历险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的艺术家试图用各种非凡的创造形式来重新演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那些令人迷醉的丰富想象,从约翰·坦尼尔开始,到雷欧纳德·威斯加德、托芙·杨松、萨尔瓦多·达利、拉尔夫·斯特曼德、莉斯柏·茨威格、约翰·弗农·罗德、罗伯特·萨布达;从各种绘本到立体书,每个艺术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视觉解读,不过,最终都被“波点女王”统统秒杀。2012年,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为这个经典童话创作了“魔幻波点”插图珍藏版,很快被众多评论家认为是所有爱丽丝绘本里最独特的一本。今年,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引
原标题:83岁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再解读《爱丽丝奇境历险记》“我,草间弥生,是漫游奇境的现代爱丽丝。”——草间弥生83岁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再解读《爱丽丝奇境历险记》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意外来到一个神奇的王国,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的艺术家试图用各种非凡的创造形式来重新演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那些令人迷醉的丰富想象,从约翰·坦尼尔开始,到雷欧纳德·威斯加德、托芙·杨松、萨尔瓦多·达利、拉尔夫·斯特曼德、莉斯柏·茨威格、约翰·弗农·罗德、罗伯特·萨布达;从各种绘本到立体书,每个艺术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视觉解读,不过,最终都被“波点女王”统统秒杀。2012年,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为这个经典童话创作了“魔幻波点”插图珍藏版,很快被众多评论家认为是所有爱丽丝绘本里最独特的一本。今年,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引进了该书的中文简体版权,新译名改为《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并于日前上市。这也是草间弥生在中国大陆出版的首部作品。幼年的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大量出现的幻觉使得她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她一直沉迷于童年时代,着迷于以孩童的眼光打量一切。1968年,草间弥生和一群裸体舞者在纽约中央公园“爱丽丝”铜像前举行了偶发艺术的展示。当时打出的标语就是:“我——草间就像穿越镜子的爱丽丝,可以打开通往奇幻与自由世界的大门。”2012年,她专门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创作了100多幅插图,用儿童探索世界的视角精致细腻地再现了卡罗尔故事中那些令人着迷的情景,此时她已经83岁。除了根据故事内容创作的事物外,草间弥生后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如标志性的南瓜、蘑菇及其他各种圆点图案散布在书页的角角落落。这些插图既烘托了《爱丽丝奇境历险记》本身的童趣和荒诞性,更呈现了草间弥生艺术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在书的最后,草间弥生自述:“我,草间弥生,是漫游奇境的现代爱丽丝。”爱波点、爱梦幻、喜欢爱丽丝的粉丝,这样一本绘本在手,想必也是掉进兔子洞的感觉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560567
播放数:3290885
播放数:116401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日本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在精神病院里的“前卫女王”
草间弥生——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古典和优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草间弥生一遍又一遍地表述着艺术对于她的重要性,艺术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东西。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种子生意一百多年。
在10岁时,草间弥生画了一幅铅笔画,一个小女孩阴郁而安静,没有一丝笑容,这恰恰是她童年的写照。
母亲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在她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更不是富家女应该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和植物成为草间弥生近来创作的主题,并已经在洛杉矶展出了&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因为她对童年的回忆。
父亲的放荡与出走,导致家庭分裂。母亲的歇斯底里症,使草间弥生自幼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孤独性格。她幼年起便在与花草的接触中时常动手描画。1939年,草间弥生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点。为了躲避这个无时无刻笼罩着她的巨大&魔网&,草间弥生开始用重复的圆点和网格描绘她的幻觉和幻听。她将这些圆点理解为细胞和分子,属于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这些圆点具有改变固有形式感的魔力,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奇妙的连续性,营造出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住在精神病院里的话题波点女王 | 草间弥生_弗米拉-爱微帮
&& &&& 住在精神病院里的话题波点女王 | …
来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据统计,在日本,年轻人穿着的服饰中,带有圆点图案的服饰约占30%左右。草间弥生10 岁左右就开始运用非对称的袖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她的服装全部由自己设计的。而这位闻名世界的“波点女王”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岁,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来不断证明自己,并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圆点和她的精神病一样,成为艺术家身上最深的印记。▼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着一个巨大的网,于是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几乎伴她一生。“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踝都跌伤了……”▼草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父母的婚姻异常紧张。父亲经常光顾艺伎与妓女,还与家里的女佣鬼混。草间逃回自己的世界里,把素描当作是避难所。“在这有毒的家庭组合里,我只为了我的作品而活。”她写道。母亲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在她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1968年,草间弥生疯狂组织“人体炸裂”的系列裸体集会后,迅速成为美国媒体追逐的对象。她化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人潮从四面涌来。每个观众需要付2 美元“门票”。借此行为艺术,草间弥生获得不菲的收入。1969年,在纽约MOMA的一次展出之后,这个日本女人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其头版图片的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艺术地位重新得以确立。几十年精神疗养院的生活打磨掉了草间弥生的叛逆,她的作品回归架上绘画和雕塑,布满圆点南瓜系列作品成为经典。“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在上个世纪60年代接受采访时有这样的表述。▼在美国其间,草间弥生与著名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坠入了爱河。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精神疗养院生活。在日本新宿疗养院的日子,每天早晨,她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外出。1973年从纽约回到东京,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多年。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她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作◆品◆欣◆赏最后的声音这是万岁的姿势 万岁代表我的生命到永远张开双手 欢呼无限的爱宇宙 星星 云彩还有每个人生存方式和价值关于这一切我想告诉世界 爱是永恒的另外 画一个红点这个圆点就是人类意识和能量的根本这些圆点消灭整个身体一起艺术,一起创造。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弗米拉整理编辑。
点击展开全文
弗米拉是一个创作人支持社区,各个领域的创作人都可以来到弗米拉,发起自己的创作计划,寻求大家的支持。小弗在这里向你推介有趣的创作人、优秀的原创作品,还有各类有趣、有意义的文化项目。喜欢,就支持吧!我们的网站: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号诊室的波点女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