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引流管入口应高于外耳道炎治疗方法多少厘米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总复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判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_重症病人各种管道的护理[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_重症病人各种管道的护理[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4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护士面试考题2,护士面试常见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护士面试考题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七章 引流护理
护理资讯第七章 引流护理
临床实践指南
(第七章 引流护理)
引流是指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体腔或伤口引出液体的行为、过程和办法。临床上应用的引流管种类很多,多用于导尿、伤口引流、胸腔、腹腔、脑室、胃肠道、胆道引流等。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液体引导至体外,引流的护理旨在保证引流的有效性,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在引流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引流的通畅,妥善固定,详细记录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评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了解有无食道静脉曲张。
  3.评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及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情况。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润滑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
  3.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并做好标记。
  4.正确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冲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牵拉,并保证管路通畅。
  7.记录24h引流量。
  8.口服给药时,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30min。
  9.给予口腔护理。
  10.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11.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12.拔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患者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
  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2.插管时患者出现恶心,应休息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入。
  3.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1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腹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
  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观察伤口敷料处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
  1.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
  2.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3.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压。
  4.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生命体征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T”管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如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
  2.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便颜色;
“T”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侵蚀。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二)操作要点。
  1.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标识清楚。
  2.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压。
  4.“T”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5.观察胆汁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T”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如患者需带“T”管回家,指导其管路护理及自我监测方法。
  4.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
  (四)注意事项。
  1.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2.“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12~14天,拔管之前遵医嘱夹闭“T”管1~2天,夹管期间和拔管后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情况。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黄疸情况,如皮肤、巩膜颜色及大、小便颜色,肝功能恢复情况等。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3.观察PTCD引流管周围皮肤及伤口敷料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约束。
  2.引流袋位置应低于切口平面。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成角、扭曲。
  4.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5.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防止引流管脱出或受压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情况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如患者需带PTCD引流管回家,指导其管路护理及自我监测方法。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四)注意事项。
  1.PTCD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血性胆汁流出,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墨绿色,以后逐渐呈清黄色或黄绿色。若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检查引流管是否脱出,通知医生处理。
  2.重度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不能开腹手术或择期手术时行PTCD术,将胆汁引出体外,减轻黄疸,改善肝脏功能;胆管恶性肿瘤行PTCD术后需长期保留引流管,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PTCD引流的自我管理。
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
  2.遵医嘱调节压力,维持有效负压。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压。
  4.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或打折、受压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
  拔管后注意观察局部伤口敷料,发现渗出,及时通知医生处置。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3.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
  4.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有无皮下气肿。
  (二)操作要点。
  1.连接引流装置,使用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保持连接处紧密,防止滑脱。
  2.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3.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4.根据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5.引流装置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保持胸壁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6.根据病情需要定时准确记录引流量。
  7.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床旁备血管钳,更换时必须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气胸。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变换体位,并告知正确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胸端胸引管。
  3.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不要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引管。
  5.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皮下气肿,伤口渗液及出血等症状,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3.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
  (二)操作要点。
  1.连接吸引装置,使用前检查吸引装置的密闭性能,保持连接处紧密,防止滑脱。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管,避免受压、扭曲或打折。
  3.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
  4.保持管道密闭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5.患者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循环稳定后取半卧位。
  6.记录单位时间内引流量及24h累积引流量。
  7.引流装置定时更换,保持胸壁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有外渗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8.床旁备血管钳。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心包、纵膈引流的目的、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或打折、受压等措施。
  (四)注意事项。
  1.术后当日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1次,若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防止堵塞;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一般1.5~2.0kPa。
  2.手术当日2~3h引流管内出现大量鲜红色的血性液体,如成人>300ml/h,小儿>4ml×体重(kg)/h,且无减少趋势,及时通知医生。
  3.引流量偏多,以后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4.发现引流出大量血性液或引流管被较多的血块堵塞,应立即通知医生。
  5.患者下床活动时,须将引流管夹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返流。
  6.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心悸,伤口渗液及出血,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二)操作要点。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据颅内压情况置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5.记录24h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置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等。
  (四)注意事项。
  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2.引流早期(1~2h)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4.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5.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放置高度应遵医嘱。
  6.硬膜外、硬膜下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耳道冲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