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肌萎缩走路锻炼身体吗走多久为谊

锻炼上身肌肉每天锻炼多长时间为宜?_百度知道
锻炼上身肌肉每天锻炼多长时间为宜?
一般锻炼主要以杠铃哑铃为主,初学者一般每天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锻炼时要分组练习。大重量低次数,也就是说器械的重量是你使出最大力气也只能做8-12下最合适,分4组,每次中间休息3分钟左右。记住劲量不喝水,要喝固体饮料,最好是热的,多吃高蛋白食物,最好找专毕业老师指点一下,以防止受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如果器械锻炼,哑铃为辅去健身房的话,一天不能超过40分钟到60分钟上身肌肉主要有 胸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小臂肌肉 腹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腰部肌肉锻炼器材主要以杠铃为主,主练肌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这样走路能防很多癌|走路| 运动_凤凰健康
这样走路能防很多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多项最新国际研究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癌、抗癌方面功效突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补充说,按正确姿势行走,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原标题:这样走路能防很多癌 科技的进步让生活越来越方便,人也同时在变懒。每天开车上下班,有电梯就不爬楼梯,有座位便不愿起身&&然而,来自英国的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只要步行1英里(约1.6公里),患癌死亡风险就能降50%。
走路防癌(供图/华盖) 走路防癌功效突出 &走路可看作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研究的发布者,英国慈善组织漫步者协会和麦克米伦癌症援助组织共同指出,如能每天坚持行走1英里,在20分钟内走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治疗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50%死亡风险。 该项研究负责人本尼迪克特&索斯沃斯表示,英国政府建议成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健走等中度运动,但仅有少数人达标,因此他呼吁,医生应将走路开进处方,帮助更多癌症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增强体格。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多项最新国际研究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癌、抗癌方面功效突出。 预防乳腺癌。法国一项涉及40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12%。另有研究发现,每周散步7小时的女性比每周仅散步3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低14%。 降低患肠癌风险。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小时,可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风险。专家分析说,这或许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关。 防患胰腺癌。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可使患胰腺癌风险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热量过剩有关,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热量。 抵抗前列腺癌。美国加州大学针对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后发现,快走能明显延缓前列腺癌的恶化,每周只需快走3小时,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降低57%。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内分泌,调节激素水平。 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快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美国《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报道,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损伤小,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国内外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 简单的走路为何有这么多好处呢?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长时间、有节奏、速度相对较快的走路,之所以能改善健康在于六方面原因:消耗热量,利于控制体重;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延缓衰老;活动筋骨,疏通淤滞脉络;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使疲惫的大脑放松,恢复精力。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补充说,按正确姿势行走,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最关键的是,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老少皆宜。 走路贵在坚持 尽管走路益处很多,但真正做到每天按标准走路的人却很少。我国18岁以上居民有83.8%不参加业余锻炼。记者街头采访发现,没时间、没力气、没兴趣、没毅力等主客观原因,是人们不爱走路锻炼的常见&借口&。 陆一帆分析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工作繁忙,每天抽出半小时走路锻炼,确实比较困难;其次,适合健走的环境难找,马路上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往往不分,小区里也很少设有健走跑道;再次,很多人觉得走路没有挑战性,走一会就感到枯燥。 陆一帆建议,人们首先应该真正认识到走路的必要性,所有健身都是从心到身的过程,下定决心坚持,让走路更具挑战性和满足感。走路时可带个计步器,或下载有计步功能的手机软件,及时了解走路进度和成果,更利于坚持。可以搭伴走路,或和朋友相约,或和家人同行,有利于相互带动和坚持。当走路变成像吃饭一样的固定环节后,你就会觉得一天不走都会难受。 走对了功效加倍 走路有这么多好处,但真让它发挥实效,还得有五方面的讲究: 姿势:不能太放松。曹建民指出,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速度:每秒走两步。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认为,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大概每秒走两步。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再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走跑结合,达到健身目的。 时间:下午四点后。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陆一帆指出,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可能诱使疾病发作。专家指出,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值得提醒的是,如选择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进行。 地点:道路平、空气好。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文强特别强调,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建议,最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 准备:穿双好鞋,做足热身。陆一帆表示,准备工作也很重要,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全球都在号召&走起来& &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总结毕生研究后如是说。早在2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走路定为&世界最佳运动之一&, 并呼吁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健走都不晚。如今,步行运动已经风靡全球。美国最新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最爱走路的是人,每人每天平均走9695 步;其次是瑞士人,每人每天走9650步;在亚洲,最爱走路的是日本人,每人每天走7168步。 为鼓励更多人健走,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旧金山,政府将鼓励人们走路视为第一城市发展项目,为此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造现有人行道,尽可能地鼓励人们多走路。在英国,很多人加入了&走班族&,最有名的当属前任首相布莱尔,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英国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明确写到了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在德国,各级政府专门修建了很多步行道,甚至比道还宽,如被占用就面临巨额罚款。为了响应健走的号召,很多德国企业每年奖励走路上班的员工数百欧元的补贴。在荷兰,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坚持100多年,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上万人来此健走。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2951025
播放数:789417
播放数:145619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宝宝何时会走、跑、跳?附1-22个月宝宝训练清单!_坐起、爬_宝宝树
宝宝何时会走、跑、跳?附1-22个月宝宝训练清单!
坐起、爬行、走路,这些“大动作”被认为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里程碑。大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婴儿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下面是1-22个月宝宝大动作能力训练全记录,爸爸妈妈们果断收藏吧!
大动作能力训练(1个月)
竖抱抬头:喂奶后,竖抱小儿使头部靠在父母肩上,轻拍几下背部,使其打个嗝以防吐奶,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头部自然立直片刻,每日4-5次,以促进颈部肌肉张力的发展。
俯腹抬头:小儿空腹时,将他放在母亲(或父亲)胸腹前,并使小儿自然地俯卧在母亲(或父亲)的腹部,把双手放在宝宝脊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不但能抬头,而且十分高兴抓足心。
俯卧抬头:两次喂奶中间,让小儿俯卧,抚摩小儿背部,用哗铃棒逗引小儿抬头并左右侧转动。
体操运动:小儿清醒状态时,给小儿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小儿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节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小儿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小儿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练“走路”:体操后,托住小儿的腋下,用两大拇指控制好头部,让其光脚板接触硬的床面或桌面,宝宝会做出踏步的动作。
大动作能力训练(2个月)
抬头:抬头训练练习,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抬起来。这样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转头练习:将婴儿背靠妈妈胸腹部,面冲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和他说话,或摇动带响玩具,逗引宝宝左右转头。
天生“会爬”:在俯卧练习抬头的同时,可用手抵住宝宝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 但婴儿会用全身力量向头方窜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的目的也不是让宝宝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有些婴儿到11-12个月时才能爬,或者根本不会爬就直立行走,这将会导致大脑统合失调症。
大动作能力训练(3个月)
俯卧抬头:继续训练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同2个月。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不要忘记用手抵住足底练习爬行,观察何时由窜行变为匍行,并记录。
翻身: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以你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四肢运动:每天坚持做婴儿被动操,每日数次。
大动作能力训练(4个月)
前臂支撑: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小孩俯卧抬头,如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孩子的反应,并记录。
翻身:继续按前面方法训练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 ,你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你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拉坐:小儿在仰卧位时,家长握住小儿的手,将其拉坐起来,注意让小儿自己用力,家长仅用很小的力,以后逐渐减力,或仅握住家长的手指拉坐起来,宝宝的头能伸直,不向前倾。每日训练数次。
大动作能力训练(5个月)
直立: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觉的协调发展。
靠坐: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翻身:继续用玩具逗引,使小孩的翻身动作更加灵活,能左右翻身,从仰卧转成俯卧。
俯卧抬头:胸部离床,上身体重落在手上。有时宝宝双腿也离开床铺,身体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用手抵住足底,用玩具在前面引诱,宝宝会用上肢和腹部开始匍行。如果放开抵住足底的手,宝宝越往前使劲,身体越向足方匍行。
大动作能力训练(6个月)
独坐: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小儿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小儿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匍行:用玩具逗引帮助小儿练习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长可把手放在小儿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体操:继续每日做婴儿操,主要练习扶站,练习下肢和匍行、准备走的站立,但时间不超过1分钟。
翻身:学习由仰卧翻至侧卧,然后再翻至俯卧。可将玩具放在宝宝的体侧伸手够不着处, 宝宝为够取玩具先侧翻,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这种动作要经常练习,基本上到第7个月才能翻滚。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和左右脑的统合能力的发展。
大动作能力训练(7个月)
爬行:继续练习爬行,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体操:每天教练婴儿操第二套,在成人的扶助下做体操,主要练习上肢、下肢爬行、站立、走、拾取、跳的动作。注意,做操时间应选择进餐后1小时,小儿情绪好时,在乐曲声伴奏下,成人喊二八拍口号下进行,每次选做一节,循序渐进。
连续翻滚:婴儿学会俯卧转到仰卧,再从仰卧转到俯卧,再从俯卧转到仰卧,常常为够取远处的玩具而继续翻滚,从大床的一头翻到另一头去取。这是7个月出现的特殊能力。
大动作能力训练(8个月)
爬行:“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脑感觉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让宝宝充分爬行,否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让小儿能腹部离床用手膝爬,也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婴儿在铺有地毯或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玩。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开发了体力,还培养了孩子的。
拉物站起:让小孩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
大动作能力训练(9个月)
帮助站立、坐下:让小孩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逗引他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几分钟后,大人要帮助扶坐,以免疲劳。
坐起并迈步:让小孩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宝宝双手鼓励迈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来。此时要表扬他,让他高兴,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花样爬行:经过一个月爬行训练的宝宝,到这个月已经由原来手膝爬行过渡到熟练的手足爬行,由不熟练、不协调到熟练、协调,你用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他会像一名生龙活虎的运动员一样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一会儿跃跃欲试一会儿又急转弯猛扑过来。
大动作能力训练(10个月)
扶行到独走: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并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站起坐下:继续9个月训练内容,能灵活由站着到坐下,由坐着到俯卧后再拉物站起,并行走。鼓励宝宝自由活动,进行各种姿势多种体位的活动。
大动作能力训练(11个月)
踢球:宝宝已经能够扶着床栏、凳子、沙发等由蹲着到站稳,你可在距宝宝的脚3-5厘米处放个球,让他踢,在踢来踢去的过程中,他十分开心,锻炼了大脑的平衡能力,促进了眼——足——脑的协调发展,还建立了“球形物体”能滚动的形象思维。婴儿7-8个月就会用足踢球了。
爬越障碍:11个月的宝宝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是这阶段宝宝的特点,这是宝宝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的游戏。
大动作能力训练(12个月)
独走几步:训练小孩能够稳定地独自站立,之后再练习独自行走。开始可在父母间学走,再到独自走几步,以后逐渐增加距离,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学走的兴趣。
蹦跳:让宝宝双手扶床沿、沙发站稳,你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你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你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大动作能力训练(13个月)
行走自如:继续练习独立行走,使小儿从蹒跚的几步,逐渐到较长距离稳定地行走。如小儿拉着拖车类的玩具走路,与同伴比赛谁走得快,采用让他扔球,捡球,跑来跑去找玩具等游戏的方法训练宝宝的综合动作能力。
爬楼梯:练习手脚和全身的动作协调。如让小孩爬上几级不太高的矮滑梯或台阶,然后再扶住滑下来,反复练习。家长要注意安全保护,坐滑梯要穿合裆裤,以免交叉感染。
大动作能力训练(14个月)
动作游戏: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种动作游戏,如与小儿玩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小儿在独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种动作。可让小儿推着玩,教他推车前进,转弯等,还可练习侧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护,并不断表扬他走得好棒。
抛球:给孩子一个玩的球,教他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大动作能力训练(15个月)
扶栏上下楼梯:大人牵着小儿扶栏上、下楼梯。让小孩自己扶好楼梯扶手,一步登上,两足站稳再向上迈步。熟练后放手也先从上楼梯开始。自己上楼梯后,家长再牵着孩子慢慢学习一步往下迈,两足在台阶站稳之后,再伸足下迈。一面迈步,一面鼓励“宝宝真勇敢”。
会跑步:家长拉着小儿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与孩子同跑,让他模仿你跑,逐渐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过来。如果大人不帮助,他不会自己停止。
双足跳下一级台阶:大人用双手牵着孩子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孩子渐渐学会单手牵着跳下台阶,更喜欢在散步时由父母牵着手双足往前跳跃。
大动作能力训练(16个月)
上台阶(楼梯):如小儿行走比较自如,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小儿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学跳、学倒退走:让小儿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及持续地倒退走。
跑:与小儿玩捉迷藏、找妈妈的游戏。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小儿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孩子学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逐渐使小儿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致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掷球:与小儿一同掷球,并说:“扔到我这边。”父母各站一边,小儿站中间,让小孩学向两个方向扔球。
大动作能力训练(17个月)
双脚跳:拉着小儿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孩子同跳,开始练习时可拉着孩子的两只手,让他双脚跳,逐渐由一手牵着跳到扶物跳,进一步让他自己跳。反复练习,对脑平衡系统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爬上高处:让小儿搬个板凳放在床前或沙发前,先上板凳,上身趴在上面,
然后把一条腿抬起放床上,帮助他爬上去。孩子渐渐学会爬上椅子,再到桌子上够取玩具。独自够取高处之物,会有一定危险,家长应将热水瓶及可能伤害孩子的物品移开。桌子上不要铺桌布,不放易烫易伤物品 ,以免发生事故。
跑:继续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2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走:在小孩行走自如的基础上,玩一些走步的游戏。如把地上五块地板砖比作桥,让 小孩练习从桥上走,以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踢球:让宝宝练习踢球,如父母分别站在他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边喊口令“把皮球踢向爸爸(或妈妈)”,边鼓励孩子踢球,做对了,给表扬。
大动作能力训练(18个月)
走“S”形线: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约10米长的“S”形线,让孩子踩着线往前走,走到头,并且,始终能踩着线走,要给予赞扬。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据小孩情绪来回走几趟。能促进左右脑的健康发展。
越障碍:在地上平放六块砖,每两块间距5-10厘米,让小孩练习在砖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驾,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这对小儿大脑平衡知觉,空间知觉的发展大有好处。
展翅飞翔:带孩子去户外宽敞的地方,同孩子一起张开双臂当翅膀学鸟飞。一面同孩子唱歌,一面有节奏地使双臂上下运动,两腿快快地小跑和跳,使上下肢同时活动,让孩子高兴。
大动作能力训练(19个月)
跳远:与孩子相对站立,你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踢球赛:用凳子搭个球门,你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
跑与停: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 一、二、三停”,要反复练习。注意,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倒。
大动作能力训练(20个月)
足尖走路:继续训练小儿走路能力,如在地面上划一条S形曲线,让他用足尖走在线上,完成得好,给予奖励。
走“平衡木”:把长方形的8块砖放平,铺上15厘米宽的木板做成平衡木,让宝宝在上面行走。开始可扶手保护,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做“模拟操”:在唱的基础上,配合手臂及双腿动作。如儿歌“早晨空气真正好,宝宝练习跳一跳”, 念第一句时两臂上举左右摆动两次,唱第二句时两手叉腰双脚原地跳两次,训练边唱边跳。
大动作能力训练(21个月)
自如地走、跑、跳:与小儿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小儿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 :“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练习自如地走、跑、跳,以及作长距离走路。
走“平衡木”:继续练走“平衡木”,领着孩子一只手,让他在15公分宽的木板上走,或在“道牙”子上走 ,渐渐放手自己走。
上攀登架: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鼓励小儿从攀登架下往上爬,大人在一边保护。
骑“三轮车”:让小孩子自己骑小三轮,必要时可用小绳拉着,帮助他用力。逐渐练习使宝宝能独立骑“三轮车”往前走。
大动作能力训练(22个月)
玩球:继续玩球的游戏,让小孩学接抛球,大人站在小孩的对面,把球直接抛到他预备好的双手当中,反复练习后,增加抛球距离,锻炼小孩手臂抬高或略弯腰动作,将球接住。同时训练小孩能举手过肩的抛球动作,并比赛看谁投得远。
荡秋千:带小孩到儿童游乐园荡秋千,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 或坐在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跳高:练习跳跃动作。将10厘米高的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 ,要注意保护他。
跳远:带小孩去儿童游乐园,示范双足立定跳远,鼓励他学跳,与小朋友一同练习,边跳边说:“ 看谁跳得远?”
跳格子: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踢小球:与小孩一起玩球,拿小方凳当做球门,在距球门一米处示范踢球入门,鼓励宝宝学踢球入门 ,成功了,给奖励。
骑“三轮车”:在会骑“三轮车”的基础上,熟练骑三轮车技能:如会骑车走直路,会拐弯,遇到障碍物会停车等,以锻炼平衡及协调能力。
微信上复制过来的!
回复 &宝贝允贺&
19:57:26发表的
我家宝宝九个月了不会爬,只会原地打转,移动。
不错,收藏了
带孩子太多学问了
宝宝何时会走、跑、跳?附1-22个月宝宝训练清...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路锻炼穿什么鞋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