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手机发热热咋样会?

手机夏天发热怎么解决_百度知道
手机夏天发热怎么解决
提问者采纳
尽量放包包。因为手机的内部空间比较狭小,尤其是夏天,,而且普遍手机散热比较的差,这个不用解释太多了吧。处理器运行得越快?手机发烫的解决办法及原因2,如果发热太高、和其他的组件都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你的电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热,那建议你更换电池,它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内部空间狭小!果断把大游戏给卸了~但是。在物理构造方面:1,由于它们那过分紧密地设计也会导致手机发热的现象发生:这个原因很关键,CPU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当然就不能闲着,那就是不正常,电池无缘无故发热不是好现象?.单独放置安全地方握在手上或是放在口袋都会相互传热?3,如果手机不玩游戏还要手机干嘛?,小编了解发现一般游戏爱好者(CPU最快的时候)温度维持在43°~56°(双核)之间,如果在办公室的话一般都有空调.不玩超级大作。问题就是,没有不发热的,手机比一般紧密性要高。为了达到笔记本的小体积,都必须装载得非常紧密.尽量关闭后台常驻程序。手机发热解决方法。工作的朋友:只要是电器,如主板等等。耗电就是散热最根本的原因手机发热是怎么回事,它内部的组件。这个时候是手机明显感觉非常的烫手的时候了,绝对是电池内部出了问题,处理器手机发烫发热原因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分享的企鹅
夏日防手机过热 必学的手机保养技巧
炎炎夏日,每天出门就等于踏进酷热地狱,随便动两下就挥汗如雨,真的令人想足不出户、躲在家里吹冷气。不过你知道吗?受到热气煎熬的可不是你一个人,你的手机也一起受苦!手机不像人一样会自己排汗,所以在高温的夏天比较容易坏,也会跑得比较慢。现在就来看看在炎热的夏天该怎样保养手机!炎炎夏日,受到热气煎熬的可不是你一个人,你的手机也一起受苦!(图片来源/法新社)手机过热会发生什么事?1.手机跑得好慢处理器对温度很敏感。当周遭温度过高,处理器的运作也会变慢,因为当温度过高,处理器会自动减少电量,防止自己不要过热;此外,当手机温度过高,处理器也需要比平常更长的时间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手机运作时间拉长,也代表电力销耗更多。除了处理器之外,GPS 晶片、屏幕的背光源以及行动网络连线等都会产生热气,因此若这时开启更多应用程式,手机就会变得越来越热。不要只顾着自己消暑,也别忘了照顾好贴身的手机,别让他中暑休克啰!(图片来源/彭博社)2.一下就没电了夏天的高温容易造成手机电池损坏,而且充电速度也会变慢。当手机变热时,电池的控热系统为了能保持电池的安全,会自动减慢充电的速度,导致要充饱电需要花上更多时间。若电池的温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就有可能会发生「热失控」(thermal runaway),有可能会产生爆炸。去年12 月,一辆停放在美国波士顿机场的波音787 客机就是因为锂电池过热而起火。此外,若手机内部温度达到30℃以上,对电池是很大的伤害,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电池寿命缩短。高温除了对手机内部零件有很大的影响以外,对屏幕也是隐形的杀手!(图片来源/Twitter)3.小心高温 屏幕容易裂高温除了对手机内部零件有很大的影响以外,对屏幕也是隐形的杀手!手机屏幕的液晶在高温环境下会膨胀,可能造成屏幕出现裂痕。所以请记得,不要将手机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停好车之后也别忘了拿下车,免得手机在车内被烤坏了!别让手机中暑休克!1.避免在30℃以上的地方使用手机记住!你的手机不会自己排汗,在高温的地方使用手机,就算只是简单的操作,手机也无法顺利散热。特别要注意不要使用流量大的应用程式,如播放影片、玩游戏等,免得增加手机负荷。处理器对温度很敏感。当周遭温度过高,处理器的运作也会变慢。2.不要将手机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如同上面提到的,手机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屏幕就会受损,液晶屏幕画面颜色可能会因此不均匀,甚至可能被烧毁。另外,手机也不宜放置在45℃以上的密闭空间。夏天停在外面的车子内部温度就可能达到45℃以上,因此千万别将手机忘在车内。手机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屏幕就会受损。3.手机不要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跟手机黏TT?千万不要!如果手机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容易增加与汗水接触的可能性。汗水中有盐分,对手机的零组件也是一大伤害;且连接埠附近湿气重,充电时就容易短路。果手机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容易增加与汗水接触的可能性。(图片来源/The Guardian)4. 不要把手机拿去「急冻」!手机好热好热,拿去冰箱或冷气前「急冻」一下?千万不要这么做。手机内部高温,若突然接触到冷空气,会产生结露反应,跟把手机丢到水里没两样,很容易造成手机故障。手机好热好热,拿去冰箱或冷气前「急冻」一下?千万不要这么做。随着每天气温越来越高,不要只顾着自己消暑,也别忘了照顾好贴身的手机,别让他中暑休克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_wzzw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分享的企鹅
夏季太热不敢拿? 手机热成烫手山芋如何应对
手机发热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冬季我们还可以调侃发热的手机能拿来暖暖手,但是在像北京这么酷热的夏季,手机发热实在令人头疼,甚至有时手机热的无法用手去拿。那么手机究竟为何会散发如此多的热量?又是哪些地方发热情况尤为严重?我们给手机装上保护套会不会影响手机散热呢?又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手机过于发热呢?看过本文你就知道。首先手机是一种电子产品,是电子产品都会发热,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也是如此。不过由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发热量、散热效率,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很热,而那个一点都不热。手机发热量最大的是在处理器所处的位置,手机处理器是一个高度集成的SOC芯片,它里面不单单集成了CPU中央处理芯片,还集成了GPU图形处理芯片,还包括蓝牙、GPS、射频等一些列关键芯片模块,当这些芯片、模块在运作时都会散发出热量。比如玩游戏(CPU、GPU持续高负荷运作)、长时间打电话(通信、射频模块持续工作)。手机处理器里面包含诸多芯片,是发热第一大户手机发热另外一个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充电时,充电时手机发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发热处主要集中在电池、PCB板上,这时最好不要使用手机打电话、玩游戏、看视频,这样会导致电压不稳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长久下去也会损耗电池的寿命,在某些状态下这种行为还会增加电池爆炸的几率。手机充电时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目前手机发热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受制于内部空间狭小的原因,手机不能像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那样安装水冷或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只能够通过传到热量来进行被动散热,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采用金属材质的中框,除了好看外,导热效率也更高。向作者提问标签:手机在大致了解了手机的工作原理及方式之后,我们不妨从实际使用情况的角度来入手分析下手机的发热原因及情况,当然笔者在文章最开始要提出一个观点——热不代表不正常,不热不代表正常。其实手机散热能力的好坏我们要视实际的使用情况及环境来分析,不能仅凭感觉就来确定,比如采用大量金属材质或是金属外壳的手机来说,因为处理器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本身温度就会很高,而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强,所以热量也会更容易被传递到手机表面,同理虽然使用时会感觉较热,但金属机身的优点在于它同样能够更快速的散热。材质的导热性能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一些采用塑料外壳的机型则由于导热性能的原因即使长时间操作手机也不会感觉机身过于发烫。除此之外,周围的环境温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使用手机的温度感知,如果室外阳光很强或者温度很高都很不利于手机温度的降低,所以说即使这时候只是看看新闻、发发微信手机也可能会非常的烫手。StabilityTest可以看到设备CPU的核心温度事实上,在充电、看视频、玩游戏、跑分这几个状态下手机是最容易发热的,后面几项非常好解释因为这手机处理器负荷较大,而充电发热则是由于电源回路在运转时有电阻在工作,有电阻的存在又有电流那么发热肯定是必然的,所以说热并不可怕,只要在正常温度以下(通常会限定在60℃)都是正常的。而不热则不代表手机没有发热,很有可能是手机内部并没有散热的石墨贴片或者本身导热性能不好,这样让热量囤积在内部无法发散出来实际上反而会对手机造成一定伤害。在这里笔者向网友们推荐一个软件——StabilityTest,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处理器的核心的真实温度,并非手机表面温度,这样就能排除因为导热系数的问题无法判断手机温度是否过高。前面我们提到手机散热能力要依照不同使用环境来分析,手机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手机表面是一个散热的过程,但室外的环境温度则会对手机表面温度的下一步传导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它会影响到手机的散热表现。一般来说,有些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偏爱佩戴手机壳,认为这是对手机机身的保护,同时也能够起到装饰作用。那么不同材质的手机壳包裹在手机表面,是否会影响到手机的散热表现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测试。两次测试开始前,保证手机温度都在30摄氏度,确保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测试中使用的塑料手机壳(左)与硅胶手机壳(右)测试的环节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室内常温下我们先来测试一下手机的温度,以确保在佩戴不同材质手机壳测试前,手机本身的温度是相同的,不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影响。然后我们会通过同一款手机佩戴不同材质的手机壳来播放同一部45分钟的影片,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我们来测量一下这两款手机壳各自的温度,看看差异有多大。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手机壳分别是硅胶与塑料两种,因此在这里我们测试所用的手机壳也就是这两种材质。播放视频45分钟后,硅胶手机壳表面最高温度38.2摄氏度播放视频45分钟后,塑料手机壳表面最高温度34.5摄氏度从结果来看,虽然同样是包覆在手机表面的手机壳,但两种材质的手机壳在播放相同时长的视频之后,所测得的表面温度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室内有中央空调的缘故,环境温度不是太高,因此测的的手机壳表面温度也不是太夸张,但可以看到硅胶材质的手机壳相比塑料材质的手机壳仍然要高出大约4摄氏度,换句话说硅胶材质手机壳对于手机来说并不太利于散热。因此在夏天这个本来就不利于手机散热的季节,大家在使用手机时可以尽量不要佩戴手机壳,或者选择散热效果相对较好的塑料手机壳。作为一类电子产品,如果说想完全抑制智能手机的发热这显然并不现实,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让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至于过热,下面笔者就来告诉大家几个小点子吧。首先,尽量避免在充电的时候使用手机。如今智能手机的续航很成问题,不少手机早晨出门前还是100%电量,但下午还没下班已经低电量报警了,因此很多人不管白天晚上都将手机连接在充电器上。但其实大家留心就能发现,手机在充电的时候背部其实已经十分烫手了,如果在此时再进行上网、视频和游戏等操作,势必会加大手机的功耗,从而使发热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大家在手机充电之时最好静待其充电完毕即可。充电时操作手机很容易引发过热其次,尽量避免在信号不好的区域通话。我们知道,手机离基站越近,信号也就越好,手机产生的电磁波只需较小的功率就可以和基站建立联系,所以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小。反之,手机信号越差,手机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大,同时手机需要提升频率以搜索基站位置,这就导致了手机发热状况的加剧。因此,在通话之前最好看看当前的网络信号状况,不仅避免手机过热,也为了身体健康。通话前最好选择信号较好的地域第三,及时清理运行中的应用程序。我们知道安卓手机在打开应用后,除非在进程管理中停止程序或是关机,否则程序会一直在后台运行,占用内存空间,而频繁的寻址也会无形中增加功耗。因此,如果要避免手机出现过热的状况,最好时常关闭不必要的后台应用程序。总之,手机发热是十分正常的状况,消费者其实并不需要过分忧虑。但面对过热的状况,如果适当地掌握一些小技巧,还是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kindle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经验1093 米
在线时间24 小时
版本V7.5.4.1.MAACNDE
积分 1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9 积分
积分 1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V7.5.4.1.MAACNDE
大夏天的,大家的米5还带套套不,不带总感觉玻璃易碎啊,可是天气太热了,大家有啥好招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经验11893 米
在线时间1054 小时
解答组招募中,有意私信我~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135
MIUI版本6.7.4
楼主可以在官网上看看,我记得有一款套子自带有散热孔的哦~
长期招募中……
点击右侧()立即咨询
经验6092 米
在线时间24 小时
版本6.6.30
积分 73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4 积分
积分 73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4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23
MIUI版本6.6.30
不带套找心碎
经验2350 米
在线时间39 小时
积分 24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70 积分
积分 24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70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79
MIUI版本6.7.5
带着啊,裸奔太不安全了,而且手机又太滑。还是带着吧!
经验1588 米
在线时间11 小时
版本6.5.31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0 积分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0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83
MIUI版本6.5.31
支持板凳,,不带套,,我也心碎
经验317 米
在线时间51 小时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6.6.7
必须带套不然等着哭
经验376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6.6.30
积分 3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 积分
积分 3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6.6.30
不带,麻烦
在线时间0 小时
版本V7.5.4.0.MAACNDE
积分 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积分 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V7.5.4.0.MAACNDE
升级系统的时候会不会发热!
经验317 米
在线时间0 小时
版本V7.3.4.0.MAACNDD
积分 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积分 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V7.3.4.0.MAACNDD
纠结中,带套吧,会高烧怕爆炸。不带吧,鸡鸡很滑,又会摔碎
经验1093 米
在线时间24 小时
版本V7.5.4.1.MAACNDE
积分 1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9 积分
积分 1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9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MIUI版本V7.5.4.1.MAACNDE
对对对,就是这种赶脚
小米5发布会
参加小米5发布会直播页大转盘抽奖获得
MIUI 7纪念勋章
小米商城购买纪念勋章
论坛APP购买小米商品获得
参加流量购买活动
已关注微信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 8纪念勋章
MIUI 8纪念勋章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Copyright (C) 2016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在夏天,为什么古代人都不怕热?
夏天即将来临,空调就成了大家的救世主。首先,小编在此对空调发明者表示万分感激!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啪”的一下,全世界的空调都不能运作了,我们将要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这时,肯定会有人喊:“No Way!会热出人命啊!”()人,你们太娇弱了。古人们都是没有空调,也一样正常过日子。更何况,古代的衣服都是一层加一层,决不露肉的!也没见他们中暑脱水而亡……那是因为,他们有消暑好办法!
不敢想象,空调没被发明以前人是怎么活的?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8.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8.jpg
欧洲贵妇穿一层又一层的裙子,不热吗?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91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91J50CB0010.jpg
当我们想象古人的生活,最经常的方式是通过影视作品,它带给我们一个频繁想问的问题:那些在城堡里住着贵族少妇们,衣服裙子一层叠着一层,夏天这样穿不热吗?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9Q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9QK50CB0010.jpg
是的。很多时候这些衣物还是由羊毛、锦缎和丝绒等你看了都觉得热的材料制成的。棉花作为一种衣服布料,直到14世纪纺车引入欧洲后才真正流行。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1RAO2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AO250CB0010.jpg
实际上,在这些看上去厚重繁复的衣物下,人们身上穿的还有一层贴身的消暑利器——亚麻制打底衫(裙)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RB.jpg
http://img6./photo/-27/t_AQL1RB.jpg
亚麻可以吸收皮肤排出的水分并使之蒸发,产生凉快的感觉。棉花作为一种衣服布料,直到14世纪纺车引入欧洲后才真正流行。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BID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1RBID50CB0010.jpg
虽然她们的衣服厚重,但是衣领却捂得一点也不严实。这种低领设计除了代表着当时女性的一种时尚以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散热。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RBVG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BVG50CB0010.jpg
当热度不断升高的时候,这种衣领设计可以让女士优雅地把沾有香水的手帕涂抹在颈下胸上的区域,迅速降温。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RCR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CRL50CB0010.jpg
夸张大裙摆和宽袖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流出更多的空间让热空气快快散走。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DJL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DJL50CB0010.jpg
当然,在她们特别放松的时候,也可以是这样的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EQ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EQG50CB0010.jpg
没有空调?造雪山!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RFVT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FVT50CB0010.jpg
在没有空调的漫长历史中,古人降暑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RGK8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GK850CB0010.jpg
罗马皇帝埃拉加巴卢斯在夏天的时候曾从山上搞来一大堆雪,然后在自己住宅旁的花园里建了一座雪山。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HEB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HEB50CB0010.jpg
不过貌似效果不咋地。那个时候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嘲笑用新奇方法对抗暑气的做法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I6S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I6S50CB0010.jpg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讽刺“瘦弱的小年轻”宁愿吃雪来降暑,也不愿意像一个真正的罗马人一样承受酷热。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IU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IUK50CB0010.jpg
罗马人在这方面确实也挺爱折腾的。他们曾利用输水管系统把清凉的水从山区引到人口聚集的城区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RJL1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JL150CB0010.jpg
这些管道装在屋子的墙体之中,在冷却墙体的时候也进而降低室内温度。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KQ7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1RKQ750CB0010.jpg
这些用来引水的拱形高塔扔会在欧洲各地见到。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M6S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M6S50CB0010.jpg
与此同时,温度一升高,罗马人就喜欢洗澡,他们当中的土豪还会让奴隶拿着鸵鸟毛制成的扇子给自己扇上一整天。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MN7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MN750CB0010.jpg
在这点上,罗马人的会享受程度跟中国人比还就差了点。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N.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N.jpg
汉朝的能工巧匠研制出“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其取凉效果非常可观。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NT5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NT550CB0010.jpg
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在巨轮上安上七个叶片。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1ROVI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OVI50CB0010.jpg
一人摇动手柄,七个叶轮飞速旋转。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PM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PMV50CB0010.jpg
空气被搅动起来产生凉风。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RQ9B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Q9B50CB0010.jpg
当然这种大型设备也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皇家贵族才享用得了。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R0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R0O50CB0010.jpg
到了唐朝,特别会玩的唐玄宗给自己修了一座“凉殿”。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RI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RIM50CB0010.jpg
凉殿外有一座大风车,用宫中水渠的水带动大风车将水撩到房顶上。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SED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1RSED50CB0010.jpg
房顶上有个水槽,当水积满后,通过一个机关将屋顶水槽打开,水便会沿着房檐缓缓流下、源源不断,活生生一个人造“水帘洞”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T9B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1RT9B50CB0010.jpg
不仅清凉无比,还能坐在屋内赏风景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UJI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RUJI50CB0010.jpg
同时大风车转动带来的水汽既湿润还提供了自然风,充满了情趣和纯天然的味道。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RVEQ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1RVEQ50CB0010.jpg
哪里可以搞到冰?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RVU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RVUE50CB0010.jpg
这么爱玩又爱生活的古人,在炎炎夏日怎么会不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来一杯冰饮和冰激凌呢?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S14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S14L50CB0010.jpg
在冰箱发明以前,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S1GF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S1GF50CB0010.jpg
所以人们想出办法在冬天的时候把冰保存在城堡地下室里。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QL1S2DL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7/t_AQL1S2DL50CB0010.jpg
这些城堡里都有用石头做成的用来专门储存冰的容器,富有的人用这些冰块给自己的酒降温,放到宴会上饮用。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S2VU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S2VU50CB0010.jpg
没这个条件的人只能用湿布和草纤维包裹酒瓶达到喝冷饮的目的。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S3U2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1S3U250CB0010.jpg
中国的《诗经》中有一首叫《七月》的诗,讲到奴隶们在冬天去凿取冰块,供贵族享用:“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把冰块凿下来,藏到冰窖里去。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S4FG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1S4FG50CB0010.jpg
有钱的人们会专门买冰,在欧洲,冰大多从北欧的挪威运来,俄罗斯在涅瓦河沿途收集冰,而印度则从喜马拉雅获得冰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S5C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AQL1S5CQ50CB0010.jpg
这些冰被储存在一种叫“冰屋”的特殊建筑里,这些冰甚至可以达到数年不融化。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S60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S60P50CB0010.jpg
这些冰屋主要都由隔热度高的材料做成,始终让热量待在外面。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S6O1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S6O150CB0010.jpg
用冰屋保存冰这招还挺奏效,在缺乏水资源以及冰资源的伊朗,把冰用稻草或者木屑包裹好存进冰屋,常常可以保存到下一个冬天。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S7V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S7VH50CB0010.jpg
在制作降暑饮料上,古代外国人民的想象力也很丰富,丝毫不逊色我国的绿豆汤。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QL1S8TP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S8TP50CB0010.jpg
北非有一种口味清新的用绿茶、新鲜薄荷以及糖或蜂蜜制成的饮料。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S9H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S9HJ50CB0010.jpg
作为一种降暑的传统饮料,它的地位不一般,一般在大型活动上有一家中的男主人熬制,如果有人拒绝喝这种饮料,将被认为非常不礼貌。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QL1SAAR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7/t_AQL1SAAR50CB0010.jpg
而在欧洲,意大利人和巴勒斯坦人酷爱柠檬水和加了薄荷的柠檬水,波斯和希腊的人民则喜欢用糖或蜂蜜加上醋混合调制的夏季饮品。
http://img3./photo/-27/600x450_AQL1SB2H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AQL1SB2H50CB0010.jpg
这种又甜又酸的口感让嘴里感觉水润,而薄荷让喉咙变得凉凉的,都被认为是非常流行的降暑饮料。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QL1SBPJ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7/t_AQL1SBPJ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来源:壹读)除了以上的消暑大招,古人还有各种奇葩的消暑办法。而且都是你想不到的。在现代,蛇皮被用来做衣服皮包,而在古代他们用来消暑!这再次证明了人类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相关阅读:没有空调的古人竟然用蟒蛇皮来消暑?
1.扇子是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JD8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JD850CB0010.jpg
2.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又被称为“凉友”。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JEP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9/t_AQ03NJEP50CB0010.jpg
3.好文雅的名字。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JG9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JG950CB0010.jpg
4.扇子通常以鸟羽、竹制成。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JHR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9/t_AQ03NJHR50CB0010.jpg
5.唐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JJ1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JJ150CB0010.jpg
6.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诸葛亮就是典型代表。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JK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JKA50CB0010.jpg
7.汉代竹编的扇子,常见圆形或方形。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时,还要供多种不同型号的竹扇。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JLQ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JLQ50CB0010.jpg
8.扇子流行得非常快,唐朝时已比较普遍。据说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飒然成风,格外凉爽。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JNE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JNE50CB0010.jpg
9.除了扇风乘凉,扇子还演化出了不同的功用,比如用作仪仗的长柄大扇、美人用来遮面的团扇……它们或威武或娇媚,着实风情万种。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JP2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JP250CB0010.jpg
10.龙皮帘是用来隔在亭柱之间,以隔挡亭外滚滚热浪的一种帘子。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JRD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JRD50CB0010.jpg
11.唐大中年间,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孙宏进宫。二人刚落座,顿觉寒气逼人。其时,宣宗使人悬挂“龙皮”于亭中,所以可保持亭内凉温,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JT7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JT750CB0010.jpg
12.有人推测,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JUS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9/t_AQ03NJUS50CB0010.jpg
13.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与此道理相同,不过更为朴素便宜。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K0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0A50CB0010.jpg
14.簟即凉席。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K1S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K1S50CB0010.jpg
15.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3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3Q50CB0010.jpg
16.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袄,即便室外炎热如沸,也用不着扇子。语虽夸张,却可见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5D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K5D50CB0010.jpg
17.玉石之类为天然凉物,夏天可以作为倚身之物,除祛暑热。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K6Q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K6Q50CB0010.jpg
18.汉朝时,“凭玉几、倚玉凭”乃是帝王级的清暑享受。据说,汉武帝宠幸董偃,在未央宫清凉殿中,以画石为床,罩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为董偃度夏。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K.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K.jpg
19.汉成帝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受宠。赵合德所居的昭阳殿中,便备有玉几玉床,白象牙簟等,还赠给赵飞燕琥珀枕、云母屏风、琉璃屏风等,都是清凉之器。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KAK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KAK50CB0010.jpg
20.到了唐朝,人们还曾以石棋盘贴腹祛热。可见玉石解暑的习俗流传不绝。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KC6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KC650CB0010.jpg
21.嗯用玉石解暑也要有钱人家才用得起吧。
http://img2./photo/-19/600x450_AQ03NKDL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KDL50CB0010.jpg
22.瓷枕也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格外凉快。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F4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F450CB0010.jpg
23.据说清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GN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GN50CB0010.jpg
24.竹夫人是用青竹编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然后通风的东西。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KI8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I850CB0010.jpg
25.南方伏暑炎热,人或抱或枕之,可以依赖竹子的清凉、透气取得体感的凉爽,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有情味的清暑用具。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KK7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KK750CB0010.jpg
26.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大概与今天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不过人家就很文雅,从名字上看就知道了。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KM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MG50CB0010.jpg
27.除了这些易携带的小玩意儿,古人还有其他消暑的方法,在运用冰块降温方面玩得炉火纯青。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KO1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19/t_AQ03NKO150CB0010.jpg
28.用冰块降温的方法其实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PF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19/t_AQ03NKPF50CB0010.jpg
29.那时存放冰块的地方被称为“窟室”。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QV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KQV50CB0010.jpg
30.窟室是一间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http://img4./photo/-19/600x450_AQ03NKS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KSC50CB0010.jpg
31.跟今天人们下班后到冷气十足的夜店喝上两杯十分类似。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KTT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KTT50CB0010.jpg
32.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KVD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KVD50CB0010.jpg
33.果然皇家的待遇不一样。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L.jpg
http://img2./photo/-19/t_AQ03NL.jpg
34.唐代,长安城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也都纷纷建起“空调房”———“含凉殿”。
http://img6./photo/-19/600x450_AQ03NL2V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L2V50CB0010.jpg
35.含凉殿内有“扇车”,相当于今天的空调扇,只不过依靠的不是电能而是水能,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这种装置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了。
http://img3./photo/-19/600x450_AQ03NL.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L.jpg
36.宋朝的“空调房”已经开始考虑对空气的净化手段,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不但凉快,还能起到“清芬满殿”的效果。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L6N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L6N50CB0010.jpg
37.再到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http://img2./photo/-19/600x450_AQ03NL.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L.jpg
38.对了,清朝皇帝还有专用的避暑胜地——承德避暑山庄。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L9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9/t_AQ03NL9J50CB0010.jpg
39.莫名觉得好腻害。
http://img5./photo/-19/600x450_AQ03NLB7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9/t_AQ03NLB7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说完消暑,再来谈谈古人为什么不会被冷死呢?照理说,北方的冬天都是零下N度的,在没有暖气系统的情况下,古人是怎么取暖的?相关阅读:古代的人们都是怎么取暖的?
古人是怎么过冬的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卖炭老人冬日里衣着单薄、心忧炭贱的情景。
http://img6./photo/-09/600x450_AFHFVBVU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09/t_AFHFVBVU50CB0010.jpg
古人是怎么过冬的
白居易另一首诗《问刘十九》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描写的是当时相对富裕的人家,已经用上精致的手炉。
http://img2./photo/-09/600x450_AFHFVAB1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09/t_AFHFVAB150CB0010.jpg
穷人出门穿短褐 家里取暖用灶灰
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
http://img4./photo/-09/600x450_AFHFVC.jpg
http://img2./photo/-09/t_AFHFVC.jpg
穷人出门穿短褐 家里取暖用灶灰
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穷人在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http://img4./photo/-09/600x450_AFHFV8HL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AFHFV8HL50CB0010.jpg
穷人出门穿短褐 家里取暖用灶灰
贫穷百姓冬天大多是靠穿“褐”来御寒,褐是一种衣服的料子,属于麻制品,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用褐做的衣服既不能保暖又不美观。
http://img4./photo/-09/600x450_AFHFVA5N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09/t_AFHFVA5N50CB0010.jpg
穷人出门穿短褐 家里取暖用灶灰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即使这样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
http://img5./photo/-09/600x450_AFHFV8T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AFHFV8TM50CB0010.jpg
达官贵族过寒冬 爱穿狐裘和貂裘
唐宋时期,一些官员或富裕人家已经用上铜制手炉或者脚炉,手炉呈椭圆形,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宋代黄庭坚有首诗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http://img5./photo/-09/600x450_AFHFV9B9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09/t_AFHFV9B950CB0010.jpg
达官贵族过寒冬 爱穿狐裘和貂裘
明、清两代,在冬季大多烧柴炭取暖,一般人家都有炭盆。盆是铜或铁制成的,外面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者掉进其他东西。
http://img5./photo/-09/600x450_AFHFVB3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09/t_AFHFVB3U50CB0010.jpg
达官贵族过寒冬 爱穿狐裘和貂裘
裘是有钱人的冬装,裘即毛向外的皮衣,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但也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穿得起的至少也算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了。古人认为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用其做成的狐白裘非常珍贵。
http://img6./photo/-09/600x450_AFHFV9U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AFHFV9UG50CB0010.jpg
皇宫墙里建火道 堪比中央空调
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采取了更多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http://img6./photo/-09/600x450_AFHFV8O0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AFHFV8O050CB0010.jpg
古人是怎么过冬的
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http://img3./photo/-09/600x450_AFHFVCGA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09/t_AFHFVCGA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手机充电发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