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学生党在家闲着无聊给人写点剧本的?

顶点小说 - 无弹窗广告小说免费阅读 - 最好看的小说阅读网
文章总排行
文章月排行
文章周排行
致力打造全新体验的文学阅读旗舰站:全文字、无弹窗、免费阅读、第一时间最快更新···
可享受以下特权:
①:用户首次注册即可拥有10点积分.&& &&&&&&&&&&&&&&&②:每天登陆可获得3点积分.
③:享有收藏20本小说(积分越高收藏越多)、方便阅读.&&④:每次推荐小说和发表书评可分别获得2点积分.
欢迎大家多多帮忙宣传本站,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精品阅读,尽在 ···
言情·都市 / 龙城飞骑 “我不喜欢天才、大款、花心萝卜之类的称谓。”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某人振振有辞。
“如果可以的话,请叫我——发明...(06.29)
玄幻·奇幻 / 逐没 阎王判你三更死,我能保你过五更!  少年秦朗,偶得毒宗传承,以毒杀人,以毒救人,以毒追美,以一身旷绝古今的毒功行走...(03.01)
言情·都市 / 漫雨 一个大山里走出的绝世土鳖,一个享誉国内外的问题兵王!却接到上级的紧急任务,下地方保护当地明星企业美女老总,更让土鳖...(07.04)
言情·都市 / 带玉 (非第一人称)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无意间得到一瓶丹药,让他身怀数种异能。追校花,被校花追。清纯校花,傲娇校花,野辣校...(07.24)
武侠·仙侠 / 耳根 我若要有,天不可无。我若要无,天不许有!
这是一个起始于第八山与第九山之间的故事,一个“我命如妖欲封天”的世界...(06.30)
武侠·仙侠 / 我吃西红柿 一本小说,就是一个世界。
在《莽荒纪》这个世界里——
有为了生存,和天斗,和地斗,和妖斗的部落人们。
有...(04.10)
玄幻·奇幻 / 净无痕 九霄大陆,宗门林立,武道为尊,弱者庸碌,受人欺辱,强者一怒,血流成河。
武道皇者,更能俯瞰天地,傲笑河山,动则...(04.06)
武侠·仙侠 / 千头龙 将力量玄奥的神秘和辉煌发扬光大!!!!
有着威力无穷的木系玄奥:花开之力灰枯之力破甲丝之力!
一个地球小子,...(04.06)
文章日排行浙江民进_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唐正仙传略:悲欢皆从容&顺逆自平正
发布日期:&&&&阅读点击:34
唐正仙先生()
&“我这一辈子,有过欢乐,也有过痛苦。人生机缘际遇,真是难以逆料。不过,我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保持较平静的心态。我经常告诫自己,做人应该自信、自强;也经常告诫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因为是党培养了我。”
1921年10月7日,唐正仙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城长仙门(又称水门)内西市街96号。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其县城始建于唐代,东西长南北距离短。西市街长200米左右,商铺林立。地处西市街中段的“唐立源山货店”就是唐正仙父亲――唐炳顺开设的,两间门面,主要经营各类农具,外加洋钉、铁锅、铁丝、绳子,以及包粽子的箬壳等等。当年唐家祖先是从安徽歙县迁移到金华的。唐正仙祖父唐筱松、祖母叶氏,都是高寿,分别活到100岁和97岁。唐筱松在西市街小弄堂内创办过长山书院,拥有上万册书籍(日寇侵犯时被毁)。唐筱松膝下三子,唐炳顺是唐筱松的第二个孩子。唐正仙母亲名叶莲,识文断字。唐炳顺五个孩子,长子唐正廷,二子唐正辰,唐正仙排行老三,下面还有弟弟唐正涵,妹妹唐少仙。两姐妹名字中都含有“仙”字,或许与“长仙门”有关。唐炳顺除经营山货店外,在下叶(又名雅叶)还有300亩土地。因此,唐家在解放后被划为工商地主。
唐炳顺行善积德,不与人结怨。家里收租、管账等一切事务由唐正仙母亲来做。自正仙懂事起,唐母就对她灌输“三从四德”,教她读《女儿经》:“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母亲读一句,小正仙跟一句,天天读,天天记。母亲告诉正仙,生活要节俭,省下钱置田买屋就能过好日子。
1926年8月,6岁的小正仙被父母送入金华县立清波小学。两年后转入位于天长巷的金华成美女中附属小学。成美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学校选聘有资望教员来校执教,教师待遇优厚,学历多在大专以上。当时新建的校舍全为新式洋房,主建筑有四幢,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办公室、会议室、膳厅及师生宿舍,一应俱全。洋房之间开辟了大大小小的花圃,校园南面是大片操场。唐正仙转入成美女中附小,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十分新鲜。成美女学堂的设立,开创了金华学校专收女生的先例,对提倡女性自我解放,冲破“男儿读书,女孩家务”封建习俗产生较大影响。据说,当时女校学生多是权贵富绅女儿,娇宠如宝,故而女学堂对学生管理颇为严谨。成美女中规定:没有父母亲人接送,外地女生不得随意进出。校门挂“谢绝参观”牌子,另有刻写“军、警、宪、特不得擅自入内”的大铜牌。学校教学秩序井然,读书风气浓厚。唐正仙入学时,时任校长项美菊是金华安地项村人,当年由教会资助正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还未毕业就返校担任校长。她在成美中学任教33年,任校长21年,终身未婚,献身教育。
从西市街96号到天长巷,大约是半小时的路程,走得快一些,20分钟便可走到。这条上学路,唐正仙来来回回走了八年。学校只有圣诞节(12月25日)放假一天,唐正仙每日夹着书包脚步匆匆,沿街的商铺无心旁骛。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课业成绩展览会、一场游艺会演,还经常穿插各种学习竞赛等。唐正仙有一次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学校邀请县长亲自颁奖。学校教学重视英语,课时数与国语并重。校园内,师生、同学之间碰面以简短英语会话。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唐正仙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1933年,唐正仙小学毕业,1936年6月初中毕业。八年女校生活,对唐正仙的人生产生深刻影响的,是项校长为人清高、自食其力的气度。1951年,时任萧山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助产士的唐正仙,在其《土改后干部工作总结》里回忆青少年求学经历时说:“当时在我的脑子里就有一个愿望――和校长一样,不依赖别人,过独立的生活,宗教对我影响并不大。”
1998年10月18日,年近八旬的唐正仙参加母校百年庆典(学校改名为金华市第五中学),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校门的朝向没变,大片的操场依旧,但小洋房变成了四层高楼。透过树林,她看到操场左侧围墙外的天宁寺,其高高翘起的翼角、单檐歇山屋顶,依然如同当年。庆典会上,唐正仙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上,回忆当年参加长跑比赛还得过冠军,感觉光阴荏苒。当年同班读书的三十几位同学,只有寥寥几位和她一起参加校庆。那天下午,唐正仙和唐正涵一起去了金华西市街、小码头、通济桥、水门、日晖巷……免不了又是一番怀旧。
“不依赖家庭,过独立的生活”,是唐正仙自青少年开始便树立的愿望。为实现自己的追求,1936年8月,唐正仙考入位于杭州刀茅巷的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附设西医班,就读护士专业。
1937年5月,日寇侵入浙东,唐正仙随校迁至丽水等地。至7月,时局吃紧,迁至天竺的学校被炸,部分同学被炸伤,情况混乱,唐正仙只得离校返家。1937年12月至1939年3月,金华县城多次遭日机空袭,离家不远处的通济桥,十三个孔被炸掉三个孔。唐家人惊恐万分,举家去乡下躲难。逃难的日子里,母亲经常生病,她对正仙说,结婚是女孩子的唯一出路,学问再好,也得结婚。唐正仙本不想过早结婚,但她是个孝女,就依了母亲。
1939年春,唐正仙坐一顶红轿,穿一身淡雅旗袍,嫁到金华下吴村,丈夫名叫方x。婚前,她经同学介绍已与方x相识相知,当时方x在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读书。下吴村因地处东阳江流域的菱湖之下,美称雅湖村,后因与江东镇雅湖村同名,于上世纪70年代改村名为下吴村。据悉,村主祖方于宋朝咸v年间由金邑固塘(马头方)村迁入,方氏历代先祖俱秉承“耕读传家”风尚,族人勤耕好学之风盛行,名人秩事甚多。方x出生于1917年1月28日,7岁生母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1937年,方x在省立七中(今金华中学)毕业。是年,同济大学迁到金华招生,方x考取该校德文补习班,上课不到一个月,为逃避日军轰炸,同济大学迁到江西赣州。1938年夏,方x因身体原因没有随校去外地读书,而是回家休养。方x从小性格内向,不擅言辞和结交,不会奉承。唐正仙看中他忠厚老实、正直善良。新房设在一座清代风格的“回”字形二层建筑的底楼(二楼低矮,储藏谷子和柴草)。它是一座典型的浙中古民居,粉墙黛瓦的马头墙,雕梁画栋,所刻之物无论是头戴锦鸡翎饰品的戏台人物,还是公狮母狮,无不活灵活现。这房子在当时算得上是豪宅,朝北五间,朝南五间,中间是天井。天井的两头各有一条一米多宽的走廊,呈平行状态,分别通往东面和西面的晒场、弄堂,平行的两条走廊解放后被命名为“明堂弄”。
婚后,小夫妻俩感情很好,唐正仙对婆家人都好,一家人从来没闹过分家。体弱的方x本想在家里过过恬淡闲适的生活,但唐正仙鼓动方x继续求学。1939年秋,方x报考省立战时大学医学院(后改英士大学),被录取。方x自述:“当时我不想汽车洋房,亦不想飞黄腾达;自读医后,只求学点技术,只有人求我,我可以不求人,平平稳稳过日子算了,百事不管。”1940年春,战局时紧时松,敌机狂轰滥炸,方x心中不安,又因身体不佳,再次休学回家。无聊时他出去看戏或在家打牌。直至1941年秋,他回到英士大学。在校期间,因为班级集体参加国民党,他曾填过一张表,但未领党证,未缴党费,未参加过活动。
唐正仙的大女儿蒂蒂出生后不满周岁患丹毒夭折,这使本来就不安心待在家中的唐正仙毅然决然离家继续求学。1940年9月,浙江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在永康招生。当时规定,已婚不能再读护士科,20岁的唐正仙以历届毕业生身份应考助产科, 并随校到天台学习了一个学期。1941年,时局动荡不安,唐正仙休学一学期,同年8月,再去天台复学,后随校辗转迁到缙云、云和、景宁等县,最后来到泰顺县司前镇,逐步恢复上课。
逃难路上,日机狂轰滥炸,许多同学死于非命。唐正仙想:“什么时候有我们国家自己的飞机在头上飞,就可免受灾难,扬眉吐气了。”当时英士大学医学院院长王佶兼任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校长,两校同时南迁。王校长要求学生“安分守己,用功读书”,学校无政治气氛。唐正仙深感读书机会难得,于是勤奋学习,埋头于功课。1942年7月,在景宁,学校接省教育厅命令,途中解散,唐正仙不愿意回家,就跟随丈夫迁到泰顺司前。流浪一个多月,在同学赵梅玉介绍下,1942年9月至11月,唐正仙到驻景宁的财政部税警第三总团第十团医务所做了三个月司药,享受中尉级薪金。1942年12月,唐正仙到临海复学,至1943年春季,23岁的唐正仙以第一名成绩从浙江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助产科毕业。
“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这是常能听到的妇产科医生对自己行当的抱怨话。唐正仙从没有过这样的抱怨,因为她深感就业不易。
毕业后,经原校老师方祝康、方肖杰(时任英士大学教师)介绍,唐正仙来到云和的浙江省省会卫生事务所实习,任助产士。在那里,她眼见着许多鼠疫病人一个个死去,而单位负责人却总是跟着上级的小包车跑,一切工作让课长去应付,深感世道不公。1943年12月,她一是妊娠反应严重,二怕感染鼠疫,便在工作六个月后请长假去泰顺方x处休养。从1941年秋起,方x随着英士大学医学院一路南迁,最后迁到泰顺司前镇,度过三年。1944年5月13日, 大儿子方明出生。1945年日寇投降,医学院停办,方x又辗转到临海,在省立医专读完最后一年。侵华日军投降了,唐正仙十分兴奋,她感觉“一个新的中国就要在憧憬中发光了”。1945年9月,驻金华日军败撤,唐正仙在金华西市街行医,暂住母亲家。那时物价飞涨,美国货充斥城乡各个角落,问诊病人很少。唐正仙想不明白:抗战胜利了,中国人为什么还是一样的苦。年底,唐正仙回下吴村,春节后不久又回母家待产,1946年4月8日,二女儿方君出生。
1946年秋至1947年秋,在同班同学余秀英帮助下,唐正仙终于有了一份工作,她被征调到金华卫生院。因为该院刚设立,门可罗雀,她没做过什么实际工作。1947年6月3日,三女儿方平出生。1946年至1947年夏,方x赴金华医院实习。之后,有了大学文凭的方x却是回家待业。1947年秋到1948年秋,没什么实际工作的唐正仙在下吴村准备药械,给有需求的妇女接生并处理难产,但是收入仍极少。
1948年11月,方x终于有了工作机会,唐家一亲戚辞去龙游卫生院院长职务另谋高职,让方x去代理院长兼内科医师。闲着无聊的方x便走马上任,唐正仙跟着去做了药剂员。到龙游不久,金圆券崩溃,国共和谈决裂,反动派迫害人民日甚一日,民不聊生。唐正仙听医院同仁议论纷纷:“国民党要灭亡了,共产党要来了,共产党是要技术人员的。”唐正仙想:我们有技术,一定是在被用之列,自己不是国民党,没有反对共产党行为,不用怕。1949年龙游即将解放时,国民党县政府召开应变会要逃往乡下,他们想带个医生去,方x和同事都不愿去,县府嘱咐方x准备一些常用的内外科药械,共两箱。5月6日夜由两名武装人员挑走药械。(有清册登记,解放时办移交,而这后来成为方x的“罪名”。)1949年5月7日,龙游解放,他们夫妇俩果然都被留用,当时医院有一名助产士离职,唐正仙便改做助产士。解放军战士给了唐正仙很好的印象,她想,难怪共产党会胜利。
1949年10月4日,二儿子方成出生。1950年11月,唐正仙跟丈夫来到萧山卫生院工作,一直工作到1954年。在萧山卫生院,唐正仙看到党员同志经常帮助身边人共同进步,思想和行动上都起带头作用,不怕辛苦,开始对共产党产生新的认识,意识到共产党真正是一切为了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那段日子里,唐正仙兼任浙江省卫生厅委托代办的妇幼保健员训练班教学工作,同时还经常指导省卫校、杭州卫校的实习生。四年中,临床上遇到一般性的难题,唐正仙和科里的同志都设法自行解决,遇到特别的难题就请省妇女保健院刘天香院长来会诊。
刘天香是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浙江省妇产科学奠基人,浙江第一例剖腹产就是她做的。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刘院长在萧山卫生院的耐心指教给唐正仙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从事妇产科专业这条道路上,那时的唐正仙虽是初出茅庐,但她慈悲仁爱的天性和勤勉认真的禀赋,使她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和敬意,每当看到母子平安出院,她的心情就特别舒畅。
新中国成立初,约有200多万知识分子,其中高级知识分子约为10万人。他们爱国热情高,留在大陆迎解放,希冀投身建设新中国。但是因为从旧社会过来,他们不可避免也沾染了旧思想。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向3000余名高校教师做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他结合自身体会鼓励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这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起来。
1951年, 唐正仙在萧山参加土改学习。通过学习, 唐正仙认识到“剥削”的含义。解放初,唐正仙对分土地有看法,她认为土地是上代传下来的,或是花钱买来的,怎么会是“剥削”来的呢?通过学习,她懂得了土地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懂得了谁养活谁。认识到自己也是地主家庭的一员,是吸吮劳动人民血汗长大的“罪人”。唐正仙认为分土地,把土地还给贫雇农是正确的。她还认识到自己的那一点“医术”,也是从刮取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而来的,因而,她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唐正仙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拥护土改。为了“划清界线”,土改运动中,她不和方家、唐家的亲人发生联系。1951年底到1952年初,唐正仙又在绍兴专署干校参加了“镇反”学习,这是又一次政治教育。镇压反革命目的是为了肃清社会上国民党残余、特工及土匪势力,从而巩固新生的政权,并稳定社会秩序。通过“镇反”运动,唐正仙意识到自己1942年在税警团医务所工作,实际上是在为反动派镇压劳动人民“效劳”,做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应该主动“赎罪”。1952年,唐正仙在萧山还参加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段时间她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政治学习不努力,思想改造不彻底,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意识存在,有个人主义、技术观点等。
这场以“检讨会”的方式在中国大陆全方位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直至1952年秋才基本结束。这个过程,对当年的唐正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洗礼,她从“不依赖家庭,过独立的生活”而要学习一技之长,升华到要利用自己的医术好好为人民服务。此时的唐正仙心胸更开阔,视野更高远。
唐正仙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很强,凡是分配的工作总是埋头去干,从不推却。1953年7月9日,最小的孩子方晓出生了。虽然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但孩子并没成为唐正仙做好工作的绊脚石。天道酬勤,1954年3月,因为工作出色,她被选拔到浙江医学院妇产科医师专修班学习。唐正仙做梦都没想到自己34岁了还能上大学,经历过青年求学时的不易,她从心底里感激新社会,感谢共产党给了她进修提高的机会。
“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首先要看这个学校的教师质量。根据唐正仙同时代人回忆,当年学校有寄生虫病权威洪式闾院长和李茂之教务长;有三位一级教授:王仲侨、王季午、朱恒璧;还有包括刘天香教授在内的众多学科精英。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步入医学院殿堂的学子,五年中可在上述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系统学习40多门课程。唐正仙第一学年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放射学等13门课程,第二学年学习妇产科学、小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花柳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手术等9门,加起来共22门课程。因为深感这次读书不易,她十分珍惜,请母亲到萧山照顾五个孩子,自己则在学校里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在浩如烟海的医学领域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她还抽出时间与学员们一起进行妇产科实习。
1954年春始,唐正仙在门诊、产房(待产室和手术室)、产后休息室分别进行妇科检查及病历采集方法的实习。她记录每一病员的名字及病情,和学员们一起听戴医师讲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治疗,听范美英讲产前出血,听专家讲解产后感染、娠毒血症、内外倒转、臀位牵引术、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痛经等科目。
1956年1月3日起,唐正仙开始在省妇女保健院实习,刘天香正式成为了唐正仙的老师。两个月的时间里,唐正仙在刘天香院长和其他医师的指导下,多次处理难产及危重病人,学会了多种妇科疑难杂症应对措施,并把刘院长精湛的“外倒转术”一举拿下。
期末临近,唐正仙以总平均成绩88.96的高分获得毕业文凭,其中毕业考试科目妇产科学、外科学、内科学三门,考分分别为90、80和99。浙江医学院的进修学习,为唐正仙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一直精心保存着在这一阶段学习时的教科书和上课笔记,时时翻阅。唐正仙走出浙江医学院校门时,最大的孩子方明已有13岁,最小的孩子方晓4岁,他们在外婆的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经历过思想洗礼和专业精造,这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力量,她渴望尽早回到工作中去,迈开人生新的征程。
1956年4月,唐正仙被分配到位于宁波市广济街56号的省立宁波助产学校,任妇产科教师,同时带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从那时起,唐正仙从一名医务工作者,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教师,她为自己能为新中国培养新一代医务工作者感到非常荣幸。她认真执教,各方面都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她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也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
宁波助产学校前身是1925年1月创办的宁波私立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2年与浙江省宁波医院医事技术学校合并为浙江省宁波卫生学校。此后,校名不断更换。“大跃进”年代,学校办起了医专、医学院。全校师生投入到除害灭病、大办钢铁、勤工俭学的热潮中。当时学校把教研组设在医院里。唐正仙担任妇产科的教研组长,平时除了授课外,其余的临床教学活动均在医院进行。
1959年,她积极报名下乡参加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性病等除害灭病工作,因感染血吸虫病而住院。家里无人照顾,唐正仙又让母亲从金华赶到宁波。1960年起,她担任校临床科、大外科、妇儿科教研组长。1960年至1966年,她兼任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负责医师,被誉为“宁波妇科三把刀”之一。
1961年,唐正仙下乡参加防治浮肿病、妇女病、小儿营养不良症“三病防治”工作。为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妇产科教学中的闭经、子宫脱垂等内容都到农村去上。唐正仙一边潜心教书育人,一边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只要接到电话,再偏僻的乡村,她也乘上救护车赶去。平时在家只要听到救护车打四次铃驶进医院(妇产科病人),半夜里她也会立刻披衣奔向医院。
1962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准备粉碎蒋军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在宁波百姓中流传着“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的消息,人心惶惶。为防止“阶级敌人” 互相串联, 这年, 唐母被遣送回金华。1963年,母亲叶莲在金华去世,享年75岁。为了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唐正仙没有赴金华奔丧。唐正涵来宁波,带来几件母亲生前的衣服。捧着母亲的旧衣,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好,坚强的唐正仙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1966年3月,宁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蔓延,学校紧急组成宁波地区第三批医疗队。唐正仙带着五名学生去宁海县梅林公社卫生所,在发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硬是与学生共同奋斗了一个多月。她对工作的耐心细致和专业技术的高超水平大大激发了五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预防流脑,学生们去给群众进行药物喷喉。有一次碰到一个难缠的人,非要他们中的一个女同学唱支歌后才肯喷喉。那个女生爽快地唱了起来,结果引起其他人仿效,喷喉进度反而慢了。唐正仙知道后严肃地给予了批评,她告诉学生,遇到这种情况要学会耐心解释,宣传药物喷喉的重要性,不能迎合个别人的要求,她强调“女生尤其要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公社化时期,农民收入较低。部分群众看病没带足够的钱,唐正仙常会先行垫付。一些病人出院后,心存感激,送来鸡蛋,唐正仙坚决拒收,但有时会出钱把鸡蛋买下,然后叫厨工蒸熟分给学生吃。在学生眼里,唐正仙既是一位知识丰富的导师,又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家长。
1977年,曾随唐正仙一起赴宁海梅林工作的学生张发达上门求医,他的妻子孕检提示胎儿横位,一段时间的纠治没有效果。那天,唐正仙热情地把他俩领到家里,在自己的卧铺上为张妻做了胎儿转位术,即“外倒转术”,然后用两条大毛巾固定住,避免了剖腹产。张发达买了几斤猪肉送给唐正仙,但不出三天,收到唐正仙寄来的一封信,信内夹带着3元5角邮票,就这样把买肉的钱给退了回去。
身为教师,唐正仙兢兢业业,曾主编了浙江省应用中等医药学校教材《妇产科学》,后来又参加全国中等医药学校教材《妇产科学》及教学大纲的审订,并培养了一大批妇产、助产医士,指导、带教了一批临床妇产医师。她对学生的关爱也让学生们在学成后时刻惦记着她。1996年,已经升为主任医师的学生倪爱宝带着女儿一起到宁波市海曙区柳汀新村探望唐正仙。1999年,朱水娣、李曦等八位学生相约从舟山、玉环、象山、台州、宁海、杭州等地赶到宁波,在江东华东饭店设宴给唐正仙过生日。2000年,听说唐正仙患了中风,学生沈依恩、诸葛淑媛、魏萼芬、周文香纷纷来探望,她们为唐正仙拍照留影。学生们都这么有心,唐正仙真正感到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
唐正仙一生坚定信奉人道主义,恪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上世纪80年代,唐正仙任宁波市地区医院妇产科主任,她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细心指导年轻医生,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唐正仙被中华医学会宁波分会评为有重要贡献的老专家;1992年被聘为“宁波市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委会”委员;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医疗卫生系统,只有长期工作在防病、治病等工作第一线,医术高超,多次成功地治愈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社会影响大,业绩为同行所公认的专家,才能享受当时每月200元的津贴。
只要是病人需要,唐正仙总是“时刻准备着”。
1964年1月,宁波第一医院消化科医生朱明霞在本院待产,羊水已破,但24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是生不下来,情况很危急。闻讯而来的唐正仙为朱明霞成功做了剖腹产手术,产下一健康女婴。
上世纪70年代,有一天卫校领导突然要求唐正仙去宁海,说接到宁海人民医院电话,她们在动子宫肌瘤手术中遇到了难题,肌瘤摘不下来,病人危在旦夕。她听到消息,立即跳上救护车去抢救。在她的努力下,肌瘤终于被成功切除了,装了满满一铅桶,病人转危为安。
1989年,女职工江国英因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找唐正仙看病。江女士痛述,这个病她是1972年因计划生育做流产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十多年来,病情反复发作,倒血严重,多次住院,找过名中医,但都无济于事。唐正仙深表同情,她对江女士说,你才41岁,还年轻,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很危险。唐正仙自己早就不上手术台了,她为江女士推荐了本院妇科主任医生朱云霞。怕江国英担心,手术时唐正仙始终陪护在江女士身边。做完手术后,唐正仙抚摸着江国英的脸,轻轻告诉她:“朱医生手术动得很好,你放心,闭上眼睛睡一觉吧。”在唐正仙的安慰下,江女士真的睡着了。此后,江女士倒血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唐正仙殷切关心病人,病人把她视作“母亲”。
1984年秋天,37901部队干部彭安珍被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失血严重,身体每况愈下。当时正值人生事业高峰期,疾病几乎要夺去她为部队工作的机会,组织上也为她十分担忧。她四处求医无着。1985年秋,经战友介绍,她找到了唐正仙。唐正仙得知她是孤身一人在宁波后,非常同情,于1986年正月初五亲自安排她入住宁波市妇儿医院,又安排两名主治医师为她成功进行了手术。那天,唐正仙从会议中抽出身来,赶到她的病床边,给她看了切下的两个鸡蛋大小的肌瘤,告诉她手术很成功。之后,唐正仙还让女儿方平、儿子方成给她送去饺子和营养品等。彭安珍因病痛得到唐正仙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令她和爱人、女儿都感动万分。彭安珍(她自己母亲1984年秋去世)动情地叫唐正仙为“妈”,让女儿叫唐正仙为“外婆”,而唐正仙的儿女们也把彭安珍当作亲人。彭安珍多次到医院去看唐正仙,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彭安珍在医院陪唐正仙值班,在工作中度过新年。彭安珍发现她病号特别多,为了给病人看病,唐正仙一个上午“滴水未进”。“水”在六大营养元素中排在首位,重视养生的人即使外出也随身带着水杯,但唐正仙没有随带水杯的习惯,即便在单位,忙碌起来她也常常忘记喝水。
唐正仙医术水平在彭安珍的部队里一传十,十传百,有需要的病人纷纷前来请唐正仙诊治。一位部队家属一直习惯性流产,毫无办法,经过唐正仙亲手指导治疗,卧床9个月,生下一个大胖儿子。彭安珍二女儿参加高考时,每天吃住在唐正仙老师家,当时,唐正仙三代同住,房子不大,但依然予以照顾。彭的二女儿毕业后,有段时间就借住在唐正仙广济街旧居。唐正仙患癌症住院后,彭安珍经常去探望。彭安珍是共产党员,但她从唐正仙身上学到很多。
唐正仙善待病人,从不接受病人红包。早些年,一次门诊时有人塞给她100元,给当场退了回去。唐正仙习惯给病人开便宜药。她好几次对儿女们说:“用药关键是对症,同类型的药只要能达效,你给病人用廉价药,一样治病,还能减轻病人负担。”看到病人配药钱不够,唐正仙常自掏腰包,5元、10元,或借或送,病人感激不尽。唐正仙担任《宁波医学》刊物编委,这是中华医学会宁波分会和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一家权威性刊物。唐正仙经常为同行修改论文稿。有医生为表达谢意,在她生日那天送给她200元,也被她退了回去。
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大夫曾说:“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唐正仙老师也是如此。1997年12月11日,唐正仙参加宁波市政协之友联谊会组织的北仑大榭岛考察活动。回来时,在离宁波市区约60公里处,同行的张利一发现帽子丢了,叫停车,谢智仪去捡,但返回时车门未关好,车子转弯时,李传孝突然掉下车去,后脑着地,耳孔出血,生命迹象全无。唐正仙赶紧下车,顾不得年老体衰,双膝跪地为老李做起胸外心脏按摩来。足足做了十分钟,老李逐渐好起来,唐正仙跪得膝盖骨生痛,在他人搀扶下才慢慢站起身。之后,老李被送到宁波李惠利医院急救室,病情缓和了,她很高兴。
1995年5月,唐正仙查出肾功能不好。6月1日她接到通知,又抱病去参加义诊活动,看了29个病人。1998年6月,妇儿医院考虑到唐正仙年纪大了,让她从6月中旬开始,改每天上午上班为每周上两个半日班,然医者仁心仁术,唐正仙做惯了,歇下来反而感到极无聊。1999年6月11日,唐正仙上午门诊,下午又代于医生门诊。回家后,她算了一下5月份的门诊量,一个月共421个,大大超出往常,但是唐正仙很开心。她觉得只有工作,活着才有价值。
1980年10月,唐正仙调到宁波市地区医院任妇产科主任。1982年11月,唐正仙由林光胄和李天助介绍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林光胄同志1935年出生,1981年从宁波卫校调入宁波地区医院任外科医生,与唐正仙是同事。他在宁波卫校黄麟祥老师介绍下已于1982年6月加入民进。李天助时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省政协常委。他又怎么会成为唐正仙的入会介绍人呢?
1982年夏,李天助在省委统战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遇见民革浙江省委会常委的唐乙凡,对他说:“省民进将在宁波成立地方组织,要发展一批会员,你可否推荐合适人员?”李老是浙江省运动医学会会长,唐乙凡是浙医大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两人早就认识。唐乙凡当即推荐了自己的姑妈唐正仙。那年下半年,李老遇到来杭出差的唐正仙,马上动员她加入民进。后来,刘天香教授也动员唐正仙加入民进。在两位前辈的鼓动下,唐正仙便答应下来,回甬之后,她就去找林光胄索取入会申请表。同年11月15日,唐正仙的入会表格由林光胄直接邮寄给省民进。12月20日,黄麟祥得到省民进吴畏函,得知唐正仙、应礼德已批准入会。
唐正仙入会后,即刻动员弟弟――浙江纺校的唐正涵老师也加入到民进队伍。之后,唐正仙也陆续介绍同志入会,但数量不多,因为她十分尊重个人意愿,绝不勉强。1983年,唐正仙到宁波十四中学找党支部书记徐鹤琴,希望他能同意该校童畹春老师加入民进组织,她说自己年老了,民进组织得后继有人。童畹春1955年北师大毕业,很有才华。但徐书记说,童已提交入党申请,唐正仙便不再做动员工作。有时遇上本人同意入会,但单位领导不同意的情况,唐正仙也不勉强。宁波江东区妇女保健站站长严力平是唐正仙的同学,她是唐正仙介绍入会的,但唐正仙差一点放弃。那年,唐正仙先去找了严力平的领导,领导说:“严力平是我党培养对象,你不能动员她入会。”后来严力平自己去找领导,表明自己加入民进的坚定决心,单位这才同意。
随着党的统战政策逐步深入人心,民主党派是进步政治组织,是党的忠实助手的理念为人们所接受,慢慢地,会员发展工作就有了很大起色。在宁波市委统战部和各单位党组织支持下,至1983年3月30日,宁波已有民进会员24名,最大年龄68岁,最小32岁,其中教育界17人、文艺界4人、医卫界2人、经济界1人。
1982年12月20日,黄麟祥收到民进省委会汇来的200元现金,作为民进成立宁波地方组织的办公经费。从那天起,尽快筹建民进宁波地方组织就成为在甬会员的共同愿望。成立地方组织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知名人士挂帅,二是会员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当时,第二个条件已经具备了,关键是要寻找有代表性的“挂帅人物”了。由谁来挂帅,关系到宁波民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关系到组织今后的发展,兹事体大。这个人选,必须民进省委会、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及会内外方方面面都能接受,协商工作很不容易,方案也几经变化。
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决定由民进省委会出面动员唐正仙出任民进宁波市筹委会主任。唐正仙起初不愿接受。为了说服她,省委会的吴畏与刘天香、李天助等商量,请刘天香由省委会机关的郭锦春陪同专程前往宁波做工作。之所以让刘天香和郭锦春一起到宁波做唐正仙的思想工作,是考虑到刘与唐有师生关系,而唐与郭又同是金华人,有这一层关系大家比较亲切,容易做工作。
1983年春夏之交,刘天香副主委到宁波后,找唐正仙谈话,说明做好民主党派工作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希望唐正仙服从大局、服从组织,能勇敢“出山举旗”。唐正仙从内心深处敬佩自己的老师,因为刘天香在妇产科的手术台上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出现一例误诊,这在没有现代化诊疗设备的年代里实在难能可贵。唐正仙在“文革”前有过一次误诊的深刻教训――位腹痛晕倒的病人自述有月经,唐正仙便将妊娠子宫误诊为子宫肌瘤,尽管病人手术后平安出院了,但在“小四清”运动中,唐被记过处分了。唐正仙一生献身于妇产医学,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行政管理和党派工作经验,所以之前不敢贸然答应,但刘老师的劝导打消了她的顾虑,既然组织需要,个人必须服从。敢于担当,接受组织的挑选,是唐正仙性格上的最大亮点,也是她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宁波市委统战部根据省民进反馈的意见,对唐正仙作进一步考察。1983年7月5日,宁波市委统战部朱永生、陈金水两位同志来到宁波地区医院征求党委意见,医院党委表示大力支持唐正仙出任民进领导。朱、陈两位同志又来到唐正仙家,当面征询唐正仙本人意见。
7月20日,市委统战部向中共宁波市委报告,唐正仙是比较合适的民进宁波市筹委会主要负责人的人选,报批获同意。1983年9月15日至16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宁波市筹委会成立大会举行,63岁的唐正仙出任民进宁波市筹委会主任委员。
1983年9月16日,《宁波日报》头版报道了民进宁波市筹委会成立的消息,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黄建英在成立会上讲话,她希望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和“大团结,大统一”的号召,为宁波市“两个文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从这一天起,唐正仙这位业务型专家,走上了会务缠身的政坛。前路也许漫漫,但既然已经选择,她就准备勇敢去经历。
宁波民进地方组织成立初期亟待要做好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会员的政治素质,搞好组织建设;二是发挥会员特长,开展各种活动,为“四化”建设服务;三是贯彻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继续积极慎重地发展新会员,更好地发挥民进组织的作用(见1983年9月15日唐正仙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宁波市筹委会筹备工作报告》)。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地位的突显,宁波民进地方组织的主要工作在原先基础上,又增加了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重视统战理论研究。
1984年4月14日,唐正仙主持召开宁波民进筹委会办公会议,商讨成立11个支部及支部负责人的候选人名单。那时,宁波已有近50名民进会员,成员主要分散在各中学。宁波二中、三中、六中、八中、十一中、十四中、十五中、十八中、师范附小、万信纱厂、卫校等成为了第一批成立的民进基层支部。
1984年10月起,时任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陈守义同志增补为民进宁波市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从此,唐正仙身边多了一位得力助手。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期,民进宁波市级组织正式成立。1985年2月28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宁波市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选举唐正仙担任民进宁波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此前,在1984年3月29日,经政协宁波市八届二次会议,唐正仙已被增选为宁波市政协常委。1985年3月27日,在政协宁波市八届三次会议上,唐正仙被增选为政协宁波市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后连任政协宁波市九届委员会副主席至1993年4月。1988年1月起,唐正仙历任政协浙江省第六、七届委员。
唐正仙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任主委期间,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竭尽全力,既做好本职工作,又带领民进宁波市委会和民进会员们,在中共领导下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民进市委会主要领导同志积极参加中共宁波市委、市府召开的双月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协商对话等,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人事安排、施政建设等进行政治协商。在唐主委的领导下,民进市委会多次以党派名义展开调查研究,积极发挥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群体智慧,撰写调研报告。市委会充实和调整统战理论研讨小组,就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召开研讨会。
唐正仙本人任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期间,经常参加市委、市府等召开的民主党派干部座谈会。同时,作为省、市两级的政协委员,她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会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从1986年至1997年,她撰写的省、市两级政协提案至少在25件以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十分关注事关百姓健康的问题,例如,1988年1月26日,她在政协浙江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的提案。在日常工作中,唐正仙发现很多病人来自乡镇企业,因为室内空气和环境污染,这些农民工患上了多种职业病,既影响到本人健康,也影响工矿企业的生产。为此,她提出加强职业病防治措施,在全省成立职业病防治中心,担负研究和指导全省各地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全省职业病防治网络,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提案引起浙江省卫生厅的重视。围绕“百姓健康”的相关提案还有很多,例如1987年3月提出的《增设公共汽车停靠站及妇儿医院始发站以便群众就医》,1989年3月提出的《取缔无证行医售药、乱贴医药广告,以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保持市容整洁》和《对性病应集中治疗,以防止蔓延,并加强对患者教育》,1990年3月提出的《狠抓狂犬病的预防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1992年3月提出的《关于要求省政府成立初级卫生保健领导机构并落实编制经费的提案》等,她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采纳。
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她还关注下一代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问题。1991年1月12日,唐正仙率民进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十人,到宁波十五中学、十八中学视察,听取办学经费、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生素质等情况反映。在当年2月下旬召开的政协宁波市九届四次会议上,她做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城市职业高中》的大会发言,后来形成民进市委会的集体提案,部分意见和建议被宁波市政府采纳。1995年政协浙江省七届三次大会期间,她提出《关于发展宁波高等教育的几点意见》。另外,她还吸收民进会员中的意见和建议,提交过《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台胞的接待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应重视玉米生产》等提案。
有一年,宁波市市长张蔚文和公安局局长郑杰民到唐正仙家慰问。他们问唐正仙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亲戚朋友提醒她,趁机可以提些个人要求,但她只提出能否在市区柳汀立交桥下的人行道上(即柳汀街)做斑马条记号的意见,因为那儿是事故多发地段。1997年3月份,唐正仙上班路上就在那里被车子撞伤,在家躺了一个多月。上午刚提了意见,下午这个地方就画上了斑马条。这件事使唐正仙十分感动。
作为一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唐正仙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多年来,她一直认真履职,发挥作用。1989年3月15日,是政协宁波市九届二次会议的报到日,唐正仙一早去宁波市政府第一招待所报到。《宁波日报》记者请唐正仙谈谈历年来参加政协会议的体会,她说:“自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我市党政领导对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日益重视,能定时向委员们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使委员们有政可参,有政可议,大大提高了参加政治协商的积极性。”这是唐正仙的真心话。
1984年,宁波市地区医院改名明州医院,同年7月26日唐正仙任新调整后的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6月1日后,该院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儿科、宁波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整合组建为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为会务工作繁忙,为服从大局,唐正仙退下妇产科主任岗位,去门诊部上班。她识大体、讲纪律,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在原宁波市妇儿医院党委书记陈秉方眼里,她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参政议政,善于提合理化建议,多年任妇儿医院职代会主席团成员,为医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做出贡献。
二、在医院发展民进会员,积极稳妥,注重高层次、高素质,在政治风波中,医院的民进会员均无过激言行,不信谣,不传谣。
三、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疑难危重病人抢救中,敢于承担风险,有一分希望,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四、角色意识强。身为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宁波市主委,系省管干部、市级领导,但她在医院从不以市领导自居,只要有空,坚持坐门诊看病人,不失老专家本色。
五、组织纪律观念相当强,凡是要脱产去省、市开会,调查研究,都事先自觉地来院党委请假,事后还会简单报告开会及调研情况,从不含糊。
从青少年时代起,唐正仙就已怀着独立生活的理想,开始孜孜以求得“一技之长”的生存之道。战乱、多子,都没能把她拉回到家里去只尽一个女人的本分。家有亲人,是温馨的港湾,是落脚点,是庇护所,但对于事业心很强的她来说,家不是她唯一的“阵地”。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医术在党的培养下得以提升,而不断学习和思想改造,使她从追求个人生存之道,转变为听党话,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能力造福社会。
唐正仙在《是党培养了我》一文中阐述:“我这一辈子,有过欢乐,也有过痛苦。人生机缘际遇,真是难以逆料。不过,我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保持较平静的心态。我经常告诫自己,做人应该自信、自强;也经常告诫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因为是党培养了我。”抱定这样的信念,她悲欢从容,顺逆平静,一生行为端正,心洁而坦荡。
1955年,唐正仙搬到宁波市广济街23号,和对门邻居毕龙闺友善相处近30年。毕女士比唐正仙小6岁,她发现唐正仙很少有空闲,休息日也不例外,冲着名气来家里找她的孕妇很多。不管是谁介绍来的,唐正仙都热情接待,义务看病。“文革”期间,毕女士脚扭伤躺在床上,情绪不好,唐正仙每天下班后总要到她的卧室去开导安慰,用聊天的方法排解她的寂寞和焦虑。1968年下半年,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暗了,唐正仙下班来到毕女士床前,对她说:“邵师母,明天开始我不能陪你说话了,因为从明天起,我要挂黑牌在校门口示众,也不准随便串门走动。”“不过,”唐正仙肯定地说,“以后他们(指学校“造反派”)还是得叫我唐老师。”在这样的逆境中,她仍有着强烈的自信,显示出为人的刚正、性格上的乐观豁达和对党的无限信任。
与50年代的思想改造运动相比,“文革”的风暴不仅摧残人性,还使人性丑恶的一面大肆泛滥。那时期,站在手术台前的唐正仙心理压力巨大,深恐出错被戴上“阶级报复”的帽子。这样的恐惧心理,直至“文革”结束后才慢慢消除。
担任宁波市民进主委后,随着会员队伍的日益庞大,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唐正仙肩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工作越来越忙碌,但她从未放松自己的学习。1988年4月至1993年5月,唐正仙任政协宁波市九届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她不仅自己注重学习,还带领政协委员、民进会员一起学习。1988年底,宁波的民进会员已增至280余人,不少新会员对会宗旨缺乏认识,为此,1989年4月10日,民进宁波市委会发出《关于认真学习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的通知》,要求新会员学习会史、会章,提高素质,增强政党观念和对组织的凝聚力。当党中央作出关于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决策后,民进市委会又及时召开了清除精神污染座谈会,还组织会员学习《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等。
作为民进宁波市委会主委,唐正仙经常在主席台上发言,她的发言多以“坚持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优良传统”为基本内容:一是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三是坚持立会为公。在重大的政治风浪面前,唐正仙站在第一线,亲自做工作。1989年6月16日,唐正仙应邀出席了由中共宁波市委召开的学习邓小平讲话座谈会,她在会上表态,坚决拥护邓小平讲话,为稳定宁波、振兴宁波做贡献。1989年7月,民进市委会举办暑期骨干学习班,唐正仙传达了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及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7月17日,在民进宁波市委会召开“欢迎新会员”大会上,唐正仙结合刚刚发生的政治风波,谈了自己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的体会。她说,我们要相信党中央有决心能从整治腐败入手,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她告诫新会员: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站稳脚跟;二要相信党的统战政策不会变,江泽民同志已经重申了要加强多党合作,民进同志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三要教育好下一代,因为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这是一位经历过政治劫难的老人发自肺腑的忠告,她的话语重心长,让在场的新会员们深深感受到民进领导对会员的关怀爱护,深受教育。在整个政治风波时期,广大会员人人坚守岗位,没有一个人参加游行,有的还写信给读大学的子女,规劝他们不要参加游行、静坐、绝食等过激活动。
1989年底,中央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提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为更好理解《意见》,民进宁波市委会多次组织学习,帮助会员提高认识,能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这一年,民进宁波市委会举行了13次常委会、5次市委全体委员会议,各举办一期骨干培训班和新会员学习班,召开十余次座谈会。
唐正仙自述:“在宁波工作的四十余年中,我有过一些成就,也遭受过许多挫折,但我自始至终相信党,所以才度过了生活中最困难的时期,放下包袱,始终积极地为党工作。”
唐正仙的本职工作和会务、社会工作都很忙,但她总是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担任民进宁波市委会主委后,每逢出席重要会议,唐正仙都要物色一下衣服,烫一烫头发,让疲惫的自己显得精神焕发些。
作为宁波民进的领头人,唐正仙在各方面都以身作则,无论是参政议政,还是自身建设,她都尽力做好。在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上,也都尽力参与。1986年7月30日至8月4日,民进浙江省委会组织慰问团赴舟山83351部队开展拥军服务活动,唐正仙当时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但依然和年轻同志一起加入慰问团,为部队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还到干休所为老干部治病。她曾为宁波市教育基金会、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金华五中等单位捐款,参与了众多有益于社会的捐助活动。
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加,民进宁波市委会自1988年8月24日起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唐正仙、陆冰扬、陈守义、黄麟祥、金通达、应启才、周达章7名同志组成。1989年新发展会员63名,至年底,宁波有民进会员326名。民进宁波地方组织自成立那天起,就与其他党派一样,面临活动经费不足、机关工作人员待遇低等困难。
市委会先后创办宁波市民进业余学校、浙江社会艺术学校宁波分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宁波分校、宁波外经贸职业学校……通过独立办校、或办分校等形式,既开展社会服务,缓解当时国家和社会人才匮乏和技术匮乏的现状,满足那一时期大批青年人迫切求学的需要,又适当补充活动经费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组织的困难。
欢欣鼓舞之中也有烦恼和忧虑。在向前发展当中也不断地有矛盾产生,譬如干部待遇、分房问题、职务晋升问题、办学中的利益纠纷问题等等。有一阶段,这些矛盾更为激化,以至于民进市委会机关的正常工作都受到影响,而当时又正是市委会换届前的关键时刻,工作量很大,联系民进省、市委会与统战部及会员之间的“枢扭”不能中断。为了维护大局,年已古稀的唐正仙根据宁波市委统战部的要求,一段时间没去医院上班,每天到民进宁波市委会机关“上班”,集中精力抓好换届工作。从80年代末至1991年5月,这段岁月是唐正仙最为操心、焦虑的日子,她失眠,尿蛋白增高,血糖不稳,且出现发低热症状,身体渐渐消瘦。满身疲惫的她时常奔走在民进省委会、市委统战部和民进市委会之间,但一些矛盾仍无法很快得以解决。
在家里,丈夫方x不敢杀鸡,都是“女汉子”唐正仙操刀。在妇产科业务上唐正仙更是一个强者,疑难病症面前,病人生命危急关头,她不会拖泥带水地优柔处理,而是果敢抉择,颇有些“男子汉”的刚毅气质。她为人随和、直爽,待人宽容。然而,实事求是地说,面对当时的一些复杂情况,有些人事理不清、断不了。也许是怕处理不好,带来更多的矛盾,所以她选择谨言慎行。在宁波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征求意见会议上,她也往往“听”多于“说”,这也引起部分会员不理解。那些日子对唐正仙而言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尽管如此,她仍坚韧地支撑着,任劳任怨,挑起主委的担子。1989年,在市委会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唐正仙严肃提出,今后必须“抓紧做好换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领导班子要抓紧自身建设,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班子的团结要进一步加强。要加强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为了保证会务工作的正常推进,在她领导下,市委会建立了每月一次常委会、每半年一次市委会全体会议的制度;市委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使决策在民主化、制度化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她还确定了面向基层“为会员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由于工作压力大,唐正仙的失眠病复发,后来又陆续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糖尿病、痛风等疾病,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但性格刚强的她为了不影响工作,还是坚强地挺着。有一次民进开大会学习统战文件,唐正仙觉得右肾盂阵阵发痛,但她还是默默忍受着坚持下来。
1991年5月,民进宁波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唐正仙再次当选主任委员。时任民进宁波市委会秘书长的陈叔虞同志曾劝她,年纪大了,外出工作或开会时可用出租车,车票到市委会来报销,但唐正仙很少打的,一般总是挤公交车。1993年4月5日,唐正仙服从大局,届中让贤,退任名誉主委,由陈守义同志接班。宁波民进地方组织从成立之初确立的工作目标,在唐正仙担任主委期间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以说,唐正仙是宁波民进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奠基人。
1997年3月25日早上,唐正仙上班路上被车子撞倒。被扶起后,她一翘一翘走到医院,强忍疼痛上楼并坚持门诊20个病人,实在痛不过才停止挂号去拍片。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伤病有点好,她又去上班。她对家里人说:“做得动就去做,做不动没办法。”上世纪90年代起,她还常常腰痛。在多种疾病面前,唐正仙没有打退堂鼓,她一边用药,一边上班。
1999年7月4日,唐正仙因脑栓塞住院。从此,她再也没去医院上班,她实在是“做不动了”。遗憾的是,唐正仙的病没有好起来。2001年3月,唐正仙在抚摸肝区时发现有硬块。15日,孩子陪同她去宁波第一医院做彩超;17日,入住宁波第一医院高干病房,从此没有回家。坚强的唐正仙没有被病魔吓倒,人反正都有离世的一天,她早有心理准备。孩子们都很孝顺,她满足了。唐正仙做过一次化疗。从化疗室出来,她头痛加剧,还腹泻、呕吐,从此拒绝化疗,对自己的病,她听之任之。那年6月27日下午,民进宁波市委会主委陈守义、副主委陈叔虞、秘书长戴远进等去一院看望唐正仙,她没有谈自己的病,只是倾听他们汇报工作。9月22日,民进宁波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结束后,陈守义、陈叔虞、王伯康等领导再次去第一医院探望,唐正仙连说:“谢谢!”病重期间,宁波市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十分关心她的病情,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宁波市第一医院多次组织会诊和抢救。她的学生、朋友、亲戚等更是陆续不断地去探望。
2002年5月25日8时15分,唐正仙因肝癌去世,享年81岁。她没有遗憾,她自述自己的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家庭”。
唐正仙待人重情仁义,金华农村亲戚患病,她让他们到宁波来医治,管吃管住。二哥去世,二嫂没有子女,生活困难,她时常汇钱接济。侄子唐乙凡考入高校,钱不够用,她就寄钱寄笔。朋友有病痛,她隔三岔四探望或写信慰问。王国英是宁波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名医,晚年患骨质疏松症,脊柱痛,靠服止痛药或打针过日子,唐正仙一次次去探望,在她家往往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她自己中风,王国英打电话说要来看她,唐正仙却不告诉她地址,免得王国英来回劳累。
唐正仙对学生既慈爱又严格,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家里五个孩子,在他们还是长身体的时候,唐正仙和方x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时间照料他们,平时全家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宁波卫校食堂用餐。怕孩子们乱用餐券,造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局面,方x就在每张餐券上注明:早餐、中餐、晚餐。孩子们懂事早,尤其是三个女儿,唐正仙休息日还常要去医院给病人动手术,她们就抢着做家务,为此常常得到母亲的表扬。上世纪60年代初,方君读中学时经常把饭菜送到医院给母亲。为贴补家用,方晓还学会了编织金丝草帽。那时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唐正仙还是给几个孩子每月3角的零用钱。唐正仙本来不太会做家务,“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她得空开始学做家务,学会了制作咸菜饼、汤团、春卷等等,感觉既省钱,又有乐趣。蛋花酒酿圆子,是孩子们从小喜欢吃的,当年为了给孩子们解馋,偶尔,唐正仙会去宁波市开明街上的“缸鸭狗”饮食店买上一搪瓷杯,几个孩子分着吃,一人一勺,很快就吃完了。后来,她自己学会做酒酿,蛋花酒酿圆子可以让孩子们吃个够。端午节包粽子也是唐正仙的拿手绝活,宁波人的三角棕学不来,她就包两头方方的枕头粽,里面嵌入酱肉。看到家人那么喜欢吃自己做的食物,唐正仙很满足。她还有一个针线盒,有空时缝缝补补。她还喜欢打毛衣,只是太忙,编织了一半的毛衣,总是让方平接手,才能编织完成。
作为母亲,唐正仙不要求孩子们“出人头地”,但希望儿女们能像自己一样学有所长,学业上不断进取,工作上精益求精。儿女们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个个成才,大儿子方明后来成为宁波某工具厂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小儿子方成是宁波市一家区级医院的内科负责医生,女儿方君是省级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女儿方平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女儿方晓是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师。唐正仙对儿女们事业成就感到十分欣慰。
丈夫方x是个老实人,夫妇俩一直相敬如宾。1957年,方x调到宁波鄞县人民医院工作。他听党话,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自己解放前的政治经历也并未隐瞒,还曾当选鄞县第六届人大代表。方x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年在大学集体加入过国民党及在龙游工作时的一些经历,在“文革”时期会成为自己的噩梦。
从1968年冬天到1970年3月之间,方x几次经历隔离审查,反反复复交代自己的“罪行”,他感觉无论怎么交代都过不了关,心灰意冷,只求一死解脱。1970年4月27日午夜,趁看守不严,他在医院跳楼自尽,终年54岁。丈夫的突然去世,使唐正仙一夜之间头发皆白。当时方平下乡支农生活费不能自给,方晓未满16岁,一家老少仅31.5元生活费。唐正仙内心十分悲痛,但刚强的她,表现得很理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们,人前她必须控制感情,强颜欢笑。冷静地料理完后事,卫校要好的同事发现她精神极度压抑,怕她出事,就劝她索性哭一顿。那天,唐正仙瞒着家人在办公室里悲怆地大哭了一场。她了解方x,他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坏事。唐正仙想,要是当初能让她与方x见面,她一定会劝他,相信党,历史问题一定会搞清楚的,可惜,她没有这个机会。丈夫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阴影萦绕在唐正仙的脑际挥之不去,她对丈夫的情感,在孙女方好《怀念奶奶》一文中可真切感受到:
“奶奶很少在我们面前谈起爷爷。但是奶奶对爷爷的爱和思念及痛苦的回忆,我很小就感受到了。我和奶奶睡一个房间,很多个晚上,奶奶都因梦魇而叫起来,我一开始很害怕。爸爸告诉我这是奶奶在做梦,是爷爷去世后才有的,你轻轻唤奶奶就可以了。所以每每这种情况发生,我就‘奶奶,奶奶’轻声喊,把奶奶从可怕的梦中拉回现实,奶奶又会再次平静地睡着。因为知道爷爷去世的真相,我平时都小心,从不轻易问关于爷爷的事情。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奶奶把爷爷的照片拿出来,问我知不知道那是谁。我心中了然,嘴上却不敢说,幼稚得以为只要一提爷爷,奶奶会伤心,所以就摇摇头说我不知道。听到我的回答后,奶奶叹了一口气,说是她不好,连爷爷都没有告诉过我们。从此之后,爷爷的照片就一直放在五斗橱上。”
1973年1月起,唐正仙多次致信有关方面,要求对方x的问题进行复查,并做出正确结论。1978年7月8日,中共鄞县县委发出文件:“方x去世,其善后事项,按革命医务人员待遇。为此,撤销县革委会清阶领导小组办公室1970年鄞革清定字[70]第5号文件和县革委会人民保卫组1972年9月27日的发文。”1979年2月19日,鄞县县委落实干部政策办公室又致方x家属信函:“根据地委[1978]82号文件的精神和审干复查进度,对方x档案材料进行了清理……不实材料,统一销毁。”
唐正仙养育自己的儿女时,因为工作太忙,并不十分上心,但对第三代,唐正仙是上了心的,她是看着孙女方好一点点长大的,孩子的喜爱,她总设法满足,她总是积极鼓励孩子,给孩子乐观的人生态度。方好高考成绩587分,进了浙江大学,唐正仙感到欣慰,她相信方x在天之灵也会含笑。方好在《怀念奶奶》一文中叙述:
“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十几年,奶奶向我言传身教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最基本的就是快乐来源于服务于他人。她有次说,做医生责任大,当看到病人在手术床上生命渐弱,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那种心急火燎,恨不得自己代替病人去承受痛苦的心态,不做医生的都无法理解。
奶奶教会我的另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不卑不亢。她对她的病人一视同仁,不管他们是有显赫的背景还只是种地的农民。她经常说:永远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要尽可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唐正仙的人品道德,行为处事,对后辈的影响,犹如山谷回音,悠远而旷深。
年轻的时候,唐正仙除了喜欢阅读,还有许多业余爱好,弹琴、吹笛,还会唱上几句。年老后,她就喜欢看看书,看看电视。
工作再忙再累,唐正仙总要抽出时间读报读书。虽然遭遇过大大小小很多坎,但她终究没有被绊倒,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晚年经受多种疾病折磨,但她依然呈现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切都源于她一生与书为友,源于她从不间断地从书中汲取精神养料。从书中,她咀嚼到生活的宁静和快乐,体会到人生的百味,从而滤除焦虑,淡泊名利,泰然处世。
唐正仙不写读书笔记,但读到精彩处,她喜欢摘抄片段反复玩味。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先生逝世,12月31日,她在阅读民进中央刊物《民主》杂志时,摘抄了赵朴初的临终遗言:“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唐正仙喜欢赵老书法,她把赵朴初题词的“尊师重教”书签,保存在自己的日记里,她更敬重赵朴老的人品――豁达大度、清正廉洁、志高意远、宁静淡泊。
辞去民进宁波市主委一职那年,唐正仙阅读时摘录了书中的一段:“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这段话使她眼睛一亮,觉悟到必须挣脱暮气。
唐正仙喜欢读《中华妇产科杂志》,喜欢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联谊报》,她最爱读的是民进中央机关刊物《民主》。一次,她翻阅《民主》杂志,读到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写的文章《说“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他”》,禁不住对楚庄的渊博知识、行文措辞产生由衷的佩服。
唐正仙对儿童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等也颇有兴趣,她童年没学过,年老了再来看这些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觉得里面含有不少待人处事的道理,当然,她也看到了其中的糟粕。唐正仙读《江青正传》,评价“写得不怎样”;读《牛虻》,评价“够有劲”;读《苦海沉浮》,觉得“很好看,有见解”。《苦海沉浮》作者是美国福克斯? 巴特菲尔德,书的副标题是《挣脱10年浩劫的中国》,作者充满好奇而又不无睿智地描写了中国的“单位”和单位中的人形形色色的生存图景。这本书是以“文革”后的中国社会为题材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全景式浮世绘,唐正仙还把《苦海沉浮》带到办公室推荐给同事们看。
1992年3月,祖籍宁波的冯骥才先生到宁波举办画展,并在新华书店举办签售活动。展览会那天,唐正仙陪同冯骥才母亲一起去市展览馆。她细细欣赏了冯先生的画,觉得真不错。她没想到,冯先生主编的书更精彩。那年5月,唐正仙读冯先生主编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看完后感叹:“十分真实动人,笔法好极了。”冯骥才在书的《前记》里说:“……在终结“文革”的日子里,我们不是唤醒仇恨,展示悲苦,揪住历史的辫子去和一个政治的尸体较量,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清醒地面对过去,去从廓清的晨昏中,托出没有云翳的属于明天的太阳来。”这正是唐正仙内心所思,看完书,她急切致电民进宁波市委会,问书还有没有,她要买两本。很遗憾,书是冯骥才送的,早送完了。
中风出院后的唐正仙瘦弱得风一吹就要倒似的,让早锻炼的伙伴们都认不出来了。家里人都劝她锻炼,争取恢复健康。她硬撑着每晚临睡前走500步。但总不见好,乏力心悸,左手一点也提不起,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她还是没有忘记精神的跋涉。她捧起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 米切尔写的长篇小说《飘》,这是她在家阅读的最后一本书,她担忧:“能不能看完不知道了。”
民进宁波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陈叔虞这样评价唐正仙:“她性格坚强,头脑冷静,越是在逆境中越是镇定;她豁达大度,清正廉洁,心里永远装着别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善良的天性,正是一生书香,让唐正仙浸染出如此的气度与涵养。她的美丽人生,自信、自强、从容、正气。
唐正仙先生年表
1921年 10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城。
1926年 8月,入读金华县立清波小学。
1928年 8月,入读金华成美女中附小。小学毕业后入读初中。
1936年 8月,入读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附设西医班护士科(至1937年11月)。
1939年 春,与方x结婚。
1940年 9月,入读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助产专业。
1942年 9月,财政部税警第三总团第十团医务所司药。12 月,到临海复学。
1943年 春,从浙江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助产科毕业。5月至11月,在浙江省省会卫生事务所实习。
1945年 9月,在金华西市街行医。
1946年 秋,在金华卫生院工作。
1947年 秋,在金华下吴村行医。
1948年 11月,龙游县卫生院任药剂员、助产士。
1950年 11月,萧山县人民政府卫生院任助产士。
1954年 3月,在浙江医学院医术系妇产科专修学习。
1956年 4月,在宁波助产学校(后改“宁波卫生学校”)工作(至1980年9月)。
1959年 任中华医学会宁波分会常务理事。
1960年 任学校临床科、大外科、妇儿科教研组长。兼任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负责医师(至1966年)。
1968年 冬,被列为审查对象,挂牌示众。
1970年 4月,丈夫方x去世。
1973年 2月,主编浙江省应用中等医药学校教材《妇产科学》。
1978年 参加全国中等医药学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及教学大纲审校。
1980年 10月,调入宁波地区医院(后改“宁波市妇儿医院”)工作。
1981年 2月,晋升主治医师,任医院妇产科主任。11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83年 任浙江省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5月,晋升副主任医师。9月,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宁波市筹委会主任委员。
1984年 8月,担任医院学术委员会成员。10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委会第三届委员会顾问。
1985年 2月,当选民进宁波市委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3月,当选政协宁波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7年 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
1988年 1月,当选政协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7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委会第四届委员会顾问。任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
1990年 2季度,任宁波“民进老年人体育协会”名誉主席。
1991年 5月,当选民进宁波市委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2年 8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委会第五届委员会顾问。
1993年 1月,当选政协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月,民进宁波市委会届中领导班子调整,推举为民进宁波市第二届委员会名誉主委。4月,当选政协宁波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7月,办理退休手续。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 10月,参加宁波市妇产科医学会成立大会,当选名誉主任。
1995年 12月,出席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暨宁波市医学会成立47周年座谈会,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1996年 10月,推举为民进宁波市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委。
1997年 5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委会第六届委员会顾问。
2002年 5月25日上午8时15分,在宁波第一医院去世,享年81岁。
作者:陈春玲
                             
                             
                         【】【】
浙ICP备号&&电话: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c) & & www.zjm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闲着无聊给人写点剧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