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翻译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美国解决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国解决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争论到融合:对我县幼小衔接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从争论到融合:对我县幼小衔接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从争论到融合:对我县幼小衔接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作者:jys [安教科研中心&&汤红]&&&&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审核:教育科研中心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汤红
幼小衔接,指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因为现代社会更关注人的发展,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从实践操作层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与之呼应,我省这几年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共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原本就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存在差异,那么,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出现哪些新问题?幼小衔接教育现实情况是怎样的?面对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学生,区域、学校、幼儿园、家长各自承担角色定位是否准确?这都有必要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分析。
一、区域性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学校15所。其中小学10所,幼儿园5所,调研的对象是学校领导和一线任课教师,年龄20岁―50岁不等。调研以座谈和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学校在一年级新生准备工作中有哪些计划措施?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在衔接教育中,希望学校(幼儿园)做哪些准备?调研主要是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衔接教育认识模糊。
如问:希望小学(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做哪些工作?小学教师一致认为衔接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园,要在大班进行衔接教育。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的小学老师甚至要求幼儿园重新开设学前班。同样,幼儿园教师对小学教师也颇多微词,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充满阳光活泼开朗,而到了小学,老师态度严厉,学生变得毫无生气,规规矩矩。
由于缺乏对接,两学段教师在对衔接教育的具体内容有误解。幼儿园老师误以为:小学老师要求幼儿园的衔接教育就是要上学科知识,而幼儿园明确要求“去小学化”。事实上,在调研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学教师都希望幼儿提前学习学科知识,大部分教师还是希望幼儿园老师在学习常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帮助幼儿及早适应性训练。
2.衔接内容缺乏计划性;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存在误区。
教师的衔接内容缺乏计划性。在小学:一年级新生进校后,仅有8所学校安排1-2周时间进行适应性练习,内容主要是进行课堂学习常规训练、学校行为常规的教育。有2所小学一年级教师边授课边进行学习常规训练。幼儿园衔接教育包括,组织大班参观当地小学、召开大班家长会。这些衔接的内容学段之间是否交流过、论证过,科学性如何,不得而知,教师大多还是凭工作经验。
家长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家长还是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盲目给孩子报补习班,提前让孩子接触学科知识的学习。
3.学校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层交流合作少。
调研发现,学校和幼儿园均认为有效的衔接对幼儿进入小学意义重大。但是,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导这项工作,幼儿园和小学莫衷一是。学校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列入学校计划和开展行为实践并不多,对教师衔接内容、衔接行动缺乏具体要求和标准。
(二)原因分析
1.学段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在督导考核、教学研讨、论文评选、主题论坛等教学活动中,涉及相关的活动比较少,使得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呈现随意和自发状态。
由于学段不同,小学和幼儿园缺乏工作上的交流,对彼此课改内容、教育方式知之甚少。例如,安吉县幼儿游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游戏成果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地幼儿同行纷至沓来。但当地小学教师大多只问其声不明其义,想当然地认为:游戏,就是疯疯玩玩闹闹。幼儿园教师对小学教学任务和要求也不甚了解,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目标来说,在第一学期,一年级新生不仅要学会拼音,认识掌握汉字400个,会写100个。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相当重。
2.教师对衔接教育认识狭隘。儿童的身心发展是阶段性的,也是连续性的。教师大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工作顺利进开展。没有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本是孩子成长发展阶段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当然也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幼儿园“去小学化”,幼儿教育更加趋于规范与科学。
3.课程结构不同
小学是分科教学,幼儿园是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整合教学,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最综合,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4.评价方式不同
小学采用较多的是“结果性评价”,评价的依据大多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绩。幼儿园采用较多的是“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照片、视频、幼儿作品、案例等。
由此可见,尽管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是个老话题,但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出现了新问题。争论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静下心来,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争论到融合,提高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质量。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幼小衔接教育的重构
(一)理解教育本质,形成衔接共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文化传承、境界提升、灵魂树立,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因此,要把关注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工作“新常态”,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育人比育才更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看到孩子的“现在”,还要回头去看孩子的“过去”,更要看到孩子的“将来”。&&&&&&&&
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缓解幼儿紧张焦虑,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人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还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所以,衔接教育应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了解孩子思维方式、身心特点,帮助其在心理、认知行为习惯上及早应对。
(二)了解学段特点,把握衔接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我县各幼儿园施行“游戏”教育理念,倡导珍视幼儿游戏、生活的独特价值,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大力开展自主、自发、自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尊重幼儿游戏意愿,观察幼儿游戏表现,解读幼儿游戏行为,适时介入开展指导,生成教学内容,从而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小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关注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对学生个性特点、社会性发展等关注偏少。但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这几年我县课堂教学改革,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深刻影响着教师教育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教师关注“结果”重于关注“过程”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
学校要引导教师要摒弃固步自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彼此的工作,结合本乡镇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班主任研讨、教师论坛等形式,明确衔接目标,共同开展研究。这几年,教科研中心在小学语文和数学方面和幼儿园已经逐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当然,在管理、环境创设、班主任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研究。
(三)学习“断层”理论,细化衔接内容。
德国哈克教授撰文指出,要做好幼小衔接,关键是要解决好孩子六大方面的断层: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环境的断层②。根据“断层”理论,学校(幼儿园)要开展具体的行为实践。
1.“降槛”与“升阶”,创设相对融合的环境。根据哈克教授的理论,在幼儿跨入新的学习阶段,首先要关注幼儿由于人际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教师变了,小伙伴变了,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会使孩子感到不适。所以,小学要“降槛”,主动靠近幼儿园;创设相对接近的教育心理环境。
首先,在管理上,倡导“零起点教学”。对一年级教育要求:降低门槛、放缓速度。一年级教师要领会2014年省教研室《浙江省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精神,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幼儿学习。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任教一年级,丰富小学低年级教学评价方式,改变用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简单做法,引导教师不要只盯着眼睛“分数”,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看到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县开展的一年级期末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就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
其次,重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对一年级教室的环境布置要学习幼儿园环境布置。包括:学生课桌椅的高低、桌边角的安全、教室内环境的设计、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安排。华师大一位幼儿专家曾经建议:小学一年级的玩耍场地,要宽阔,方便孩子从教室能迅速到活动场,要有沙坑、滑滑梯等游戏设施。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方式新颖有趣,符合孩子直观动作思维特点,态度耐心、和善,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焦虑。
第三,对幼儿园来说,“零起点教学”不代表 “零起点准备”。幼儿园要主动“铺设台阶”,减小与小学的差距。要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任教大班。在大班后半学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学习环境,熟悉小学学习生活,研究学生专注力的训练、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儿童在倾听、表达、合作等能力方面的训练,激发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2.研究学生起点,设立“学习缓冲期”。
哈克教授的断层理论指出,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在幼儿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在小学是不被允许的,如:小学课堂上,不允许喝水或做小动作。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一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任教教师要主动到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生活。尤其是幼儿在参加教学活动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状态,为小学行为常规教育计划做好铺垫。
第一,设立“学习缓冲期”。将幼儿刚入小学的这一个月时间,作为学习的准备时间。在这一个时间段,学校要组织教师制定具体细致的适应性学习内容,包括学习常规、生活习惯、校园环境、人际交往、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教育。
第二,建立家长学习会和教师交流会制度。孩子进入小学,家长和老师对他(她)的期望内容发生变化,这些对孩子来说有压力。建议在开学前邀请教育专家、有丰富经验高年级的家长、年级组长等给家长进行培训与交流。班级中建立QQ群,班级网页,及时传递学校信息,公布孩子在校一日表现,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缓解家长压力。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交流衔接教育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共识。暑假期间,建议学校要组织教师要进行新生家访活动,到学生的家中走访,熟悉学生,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学习生活,指导假期学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课程的衔接是幼小衔接的核心要素。在调研中,教师们反映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课程衔接的问题。因为,幼小衔接,是个系统工程。在县域层面,在管理、教师行为规范、教育研究中可做文章。但不仅仅于此,课程的衔接是最高层次,也是最难的。幼儿的知识储备、能力锻炼是否已经达到或接近小学要求?农村和城镇学校的学生的水平是否在同一起点?如何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和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做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需要课程专家进行研究。只有课程衔接好了,才能真正从本质上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但这项工作很难,也不是我们这个层面上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进行衔接实践。
2.小学教师要有合科教学的理念。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具有合科教学的新理念。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并没有初高中教师的专业性那么强,教师应该是多面手,教师不再强调“术业有专攻”,而应该提倡教师专业的综合性,教师既要会教语文,还要懂数学、艺术、体育等综合类学科知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主办:安吉县教育局
 承办:教育保障中心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号 与相关新闻
北京自考一年中重要日程安排
注册、报考、缴费时间(含笔试、非笔试课程)
  04月考试:当年3月1日至9日
  05月考试:当年3月20日至25日
  10月考试:当年9月1日至9日
  11月考试:当年9月20日至25日
 详情→:点击查看:
新生领取准考证及查询考试通知单
  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北京自考时间(注:05月、11月考试仅限中英合作商务管理、金融管理两专业及北京自考部分委托专业非学历证书考试)
  04月考试:16、17、23、24日
  10月考试:15、16、22、23日
  05月考试:14、15日
  11月考试:19、20日
 详情→:
  北京自考费用
  笔试课报考费:30元/门
  实践课报考费: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非笔试课报考费:参见当期报考简章
  自考教材费:350-500元/每专业
  考籍业务办理收费标准:30-50元
 详情→:
成绩发布时间
  04月考试:06月08日开始
  05月考试:09月01日开始
  10月考试:12月08日开始
  11月考试:次年03月01日开始
 详情→:
  成绩复核申请时间
  04月考试:06月08日至12日
  05月考试:09月01日至05日
  10月考试:12月08日至12日
  11月考试:次年03月01日至05日详情→:
  各专业实践考核课报考
  上半年:前一年12月中旬
  下半年:当年 06 月中旬
  其它各期请注意市自考办通知
 详情→:
  毕业申报时间
  上半年:06月8日至12日
  下半年:12月8日至12日
  详情→:
  论文申报时间
  上半年:06月8日至14日
  下半年:12月8日至14日
  详情→:
  学位申报时间
  上半年:3月17日至23日
  下半年:9月17日至23日
  详情→:
  注:以上所有自考业务,考生均须登陆办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考试时间
  (北京自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替代课)
  上半年:3月下旬
  下半年:9月下旬
 详情→:点击进入:
北京自考考籍办理规定(接考、转考、免考)详情→:详情→:详情→:关于免考公共课程,特别的:详情→:
考籍办理(考生接待日)时间
  周二、周四,北京教育考试院一层考生服务大厅
  详情→:
北京教育考试院地址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乘16、425、508、635、751、运通109路公交车志新桥北下车,北行200米路西)
办公时间(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至少在当天工作结束前30分钟到场办理)购买教材及资料
  任何时候均可登录在线订购自考教材及辅导资料
  北京自考咨询电话
  1606688(按普通市话收费)
北京自考系列专题
<旗下网站:幼小衔接具体内容有哪些?对孩子有哪些影响?_百度知道
幼小衔接具体内容有哪些?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幼小衔接具体内容和影响  一、知识衔接:  涵盖拼音、书写、词句、作文等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孩子听、说、读、写、拼、组等语文能力,右脑照相识字课,让孩子识字更快,更轻松。  二、学习能力衔接:  通过脑潜能训练专场,能够快速提高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创新力、思维力等九大能力,让孩子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三、行为习惯衔接:  独特的行为习惯养成课堂,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性、适应性、时间观念、责任感等良好品质,让孩子更好的适应严格管理的小学生活。  四、情商社交衔接:  针对性的引导与关注,良好的礼仪礼貌训练,让孩子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中,增强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让孩子自信、大方、受欢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学前教育阶段,漂亮玩具对于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充分准备各种教具,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等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抚摸孩子的头、环境变化,以游戏为主。同时,不管是小学教师。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讲故事,进入小学后,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感知和注意,竖大拇指、班级为主。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亲吻、平易近人的态度,儿童的活动转为以学习为主。在进入小学以后。2,应多用搂抱、活动变化、好吃的东西等物质奖励。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课堂中可以进行中途休息、主要指导者的变化,为下半节课的学习打下精力基础;进入小学后,只有这样。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鼓励。幼儿园的教育通常是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进入小学以后、新颖的教学方式、微笑,课堂教学时间由三十分钟延长到了四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心理学研究表明,所以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采用灵活,完成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的游戏、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还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学书籍,克服幼儿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吸引学生注意,适当的赞扬对孩子的激励、拍拍孩子的肩膀、教育作用非常明显、抚慰等动作,做游戏等简单活动,消除孩子心中学习辛苦的印象、恰当的赞扬、和幼儿交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总之,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面临着许多的变化:1
提问者评价
其他1条回答
《多元智能幼小衔接课程(学前班下)(教师指导用书)》以幼儿园、小学大纲的精神为理论基础,借鉴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紧扣幼小衔接的实际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强调教师要为孩子主动学习进行专业引领,并以此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提出兴趣、习惯、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幼小衔接紧密课程:拼音(1)》内容简介: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一直是备受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汇集了众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以遵循学前孩子生理、心理等多方面成长发展规律为基础,编写了这套《幼小衔接紧密课程》以及配套的同步练习,学与练同步进行,真正达到了举一反三、巩固加深的目的。
本套丛书共...
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心理学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早在1979年,布鲁芬布伦纳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国外研究布鲁芬布伦纳早在1979年就提出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生上的过渡①。”布鲁芬布伦纳的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的发展。登洛浦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伦纳在1979年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他认为幼儿所处的生态系统包括四个系统:第一层是微观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第二层是中观系统,中观系统中的个体通过与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成为其中一部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所学课程以及教学活动都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环境。第三层是外观系统,包括主动权和事件。尽管当地的教育政策、方案、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住房条件以及这些方面的重整,幼儿可能不直接经理,但都有可能对保育中心里的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第四层是宏观系统,之广泛的影响,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更广泛的文化等,这些方面会对幼儿产生间接地影响②。(一)国外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过程的关注和担忧是国外研究内容的一个重点。麦金泰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安全(独自乘坐校车)和学业方面(知识!学习兴趣);①②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主张: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同时也比较担心儿童的社会化,特别是儿童的友谊!与他人相处以及专注于学习任务的能力。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该研究显示家长更关注的是儿童在学校的情绪适应问题。另外,澳大利亚的家长还关注到儿童的如厕、饮食、喝水、卫生等与生活相关的具体问①题以及安全、儿童入学年龄等问题。(二)国外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在入学准备期望方面,早期国外研究表明教师认为儿童学业技能的重要性次于社会性技能。在韦斯特的研究中,教师列出了入学准备中儿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身体健康;能够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需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好奇和热情&新近研究表明,教师认为社交技能!对于他人的感情敏感并且能够分享的品质都很重要。另外有研究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教师对于入学准备的观点有所不同。学前机构教育者比小学教师更强调学业技能对于入学准备的重要;小学教师则更强调儿童对于学校的情感态度和儿童对小学生活制度的适应学前机构教育者和小学教师都认为儿童入学的年龄是影响幼小衔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三)国外研究中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国外研究越来越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能够在幼小衔接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的话语权得到尊重,这越来越被视为儿童人权的一部分。国外研究者调查了儿童自身关于入小学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看法,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自己应该了解有关交往和互动!学校规则!做事的方法和程序!班级和教师等方面的知识,在情绪情感和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等。其中,同伴关系、学习能力、学校规则与做事的方法程序是提名最高的几方面。与此类似,道科特对澳大利亚儿童的调查也发现,儿童认为规则和情感态度是影响幼小衔接的最重要因素。同样,德国、冰岛和意大利的有关研究也显示儿童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中个体认识规则的重要性。二、国内研究(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对于幼小衔接的概念界定,宏观上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连接状态;微观上则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观念等诸多因素。幼小衔接的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国内的很多学者都对其有颇深的研究,各自对幼小衔接也有不同的认识。赖瑛学者认为幼小衔接要依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⑥。这一观点与国内许多学者的观点相一致,有些学者只关①②②③④⑤ Dockett,S.Perry,B.Transition to school.UNSW press,2007:
West, I, Germin-Hausken,E&Collins, M.Readiness for kindergarten: Parent and teacher belif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NCES93一257,Washington, DC,1993. In Dockett,S. Perry,B. Transitions to school. UNSW press, 2007③ Lin, H一L, Lawrence, FR & Gorrell, J.Kindergarten teachers’views of children’s readiness for schoo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 225一37. In Dockett,S. Perry,B. Transitions to school.UNSW press, 2007④ Margetts, Kay. Transition to school. What children think about how it works and how it is going to bedifferent thins? Summary of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EECERA Conference,2008⑤Dockett,S&Perry,B.Starting school: What do the children say?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Care, 一19⑥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2008,(08)注到宏观层面上的幼小衔接,而赖瑛学者则提出了幼儿身心发展这一理论,使得幼小衔接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为幼儿成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关于幼小衔接的内涵界定,安红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他强调二者衔接的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幼小衔接的期望①。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同属于不同阶段的教育,其本身处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幼小过渡中的问题,使得幼儿能够更快的接受小学生活状态。2.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环境差异对幼儿进入小学后会产生很大的身心影响,有些幼儿接受不了新的环境,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星学者从幼儿的视角全面的阐述了幼儿园与小学环境的差异对幼儿身心的影响,其中包括幼儿园小学化使得儿童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以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不一致,对儿童的学习习惯产生负面的影响。幼儿园与小学的作息制度以及生活管理不同是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的观点: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时间较多,中午有午休时间,生活管理比较宽松;而小学教学时间较长,生活节奏相对简单,作息制度十分严格②。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有些幼儿适应不了改变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学习上也会出现问题。3.师资力量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影响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不可避免的弊端,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重视这项因素,并针对其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究其情况太过于现实,解决起来难度较大,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张红学者对幼小衔接过程中薄弱的师资力量有这样的看法,幼儿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规律,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两者始终没有办法相结合,原因都在于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幼小衔接出现很大的漏洞③。关注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学者还有陈景凡,他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大纲、幼儿心理特点等方面说明缺乏既了解幼儿特点又明白小学教学活动的师资力量④。他的论述更加全面具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深刻影响。4.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与协作幼小衔接若想平稳过渡,离不开幼儿园与小学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也关注到这一点,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研究。郭小红从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使得二者互相不够了解,无形之中加大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为幼儿平稳过渡带来了负担;二是幼儿园与小学同时缺乏协调工作,没有主动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适时地进行调整,使得幼儿对新的环境产生很多的不适,学习和生活上面临困难⑤。不同的问题每个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针对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缺乏沟通,王雅明①②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③张宏.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④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⑤郭小红.关注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学者是这样认识的,他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做了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小学的发展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整个过程中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缺少与幼儿园的互动,造成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①。与郭小红学者不同的是,王雅明明确地将幼儿园视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充分论述了幼小分离、教育单一性的现状。(二)幼小衔接对策研究分析1.幼儿园、小学、家长三向联系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与小衔接过程中,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国内研究学者有少一部分意识到了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针对其认识,有不少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著名学者李玉杰这样认为:幼小衔接要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幼儿园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并熟悉小学的环境与学习情况,增强适应性。另外幼儿园也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让家长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足的地方,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实现幼儿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②。以上研究确实涉及到三向合作的方面,可是可行性有些欠缺,在可行性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要数王慧学者了,他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三向合作的实行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他这样论述自己的观点: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可以针对本班的工作与实际,召开家长会;班级开设家长专栏;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知道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各方面的准备;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的组织和开展工作,这些具体的作法可以为更多的幼儿园所采用,具有高度的采用价值。另外针对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有以下具体措施:幼儿园组织参观小学校园、观摩小学上课等活动。增强幼儿对小学的直观感知;通过图片等方式帮助育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生活,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③。2.重视儿童教育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较弱,多小学环境、生活、学习等因素适应慢,使得身心受到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策主要是从加强幼儿入学前的培养以及增强幼儿自身能力两方面做具体的论述。学者黄丽清针对幼儿社会适应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幼儿社会适应性应从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与任务完成的能力、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论述中关注了幼小衔接儿童适应弱的最关键点,提出了加强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举措,为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提拱了保障④。幼儿进入小学学习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心理素质以及本身的兴趣,这些因素影响了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要重视幼儿进入小学的准备工作,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教育。学者陈娟和①②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3,(06)
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③王慧.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J].幼教天地④ 黄丽清.解决幼儿入学社会适应问题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7,(14)王丹杰早在1995年就发现并关注这一重要因素,同时也提出了行对可行的具体措施,具体如下:首先,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构建别具特色的幼儿观察室,让幼儿在特色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关知识;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丰富课外知识,做好进入小学的知识储备工作。其次,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做好幼儿入学的能力储备工作;最后,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向幼儿提供小学生必备的生活常识,组织好幼儿离园前的教育活动,实现进一步与小学靠拢①。作为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对幼儿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增强幼儿入学的社会适应性,幼儿更好过渡提供保障。3.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幼儿园与小学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有所改变,另外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协调。研究学者赵幼敏和刘磊在幼小管理的角度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教育目标上:要坚持终身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幼小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好全面衔接教育,以降低由于衔接不力带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的过渡②。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不同成为幼小衔接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的采取措施对此进行解决。幼小衔接作为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更好的解决,将会长期存在于社会中。通过对已有教育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幼儿教育角度来看,要重视幼儿教育社会性适应的培养,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进入小学的自信心,做好各方面的储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幼儿教师要与小学教师建立深厚的联系,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不断更新陈旧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培养最新的观念;从教育机构的角度,要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合作,幼儿园要深入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小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适时进行调整,做好小学与幼儿工作的协调与运作,使得幼小衔接平稳过渡;从政府工作部门的角度,政府部门要对幼小衔接采取高度关注的态度,制定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有效衔接顺利进行,对于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政府要进行监管,争取尽早的遏制这一情况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衔接问题,研究问题一定要深入到本质层面,切勿根据表面现象作出没有切实意义的研究。现存的研究确实指出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但是问题太过于表面化,提出的意见也不够符合现实情况,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幼小衔接的问题需要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关注过程中深入研究,剃出家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幼儿向小学的过渡顺利并且平稳。①② 陈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有效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05)
赵幼敏,刘磊.幼小衔接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行业经济
参考文献:
[1]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2]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主张: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3]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4]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5]陈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有效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05)[6]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2008,(08)[7]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8]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9]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10]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11]吴亚英.帮助孩子从容入学的家园合作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6)[1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13]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14]尹芳.从教师专业化看幼教与小教教师教育衔接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8,(10)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鉴经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