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北为什么没有发生过黄山市发生洪涝灾害害

上传用户:jyglomysgi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所属分类:机构: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9,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基金:短期气候变化与江苏省重大气候灾害预测研究资助,“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908-04-03-05分类号:P426.616文献出处: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本文根据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盐城、宝应和阜宁共5个代表站,对年共40年的梅雨期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588位势什米的西脊点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与梅雨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暴雨频发和雨带稳定在里下河地区有关,而后者又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特点以及西风带环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上述5个代表站梅雨量、副局脊线的所在纬度和588位势什米特征线西脊点的功率谱,得出了2一3年、5年和12年的准周期变化,为预测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Abstract: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iver area Jianhu, Xinghua, Yancheng, Jiangsu Baoying and Funing a total of fiv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in 1954 a 1993 a total of 40 years of Meiyu precipitation and Western Pacific ridge lin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588 potential what meters west ridge point data analysis, initiate of found in river area of flood disaster and plum rainy period is earlier and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and frequent rainstorms and rainbands stable in the river area, and the latter with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westerly belt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the five representative Meiyu Rainfall Station, deputy bureau ridge latitude and 588 potential what meters feature line west ridge point power spectrum, obtained 2 to 3 years, 5 years and 12 years of quasi periodic variation, variation trend of prediction in Lixiahe region flood disaster provides certain basis.正文快照:引言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以兴化市为中心,地处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大运河以东、通畅运河以北、串场河以西的一块中间低、四周高形如锅底的洼地。由于这样的地势特点,当江淮梅雨季节暴雨过程频繁出现时,降水的远流将从四周高地迅速向腹地汇集,以致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因此里分享到:相关文献|江苏省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及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及解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南京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苏北地区重大水利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苏北区党委(1953年前)、中共江苏省委(1953年后)和江苏省水利厅,关于治理淮河、沂沭泗水系的战略决策形成的背景,治理规划的制定,重大水利工程的上马与付诸实施,论述“大跃进”对苏北地区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以及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问题。
江苏省苏北地区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江、淮、沂沭泗三大水系的下游。自南宋年间黄河夺泗、夺淮事件发生以后,古淮河和古沂、沭、泗河的水系被打乱,失去了原有的入海出路。由于淮、沂、沭、泗诸河出水无路,位于下游的苏北地区,成为诸河泛滥的众矢之的。所以,黄河夺淮是造成苏北地区水利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本文第一章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有关治理淮河的决定,以及年间苏北地区对淮河水系的初步治理。黄河夺淮以后,淮河因出水无路,滞蓄形成洪泽湖。洪泽湖以下,出水无路。因此,治理淮河,必须在洪泽湖上做文章。年间,苏北地区先后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兴筑了洪泽湖的控制性工程三河闸,整治了入江水道,兴建了洪泽湖蓄洪工程,从“蓄”和“泄”两方面入手,全面解决淮河下游出路不足的问题。经过初步整治,形成了“一湖两河”的控制局面,使洪水得到了一定控制。
第三章讨论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治理沂沭泗水系的战略措施,以及导沂整沭工程的实施。沂、沭、泗河原是古淮河的支流,黄河夺泗侵占了泗河入淮的故道,使沂、沭、泗河脱离淮河水系,成为独立水系。变迁后的沂沭泗水系,亦因出水无路而频频泛滥。华东局水利部制定了导沭整沂的治理方案,开辟新沭河使沭河直接入海;又按照这一思路,自骆马湖出口嶂山闸至燕尾港入海口,开辟了新沂河,引沂河洪水直接入海。这样,沂沭泗下游有了多条入海出路,减轻了徐淮地区的防洪压力。
第四章关注里下河“锅底洼”的治理。1950年代中前期,通过整修堤防、联圩并圩、兴建沿海挡潮闸等措施,集中解决里下河洼地的内涝问题,为1960年代里下河地区的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功”与“过”两个方面,论述“大跃进”对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一方面,年间,苏北地区兴建了一大批骨干工程,特别是“淮水北调”和“江水北调”两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将江、淮、沂沭泗三大水系沟通,实现了水源的互调互剂,奠定了全省水系的新格局;这个时期兴建的大量的水利工程,很大一部分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水利方面所开展“河网梯级化”运动,是江苏省“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场运动集中体现了“五风”的时代特征,不仅留下了很多遗留工程,更使广大的苏北农民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并为随后到来的经济困难和大饥荒埋下了隐患。
第七章紧承前文,阐述年间,中共中央及江苏省在水利方面的调整政策。这一时期的工程重点,在于兴建续建和配套工程,以解决“大跃进”时期的遗留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这一时期苏北地区惟一的新建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水北调的源头,具有调水、灌溉、排涝、泄洪等多方面的功能。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代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即水利民工;还涉及被征地户和搬家户的动员和赔偿、安置问题。第八章就来关注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问题,包括民工的动员、组织和施工管理方式,工资标准问题,以及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与办法、水利移民的安置问题。本文提出,社会动员是水利建设的重要一环,1950年代初期苏北地区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规模大、水平高,且行之有效,是各项重大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和按时完成的保证。“大跃进”打乱了社会动员工作的正常进行,直到1960年代初期,社会动员才重新回到正轨。
综上所述,年间,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解决的淮河下游和沂河、沭河下游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局部的水系,兴建了大量的田间沟洫工程,改变了全省的水利面貌。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自然条件的恶化,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出频发和交替发生的局面。苏北地区的水利条件虽得到根本的改善,但是洪涝灾害的威胁尚未得到彻底地解除,水旱灾害仍然是制约苏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苏北地区应当吸取以往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之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水利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V882;K27【目录】:
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10绪论10-24第一章 苏北地区概况及水系分布24-34 第一节 江苏的建置沿革24-28 第二节 苏北地区的水系变迁28-34
一、黄河夺淮的影响28-30
二、黄河夺淮后的洪泽湖水系30-31
三、黄河夺淮对沂沭泗水系的影响31-33
四、废黄河的状况33-34第二章 淮河下游水系重大水利建设34-105 第一节 建国初期淮河流域的严重灾情及治淮方针的确定34-51
一、淮河流域的严重灾情34-37
二、中共中央两次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37-40
三、治淮方针与原则的确定40-43
四、治淮委员会的成立与三次淮委会议的召开43-46
五、治淮规划的编制46-51 第二节 国家治淮部署中的苏北工程——洪泽湖的初步治理51-81
一、苏北灌溉总渠的开挖53-65
二、三河闸的兴建65-81 第三节 “一五”计划时期的治淮工程81-105
一、洪泽湖的控制工程与综合治理82-96
二、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96-105第三章 沂沭泗水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105-133 第一节 建国初期沂沭泗流域的灾情及易灾原因105-109 第二节 流域规划的制定109-117
一、建国初期的治导会议109-110
二、流域规划的制定与修正110-117 第三节 导沂重点工程的实施——新沂河的开挖与续建117-130
一、工程的查勘设计118-122
二、新沂河第一期工程122-128
四、培修加固工程128-129
五、工程效益129-130 第四节 苏鲁两省协力治水的成果——新沭河的开辟130-133
一、开挖干河130-132
二、河道加固工程132-133第四章 里下河地区的初步治理133-148 一、里下河地区的历史状况133-135 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及易灾原因135-138 三、1950年代初期的治理规划138-139 四、1950年代的水利建设139-148第五章 “大跃进”对水利建设的特殊影响148-198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前后的国家形势148-151
一、国内政治的发展形势148-150
二、中央水利方针的制定150-151 第二节 江苏的水利跃进规划151-198
一、年间水利工程的成绩概况164-165
二、“大跃进”时期兴建的主要工程165-198第六章 “大跃进”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败笔——河网梯级化运动198-211 一、浮夸性质的水利规划198-204 二、河网梯级化运动的开展204-210 三、对河网梯级化运动的评价210-211第七章 年苏北地区的水利建设211-246 第一节 江淮联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211-223
一、站址的选择212-215
二、整体工程布局215-220
三、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巨大经济效益220-223 第二节 其他水利续建工程223-246第八章 苏北地区水利建设中的社会动员246-287 第一节 水利民工的动员与组织246-260
一、建国初期水利民工的上工动员246-251
二、工程的组织、管理与表彰251-258
三、“大跃进”运动后期动员政策的调整258-260 第二节 水利民工的工资标准260-267
一、年时期以工代赈的标准260-262
二、年时期水利民工的劳动报酬262-267 第三节 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与办法267-275
一、年时期的补偿办法267-269
二、年时期的补偿办法269-273
三、年时期补偿办法的调整273-275 第四节 水利移民问题研究275-287
一、1950年代中期洪泽湖蓄水工程移民的安置276-278
二、“大跃进”时期骆马湖水库移民的遗留问题278-287结语287-289附录289-307 附录一:文献289-295 附录二:表和图295-303 附录三:表目录和图目录303-307参考文献307-314后记314-3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立业;刘长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王瑞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袁长极;;[J];春秋;1998年06期
于文善;胡亚魁;;[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尹北直;王思明;;[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4期
李安峰;;[J];古今农业;2010年02期
温福堂;;[J];中国农垦;1960年01期
高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仲秋;施国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冯贤亮;林涓;;[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张崇旺;;[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施立业;刘长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胡阿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孔祥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胡晓;;[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房列曙;;[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张晓丽;;[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刘伯山;;[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卢勇;沈志忠;;[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云河;;[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皓;王纯;;[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李靖莉;吕传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李德楠;;[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吴海涛;;[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樊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沈志华;;[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沈志华;;[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董志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强;;[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戎丽丽;[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冯世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温美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莉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宋桂霞;[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徐悦;[D];南开大学;2010年
赵方杜;[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熠;[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振华;[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杨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成小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严旭;[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梁艳秋;[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李应斌;[D];湘潭大学;2010年
卢敏;[D];湘潭大学;2010年
唐友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修松,张宪平;[J];安徽史学;1998年02期
王先亭;[J];安徽史学;1996年03期
吴志军;;[J];北京党史;2006年01期
王培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李文海;林敦奎;周源;宫明;;[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尹钧科;[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向燕南;[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章巽;[J];地理学报;1957年01期
乔盛西;[J];地理学报;1963年01期
渠性英;;[J];党史文汇;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苑书耸;[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勇;高见;杨逸辉;胡乐;;[J];江苏水利;2010年01期
;[J];地下水;1986年02期
陈青松;张敦强;;[J];中国水利;1990年01期
李锦伟;[J];广西水利水电;1994年S1期
,刘占亮;[J];中国水利;1994年03期
李纯杰,段世忠;[J];陕西水利;1994年02期
;[J];四川水利;1996年04期
程志伟;;[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06期
王家会;;[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年06期
王锋;;[J];中国水利;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敏;;[A];纪念李先念诞辰95周年暨视察沙洋农场5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兴明;李绍军;于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张金鹏;李大华;孙文祥;高云峰;;[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陈雷;;[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赵圣良;马汉祥;;[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杨正华;;[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吴;胡尊让;;[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王世江;;[A];第三届新疆水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5年
韩钢;;[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新全;;[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胡彦辉;[N];红河日报;2010年
陈静;[N];中国证券报;2010年
梁坚义;[N];黄石日报;2010年
黑春虎 记者 宋伟;[N];延安日报;2010年
常新;[N];营口日报;2010年
肖勇;[N];郴州日报;2010年
肖青松;[N];孝感日报;2010年
程华选 通讯员
陈文珍;[N];恩施日报;2011年
刘绍翔;[N];台州日报;2011年
本报评论员;[N];益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筱侠;[D];南京大学;2012年
吴超;[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维慎;[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金旸;[D];河海大学;2007年
田东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陈焕娣;[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许国玉;[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苏明中;[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王喆;[D];南京大学;2011年
于水;[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娇;[D];辽宁大学;2011年
刘晓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解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余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王文昌;[D];扬州大学;2011年
吴恒杰;[D];河海大学;2001年
贾小非;[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孙景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邓泄瑶;[D];西南大学;2008年
陈大亨;[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第B1版: 地方新闻
&&&&标题目录
2007年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市水利局局长&许夕保  今年汛期,我市又一次遭受洪涝袭击,特别是6月下旬至7月,多次发生连续强降雨过程,全市有11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16亿元。其中,积水受淹农田面积361.5万亩,受灾面积达241.5万亩,成灾面积达120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达34.5万亩;累计倒塌房屋985户、2434间,损坏房屋4803间;水产养殖受损面积45万亩。受涝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楚州、洪泽、金湖三县(区)的里下河圩区,白马湖、高宝湖周边地区,盱眙沿淮沿洪泽湖地区,淮阴区淮沭河以西等地区,涟水唐集、石湖等低洼地区。暴雨还造成市区和部分县城区的居民小区积水、道路中断、工矿企业停产等,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防指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依靠较为完善的工程基础,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牢牢把握了防洪排涝工作的主动权。总体上雨情水情大,但是险情相对较小,损失较以往同量级的洪涝灾害最低。认真总结今年抗洪排涝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裨益无穷。  我市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境内沟河纵横、湖荡众多,水面率达11.39%,80%的土地位于设计洪水位以下。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分别从入江水道入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和淮沭河入江入海,所以说,我市是典型的“洪水走廊”,历史上旱涝灾害频发。建国以来,分别于1954年、1991年、2003年、2006年发生了4次大水。今年的雨情水情和2006年相似,成灾的主要原因有:  (一)梅雨期长、降雨强度大,积水成灾。从6月19日入梅到7月25日出梅,梅雨期长达37天,比常年多半个月左右。期间,先后遭遇4次大到暴雨降水过程,至7月23日,全市累计平均降雨609.3毫米,其中盱眙、洪泽、楚州、金湖、淮阴4个县(区)雨量超过600毫米,最大降雨量盱眙县达748毫米。同期降雨量仅次于2003年(642.5毫米)、超过1991年(559.5毫米)和1954年(441毫米),是我市有降雨量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第二位,为同期多年平均的2.3倍。雨量多、强度大、历时长使得低洼地区积水受淹。  (二)客水压境,因洪致涝,洪涝并发。今年淮河全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大洪水,一时间,上中游大量客水急速涌入洪泽湖。为减轻上中游防洪压力,根据上级防指调度指令,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沭新河全部行洪。外洪内涝,导致境内河湖水位暴涨,防洪压力徒增。7月14日,淮河干流盱眙肖嘴最高水位达17.50米,仅比2003年低0.01米,超过警戒水位1.97米;7月10日入洪泽湖最大洪水流量达11440立方米/秒,15日洪泽湖蒋坝最高水位达13.90米,超过警戒水位0.40米;三河闸从7月4日6时开始泄洪,6日12时30分“亮板”泄洪,最大泄洪流量达8500立方米/秒;11日11时入江水道金湖站最高水位达11.55米,为入江水道建成以来第三高水位;淮河入海水道7月10日12时开始行洪,12日9时加大到200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高为2080立方米每秒,超过2003年的1870立方米每秒。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最大泄洪流量分别达550立方米每秒和526立方米每秒。这些流域性河道大流量、高水位、长时间行洪,切断了沿线清浦、楚州、金湖、洪泽、淮阴等地涝水自排出路,加大了强排工作量,延长了涝水的滞留时间。  (三)农区变城区,配套未跟上,水路不顺畅。降雨初期,市区及部分县城区的一些道路、居民小区、工矿企业短暂积水受淹,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而此时,部分排涝沟河内的水位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流速也不快。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片农区变为城区,地面硬化率上升,降雨产流快、产流多。而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却没有同步跟进,防洪排涝能力并未相应提高。特别是一些与水争地的不良行为,人为地加大了灾害发生的机率。譬如,挤占城区河道水面搞开发,将明河变为暗管,有的将河道拦腰斩断,将部分河段据为己有,有的干脆全部填埋。有的小区(厂区)虽然也铺设了排水管,但排水管与排涝河道之间没有很好衔接,有水难以排出,等等。  (四)堤防薄弱,排涝动力不足,下游未淹上游淹。楚州区博里镇位于十字河下游,地面高程只有2.5米,比2006年荡水位3.64米和今年荡水位3.63米低了1米多,由于当地防灾抗灾意识强,圩堤达标、泵站配套,汛期又组织了400多台临时机泵突击抢排,险情、灾情相对较轻。洪泽县白马湖圩区的岔河镇拥有近200台固定泵站,加上千家万户的临时机泵,面对暴雨,从容应对,下得多排得多,下得快排得快。相反,一些次高地却因“两不足”(防洪圩堤标准不足、排涝动力不足)受淹了,有的地方甚至是重复受淹,连年受灾。  (五)河道淤塞、湖荡萎缩,调蓄能力下降。近几年,一些地方一下雨便忙于排水,你也排,我也排,来来往往循环排,事倍功半,排到最后只得放弃。其根源是河道淤塞、湖荡萎缩,涝水没有出路。据资料记载,很久以前,射阳湖面积达1073平方公里,到1979年剩下495平方公里,现在只有58.5平方公里,调蓄防洪库容从20多亿立方米下降到不足1亿立方米。白马湖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现在已成了“白马沟”了,高邮湖、宝应湖也难逃厄运,能圈则圈,能围则围……过去降雨量与河湖水位上涨速率的关系是“下一涨三”,现在变为“下一涨十”。另外,整个里下河地区河网水系不畅,涝水无法快速下泄入海,积聚成灾便无法避免。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的新情况,结合近几年的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水利建设管理的重点应当抓好“和、拦、抽、滞、泄”等几项工作。  和:就是修订完善规划,注重人水和谐。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水和谐的理念融入水利规划设计之中,并把水利规划设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当前建设大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最为紧迫的是抓好水系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并作为条件向总体规划和各专业规划提出。规划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畅通水系、还地于水,人水和谐、共同发展。  拦:就是加固维修堤防,提高御洪能力。继续加大治淮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洪泽湖大堤、淮河干流、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淮沭新河等流域性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区和各县城区都要高度重视其防洪工程建设。对滨湖圩区内的合法圩堤,以及县乡内部骨干河道堤防,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维修加固,力争堤防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抽:就是更新改造泵站,增加外排动力。目前,全市共有泵站2600多座,但是能正常运行的只有700座,约占总数的27%。多数泵站需要更新改造,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泵站布局也需相应调整,近几年市县两会提案议案中,涉及水利方面的多数是泵站新建、改造等等问题。今年的抗洪排涝实践也证明,增加外排动力,是争取抗灾主动权的主要措施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对KW病危机电泵站分期分批地更新改造,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现代排灌体系,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尤其是排涝能力。  泄:就是疏浚整治河道,加快下泄速度。“十五”以来,全市各地开展了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限于财力,有的一条河要分段分年实施;有的骨干河道疏浚了,而内部支流却没有联通;有的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前疏后淤,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工程整体效益发挥。鉴于此,今后要注重协调统一,区别不同类型,分级确定工程标准,统筹安排实施计划,提高投资效益。  滞:就是退耕退渔还湖,恢复调蓄库容。湖泊河荡是蓄滞洪水的理想场所,也是科学合理、灵活有力调度洪水的基本条件。据测算,每100平方公里湖荡面积滞蓄涝水,可降低河网水位0.1-0.2米。为保护湖泊河荡水域面积,增强调蓄能力,1992年,省政府以苏政发[1992]44号批准了省水利厅提出的《关于里下河腹部地区滞涝、清障的实施意见》,同时对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清障工作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省市县级三级防指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湖荡清障行动,有力地扼制了违法违障圈圩势头。勿庸讳言,近几年违法违章围圩现象有所回潮,建议再一次组织开展湖荡清障行动,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扩大清障成果,恢复和保护湖荡调蓄能力。
HYNEWS.NET All Right Reserved
淮安日报社 淮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生洪涝灾害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