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血片对血小板释放反应有何反应它们有没有反作用

参芍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15年10期
参芍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参芍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U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单服参芍片,对照组同时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片和氯吡格雷片,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1.7%,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3.3%,两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芍片可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且安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41.4【正文快照】: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其病情变化多端,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正确、及时诊治U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UA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干预血小板功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01期
戴倩;王俊;;[J];疑难病杂志;2007年08期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6期
王承龙;张大武;王培利;史大卓;;[J];中医杂志;2011年19期
蔡洪滨;姚朱华;高仪;;[J];中医杂志;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大为,刘泽明,赵力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闫良;;[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张同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靳瑜;;[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张曙,王明生,倪祝华;[J];安徽医学;2002年03期
钱福东;;[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吴桥;;[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于萍;那坤;;[J];安徽医药;2011年03期
吴远贵;赵胜;范新俊;赵文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郑玉水;朱结华;;[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霞;;[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叶兴文;罗余生;桂芳;;[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何青;胡元会;王师菡;陈子晶;石洁;房玉涛;杜柏;;[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孙晓伟;王阶;邢雁伟;褚福永;王师菡;;[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师菡;王阶;李霁;熊兴江;;[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姚国荣;;[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王阶;邢雁伟;;[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崔英子;郭家娟;陈颖;黄永生;;[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刘江生;;[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刘宝华;;[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兰凤;[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王岭;[D];天津大学;2010年
王晖;[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卢笑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惠波;[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肖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侯巍;[D];吉林大学;2006年
刘惠亮;[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戴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崔松;[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么传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邸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晓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卫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于冬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闫京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佳;[D];吉林大学;2011年
刘建根;[D];吉林大学;2011年
姚红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晴;[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伦昌;[J];海南医学;2005年09期
吴健,陈倩;[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3期
张顺风,薛丽秀;[J];临床荟萃;2003年17期
徐成斌;;[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年01期
刘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01期
董昕;王金林;谭小进;武衡;;[J];西部医学;2008年02期
戴倩;王俊;;[J];疑难病杂志;2007年08期
潘长玲;[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2期
刘成玉,姜忠信;[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锦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1期
赵岩;;[J];黑龙江中医药;2009年03期
徐济民,郑慧君;[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11期
闫素云,谢平,于东明,高林,姜晓蕊;[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0期
解素花;[J];首都医药;2004年06期
崔亚男;王东凯;邱志斌;高红;;[J];中成药;2007年03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锦心;;[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吴蔚;高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昆宝军;[N];大众科技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慧泉;[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机制是什么?如何应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机制是什么?如何应用?
◆ 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 阿司匹林又名乙酞水杨酸,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明显减少周围动脉阻塞性。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如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等引起的释放)以及抑制内源性ADP 、5 一轻色胺等的释放。因此,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其第一相聚集。其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在于使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即PG 合成酶)乙酞化,从而抑制了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TXA :的生成也减少。另外,它还可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酞化,并抑制血小板膜酶,这也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COX )抑制作用持久,可持续整个血小板的寿命周期,约7 一10 天。&& 小剂量阿司匹林(20 一40mg )只能抑制TXA : ,不影响PGI : ;口服0 . 3 一0 . 69 ,抑制环氧酶的作用达24h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达2 一7 天。由于血小板每天有10 %更新,且不受前一天服用的阿司匹林影响,故仍需每天服用。长期服用,不发生耐受现象。临床上可用于预防不稳定型病人发生;预防心肌梗死后再次心肌梗死;预防脑血管疾病患者暂时性脑缺血的复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脑血管性死亡。对有动脉血栓高度危险的病人,阿司匹林最有效。和双嗜达莫合用可改善下肢,尤其是血管修复术术后患者。&& 作为抗血小板药,通常口服每日325mg ,也可每日19 ,分3 一4 次服用。
温馨提示:快易捷医药编辑部整理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医保药品销售区
低价药品促销区
拆零药品批发区
0.25g*12s*4板
0.125g*12袋
0.125g*10袋
0.25g*10s*2板
0.4g*12s*2板
0.125g*10袋
快易捷官方微信您的位置: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救治蛇咬伤的临床观察
优质期刊推荐鹤蟾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鹤蟾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摘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性增高趋势。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占70%-80%左右)。很大部分的早期肺癌患者没有症状,出现症状就诊时70%以上已是疾病晚期。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如何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减轻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医防治肿瘤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导师林丽珠教授指导下,我们将鹤蟾片与化疗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进行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①观察鹤蟾片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②观察鹤蟾片结合化疗减轻化疗所造成的毒副作用的效果。
③观察鹤蟾片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2.研究方法
选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治疗组采用鹤蟾片(每次6片,每天3次口服)结合化疗(TP方案或GP方案或NP方案或DP方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临床常见症状、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体重、生活质量指标、肿瘤指标等来评价两组经过两个疗程后的近期治疗效果和治疗的毒副反应的表现。采用SPSS10.34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
3.1.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中位年龄分别为59岁和58岁,平均年龄分别为57.21岁和58.08岁,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男/女:治疗组为14/6,对照组为16/4,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的疾病分期:Ⅲa/Ⅲb/Ⅳ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分别为2/2/16和1/4/15,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理细胞分类和转移的病灶分布部位,研究前病人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和两组采用的化疗方案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肺癌症状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近期治疗效果:
3.2.1.两组病例治疗完成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病例不能按计划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按计划完成研究者15例(占入组病例75%),较对照组的11例(55%)高,但统计学尚未见明显差异(P>0.05)。
3.2.2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变化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46.6%,对照组有效率为45.4%,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灶稳定率(CR+PR+SD)为86.6%,对照组稳定率为63.6%,治疗组病灶稳定率较对照组高,但统计学处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3生存质量情况的比较:第1疗程后,两组卡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的卡氏评分上升,对照组的卡氏评分下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4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第1疗程后,两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疗程后,两组体重均下降。治疗组各疗程前后体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2疗程前后体重下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5两组治疗前后常见症状的情况:在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亦见减少,但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6治疗前后CEA的比较:两组均有下降,治疗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在化疗毒副作用方面的比较:两组每例患者完成2个疗程,每疗程按一例次评价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和发生程度。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轻,例次相对少,其中对照组Ⅲ-Ⅳ度白细胞降低明显,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例数稍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较轻,以Ⅰ、Ⅱ级损害为主,经观察或保肝、利尿等治疗后好转,不影响疗程的进行,无显著性差异(P>0.05)。
3.4不良事件:口服鹤蟾片后,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表现为胃区不适、恶心、烧灼感、腹胀。严重程度为“轻度”,根据“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有关”。减量服药或停止口服后症状减轻,口服“胃舒平”或“奥美拉唑”、“吗丁啉”等对症治疗可好转。两例原有“高血压病”史者,入组前心电图检查正常,既往否认“心律失常”史。服药后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复查ECG出现“阵发性房扑”、“阵发性房颤”的心律失常,口服“心律平”“乙胺碘肤酮(可达龙)”后可转律。对照组无发生心律失常病例。
①两组在瘤体缓解率方面的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区别,但含鹤蟾片的治疗组在症状好转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②鹤蟾片对化疗有减毒作用。能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③口服鹤蟾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如:胃区不适,恶心、腹胀等。原有高血压等潜在心脏机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这部分患者应该密切观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734.2;R273【目录】: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10
1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11-22
1.1 流行病学研究概括11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1-17
1.2.1 概述11
1.2.2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11-13
1.2.3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13-16
1.2.4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16-17
1.3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17-22
1.3.1 古代中医文献对本病的认识17-18
1.3.2 现代中医学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18-19
1.3.3 肺癌的辩证论治及临床分型19
1.3.4 中医治疗19-22
2.临床研究的资料与方法22-28
2.1 临床研究设计22
2.2 研究对象22
2.2.1 临床诊断22
2.2.2 影像学诊断22
2.2.3 细胞学诊断22
2.2.4 病理学诊断22
2.2.5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22
2.2.6 非小细胞肺癌的Karnofsky评分标准22
2.3 研究药物22
2.4 纳入标准22-23
2.5 排除标准23
2.6 剔除标准23
2.7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23
2.8 研究方法23-28
2.8.1 治疗方法23-24
2.8.2 观测指标24-28
2.9 统计分析方法28
3.研究结果28-35
3.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28-30
3.1.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患者性别、年龄的比较28
3.1.2.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的比较28-29
3.1.3 两组临床分期比较29
3.1.4 两组转移病灶分布比较29
3.1.5 两组患者纳入本研究前曾经接受治疗的情况29-30
3.1.6 两组治疗前肺癌症状分级比较30
3.1.7 两组采用的化疗方案比较30
3.2.试验结果30-33
3.2.1 试验完成情况30-31
3.2.2 疗效评价31-32
3.2.3 两组卡氏评分比较32
3.2.4 两组体重比较32-33
3.2.5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33
3.2.6.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的比较33
3.3.减毒性评价33-35
3.3.1 治疗前33-34
3.3.2 不良反应34
3.3.3 合并治疗34-35
3.3.4 不良事件35
4 讨论35-43
4.1 研究评价及方药分析35-37
4.1.1 研究设计及方法评价35-36
4.1.2 方药分析36-37
4.2 增效方面评价37-40
4.2.1 病例完成情况37-38
4.2.2 对瘤体客观疗效评价的影响38
4.2.3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8-39
4.2.4 对体重的影响39-40
4.2.5 中医症状改善的情况40
4.3 减毒方面评价40-41
4.4 不良事件41-43
5 结语43-44
5.1 总结43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43-44
参考文献44-49
英文缩略语49-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岱翰,林丽珠,周宜强,罗荣城,刘魁凤,贾英杰,陈继跃,牛喜伟,苏碧茹,鲁江,王树堂;[J];癌症;2005年10期
林丽珠;;[J];癌症进展;2007年03期
姜利国,廖福权,徐采朴;[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蔡红兵,代方国,闵清芬,石敏,缪景霞,罗荣城;[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杨玲,李连弟,陈育德,Donald Maxwell P[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04期
Therasse P,鄢践,曾益新;[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年06期
王文龙;徐丽华;;[J];江苏中医药;2007年03期
周岱翰,张伦,陈锐深,陈玉琨,陈林香,戴馨仪,谭开基,袁展文;[J];新中医;1986年04期
林丽珠;[J];新中医;1997年02期
林丽珠,蓝韶清,周岱翰;[J];新中医;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丽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开先,许林,马国建,吴建中,陈森清;[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1期
王凤云;张艳桥;罗明;武云;李鹏;李志伟;孙伟;;[J];癌变·畸变·突变;2011年02期
钟毅,周红,张卫萍,江俊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施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贾英杰,贾彦焘,陈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石璐,陈军刚,严啸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付文胜;[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董雪;张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郑圣齐;夏黎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韩可祥;王杰鸣;魏有刚;张锐;李稻香;;[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亮;王立刚;范卫君;;[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群;谢强;石琴;林江平;王成辉;陈巧林;黄新辉;李宇君;李育宏;王琳;;[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唐耀华;唐波涌;唐净;;[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陆新岸;杨泽江;邓朝明;陈振念;;[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徐振晔;龚亚斌;;[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瞿文超;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张婷婷;顾沐恩;梅章懿;陈小松;沈坤炜;万华;;[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洁;;[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辛德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李德云;陈琦;梁小冬;吴少芳;陈国荣;陈惠娟;吴兆伦;周伴群;;[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陈奇;;[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雪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小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昌明;[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丁丹;[D];南京大学;2011年
毕经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冠豪;[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鹤;[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青竹;[D];吉林大学;2011年
赵英浩;[D];吉林大学;2011年
吴为民;[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穆原;[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李善文;[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明昊;[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夏文颖;[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马俊;[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黎超;[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杨旭初;[D];郑州大学;2010年
娄清涛;[D];郑州大学;2010年
段方方;[D];郑州大学;2010年
张华杰;[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瑞平,王晓露,戴虹;[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文朝阳,冼慕慈,冯惠珍,何曙云,龚素茹,林穗卿,谭悦,洪明晃;[J];癌症;1998年03期
谢长生,罗琦,周维顺,陈良良,舒琦瑾,吴良村;[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周霭祥,王奎,公殿广,杨经敏,郑金福;[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1期
潘敏求,黎月恒,刘静安,谭意香,陶烁,张悦红,田晖;[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3期
陈文;[J];中国医药导刊;2000年03期
石锦萍,钟柏松,黄秀凤,雷佩琳;[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蔡红兵,代方国,闵清芬,石敏,缪景霞,罗荣城;[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朱培森;[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3期
李柳宁,刘伟胜,徐凯,吴万垠,刘宇龙,朱迪盈,罗海英,陈春永;[J];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绍权;周岱翰;林丽珠;;[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6期
陆真权;陈焕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3期
马双成;张树潘;鲁静;苏碧如;;[J];药物分析杂志;2008年01期
席彩霞;杨国泉;李正国;陶文学;;[J];肿瘤防治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宗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原晋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