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用艾条穴位熏什么穴位对性欲好

艾灸会阴穴对于女性防治妇科病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来源:&&&88人关注
  女性艾灸最为有益的穴位之一是会阴穴,会阴穴位于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间点,会阴穴属于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三条重要经络之起点,是阴气汇集之地,故称为&会阴&,同时会阴穴也是补充阳气最好的穴位。会阴穴对人非常重要,历代养生家,尤其道家特别重视,等等都讲的是会阴穴养生的真谛。利用好会阴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以及女性妇科诸症。
  艾草又被称为女人草,是极阳性中草药,对于补充阳气驱除湿寒有极好的效果。可惜的是传统艾灸疗法虽然是补充阳气最好的方法但却很难对会阴穴直接施灸,原因就在于会阴穴所处的位置极为敏感,无论是他人施灸还是自己亲自动手都很不方便。
  以下是引用一位女性使用艾草坐熏灸会阴穴治疗妇科疾患的例子:中国广州的一位女士,用艾草坐熏灸治好了缠绵难愈的妇科病一事,今天在趁有空详细访问了她,大有收获,为尊重她的私隐,我们下面敬称她为L女士吧。以下是她将今年实践艾草坐熏灸的经验和康复结果与我们分享。 L女士今年44岁,自从剖腹产后,每年都有做例行妇检,去年(2009年)查出有两个子宫肌瘤,瘤体大小都是2.4cmx2.4又今年春天,因为严重感冒(她每次来月经时都会感冒),吃了很多寒凉泻火的感冒茶,致免疫力降低,发现妇科也得了念珠菌炎症,下体常流出豆腐渣一样的分泌物,内裤每天都是湿的,有异味,奇痒难耐,中医一般说这种情形是下焦寒湿毒滞留。
  我们今年春回广州探亲时,给她示范了用大汤煲坐熏灸的方法,勇伯先生说,这个艾灸法对所有妇科疾病(包括男科诸证如前列腺炎等,大小便不正常)都有防治和保健作用。在韩国的女人,古来就有用坐熏灸防治妇科诸病的传统,她体验完了后大叹舒服。
  所以之后她在家一有空就认真实行此灸法,她说艾灸前先用医院配的中药洗剂冲洗后再艾灸,效果会更好。每次一小段艾条,燃完后约30 分钟。在艾灸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任脉的会阴穴和督脉的长强穴(此二穴为联络任督二脉阴阳气通之特效穴),会阳穴熏灸(请参照本艾灸书内的78页和82页穴位表,会阴穴效能127页,会阳穴128页),当温热的艾火和艾烟对着下体熏灸时,慢慢全身温热,微微发汗,瘙痒难耐的患处很快就止痒,舒服极了。。。然后有时会排出一些脏的液体,完了将内裤也用艾烟薰一会消毒杀菌,这样熏灸了约一周,妇科炎症就好了。但她说在坐熏灸期间有一两天下体会比没艾灸前更瘙痒难耐,这是排病反应,此时不能停,要马上再艾灸,很快又再止痒了。
  L女士说经过坐熏灸后,现在炎症没有了,内裤每天也变得很干净清爽,也没有异味了。然后她继续坚持有空就坐熏灸,今年再妇检,发现一个子宫肌瘤也没了,只剩下一个小的,她现在继续坚持,有信心把这个小的肌瘤也灸下去。而且她还发现一个意外收获,以前上楼梯常常痛的膝关节,现在也不痛了,但膝关节怕风怕冷的现象还有,她说下一个主灸这个部位,希望通过艾灸将此旧患也能灸好。L女士的分享,真是给正在饱受这些苦恼困扰的姐妹们带来了福音,我知道这些妇科毛病是很难缠的,有此苦恼的姐妹们不妨试一下吧,关键是坚信和坚持。 L女士还有十几年反复发作的顽固足癣,一年四季足底皮肤都会龟裂疼痛,每年到了春天就发作,发很多小水珠和水泡,奇痒难耐,发作时总是忍不住用手抓,之后就会发炎流脓流血水,走路有时一拐一拐的,痛苦极了。去医院检查说是顽固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用专治足癣的足光粉泡脚,之后也会有改善,但不久又会复发。
  很多人都会在春夏,特别是一到夏天时,在手足或面部,甚至全身皮肤就会发一些很痒的小水泡或斑疹,这种情况是因为人身体内湿气太重,遇到夏天是体内阳气往外发的季节,体内积存的这些寒湿毒气等垃圾也会由里往外发,这本来是一个好事情,很多人以为是过敏或发病加重,会吃一些寒凉的去湿茶对治,吃后这些痒湿疹暂时是消失了,其实是寒凉去湿茶伤害了阳气,又将寒邪病毒压回了体内,遇到适当的条件(如受寒或季节转变时),就会再反复发作,变成缠绵难愈的痼疾。所以这种皮肤病,最好在夏天不要吃寒湿生冷的食物,改吃温补性的食物,再配合艾灸等补充体内阳气的保健法,才有可能根治。
  我们从很多艾灸者实践艾灸疗法后,多年顽固的皮肤斑疹瘙痒皮癣治愈,恢复皮肤光溜的资料证明,灸法对这些皮肤病有奇功,也证明了这些病症大部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体内寒湿气重和阳气虚弱,而不是什么风热湿热引起,用祛风清热的方法治疗反而会越治越坏。本人的手脚面部以前也在每年春夏天,就好发奇痒难耐的小水泡和红斑疹,平时脸上反复长红肿发炎的暗疮,于是在七八年前,我找到一位著名的中医教授给我诊治,也从此开始了自学中医。教授看到我的脸色绛红(暗红)色和暗疮,眼白布满红筋,手脚心烦热,耳鸣(耳朵象蝉鸣音一样),晚上烦躁失眠,就断定我是典型的肝火旺,心火旺和肾阴虚,于是就给我吃清肝风和滋肾阴降火的中药调理(后来我换了一位中医师,诊断结果还是一样)。那几年我&迷信&中医,结果越调越重,吃了几年这样的滋阴降火药后,慢慢的我变得越来越容易累,手脚有时发烫,有时又很怕冷,失眠也更严重了,每天早上咳喘不止,吐白痰,差点得了严重哮喘。
  很多人以为中医中药没有副作用,殊不知如果遇上医术不高明的中医,误用寒凉降火中药的副作用,有时比服用西药的副作用还大,两者的药性都是寒凉,但西医会在处方注明&此药对肝肾有副作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服或不宜&,所以人们在服用西药时会有警觉心,病好药即停。但我们以为中药是天然绿色的,&没有副作用&,在断症不准确的情况下长期误服,还以为是养生保健,麻痹大意,那对肝脾肾的伤害比西医可能更大。所以对古人&是药三分毒&的警诫,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我是因为数年前偶然尝试了傻瓜艾灸法,特别是坚持用大陶瓷器熏灸双足部后,身体大幅度改善(当然,艾灸期间有很多难受的好转反应),脸上将近二十年反复发作的暗疮也消失了,我才开始好奇,艾灸法是大热的补法,为什么象我这样典型的&阴虚火旺&体质的人使用,也会效果明显呢?后来经深入探究,才明白我身体表现的这些所谓&阴虚火旺&的症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阳气太虚,逼虚阳外越(假的阳气往外泄),越泄越虚,造成真寒假热的现象。明白了我的身体是真寒假热的实质后,所以今年夏天我改为以上去寒就温,以扶阳补气为主的温热方法原则调治,所有这些症状今已经消失。
  当然,人体发热的机理是很复杂的,也有个体差异,自己究竟是热症还是寒症,要小心谨慎辨别才好,所以准确辨别患者阴阳寒热表里证的能力,也是古今中医师最高难度的医术,要非常有功夫的&明医&(而不是&名医&)才能正确判断,不能简单的下结论。我于此将自己被中医误诊多年致体质变坏的惨痛经历写出来,谨供大家参考。就是当您身体有上火发热的症状,特别是伴随得了重病难治病时,不要急于一下子就采取滋阴降火的治疗方法,而应找有经验的中医整体断症,并结合仔细观察得病以前和平时的生活饮食起居习惯综合分析,如是否长期晚睡,过劳,压力大,受风寒和好吃生冷寒凉,过度房事纵欲,男女手淫习惯,女性多次人流,常易发脾气等严重损伤体内阳气精力的生活习惯,如果以上的列举中有3~5项有违背的,虽身体有阴虚发热的表现,有可能是假热,就要小心处理了。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经验分享:
今日坐诊大夫
李永强主治医师
擅长:儿童泌尿外科。
会阴刺痛&是怎么引起的?
会阴刺痛&如何治疗?
会阴刺痛&吃什么好?
会阴刺痛&病人的经验分享“康健之道”每天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并提供更加科学健康的养生之道。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每天都能带给你长寿的秘诀。康健之道,一个每天都要看的微信订阅号,今天,你看了吗?艾灸是灸法中的一种,艾灸有着非常好的治病效果。三伏天更有很多人选择三伏灸的习惯,三伏天是三伏灸的最佳时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有关艾灸的知识吧。  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一年有四个季节,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季节特点,我们养生保健更加需要遵循四季养生的原则。中医认为,艾灸不仅要掌握好时间、火候,还有注意艾灸的穴位。那么艾灸的时候,最常用的穴位有哪些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关元: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 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胸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更加相关研究发现,足三里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增加消化能力。  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命门:   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神阙: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  中医认为,上面的一些穴位,是我们艾灸常用的穴位,我们在施灸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时间和禁忌,同时,我们一定要找对穴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疗效。  隔姜艾灸的作用  隔姜灸是在艾柱下面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驱寒发表,通经活络,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遗留疤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隔姜灸: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厚的姜片,(或一元钱硬币的厚度)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牙签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移到附近穴位,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隔姜灸到非常热的时候,必须经常移动,否则皮下就会烫起水泡。被施灸人员,一定要常常提热的信息,而施灸人员,一定要听取被施灸的指挥常常移动姜片。(这个操作仅限于背部,自己不能操作的部位)隔姜灸热的渗透力非常强,隔姜灸不仅仅有艾热的参与,同时还有姜的有效成分参与,所以用于温经散寒  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等,疗效可靠。  艾灸祛病延年的穴位  中医说,未病先防是为“上医”,该如何防?除了生活方式要健康,专家指出,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以养护阳气、防病保健。但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艾灸应有所侧重。  保健灸,就是无病而先施灸的方法,古代又称之为“逆灸”。运用保健灸,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保健灸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阙灸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3、关元灸  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4、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5、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6、三阴交灸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防治作用。  可采用温和灸法:患者可自己操作,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艾灸养生配方  现代的社会里,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最近流行的养生方法中艾灸应该是很实用的。我们在应用艾灸养生法的配方时,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②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③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④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⑤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⑥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⑦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⑧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如何用中医艾灸治疗胃溃疡  一、原因  本病的病因多为暴饮暴食,嗜食过咸、过辣之品,导致胃壁的血液循环障碍。精神因素引起自律神经失调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此类患者的病变部位往往不只是胃,还有其他脏器的损害,故要广泛寻找病因。  二、症状  饭后胃部出现绞痛或刺痛,或是痉挛性疼痛,可放散至肩部、小腹部等处,心窝下部可出现局限性压痛。胃溃疡严重者可引发头痛,疼得不能睁开眼睛。  伴随症状有吐血(咖啡色),或呕吐。嘴唇发白,眼睑没有血色,大便色黑。这是因为胃溃疡引起出血,重者会导致贫血。  患胃溃疡一段时期后,会出现胃炎或胃酸过多症等不稳定的胃部不适症状。  由于进食后胃痛,影响消化,所以此类患者往往会变瘦。触诊可以摸到胃部,仔细感觉往往能触及疼痛部位。  三、治疗  灸足三里、曲池、肺俞、膏肓、至阳、肾俞、胃俞、巨阙、中脘、左梁门、右滑肉门、气海。选择半米粒大小的艾炷,每穴各灸3壮。  有些患者治疗后反而胃痛加重,此时腹部的穴位暂停治疗,几天之后再恢复治疗。  患病人群不同,病因不同,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老年人气弱,一般从3壮开始施灸,根据恢复的情况逐渐增加壮数。儿童的病情一般较轻,取肺俞和中脘穴多能治愈。女性患者加灸三阴交效果更佳。肺病患者多处于衰弱状态,故一开始要用弱刺激,从1壮开始施灸。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胃溃疡患者,加灸心俞、百会、神门,女性患者要加灸膻中。  人们常把胃和十二指肠合称为“胃十二指肠”,针灸治疗也一样,两者必须同时治疗,因为在胃里消化完的食物要传输到十二指肠,以进一步吸收营养。(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灸治百病——百岁医生讲述无极保养灸》)  艾条灸法治疗反复咳嗽  一些人感冒后出现反复咳嗽的现象,打针、输液、吃药效果不明显,这时不妨试试针灸。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  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好,不妨一试。如果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  取穴方法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艾条灸法  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在艾灸之前推按这些穴位,可以增强疗效。具体方法为:大拇指指尖按压双侧列缺、尺泽穴,每个穴位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约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艾灸辨证取穴巧治白带异常  白带异常是女性的常见病,中医称为“带下病”。那么,中医治疗白带异常有什么妙招吗?据中医专家讲,“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中医治疗白带异常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在中医来说,带下属于“湿”,‘外湿’指气候潮湿,是“湿气”很重的地区,‘内湿’是指人体对水分的代谢异常,黏膜分泌过多,不管是外湿或是内湿都会造成白带的问题。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中医治疗白带异常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湿热体质的带下:人体呈现面色稍红,舌头颜色鲜红,舌苔厚而干,带下多为白色、黄色、绿色,且多黏稠状,有腥臭或腐臭味。  知道了中医的治疗白带异常的方法,请患者不要担心,及时治疗,早治疗早好。  如何利用艾灸祛湿热  生活中,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潮湿的环境中时,那么,这种潮湿就会在我们体内产生病理变化,特备是天气比较闷的时候,我们的环境也会闷湿,这样这些闷气就会混杂着湿毒一起进入我们体内,长期以往就会在人体内越堆越多,最后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如何用艾灸来治疗湿毒的养生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位置是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处。这个穴位是我们人体全身祛痰祛湿的一个穴位,特别是解除解除下肢的水肿,有着很显著的疗效。如果我们可以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并且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够很好地达到了祛湿的目的了。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合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虽然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强大功能,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去艾灸。哪些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事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隐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中医艾灸小贴士:牢记注意事项和禁忌 艾灸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其使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埃及是很好的一种养生和治疗方法,但艾灸有很多事项和禁忌需要注意。  艾灸的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因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艾灸养生的10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心情愉悦,放松,切不可生气。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康健之道告诉你:艾灸是非常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但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选对穴位、时间、火候,同时对艾灸的禁忌也要了解,以防步入误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44647 更新:
人气:37435 更新:
人气:35474 更新:
人气:25812 更新:
康健之道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8点】每日内涵NO.515
【每日内涵】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五花肉这样做,我能吃十碗饭!
妹子,你这是在公然勾搭老司机么?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条穴位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