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肌包膜挛缩症状状是什么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高绪仁大夫本人发表
臀肌挛缩症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鉴别一下是否为臀肌挛缩并进行治疗
所就诊医院科室:
矿大南湖校医院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可以治好。
&副主任医师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副主任医师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副主任医师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状态:就诊前
那我抽空去检查一下,现在还在准备考试,你每周二,六出诊是吧,我下周六就有时间了,问一下你的出诊地点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最近怎么样呀?有哪里不适么?若方便的话,请周二、五或六来我门诊复查。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您好!因去厦门参加膝肩关节研讨会,日周5、3月12日周6高绪仁膝肩髋关节门诊暂停,改由葛保健、何玉泽、唐先业大夫代出诊。下周二高绪仁门诊正常。
祝您早日康复!
高绪仁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徐州二院骨科)膝肩髋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关节镜医疗组组长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您好!下周2、5、6我在徐州二院骨科门诊第一诊室。若方便,可来我处复查。
祝您早日康复!
高绪仁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江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关节镜与关节置换医疗团队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愿景:
梦想、专注、坚持,立足徐州,放眼世界,打造国际一流的膝肩髋关节诊断、治疗、康复医疗服务品牌团队。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使命:
为徐州淮海经济区千万群众膝肩髋关节健康保驾护航。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团队每日工作理念:
1、精湛的手术;2、高尚的医德;3、热情的服务;4、医教研并举。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您好!明天我在门诊,有空来复查吗?祝好 徐州二院骨科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请尽快填表,我需要了解你的疼痛情况。谢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因去成都参加中国骨科医师年会膝肩髋关节置换研讨会,高绪仁5月20日周五、5月21日周六门诊暂停。下周二门诊正常。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明天周二我在徐医附院骨科门诊第一诊室。也欢迎登陆我的骨关节网站进一步对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了解 谢谢!高绪仁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通知:本周五(5月27日)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专家门诊正常进行。因本周六(5月28日)去南京参加江苏青年关节聚乐部膝髋关节病例研讨交流会,故本周六(5月28日)高绪仁的门诊暂停,临时改到5月29日周日进行门诊。谢谢!高绪仁 祝好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您好!请尽快填表,我需要了解你的疼痛情况。谢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徐医附院骨科、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高绪仁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2次手术&&
希望得到的帮助:可不可以再手术治疗,能恢复到基本别人看不出腿有问题吗,或者走路变稳变协调,做过两次手...
病情描述:当时检查双侧臀肌挛缩,左侧比右侧严重,脊柱轻度右侧弯,骨盆基本平行,有弹响,手术不能翘二郎腿,左腿有弹响,手术后弹响消失,右腿可以翘二郎腿,左腿不能翘,需要用手扳,现在感觉人走路有点跛行,时好...
疾病名称:臀肌筋膜挛缩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做手术后能保证走路可以正常
病情描述:主要是臀肌筋膜挛缩症,想要做手术,不知费用和风险这些,咨询下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希望得到的帮助:该院能否手术治愈
病情描述:不能翘二郎腿。不能并腿。跑步姿势难看。走路外八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臀肌挛缩可以治疗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应该是小时候打针造成的,没有就整过,最近才得知是这个病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贵院有没有这项手术项目治疗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确诊为臀肌挛缩,单侧,长短腿(差距很小)跷二郎腿没问题,但是翘太久疼。无法双膝并拢后跟完全着地,可以借助外力,鞋跟大概3厘米的情况下可以...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22岁,您好 我应该就是臀肌挛缩症患者~~ 小时候经常打针,也不知道是不是从那以后我就出现那些症状比如说跷二郎腿(很小的时候能使劲掰...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化验、检查结果(请使用右侧的工具上传):
大夫您好: 我刚出生时由于烂嘴特别厉害,肌肉注射了很多青霉...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症&&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因年幼时长期打青霉素造成臀部两侧肌肉萎缩,15岁左右开始有不能翘二郎腿,不能并膝下蹲,等症状,现在如劳累胯骨两侧有疼痛感,经兰州市人民医院、甘肃省中医...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请问贵院什么时候开展了此类手术,手术数量有多少。贵院对此病有什么看法。我本人28岁,两年前做过一次关节镜松解术,效果很差。现在还是翘不...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臀肌挛缩可以治疗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疾病名称:臀肌挛缩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应该是小时候打针造成的,没有就整过,最近才得知是这个病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贵院有没有这项手术项目治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高绪仁大夫的信息
膝、肩、髋关节损伤与疾病的关节镜与关节置换手术
各种复杂性肩关节脱位、巨大肩袖损伤、不可修复性肩袖损...
高绪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沛县人。膝肩髋关节置换与运动医学关节镜医疗组组长
骨科膝肩髋运动损伤与疾病...
高绪仁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骨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体会--《2009年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摘要》2009年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体会
【摘要】:正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挛缩臀肌臀肌挛缩患者8例,术后均进行分步骤的系统的护理及功能康复指导。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随访3~6个月,8例患者髋关节无弹响,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3.6【正文快照】: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挛缩臀肌臀肌挛缩患者8例,术后均进行分步骤的系统的护理及功能康复指导。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随访3?6个月,8例患者髋关节无弹响,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钻冰;[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潘丽峰,李传平,李冉;[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11期
秦海军,郝秀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谢松卿,周来贺,郭涛,梁向坚;[J];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03期
邓树珍,何惠兰,姚琼珍,李桂梅;[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年18期
屈庆元,刘伶伶,黄湘华;[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朱磊;冷震;汤黎明;吴博;;[J];淮海医药;2008年03期
谭斌;陈华燕;徐爱飞;李飞;肖易;;[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杨述华;;[J];医药与保健;2009年01期
任玉环;[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国辉;卢浩浩;杨述华;杜靖远;;[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栋;刘增霞;贺西京;李浩鹏;徐思越;;[A];2009“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选集[C];2009年
张胜年;王素娟;;[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唐建东;吴显培;赵国平;唐专科;秦璧松;;[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黄平;王丹;蒋欣浩;胡晓源;刘异;;[A];第16届全国脊柱&四肢矫形外科(骨科)康复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陈林;;[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刘玉琴;刘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郑艳;仲肇平;姚陆丰;彭琳瑞;严友梅;;[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家鼎;;[A];浙江省第十四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郑艳;仲肇平;姚陆丰;彭琳瑞;严友梅;;[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文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秦泗河;[N];健康报;2004年
杨述华?叶哲伟;[N];健康报;2007年
钱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张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徐文智;[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钱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梅海波;[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峻;[D];昆明医学院;2006年
余俊;[D];蚌埠医学院;2013年
李智勇;[D];中南大学;2010年
孙军;[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张赞玲;[D];中南大学;2006年
佟磊;[D];桂林医学院;2010年
李越权;[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孙景东;[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陈根强;[D];浙江大学;2003年
刘新慧;[D];大理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第九节 偏瘫的康复
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临床征候群,又称脑血管意外(CVA)。
由于临床对本病诊断,抢救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使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国内<30%),伴随着急性期死亡率下降人群中的总患病率和致残率则大大上升。
在中风(Stroke)的急性期后(通常指2~3周内)约2/3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如认知和知觉功能障碍(congnitive disorders)交流和言语功能障碍(Communication disorder),心理或情感障碍等,最常见的还是运动的(常伴随感觉的)功能障碍—偏瘫。
迄今为止,无论是生物还是医学的研究,都没有证据证明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具有再生能力,然而无论是实验动物还是临床医学现象,都会发现脑卒中后丧失的脑功能(如运动功能),可以有某种程度的恢复,这说明在大脑损伤的恢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于再生的其它恢复机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大量应用性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医学在脑卒中的现代评价和治疗方向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继B.bobath和S.Brunstrom等创立的偏瘫治疗的神经生理学的临床试验中,这些方法有效性及可靠性得到了肯定的证明,有关理论的研究也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承认。
现在有关功能重组和促通技术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偏瘫康复医疗的指导思想,并且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今天,早期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在发达国家已经厉为临床工作的常规。
然而我国有关偏瘫康复与现代医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国内多以肌力量的增加(上肢的拉力,下肢直腿抬高的力量)作为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依据,而现代康复则认为用肌力来评价是十分不可靠的,应以运动质量(肢体运动模式)和日常活动力(ADL)做为偏瘫时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因此国内训练出现的肌力训练不主,增加上肢的拉力、握力;早期架着患者“行走”以图增加下肢的肌力,这样患者会出现偏瘫步态“行走”等误用综合征,妨碍患者实用功能的恢复。
运动控制和正常反射
一、运动控制
表4-3-1 运动系统的神经支配
运动统合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形态水平
大脑皮质↓ 稳定型精细动作基底核↓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小脑↓ 平衡反应 ↓ 直立反应中脑、脑桥姿势反射延髓↓ 联合反应 ↓ 共同运动脊髓↓ 牵张反射 
二、正常反射:
(一)与脑干有关运动反射
1.姿势反射posture reflex{静位性反射(Static reflex)平衡运动性反射(statokinctic reflex)
姿势反射-中枢N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张力或产生和对应的运动,以保持惑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些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静位性反射-也叫体位反射(positionreflex)
组成—由迷路、颈肌和关节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引起,因此包括{迷路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
作用—①维持身体呈一定的体位如:立位,坐位,卧位,即:当头冲在空间的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紧张性。
②影响肌紧张反射—主要影响慢伸肌牵张反射
2)平衡运动性反射—也叫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视觉翻正反射(视觉矫正反应—大脑皮层)
作用:使机体恢复头部及身体在运动时的正常位置。
2.阳性支撑反射—positivesupporting reflex正相支撑反应。
(3)抓握反射(graspreflex)和逃避反射(avoiding reaction)
抓握反射—即当去除额叶和顶叶皮层的动物,当一个物体作用于手掌的任何部分都引起抓握反射。
逃避反射—当物体接触到末端指节任何一部分则引起伸指和伸腕的逃避反射。
(二)大脑参与的反射及对正常姿势的调节
1.安置反应(placingreaction)
正常站立和行下次的首要条件是把足放到适当的位置,这就称为安置反应。包括
其中枢部位—位于大脑皮层,而且是纯对侧性。一侧额叶皮层损伤引起对侧安置反应消失。
2.独脚跳反应(hoppingon one leg)也称单腿平衡反应(balancing on one leg)。
定义——单腿站立时,当身体向前、后或向任何一方向移动时,支撑腿便朝向移动的方向跳跃,这样可使脚保持在肩和髋的正下方,维持站立平衡。中枢部位一大脑额叶皮层也是对侧性支配。
3.视觉翻正反射
当迷路损伤后,将卧位运动的头摆放于偏向一侧,若无正常视觉,则动物将保持该姿势,若有正常视觉,动物头部可回到正常位置这称为视觉翻正反射。
4.皮层抓握反射:
抓握反射的反射弧经过皮层,皮层损伤后抓握反射变得刻板,单调,不能实际体验所抓物体大小、形状等,也不能使用所抓握的物体。
总之,有了皮层这些反射的参与,正常的姿势不仅可以维持,而且可以矫正,灵活地运用身体的各部分从事不同的活动。
一般认为皮质对随意运动控制的神经过程有3个相继的时相。
第一时相是在脑内形成动作的打算,决定动作的概念。这可能从一个理智过程,一次情绪体验或者由外部刺激所唤起的记忆所引出是大脑初级功能的体现。
第二时相:将这种动作的概念在大脑皮层内翻译成神经信号模式,与以往经过学习获得的运动“程序”相联系,这些运动程序位于运动皮质的某一部分,选择相应的“程序”供运用。
第三时相:参与运动执行的运动皮层神经元通过各种反馈环路,最终完成精密,准确的活动。
异常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associatedreaction(相关反应)
是指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e.g.偏瘫,健肢用力收缩→引起患侧肌肉收缩(此时患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运动)。
表4-3-2 联合反应
1.对称性联合反应(controlaterel
associated reaction)
(1)上肢(对称性)(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也是对称)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大多数呈相反)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homolateral
associated reaction)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个别侧外是相反的)
1)伴随痉挛出现而出现呈正相关系(软瘫期不存在)
2)患侧异常反射活动,肌肉失去自主控制
3)按照一定固定模式出现,(e.g.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4)凡偏瘫早期明显。
4.联合反应的害处
1)痉挛↑偏瘫姿态强化→挛缩,妨碍运动恢复。
2)固定模式→使功能活动更加困难(穿衣、洗手、穿鞋等)
3)不能保持平衡
1)让患者做感到困难的功能活动。
2)健手用力握一件物体—观察患侧肢体情况
3)打哈欠,咳嗽或喷嚏时观察。
4)紧张情况—遇到陌生人,言语障碍,语言困难,平衡差,害怕摔倒等。
6.治疗时注意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否则就会发现。
1)当集中训练行走→上肢和手的情况就变得更坏。
2)专心致力于上肢和手的活动时→下肢痉挛加重。
3)集中语言改善时→上、下肢痉挛加重。
7.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区别
联合运动—是正常人两侧肢体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活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正常人自动的姿势调整。
联合反应—是定型,肢体没有主动活动时出现的,病人不能随意放松肢体,是异常的紧张性反射。
(二)共同运动(synesgymovenment)
1.定义: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e.g.偏瘫患者提上臂时期会出现完全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
表4-3-3 共同运动
上肢肩胛骨上提 后缩前伸 下推肩关节外展 外旋内旋 内收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旋前)旋前腕关节屈曲稍伸展指关节屈曲内收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屈曲内收下肢骨盆上提 后缩 髋关节外展 外旋 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屈 外旋跖屈内翻趾关节伸展跖屈 内收
上肢共同运动在抬手臂或将手臂或将手触摸口角时最常见到;
下肢共同运动在站立行走时常见;
(三)紧张性反射
1.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lobyrinthine reflex,FLR)
(1)定义:由头在空间的位置改变而触发。
(2)表现—仰卧位—全身伸肌张力↑(上、下肢伸肌占优势)
俯卧位—全身屈肌张力↑(上、下肢屈肌占优势)
1)仰卧位—伸肌痉挛加重,尤以下肢和肩钾骨为甚;应避免仰卧位
2)患者翻身时抬肩挺颈或屈头均会因伸肌张力↑或屈肌张力而妨碍动作进行。
3)站立时努力伸颈才能保持下肢伸展,躯体直立,但使膝关节屈曲困难,踝关节不能背屈而影响行走摆动相始动。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1)定义—由于颈部关节的肌肉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2)表现—颈屈曲—上肢屈肌张力↑,下肢伸肌张力↑。
颈伸展—上肢伸肌张力↑下肢屈肌张力↑
(3)偏瘫时的影响
a.半卧位(坐到轮椅上)—头躯干屈曲→{患腿伸肌张力↑→出现痉挛模式,故患臂屈肌张力↑
应尽量避免取半卧位。
b.颈部屈曲的病人,走路时眼睛叮视地面→使腿部
d.跌倒站立时→需经过跪位若病人抬头→患腿屈曲不能支撑身体。
3.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1)定义:是由于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刺激而引起的影响人的肌张力及肢体姿势。
2)表现: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对侧屈肌张力↑
3)对患者影响
a.坐,卧位时,若头转向患侧—患肢僵硬伸直,若头转向健侧→患臂屈曲加重。
B.当病人欲伸展患臂时,头就会向患侧强烈旋转以加强肘关节伸展。
C.当头向患侧旋转时,使患手触头或面部十分困难。
d.下肢肌张力↑(伸肌)站立时,头总是向患侧旋转→加强下肢过高张力。
4.正相支撑反射(PSR)
1)定义—是脚掌或趾时的皮肤外感受器(压觉)及脚趾受压后足部骨间肌受到牵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机体产生的反应,即突然压迫足底的刺激引起肢体所有伸肌(屈肌)收缩,以稳定各关节便于负重。
2)特征:屈肌、伸肌同时收缩→关节固定。
3)对病人影响
a.偏瘫:①患者趾先着地,该反射发挥作用,整个肢体伸肌张力↑下肢僵硬如柱膝过个。
②危重时足跟不能着地。
③行走时则髋膝关节不能放松屈曲进入摆动相。
④治疗开始时,由于足跖屈不能将体重转移到患腿。
因此偏瘫病人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手握力训练→就会大大加强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最终导致严重痉挛→挛缩。
异常肌张力与痉挛模式
即:①中枢抑制系统↓(削弱式消失)→从而使皮层下中枢功能释放。②环境的各种刺激可对皮层中枢下中枢的变化系统的作用也增强,表现为输入强化,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去大脑动物伸肌强直,脑卒中患者的肌痉挛也可因此来解释,痉挛造成患者特定的异常姿势模式。
基于这个原理:脑卒中患者不能以恢复肌力为标志,而应以运用各种技术打破痉挛模式,建立随意的、协调的、分立正常运动模式为目的。
区别:外周N损伤→是肌肉力量变化过程,它的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是正常的。中枢性损伤→瘫痪,失去运动控制的全过程。
一、异常肌张力
定义:肌张力—临床上以被动运动机体的某部分时所感到的抗助来表示的。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过低,过高,痉挛。表现为协调活动差。
(一)肌张力过低:是指被动运动机体的某一部分时,感到阻力过小或无阻力。常在脑卒中最初1-2周—软瘫其。
原因:脑损伤后→皮层下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指令性控制,而其自身对运动控制作用尚未建立。发生地大脑及脊髓损伤休克期,小脑、锥体束受损,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二)肌张力过高—被动活动时感到阻力↑
常见于脑皮层+锥体束损伤,肌肉脱离上行控制。
(三)痉挛—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并不是某块肌肉的张力增高所致。痉挛分为:
1.重度痉挛—不能运动。
2.中度痉挛—可产生某些缓慢的运动,但需极其用力,并伴有协调异常。
3.轻度痉挛—可做相当协调的粗大运动,但不能做肢体各部分精细的选择性运动。
检查肌张力
视:病人在主动活动时的协调性。
强:触摸肌肉及被动活动时的阻力。
反射:增强或减弱。
二、特定姿势
由于偏瘫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固定在几种痉挛的异常模式上,患者不能改变这一模式或只有在过分努力时才能改变一些。典型的痉挛模式见表4-3-4。
表4-3-4 典型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肩胛骨回收,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时关节屈曲伴前上肢臂旋前(也可见旋后)
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躯干躯干向患侧屈并后旋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跖屈、内翻
足趾屈曲、内收(偶有大趾表现出明显的Babinski征)
注:上肢表现典型的屈肌模式
下肢表现典型的伸肌模式
异常的特定姿势模式与异常肌张力,原始粗大的共同运动都密切相关,许多失去皮质调节反射机制是姿势张力增加和原始共同运动出现的原因。治疗中应以抑制异常紧张性反射活动和促通正常的运动顺序,恢复平衡反应的重点。
与运动障碍有关的其它障碍
一、心理和情感障碍
中风病人除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部功能损伤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整个中风过程,其中包括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表现为:]
否认:早期对疾病不理解、否认。在患者有体觉忽略征有或体象障碍时,患者感到四肢能动,完全否认偏瘫,而且否认会持续一定时间,前者是一般心理反应,而后者是脑卒时中脑皮质损伤时而特有的心理障碍。
愤怒:为什么让我瘫痪、拒绝合作、拒绝饮食,需要心理支持。
过望:早期恢复快,患者急于迅速甚至完全恢复。
抑郁:焦虑、悲观,或过望与失望交替反复出现,它是常见的心理治疗。
接受:接受偏瘫这个现实。
以上不同阶段的心理总是常常会严重地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比较两个同样病情的患者有心理和情感障碍的要比没有心理或情感障碍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要慢得多。
二、感觉障碍
1.疼痛:限制活动,ROM↓,痉挛加重,丘脑及附近的血管病变可引起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丘脑性疼痛,表现为大面积烧灼性疼痛。
常见肩关节疼痛,往往是妨碍上肢活动的重要原因,患者不愿意主动活动患肢,拒绝治疗,情绪差,不利于功能恢复。
2.偏盲:产生视野缺损,病人看不见患侧见半边或整个部分物体→产生身体姿势和步态异常。
3.关节位置觉和本体觉丧失—主观感觉性共济失调,如动作不准确,静态及动态平衡障碍及姿势异常,因此需要用视觉来代偿。
三、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高级活动范畴,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和智能等,病变部位不同症状有异,以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较大。
凡有记忆力障碍的病人对于学习新的东西感到非常困难,肢体运动功能的再学习也如此。
四、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对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动作学习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由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在学习日常生活动作时,往往使作业治疗师感到束手无策。
五、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指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其机理是传入神经整合过程发生障碍而导致共济运动失调。
偏瘫的康复治疗
一、目标及训练原则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结合,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2.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
二、治疗的分期
(一)急性期: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①按摩;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②被动活动:由小关节→大关节
③体位: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三、方法:
1.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活动
两手十指交叉,患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的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最有意义的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3.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伸髋时抑制伸膝
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6.髋的主动控制
仰卧位,屈膝,足支撑在治疗床上,使患膝保持稳定及活动健肢时患肢保持稳定。
7.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体位上同→将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平位。
治疗师一手放在股前边。下压膝关节时向足前方拉股骨内外侧髁,另一手手指轻拍患者臂部→帮助伸髋(双桥运动),然后让患者将健足治疗床上抬起来→所有重量都在患腿上(单桥运动伸膝的分离运动,仰卧位→治疗师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长收缩(绷紧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疗师的身体)。开始时→膝可略屈曲。
优点:治疗时无跖屈,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
9.通过下肢选择性伸直而负重
双脚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头向前超过脚→抬臀→膝向前。
10.训练健肢负重的活动
①外旋位改善伸髋。
②用绷带卷综打足背屈的站立。
平衡功能的训练
1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坐起。治疗师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进这一活动,另一只手指导患者的手和上肢。
优点:促进头的直立反应。
12.重心向侧方轻转
①向患侧—躯干应被拉长,治疗师手应放在腋下及对侧屈肌处。
②向健侧—偏缩短患侧躯平肌,一手虎口压在患侧屈肌,另一手放在患背部,重心患侧躯干,健手向外旋起。
13.两腿交叉,重心转向下面腿一侧—在穿鞋袜时平衡。
14.双手向前触地,及交叉握手前伸推球。
15.双膝屈曲、重心向侧方转移—站立时重心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16.玩气球活动。
17.患腿负重的站立活动。
上肢的训练
18.抑制手臂肌痉挛
卧位:1。抑制躯干肌肌痉挛→抑制臂的痉挛。
坐位:患肢支撑
19.抑制肩胛骨后缩和下降。
20.抑制前臂旋前。
21.肘后旋的选择性屈曲
22.主动活动。
23.坐位推球。
24.站立活动,拍球。
25.站立位,手臂支撑桌面负重抑制痉挛。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臀肌挛缩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