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固态硬盘接口类型是M.2好还是PCIE接口

老妇在儿子葬礼上认识了17岁少年,两人擦出火花。
当火车快将驶至之际,玩命伏到路轨上,惊险万分。
  猎云网3月10日报道 (编译:Mackenzie)
  去年发布出来的大多数固态硬盘对于需要用到他们的总线而言明显处理速度过于快了,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虽说Gbps的SATA III(串行ATA第三代)技术已成形,但我们当时都还大量使用着内置旋转式硬盘,固态硬盘在那时极其少见,价钱昂贵到让人咂舌,而且技术也还不稳定。
  有几种技术专门被设计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的方法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说首先,SATA Express接口和旧一代的SATA硬盘使用的是同样的实体连接口,但是它用新的PCI Express连接线(快捷外设互联标准)来取代以前的SATA总线以供提升储存速率。
  如迷你笔记本、一体机以及超极本等对体积大小有限制的设备,则经常使用另外一种叫做M.2的接口(之前还被叫做NGFF,即“新一代形状系数”的英文简称)。
  M.2之所以深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靠PCI Express连接线来加快存储速度,除此之外它还能使用各种其他的总线。它如今已能取代迷你版SATA接口和迷你版PCI Express,而这两款标准接口已经被广泛用于固态硬盘和无线网卡。英特尔公司最新推出的Broadwell中央处理器以及配套的芯片集里都包括了对M.2和PCI Express(PCIe)启动驱动的技术支持,虽然PCIe连接储存以及M.2连接器本身都不是什么新技术了,但是在Broadwell系统的支持下,这两种接口应该在未来会变得更普及的。
  让我们从连接器实体本身和可以与它连接的硬件开始说起。光是单这一方面就有讲不完的内容了,要知道M.2连接器可不止一种哦,它能配合使用的接口和M.2芯片的种类也是层出不穷。
  详解M.2:小芯片的大威力
  上图片出现了四种不同的M.2芯片。最左边的一张同时兼备无线网卡和蓝牙卡的功能。它右边的那一张则是使用了SATA总线的Sandisk固态硬盘。再往右去,我们看到的是同样使用SATA的英特尔固态硬盘。而最右边的一张则是Samsung的产品,这款硬盘最多能连接到四条PCIe连接线。
  在这些芯片中作比对的时候你得注意两点要点。首先,每张芯片卡上面的实体连接口都是不一样的。每张卡底部的剪裁都有区别,所以露出来的也都是不同的接口。第二点就是这些卡长短宽度都各不相同。如果你想看具体的 M.2规格说明书请戳这里。
  样式不同的连接口也意味着M.2提供不同“模块枢纽”。这些枢纽决定了每一种不同的芯片卡都要连接到不同的窗口上,比如说M.2是可以直接与PCIe总线连接的,但是不同的接口可以分别连接于USB2.0和3.0接口、SATA III、DisplayPort数字式视频接口,或是其他一些不太常见的存储体数据总线。在底部有一个凹槽的芯片卡都是特地为一种连接头配置的,而拥有两个凹槽的芯片卡则能供两种不同接口使用。
  上面的这张表格列出了当今我们最常用的一些枢纽型号。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还没被确定下来的型号,一旦新的总线和接口正式推出了,这些枢纽就将被正式命名了。
  在上图里你会注意到每个接口都被配上了几组四位或是五位的数字。这些代码其实揭示了每张芯片卡的实体大小,前两位数字代表了以毫米为单位的宽度而后两位或是三位则代表了卡片长度。我们用的无线网卡是16毫米宽、30毫米长,换成代码写出来就是1630。而我们使用的两个固态硬盘之一是22毫米宽80毫米长,即2280。另外一个则为22毫米宽42毫米长,即代码2242。所有底板上,甚至包括那些连接于30毫米宽度芯片的,它们提供的接口都是22毫米宽。
  当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枢纽接口允许芯片连接到两个PCIe接口,但是除此之外接口的兼容性其实是比这更高的。目前为止只要看一下枢纽接口的型号就不难猜到接口连接的是什么样的硬件。无线网卡或是无线广域网卡通常用的都是A号或者是E号接口,因为它们通常只需要PCIe或是USB 2.0两种接口之一,芯片卡本身也只要30毫米长就可以容下所有主要部件了。SATA固态硬盘以及需要两个PCIe接口的其他固态硬盘则多数使用B号或是M号枢纽接口来实现兼容性最大化,因为这两种型号的连接口都可以同时使用SATA III和两个PCIe接口。速度最快的一些固态硬盘更喜欢用M号,因为它是唯一一款可以同时接入四个PCIe连接的接口。
  想要一次性了解关于芯片接口的所有知识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已经能帮助你大概了解M.2的属性了。如果你想要知道关于芯片卡实体厚度有些什么规定的话你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些文献来看,但是这些条例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并不是主角。
  这个枢纽接口系统也不是万能的,比如说我们通常连接A号口和E号口的无线网卡实际上是可以插入用来连接固态硬盘的B号口的,只不过电脑识别不出来这个硬件而已。M.2肯定要比迷你PCIe或是迷你SATA的细则要来的更复杂些,但是它同时也更灵活多用。零件可以通过一个小型的内部连接器就与各种连接口配对,而且M.2卡的实体大小也有很多选择,你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止局限于全高度式和半高度式的两种选择。
  不过M.2目前最大的缺陷在于它的零件普遍比较稀缺。原始设备制造商如果直接从制造厂商那里买零件可能选择还多一些,但是对于想要从Newegg或是Amazon等电商来购买M.2的大众使用者来说,选择就非常局限了。相比之下迷你SATA和迷你PCIe的零件就多得多。这种情况会随着M.2的逐步普及而改善,那些旧一代的连接口也会渐渐被淘汰,而Broadwell处理器的诞生将会成为这一进程的加速器。
  Source:Ars
  想要了解更多创业创新知识,快速添加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猎云网是一个聚焦互联网行业的互动交流科技博客,关注互联网I...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M.2和U.2谁更好?主流硬盘接口大扫盲
来源:作者:bolvar责编:汐元
一套完整的PC需要很多个部件组成,如果在某次灾难中你只能保留一个部件,大家会选择留下哪个部分?这时候不管你的CPU多么高级,显卡多么有信仰,正常的人类应该都会选择留下硬盘吧,因为硬盘里不仅住着很多美日欧漂亮姐姐,最关键的是里面保存了你的使用记录,说的文艺点就是只有硬盘才能留住你的记忆,人要是没了记忆,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活鱼还有7秒的记忆)。作为PC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杯具的是硬盘还往往是最拖累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纯机械硬盘平台上。整套平台性能要想极大地提升,硬盘速度就不得不革命。时至今日,HDD硬盘依然是很多实体店装机的首选,但更快速的SSD已经是用过都说好,它好你也好。在这场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硬盘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今天的超能课堂我们就来谈谈硬盘的主流接口都有哪些。▲不同规格的硬盘上会使用不一样的接口大家都能说出不少,不过小编还是自己先曝答案吧――如上图所示,视硬盘大小不同,硬盘接口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能见到的至少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其实这些还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BGA封装的,针对外置设备的eSATA接口,企业级市场用的SAS 3.0接口,习惯独来独往的苹果甚至还定制了很多自家专属的硬盘接口。考虑到它们跟日常使用的关系不大或者你知道了也没个卵用(因为是专属的),所以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普通人见得着的接口,如下图所示:▲硬盘常见接口及特色上述表格中一共列举了SATA 6Gbps、mSATA、SATA Express(以下简称为SATA E)、M.2、U.2及PCI-E接口,实际上每个接口下面通常还会有很多子类型,比如SATA硬盘还有1.8寸规格的,mSATA还有mSATA mini,PCI-E插槽除了常见的HHHL半高半长之外,还有全高全长、全高半长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就选择最典型的吧。下面我们再详细介绍下每个接口的规格和特点。SATA 6Gbps接口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这个说法了。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接口及线缆如下所示:▲从上到下分别是主板的SATA接口、硬盘接口及线缆▲SATA 6Gbps接口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6Gbps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太成熟了,6Gbps的带宽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了,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了,速度一直没有质变。当然,SATA 6Gbps也是有缺点的,它已经服役多年了,对新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比如NVMe标准就不支持,而且体积相对比较大,不适应SSD日益小体积的发展趋势,6Gbps的带宽对新一代SSD来说也不够用了。mSATA接口既然SATA 6Gbps接口不利于SSD小型化,半高SATA设备又有点不受宠,所以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mini SATA)接口就登场了,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所以二者容易混淆,但mSATA走的是SATA通道而非PCI-E通道,所以需要SATA主控。▲mSATA在SSD小型化之初还是很火的JEDCE定义了两种尺寸的mSATA硬盘规格,分为MO-300A和MO-300B,前者又分为mSATA mini和mSATA,其中mini硬盘长宽是30x26.8mm,mSATA尺寸是51x30mm,单面厚度约为4.85mm,而MO-300B一般是30x30mm,比较少见。▲标准的mSATA硬盘布局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SATA接口的潜力也就是这样了,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寻找新的手段。M.2/NGFF接口M.2接口硬盘已经成为新一代高性能SSD的首选取代mSATA的接口是M.2接口,最初叫做NGFF,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它可以做的比mSATA硬盘还要小巧,基本长宽只有22x42,单面厚度2.75mm,双面闪存布局也不过3.85mm厚,但M.2又有丰富的可扩展性,最长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此外,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早期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不过在9系及100系芯片组之后,M.2接口现在全面转向PCI-E 3.0&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远高于之前水准,大大提升了SSD性能潜力。有趣的是,厂商的M.2接口有的选择了CPU原生的PCI-E通道,有的是通过PCH南桥扩展出来的,我们之前也针对这两种方案做过测试,实测性能基本没有差异。详情可以参考:直的好还是弯的好?南桥M.2与原生PCI-E接口性能测试▲M.2实际上是个庞大的规范最后要说的是,Intel主导制定的M.2接口实际上是个庞大的总集,我们常见的M.2硬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类型和用途不同,它还有A/B/C/D/E/F/G/H/J/K/L/M之分,其中A、E两种类型常用于WiFI/BT无线模块、NFC模块、WiGig模块等,B、M可以用于SSD,而我们常见的80/22110规格的M.2属于M分支的。PCI-E接口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Intel 750硬盘是目前高性能PCI-E硬盘的代表跟显卡类似,PCI-E硬盘的规格也会根据长度、高度分为全高/半高、全长/半长等不同级别,最常见的PCI-E硬盘多是HHHL半高半长的,长度为167mm。PCI-E接口的硬盘速度也逐渐从当初的PCI-E 2.0 x2走向了PCI-E 3.0 x4通道,速度也达到了32Gbps,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了,而且早期PCI-E硬盘不能做启动盘的问题也早解决了,现在PCI-E硬盘已经是最为高大上的选择了,旗舰级SSD大多会选择PCI-E接口。SATA Express接口M.2接口解决了mSATA接口的后继问题,不过SATA 6Gbps接口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在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要想继续提高速度已经很难了,SAS接口倒是可以把接口提高到12Gbps,但那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消费级市场就不一样,要考虑到现实,对此SATA-IO给出的解决方案是SATA Express(SATA E)接口。▲SATA E接口也是很多100系列主板的标配功能了为了提高接口带宽,SATA E接口也放弃了SATA通道,走向了PCI-E通道,他们选择的是PCI-E x2通道,具体有PCI-E 2.0 x2或者PCI-E 3.0 x2两种选择,因此就有了10Gbps以及16Gbps两种,最初是10Gbps居多,现在的主板逐渐开始提供16Gbps的SATA E接口了,因为100系芯片组的南桥通道数量大幅提升了。无论厂商选择PCI-E 2.0还是PCI-E 3.0方案,接口速度相对原来的6Gbps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带宽更不是瓶颈了。▲SATA E接口是2个SATA接口组合成的SATA E的物理接口实际上是通过SATA 6Gbps接口改造的,这有点类似SAS接口,它使用了2个SATA 6Gbps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PC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或者说就没见到有几款正式商用的,搞成向下兼容的接口,SATA E至少还可以当成2个SATA 6Gbps接口使用,没设备用也不会浪费。▲SATA E接口的数据线SATA E标准推出有2年时间了,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ATA E普及之路还非常遥远,唯一明智的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U.2/SFF-8639接口SATA E接口取代SATA 6Gbps有点不靠谱,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U.2接口,它之前叫做SFF-8639,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SF-8639接口改名为U.2接口,跟目前的M.2接口对应起来了,看这意思是希望在台机领域复制M.2接口在移动市场的成功。U.2接口跟SATA E接口的思路差不多,都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物理接口,但接口带宽更快,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协议支持,比如NVMe,这些都是SATA E接口不具备的(U.2其实才是SATA E的完全体)。▲U.2接口规范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中间用针脚填满了SATA接口留下的空缺,并预留了L型防呆设计,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规范,主板那一端则是mini SAS(SFF-8643)接口,设备端的U.2线则是一端接在SATA电源上,一端接在U.2硬盘的数据口上。▲主板上的U.2接口▲U.2接口的Intel 750硬盘及U.2线(来源于Anandtech网站)U.2接口有很多优点,接口带宽达到了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但U.2不好的地方在于它依然是新兴事物,很多主板目前并没有U.2接口,而且U.2接口的消费级硬盘少的可怜,目前正式开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通过U.2转接卡可将U.2硬盘当成M.2硬盘使用如果想在普通主板上用U.2硬盘,那么最好的选择是U.2转M.2转接卡,华硕、微星、华擎都出过这样的小配件,支持U.2转为M.2接口,只要M.2接口也是32Gbps带宽的,这种转接是不会有性能损失的。总结:这么多接口,到底谁能主宰浮沉?小编在每个接口的介绍中都加入了自己的点评,SATA 6Gbps规格上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吃饭还是可以的,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6Gbps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的选择。mSATA不用说了,已经被淘汰了,M.2接口现在风头最劲,不仅在移动平台占据主要位置,随着32Gbps的M.2接口在100系主板上的普及,它在桌面平台也越来越流行。PCI-E虽然要占据一个显卡插槽位,但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对主板没有特殊要求,在高端市场上依然会占有一席之地。SATA E接口未老先衰,到今天为止只剩下尴尬了,小编对这个接口一点也不看好,恐怕它等不到自己的春天了。U.2接口各种高大上,不论性能还是新技术支持都走在了前列,它被众人看好会成为SATA 6Gbps接口之后的新王者,不过小编可没这么乐观,私以为U.2接口还缺少关键吸引力,现在主板的支持力度还是太小了。如果U.2与M.2接口只能有一个胜出,小编认为M.2接口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M.2接口速度和技术都不输U.2接口,厂商的支持力度更高,而且M.2硬盘直接安装在主板上,不需要2.5寸硬盘位,也少了理线的麻烦。其潜在的缺点在于硬盘容量可能比不上U.2硬盘,毕竟体积小很多,但以目前的SSD价格来看,这根本不是问题。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手机查报价X
& PCI-E接口固态硬盘
PCI-E接口固态硬盘报价
已选条件:
英睿达闪迪金泰克朗科东芝建兴海盗船士必得威刚艾比格特金速创见台电希捷忆捷PNY台速威士奇方正爱国者七彩虹联想芝奇
存储容量:
接口类型:
闪存架构:
TLC三层单元
电商促销:
关注度好销量高(示例)
最具科技含量产品(示例)
您产品独具创新的核心功能(示例)
您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示例)
产品类型:示例类型
核心参数:功能概括
产品特性:重要特性
核心特点:核心竞争力
产品参数一:示例参数
产品参数二:示例参数
产品参数三:示例参数
产品参数四:示例参数
我的产品要出现在这里:点击查看置顶推广效果
存储容量:1TB
接口类型:PCI-E 3.0兼容PCI-E 1.0/2.0
读取速度:2600MB/s
硬盘尺寸:2.5英寸
质保期限:3年包换
外形尺寸:184×122×23mm
其它特点:白色
接口类型:PCI-E
硬盘尺寸:2.5英寸
质保期限:3年
适用类型:消费类
写入速度:2150MB/s
工作温度:0-70℃
存储温度:-55-95℃
固态硬盘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128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缓存:256MB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180.98×121.
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256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缓存:512MB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80×22×3.8m
存储容量:2T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260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5年
产品重量:195g
其它特点:增强的停电数
固态硬盘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256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缓存:512MB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180.98×121.
存储容量:400G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2400MB/s
硬盘尺寸:2.5英寸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外形尺寸:68.9×18.74×168mm
产品重量:195g
存储容量:1T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910MB/s
外形尺寸:167.64×98.42×22.15mm
产品重量:289g
适用类型:工控类
写入速度:810MB/s
4K随机读:475MB/s
存储容量:512GB
接口类型:PCI-E X8
读取速度:1700MB/s
闪存架构:SLC单层单元
质保期限:3年
其它性能:掉电数据保护模块(可选);可靠数据擦除功能(可选)
适用类型:工控类
存储容量:240G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1400MB/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80.98×120.96×21.59mm
适用类型:消费类
写入速度:600MB/s
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128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缓存:256MB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80×22×3.8m
有TRIM/SCSI unmap、S.M.A.R.T.及企业级属性、128/256-bit AES加密、ECC错误校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00万小时
存储容量:1.6TB
接口类型:PCI-E 2.0×8
外形尺寸:242×98.4×17.14mm
产品重量:238g
其它性能:支持TRIM
其它特点:技术支持方面有SCSI unmap,S.M.A.R.T.及企业级属性,128/256-bit AES加密,ECC错误校验,支持掉电保护和数据写入保证(DataWrite Assurance)技术
适用类型:工控类
¥6.75万[缺货]
F9316系列外置存储设备属于工控类产品,可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4TB
接口类型:PCI-E3.0
读取速度: 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平均寻道时间:0.1m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90×75×20m
固态硬盘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512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180.98×121.
存储容量:4T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4000 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平均寻道时间:0.1m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98×98×19m
PCI-E3.0系列60GB容量SSD每天写100GB资料可以用10年,系统自动坏块管理功能
存储容量:1TB
接口类型:PCI-E 3.0
读取速度:250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平均寻道时间:0.1m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98×98×19m
存储容量:1TB
接口类型:PCI-E 2.0 X8
读取速度:200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平均寻道时间:0.1m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90×75mm
PCI-E超高速SSD是基于超级磁盘阵列的存储卡,它由8块mSATA接口的SSD组成,通过一块中央主控芯片实现磁盘阵列
¥5599 [停产]
存储容量:2TB
接口类型:PCI-E 2.0 X8
读取速度:4000MB/s
平均寻道时间:0.1ms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90×83×20mm
其它性能:读寿命:无限
存储容量:2T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280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5年
产品重量:195g
适用类型:企业级
通过M.2接口走PCIe总线,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Marvell 88SS9183双核主控
存储容量:512GB
接口类型:PCI-E Gen2x2
读取速度:77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5年
外形尺寸:80×22×3.8m
存储容量:480G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1400MB/s
硬盘尺寸:2280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3年
外形尺寸:180.98×120.
最多四颗Indilinx Barefoot主控制器加上LSI Logic RAID控制器配置为RAID 0,性能最高可达单颗控制器固态硬盘的四倍
存储容量:1.2TB
接口类型:PCI-E 2.0×8
外形尺寸:168.55×68.91×17.14mm
产品重量:131g
其它性能:板载四颗SandForce SF-2582主控制器,性能方面持续读写速度最高均为2.0GB/s,随机写入性能8KB 160000 IOPS,4KB 2500000 IOPS,最大IOPS 260000
其它特点:技术支持方面有TRIM/SCSI unmap,S.M.A.R.T.及企业级属性,128/256-bit AES加密,ECC错误校验,支持掉电保护和数据写入保证(DataWrite Assurance)技术
适用类型:工控类
¥5.5万[缺货]
存储容量:240G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780 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缓存:128MB
平均寻道时间:0.04ms
质保期限:3年
存储容量:4TB
接口类型:PCI-E
读取速度:5000MB/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质保期限:5年
产品重量:230.5g
其它性能:AES 256 bit
还有款PCI-E接口固态硬盘&&
装机硬件相关子类
硬件外设相关子类
扩展配件相关子类
相关类别:
热门类别:全新的折腾,终于体验到m.2 ssd阵列了(附安装与测试)
_最数码科技论坛_太平洋电脑网最数码论坛
全新的折腾,终于体验到m.2 ssd阵列了(附安装与测试)
最数码龙头
头衔:最数码龙头注册:
自动加载图片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看别人折腾,总觉得不过瘾,总想自己亲自折腾感受一下。但真正轮到自己折腾了,却又觉得太累,太麻烦,有时都会有种崩溃感(一天之内,重装了十几次系统,就是那种感受)。究其原因还是自己能力不足,看样子得努力向大神们学习才行。之前一直没打算入手第六代平台,主要是因为这套平台真的太贵了。除了买U,还得买主板,买内存,实在是不划算。还好最近参加了一个试用活动,算是间接圆了第六代平台的梦。  我是真没想到第六代的平台,装个操作系统会变得这么麻烦,尤其是第一次组m.2&ssd阵列更是麻烦。(第二次就变得超轻松了。)这次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星期,总算是全部搞定。下面就分享一下这次的折腾m.2&ssd阵列过程吧。  这一堆东西里,除了显卡比较旧些,其它全是新的。&  主板的价格有些过贵,使整机看起来很不平衡。&  这个主板,具体型号为Z170A&XPOWER&GAMINGTITANIUM&EDITION钛金版,算是目前微星Z170主板系列中比较贵的一款产品了。它主打极限超频,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并不适合。如果喜欢折腾超频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来以为板子是白色的,让网上的图片给误导了。拿到产品才知道,这明明是银色的嘛。感觉像是喷了一层银粉,有种磨砂感。&  实在是财力有限,只能入得起I5了。I7现在的价格都涨到三千元左右了,毫无性价比。原打算入盒装I5&6600K的,但是有货的价格太高,价格低的却没有货。有时就是这么纠结。在盒装与散装之间,无奈选择了散装。&  准备用来组阵列的m.2接口SSD,型号是宇瞻AS2260,每块容量为240G,二块加起来是480G,这容量可不小。可惜不是走PCIe总线的,而是走SATA3.0总结的。&  宇瞻ASG&SSD使用的是Apacer&SCPS08PH主控,它属于宇瞻科技在业界首创四核心超高效能SATA&III&6GB/s高速传输闪存主控。使用了NANYA(南亚)的DRAM缓存,型号为NT5CC256M16CP-DI,显示的容量是512M。闪存颗粒编号为IP8AG5SAPH,双面共4颗,单颗60GB。&  SSD的重量非常的轻。  这块主板有二个M.2接口,支持组m.2接口SSD的阵列。  固定时,必须用螺丝刀之类工具才行。从主板的设计来看,m.2接口SSD的长度应当有三种,分别是42mmX22mm的,60mmX22mm的,80mmX22mm的。这款宇瞻的产品是60mmX22mm的。&  在Z170主板上组阵列,我也是第一次组,下面就详细的展示一下,首先是进入主板BIOS。  第一步先开启Windows&8.1/10&WHQL&Support。&  第二步将SATA&Mode设置为RAID。&  现在二块m.2接口的硬盘都已经正常显示,其后面也要改成Enabled模式。&  第三步:保存重启(这步很重要。不重启的话,就无法出现组建RAID的选项。)这个Intel(R)&Rapid&Storage&Technology的选项,不重启是不会出现的。(我就在这里卡了好长时间。)  更改卷名(非必须步骤),这里使用默认即可。&  选择RAID0模式。&  将SSD状态项改为“X”。&  二块硬盘都已经改成“X”了,这时在SSD的名字后面会显示“X”。&  直接用默认的16K,据说16K比较好些。有人也说128K的比较好,这个就不清楚了。(简单原则是做系统盘用默认的“16KB”即可,做存储盘用可改为“128KB”。)然后选择Create&Volume,这时RAID0阵列就创建好了。&  到此m.2&ssd阵列设置完成,感觉比设置SATA接口的阵列更加简单。&  开始安装系统,选择好U盘启动,(U盘里装的是win10系统)。注意,只能用win8以上的系统,用win7是无法安装的,在安装时win7,会卡在安装界面。(一直以为m.2&ssd阵列能用win7呢,浪费了半天时间。当然,有人说也是可以的装win7系统的,但我没找到相关的教程。)  安装win10时,系统会自动创建四个分区。&  系统安装完成,然后就是安装驱动,测试软件什么的了。&下面是m.2&ssd阵列跑分,因为这二块是走SATA3.0总线的m.2&ssd,所以性能一般。一:win10系统自带驱动  感觉分数不是很稳定,得分不是太高的原因,就是这二块M.2接口SSD,使用是SATA3.0总线,而不是PCIe总线。&  再来看看其它软件的测试,在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中,持续读写速度都有所增加,不足的就是4K的读取速度有些低。&  另一款软件AnvilBenchmark的得分,它的总得分还是比较高的。二: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  安装好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后,默认的高速缓存模式是关闭状态。&  安装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后,列阵的总体性能明显下降。虽然持续读写分数都有所增加,4K的读取分数也增了2,3M/s,但是写入分数却降的惨不忍睹,从之前的270M/s左右,降到了50M/s左右,这个降得也太多了吧。&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软件的得分。&  AnvilBenchmark软件得分,都不如用系统自带的驱动得分高。难道不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更好?&  按理来说打开回写,得分会更好看一些,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只要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中开启回写,系统很快就会失去响应,鼠标可以移动,但无法打开文件,软件,连“开始”这些都打不开。重启后都无法进入系统。只能重装或者还原。连把回写模式关闭的机会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开回写吗?为什么我开了回写,系统就失去响应了呢?这个真是不解,希望高手能解答一下,另外intel高速缓存模式中,直写与只读哪个快些?)&  开启回写后,只跑了二次分,系统就失去响应了。可以看到,持续读写分数都有所下降,但4K的读取分数却有所增加,尤其是写入分数增加不少。但还是远不如使用win10系统自带驱动时的得分。小结:通过最新的Z170主板组m.2&ssd阵列,还是很简单的。SSD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对我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解之处,例如为什么使用win10系统自带驱动时的得分,要比使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的得分表现更佳呢?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中开启回写模式后,为什么操作系统就失去响应?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探究的。也希望高手能够解惑,不胜感激。
已有 1 人评分
楼主怎么知道WIN10密钥?
总评分:3分
网友评分:
接口类型:
闪存类型:
MLC,IMFT IP79G5SAPH 16nm MLC
主控芯片:
Apacer SCPS08PH
连续读取最大速度:
[本帖最后由 幻尘 于
23:32:11 修改]
最数码副堂主
贡献4630, 距离下一级还需1070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堂主注册:
这么晒桌面好么
最数码红棍
贡献233, 距离下一级还需267贡献
头衔:最数码红棍注册:
其实他主要就是来晒桌面的
最数码小弟
贡献9, 距离下一级还需191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左穹妹,右天使,中间索尼子UP果然是在晒手办吧
最数码小弟
贡献8, 距离下一级还需192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还不如直接买一块950pro。这个样子和sata有什么区别?
最数码小弟
贡献42, 距离下一级还需158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折腾。。。&
最数码小弟
贡献3, 距离下一级还需197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4k读写还是那样....而且raid0容易挂
最数码副香主
贡献1505, 距离下一级还需295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香主注册:
最数码小弟
贡献6, 距离下一级还需194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宅男不可怕&最怕宅男有钱&
最数码小弟
贡献5, 距离下一级还需195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不错学习了。!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