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盒浙江宁波产的中医世家百令胶囊多少钱一盒减肥药是合格的吗

中医的存在价值2
历代名医在医案中津津乐道自己曾经用什么处方治好了某个病人,患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某种药物,这些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没有价值,因为就药物、疗法的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力。某个患者吃了某种药物之后病好了,并不等于就是那种药物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许多疾病本来不吃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许多疾病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吃了无药性的“安慰剂”之后也会痊愈),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因此,要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而且临床试验必须采取双盲方法,即在试验过程中,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药物还是外观像药物的安慰剂,以排除心理暗示作用;主治医生也不知道哪个患者吃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以避免在判断疗效时有主观偏差。究竟谁吃了药物、谁吃了安慰剂由第三方掌握,在最后统计疗效时才公开。据我所知,没有哪一种中药已完全通过了如此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现代药物(也就是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试验才会获准上市。
有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有良效,但是由于毒副作用过强,也无法使用或必须慎用。对那些急毒、剧毒药物,靠经验还可能发现,但是对那些毒副作用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慢性毒,例如药物导致的癌症、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凭经验根本不可能发现,必须靠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调查才能查出来。中医虽然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是这只是一句废话,对某种药物究竟有什么毒副作用,服用后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现代药物在说明书中都会详细说明毒副作用,而我抽查了几种常见中成药,都对毒副作用只字不提,最多在“注意事项”中写一句“孕妇禁用”,给人以为中药对普通人都无毒副作用的印象。
近来靠现代医学方法才发现许多被中医认为无毒的中草药有强烈的毒副作用。龙胆泄肝丸能导致肾衰竭,只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药典记载“无毒”的中草药被发现能导致肾衰竭、癌症、胸腺萎缩、重金属中毒、畸胎。我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法律禁止进口含珍稀动物成分的产品,美国渔业野生动物部法医实验室为此在90年代中期抽查了12种声称含有虎骨、犀角的中成药药丸,并未检测到这些成份,却意外地发现这些中成药的有毒元素汞和砷的含量高得惊人,不可服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由于谣传让刘海若“脑死亡”后起死回生而名声大振的安宫牛黄丸(又称牛黄安宫丸)。许多中药补药都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可笑的是有人在服了中药补药后感到“燥热”、“上火”还以为确实很补,不知那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各种中药方剂、民间验方、祖传秘方、中药补药、中药保健品等等目前仍然很有市场,了解一点现代医学常识,不要轻信各种广告、传言,不仅可以少花冤枉钱,而且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少受点罪。否则,在盲目服用中药之后引起不可逆转的慢性中毒,就悔之晚矣。
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经常听到有人声称自己从来不上医院,但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从来不吃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患病。生了病就难免要和药物打交道。现代医学已经为许多疾病提供了各种很有良效的药物,但是同样还有许多疾病没有特效药甚至无药可治。因此,人们仍然需要不停地研发、寻找新药。每时每刻,电视、报纸上的广告都在向我们传播着某种不治之症有了神奇的新药物的福音,令患者及其亲友不能不怦然心动。然而,这往往不过是骗取钱财的甜言蜜语。要守住自己的钱包,不要受虚假药物广告的蛊惑,避免既破财又失望,有必要了解一点新药开发的常识。
以前,发现一种药物往往都是碰运气,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针对某种疾病有意识地设计、研发新药。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的通力合作。它需要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和设计药物,有机化学家合成药物,毒物学家研究药物的毒理,药理学家研究药物的药理,计算机专家的模拟和分析,医生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疗效,统计学家统计治疗结果,等等。
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是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始的。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不同的层次了解我们的身体在正常状态下都是如何运行的,而病变又是由于哪一方面发生了异常。某种疾病的发生,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破解这个过程,具体追踪到究竟是在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就能够给新药设计提供思路:如果针对这一出现异常的步骤——靶点,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或性质的化合物,会怎样改变分子、细胞的生理活动,是否会纠正病变,达到治病的目的?
有时候,研究人员能很快地发现这种特殊的化合物,这是很幸运的。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才能发现有效的少数几种。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靶点,设计出针对它的化学结构,告诉化学家应该合成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从而缩小筛选的范围。
对药物化合物的测试一开始都是在试管和离体培养的细胞中进行的。在离体实验中,药物直截了当地作用在靶点上,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却不一定也会对人体有效。药物可能无法被人体吸收,如果能够被人体吸收也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还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是无法在离体实验中观察到的。但是,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就直接拿人来做试验。因此,下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做动物试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猫、狗、猴子等。在做动物试验时,需用到两种或更多种的动物,因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不同。首先我们需知道药物会对身体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在动物身上测试药物化合物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多少用药量是安全的。其次,我们也需要知道身体会对药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例如,有多少量的药物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它在体内如何代谢、分解,它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毒,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速度有多快等等。如果一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进入血液,或者虽然进入血液,但是代谢、降解、排泄的速度太快,那么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人们就要考虑是否要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添加其他化学成分,以帮助药物被吸收或减缓其代谢、降解、排泄速度。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种药物的代谢产物甚至比药物本身还更有效。
但是动物和人的生理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对动物有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人体并不一定如此。只有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决定一种药物是否对人体有效和有何毒副作用。一种药物一旦通过了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看来有希望成为新药,就可以向药监部门申请做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一般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称为I,
II,III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例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II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一到四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之后,制药公司就可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有时候,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一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治疗恶性疾病,会提前中止临床试验而直接用于治疗病人。例如,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还在做II期临床试验时,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
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的过程,并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得起。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近日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宣布发现有5种中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其中有两种特别引人注目:“复方芦荟胶囊”含汞量达11-13%,超过该国标准的
11.7万倍,该药的批发商和药店已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何首乌被发现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中药有毒副作用,本不是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国外和港台的药物安全机构都会发布这类公告提醒当地消费者的注意,但国内媒体很少报道。这一次由于国内有报纸即时做了报道,在国内也成了新闻。
一旦有人说中医药的坏话,就会引起靠中医药为生的既得利益者和坚信中医是国粹的普通大众的强烈反弹,这是预料中的事。只不过这都是信仰先行的非理性反应,经不起推敲。在听说某种中药有毒副作用时,有这几种典型反应:
一是矢口否认中药有毒。例如,据广东的报纸报道,针对这次事件“省中药局的业务处有关人士认为,英国药物安全机构中所说的这些副作用,没有病例证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广州市中医院原院长、著名中医专家吴维城教授认为,类似肝炎这样的疾病,都是因为感染了病毒才导致发病的,而草本植物本身是不可能带有肝炎病毒的,比如何首乌,是一种具有补肾功能的中药,在我国中医用药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发现引起肝炎的病例,不能仅凭一种中药就断然做出有毒的推测。”
看了这则报道,不禁让人对“著名中医专家”的医学水平肃然起敬,一句话就轻轻松松勾销了两类疾病——中毒性肝炎(因食物中毒引起的肝炎)和药源性肝炎(因药物引起的肝炎)。医学界已经发现有数千种药物都能导致肝炎,其中就包括许多种中药,例如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制剂,在老中医看来自然是无稽之谈。
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指控何首乌能致肝炎,并非没有病例证据,在其公告中列举了7个病例。这7名患者为了防止脱发而服用何首乌制剂,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在停服后全都康复。实际上,自1996年以来国外医学文献中至少有4篇何首乌导致肝炎的报道。
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而必须经过动物试验、严格的临床试验或流行病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几年前也曾经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致肾衰竭事件。
“复方芦荟胶囊”含汞量高得惊人的原因是因为它添加了朱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网上有文章指责英国药物安全机构不懂基本的化学概念,汞有毒不等于硫化汞有毒云云。但是汞有毒也不等于硫化汞就没有毒。硫化汞有没有毒,是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的。有人认为硫化汞不溶于水和脂,因此不能被人体吸收,没有毒。其实不然。查英文医学文献资料可知,用硫化汞喂食动物,汞可被吸收入体内,在脑、肝、肾等器官累积起来,造成这些器官永久性的损伤。可见不能溶解的硫化汞在肠道环境中会发生变化,也能被吸收。临床上也有久服含硫化汞的中药导致汞中毒的病例。例如,199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发现一名13岁华裔儿童吃打蛔虫的中成药“鹧鸪菜”4年后大脑受损,经检验发现“鹧鸪菜”中汞的含量高达2.3%,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朱砂。
另一种反应是承认中药有毒,但是认为对人体无害,甚至还能“以毒攻毒”。例如,同一则广东报纸的报道称,“省中药局业务处有关人员介绍,很多的中草药中汞的含量都有超标,但跟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不一定对人体就有害。比如砒霜,汞的含量还要高于芦荟胶囊,目前,国际上还是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韩国则用来浸酒,达到驱寒的功效,只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剂量。”
这种情形当然有可能,许多毒物也能被用以治疗疾病,但是,这同样也是必须经过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之后,针对某种特定的毒物特定的疾病下结论,而不能泛泛而论,由于理论上有此可能,就可以不对药物的毒性做具体的研究,而随意下毒。我们能够因为砒霜(其主要成分是砷,而不是汞,该中药专家所说有误)能被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就认为砒霜的毒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什么病都用它来治,甚至当食品来吃吗?韩国用砒霜浸酒,也不能说明那就是合理的。中国某些地区以前也有类似的习俗,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物——雄黄来浸酒,雄黄遇热分解变成砒霜。端午节喝雄黄酒会导致砷中毒,现在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陋习。
第三种反应是也是承认中药有毒,但是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是药三分毒”嘛,西药也有毒副作用嘛。但是,西药在上市之前,其药效、安全剂量及毒副作用,都已经过了试验和详细的分析,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尽量挽救。而绝大部分中药在这些方面都不明不白,出了问题就以“是药三分毒”为借口推卸责任,这不是在草菅人命吗?
对此,龙胆泻肝丸事件的教训值得吸取。早在1993年,西方医学界已经注意到了马兜铃酸导致肾衰竭的问题。当时比利时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百多名妇女因长期服用含有中草药“防己”的减肥药而使肾脏受到损害,最终需要换肾。随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也陆续指出,这类肾脏疾病主要与服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有关。
1994年,法国率先禁售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美国、埃及等多国也陆续发出了同样的禁令。
但是,国内药监部门、医疗机构、药厂对此都置若罔闻,坚持中药有自己的用药标准。直到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向有关部门发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但并未向社会大众发出警告,仍任由不知情的民众继续服用上述药品。2003年2月,新华社以系列报道方式首度向国内公众披露龙胆泻肝丸的主要成分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而可能导致尿毒症,才促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全国发出通知。至此,十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间又有许多患者因为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而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损害,包括北京崇文医院的一名出生中医世家的老中医。
难道我们还要再过十年,以无数患者的健康为代价,才能迫使药监部门更认真地对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消费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管“专家”、广告说得多么好听,也不吃药效不明、毒副作用不清的任何药物、补品。身体是你自己的,乱吃中药吃出了问题,就悔之晚矣!
保健品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法制晚报》)
我在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批评目前热销中的一批所谓“保健品”夸大功效、隐瞒毒副作用,引起了保健品行业的强烈反弹。代表保健品行业利益的中国保健协会在其网站登出一则声明,其秘书长称:“是药三分毒,但保健食品根本就不是药,因此也就无从谈起任何毒副作用。”
他的意思是说,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因此不是药物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个逻辑极为有趣。似乎并无人把氰化钾当药物使用,不知该秘书长是否会真的因此认为氰化钾无毒,去偿个新鲜?
即使是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也都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例如维生素A摄入过量会导致畸胎和肝中毒,维生素C摄入过量会导致胃肠紊乱和肾结石,维生素D摄入过量会导致血钙过多症。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富硒保健品,而众所周知,硒既是人体必需元素,也是有毒元素。
营养素尚且会有毒副作用,何况其他那些人体并不需要的“保健品”?以保健协会声明中特地提到的“核酸营养品”和“脑白金”为例,摄入的核酸过量会导致痛风和尿道结石,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难道不是副作用?现在也已发现“脑白金”的主要成分褪黑素有多种副作用,例如影响雄性激素代谢,影响胰岛素的功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等等。
如果该秘书长坚信保健品不该有任何毒副作用,那么这些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保健品是不是应该被取消批号、禁止销售呢?
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保健品所不具有的功效,保健品厂商偷偷地在保健品中添加药物成分,这就会产生消费者所不曾预料到的毒副作用。例如,现在热销中的一种核酸胶囊,声称其功效成分是核酸,但是检验表明含有没有标明的人参皂甙成分,也就是说,添加了人参或西洋参。这固然反映了核酸保健品厂家自身已对核酸的保健作用完全失去了信心,而乞灵于偷加传统的补品,但这也让消费者冒了未知的风险,因为现在已知人参、西洋参也是会产生副作用的,例如在手术前切不可为了“补气”而服用它们,否则手术时可能引起大出血。
近日卫生部卫生监督局承诺要严厉打击保健品的加药行为,希望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在管理部门采取行动之前,消费者要学会自保,警惕保健品或明或暗的毒副作用,千万不要相信“保健品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宣传。
“上火”、病毒与中毒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有的地方(比如我的老家)也把它叫做“虚火”,这似乎是比较“规范”的中医说法,我查了一下,《辞海》收了“虚火”,但没有“上火”。然后你想到你可能是吃了什么“火气”比较大的食物引起的,因为据说有无数的食物吃了都容易“上火”。你可能就想到要喝凉茶,或者吃牛黄解毒片(丸)之类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清热、降火。在听说中药不能乱吃之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现代医学怎么看待“上火”?“上火”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的身体比较特殊,只有中国人才会“上火”,而是因为“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
如果“上火”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那就没有什么特效药物了,除了对伤口进行必要的消毒、消炎处理防止继发感染,主要还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多喝水、注意休息,靠自身的免疫抗过去。比较常见的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溃疡。几乎所有的人身上都感染了疱疹病毒,而且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就别想再把它彻底地消灭掉,只能终身携带它了。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一点病毒学的常识。
许多人对病毒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有的望文生义,以为那是疾病产生的毒素,有的则以为病毒是和病菌一样的,可以用抗菌素杀死。其实病毒是与细菌非常不同、也无法用抗菌素杀死的病原体。它们比细菌小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一般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裹着遗传物质。它们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而且它们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所必备的各种构造,必须寄生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在感染的时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粘到细胞表面,然后把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当中,利用细胞中的各种“设备”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制造病毒外壳,再组装成一个个新的病毒。新病毒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死亡、破裂,新病毒就被释放出来,去感染其他细胞。如果所有的细胞都被感染、死亡,病毒自己也就跟着死去了。所以这种凶狠的感染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疱疹病毒则采用一种温和得多的方式来与宿主共处。它们在感染细胞后,会让自己的遗传物质结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变成染色体的一部分,随着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而一代代地传给了新的细胞。所以一旦被疱疹病毒感染上,它就变成了永远潜伏在人体细胞中的敌人,不可能彻底把它清除掉了。这些潜伏的敌人有可能会导致癌变,不过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生了某种疾病),由于某种未知的因素,潜伏的病毒遗传物质会突然被激活,开始复制新的病毒,让细胞死亡、破裂,去感染新的细胞。这时候你就觉得你“上火”了。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然而,以后病毒还可能再次被激活。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以去除在细胞染色体中潜伏的病毒,以后也不太可能,所以“上火”是不可能根除的。最先进的药物只能做到抑制住病毒的复制,不让它爆发。
所以如果你喝了凉茶、吃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几天后觉得“火”被降下去了,其实未必是药物在起作用,而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为了降火而去吃中药,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有中毒的危险。这类中药往往含有有毒物质。例如许多人都吃过的牛黄解毒片(丸)其实是毒片。按照组方,每片(大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即使你吃的牛黄解毒片是由很正规的药厂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去除雄黄原料中的砒霜杂质,也并非就可以放心服用了,因为雄黄本身就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100毫克,而牛黄解毒片的用量为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200~300毫克,竟是雄黄常用量的3~6倍。因为服用牛黄解毒片中毒、出现不良反应的并不罕见,例如《中国药房》在1998年就报道过38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认为可能多由雄黄引起。
即使服用的牛黄解毒片的量不大,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不能掉以轻心。雄黄中的砷进入体内后,会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虽然有时候为了治疗绝症人们不得不使用毒药(例如砒霜现在被用以治疗某种白血病),但是为了“降火”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点穴”和牛黄解毒片——答读者
方老师,你好!
10月5日晚上看了央视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档栏目叫“走近科学”,看完之后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它的内容竟然是介绍点穴,并以此试图来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最可笑的是那个“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让那个所谓的点穴高手往小野猪仔身上点。说野猪身上的经络和穴位跟人有相似之处,把猪点住了就能说明经络存在了。
看完之后感觉很气愤,一个中央台的且还是宣传科学的,以教育为目的频道怎么能播放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如果这个科学栏目选这个题材是为了“证伪”也就罢了,就算是“讨论”我们也能容忍,可它竟然试图“证实”,无非是力挺中医的一种举措呗,搞不清楚这个栏目还配不配叫“走进科学”!
不知道您看没看央视10套的那期节目,10月5日播的是上集。如果您没看的话,6日上午11:30还能重播,晚上20:30播放下集。真心的恳请您能关注一下,并恳请您看过后能在这儿发篇文章表达您的看法,向更多的人揭露事实真相。期待您的回音!
答:谢谢你的告知,我看了这个节目的下集。“穴位”遍布全身,有些位于血管、神经密集的地方,更有的就在腹部内脏的上方,击打这些“穴位”导致麻木、淤血、疼痛甚至导致重伤、致命,那是预料中的事,和什么经络无关。节目中散打爱好者尝试被“武林高手”击打左上腹的“穴位”,那是脾脏和小部分肝脏所在的位置,这是两个很容易受到外伤引起剧烈疼痛的器官,该散打爱好者显然缺乏解剖学常识才会让人去点这个致命位置的“穴位”自讨苦吃。建议他去医院查查是否脾、肝有创伤,不要轻信“武林高手”后来的“解穴”效果。
节目中“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武林高手”拍打受试者手臂上的某个穴位,然后用仪器测量手臂上红外的变化,以证明点穴导致经脉上“气血淤积”,这种看上去很客观的试验结果也许能吓唬住观众,却不可能被合格的学术期刊接受,因为它缺乏一个合适的盲法对照:例如让不懂点穴的人在受试者和观测者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依样画葫芦拍打受试者的手臂,看是不是也能出现类似的变化,而且要反复测试,统计结果。如何设计一个严密的实验是做科研的基本功,
“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其他声称搞中医基础研究的许多人一样,都有意无意地不遵守最基本的科研规范,所以也就只能拿那种不可靠的实验结果去蒙骗一般公众。
Re: 博客留言
读者:moti
方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以前就对中医不是很信任,但周围的人都很肯定中医的疗效,也就糊里糊涂的。
但自从看了您的文章,并且也搜索了些相关材料,就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中医是伪科学。
最近发生了件事情,我觉得有些困惑。前几天,我上火,口腔生了个肿包,我就买了些牛黄解毒片吃。这时我的一个同学看见了,就质问我:不是很反对中药么?怎么也吃中药?(之前我曾和他争论过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问题)。
请原谅我的愚昧,我记得我有一次去医院看西医,医生有开牛黄解毒片给我啊。那类似牛黄解毒片的药片,到底是西药还是中药?
我是南方人,平时家里家长就很讲究“上火”这样的东西,会在夏天煮凉茶喝(其实也是1、2味中草药)用于败火和解暑,而且喝的非常多。那么在现代医学里,上火是怎么回事?那些所谓降火的凉茶真的有用么?那这种口舌长肿胞这类所谓“上火”的病症我们可以吃什么非处方的药呢?还是都得去医院呢?等下医生又开牛黄解毒片给我,那不是很搞笑。
还有,平时用的很多的那些什么感冒冲剂,是不是也都是中药?也没有疗效或毒副作用很大嘛?
对于您的帮助,我感激不尽。谢谢!
答:“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有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中国的许多医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都不高,再加上为了从药厂收回扣等利益驱动,所以就不对症治疗,乱开药,使得“遵医嘱”在中国成了不可轻易接受的忠告。
牛黄解毒片是中成药,而且是含剧毒成分的中成药。按照组方,每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而且砷进入体内后即使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会在体内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美国允许中药做为保健品(而不是药物)销售,但是一旦发现其含有毒成分就禁止销售,有一百多种中成药因此被禁,其中就有牛黄解毒片。为了“清火”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
市场上的感冒冲剂有的是西药,有的是中成药,但许多治感冒的中成药都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热解痛的西药,有的标明有的没标明但被香港、台湾的药检部门检出。这种中西合璧的中成药实际上是西药在起作用,不如直接吃西药。
顺便说一下,“名牌”中成药偷加西药成分的现象相当普遍:治糖尿病的药偷加格列本脲(优降糖),“壮阳补肾药”偷加西地那非(伟哥),减肥药偷加芬氟拉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章光101”系列产品则被香港卫生署检测出全都偷加治疗脱发的外用西药米诺地尔。对中医中药最没有信心的其实正是中药厂商。
四、中医与阿Q情结
国粹派拼命支持中医,并不是为了得了肺结核以后清中医救命。而是因为啊Q情结。由于发自内心的极度自卑导致对传统的狂热捍卫。满嘴不是四大发明,就是我祖上曾经比洋鬼子先进多少年。一天到晚拼命往发霉的故纸堆里钻,就是希望我祖上能够把洋鬼子的祖上比下去,以期在极度自卑导致发疯以前,寻找一点自我安慰的兴奋剂。
洋鬼子也有祖先,洋鬼子的祖先也吃草药,现在为什么不吃了呢?这一段历史很值得借鉴:
原发性(idiopathic),意思是暂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术语,与19世纪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19世纪,伤寒、结核性脑炎等许多常见的传染病都属于原发性疾病,那个时候,“原发性”一词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顾名思义,原发性就是指没有任何外部原因引起,原发的,源于机体本身根源的疾病。当时人们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原发性的,归咎于机体本身的内部缺陷。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原则性的错误,19世纪以前的欧洲从这样一种理论出发,发展出一套堪与中医相匹敌的“医疗体系”,无论从理论或者实践上绝不输与中医。他们像中国人一样画符念咒跳大神,只不过在图像、咒语和舞蹈动作上有他们的民族特色而已。他们的占星术在理论上也不比我们的阴阳五行、伏羲八卦等理论基础逊色,许多方面甚至更有过之。实践方面,平心而论,比我们的中医确实要略胜一筹,由于他们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始分类学,就有计划地提取他们能够找到的任何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制成浸取液,使用任何一种金属的溶液依靠他们的理论基础给病人服用,他们也会拔罐、泄下等疗法,治疗结核病就比中医高明,他们不仅会吃草药,而且会晒太阳,虽然晒过以后会像中国人一样病死,医疗水平总是先进一步吧!奇怪的是一段时间洋鬼子还普遍使用放血给病人治病,读西方文学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理论依据推导出来的疗法,有兴趣的中医大师不妨深入研究一下,说不定与我们的中医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一不小心来个中西合璧也说不定。
如果不是那个叫牛顿的家伙搞出了一套莫名其妙的力学,如果不是培根、迪卡尔之流发明了什么归纳演绎法,如果不是那个硬说人是猴子变的、心理大大变态的达尔文,还有那个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哈弗教授克拉克,我das相信,西方医学一定像我们的中医一样辉煌灿烂。甚至更加灿烂也说不定。
可是,牛顿竟然诞生了,克拉克就不可避免地要站出来说话了。
我不谈牛顿的诞生,这里只说说克拉克说了哪些离经叛道的话:
克拉克没有任何理论发明,他只是像记者一样随便走走,顺便搞点调查,顺手翻阅了一些研究报告,然后就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伤寒和伤寒热患者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痊愈,而且比接受过当时流行的草药、热敷等等任何疗法的病人,存活率更高!
这样的事,任何人都能做到,但是注定因此而载入历史的只能有一个人,这个人注定是克拉克。如果1876年我das在北京讲这样的话,一定立刻被打得屁滚尿流。
就是因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克拉克,西方一整套堪与中医匹敌的、绵延几千年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宝贵遗产,就像一座沙滩上的巨型大厦遇到了飓风,一瞬间轰然倒塌了。
有了克拉克,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就像宇宙学遭遇哈勃一样。既然绵延几千年的医学都是胡扯淡,疾病很可能就不是“原发性的”,;如果不是“原发性的”,肯定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当然要先找到这些原因。花了几十年,找到了,原来很多疾病是由这样或者那样的病菌引起的;杀死它不就完事了?这些病菌不好杀,都藏在人体里,不能用毒药,会连人一块毒死,要找一种既能杀死病菌,又对人体无大碍的玩意儿;又找了几十年,找到了,磺胺类和抗生素;于是最常见的、最要命的肺炎、脑膜炎、结核病等等,药到病除,不再像过去一样,吃了草药就晒太阳,晒完太阳就死。
奇怪的是:洋鬼子竟然甘愿毁掉自己绵延几千年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宝贵遗产,而不是把那个居心叵测的克拉克干掉。这些洋鬼子完全没有誓死捍卫历史遗产的决心和毅力,哪像我们中国的爱国卫士,誓死包着老祖宗的草药不撒手(当然,得了肺炎、脑膜炎、结核病,还是不敢吃中药的),随时准备与胆敢破坏历史遗产的卖国贼血战到底!看样子这些洋鬼子离亡国灭种不远了。
原发性疾病这个术语现在仍然在用,不过意义完全不同了,现在是指:肯定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现在还没有找到原因的那些病。这是中医赖以生存的最后舞台,也是其最后一块遮羞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世家减肥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